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合集下载

螯合分散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螯合分散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第 23 卷 第 11 期 2009 年 12 月 二乙醯胺四乙酸鈉 EDTTINa 聚天冬氨酸鈉 PASP 聚環氧琥珀酸鈉 PESA
香港理工大學學報
1180 mg/g 930 mg/g 880mg/g 1900mg/g 1400 mg/g 680 mg/g 550 mg/g 480 mg/g 665mg/g 775mg/g 280 mg/g 650 mg/g 1100mg/g 995mg/g 185 mg/g 225mg/g 180 mg/g 210 mg/g
CaV=100.08×(10Co—lOCiVl)/mp
式中:Co为CaCl2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1.3.3分散性检验
Cl为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l为耗用的
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1);m为样品的质量,(g):P为样品的固含量(%)。 根据共聚物的固含量,称取一定量的试样,用去离子水10ml稀释,加入饱和BaCl2溶液2mi, 观察生成的沉淀物。如果沉淀物为稀糊状,不粘烧杯壁,浑浊持续时间长表明分散性良好,否则分散
关键词:
丙烯酸马来酸酐鳌合分散剂共聚物
随着纺织印染业的不断发展,纺织品加工质量不断提高,螯合分散剂在印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广泛用作分散剂和螯合剂,但分散效果和螯合效果差。近年来,有人利用丙烯酰 胺、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与丙烯酸共聚,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性能,但合成工艺较多地采用有机 溶剂,处理费时。本文以水为溶剂,合成了马来酸酐一丙烯酸共聚物鳌合分散剂,并对其性能进行检测。
回流冷凝器,开始滴加从溶液,控制滴加速度,保持聚合温度为(85±2)℃。在15~25分钟内将从
溶液滴加完毕。保温反应3h。降温至30"C出料。产物为透明状,粘稠,无色(或者稍有黄色)液体。

苯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树脂的研究

苯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树脂的研究

理工学院毕业论文学生姓名:邢文晓学号:09L0603135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题目:苯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树脂的研究指导教师:肖继君(教授)评阅教师:2013 年5月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姓名邢文晓学号09L0603135 成绩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题目苯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树脂的研究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指导教师:年月日评阅教师评语及成绩评阅教师:年月日答辩小组评语及成绩答辩小组组长:年月日答辩委员会意见答辩委员会主任:年月日毕业论文中文摘要本文采用溶液聚合,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马来酸酐为主要原料,以二叔戊基过氧化物(DTAP)作引发剂,在温度为140℃的条件下,旨在制备一种可以作分散剂用的低分子量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马来酸酐树脂。

着重研究了溶液聚合制备苯乙烯-丙烯酸丁酯-马来酸酐树脂的工艺条件和影响因素(丙烯酸丁酯单体和引发剂的用量)。

并与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方法进行了对比。

采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化学滴定分析法等方法分别对树脂的结构、玻璃化转变温度、酸值以及碱溶性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溶液聚合方法较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方法更适合低分子量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马来酸酐树脂的合成,树脂的结构与预期结构相吻合,玻璃化转变温度在55~70℃之间,其酸值为150~180mgKOH/g,并且具有良好的碱溶性。

关键词: 溶液聚合苯乙烯-丙烯酸丁酯-马来酸酐树脂低分子量表征毕业论文外文摘要Title The Research of Styrene - Butyl acrylate - Maleic anhydride ResinAbstractIn this article,the resin was prepared by solution polymerization,di-t -amyl peroxide as the initiator.Under the temperature of 140 ℃,We aimed to prepare a low molecular weight styrene – butyl acrylate - maleic anhydride resins as dispersants.The polymeric condi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amount of butyl acrylate monomer and initiator) for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were especially investigated,and comparison with the bulk polymerization an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The structure of the resin,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acid value and alkali solubility were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analysis methods of chemical titration and other methods,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synthesis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styrene - butyl acrylate - maleic anhydride resins than bulk polymerization an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The Structure of the resin coincide with the expected structure,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is between 55~70 ℃,acid value is 150~180mgKOH/g,and the resin has good alkali solubility.Key Words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styrene –butyl acrylate –maleic anhydride resins low molecular weight characterized目录1 引言 (1)1.1 苯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树脂的研究背景及特点 (1)1.2 苯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树脂的合成 (1)1.3 苯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树脂的性能 (3)1.4 苯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树脂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3)1.5 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及途径 (4)2 实验部分 (6)2.1 主要原料 (6)2.2 合成设备 (6)2.3 合成工艺 (7)2.4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马来酸酐树脂产率的计算 (8)2.5 性能表征 (9)3 结果与讨论 (11)3.1 配方设计依据 (11)3.2 苯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树脂的合成方法的选择 (13)3.3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马来酸酐树脂的合成原理 (14)3.4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马来酸酐树脂的性能表征[21] (15)3.5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马来酸酐树脂的物理性质 (19)结论 (22)致谢 (23)参考文献 (24)1 引言1.1 苯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树脂的研究背景及特点苯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树脂的研究多数是以丙烯酸酯作为第三单体[1]加入改性而得到的树脂。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与应用分析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与应用分析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与应用分析袁金亮 胡群巧 傅向东(广州市旭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65)摘要:以水做溶剂,采用过硫酸类作为引发剂合成了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共聚物(PMA-AA)。

