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分析
试述马铃薯主粮化生产绿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试述马铃薯主粮化生产绿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第四大主粮。
其在全球粮食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马铃薯还是植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马铃薯在全球范围内的主粮化利用率较低,尤其是在中国,马铃薯主粮化的开发利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品和能源的需求,需要在马铃薯主粮化生产中研究和示范绿色关键技术,以提高马铃薯主粮化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马铃薯主粮化的意义二、研究绿色关键技术1. 高效栽培技术:通过选育高产、抗逆性强的马铃薯新品种,采用优质种子和高效施肥技术,实现马铃薯的高产高效栽培。
在种植过程中,合理管理土壤和水资源,提高耕地的肥力和保护生态环境。
2. 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选择马铃薯优良抗病虫害品种,采用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对马铃薯病虫害进行绿色防治,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3. 高效加工技术:开发高效的马铃薯淀粉、蛋白质提取和加工技术,实现对马铃薯原材料的充分利用,提高淀粉和蛋白质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
4. 绿色循环利用技术:通过开发马铃薯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如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等,实现马铃薯产业的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 绿色生产管理技术:建立马铃薯主粮化的绿色生产管理体系,包括规范生产操作规程、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推广绿色生产理念等,确保马铃薯主粮化的生产过程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在马铃薯主粮化生产领域,示范绿色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示范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可以验证和验证绿色关键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供技术指导和示范引导,鼓励农民和企业采用绿色技术,推动马铃薯主粮化的绿色转型。
示范项目可以为政府制定政策和标准提供依据,指导和支持马铃薯主粮化的绿色发展。
示范项目还可以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马铃薯主粮化生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分析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分析作者:聂涛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6期摘要介绍了马铃薯主粮战略的重要意义,分析马铃薯主粮化存在的问题及障碍,提出开拓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思路,以期促进马铃薯主粮化实施。
关键词马铃薯主粮化;粮食安全;农业发展方式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02-02Strategic Analysis of Potato Staple FoodNIE Tao(School of Economic and Trade,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Henan 450001)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importance of Potato staple food strategy,and it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potato staple food.At last,it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thinking,so a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tato staple food.Key words the staple food of potato;food safety;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我国将推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或将成为主粮”这一消息一出,迅速成为大众谈论的话题。
在我国,马铃薯的定位一向被认为是属于蔬菜鲜食类,而今后,马铃薯将成为小麦、玉米、稻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预计在2020年,主粮消费中就会有50%以上为马铃薯。
对马铃薯定位的转变,有助于确保粮食安全、减少资源消耗压力、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
1 我国启动马铃薯战略的重要性传统饮食中,我国通常把马铃薯作为蔬菜鲜食,但是从营养组成上来看,它则与小麦、大米更为相近,与蔬菜则相去甚远。
马铃薯主粮化实施方案

马铃薯主粮化实施方案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球前列。
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马铃薯主粮化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充分发挥马铃薯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制定并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方案势在必行。
首先,要加强对马铃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农民和消费者宣传马铃薯的营养成分和食用价值,改变人们对马铃薯的传统认知,提高其在主食中的地位。
