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网络两种设计方法的对比研究
宽带圆极化天线及可重构天线研究与设计

宽带圆极化天线及可重构天线研究与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化和设计创新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致力于探讨宽带圆极化天线及可重构天线的研究与设计,旨在提高天线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性能稳定性和适应性。
宽带圆极化天线因其具有宽频带、圆极化波等特性,在卫星通信、雷达探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深入研究宽带圆极化天线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分析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可重构天线作为一种新型天线技术,具有灵活可变、适应性强等特点,在认知无线电、智能通信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详细阐述可重构天线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探讨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详细分析宽带圆极化天线和可重构天线的实际设计过程,包括天线结构的选择、参数的优化、性能的仿真验证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天线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宽带圆极化天线的基本理论圆极化天线是一种特殊的天线类型,其辐射的电磁波电场矢量或磁场矢量的端点随时间沿圆形或椭圆形的轨迹移动。
这种特性使得圆极化天线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存在多径效应和法拉第旋转的环境中。
宽带圆极化天线则是指其工作带宽较宽的天线,能够满足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对宽带和圆极化的双重需求。
圆极化波可以分为左旋圆极化(LHCP)和右旋圆极化(RHCP)两种。
这两种极化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电场矢量或磁场矢量的旋转方向。
在自由空间中,圆极化波的传播不受天线极化的影响,因此具有较好的抗多径效应和法拉第旋转的能力。
宽带圆极化天线需要满足两个主要条件:一是具有较宽的工作带宽,二是其辐射的电磁波应为圆极化波。
为了实现宽带圆极化,天线的设计需要考虑到阻抗匹配、轴比、增益等多个因素。
设计宽带圆极化天线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加载寄生元件、采用特殊馈电结构、使用多层结构等。
宽带天线阻抗匹配网络的优化设计

配 网络 的复 杂 性 , 网络 逼 近 技 术 难 度 较 大 . 网 络 综 合 法 其 而 又要 求 精 确 的 推 导 , 限制 条 件 往 往 比 较 多 , 络 的 可 实 现 性 网 也 是 不 确 定 的 。 网 络综 合 法 存 在 的 这 些 问 题 使 它 的 普 遍 适
用性受到很大的限制。
单, 法直观 , 计 方便 . 适 合 宽带 天线 阻抗 匹配 网络 的 方 设 更
设 计
1 转 换 功 率 和 驻 波 比 ]
天线 宽带 匹 配 网络 一 般指 的 是在 较 宽 的频 带 内 , 够 实 能 现信 号 源 到 天线 转 换 功 率 最 大 的一 种 耦 合 网络 , 于 这 样 的 对 网络 , 须 具 有 如 下 特 点 : 输 出端 与 负 载 端 有 良好 的 匹 配 ; 必 ①
随 着 计算 机 的广 泛 应用 , 配 网络 设 计 的数 值方 法 也 于 匹
六 十 年 代 中期 开始 发 展 起 来 。与 解 析 理论 相 比 . 种 方 法 这 更 切 合 实 际应 用 , 不 仅 能 直 接 应用 于 匹配 网络 的计 算 机 辅 它 助 设 计 , 且 能 解 决 解析 方 法 中所 遇 到 的许 多 困难 问题 。 而
De e. 2 0 0 7
宽 带 天 线阻 抗 匹 配 网络 的优 化设 计
杨 利 容 , 龙 祖 强
( 阳师范 学院 物理 与电子信 息科 学 系,湖 南 衡 阳 衡
摘
4 10 ) 2 0 8
要 :给 出 了一 种 处 理 宽 带 天 线 双 端 匹 配 的 改 进 方 法 ,即 最 优 化 算 法 ,并 且 与 实 频 法 进 行 对 比分 析 , 最 终 可
云计算平台上两种中文分词算法的实现对比研究

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本栏目责任编辑:唐一东云计算平台上两种中文分词算法的实现对比研究周寅,龙广富(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50)摘要:现如今,常用的中文分词算法为IKAnalyzer (简称为:IK )和ICTCLAS (简称为:IC )两种,这两种算法也可以说是如今的主流中文分词算法,为了能够更好的研究两种算法的性能,本文首先利用理论对两种算法在单机环境下的性能进行分析,而后通过Hadoop 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简称为:HDFS )、Hadoop 集群和并行处理大数据集的MapReduce 所共同组成的系统框架,并将算法优化后,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性实验对两种不同算法在分布式环境下对大数据集进行处理后的表现进行比较,而后得出具体的分析结果,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带来帮助。
