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主粮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瓶颈与政策建议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瓶颈与政策建议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
生产成本较低。
因此,促进马铃薯主粮化是很有意义的。
首先,马铃薯能够为数亿人提供食物,尤其是在贫困地区,马铃
薯是许多人的主要食物来源。
其次,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能
够弥补其他粮食受气候、病虫害等因素影响的不足。
此外,马铃薯含
有丰富的淀粉和纤维等营养成分,对身体健康有益。
然而,马铃薯主粮化推进中仍存在一些瓶颈。
首先,种植过程中
存在一些病虫害问题,需要加强防治措施。
其次,马铃薯的缺点是单
一性较强,仅仅作为主食营养不够丰富,需要保证搭配多样化。
最后,马铃薯的加工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政策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推广防治经验,提高种植效益。
二是加强多样化搭配,例如在马铃薯饭中混合其他谷类,做成沙
拉等多样的菜肴。
三是加强马铃薯的加工技术研究,制作更多多样化的马铃薯制品,并推广相关技术。
总之,马铃薯主粮化是一项有意义的战略,需要克服种种瓶颈,
以充分发挥马铃薯作为全球重要粮食作物的潜力。
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

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摘要:一、马铃薯产业的意义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三、马铃薯产业的挑战四、马铃薯产业的未来展望五、政策建议正文:马铃薯产业是一个重要的农业产业,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马铃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一、马铃薯产业的意义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营养价值丰富,口感鲜美,被誉为“地下苹果”。
同时,马铃薯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用来生产淀粉、酒精、味精等产品。
因此,发展马铃薯产业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美食的需求,还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据统计,2019 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96.7 万公顷,产量达到了2.14 亿吨。
同时,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加工能力也在不断提升,马铃薯制品的种类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三、马铃薯产业的挑战尽管我国马铃薯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缓慢,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马铃薯产业的加工能力不足,很多马铃薯制品还需要依赖进口。
最后,马铃薯产业的科技水平不高,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和管理水平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马铃薯产业的未来展望未来,我国马铃薯产业将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科技研发,提高马铃薯制品的质量和种类,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五、政策建议为了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可以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种植面积和产量。
其次,可以鼓励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提高马铃薯制品的质量和种类。
土豆主粮化战略对于中国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土豆主粮化战略对于中国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很多人都从战略,数据,土豆的营养价值,土豆本身的适应性解析了推动土豆主粮化的原因和优劣势。
都很有道理,但是也忽略了一些细节问题,以农村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土豆主粮化的好坏。
提高耕地使用率,提高粮食产量,提高收入。
四川那里主粮是水稻,水稻是暖季(春夏秋)作物,土豆是寒季(秋冬春)作物,二者完全不冲突,但是,在南方,基本上一季水稻种植完以后,稻田就空着了,等到来年开春才再种植水稻,其实这中间完全可以种植一季土豆(当然也可以种小麦,也是不冲突的),就这样浪费了一季的时间。
如果大家都在种植水稻完以后种植土豆,粮食就从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两熟,循环利用耕地再算上土豆的产量优势,粮食产量会翻倍,相应的收入也会增加。
当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虽然经过农民伯伯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一套技术,可以将土豆用一些简单的方法保存一两个季度而不发绿发芽,但是几千斤的土豆,对于农民伯伯来说,去路是个大问题,以前大家都是种一点土豆当蔬菜吃,最多也就两三百斤,所以不用考虑这些。
每家每户几千斤上万斤的土豆去往哪里是个大问题,难不成将上万斤土豆当蔬菜卖?关键是土豆加工厂还没有大规模推广,水稻小麦种出来,每户人家富余的水稻小麦有国家专门的部门或者相应的企业来收购,所以不用担心去路问题,而土豆?好像还没有大量收购土豆
的企业。
所以说,土豆主粮化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但是问题也很多,加工难,农民伯伯没有销路,自然也就无法大量种植。
不过毫无疑问的是,推广土豆主粮化,肯定有助于粮食产量,目前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在85%到90%的样子,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数据,粮食自给率至少要在95%以上才是比较安全的。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马铃薯是一种富含营养、非常适合广大人民群众食用的重要经济作物。
从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来看,它是我国的第四大作物,仅次于稻谷、小麦和玉米,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马铃薯的主要种植区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马铃薯有很多的种类,包括普通马铃薯、甜马铃薯、紫马铃薯和花生马铃薯等。