讨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摩尔比、引发剂的量对其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85%、反应物摩尔比为1:1.7、反应时间5h 、反应温度65℃时,产品的螯合分散性最好。

关键词:共聚物;分散剂;螯合剂;聚羧酸类螯合分散剂是一类线性高分子化合物,国内最早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的是聚丙烯酸和水解聚马来酸酐[1-3]。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PMA-AA)是一类性能优异的螯合分散材料,对钙、镁等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螯合作用,还能将污垢悬浮在水中,阻止无机盐在物体表面沉积,广泛应用于工业水处理系统和洗涤用品中[4-5]。

马来酸酐和丙烯酸二元共聚物能在恶劣环境下使用, 由于该共聚物中含有羧基,在水溶液中能够离解出氢离子和高聚物阴离子,这种阴离子是Ca 2+、Fe 3+等阳离子的优异螯合剂,因而能起良好的螯合作用[6].目前,国内都是使用过氧化类物质作为共聚反应的引发剂,但很少有研究不同引发剂对产品螯合分散性能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不同的引发剂对产品螯合分散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合成共聚反应的得到优化产品,然后对产品进行应用分析。

1 实验部分1.1 主要原料和仪器装置丙烯酸,工业级精酸;马来酸酐,工业级;EDTA ,0.05N 标准溶液;氯化钙,试剂级;氯化钡,试剂级;氢氧化钠,试剂级;过硫酸钠,试剂级;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试剂级;过氧化氢,试剂级;试剂级;HH-Sas 数显恒温水浴锅;NDJ-1旋转式粘度计;JB-1型磁力搅拌器;WS-SDd/o 色度/白度计。

1.2 实验原理n CH = CH 2 +mCH = CH C C O O O COOHCH HOOCCH COOH xCH - CHyO O OCH 2CHCOOHzCC Na S O 1.3 合成方法在装有冷凝管、温度计、滴液漏斗、搅拌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马来酸酐和一定量的去离子水,缓缓升温,至指定温度时,缓慢滴加丙烯酸、引发剂和去离子水。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实验报告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实验报告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共聚反应,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和分析。

实验原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反应是一种重要的聚合反应,通过共聚反应可以得到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中,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分别作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进行共聚。

苯乙烯具有稳定的共轭结构和较高的反应活性,而马来酸酐则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良好的亲水性。

通过共聚反应,可以得到共聚物,具有更好的性能。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单体,并进行精确称量。

2. 在干燥的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如二甲苯等。

3. 将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单体按一定的摩尔比例加入到反应容器中。

4. 在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引发剂,如过硫酸铵等,启动聚合反应。

5. 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反应,通常需要保持一定的时间。

6.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进行过滤和洗涤,去除残留物和溶剂。

7. 最后,将得到的共聚物进行干燥和纯化,得到最终产物。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得到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表征和分析。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核磁共振(NMR)谱图、红外光谱(IR)谱图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确定共聚物的结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等性质。

实验讨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可以用于多种领域。

例如,在材料科学领域,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以作为聚合物增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在生物医学领域,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以用于药物传递系统和组织工程材料等应用。

实验结论:通过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实验,成功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该共聚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可以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提供了基础。