关键词:云计算;IKAnalyzer ;ICTCLAS ;Hadoop ;比较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9-0191-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对于中文分词法来说,该方法最初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梁南元教授所提出,属于一种在查字典分析方法基础上的分词方法,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中文在整个世界舞台中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并且吸引了更多学者加入中文分词法的研究中,现如今已经实现了基于多种词典和概率统计的中文分词算法,而在面对这些大量的中文信息时,必须要确保文本分词结果,在满足本身词义的基础上,尽可能延长词组长度,而现如今的中文分词算法种类非常多,但是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种,分别为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基于理解的分词以及基于统计的分词,在这种情况下也出现了多种分词算法产品,比如SCWS 、HTTPCWS.IKAnalyz⁃er 2012、FudanNLP 、ICTCLAS 等,而这些分词算法均不能算作为开源,而考虑到虽然IKAnalyzer 2012、ICTCLAS 等算法属于开源,但是这些算法却大多应用在单机环境下,考虑这一前提条件,可以将这两种算法引入到云计算平台上,进而使其能够与更多应用进行结合。
模板匹配识别算法和神经网络识别算法的比较及MATLAB实现

模板匹配识别算法和神经网络识别算法的比较及MATLAB实现陶鹏,朱华(攀枝花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摘要:现有的车牌识别系统(LPR)已经诞生了许多关键技术。
常用的关键技术有:基于数学形态学定位汽车车牌、基于Hough变换的车牌图像倾斜校正算法。
而识别算法中,主要有模板匹配和BP神经网络算法。
模板匹配算法是数字图像处理组成的重要部分之一。
把不同的传感器在不同时间和成像条件下对景物获取到的图像在空间上对齐,或在模式到一幅图中寻找对应的处理方法。
BP神经网络算法是一种“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利用输出的误差估计前一层的误差,以此类推,获取各层次估计的误差。
本次实验通过比较识别算法的两种关键技术得出以下结论:模板匹配实现过程简单,速度快,要求字符比较规整,并且对车牌图片质量要求很高,图像被其他因素干扰时,比如光线、清晰度等,会导致识别率低;而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在不同的复杂环境下、不明确推理规则等识别问题,具有自适应性好、识别率高的自学习和自调整能力,但在识别前需要进行网络训练,速度慢,依赖大量的学习样本。
关键词:识别算法;模板匹配;BP神经网络中图分类号:TP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4-0187-0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Character Recogni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emplate Matching and Character Recognition Algorithm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Comparison and MATLAB ImplementationTAO Peng,ZHU Hua(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Panzhihua University,Panzhihua617000,China)Abstract:Existing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LPR)system has created the key technology of many key techniques are commonly used are:car license plate based on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on the license plate image tilt corr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Hough transform and the recognition algorithm,there are mainly template matching