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教案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及其思想主张,归纳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作用;儒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如何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荀子对儒家的改造。

课前自主学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出现的社会原因:

(1)政治经济大变动,①活跃,受重用,提出本阶级或政治派别的主张。

(2)教育、学术领域发生变化,出现②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出现“诸子百家”。

2.代表人物及成果:

(1)学派与代表:道家学派的③和庄子;儒家学派的④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⑤;法家学派的商鞅和⑥。

(2)成果:各派互相⑦,逐步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彼此⑧,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3.历史影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⑨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学:

(1)思想核心是①“”,要待人宽容,即②“”。

(2)强调统治者③,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恢复周礼,主张④“”。

(4)首创私人讲学,主张⑤“”,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战国儒家代表:

(1)孟子:主张⑥“”,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⑦“”的民本思想;主张⑧“”,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2)荀子:主张“仁义"和⑨“”,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提出⑩“”,强调以礼乐使人向善。

(3)孟子和荀子吸取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来改造儒家思想,使体系更完整,更适合社会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创始人,认为①“”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主张②“”;认为世界是③。

(2)庄子:万物是相对的,主张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

2.法家:

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主张④,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极大地提高君权,迎合建立⑤国家的需要。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情景激凝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影响?

知识归纳

1.“百家争鸣"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主要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展开争论。他们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1)道家:①创始人是老子,《道德经》反映了其思想。老子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②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发展了老子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社会现象.

(2)墨家: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反映了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

(3)儒家:创始人是孔子,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孟子、荀子。

(4)法家: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现实生活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主张“以法治国”;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此后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

(2)后来成为主流思想的儒家,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典例剖析

【例l】“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是( )

A、社会大变革

B、生产力的发展

C、文化教育的发展

D、国家分裂为言论自由提供了政治环境

【变式训练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 )

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④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和较宽松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知识点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情景激凝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并通过了“孔子教育奖”,以奖励对世界文化教育发展做

出突出贡献的人,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此类奖项。那么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种思想是在战国时期如何发展的?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孔子

1.孔子生平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孔子始创私人讲学,相传有弟子3 000人,贤弟子72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到齐国,但数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于是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50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晚年,潜心办学著述,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教本;后人统称六经”。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孔子的思想

(1)政治思想:“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对“仁”解释是“仁者爱人”。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孔子对“礼"的解释是“克己复礼”,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2)教育思想: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是春秋末期私学的创办者,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他的“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有利于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因材施教”的教思想有利于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方法启发诱导。

3.孔子思想的影响

(1)孔子的思想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孔子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他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景仰。

4.孔子的历史地位

孔子去世2000多年了,但他创立的学说在我国古代占据了统治地位,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在近现代,中国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他的学说受到知识界精英们的强烈批判,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到了20世纪,在人们对人自身问题进行思考与反省时,他的学说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的注意。

二、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1.孟子的思想

(1)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

(2)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人民、国家比国君更重要。

(3)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2.荀子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