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课件
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水教案 苏教版

观察水教学章节第三单元教学内容观察水第 1 课时教材分析《观察水》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
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科学探究:1.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水的发现。
科学知识:1.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2.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性质难点:选择用具,把水运到1米或更远的空桶中课前准备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白醋、糖水、水装在无色透明的容器里,准备几根筷子用于品尝。
形状各异的容器、塑料袋、水。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1.师:猜猜看,老师手中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教师出示装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动几下。
)2.学生猜测3.师:你为什么认为瓶子里装的是水(白醋、牛奶……)呢?生:摇动瓶子的时候发出了响声。
4.教师评价:你们说的都很有理有据。
无论是牛奶、水还是白醋等装在瓶子里摇动时都会发出声音。
要想知道瓶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呢?生:打开瓶盖,看一下。
生:闻一下。
……5.师:哪种种方法是最科学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观察物体的方法。
如果4个烧杯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和冷开水,你有什么办法找到冷开水?利用学生原有经验,让学生通过眼看、鼻闻、舌尝等方法,从4种液体中找到水,通过分析找水的过程来强化学生对水的基本性质的认识,归纳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
即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8课课件

探索
实验步骤 (1) 将蜡烛点燃,然后用纸筒罩住蜡烛。 (2)轻轻用塑料袋罩住纸筒,加热袋中的空气。 (3)用手贴住袋子的外壁,当感到袋子变热了,松开双手,观察接下来发生的现 象。 (4)重复几次实验,同时在记录单上画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提醒:塑料袋与蜡 烛之间要预留一定 的距离,以免引起 火灾。
研讨
探索 实验步骤:(1)准备好一个蜡烛盒、一张透明塑料膜、一个纸盒、一卷双面胶和 一束纸条。 (2)在纸盒的两侧面各打一个圆洞。
(3)点燃蜡烛后,将蜡烛放在纸盒中,然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纸盒。
探索
(4)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观察空气的流动。 (5)画图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记录:
研讨
1、描述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模拟实验中的“风”是如何形成 的?
用气泡图表示空气的特征和作用能被压缩动植物呼吸发电帮助燃烧能被压缩动植物呼吸发电帮助燃烧有质量特征能占据空间空气作用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占空间可压缩有质量等特征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 空气
1.感受空气
黑盒摸物
画一画:空气有什么特征和作用呢?
特别提示:可以添加气泡图上的“气泡” 可用铅笔,方便修改、移动“气泡”
2.小结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用表格对比空气、水和石头的特征
√
√
√√
√
√√
√
√
2.用气泡图表示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有质量
能被压缩
特征
能占据 空间
空气
动动植植物物呼吸 呼吸
作用
发发电电
帮帮助助燃燃烧烧
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到 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占空 间、可压缩、有质量等特征。空气在地球上 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 碳等。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氧气 能帮助燃烧,轮胎充气、风力发电也离不开 空气。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水》第2课 水沸腾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也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单元共有8课,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第1~4课从观察水的蒸发现象开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冰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
第5、6课引导学生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以及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其他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
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
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组成物质的成分并没有改变,总结并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特殊物质的认识。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水相关的认知经验,他们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洗物品,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在加热时会冒气泡……这些知识生动有趣且与生活情境直接相关,但同时也是碎片化的。
学生刚进入三年级学习,思维还处于以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为主的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现象解释”“寻找证据”“数据采集”“比较分析”等理性科学学习过程,同时要兼顾“理”和“趣”。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将与水相关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
1.围绕科学概念,强化基础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计者“必须将事实性知识置于学习者的概念框架中”,科学概念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围绕科学概念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理解和迁移应用,有助于他们用概念完善认识框架。
在本单元中,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2.组织科学活动,注重方法教学。
本单元各课都有大量的观察活动和实验活动,活动材料的准备是关键,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交流研讨,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得到的数据合理地迁移,形成相应概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水《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一、说教材学生研究了水在加热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知道沸腾可以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
在此基础上,本课重点研究蒸发这一常温下的气化现象。
通过本课开始的几幅图——几种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写字游戏”是一个体验活动,通过两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不仅观察到蒸发的过程,还能切实感受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在充分调动学生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起科学的蒸发概念。
教材中用小鼠标的语言提示学生思考水之外的其它液体是否有蒸发现象,如酒精、汽油等。
拓展活动“蒸发的快慢”引导学生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重点练习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在此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实验设计过程,通过实验最终获得科学结论。
同时,此课和下一课都在为学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做铺垫。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低年级往中年级过渡期,他们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网络等新媒介接受较快、依赖度高,再加上自制力虽形成但不持久,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3、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4、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STSE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XXX《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观察水》。
一、说教材《观察水》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
本单元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物质世界”的内容,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水是组成世界万物的重要物质,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水虽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观察水的活动就是尝试着利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能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惯,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认识物体的科学方法,会用多种感官(眼、鼻、舌、手等)多种方法来认识水。
会用自己的感官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
3.情感目标:在观察、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愿意与同伴合作,勇于交流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按照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选择工具,制订计划把水运到一米以外的空水槽中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三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水的性质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这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的思维惯的形成。
基于这一点,在教学时,要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指导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设计了猜谜、小组合作探究和运水比赛的活动,让学生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的过程中,比较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掌握科学知识。
所需要准备的材料:雪碧、牛奶、盐水、水、油、白醋各一杯,烧瓶、大烧杯、袋子、水槽、量筒、量杯、粗细不同的管子,水桶等。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第一单元 水 第2课 《水沸腾了》教学课件