template matching algorithm and the BP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is one of an important part of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of the different sensors in different time and imaging condi⁃tion of scenery get image alignment on the space,or in the model to a figure in search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thod the BP neural network training algorithm is a kind of error back propagation algorithm:using the output error of the estimation error of the previous layer,and so on,for all levels estimated error this experiment by comparing the recognition algorithm of two kinds of key technology i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template matching process is simple,fast,character is neat,and the license plate image quality requirement is high,the image interference by other factors,such as the light of clarity,leads to the recognition rate is low; However,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can identify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inference rules in different complex environments,and has self-learning and self-adjustment abilities with good adaptability and high recognition rate.However,network training is need⁃ed before recognition,which is slow and relies on a large number of learning samples.Key words:Recognition algorithm;Template matching;The neural network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源源不断提高。
基于多维度排查优化提升“5G站点用户驻留比”的方法研究

通信热点DOI:10.3969/j.issn.1006-6403.2023.11.008基于多维度排查优化提升“5G站点用户驻留比”的方法研究[钟建新]随着5G网络建设逐步完善,部分5G连续覆盖区域由于站点间距大或者参数设置异常等原因,导致5G用户无法使用5G网络,反而高倒流到4G网络进行业务,影响用户感知。
通过介绍一种基于多维度排查优化提升“5G站点用户驻留比”的方法,结合案例定位分析,优化过程循序渐进,流程清晰,5G驻留比提升效果明显,可为行业工程师提供类似问题排查经验和参考。
钟建新广东海格怡创科技有限公司,大学本科学历,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
关键词:5G用户驻留比多维度互操作协同 5G->4G切换对 MDT覆盖摘要1 问题背景传统的5G站点用户驻留比优化主要关注5G问题小区存在问题,较少发掘预测5G问题小区发生倒流的区域,导致相关指标优化提升效果不明显[1]。
影响5G用户倒流4G网络的主要原因有用户SIM卡不支持5G、用户终端5G功能使用异常[2]、站点出现硬件故障、小区无线参数设置异常以及小区弱覆盖输出等。
由于传统的5G站点用户驻留比优化主要关注5G问题小区存在问题,较少发掘预测5G问题小区发生倒流的区域,导致相关指标优化提升效果不明显,目前急需一种更加高效更加系统的排查方法来提升“5G站点用户驻留比”。
从5G小区健康度和5G高倒流区域预测分析维度出发,不仅关注5G问题站点小区存在的健康度问题。
同时,预测出5G站点问题小区可能发生高倒流区域,并结合相关区域5G/4G小区情况,针对性的制定优化提升策略。
5G高倒流专项优化,发现5G基站“文心公交二D-HRH”的“5G站点用户驻留比”指标持续低于70%,严重影响周边用户使用感知,如表1所示。
表1 “文心公交二D-HRH”站点用户驻留比(优化前)日期5G站点用户驻留比(%)2022/11/150.95%2022/11/254.29%2022/11/353.44%2022/11/451.32%2022/11/555.73%2022/11/655.22%2 多维度排查分析2.1 维度一:5G小区健康度排查本维度从发生高倒流的5G问题站点小区出发,重点34图1 5G 图2 基站小区静态参数(3)系统内邻区缺失排查避免5G 问题小区边缘弱覆盖无法进行系统内切换而互操作到周边4G 小区影响驻留指标,需进行系统内邻区缺失排查。
