国建筑用标准气象数据库2.pdf.pdf (548.54 KB) 中国建筑用标准气象数据库

合集下载

全国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室外气象参数表《GB50736-2012》(Excel最新版本)2012-12-08编制

全国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室外气象参数表《GB50736-2012》(Excel最新版本)2012-12-08编制
全国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GB50736-2012》
参数 年平均 温度 (℃) 供暖 (℃) 12.3 12.7 12.6 13.4 11.5 13.9 12.9 8.8 9.1 11 12.9 12.2 12.5 10 7 11.3 9.14 11.8 3.9 8.8 9 12.6 9.1 6.7 7.2 7.5 6.6 6.2 -0.7 呼伦贝尔 -7.6 -7 -6.8 -6.2 -9.2 -5.5 -7 冬季 通风 (℃) -3.6 -3.5 -3.3 -2.3 室外计算温、湿度(℃) 夏季 冬季 夏季 大气压力(hPa)
设计计算用供暖期天数及其平均温度 日平均 平均温度≤ 日平均 平均温度≤ 极端最高 极端最低 日平均温度 日平均温度 温度 温度 温度≤ +5℃期间内 温度≤ +8℃期间内 ≤+5℃的起 ≤+8℃的起 (℃) +5℃的 的平均温度 +8℃的 的平均温度 (℃) 止日期 止日期 天数 (℃) 天数 (℃) 208 157 181 176 181 189 152 132 143 161 157 145 144 144 159 160 145 145 169 172 163 170 170 170 172 171 176 181 179 184 190 10.01-04.26 10.24-03.29 10.16-04.14 10.17-04.10 10.14-04.12 10.11-04.17 10.30-03.30 11.16-03.27 11.06-03.28 10.26-04.04 10.28-04.03 11.07-03.31 11.05-03.28 11.06-03.29 10.27-04.03 10.27-04.04 11.04-03.28 11.06-03.30 10.20-04.06 10.18-04.07 10.25-04.05 10.20-04.07 10.20-04.07 10.19-04.06 10.18-04.07 10.20-04.08 10.17-04.10 10.15-04.13 10.17-04.13 10.14-04.15 10.10-04.17 -12.7 -4.4 -6.4 -7.8 -9.3 -9.7 -5.1 -0.7 -3.8 -6.3 -5.1 -2.8 -3.4 -3.6 -4.8 -6.4 -4.7 -3.2 -7.6 -8.5 -6.6 -6.6 -7.2 -8.4 -8.6 -6.6 -9.4 -9.5 -8.3 -9 -11.8 227 175 206 193 196 209 172 152 163 182 175 167 164 164 176 180 157 167 188 191 184 189 191 190 191 192 195 198 195 206 212 09.22-05.06 10.16-04.08 10.03-04.26 10.09-04.19 10.07-04.20 10.01-04.27 10.20-04.09 11.06-04.06 10.26-04.06 10.14-04.13 10.18-04.10 10.27-04.11 10.26-04.06 10.26-04.07 10.18-04.11 10.16-04.13 10.21-04.05 10.26-04.10 10.12-04.17 10.11-04.19 10.13-04.14 10.12-04.18 10.11-04.19 10.11-04.18 10.10-04.18 10.11-04.20 10.08-04.20 10.06-04.21 10.09-04.21 10.04-04.27 09.30-04.29 -11 -3.3 -4.7 -6.5 -8.1 -8.1 -3.6 0.3 -2.5 -4.8 -3.8 -1.7 -2.2 -2.4 3.7 -4.9 -3.2 -1.9 -6.1 -7.1 -5 -5.3 -5.7 -6.9 -7.1 -5.1 -7.8 -8.1 -7 -7.3 -9.9 36.6 39.4 33.6 40.3 41.1 39.2 36.1 35.3 36.5 37.7 37.5 35.3 41.8 34.7 40.9 36.6 43.3 40.8 35.7 35.7 37.3 35.6 37.9 38.5 38.6 37.7 36.7 40.1 37.6 37.7 36.3 -42.3 -35.3 -32.4 -33.7 -37.1 -38 -29.4 -18.8 -26.9 -35.9 -33.6 -25.8 -22.8 -28.4 -27.1 -36.3 -34.4 -27.5 -33 -40.3 -32.3 -33.1 -33.8 -34.8 -38.1 -32.7 -37.7 -36.4 -32.5 -34.5 -41.2

