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征税动因与税收原则
税收基本原理

税收基本原理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求而向个人和企业征收的一种财政手段。
税收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合法性原则: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法进行,税收法律规定了纳税人、纳税义务以及征收的具体程序和方式。
政府必须依法公正地进行税收征管,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公平性原则:税收应该具备公平性,即纳税人应该按照其经济能力承担相应的税收负担。
通常情况下,高收入群体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税收,而低收入群体则享受相对的减免或补贴。
3. 经济效率原则:税收应该在尽量不影响资源配置的前提下进行征收。
高效税收体系能够减少税收的扭曲效应,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
4. 适度原则:税收的征收应该适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适度的税收可以平衡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同时也能够保持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5. 稳定性原则:税收应该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以确保政府财政收入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
稳定的税收制度能够提供一个可持续的财政基础,为政府提供持续投资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综上所述,税收的基本原理包括合法性、公平性、经济效率、适度性和稳定性。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税收的公正、合理和有效
执行,从而满足政府的财政需求,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税法第一章税法基本原理

第三节 税法的分类
一、税收实体法
▪ 纳税义务人 ▪ 课税对象 ▪ 税率 ▪ 减税、免税 ▪ 纳税环节 ▪ 纳税期限
2024/1/26
第三节 税法的分类
二、税收程序法
▪ 税务登记 ▪ 账簿、凭证 ▪ 纳税申报 ▪ 税款征收 ▪ 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 ▪ 税款征收中的相关制度
三、税法的效力
▪ 空间效力 ▪ 时间效力 ▪ 对人的效力
2024/1/26
第一节 税法概述
四、税法的作用
▪ 税法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保证 ▪ 税法是正确处理税收分配关系的法律依据 ▪ 税法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 税法是监督管理的有力武器 ▪ 税法是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手段
2024/1/26
2024/1/26
第四节 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点
▪ 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
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 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税收法律关系 是法律关系的一种具体形式,因此具有法律关系的一般 特征。
2024/1/26
第四节 税收法律关系
▪ 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五、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
▪ 税法与宪法 ▪ 税法与民法 ▪ 税法与刑法
2024/1/26
第二节 税法原则
一、税法基本原则
▪ 税收法律主义 ▪ 税收公平主义 ▪ 实质课税原则 ▪ 税收合作信赖主义
2024/1/26
第二节 税法原则
二、税法适用原则
▪ 法律优位原则 ▪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 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 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 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税收的四大基本原则

税收的四大基本原则第一,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税收制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公平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对象应按照其能力分摊国家财政支出的义务。
这意味着税收应该按照纳税人的收入或财富水平征收,以保证征税的公平性。
公平原则还要求税收征收应适当地体现纳税人的能力差异,即高收入者应相对高征税,低收入者应相对低征税,以减少贫富差距。
第二,效益原则。
效益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应与纳税人所享受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效益相对应。
征税应该是一个收入-支出的平衡过程,纳税人应当为他们所受益于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负有相应的义务。
效益原则还要求税收征收的方式和方法应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简洁原则。
简洁原则要求税收征收的过程应简单、透明、便捷。
税法应当简明扼要,避免冗长的解释和繁杂的操作规定,以降低纳税人的负担和税务管理的成本。
简洁原则还要求税收征收的程序应公开透明,纳税人应有权了解税收政策和征收程序,以提高纳税人的合规性和信任度。
第四,可行原则。
可行原则要求税收征收的方式和方法应符合实际情况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税收制度应考虑国家的经济实力、税收征收的成本、征税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等因素。
可行原则还要求税收征收的方式和方法应符合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以确保税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总之,税收的四大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效益、简洁和可行原则。
这些原则在税收制度中起到了指导和规范的作用,为税收征收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税收制度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取决于税收征收是否严格遵循这些原则。
国家税收第一章