三维模型中的形状配准与匹配算法研究

三维模型中的形状配准与匹配算法研究在三维模型中,形状配准与匹配算法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
它可以帮助我们将不同的三维模型相互配准,以此来实现不同模型之间的比较和识别。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三维模型中的形状配准与匹配算法的研究,并介绍一些目前主流的算法。
一、形状配准与匹配算法的用途在三维模型中,形状配准与匹配算法的主要用途是将不同模型相互对齐,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这项技术广泛运用于3D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在医学影像方面,形状配准与匹配技术可以用于对比不同患者的CT或MRI扫描,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二、形状配准与匹配算法的分类形状配准与匹配算法可以分为基于特征点的方法和基于全局形状的方法两种。
1、基于特征点的方法基于特征点的形状配准与匹配算法主要是利用模型中存在的独特的关键点,通过计算这些关键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来实现匹配。
常用的特征点包括: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点、SURF(快速无秩序特征)点、Harris角点等。
其中,SIFT算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特征点匹配算法。
它能够在旋转、缩放和亮度变化等情况下,仍然能够准确地识别出相同物体中的相同特征点。
因此,SIFT算法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基于全局形状的方法基于全局形状的形状配准与匹配算法是通过计算整个模型之间的相似性来实现匹配。
它主要利用了物体本身的形状信息,可以避免特征点数量不足的问题,但也容易受到物体姿态、噪声影响等问题。
常见的基于全局形状的匹配算法包括:熵描绘子方法、光流法、范数距离算法、最小二乘法等。
三、形状配准与匹配算法的研究进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形状配准与匹配算法不断得到改进和优化。
1、稳健性和精度的提高稳健性和精度一直是形状配准与匹配算法的重要考虑因素。
为了提高匹配的质量,很多研究者开发了一些新的匹配算法,如基于超级像素的方法和基于压缩感知的方法。
UHF截断单极子天线及其匹配网络设计

a e m e s r d, h wi g g o g e m e t wih t i l t o e u t .Th o l wi g c n l so s a e d a r a u e s o n o d a r e n t he smu a i n r s ls ef l o n o c u i n r r wn.Th e g i n t e h rz n a ie t o ft e a t n a wih ma c n e wo k i o e t a t e 0 Hz a n i h o i o t ld r c i n o h n e n t t hi g n t r s m r h n 0dBibe we n 1 0 M a d 3 0 M Hz a d s a swihi 一 7^ 0 d r m 5 Hzt 0 Hz n 5 , n t y t n 一 Bi o 3 0 M f o4 0M .Th i l t d r f c i n c e ce t S1 e smu a e e e to o f in l i 1
( .J0 Z 2 1) 航空科技基金( o2 00 80 7资助 NoZ 1 D 0 1 1; N . 9 100 ) 0
通信作 者:肖绍球 , 教授 ,博导,研究方 向:天线 理论与技术、新型超宽带通信 ,E mal io h o i ̄u sce uc ・ i a s a qu et .d .a :x
44 2
应
用
科
学
学
报
第2 卷 9
阻加载 的单极子天线 ( 由以陶 瓷为基 质的碳膜 电阻元
串联 而成)截为 若干段 , 每段之 间 留有一 定宽度 的缝 隙 ,并在其端面镀 上一层金属膜 ,从而在两 节 电阻棒
执行国际---cati和CAWI调研对比

Copyright © 2007 Survey Sampling International
Overview & Background 概览&背景
A parallel online and offline (CATI) research were conducted to compare both methodologies 为了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而开展了一项网络与CATI的并行调研 The main objective is to understand any pot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both methodologies 主要目的是找出两种方法之间潜在的区别 A discussion of the result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opportunities of online research concludes this presentation 最后将对结果进行讨论,并对网络调研的未来机遇提出建议