同时,组织举办马铃薯主粮化知识培训班,提升农民种植和加工马铃薯的技术水平,增加他们对马铃薯主粮化的认同感。
其次,要加大对马铃薯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研究的投入。
通过选育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马铃薯新品种,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增加其在主粮中的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马铃薯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研究,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稳定性,为其主粮化提供技术支撑。
再次,要鼓励农民种植马铃薯,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对种植马铃薯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鼓励他们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
同时,建立健全的收购和销售体系,保障农民种植马铃薯的利益,增加其种植的积极性。
最后,要加强对马铃薯加工利用的研究和推广。
开发马铃薯深加工产品,如马铃薯淀粉、马铃薯面粉、马铃薯膨化食品等,丰富马铃薯的加工利用途径,提高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推广马铃薯主粮化的烹饪技术,开发各种美食,增加人们对马铃薯主粮化的认可度。
总之,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方案,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马铃薯主粮化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我国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何要让马铃薯成第四大主粮

主 粮 化 的 内 涵
绍, 马铃 薯被 称 为 “ 十全 十美 ” 的营养 产 品 , 富含 马铃 薯 主粮 化 的 内涵 ,就 是用 马铃 薯 加工 膳食 纤 维 , 脂肪含量低 , 有 利 于控 制 体 重 增 长 , 成适 合 中 国人 消费 习惯 的馒 头 、 面条、 米 粉 等 主 还可 预 防高血 压 、 高胆 固醇 以及 糖尿病 等 。 值得
食产 品 ,实 现 马铃 薯 由副食 消 费 向主食 消费转 提 的是 ,马铃 薯 主粮 化有 利 于改 善居 民的膳 变、 由原 料 产 品 向产 业 化 系列 制成 品转 变 、 由温 食 营养结 构 。
一
・
1 4・
主 粮 化 的意 义
经营 产业 化 、 产 品主食 化 , 形 成 马铃薯 与 谷物 协 调发 展 的新 格局 。在 推进 原 则上 , 要做到“ 一 不
三坚 持 ” 。 “ 一不 ” 就是 不 与小麦 、 水稻、 玉米 三大 “ 三 坚持 ”就 是 坚持 主食 化 与综 2 0 1 5年 1月 6 日, 中 国农 业 科 学 院 、 国家 主粮 抢水 争 地 ; 合利 用相 兼 顾 ,坚 持政 府 引导 与市 场决 定 相结 食 物与 营 养咨 询委 员会 、中 国种 子协 会在 京举 坚持 整体 推进 与重 点突 破相 统一 。 办 了马铃 薯 主粮化 发 展战 略研 讨会 ,以 马铃薯 合 , 主粮化 与 国家 粮食 安 全为 主题 ,深入 研讨 了马 铃 薯 主粮 化 的战 略意 义 、 发 展 思路 、 目标 任务 和 主 粮 化 的优 势 推 进途 径 。农 业部 副 部长 余欣 荣 在研 讨会 上 指
会议认为, 马铃 薯 主粮化 成 为必 然 的选择 。 单 产 的潜力 更 大 。 因势 而谋 推 进 马铃薯 主 粮化 ,利 于 改善 膳食 结 尤 其 从节 水角 度来 看 , 推 进 马铃薯 主 粮化 , 构, 满足 人 民增强 体 质 的愿望 ; 应 势 而动 推进 马 利于 缓解 资 源环境 压 力 , 实现 农业 可 持续 发 展 。 铃薯 主粮 化 , 利 于挖 掘生 产潜 力 , 开辟 保 障 国家 马铃 薯生 长需 水 较少 ,其 最低 蒸 腾 系数 ( 需 水 粮食 安 全 的新 途 径 ; 顺 势 而 为 推 进 马 铃 薯 主 粮 化, 利于缓解资 源环境压力 , 实 现 农 业 可 持 续
主粮化战略下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主粮化战略下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路径选择杨巨良【摘要】马铃薯产业是宁夏农业的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宁夏中南部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主粮化战略推行以来,马铃薯与水稻、小麦、玉米共同跻身我国四大主粮作物之列.然而,宁夏马铃薯产业种薯繁育及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新技术应用率较低,产品加工转化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较为突出.面临新形势,如何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以加快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尤为重要.只有明确发展的总体目标,依托产业优势,加快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市场的拓展,加速基地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及品牌提升,才能确保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年(卷),期】2017(058)003【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发展路径【作者】杨巨良【作者单位】宁夏固原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宁夏固原 75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11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是将马铃薯与水稻、小麦、玉米并列为中国四大主粮。
马铃薯主粮化上升至国家战略,是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部署,也是主食多样化增强国民健康的体现。
马铃薯主粮化开发将成为我国促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
目前,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突破口是要加快新品种的培育和产品的研发加工。