总结: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合成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合成具有特殊性质的共聚物。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的合成研究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的合成研究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的合成研究祝波;杨丽艳;任红;吴平;连丽丽;金丽;娄大伟【摘要】本实验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沉淀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详细考察了单体配比、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的产率和分子量的影响,对比了链转移剂对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进一步通过红外,聚合物粘均分子量测定,对共聚物进行表征.【期刊名称】《吉林化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1)005【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作者】祝波;杨丽艳;任红;吴平;连丽丽;金丽;娄大伟【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中油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吉林吉林132021;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1.5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物是一类重要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价格低廉,并且具有高反应性等优点,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共聚物(SMA)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剂、油溶性降粘剂等领域[1-2].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物体系也引起了高分子科学家持续而广泛的兴趣,由于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不仅能产生交替结构,而且还可以利用常规的或先进的合成和改性技术,对其进行深入的结构和性能的设计,进而促进了该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使得SMA聚合物进一步功能化,为传统高分子材料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3].一般认为,SMA的共聚是通过两单体间正负两极相吸而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是典型的交替共聚反应.马来酸酐有强吸电子基团,故为正极性,苯乙烯却因苯环的共轭效应给出电子成为负极性,从而形成稳定的正负极相吸的过渡状态.总之,由于单体的极性因素,使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结合,两种单体交替地出现在大分子链中,故从理论上讲,不论起始单体的配比如何,都可得到严格交替共聚物或部分交替共聚物[4-6].本文以工业上广泛使用的甲苯为溶剂,利用沉淀聚合反应来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并结合乌氏粘度计及红外光谱,验证共聚物结构.1 实验部分1.1 实验药品和仪器马来酸酐(简写为 MA),苯乙烯(简写为ST),沈阳试剂一厂;偶氮二异丁腈,镁,天津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甲苯,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厂;四氢呋喃,天津市大茂化学仪器供应站;二氯甲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二硫化碳,盐酸,氢氧化钠,双氧水,天津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以上药品均为分析纯.循环水式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JJ-1大功率电动搅拌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F-III集热式磁力加热搅拌器,金坛市医疗仪器厂;旋转蒸发器RE-52A,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波仪器有限公司;乌氏粘度计,上海平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红外光谱仪,美国Perkin Elmer公司.1.2 链转移剂的制备合成链转移剂的反应方程式:格式试剂的制备在100 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5 g(0.063 mol)小块镁带,在滴液漏斗中加入10 g(0.063 mol)溴苯和15 mL四氢呋喃,取三分之一该混合液滴入烧瓶中,数分钟后镁带表面有气泡,溶液轻微浑浊,引发成功后开始搅拌,缓缓滴入剩下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度以保持溶液微沸.在75℃的水浴中,继续回流1小时至镁屑反应完全.二硫代苯甲酸的合成:在上述格氏试剂溶液中滴加4.873 g(0.063 mol)二硫化碳和5 mL四氢呋喃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度以免反应过于激烈.滴加完毕,将反应混合物在40℃的水浴中回流0.5 h,使反应进行完全.反复用氢氧化钠、盐酸和蒸馏水处理产物,得到二硫代苯甲酸.链转移剂的氧化合成将二硫代苯甲酸用双氧水氧化,所得黄色沉淀即为链转移剂(该反应比较剧烈).1.3 交替共聚物的制备苯乙烯-马来酸酐的反应方程式:SMA的非活性共聚:称取一定量马来酸酐和AIBN(0.02 g,0.12 mmol)放入单口烧瓶中,再将单口烧瓶连接在真空抽排装置上,进行抽真空和充氮气的操作以排除瓶内的空气,反应三次后,在充氮情况下将瓶取下,用止血钳夹住出料口.用量筒量取50 mL甲苯加入到烧瓶中,抽真空,充氮,充分摇荡使固体溶解,再加入一定量的苯乙烯,抽真空充氮,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将单口烧瓶放入到80℃的水浴中,在磁力搅拌下反应一小时后结束.