思考:
1.图片里展示的是什么情 景?
2.你烧过水吗?如果我们 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 会出现什么情况?
思考:利用这些实验材料,这节课我们可以怎么做?
温度计
打火机
三脚架
酒精灯
石棉网
烧杯 套有塑料袋的漏斗
小组活动:
1.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三脚架上加热。 2.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4.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 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提示: 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 不要用手触摸。
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时间 0 (分钟)
温度计 30℃ 示数
水的变 无 化
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记录表
象
上的现象
水面不停地翻滚 有热气上升
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将带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 的水面下,观察到的现象
(液态)水
水蒸气(气态)
塑料袋里有水珠出现,这些 水珠是哪里来的呢?
(液态)水
水蒸气(气态)
比较蒸发和沸腾现象
1.两种现象都是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蒸气的过程。 2.水和水蒸气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是液体的各个地方 都在气化。
通过这节课学习: 我学会了……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我发现生活中…… 我还感到疑惑的是……
2
4
6
8
10
40℃
59℃
72℃
85℃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ppt课件

04
CATALOGUE
天气与气候
天气的定义
01
天气是指在较短时间(如一天或 一周内)在某一特定地点所经历 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 降水、风速、风向等。
02
天气是由大气环流、地理位置、 地形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可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 业生产。
气候的定义
气候是对一个地区长期(通常是30 年)的平均天气条件的描述,包括温 度、降水量、风速等的平均值和变化 范围。
生物链的例子
总结词
生物链的例子包括草、兔子和狐狸。
详细描述
草是生产者,兔子吃草,狐狸吃兔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生物链。在这个 生物链中,草、兔子和狐狸分别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形成了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 。
生物链的实验
总结词
生物链的实验可以通过模拟生态系统来进行。
详细描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链,可以通过模拟生态系统来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可以设置不同的生态系统,如水 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等,并在其中放入不同的生物,观察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通过实验 ,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链的概念和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气候是对一个地区长期天气条件的统 计描述,与特定时间的天气状况不同 。
天气的观察与记录
观察天气
通过使用简单的工具,如温度计、湿 度计、雨量器和风速计等,可以观测 和记录天气状况。
记录天气
记录天气状况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地 的气候特点,预测未来的天气趋势, 以及制定相应的生产和活动计划。
05
CATALOGUE
科学的重要性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 步,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发
现。
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创新思维、解 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至关重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2.水沸腾了优秀课件

√
A.温度计下端碰到容器底部 D.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未持平
B.温度计碰到容器壁 C.正确
新知讲解
探索2: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 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模拟实验
工具与材料: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 烧杯和水、漏斗、秒表、塑料袋、试管夹、火柴
新知讲解
实验装置
依次按照三脚架、 石棉网、酒精灯、 烧杯、温度计的顺 序安装好实验装置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缓慢
一定温度[沸点] 剧烈
剧烈程度
液体温度降低 液体温度不变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 ) 2、水的沸点是100℃。( √ ) 3、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是液态变为气态,都吸热。(√ )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小。(✘ ) 5、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泡就是水蒸气。( √ ) 6、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 )
之一且不高于三分之二; ◆灯芯应浸润酒精且不宜太短,
一般高出灯体0.3~0.5cm。 若灯芯顶端不平或焦掉则用剪 刀剪平。
新知讲解
②点燃酒精灯
取下酒精灯灯帽,使用 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灯芯
绝对禁止用另一个燃 着的酒精灯去引燃
新知讲解
③酒精灯的加热
◆因为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 所以常使用外焰进行加热。
◆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是应注 意预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 而炸裂。
新知讲解
猜猜气泡 出现时间
沸腾前
沸腾时
新知讲解
加热过程中水温变化
时间 0
1
2
3
4
5
6
(秒)
温度 (℃)
90
93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