2 建筑工程与气象

2 建筑工程与气象

城市规划与气候
★ 风与城市规划 ★ 日照与城市总体布局
★ 城市建设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 风与城市规划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首先与风向、风速有密切关系,风 向决定了污染物输送方向,风速大小决定了对污染物的稀 释能力,根据一地的风向及其风速特点能进行正确的功能 分区。A.Schmauss(1941)在1941年提出,工业区应布置 在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居住区在其上风方向的原则,以 被世界很多国家所采用,我国过去也采用了这一原则。 近年来,发现这一原则在季风气候国家里不够恰当, 因为冬季风和夏季风一般是风频相当风向相反的,在冬季 是上风侧,夏季则变为下风侧。同时对全年有两个主导风 向(如山谷风,海陆风影响的地区)和静风频率50%以上 及各风向频率基本相当的地区,也都不适用。
图1 我国民间建筑外形的分布
在室内,影响人们舒适感觉的气象要素主要有:
气温、空气湿度、风速 根据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学会在堪萨斯州立 大学所做的调查表明,当室内风速设定为0.35m/s时,人 们反应舒适的空气水汽压和室温的范围大致分别为:
水汽压:5 ~ 14mmHg 气温:冬季:20 ~ 24℃ 夏季:23 ~ 27℃
不同气候区的人们和不同健康状况的 人群,甚至不同种族,对室内舒适程度的 反应和要求是有差异的。
寻找专门的建筑气候指标
标准有效温度(SET):
该指标定义在某一 标准环境中的温度。
普遍应用于世界各 地建筑工程界,可以对 人体的生理反应和感觉 反应进行综合评价。
标准环境是指室内均匀的环境条件,空气温度等于平 均辐射温度(一般为黑体辐射源的温度,是辐射量的一种 温度当量),相对湿度为50%,静风状态(因人体温度可 产生的气流速度约0.125m/s)。在此标准环境中穿着标准 热阻服装(0.6Clo)的人员,其活动量对应于新陈代谢率 为58W/m2(相对于伏案工作),此时人体的皮肤温度、 皮肤湿润度和热损失均与标准环境相同,该标准环境温度 即为标准有效温度。

文档共享4.22

文档共享4.22

1引言1.1 研究背景土木建筑在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建筑业分为了房屋与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和其他建筑业。

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筑业总产值的不断增长,过去 10 年左右,总产值增长了 14.8 万亿元,到 2020 年达到了 26.4 万亿元,同时建筑企业单位数量从 2011 年的 7.2 万个增长至 2020 年的 11.7 万个,增幅达61.49%。

[1]但是伴随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安全事故问题也频频发生。

在所有的产业中,建筑工人的死亡率排在采矿之后,位居第二。

1.2 研究意义安全文化是企业组织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与安全行动准则之总和,其深层内涵折射出了对人生命权、健康权的尊重。

对企业而言,安全问题深刻关系着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平稳发展。

通过土木工程安全文化建设,能有利于企业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理念,更好地加强对员工的安全保护,也可以更好地保障工程质量,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

[2]前人对建筑行业的安全文化研究,主要是针对建筑企业,而本论文则是针对建筑行业。

对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安全文化进行科学的评估,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对我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判断出应当将安全注意力放在哪里,从而在理论上寻找出一条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安全文化建设道路,这不仅可以充实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还可以对我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的建设进行更好的现实指导。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 国外研究现状随着 IAEA关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的报道,人们开始关注到了安全文化。

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件后,西方通过对该事故进行调查后发现,安全文化没有受到重视是导致本次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整理)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城市的建筑节能计算用气象参数.

(整理)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城市的建筑节能计算用气象参数.
3
206
-12.0
77
82
27
47
46
博克图
Ⅰ(A)
48.77
121.92
739
6622
0
208
-10.3
75
81
26
46
44
新巴尔虎右旗
Ⅰ(A)
48.67
116.82
556
6157
13
195
-10.6
83
90
29
51
49
阿尔山
Ⅰ(A)
47.17
119.93
997
7364
0
218
-12.1
119
103
150
-4.5
94
97
32
54
53
彰武
Ⅰ(C)
42.42
122.53
84
4134
13
158
-4.9
104
109
35
60
59
清原
Ⅰ(C)
42.10
124.95
235
4598
8
165
-6.3
86
86
29
49
48
朝阳
Ⅱ(A)
41.55
120.45
176
3559
53
143
-3.1
96
103
35
56
55
本溪
Ⅰ(C)
116
123
38
66
64
多伦
Ⅰ(B)
42.18
116.47
1247
5466
0
186