将单口烧瓶取出,室温冷却,将反应液倒入小烧杯中,边搅拌边加入工业酒精,使白色沉淀完全析出,用布氏漏斗抽滤,产物置于通风橱中晾干,称量,计算产率.2 结果与讨论2.1 分子量计算方法利用Mark-Houwink方程:[η]=K Mα,其中K=3.98 ×10 -5 kg·m3,α=0.596.2.2 单体浓度对平均分子量的影响C St C MA=1 1时,测得数据如下(单体浓度以MA单体浓度计算):表1 单体浓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C MA(mol·L-1)0.52 0.35 0.17[η]0.029 8 0.024 5 0.021 2 6 6482.4 47 863.5 37 547.8 M单体的浓度对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反应时间和引发剂相同的条件下,由表1可知,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单体的浓度几乎成正比,这是因为提高单体的浓度可以同时提高聚合物的反应速率和聚合物的聚合度.2.3 单体配比对平均分子量的影响当单体浓度为 0.17 mol·L-1时,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与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单体浓度以相对比小的算):表2 单体配比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C St C MA 1 5 1 1 2 1 51[η]0.019 1 0.021 2 0.011 3 0.034 3 M 31 519.1 37 547.8 38 064.7 84 175.6 由表2可知,在单体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单体浓度以相对比小的算),随着苯乙烯与马来酸酐比值增加,聚合物粘均分子量缓慢增长.这是由于在马来酸酐过量时,过量马来酸酐因空间位阻限制不参与聚合反应;而当苯乙烯过量时,C St C MA大于2 1,苯乙烯单体在引发剂的存在下会继续发生共聚,所以随着比值的增大相对分子质量也逐渐增大.所以,为控制分子大小,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投料比不要超过1 1.2.4 单体配比对收率的影响当单体浓度为 0.17 mol·L-1时,不同的单体配比与产率的关系(单体浓度以相对比小的算).表3 St与MA的配比与收率的关系C St C MA 1 8 1 5 1 1 2 1 5 1 81产率/% 20.1 68.54 72 65.02 52.07 35.61由表3可知:随着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单体配比的增大,SMA的收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马来酸酐与苯乙烯的单体配比为1 1时,收率达到最高值72%,因此最佳单体配比选定为1 1.2.5 实验方法对比2.5.1 SMA的活性自由基共聚试验方法SMA的活性自由基共聚反应步骤与“SMA的非活性共聚”基本类似,但有两点不同:一,在加入苯乙烯到含有马来酸酐和AIBN的甲苯溶液时,另外添加了3滴链转移试剂.在两种方法中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物质量均为25.5 mmol;二,反应结束后反应液慢慢滴加到石油醚中,而非工业酒精.2.5.2 对比活性自由基法合成SMA共聚物与非活性共聚法实验现象:本实验采用的是沉淀聚合的方法合成共聚物,在做非活性自由基共聚时候,反应10 min左右反应溶液中就有白色的沉淀出现,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白色沉淀越来越多.而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在反应的过程当中始终没有见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在把反应液加入到石油醚中才有沉淀析出.分子量测定:通过粘均分子量的测定测出非活性共聚物的分子量在40 000左右;而活性共聚物的分子量在4 000左右,通过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活性自由基合成法合成的共聚物的分子质量较低,同时产物分子量较小可能导致在活性共聚过程中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2.6 共聚物红外光谱分析由图1 可以分析到,1 162.7 cm-1,1 071.0 cm-1,950.9 cm -1,861.0 cm -1,这四个峰是单取代苯环的倍频峰;682.3 cm-1是苯环上单取代C-H面外弯曲吸收峰,说明苯环是单取代;1 655.1 cm-1附近的吸收峰是环状酸酐的吸收峰,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粗略的得到,产物为共聚物.图1 SMA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图3 结论本论文以苯乙烯与马来酸酐为单体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研究了单体配比、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共聚物分子量和产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单体浓度越大,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就越大;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比值的增大,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也会增大.此外,当两种单体的配比为1 1时产率最大,可达到72%;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链转移剂的加入会降低聚合物的分子量.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丁春黎,李德兰,王锐.St-MA-AA三元共聚物型水处理剂的合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3(04):71-73.[2]黄志宇,杨林,王兵,等.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聚合物油溶性降粘剂的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3,2003(04):25-27.[3]李小华,强西怀,洪新球.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及应用[J].皮革科学与工程,2009,19(2):42-46.[4]乔恒婷,夏茹,章于川.大分子偶联剂马来酸酐-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纳米氮化铝的表面改性[J].应用化学,2010,27(1):16-20.[5]吴德超,韩泽明,孔培健.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的本体转移悬浮聚合法[J].广东化工,2012,39(4):70-72.[6]邹旷东,傅相锴,龚永锋,等.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微胶囊制备中的乳化分散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3):32-36.。