其中普通马铃薯是最主要的种类,也是最广泛地种植于我国的品种之一。
马铃薯的种类众多,品质具有地域特点,如烤薯、红薯、酥薯等各有特色,不同类型的马铃薯对应不同的用途,有的主要用来制作薯粉、薯条、薯片等食品,有的主要用于烹饪,也有的用于饲料、酿酒等。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马铃薯的作用非常重要。
首先,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物。
其次,马铃薯的种植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和资金,易于管理,同时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马铃薯还能够改善土地结构,增加土地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未来马铃薯的发展趋势是有目共睹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马铃薯的种类和品质将更加丰富多样,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同时,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马铃薯的种植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效率和品质,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益。
此外,马铃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对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不可忽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
未来,马铃薯的发展将更加多样化和科学化,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为何要让马铃薯成第四大主粮

主 粮 化 的 内 涵
绍, 马铃 薯被 称 为 “ 十全 十美 ” 的营养 产 品 , 富含 马铃 薯 主粮 化 的 内涵 ,就 是用 马铃 薯 加工 膳食 纤 维 , 脂肪含量低 , 有 利 于控 制 体 重 增 长 , 成适 合 中 国人 消费 习惯 的馒 头 、 面条、 米 粉 等 主 还可 预 防高血 压 、 高胆 固醇 以及 糖尿病 等 。 值得
食产 品 ,实 现 马铃 薯 由副食 消 费 向主食 消费转 提 的是 ,马铃 薯 主粮 化有 利 于改 善居 民的膳 变、 由原 料 产 品 向产 业 化 系列 制成 品转 变 、 由温 食 营养结 构 。
一
・
1 4・
主 粮 化 的意 义
经营 产业 化 、 产 品主食 化 , 形 成 马铃薯 与 谷物 协 调发 展 的新 格局 。在 推进 原 则上 , 要做到“ 一 不
三坚 持 ” 。 “ 一不 ” 就是 不 与小麦 、 水稻、 玉米 三大 “ 三 坚持 ”就 是 坚持 主食 化 与综 2 0 1 5年 1月 6 日, 中 国农 业 科 学 院 、 国家 主粮 抢水 争 地 ; 合利 用相 兼 顾 ,坚 持政 府 引导 与市 场决 定 相结 食 物与 营 养咨 询委 员会 、中 国种 子协 会在 京举 坚持 整体 推进 与重 点突 破相 统一 。 办 了马铃 薯 主粮化 发 展战 略研 讨会 ,以 马铃薯 合 , 主粮化 与 国家 粮食 安 全为 主题 ,深入 研讨 了马 铃 薯 主粮 化 的战 略意 义 、 发 展 思路 、 目标 任务 和 主 粮 化 的优 势 推 进途 径 。农 业部 副 部长 余欣 荣 在研 讨会 上 指
会议认为, 马铃 薯 主粮化 成 为必 然 的选择 。 单 产 的潜力 更 大 。 因势 而谋 推 进 马铃薯 主 粮化 ,利 于 改善 膳食 结 尤 其 从节 水角 度来 看 , 推 进 马铃薯 主 粮化 , 构, 满足 人 民增强 体 质 的愿望 ; 应 势 而动 推进 马 利于 缓解 资 源环境 压 力 , 实现 农业 可 持续 发 展 。 铃薯 主粮 化 , 利 于挖 掘生 产潜 力 , 开辟 保 障 国家 马铃 薯生 长需 水 较少 ,其 最低 蒸 腾 系数 ( 需 水 粮食 安 全 的新 途 径 ; 顺 势 而 为 推 进 马 铃 薯 主 粮 化, 利于缓解资 源环境压力 , 实 现 农 业 可 持 续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摘要:马铃薯是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粮食、饲料等多用途作物,我国各省都有种植,其产量比例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常年保持在3%左右,占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也是维持在4% ~5% [1]。
目前,中国发展马铃薯的生产潜力极大。
二零一五年,国家举办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会议确定了将积极推进优质马铃薯的主粮化的重要策略,将马铃薯与小麦、水稻、玉米并称为全国四大主粮作物。
马铃薯的主粮化是国家在经济转型发展新的常态背景下积极推进平衡粮食战略的重大选择,对全国粮食安全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马铃薯主粮化,马铃薯种植,粮食安全马铃薯是茄科植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马铃薯中淀粉、蛋白质含量较高,所含的矿物元素也较别的作物更加丰富,氨基酸组成齐全,含多种维生素。
在食品工业历史上马铃薯可用于生产如酒精、淀粉、面粉等产品,因此我国马铃薯产业技术的研究发展对于中国及整个世界经济的中长期粮食有效供应和保障国家和地方粮食供给安全有极重要意义。
据《中国农业年鉴》数据,2014年,我国的马铃薯生产种植规模为约556万hm2,鲜薯产量达到9551.5万吨,面积比例和马铃薯产量比重均约占全世界产量的1/4[2]。
1我国马铃薯种植现状1.1种植区域划分马铃薯种植的产区已经遍及全国,并针对不同分布区域的自然环境特色发展出了各自适应的种植模式。
李志勤等以栽培类型为基础,结合生物学特性以及各地的气候、地理条件,把中国的马铃薯规模化生产区划分为了北方一作区、西南混作区、中原二作区和南方冬作区4个特色优势区域。
北方一作区包括北方7省及河北省、辽宁省、陕西省、山西省的北部,该马铃薯种植区的栽培面积占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50%左右,是中国马铃薯的一个主要产区。
该种植区域的日照十分充足,昼夜垂直温差相当大,适于马铃薯早熟生育。
本区马铃薯几乎一年有一熟,品种类型以中熟种为主。
西南混作区是中国的第二大马铃薯生产区,其种植面积仅次于北方一作区,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9%。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瓶颈与政策建议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瓶颈与政策建议摘要:马铃薯在我国的主粮化不但可以推动种植行业的重组和革新,促进种植行业进一步向前发展,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同时也可以推动和丰富中国人民膳食营养体系的现代化发展。