税法主讲:王秋梅第一章税法基础知识第一节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根据其社会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从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如何理解税收:(一)税收分配的目的首先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国家的职能有1政治职能(对内镇压各种反抗,对外防止侵略)需要大量的财力2经济职能。
(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更需要资金以上两种职能需要大量的财力,只有国家能够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二)税收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凭借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利1、税收体现分配关系分配就是解决社会产品归谁占有,归谁支配,以及占有多少,支配多少。
征纳过程反映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
2、税收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利实现的特殊分配分配的权利有两种1财产权力(正常的分配)2政治权利(特殊的分配)税收的本质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利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三)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财政收入的形式很多:发行货币、公债、收费、罚没收入、税收。
只有税收占90%以上(四)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国家宏观调节经济靠税收,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税收的性质与国家的性质一致,社会主义国家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税收作为一种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无疑是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
但是税收又是通过国家制定法律来实现的,这种制约税收分配关系的法律制度,则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税收分配关系中反映出来的这种辨证统一关系,正式税收这种特殊分配形式的体现。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一)税收的强制性强制性:是指国家以社会代表身份,凭借社会公共权利,通过法律或政令形式确定征税人和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实行强制征收,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一,税收的强制性体现在分配关系实现的前提上。
第二,税收的强制性体现在国家法律和税收征收机关的依法强制征收上第三,税收的强制性体现在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无选择上(二)税收的无偿性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纳税人缴纳的实物或货币随之转化为国家所有,不需要付给纳税人任何代价或报酬,也不在直接返还纳税人。
中国税制第一章

中国税制第一章上编税制概论第一章 税制概述第二章 税制要素和税收分类第三章 税制原则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制的建立和发展第一章税制概述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第二节 税制与税法第一节税收的概念一、税收的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及对其的理解(★论述) 1.定义: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2.对税收概念的理解 ⑴从直观来看,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⑵从物质形态看,税收缴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货币。
⑶从本质上来看,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
⑷从形式特征来看,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征。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⑸从职能来看,税收具有财政和经济两大职能。
财政职能 地位:基本职能 税收占财政收入95% 特点: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
经济职能 主要表现在:调节总供求平衡;调节资源配置;调节社会财富分配。
⑹从性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二)税收的本质☆ 1.税收本质的涵义: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2.税收本质的内涵: ⑴税收体现分配关系 ⑵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它是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来实现的。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三)税收的“三性”特征及其关系☆ 1.“三性”特征:缴纳上的无偿性(核心);征收方式上的强制性;征收范围、比例上的固定性。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2.“三性”特征的关系: ⑴“三性”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和体现,是“三性”的核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⑶强制性是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偿性、固定性的保证。
⑷固定性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⑸税收的“三性”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区别于非税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 税制与税法2.征税主体⑴定义: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征税权利的一方当事人,即税务机关。
税务师第一章税法基本原理讲义

第一章税法基本原理第一节税法概述一、税法和税收二、税法原则三、税法的效力1.空间效力全国范围有效(个别特殊地区除外)地方范围有效2.时间效力3.对人的效力属人、属地、属地兼属人原则。
我国采用的是属地兼属人原则。
四、税法的解释1.法定解释的特性(1)专属性应严格按照法定的解释权限进行,任何有权机关都不能超越权限进行解释。
(2)权威性与被解释的法律法规规章有相同效力(3)针对性其效力不限于具体的法律事件或事实2.税法法定解释分类(1)按解释权限分(2)按解释尺度分(2)按解释尺度分类第二节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1.主体的一方只能是国家:征税主体固定2.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3.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但法律地位平等4.具有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转移的性质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权利义务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税收法律事实会导致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
法律关系变更情形:1.纳税人自身的组织状况发生变化2.纳税人的经营或财产情况发生变化3.税务机关组织结构或管理方式的变化4.税法的修订或调整5.因不可抗力造成破坏法律关系消灭情形:1.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2.纳税义务因超过期限而消灭3.纳税义务的免除4.某些税法的废止5.纳税主体的消失第三节税收实体法与程序法一、税收实体法谁来交税?------纳税人对什么征税?----课税对象、税目怎么算税?------计税依据、税率怎么交税?------纳税时间、期限、地点有没有减免?----税收优惠(一)纳税义务人比较:纳税人与负税人比较: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1.代扣代缴义务人:支付款项时扣留税款如工薪个税由发放单位从员工工资中代扣2.代收代缴义务人:收取款项时代收税款如受托加工消费品时从委托方代收消费税款3.代征代缴义务人:受托代征税款(二)课税对象(三)税率边际与平均税率平均税率:全部税额/全部收入边际税率:增量税额/增量收入比例税率下:边际税率=平均税率累进税率下:边际税率≥平均税率边际税率上升幅度越大,平均税率提高就越多(四)减税免税税收附加与税收加成——加重税负1.税收附加(地方附加)如教育费附加。
第一章 概述 《国家税收》PPT课件

