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合集下载

金融支持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金融支持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殖大户 的需
求 ,土右旗农村商业行推出了专 门针对涉农企 业、 专业合作社“ 农业设 施经营权” 抵押 的贷款 品种。“ 农业设施经营权 ” 抵押是将流转土地上 的农业生产用房 ( 包括农房 ) 、 蔬菜大棚和设备 一起进行抵押 ,经办机构根据评估价值的 3 0 % 进行授信 ,贷款期限可根据贷款用途的具体生 产经营周期 、实际经营需求和借款人还款能力 等因素延长至 2 年。 截至 2 0 1 5 年1 2 月末 , 土右 旗农村商业行 新型农牧业经 营主体贷款余额 5 2 0 0 万元 , 当年新增 2 3 5 0万元。 3 . 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政府 的支持下 ,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与内蒙古 敕勒川现代农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涉 件 的农户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尝试创新担
持, 对 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促进城 乡统筹发展 具有重要 意义。近期 , 人 民银行 包头市中心支
行、 包头市城市社会 经济调查队对金融 支持 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情 况、 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信 贷 需求情况及金融 支持 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 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联合调 查, 并提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 金 融支持 新型农牧 业经营主体 信 贷需求
保方式 , 不断培育和发展新 的客户群 , 实现 良好

金融支持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情况
( 一 )包头市涉农贷款 余额呈逐年增长 态 势, 中长期贷款 占多数 , 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 款 占比较大。 2 0 1 3 ~ 2 0 1 5 年包头市涉农贷款余 额分别为 3 3 1 . 7 9 亿元 、 3 7 6 . 1 6 亿元和 4 5 3 . 4 4 亿 元, 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分别为 2 0 . 3 %、 趋势。 从涉农贷款期限看 , 2 0 1 5 年, 1 年以下( 含 1 年 )短期贷款 占 4 7 . 8 %, 1 年 以上 中长期贷款 贷款构成看 , 2 0 1 5年 , 农户贷款 占 2 8 . O %; 农村

内蒙古农村地区金融中介机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内蒙古农村地区金融中介机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内蒙古农村地区金融中介机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一.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重要性金融中介机构,是指在金融市场上资金融通过程中,在资金供求者之间其媒介或桥梁作用的人或机构。

金融中介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步入了“双轨”并行,“两态”并举,“三流”高效整合与匹配状态。

“双轨”是指财富实物形态的运动和价值形态的运动;“两态”是指实体经济形态和虚拟经济形态;“三流”是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二.农村新型金融中介机构的作用(一)增加了农村资金供给村镇银行通过吸收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和自然人的资本,增加了农村资金供给。

贷款公司将从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那里批发的资金再零售给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促成了城市部分相对过剩的流动性进入了农村;农村资金互助社以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之间自愿互助的方式将当地乡(镇)、行政村的资金留在了当地使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吸收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扩大了农村金融资金来源。

(二)丰富了农村金融品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根据农民和农村民营小企业资金需求量小、频率高、时间紧的特点进行市场细分,为其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推出合适的金融产品,较好地满足了当地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及新农村建设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三)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村镇银行的存在和发展对农村原有农村金融机构形成了竞争压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原有金融机构主动改善服务、创新业务、简化流程、“服务农村”的方向,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方便了农村金融活动的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多数设立在中西部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的地区,它的建立与发展提高了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有效改善了“零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乡镇”的金融服务状况,提高了农村居民存贷款的方便程度。

内蒙古农村牧区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内蒙古农村牧区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rz B
-u
^uv<w 0^00? Q
^ w h c 〕 ^Tv? u? *tv<W 0 ^ 0 0 ? 6
p
?
J i
• 亠-
£ •T
2
% f
=
w i, r
G^yc
¾
aj
Q w x u s a
A
T •
QUU
2Z
Q

^
Qhu
<□■『 •♦
€2
*l a
w/
w
7
l
^
x 2. M
cua l s a a i -
<© Ju* & <
lr f £ :a< l
g>三 鱼 1弓
p
」u *4^/2
C車二D1 C H¾>
^aa^
¢ . ¾ ¾
CD&3».
爭三
^^

^UVTG'/
^
<Qr •£ 1 .
WUCTJ
C
0 ^ 0 0 ^
3♦
QUFny/ Gwyyw^z Q
红 ?
s三>x u
?
•Q
jcQ"
W J J £
? ?) ・4_ r %〕^ 33X
1
g三> l
CVT^Z
0^007 9
/ M^uu・
¾
* 尸 三 >
吉 亘 二 0
・ ^
ax Q
G^rz 9
a
E
q