Kempinski Hotel凯宾斯基酒店
Crowne Plaza Hotel皇冠假日酒店
Hilton Hotel希尔顿酒店
Peninsula Hotel半岛酒店
Offline (CATI)
Online在线
Copyright © 2007 Survey Sampling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 2007 Survey Sampling International
Overview & Background 概览与背景
Market research started about 20 years ago in China with only face-toface interview method 市场研究在中国开始于大约20年前,当时只有面访 Telephone research started about 10 years ago while online research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only about four years ago. This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velopment for the country’s research industry 电话访问开始与大约10年前,而在线访问仅有大约4年的历史。这是中国 市场研究行业最重要的发展之一 Today, we will look into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shift from offline to online data collection specifically for China 今天我们将探讨在中国从线下到线上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理 论 计 算
馈 电端 接 近 导 电 平 面 的 垂 直 开 路 单 导 线 天 线 是 垂 直 接
下 面 分 别 计 算 振 子 的特 性 阻 抗 、 减 常 数 和 相 移 常 数 。 衰
F g C Ⅳeo e itn eee tia e  ̄h i.2 u frssa c ・lcrc lln
- 画r R
2f
() 6
5 4 , i
“ 四 毒 。。 位 。
。。。
。。
良 脚
i
。心 。 。 。
。
谭1r 】 fR 【 一
天线 匹 配 网 络 , 天 线 获 得 调 谐 并 与 发 射 机 功 率 级 匹 配 。 使
为 使 发 射 机 和 天 线 实 现 匹 配 而 引 入 的 匹配 网 络 必 须 确 立 这 样 的 匹配 条 件 , 即匹 配 网 络 加 上 天 线 后 的输 入 阻 抗 Z = R+ b 须 满 足 : b尺 , =  ̄ b 必 R = ; 0 。其 中 R 、 分 别 为 输 入 电阻 Xb b b 和 输 入 电抗 ,; 发 射 机 输 出 阻 抗 。 R为
Co p r tv t dy o wo de i n e ho fm a c ng ne wo k m a a i e s u ft sg m t ds o t hi t r
L u - ,L ig I nl IPn ,GUO Do gy n ,L —a J i n —a g IHey n
入 电流 相 同 。 以计 算 长 度 为 Z 直 接地 振 子 的输 入 阻抗 。 所 垂 只
收 稿 日期 :0 1 0 — 1 2 1- 9 2 稿 件 编 号 :0 19 2 2 10 18
作者简介 : 李俊 理(9 9 , 安徽阜 南人 , 士研 究生。研 究方向: 波技 术与天线。 1 8 一) 男, 硕 微
s (a) s (k) h2 1一 i 2 1 n
一 s (o)s (k ) h 2d +i 2 1 n ()
式中 , 、 ,。 = / l 为无耗线 的特性阻抗 ,= 五 为线 的 c R, 2
衰 减 常 数 ,= w 为 线 的 相 移 常数 , , 。 别 为 线 上 单 k 2  ̄^ 。 , 分 C R
4期 第 l 9卷 第 2
V0 .9 11 No2 .4
电子设计 工程
E e t n c De in E gn e i g l c r i s n i e rn o g
21 年 1 01 2月
De .2 1 c 01
匹配 网 络 两种 设计 方 法的对 比研 究
李俊理 ,李 萍 ,郭 东洋 ,李鹤 言
. r
=
÷ j , )R z ( l I ‘d
二 U
( 4 )
电长度
而 由辐 射 电 阻表 示 的辐 射 功 率
毕 I R ,I , m‘
以 , ), s (_) 入 计 算 , ( =m i k Zz代 z n 则
() 5
图 2 电 阻一 电长 度 关 系 曲线
( 警 工程 大 学 通 信 工程 系 ,陕 西 西安 7 0 8 ) 武 10 6 摘 要 :电 小 天 线 的 阻 抗 特 性 非 常 恶 劣 , 传 输 线 匹配 相 当 困难 , 果 是 宽 带 匹 配 更 是 难 上 加 难 , 时其 效 率 非 常 低 。 与 如 同
因此 . 到 合 适 的 匹 配 网络 的 设 计 方 法 就 很 重要 了。 了找 到 较 好 的 设 计 匹配 网络 的 方 法 , 某 电 台 的单 极 子 鞭 状 天 找 为 以 线 匹配 网络 的设 计 为例 . 过 对 匹 配 网络 的 两 种 常 见 得 出方 法— — 理 论 计 算和 软件 仿 真 进 行 了研 究 , 比分 析 了误 通 对
差 出现 的 原 因 。 匹配 网络 的 研 究 方 法提 供 了思路 。 为