第一章 税收概述
(2)税收公平原则意义: 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税收公平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
的首要原则。税收公平使纳税人更容易接收税收,因而 可以减少避逃税,从而维护税收制度。同时,税收还可 能矫正收入分配,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3)税收公平的衡量标准: 要使税收公平,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确定以什么标准来 衡量税收是否公平 西方学者提出两种主张,形成两个公平标准:
第一章 税收概述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原则的概念 税收原则是一国税收制度建立的指导思想与税收行为准则,是对一
定历史时期税收思想的概括和总结,并为当时社会普遍接受。 二、西方税收基本原则 (一)早期税收原则(19世纪以前) 1.威廉•配第 (1)公平原则。税收对任何人都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袒。 (2)简便原则。征税的手续应当简单明确,不能过于繁琐;
课税方法要简明,不能复杂以免纳税人产生误解;在纳税形式 选择和纳税日期确定上应给予纳税人以方便;要尽可能地给纳 税人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3)节省原则。征收费用不能过多,要尽可能地节省。
第一章 税收概述
2.尤斯蒂 (不得1)损适害度纳原税则人。的征资税本要。适如度果,超不出得这影个响限纳度税,人就对是必对需人品民的财享产用的,
受益原则; 支付能力原则。
第一章 税收概述
◆受益原则 亦称“受益说”,主张按照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
务中获得收益的多少来负担税负,谁受益谁纳税,享受的利益多 者多纳税,享受利益少者少纳税,没有享受利益者不纳税。 优点:符合市场法则,易于为纳税人所接收。 缺点:受益原则可能导致不公平;很多受益项目不容易衡量。 ◆能力原则 亦称为“能力说”,即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确定其应当缴纳 的税收,纳税能力大的多纳税,能力小的少纳税,无能力不纳税。 优点:体现了公平 缺点:能力标准难以确定。
第1章+税收原理(1)

