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方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本课题是我校研究的“小学生健康研究”的内容,该课题的研究,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必须注重学生实际,大胆创新,全方位投入,力求实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和平与发展仍将是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社会与科学空前发展,在人们的生活日趋富裕的同时,人类与自然环境发生了诸多矛盾和冲突,这给我们带来了如何使“人、社会、自然”得以和谐发展的探索要求。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各类人才队伍,而21世纪对人才队伍最主要的挑战不但是物质与知识的挑战,更是道德与精神的挑战。

尤其是人才的心理素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乐观开朗,积极进取,不怕挫折,善于合作等个性心理品质起着关键作用。而这些品质的形成与早期的教育关系十分密切。反思目前的学校教育,即使当前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仍存在偏面强调文化知识和既定规范的灌输,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目前学生心理素质不佳,他们身上暴露出来许多与现代社会发展不适应的心理问题,如自私、个人主义严重、不尊重他人、不会交际与合作、懒惰、不愿吃苦、害怕失败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

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未来国民素质,影响到我国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学生身上暴露出来的种种心理问题,已引起政府、社会和家长的普遍担心和关注,为此,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研究的的重点,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为实验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和认识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需要对“学校心理教育”这一概念加以科学的界定和系统认识,才能指导实践做出成效。

所谓学校心理教育,即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规律、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提高学生各种心理机能水平,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素质的过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的目标:其一,保健性目标。即矫正学生各种不良心理与行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其二,发展性目标。

即提高学生各种心理机能水平。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自我意识,自我调节,情感、意志、需要、动机等等。其三,培养性目标。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和社会适应等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自主、自信、勤奋、合作、爱心、责任、创造、不怕困难与挫折,自尊自强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我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人的素质可以分为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两个方面。而人的精神素质又包括

社会文化素质与个性心理两个不同的层面。其中社会文化素质包括科学文化、道德、习俗、劳技、交往、审美等。

它既是一定社会文化为个体所认同的反映,同时又是个体个性心理素质的表现。个性心理素质即是个体在接受、选择、占有、创造一定社会文化,并在与主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并且正是在这一层面上,才反映出一个人作为生气勃勃的主体所具有的自主能动、创造的本质和发展水平。个体业已形成的个性心理素质,又将十分深刻地影响着自身的发展、社会的适应、潜能的发挥、文化的选择、人格的完善。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主体心理的学生,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就是要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实和特点出发,把社会教育的内容要求符合规律地纳入学生发展的需要结构,成为促进和指导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容。不仅如此,还要把更多有利于学生个性心理成长发展的教育活动内容、方式引进教育过程,使每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最好的和可能的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指那种专门的心理指导、矫治、保健(尽管这是必要的),而且是指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塑造的微观操作问题。

因此,学校中凡是涉及到学生生活的领域(包括: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等等)都有心理教育的问题。并且,只有当教育深入到这一层面去思考、行动时,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发展人的主体性。因此,心理教育贯穿于学校

整个教育、教学、管理和活动之中。同时,心理教育还要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面临的问题出发,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引导,指导学生学会面对现实、认识、分析和调整自我,矫正各种不良心理与行为,疏通各种心理问题,使他们更加积极和充满信心地参与学习、生活,成为主动适应社会、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小学德育纲要》以及有关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指示精神。

2、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如教育学要求教育者要把受教育者当作活生生的生命体来看待,通过发展人的个体素质体现对受教育者成长与发展的关怀精神,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作用,让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作用体现在实现目标要求中,培养受教育者强烈的参与意识,在成功体验中不断前进。如心理学以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交互行为为对象,研究教育情景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分析学生身心发展对教育条件的依从关系,探讨学生在教育条件下整个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研究心育与德育,探索如何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4、研究如何提高教师、家长的心理素质水平,更科学有效地教育培养学生。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构建起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明确理论依据,建立操作方式,制订评价标准。

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德育实效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本课题的研究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信任原则教育的成功在于信任。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起真正的信任感,才能使学生在教育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学生的这种寄托情感可促使学生愿意把自己心里的秘密告诉老师;愿意请老师帮助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激发自己坚定信念的内驱力。信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在感染和陶冶学生的心灵,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地向老师畅开自己的心灵和种种隐私,他们会从老师的帮助中获取力量,在老师的指导中得到安慰,在老师的爱抚中得到理解。

2、保密原则说真话是心理咨询、心理教育中的最基本要求,只有说真话才能保证教育的有效性。保密是一个手段,其目的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