第八章AutodeskEcotectAnalysis建筑气象数据分析

第八章AutodeskEcotectAnalysis建筑气象数据分析
Chinese Typical Year Weather (CTYW) Developed for use in simulating building he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loads and energy use, and for calculating 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this set of 57 weather files is based on a 19821997 period of record with data obtained from the U. S.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These data were developed by Joe Huang of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The original data set was created by Prof. ZHANG Qingyuan of Tsukuba University Japan, in collaboration with Joe Huang of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Development of the original typical year weather files is documented in: © 2006 Autodesk
上海曼恒数字整理的气象数据资料, CSWD格式的气象文件来源于国内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 气象数据库》,包含了270个气象台站的实测数据,相当于给了设计师自 己的气象资料数据库;
CTYW格式的气象文件是根据美国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的Joe Huang 整理,是美国能源部整理的 Standard Weather Data (CSWD) )

中国气象行业标准-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doc 49页)

中国气象行业标准-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doc 49页)

中国气象行业标准-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doc 49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I CS 07.060 A 47QX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specification for assessing and accepting the completedmeteorolog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中国气象局 发布目次前言 (II)引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竣工验收的内容 (3)5 竣工验收工作的组织 (5)6 竣工验收工作的依据 (5)7 竣工验收的工作程序 (6)8 申请竣工验收的项目必备条件与时间要求 (9)9 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 (11)10 竣工验收的主要文件 (12)11 竣工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处理 (12)12 档案管理 (13)附录A (规范性附录)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申请书 (14)附录B (规范性附录)预验收确认书格式 (22)附录C (规范性附录)单项验收鉴定书格式 (25)附录D (规范性附录)竣工验收鉴定书格式 (29)附录E (规范性附录)竣工验收应提交的主要报告 (36)附录F (规范性附录)验收提供的资料参考目录 (44)前言本标准根据近几年来气象建设项目的实践和未来气象建设项目竣工的需要,参照GB/T 50326-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规定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都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计划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扬、郑荣然、潘正林、李毅、陈昭艳。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认真贯彻增收节支的方针和国务院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国发[2005]21号),进一步做好气象建设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强化气象建设项目支出预算及财务管理,提高气象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气象部门的实际,制定本标准。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A格式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A格式

四、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1、总则1.1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认识和预测天气变化、探索气候演变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提供气象服务的基础,是我国天气气候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

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有必要对2001年版的“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简称2001年版A格式)进行补充、修改。

1.2 本格式以中国气象局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为依据,对2001年版A格式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并将格式命名为“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作为原“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的2003年版。

1.3本格式由一个站月的原始观测数据、数据质量控制标识及相应的台站附加信息构成,包括A文件和J文件两个文件,附加信息即2001年版的“气表-1封面、封底V文件”,作为A文件的一部分。

因此本格式涵盖了气表-1的全部内容。

1.4 根据2003年版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本格式在2001年版A格式基础上增加了相关的要素项目;为了更好地表述数据质量,增加了数据质量控制标识。

观测数据部分历史资料中的技术规定可参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本格式不再赘述。

1.5 根据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规定,本格式将2001年版单要素分钟降水量J 文件更改为多要素分钟观测数据文件,作为A文件的补充,简称J文件。

1.6 2001年版与2003年版A、J格式具体变动内容见附件“2001年版与2003年版格式变动对照表”。

1.7 本格式适用于我国现行各类地面气象台站和不同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

2、A文件2.1 文件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简称A文件)为文本文件,文件名由17位字母、数字、符号组成,其结构为“AIIiii-YYYYMM.TXT”。

其中“A”为文件类别标识符(保留字);“IIiii”为区站号;“YYYY”为资料年份;“MM”为资料月份,位数不足,高位补“0”;“TXT“为文件扩展名。

建筑气象参数标准(共27页)

建筑气象参数标准(共27页)

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设字第124号通知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需要,由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办公室会同国家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建筑、气象、城建等专业部门及各有关规范编制组的意见;通过对6个城镇的试编工作,确定了编制原则、成果表现形式、全国城镇定点与气象参数的项目内容;在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又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然后修改成本稿。

我国城镇较多,各专业需求的气象参数项目较广,限于当前条件,本标准仅选取了209个城镇,每个城镇列出55项常用的气象参数及气候特征分析,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使用。

为使各有关标准规范的数值统一起见,本标准中的“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日平均气温≤5℃的日数及度日数等”及“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系来源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送审稿)、《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等。

本标准共分三章,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参数的分类及其应用、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及全国城镇参数定点示意图、参数表等。

第一章总则第条为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需要而提供统一的建筑气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用的参数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通用的建筑气象参数。

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文件时所用的气象参数,已列入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

其他未列入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用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范执行。

第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气象参数。

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至1985年底的行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根据各城镇气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气象记录资料编制的。

不足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第二章建筑气象参数标准的分类及其应用第一节建筑气象参数项目分类第条本标准按各定点城镇分别列出了各类建筑气象参数:大气压、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风、日照、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地温、冻土及天气现象等10类55项(见附录二、三),并给出当地的“气候特征分析”、“全年、冬、夏季风玫瑰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