马铃薯产业是宁夏农业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宁夏中南部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面临新形势,应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结合宁夏农业发展实际情况,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加快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真正实现马铃薯由过去解决温饱的“救命蛋”转变成为农民增收的“金蛋蛋”。
马铃薯产业是宁夏农业“1+4”优势特色产业之一。
种薯脱毒化、品种专用化、生产标准化、种植机械化是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目标。
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提高淀粉质量,扩大鲜薯外销,开发种薯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优化区域布局、完善种薯繁育体系;拓展鲜薯外销,提升加工转化;加快主食开发,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
试述马铃薯主粮化生产绿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试述马铃薯主粮化生产绿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的加速,食品安全、粮食供给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马铃薯主粮化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了解决粮食安全和供给问题的重要途径。
但马铃薯的主粮化生产需要考虑到其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绿色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显得尤为重要。
1. 马铃薯品种选育技术选育高产、抗病、品质优良的马铃薯品种是进行马铃薯主粮化生产的基础。
要充分考虑应用状况和生态环境,选育具有适应性和优良品质的马铃薯品种,该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进一步培育新品种、提高品种的外部质量、提升品种的使用效能等方面来实现。
2. 马铃薯栽培管理技术合理的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水肥协调等技术,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水平,并减少环境污染。
另外,科学的机械化马铃薯栽培,则是实现马铃薯主粮化生产和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3. 马铃薯膳食加工技术在马铃薯主粮化生产中,膳食加工技术是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加强对马铃薯的储藏和加工技术研究开发,深入推广新型马铃薯膳食加工技术,改变传统的烹饪方法,充分发挥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和烹饪特性,可以实现马铃薯主食性质的提升,提高其利用效益。
4. 马铃薯综合利用开发技术马铃薯综合利用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马铃薯产品的附加值,而且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例如,将副产品如马铃薯渣、马铃薯皮等进行饲料加工,可以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将马铃薯皮、马铃薯渣等作为原料制作生物质燃料等,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马铃薯主粮化生产绿色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实现马铃薯主粮化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关键。
未来,需要在这些关键技术上不断加强研究和示范,进一步提升马铃薯主粮化生产的效益,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2024年马铃薯市场前景分析

马铃薯市场前景分析引言马铃薯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第四大主要粮食作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和工业领域。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马铃薯市场前景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马铃薯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农业生产者和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马铃薯市场的现状全球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根据统计数据,全球马铃薯种植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产量约为3亿吨。
欧洲、亚洲和南美洲是全球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地区。
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家。
马铃薯市场的消费特点马铃薯是全球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马铃薯可以加工成各种食品,如薯片、薯条、马铃薯粉和马铃薯面包等。
此外,马铃薯还可以作为饲料和工业原料使用。
马铃薯市场的发展趋势人口增长和食品需求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对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马铃薯作为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将成为满足食品需求的重要选择之一。
健康饮食的推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健康饮食,减少对高糖和高脂食品的摄入。
相比其他主食,马铃薯含有较少的脂肪和糖分,被认为是一种较为健康的食品选择。