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乳化剂用于乳液聚合的研究

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乳化剂用于乳液聚合的研究

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乳化剂用于乳液聚合的研究马智俊;王木立;朱东;张东阳【摘要】以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1000P)进行改性.采用所制备的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为乳化剂,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乳胶粒子,研究了乳液合成中乳化剂的酯化程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的浓度、单体和引发剂滴加时间对乳液粒径、凝胶量等的影响,并利用红外(FT-IR)、纳米激光粒度仪(DLS)、透射电镜(TEM)进行一系列的表征.结果表明:SMA-1000P与十二醇质量比为1∶0.75时可获得性能最佳的乳化剂.TEM观察到的乳液粒径大小及分布趋势与DLS测得的结果一致,同时也证明了核壳结构的存在.%A kind of styrene -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SMA -1000P) was modified via esterification with do-decanol, which was used as an emulsifier to prepare a stable latex with core - shall structure. The effect of esterification degree of the emulsifier, the amount of emulsifer and the initiator and dropping time of monomers and initiator on emulsion performance, such as particle size and gel residue was investigated. The modified SMA - 1000P and corresponding latex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 - IR, DLS, TEM, etc.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emulsifier showed the best performance when SAM - lOOOP/dedecanol mass ratio was 1/0.75 and the prepared latex has a core - shell nanostructure with average particle size and distribution that showed the similar test result by TEM and DLS.【期刊名称】《涂料工业》【年(卷),期】2013(043)003【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种子乳液;核壳结构【作者】马智俊;王木立;朱东;张东阳【作者单位】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江苏常州213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30.4+94乳化剂是乳液聚合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用量虽少,但却对乳液粒子的形态和最终乳液的稳定性、成膜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丙烯酸与马来酸酐共聚物结构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丙烯酸与马来酸酐共聚物结构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丙烯酸与马来酸酐共聚物结构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丙烯酸与马来酸酐共聚物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丙烯酸是一种具有活性双键的单体,而马来酸酐则是一种含有酐官能团的单体。

通过共聚反应,丙烯酸与马来酸酐可以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共聚物。

丙烯酸与马来酸酐共聚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在共聚物中,丙烯酸和马来酸酐单体的结构互相交错排列,形成了一种交联的网络结构。

这种特殊的结构赋予了共聚物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使其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涂料、粘合剂、弹性体材料等。

此外,丙烯酸与马来酸酐共聚物还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调性。

通过调整单体比例和聚合条件,可以控制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质,实现对其力学性能、热学性能、透明度等方面的调控。

这使得共聚物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需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丙烯酸和马来酸酐的结构式,并重点讨论丙烯酸与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结构式。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共聚物在不同领域的特性和应用。

通过深入了解丙烯酸与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质,可以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述和了解,以促进对丙烯酸与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研究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总结目前对该共聚物的研究成果,探讨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期待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丙烯酸的结构式,然后探讨马来酸酐的结构式,接着阐述丙烯酸与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结构式。

最后,将讨论这种共聚物的特性和应用。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丙烯酸与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形成机理和功能特点。

首先,在第二部分的开头,将介绍丙烯酸的结构式。

丙烯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

本文将详细描绘丙烯酸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排列方式,以及与其它化合物相比的特殊性质。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继续介绍马来酸酐的结构式。

聚丙烯熔融接枝马来酸酐过程中降解的抑制

聚丙烯熔融接枝马来酸酐过程中降解的抑制

聚丙烯(PP)与极性单体的化学接枝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迄今为止,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其中包括PP在接枝过程中发生严重降解以及接枝率偏低的问题。

PP在接枝过程中容易发生降解。

降解反应也影响到马来酸酐(MAH)与PP接枝。

为了抑制PP接枝过程中的降解,目前人们采用的主要做法是加入具有供电子性的化合物如苯乙烯、丙烯酰胺等作为第二单体,通过这些单体与PP大分子自由基的优先反应来抑制β-断链,但大多数情况下抑制降解的效果并不理想。

试验探索了在PP熔融接枝MAH过程中加入多烯化合物来抑制PP降解的方法。

一方面利用多烯化合物与PP大分子自由基之间的快速反应来抑制β-断链,同时利用其多个双键与大分子自由基的反应形成偶合扩链,从而对PP的降解起到抑制作用。

1 试验部分1.1 主要原料PP粉料,045-2,熔体流动速率(MFR)4.5g/10min,金陵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塑料厂;MAH,工业品,常州曙光化工厂;过氧化物引发剂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己烷,TX101(下文中以TX101代替该引发剂),有效质量分数92%,天津诺贝尔阿克苏公司;酚类抗氧剂Irganox1010,第二单体:苯乙烯(St)、二乙烯基苯(DVB)、双马来酰亚胺(BMI)、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DPGDA)、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A),均为工业品,均市售。

1.2 仪器设备双螺杆挤出机,TE-34,长径比28,螺杆直径34mm,南京科亚;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v-Atar 370,美国Nicolet公司;熔体流动速率测试仪,XLR-400,吉林大学科教仪器厂;平板硫化机,XLB-D,上海第一橡胶机械厂。

1.3 试验方法1.3.1 PP的熔融接枝将PP粉料、接枝单体,过氧化物引发剂和其他助剂在高速分散机中混合均匀,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接枝,挤出温度为170-210℃,物料在挤出机中停留时间约100s。

接枝物经造粒、干燥后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