%c
^
c•
x i
2%.
Ghr^Trz
=
'xv^X c i

内蒙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现状研究

内蒙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现状研究

内蒙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现状研究作者:闫少菲来源:《北方经济》 2016年第12期一、农村金融支持“三农”现状( 一) 信贷投放力度不断加大2013—2015 年,被调查的12 家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2484.8 亿元、2818.1 亿元和3094 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分别为1358 亿元、1500.7 亿元和1776.5 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分别为54.7%、53.3% 和57.4%。

近三年,被调查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1.6%,其中涉农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4.4%。

三年间,涉农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增加了2.7 个百分点,信贷投放速度高于全部贷款投放速度2.8 个百分点,表明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力度持续加大。

如巴彦淖尔市河套农商银行,近年来不断增加涉农贷款投放额度,该行2013 年、2014年和2015 年的涉农贷款余额分别为37.55 亿元、47.66 亿元和52.88 亿元,投放额年均增长18.7%。

不断加大对涉农贷款的利率优惠幅度,2014 年对农户贷款利率下调0.6 个百分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调1.2 个百分点;2015 年,对农户贷款利率继续下调0.4 个百分点,最大限度让利于民。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提高授信额度,对种养结合、从事基础养殖的农户贷款最高额度由5 万元提高到10 万元,对农户联保贷款最高额度由10 万元提高到20 万元,对专业大户、涉农涉牧小微企业最高授信额度由20 万元提高到50 万元,对规模化、集约化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最高授信额度由300万元提高到500 万元。

适当延长贷款期限,从2014 年开始,根据农户种养殖规模将贷款期限由1 年左右延长至2-3 年。

对于投资金额大、见效周期长的养殖、设施农业、农牧业水利建设等项目,贷款期限由2-3 年延长到3-5 年。

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还款困难的农户,以及生产经营正常、暂时出现资金紧张的客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给予合理展期。

内蒙古村镇银行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内蒙古村镇银行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内蒙古村镇银行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内蒙古作为中国重要的农牧业区域,内蒙古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支持乡村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内蒙古村镇银行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传统业务模式单一、风险管理不足等。

为了推动内蒙古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内蒙古村镇银行应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

传统的贷款、存款等业务已经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需求,村镇银行可以考虑开展金融创新业务。

开展小微企业贷款、农村电商金融服务等,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内蒙古村镇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村镇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

村镇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提高贷款的风险控制能力。

加强对资金的运作和流动性管理,避免流动性风险。

在操作风险方面,村镇银行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操作风险控制能力。

内蒙古村镇银行应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数字化转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村镇银行应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村镇银行可以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

内蒙古村镇银行应加强合作与联动。

村镇银行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不可孤军奋战,应积极与政府、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各方面进行合作与联动。

通过合作与联动,村镇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村经济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内蒙古村镇银行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需要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合作与联动。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相信内蒙古村镇银行能够更好地支持乡村经济的发展。

内蒙古村镇银行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内蒙古村镇银行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内蒙古村镇银行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内蒙古村镇银行是指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农村地区设立的银行机构,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农村居民和农村小微企业。

这些银行的设立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内蒙古村镇银行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来解决。

内蒙古村镇银行的规模较小,业务范围有限,与大型银行相比,其资金来源和运营能力相对较弱。

内蒙古村镇银行需要加强与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更多的金融资源的支持。

需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高竞争力。

内蒙古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较高,存在着相对较高的不良贷款率。

这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还款能力有关。

内蒙古村镇银行需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提高贷款审批和风险控制的准确性。

加强对贷款项目的监管和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问题。

内蒙古村镇银行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相对薄弱。

与大型银行相比,其在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和研发能力较低。

内蒙古村镇银行需要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和引进,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内蒙古村镇银行的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仍存在不足,如服务网络覆盖范围有限、产品种类较少、贷款利率较高等。

内蒙古村镇银行需要深入了解当地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制定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策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加强与当地农户和企业的合作,为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村镇银行需要加强与其他银行的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改善金融服务质量,以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概要

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概要

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我国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一是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主要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

二是农村地区的农民和农村小企业按照自愿原则,发起设立为入股社员服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的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

三是鼓励境内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

2.类型和特点从具体分类来说,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分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种类型。

村镇银行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

贷款公司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专门为县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贷款服务的非银行业金触机构。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

从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来看,有其各自的运行特点。

村镇银行发展得比较快,它既能吸收存款,资本金数额比较大,相对来说,发放贷款的数额就大一些,直接为农民服务的效果好,从目前看,村镇银行的发展是最快的,也是最有效的为“三农”服务的形式。