本文通过对世界各国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研究了马铃薯在我国的产量和消费特点,进一步阐明了中国推行马铃薯主粮化策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粮食安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引言基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保障的出发点,相关领域对土豆主粮化政策到底是“锦上加油”,抑或“雪中送炭”,讨论不断、褒贬不同,可谓有欢喜也有忧虑。
马铃薯在我国主粮化带来的社会热烈讨论,不仅折射出了人类对国家粮食安全、社会对粮食消费的重视程度,也表现出了我国国民还不能忘记历史上缺粮少食所留下的创痛,更显示出了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中所固有的一份对粮食的关注和执着。
但不管怎样,对一个拥有如此大量人口以及粮食需求的国家来说,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所带来的种种讨论,充分体现着人类社会对农业生产和保障人民口粮消费的重视,必将促进着新时代国家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订与执行。
一、我国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我国的粮食生产和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成为了新时代的一种新常态,但其继续扩大的空间受限、困难因素较多。
在这种新常态下,较为丰裕的口粮数量为粮食品种之间的结构调整提供了必要条件,但由于一方面中国农业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可耕作土地和自然资源的数量持续下降,所以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和供应,必须开发新的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优良口粮资源。
为了实现口粮数量的不断增加,以适应国际市场上对不同口粮种类的需要,于是原本就是主要口粮种类之一的马铃薯的当地主粮化战略被推到了议事日程上,这个战略符合我国在新时代下关于农产品调内部结构、转形式、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水平的具体要求。
[1]从减贫致富的角度来看,马铃薯栽培的地域与我国贫困地区的分布情况高度吻合,马铃薯在这一些区域的产出与收入效益显然高于其他经济作物,因此它在向本地人民供应基本口粮的同时,还能销往外地甚至是出口国外,实现很高的经济效益。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土豆主粮化通俗讲,是把土豆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继稻米、小麦、玉米后土豆将跻身主粮“第四大主粮”。
预计2020年50%以上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马铃薯主粮化,实际上就是把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平时习惯的像馒头、面条、米粉等一样的主食。
”专业经营马铃薯产业多年的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董事长梁希森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最终实现的是马铃薯由目前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土豆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食背后,实际上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虑。
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胡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原来我国的主粮只有水稻、小麦和玉米,今年又将土豆列入第四大主粮,“这标志着我国的粮食储备肯定出现问题了。
”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首次提出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的目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再次确认这一目标。
但事实上,统计数字显示,到2014年,中国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87%。
相比水稻和小麦,马铃薯种植需要的水量比较小,并且对土地质量要求不高,是马铃薯种植的优势所在。
梁希森认为,土豆的生长特点特别适合当下中国正在面临水短缺和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
在中国南方种稻米地区,农民可以在两个播种季节期间套种一茬生长快速的土豆。
在北方一些地方,土豆又是为数不多适合生长的作物。
中国农业科学院首席马铃薯科学家谢开云认为,马铃薯在中国潜力巨大,大米、小麦、玉米,我们已经极尽其用了,但土豆还没被完全利用。
马铃薯主粮化涉及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环节。
中国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镓金黎平此前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将会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马铃薯专业物流、交易中心戓市场的出现;促进马铃薯专业机械、农药化肥等上下游产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豆主粮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当前,粮食安全日益为全球关注,对于“用世界上十分之一的土地养活四
分之一人口”的中国而言,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粮食,显得尤为急迫。
而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变化影响,玉米、小麦、水稻等传统粮食作物继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
农村环境水土的恶化,耕地不断减少,人口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粮食的自给率不断下降等自然、社会和经济挑战。
如何挖掘增产潜力、确保粮食增产目标,不容乐观,急待破题。
再这样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土豆
主粮化战略。
关键词:土豆;主粮化;农业;影响;未来
1.粮食危机
为什么一面粮食增产不断,另一面粮食又不够呢?中国的粮食危机又是在全球粮食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
经济学家们指出,不是粮食不够吃,而是穷人买不起粮食。
英国经济学家拉吉·帕特尔在其所著的《粮食战争》一书中认为,世界的粮食制度操纵在一些大跨国公司和各国政府手里,而跨国农业公司则控制了世界40%的粮食贸易。
土豆的身价获得抬升的背景是全球范围内的粮价飞涨,国际大米、玉米和小麦以及其他农产品供应紧张,粮食市场激烈竞争。
但土豆却并不属于全球交易大宗粮食商品,因此成了可能脱贫和满足温饱的一个可能促进农业乃至经济发展的植物,但它未来的产业化会使它成为一个新的金融产品吗?