马铃薯加工品市场的扩大随着消费者对便捷食品和方便面食的需求增加,马铃薯加工品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薯片、薯条等马铃薯加工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青睐,相关企业也逐渐增加投资。
新技术的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为马铃薯的种植和收获提供了更高效的方法。
例如,通过遗传改良和科学施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区域市场的开发机会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马铃薯的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马铃薯具有适应性强、生产周期短等优势,能够为当地农民提供一种稳定的经济来源。
结论综上所述,马铃薯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食品需求的增加,马铃薯作为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将持续受到关注。
此外,健康饮食的推动、马铃薯加工品市场的扩大以及新技术的应用都将为马铃薯市场的发展创造机会。
高端访谈-推动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

推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发展——访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马铃薯淀粉协会会长周庆锋本报记者白舒婕导语:近期,一则关于马铃薯的消息引起广发关注:农业部启动马铃薯主粮化开发战略,让其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小土豆变成主粮,其含义是国家要在马铃薯深加工上下功夫。
日前,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2015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确定:2015年我国将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推进主食产品开发和工艺流程改进,提升马铃薯产业化水平。
那么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有哪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产业发展还需要哪些政策扶持?又如何推动它成为餐桌上的主食?本报专访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马铃薯淀粉协会会长周庆锋,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
“卖薯难”频现产业显短板记者:请总结一下2014年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周庆锋: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近20年来面积和产量快速增长。
据农业部统计,2013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8754万亩,总产量922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25%和亚洲的70%,在全世界均居领先地位。
在2013年度薯类欠产,薯价高升之后,国内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被再次激发。
2014年度各省区马铃薯种植均呈扩大趋势,各地供种企业种薯销售大多供不应求,呈现了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喜人情景。
据初步统计,2014年17个马铃薯主产省区种植面积扩大到9000万亩左右,比上年度增加250万亩左右,是2011年以来的又一个马铃薯偏丰收年。
由于2014年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好于2012年和2013年,又遇到国内实体经济不景气,市场消费能力降低,结果又出现了严重的薯价暴跌和“卖薯难”。
鲜薯价格从2013年的0.8~0.9元/斤,狂跌至0.3~0.4元/斤,仍然销售缓慢。
截止目前仍有50%多的马铃薯积压在窖中,16个主产省区的六千多万薯农叫苦连天。
薯类加工产业也不景气,由于市场疲软,价格下行压力大,各地企业均不敢大量收薯和放开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分析[摘要]我国将推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的定位一向被认为是属于蔬菜鲜食类,而今后,马铃薯将成为小麦、玉米、稻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预计在2020年,主粮消费中就会有50%以上为马铃薯。
马铃薯种植在我国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马铃薯的消费形式多为鲜食为主,马铃薯主粮化道路并不容易,马铃薯主粮化加工技术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对马铃薯的定位的转变,有助于确保粮食安全、减少资源消耗压力、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
[关键词]:马铃薯主粮化、粮食安全、农业发展方式1 引言来自农业部消息:我国将推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或将成为主粮”这一消息一出,迅速成为大众谈论的话题。
在我国,马铃薯的定位一向被认为是属于蔬菜鲜食类,而今后,马铃薯将成为小麦、玉米、稻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预计在2020年,主粮消费中就会有50%以上为马铃薯。
对马铃薯的定位的转变,有助于确保粮食安全、减少资源消耗压力、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
2 我国启动马铃薯战略的重要性传统中,我国通常把马铃薯作为蔬菜鲜食,但是从营养组成上来看,它则与小麦、大米更为相近,与蔬菜则相去甚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饱食,而更加注重更加健康、更加营养、更加美味的饮食。
更多的粮食作为饲料作为生产肉、蛋、奶,满足了消费者对饮食的追求,同时也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量,在人口不断增长的环境下,同样需要更多的粮食,粮食安全成为一种全球社会问题。