而农村资金互助社,它规模比较小,通常是在一个村里面,是为村里的资金合作社的社员服务的,规模没有那么大,面没有那么宽,但是手续方便。

贷款公司,因为它不能吸收贷款,所以它的贷款数额因为受到这种资金来源的限制,不是很大。

所以说三类机构各有特点。

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村镇银行发展最快。

二.内蒙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正逐步趋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和多元化特征,农村信贷投入虽逐步增加,仍难以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研究》范文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研究》范文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内蒙古作为重要的农牧业发展区域,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机遇和挑战。

农村信用社作为支持“三农”及牧区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其金融支持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内蒙古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的角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内蒙古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的现状与角色(一)金融支持现状内蒙古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支持牧区经济建设为己任,积极拓展金融业务,加大信贷投入,优化金融服务,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持。

其信贷规模逐年扩大,金融服务范围逐步扩大,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二)金融支持的角色1. 信贷支持:内蒙古农村信用社通过提供低息贷款、小额贷款等信贷方式,支持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创业就业。

2. 金融服务:提供存款、汇兑、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满足农村牧区居民的金融需求。

3. 风险防控:通过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

三、金融支持面临的问题及挑战(一)资金来源问题当前,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以吸收存款为主,缺乏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影响了其支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力度。

(二)信贷风险问题由于农村牧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信贷风险较高,加之部分农户和牧民的信用意识不强,信贷风险防控难度较大。

(三)金融服务水平问题虽然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存在金融服务不够完善、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

四、对策建议(一)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发行债券、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增加资金来源。

同时,引导其加大对小额贷款、低息贷款等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投入。

(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建立健全信贷风险防控机制,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现
状及其问题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
我国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一是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主要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

二是农村地区的农民和农村小企业按照自愿原则,发起设立为入股社员服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的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

三是鼓励境内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

2.类型和特点
从具体分类来说,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分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种类型。

村镇银行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

贷款公司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专门为县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贷款服务的非银行业金触机构。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

从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来看,有其各自的运行特点。

村镇银行发展得比较快,它既能吸收存款,资本金数额比较大,相对来说,发放贷款的数额就大一些,直接为农民服务的效果好,从目前看,村镇银行的发展是最快的,也是最有效的为“三农”服务的形式。

而农村资金互助社,它规模比较小,通常是在一个村里面,是为村里的资金合作社的社员服务的,规模没有那么大,面没有那么宽,但是手续方便。

贷款公司,因为它不能吸收贷款,所以它的贷款数额因为受到这种资金来源的限制,不是很大。

所以说三类机构各有特点。

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村镇银行发展最快。

二.内蒙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正逐步趋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和多元化特征,农村信贷投入虽逐步增加,仍难以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而内蒙古新塑农村金融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各方而条件还不够成熟,各新塑机构业务还比较单一。

村镇银行只有贷款业务、贷款业务、代理保险业务和一些简单的结算。

贷款公司只有单一的贷款业务。

资金互助合作杜只有存款和贷款两项业务,还未开展其它业务。

新型金融机构大部分对信贷产品只进行了简单的划分,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抵押贷款和抵押贷款。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体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具
有地域特点和区域经济特色的金融品种。

目前,农产品市场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也产生了“公司+农户”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但农村金融机构仍以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广联保贷款为主,仅能满足部分农户的简单种养业资金需求。

其贷款均为保证贷款,占比在90%以上,且均为短期贷款,六个月内的贷款占比达到70%以上,利率均为基准利率的2倍以上。

新兴中间业务在农村没有普及,信用卡和票据业务在农村难以开展,投资顾问网上银行、项目理财等新兴金融业务更是难以推广,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对个性化金融服务的要求。

同时农业贷款条件也不能满足各种农业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如农业贷款周期不符合农业生产周期,缺乏针对农村固定资产更新和改造的中长期贷款创新产品,传统按季付息的方式不符合农业资金秋季集中回流的现实等。

三.内蒙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经营风险不容忽视
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在业务范围、资金来源、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决定了其经营面临的风险以及风险控制侧重点不尽相同。

(1)信用风险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服务对象为入股农牧民社员和微小企业。

其借款人一般经济条件较差,贷款多属小額信用贷款,贷款多用于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农民婚丧嫁娶、子女上学等生活需要以及农村微小企业生产,内蒙古地区农牧业和农牧民收入受季节性和天气等自然状况影响较大,因此其贷款风险较大,期限较长。

