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生自我调控能力的干预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高中生自我调控能力的干预计划

【摘要】本文对自我调控能力(self-regulation)这一概念的内涵以及相关的理论框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一些已经存在的干预方法;结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教学现象的分析和Paul R. Pintrich 的理论框架设计了一个干预程序,希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Abstract】This article (self-regulation) this concept’s connotation 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 theories frame has carried on the simple introduction to the self-regulative ability; Has analyzed the intervention method which some already existed; Unified teacher’s has designed an intervention procedure in field research some teaching phenomenon analysis and the Paul R. Pintrich theory frame, hoped read the way through the coach pupils to sharpen student’s self-regulative ability, achieved finally promotes the student reading knowledge the goal.

【Key words】Self-regulation; Intervention plan; Reading instruction

1 文献综述

1.1 对自我调节的理论综述。自我调控的定义及实践价值:自我调控能力是指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的目标,主动激发并保持自己的认知、行为和情感的过程(Zimmerman,1989,2002);是一个主动的调控过程,学习者会设定他们的学习目标,然后监控,调整,控制他们的认知,动机和行为,他们的自我调控行为跟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环境因素有关(Pintrich,2000)。自我调控行为调节了学习者和学习环境的关系,并且影响了学习者的成就(Pintrich,2000;Pintrich & Zusho, 2002)。

自我调控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以下一些作用。其一,通过自我调控手段,学生的技巧和能力能在学生的学习成就中充分展示出来(Zinnerman, 2001);其二,自我调控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从只关注对以前知识的呈现到真正的学习(actual learning);其三,通过自我调控的监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解释学生的成就区别,也可以用之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就Schunk (2005)。

1.2 自我调控过程的概述

1.2.1 自我调控过程理论的框架:一些研究者认为自我调控过程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Bandura,1986)。Zimmerman (1998, 2002) 在研究中又把自我调控的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考虑阶段(forethought phase)目的是为了设立自我调控的目标;绩效控制阶段(performance control)目的是为了关注学习和情感因素;自我反思阶段(self-reflection)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努力进行回应。

而Pintrich的自我调控的理论框架是在社会-认知(social-cognitive)框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Schunk,2005)。自我调控行为不但有助于调节了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而且影响了学习者的成就(Pintrich,2002; Pintrich & Zusho,2002)。按照Pintrich 的理论框架,自我调控行为发生经历了四个阶段(考虑,计划和激活阶段;行为监控阶段;行为控制阶段和行为反思阶段),每个阶段包含了四方面的自我调控行为(认知;动机;行为;环境)。

考虑,计划和激活阶段。在认知方面可以进行三方面的自我调控干预:对学习者学习目标的干预;对先前知识的干预和对学习者元认知知识的干预。在阅读中制定和调整目标,使目标成为学习者监控和调整阅读活动的标准。学习者先前的知识也可以在阅读中运用用自我提问等方式有计划的被激活,有利于自我调控的顺利进行。Pintrich 认为学习者的目标取向,自我效能,对难易程度的认知,对任务价值取向的认知以及学习者的兴趣爱好等都与动机的干预有关。其中学习者的目标取向是Pintrich理论框架中的中心构造,这与学习者是否能坚持投入学习有很大关系。在指导学习者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目标需求对学习者的自我调控能力提高很有帮助。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来判断自我学习能力的高低,又通过对学习能力的认知来判断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者了解阅读材料的实用价值等,同时注重培养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兴趣越大,任务价值越高,学习者越会自主的投入到阅读任务中。在行为干预方面,Pintrich 认为可以从学习者时间的管理,努力的付出和自我行为的观察三方面进行干预。在阅读中,学习者可以制定阅读时间表,通过自我观察评估自己阅读进程,调整学习行为,决定是否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等。关于学习环境对自我调控能力的影响会在1.2.2中具体阐述。

行为监控阶段。主要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的关注。在认知方面的监控包括学习者的元认知意识(metacognitive awareness)和对动态的元认知的判断力。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了解自己“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加强自己的元认知意识,并通过对“似曾相识”的知识的厘清展开进一步的自我调控学习。在这个阶段,学习者的自我效能,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焦虑症状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在阅读中学生通过对学习时间的调整,对阅读结果的正向的归因,做出更多的努力等行为提高自我效能,保持兴趣爱好,减少学习焦虑。

行为控制阶段。在行为监控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同时对他们的认知,动机,行为和环境做相应的调整和控制,达到学习的目的。在阅读中可以体现为学习者通过分析判断,继续保留原来有效的阅读策略,或选择更有效的阅读方式。在这个阶段,学习者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或对自己良好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奖赏来保持自己的阅读动机,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学习焦虑问题。同时与学生沟通对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如: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篇幅的调整等。

行为反思阶段。在这个阶段发生的判断,归因,自我评估等行为出现在每个阶段每个方面,学习者会随时对相应的学习行为做出灵活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