第二节 税收的影响
二、替代效应 征税除了使纳税人减少了可支配的收入以外,还 可能产生另外一种经济上的影响。例如,一个喜 欢喝茶的人,在政府征收茶税后可能会减少喝茶 的次数,或者转而喝其他的替代饮品。也就是说, 政府征收茶税,不仅减少了纳税人可以支配的收 入,而且还改变了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使纳税人 用一种经济行为去替代另一种经济行为。 由于这种经济行为的改变纯粹是由于征税而引起 的,因此税收理论把这种经济影响称为税收的 “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意思是 征税使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发生了变化。
2018/10/30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另一种表述是:“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参与国民 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这个定义强调了以 下几层含义:第一,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 的一种形式,第二,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 现其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第三,税收 征收主体是国家,征税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 第四,税收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征收;第五, 税收是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许建国、李大明、庞凤喜主编:《国家税收》 (修订本)第6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4年。
第1章 税收原理
三个税收基本问题 (1)什么是税收? (2)税收会产生什么影响? (3)政府征税有什么正当目的?
2018/10/30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范畴。税收存在的 历史非常悠久。一般认为,税收是同国家 的出现相联系的。也就是说,税收是在国 家产生之后才出现的。 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在原始社会中,虽然 没有国家,但就已经存在税收了。
2018/10/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税收原则
• 税收原则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 件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税收制度所遵 循的指导思想。 • 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 •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 萨伊的税收原则 •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一)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
• 最早的税收原则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Petty.William) 《赋税论》 • 公平原则:税收负担与纳税人能力相当。 • 便利原则:征税要方便纳税人(教堂附 近) • 节省原则:征税过程中的耗费和成本尽 量小
三、政府征税的原因
(一)国家机器存在与运转的需要
(一) 国家存在的需要
• 国家为实现管理职 能,需要大量的财 政支出。 •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 入最主要的来源。
(二)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
• 1.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由竞争、不 干预经济 • 亚当.斯密: “看不见的手” • 政府——“守夜人” • 税收——财富的虚耗 • 为满足国家对财政收入的需要而征税
(二)亚当.斯密税收四原则
• 第一次将税收原则提到理论高度 《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Adam Smith) • 平等原则:1)取消特权;2)税收中立 3) 税收依负担能力而课征 • 确实原则:征税以法律为依据。“税赋若不确定,哪 怕不专横不腐化的税吏也会变成专横和腐化》” • 便利原则:1)时间上:收入丰裕时;2)方法上简化; 3)地点设在交通方便处;4)形式上尽量采用货币。 • 最少征收费用原则:减少不必的费用,税收尽量入国 库。
(二)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续)
• 3. 30—70年代; 30年代大危机,自由经 济理论破产 • 凯恩斯: 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税收 应刺激经济发展。“税收是市场经济的 内在稳定器” • 满足财政需要;调节经济发展;影响社 会生活
(二)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续)
• 4. 70年代出现滞胀 • 供应学派应运而生:挑战凯恩斯,减少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提高私人经济效率。 • 税收中性原则:税收不能影响纳税人经 济决策。 • 拉弗理论——减税理论 • 满足财政需要
税收理论 与
实务
南开大学财务管理系 王全喜
第一章 征税动因与税收原则
一、税收的定义 二、税收的特征 三、政府征税的原因 四、税收原则
一、税收的定义
• 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据法 律,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从而取 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 要素: • 1. 征税主体 ——国家(中央和地方) • 2. 范畴 ——分配领域 • 3 根据 ——政治权力(与费、利润区别) • 4 手段 ——法律 • 5 实质 ——政府向社会取得财富
2. 外部效应
• 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社会, 却没有为此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获得 应有的报酬。 • 外部经济——专利发明、技术革新 • 外部不经济——任意排污等 • 税收是对外部效应的调节
3.社会总需求的调节
• 消费需求——边际消费倾向递减(MPC) • 投资需求——预期利润率/利息率 • 税收调节需求,维持经济稳定
拉弗曲线
税率100% B D
T
E
0
A
C
税收收入
(三)市场经济下征税的特殊原因
1. “市场缺陷” ——市场经济不能有效提供
公共产品和劳务 2. 外部效应 3. 社会总需求的调节
1.市场经济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
• • • • • • • 市场经济 社会经济部门 公共物品和劳务及特征 A 利益的不可分割性 B 消费的非排他性 C 受益的不可阻止性 税收是对公共产品的补偿
(二)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续)
• 2. 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化时
期
• 资本日益集中 分配日益悬殊 社会矛盾尖税 • 阿道夫.瓦格纳: 税收不是政府单纯地从社会产 物中的扣除,还有纠正分配不公平的积极目的。 • 社会正义原则——矫正分配不均和贫富两极分 化。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改革。 • 满足财政需要; 影响社会生活
(三)萨伊的税收原则
• 让.巴蒂斯特.萨伊( Jan.Baptiste.Say) 法国经济学家 最好的税收是税负最轻的税收。 • 税率适度原则: 税率越轻,对纳税人的剥夺越少,对再 生产的破坏就越小。 • 节约征收费用原则: 征收费用对人民是负担,对国家 无益处。 • 各阶层负担公平原则: 每个纳税人税收负担相同时 (相对地), 税负最轻。 • 最小妨害生产原则: 资本课税应当最轻。 • 有利于国民道德提高原则: 改善社会道德的工具。
(四)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 德国经济学家 阿道夫.瓦格纳(Adolf. Wagner) 税收原则集大成者 (19世纪下半叶) • 1.财政政策原则: 1) 收入充分原则; 2)收入弹 性原则 • 2.国民经济原则: 1) 慎选税源原则; 2)慎选税 种原则 • 3.社会正义原则: 1) 普遍原则; 2)平等原 则 • 4.税务行政原则: 1) 确实原则 2)便利原则 3)最小征收费用原则
(六)税收原则的发展趋势
• • • • 1 由主张全面干预转向适度干预 2 由标榜公平转向突出效率 3 由偏重纵向公平转向追求横向公平 4 由注重经济效率转向经济与行政效率 并重
思考题
一、税收与政府、经济和社会的关系
二、税收的影响和作用
三、你对我国税收的总体评价
四、中性原则的含义
五、怎样理解公平原则
(五)现代税收原则
• 一、公平原则——包括横向公平、纵向公平。 • 横向公平——指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纳税 人应该承担相同 的税负。 • 纵向公平——指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纳税人应该承担不同 的税负。 • 二、效率原则——征税要有利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 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 • 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税收中性” • 税务行政效率原则——指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税 收收入。(成本:税收的征收费用、税收的奉行费用)
二、税收的特征
与国债、国有资产收入、收费不同
• 强制性 • 无偿性 • 固定性
政府征税的理论依据
公需说 17世纪,德国官房学派:公共福利的需要
交换说 17世纪,亚当.斯密:利益交换 保险说 18世纪,法国梯埃尔:税收犹如保险金 义务说 19世纪,黑格尔国家主义:个人依存国家 牺牲说 19世纪,法国萨伊:人民的牺牲,轻税负 掠夺说 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统治阶级掠夺 社会政策说 德国瓦格纳:矫正分配不公的积极目的 经济调节说 凯恩斯:税收可调节经济运行 市场缺陷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