村镇银行服务定位是农牧户尤其是贫困户、个体经营户和农村微小企业等低端客户,经济状况千差万别。

金融滿求量大。

受大多数客户自身发展能力差等因素约束,借款人很难提供高质景的担保和抵押。

贷款公司服务定位是县域农牧民、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借款人同样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担保和抵押,受天气、病虫害等农业自然条件制约农牧产品收成极不稳定,另外内蒙占农牧区市场经济极不完善,基础设施差,农村牧区经济信息化、产业化程度低.农牧民种植和养殖活动缺乏有效的规划和外部引导,造成农牧产品和养殖产品市场价格起伏变化较大,农牧民的收入不稳定。

(2)贷款集中度风险
内蒙古地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都存在经营规模小、风险承受能力弱的问题。

这些机构一旦不能进行很好的风险控制,贷款额度、不良贷款率和贷款集中度超过其资本承受能力,对其影响都将是致命的,因此防范贷款集中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3)高管人员和业务人员道德风险
在农村资金互助社中,理事、监事、经理和工作人员可能会根据个人偏好,做出违背章程和不利于入股社员的行为,如:在贷款对象的选择方面不是根据借款人的实际状况和贷款的风险大小来做出决定,可能出现向亲朋好友等关系人发
放贷款的现象,在贷款利率定价方面可能不按照互助社规定的原则进行操作,有贷款调查和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尽职现象,村镇银行由于法人治理结构简单,受运行成本、管理者素质等限制,不可能像大型商业银行那样有健全而先进的管理手段以及完莕的治理结构,也容易形成高管人员的道德风险。

(4)亏损和存续风险
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由于自身服务对象、业务范围和规模有限,盈利渠道单一,风险承担能力不足,一旦经营不善极易产生存续危机。

以内蒙古地区村镇银行为例,根据目前存、贷款利率水平估算,贷款年利率约为10%,存款利息、税费等成本率约6%。

换言之,不良贷款率一旦超过一定比例,村镇银行就有可能亏损。

事实上,目前内蒙古农牧民贷款多用于规模养殖,种植、特色农业等,受疫情、病虫害、自然灾害和产品价格波动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影响,农业生产面临很大的风险,使得农业贷款不良率远远超出以上比率。

2.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竞争压力大
一方面,国家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确切地说,仅仅是为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打开了一扇门,并没有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如设立村镇银行,要求发起人或出资人中应至少有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且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组建贷款公司,要求投资人为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且资产规模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

这样,内蒙古境内绝大部资本充足率较低、资产规模较小、公司治理不健全的城、乡信用社,都被排除在“门檻”之外。

另一方面,国家规定中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他地区农村信用社,按其应纳税额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农村信用社取得的金融保险业应税收人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目前,内蒙古一些村镇银行并未享受上述税收优惠。

目前部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未加人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不能进行同城和异地资金清算,无法进入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系统,难以满足客户快速、便捷的服务要求。

3.缺乏社会认同,吸储难度较大
由于城乡居民对村镇银行陌生,加上村镇银行刚进人农村市场,开设网点较少,缺乏品牌效应,吸收居民存款难度较大。

截至2009年末,内蒙古6家村镇银行储蓄存款从950万元到11592万元不等,在存款总量中的占比从21%到35%不等。

4.管理难度大,支农意愿受影响
面对数额小、频率高的分散的农户和农村微小企业贷款业务,村镇银行因为所需高流动性资产较多,经营成本相对高,对支农产生“惜”货“畏”贷情绪。

为提高盈利水平,一些村镇银行开始选择发展非农业务。

在已开业的内蒙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就发现部分村镇银行向当地采矿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发放大额贷款的情况,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出现了定位偏离的倾向。

5.投入成本高,经营效益难以保证
一贯追求利润最大化,已经退出农村金融市场的国有商业银行,如果重新回到农村地区合作办银行或设立专营贷款的子公司,经营成本效益、资金安全以及管理难度等问题将是主要考虑因素。

在自主经营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能会选择经济相对发达和信用环境较好的个别农村地区兴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此外,固定费用投入过高,盈利能力有限。

金融机构作为特种行业,营业场所安全问题非常重要,在银行业案件治理形势严峻以及针对银行业机构的作案手段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小型金融机构受到的威胁更大,加上购置先进设备,银行业机构网点建设投入越來越高,成为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特别是内蒙古地域面积大,农村牧区行政区间隔较远,阿拉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盟市村镇间距离较远,中间间隔均为人烟稀少的草原或戈壁,给银行机构经营带来不便。

四.结语
总体而言,内蒙古自治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从现在看,已经对农牧民的生活起了比较大的帮助,但是还是有不少欠缺的地方。

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金融中介作业
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姓名
院系金融学院
班级
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