2.1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主粮化潜力大马铃薯种植在我国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成碱性的食品,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其中钾、镁含量都要高于精白面、米粉。
马铃薯中包含丰富的赖氨酸,而蛋白质含量只有2%,但是它具有高质量的蛋白质,吃马铃薯能够让人体获取足够的氨基酸,有利于人体健康。
而且马铃薯中包含了大量的维生素C,而其他面食中所没有的,所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均为苹果的十倍,维生素B1、B2、镁和磷含量比苹果高很多,马铃薯中的膳食纤维对肠胃的粘膜没有刺激性,有助于人们控制体重、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及糖尿病等。
相比于小麦和玉米,马铃薯的种植范围可以更广,它的适应能更强,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马铃薯能够耐干旱、耐盐碱等,而且受季节限制较小,在冬季、春季、秋季都可以种植,相比于其他主粮作物,它所需水肥农药的量低,对比马铃薯、小麦、水稻最低蒸腾系数(需水量),马铃薯最低蒸腾系数为350,小麦为450.水稻为500。
具有节约水资源、占地少、省农药的特点,马铃薯相比于小麦、玉米更加利于储存,马铃薯全粉能够储存15-20年。
2.2马铃薯主粮化为粮食安全添砖加瓦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在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有句话说“可以负责任地讲,我们粮食连年增产,供给是充足的,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粮食安全问题是有保障的,近年来,中央持续推出惠农政策,不断增加了农民的种粮的热情,粮食总产量更是连续增加。
201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2142亿斤,相比于2013年增长了103亿斤,增长了0.9个百分点,而此时提出马铃薯主粮化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拓道路,另一方面是由于受耕地面积限制,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增产潜力和空间越来越小。
因此,粮食持续增产的好形势下,并不能完全对粮食安全问题放松警惕,而是应该居安思危,越是在好的形势下,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考虑,在粮食总量增长的大好时机,运用科学的战略部署农业生产。
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粮食绝对安全,粮食生产就必须要求保障耕地面积和产量的稳定,而为了粮食安全,我们需要消耗更多的淡水、化肥、耕地等资源,将马铃薯作为我国第四大主粮,就能为我国粮食安全多了一道保障。
3马铃薯主粮化前路漫长3.1马铃薯育种研发体系有待形成让马铃薯成为主粮,不管是成为餐桌上的主食,还是成为粮仓里的储备粮、战备粮,这就需要马铃薯成为全粉,然而截止2013年,我国培育的品种包括了鲜薯食用型、淀粉加工型、油炸食品性等,在产量、品质上有很大改进,其中“夏波蒂和“大西洋”外来品种,由于需要大量水和化肥,种植成本高,只适合小范围种植,抗病性较差,一般农户很难种植。
我国培育的新品种中仅有5-8个能够全粉加工,而在生产中大多种植的是鲜薯类型,很难适应生产和主粮化加工需要。
影响全粉加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了薯块中干物质含量,以及芽眼深浅、还原糖含量以及龙葵素含量、多酚氧化酶含量等等。
龙葵素含量高则,去除毒素就很费力,马铃薯中干物质多则会增加出粉量。
马铃薯全粉加工的品种,还需比较有益物质、营养品质等指标,例如维生素含量、胡萝卜素等。
我国马铃薯产业,长期采用传统种植方式,目前我国有800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其中7000万亩处于低产量状态,还存在很大的产能潜力。
优质脱毒薯推广率还比较低,应用于20多个省市自治区,目前优质种薯的覆盖率为35%左右,而使用脱毒种薯生产上才能保持高产。
薯类生产体系缺乏,对种薯生产的基地建设、以及技术开发投入较少,导致种薯生产能力不足。
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因素是病虫害,晚疫病在马铃薯主产区东北和西南地区发生,对马铃薯的质量和生产带来了障碍。
因此,对马铃薯抗病虫害研究以及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解决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3.2价格因素成马铃薯主粮化的障碍据统计,我国近些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保持在8000万亩左右,主要产地为东北、西南、西北等地区。
2013年全球马铃薯总产量为3.68亿吨,我国马铃薯产量达到8892.5万吨,占到全球产量的24.2%,但是由于农民的盲目种植,致使马铃薯价格波动较大,再加上农民没有良好的储存马铃薯的环境,农民对于马铃薯的销售都是早早的出售,不利于马铃薯产量的稳定,不利于马铃薯主粮化的进程。
马铃薯全粉的价格偏高,相比于传统主粮,在市场上很难有竞争力。
马铃薯一吨的全粉价格相对于普通面粉价格高了3倍多,例如马铃薯全粉一吨价格为1万元,普通面粉只有3000元人民币。
相对于小麦、玉米等全粉加工,马铃薯全粉加工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现阶段我国马铃薯加工全粉的企业寥寥无几,加工水平较低,加工设备依赖进口,对于企业来说投入比较多。
因此,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推行,将会拉动全粉加工的技术设备研发,促进全粉加工规模化生产。
近年出现“薯贱伤农”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马铃薯市场供给量过剩,另一方面反映出薯类储存的问题,我国每年马铃薯在运输和贮存损失为15%,马铃薯储存问题的解决,是马铃薯主粮化道路上重要因素。
3.3马铃薯主粮化对化肥提出新需求我国在东北、西南地区,马铃薯种植的面积和水平日益提高,马铃薯主粮化政策出台,马铃薯将会在全国范围内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对于华北等地区,除了的大范围种植传统的小麦、玉米、水稻之外,也会种植一定范围的马铃薯作物,种植结构上会有一定的调整,同时对于复合肥产品带来了销售机遇和新的消费需求。
由于我国近些年过度的使用化肥,降低了土壤的自我解毒能力,土壤酸化,以及土壤板结等问题,易涝易旱,降低了益生菌的存活环境,影响了马铃薯的生长,而马铃薯生长需要土壤排水透气性好,目前部分区域采用含有硝酸钾和硝酸钙镁钾的肥料,补充马铃薯对于钙和镁的需求,有利于马铃薯的品质提升和高产。