关键 词 :电小 天 线 ; 极 子 天 线 ; 单 匹配 网络 ; 件 仿 真 软 中 图分 类号 : N 2 T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17 — 2 6 2 1 )4 0 8 — 3 6 4 6 3 (0 12 — 0 7 0
辐 射 单 元 的 阻 抗 则 是 频 率 、 线 型 式 、 线 长 度 , 及 周 围环 天 天 以 境 的 函 数 。为 了将 射 频 功 率 有 效 地 辐 射 出 去[ 往往 必须 引入 1 】 。
根 据 传输 线理 论 ,已知 长 度 为 2 均 匀 有 耗 开 路 线 的输 的
入 阻 抗 为
率 , 等 效 对 称 振 子 辐 射 功 率 的 一 半 , 此 垂 直 接 地 振 子 的 是 因
辐 射 阻 抗 是 自由空 间 等 效 对 称 振 子 辐 射 阻 抗 的 一 半 。垂 直 接 地 振 子 的 输 入 阻 抗 也 是 自 由空 间 等 效 对 称 振 子 输 入 阻 抗 的 ( 7 ) 。 。 。 。 。 。
由于 对 称振 子辐 射 引 起 电 流 的 衰 减 .使 得 振 子 上 电 流 波 的传 播 相 速 小 于 自由空 间 的光 速 , 波 长 A 其 小 于 自 由空 间 的 波 长 A, 因此 上 式 中 k不 能用 无耗 线 的 k 代 人 计 算 。此 外 由 。 于 振 子 分 布 参数 不 均 匀 及 导 线 粗 细 的影 响 ,使 得 振 子 末 端 具 有 较 大 的 端 面 电容 , 端 的 电 流不 为 零 . 种 现 象 被 称 为 末 端 末 这
0
式 中 , 导 线 的半 径 , 是 线 间 距 离 。而 对 称 振子 线 元 o是 D 之 间 的距 离 是 变 化 的 , D 2 , 图 1 示 , 此 特 性 阻 抗 是 即 =z如 所 因 不均匀的, 通常 用 其 平均 特 性 阻抗 来 表 示 振子 的特 性 阻抗 , 即
:
( o mu i t ndp n et E gneigU ie i A F, ia 10 6 C ia C m nc i e a m a, n i r nvrt o P X ’n7 0 8 , hn ) ao e n s y fC
Ab t a t T e ee t c l mala tn a e a c o a omac t e t n miso n . d i i e e a d rt sr c : h lc r al s l ne n ' i i y s mp d n e i t ob d t th wi t a s si n l e An t s v n h r e s hh r i o mac h n mac i gn t o k i b o d a d t e ii n yi s ey lw. u , n i g as i b ed sg t o f th n th w e th n e w r r a b n ,i f c e c a o v r s s sl o T s f d n u t l e in meh d o c i g h i a ma n t r s v r mp ra t T i a t l sd sg e o f d b t rmeh d o th n e w r t n e a l fa s t n s ewo k i e y i o n . t h s r c e i e in d t n e t t o fmac i g n t o k wi a x mp e o t i ' i i e h ao mo o oe whp a tn a T r u h t o n p l i n e n h o g wo c mmo t o st e r t a a c lt n a d s lt n s f r , t e d f rn e n me d - o ei l c l ua i n i ai ot e h h c o mu o wa h iee c s o c r d i e s d e e r h d T i a e ei v d t r v d u d l ef r ed sg f t hn ew r s c u r nt t y i r s a c e . sp p r s l e p o i e ag i ei e in o c i gn t o k . e h u s h ib e o n ot h ma Ke r s e e t c l mal n e n s y wo d : l cr a l s l tn a ;mo o o ea tn a; th n e ok;s f a e s lt n i y a n p l n e n mac ig n t r w ot r i ai w mu o
02 04 06 08 . . . . 1 12 14 i6 18 . . . . 2
效应。 这个 效 应 使 得 振 子 的 等效 长 度 增 加 理 论 和 实 验证 明 . 。
以 k n 。 人 计算 , 所 得 出 的结 果 与 实 际 情 况 比 较接 近 。 =k 代 则 因 此 将 对 称 振 子 的 、 和 k代 人 ( ) 1 公式 为
一
半 。 为 它 的 输 入 电压 是 等 效 对 称 振 子 的 一 半 儿 两者 的 输 因
图 1 对称振 予特性 阻抗的计算
Fg Cac lt n o h rceit mp d n eo y i.1 lu ai fc aa trsi i e a c fsmmerco clao o c t si tr i l
无线 电发射机必须通过辐射元件将 射频功率发射 出去。
一
需 通 过计 算 无 限 大 空 间 里 的长 度 为 2 对称 振 子 的输 入 阻 抗 , 2
再 经 过 简 单 运 算 即 可[ 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