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作者及其书籍简介: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出生于福建泉州,在厦门鼓浪屿长大。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闽西山区插队落户,1972年回城待业,做过各种各样的临时工。当过知青、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新诗,出版过诗集《双桅船》等。她常常以女性的直觉通过对骚动的灵魂之展示来映照客观世界。这就使她的诗具有了强烈的主观情绪和色彩。时代的灰暗与个人的不幸,刺痛她的心灵。《致大海》这首诗应是当时心绪的记录。她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等。如果说,北岛的魅力在于他通过诗歌展现了人的思辨性,那么,舒婷的魅力在于她通过诗歌展现了人的情感性。舒婷以款款的吟唱,抒写了人的情感世界,充满着温情与包容。她表现了一种甜蜜的忧郁,一种感伤的希望,形成了一种深情柔和的诗风。她诗中的意象大抵带有南方色彩,常常出现大海、岛屿、花朵、榕树……,牵引人们进入诗的意境。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思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握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积极向上的思想,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所谓舒婷诗歌的“低音区”部分,是指那些采用朦胧、象征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在的复杂心态与细腻情感的作品。如《自画像》、《往事二三》、《童话诗人》、《双桅船》、《北戴河之滨》等等。这部分作品由于内蕴丰厚,表达曲折,具有较丰富的美学价值,需要人们通过多层次的分析与透视才能理解与欣赏。因此,常被人们视为晦涩朦胧的“雾中之花”。舒婷诗歌特有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如她对爱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的苦难的体悟,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二、舒婷的诗歌具有超越困境的积极精神

一般而言,女性诗人的题材比较容易限于爱情、婚姻、个人身世与悲欢等相对狭小的范围,这和她们的生活环境及接触社会的广度和深度有关。女性诗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困境面前更容易本能地抒写痛苦,但少有超越困境的勇气。舒婷是一个现代文学女性诗人中显著的例外。

她出生于工人家庭,早年下乡插队,后来当临时工,做过多个工种。曲折的经历使她“大跨度”地接触了不同行业、层面的社会生活,从诗人的角度讲,是相当重要的收获,有利于突破狭窄的范围。舒婷的经历和个性决定了她的诗歌选择,视野更为开阔,面对困境和矛盾采取积极的态度。要评价这种积极态度,首先要提到《这也是一切》(———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而不把别人照亮;/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夜/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歌声,/都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不是一切呼唤都没有回响;/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不是一切心灵/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不是一切后果/都是眼泪血痕,而不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希望,并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1)这首诗所答的“青年朋友”是北岛。北岛原诗是《一切》: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

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一切语言都是重复/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爱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在梦中/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2)这首诗很能反映舒婷的个性和风格,即面对相当严峻的现实,她也坚信播种必定有收获,付出必定有回报,并不选择放弃。

对比邢富君有很好的评价,他说:“北岛的《一切》和舒婷的答诗,都是恶梦醒来之后的抒怀,不同的只是:北岛回顾了梦魇,而舒婷意在展示醒来后的期冀。”

(3)对北岛来说,现实无法超越,梦魇挥之不去,于是陷入焦虑甚至极度悲观之中,相应地,他的诗歌对人生和前途缺乏信心。这种情绪影响到中国当代诗歌的一种走向,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这类诗歌几乎成为主流,其表象后面较深层的原因,是对中国文化环境和当代社会发展前景持怀疑态度。但在舒婷在公开发表的诗歌中,几乎找不到一首悲观绝望的诗篇。正如《诗与诗人》表达了她对诗歌的理解:“那重重的:/由积雨云引爆雷电/让普通的生灵熠熠生华/令诸神匍伏脚下的,是他/……那英勇的、崇高的、光辉的:/不屈服的理想不屈服的青春,那/被理想和青春呐喊在旗帜上的,是他。”《在诗歌的十字架上》表示:“我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那篇寓言/那个理想/……那被我的歌声/所祝福过的生命/将叩开一扇一扇紧闭的百页窗。”在舒婷看来,诗歌不但不只是有限的自我表现,而且也不是现实的简单描述,应该超越困境,表现比现实本身更高的境界,甚至承担一种提升、激励的理想化使命,推动生命、世界的完善和进步。舒婷的选择其实相当程度地反映出诗人的自信,即对个人、社会力量及未来前景的确信,而不是抱怀疑或虚无态度。这种选择不止代表了中国当代诗歌的不同流向,而且作为另一极,对前者是一种重要制约。

总之,读舒婷,我们总不愿将其与那种简单的朦胧联系起来,因为舒婷的诗歌往往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她的作品中,我们能更多感受到的,是她忠于生活,在对生活的真切感受的基础上洋溢出来的感彻人心,而又催人上进的感伤和激越。许多东西都会慢慢老去,舒婷和她的诗也是如此,但她年轻过,而且她年轻时候的诗,永远年轻。

三、舒婷是一位有独特风格的诗人

1、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

舒婷诗歌的“低音区”部分,是指那些采用朦胧、象征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在的复杂心态与细腻情感的作品。如《自画像》、《往事二三》、《童话诗人》、《双桅船》、《北戴河之滨》等等。这部分作品由于内蕴丰厚,表达曲折,具有较丰富的美学价值,需要人们通过多层次地分析与透视才能理解与欣赏。因此,常被人们视为晦涩朦胧的“雾中之花”。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