4开拓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思路4.1认识薯类加入主粮行列,能够充分开发耕地潜力,有利于较少农业用水量,因地制宜的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同时坚定不移的坚守18亿亩耕地面积,18亿亩耕地的下限必须保障,在不影响三大主粮的前提下,将种植面积由8000万亩左右扩大到1.5亿亩。
认识到目前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粮食需求也呈上升趋势,这时提出马铃薯主粮化开发,从改变资源高消耗的粮食增长方式寻找新道路、新突破的目的,在农业结构中寻求新途径,在粮食生产能力角度,开发新思路、新方法。
马铃薯主粮化既是国家战略、政府战略,它更是一种经济策略,具体是在市场经济下实施的战略,必须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利用政策导向,发展马铃薯主粮化。
马铃薯主粮化是我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虽然我国近几年粮食产量持续稳定上升,但是传统粮食产能面临着天花板限制,增产的潜力已经不多了,同时面临着耕地土壤退化和污染的不利因素,对于粮食安全具有很大的隐患,因此,促使我们追求高产、增产为粮食发展开拓新模式提供了新要求,提倡健康、绿色、有机食品消费理念,倡导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马铃薯主粮化有助于缓解粮食安全问题压力。
4.2生产通过积极发展马铃薯产业,使马铃薯种植面积、种植产量、品质,以及主粮加工方便有新的突破,在消费市场比重有较大的提高,逐步实现马铃薯加工生产的专用化,生产的区域化,形成马铃薯与其他三大主粮协调发展的新形势。
一方面要明确马铃薯产量的要求,统筹规划马铃薯种植面积,从粮食安全角度考虑。
另一方面,明确种植品种、种植区域。
划分马铃薯生产产业区,通过研发育种新品种、新技术,实现规模的马铃薯种植。
三是要提高科研能力。
根据种植实际条件,培育具有良好适应能力的品种,提高马铃薯抗病虫害能力,稳定产量,提高品质。
大力推进机械化生产,传统马铃薯种植依靠人力和畜力,劳动效率低,而采用机械化作业,能够降低损失2%-3%。
能够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有利于马铃薯商品率,减少由于收获过程的损耗与浪费。
4.3流通目前我国的马铃薯收购主要由马铃薯加工企业和中间商为主,农民零售为辅。
经常出现马铃薯滞销,以及价格波动大的现象,农民生产消息的不畅,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极大的影响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政府需要更多的采取财政政策鼓励加工企业、中间商积极开展马铃薯收储,带动市场生产积极性。
加强马铃薯收储体系建立,与其他主粮相比,马铃薯全粉的储藏时间更久,大概能储藏15年左右,很多国家将马铃薯全粉作为国家战略储备作物粮。
收储体系的建立需要财政的支持,在马铃薯主要生产带建立严格的标准收储仓库,提高收储能力,加强收储管理。
4.4加工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就是使马铃薯加工成消费者认可的面食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从大众传统观念中的鲜蔬副食消费,转变为主食消费,有更多的马铃薯加工制品,转变大众营养消费结构,明确马铃薯定位,提高马铃薯地位,成为我国继小麦、玉米、水稻之后,第四大粮食作物。
扩大马铃薯的加工扶持力度,实现马铃薯加工的规模化生产,提高马铃薯加工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马铃薯全粉的价格,培养人民对马铃薯产品的兴趣。
发展马铃薯产业链,提高马铃薯加工制品的附加值,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效益较低,产品的附加值低,可以将鲜薯经过加工,利于贮存和运输的成品,提高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1]谷悦.马铃薯主粮化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重要一步.中国食品.2015(3)[2]王小萱.中国大力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级产业开发.中国食品报.2015(01)[3]国语摄,国彪.别拿土豆不当干粮.绿色中国.2015(2)[4]郑励志.马铃薯要进主粮流通加工需跟上.黑龙江粮食.2015(2)[5]邢冬蕾.农民另眼“看”土豆.新农业.2015(4)[6]土豆变主粮品种需先行.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5(1)Analysis of potato "staple food" strategyNie-Tao(College of Economiacs and Trade,Henan Univer of Technology,Zhengzhou450001,china)Abstract China will implement a strategy of potato staple food, potato positioninghas always been considered to be belonging to the vegetables fresh food, and in the future, potatoes will become wheat, corn, rice, the staple crop, is expected in 2020, the staple food consumption will have more than 50% of the potato. Potato cultivation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400 years in our country, the consumption patterns of the potato for fresh food, potato staple food of the road is not easy, potato staple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there is still a gap.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tato's location is helpful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reduce resource consumption, improve the dietary nutrition structure.Key words: potato staple food, food secur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