2.土豆可能成为农业新方向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而农业是中国成为全球性经济强国的薄弱之处,农村则是中国“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
中国农村经济学者李昌平认为,中国未来粮食危机的根本原因,将在于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瓦解,因为“各级政府一直在鼓励资本下乡整合农村各种要素,发展资本集团主导的现代农业”。
李昌平认为,扶持资本集团主导农业现代化是危及未来粮食安全最主要的原因。
因为“农业资本要想收益最大化,符合资本本性的最简单办法就是制造粮食等农产品的安全危机。
所以,对于十几亿人口且人地矛盾高度紧张的中国而言,选择资本主导农业实际上就等于选择了粮食安全危机。
”
但没有市场资本主导,中国土豆产业能获得发展吗?在资本全球化潮流下,中国土豆可能难以“独善其身”。
不过,中国自己的市场将是决定土豆在中国未
来的一个关键。
如果土豆淀粉能取代大米小麦淀粉成为中国人的主食,它的影响可能将是全球性的。
3.推行土豆主粮化的关键与影响
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马铃薯将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预计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那么,马铃薯广泛种植后对农业方面有何影响呢?
3.1农民与土地
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特别是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种马铃薯潜力很大。
马铃薯种植简单,不需要太多的田间管理,环境适应力很强,不像小麦水稻那样需求的条件比较高,而且现在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早已实现了机械化。
这大大提高了农村土地的利用率,马铃薯的产量很高,相比其它农作物更有经济效益。
3.2主粮化对化肥提出新需求
中国农资人比较关心的话题是,马铃薯主粮化后,其推广面积必然增加,这对农资行业有何影响呢?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营销部长王秀清认为,马铃薯当前已形成一个产业,在内蒙古、黑龙江、甘肃等地规模化种植面积及种植水平日益提高,已成为硫基复合肥的重要竞争作物品种。
随着农业部主导的马铃薯主粮化政策出台,马铃薯种植面积将在全国各作物区进一步扩大,尤其在传统的大田作物区,可能会出现一定面积的小麦、玉米改种马铃薯,种植结构带来的变化将对复合肥、硫型肥产品带来销售机会。
科学施肥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马铃薯优质和高产。
3.3产业化生产技术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我国马铃薯产量相对较低,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潜力更大。
而我国地区环境之间差异较大,既需要重点扶持,又要因地制宜。
专家建议,马铃薯主粮化涉及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环节,需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攻关。
强化规划引导和主粮化技术模式攻关,加快选育一批优质、高产、抗逆、综合性状优良、适宜主粮化的专用品种。
同时加强主粮化加工工艺改进和完善。
开展不同马铃薯品种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研究最优的配比,开发最好的产品。
重点攻关马铃薯全粉占50%的面条、馒头、米粉等配方及加工工艺流程,加快研发适宜马铃薯主粮化的加工机械等,打破国外企业对市场的垄断,提高产品附加值。
建立完整的产业结构。
土豆主粮化最终会逐步实现生产品种专用化、种植区域化、
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使传统农业逐步走向多样化、现代化。
3.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顺势而为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马铃薯生长需水少,其最低蒸腾系数(需水量)只有350,而小麦、水稻分别是450和 500,这使它可能成为雨养农业的一种主推作物。
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谷物类作物生长发育困难,而马铃薯不仅能正常生长,还能减少水土流失,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4.结论
土豆主粮化涉及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环节。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将会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马铃薯专业物流、交易中心戓市场的出现;促进马铃薯专业机械、农药化肥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助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志民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启动[N] 人民政协报2015-01-08期07版
[2]余欣荣农业以科技引领马铃薯主粮有一定发展趋势[N] 中国有机农业
网 2015-07-22
[3]马铃薯主粮化对农资行业影响[N]. 山西农民报(太原)201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