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为什么没什么人报考了
2021年医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Word稿]
![2021年医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Word稿]](https://img.taocdn.com/s3/m/1acc022a767f5acfa0c7cd3b.png)
医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Research Report Objective Basis调研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面结果之一。
它是一种沟通、交流形式,其目的是将调查结果、战略性的建议以及其他结果传递给管理人员或其他担任专门职务的人员。
因此,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准确分析调研结果,明确给出调研结论,是报告撰写者的责任。
以下调研报告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一、第一个原因来自用人单位许多医院过度关注毕业生的学历,入门级的学历就是研究生,低于硕士研究生的不予考虑,根本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
这就导致了,很多基层医院非研究生不招,而真正需要高级人才的单位招聘不到人才,而本因该到基层医院就职的本科、专科医学生没有单位接收。
这是引起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原因。
还有部分医院过度的追求工作经验。
招聘条件都是3年以上工作经验、5年以上工作经验,我们不否认,医生这个岗位工作经验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医院忽视了一点,任何一位医生的工作经验都是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当然有很多小医院不具备培养人才的条件,只能是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医生,这就导致了医学生的就业路越来越窄,这是引起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另一个来自用人单位的原因。
1.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日趋下降| Objective basis| 客观依据- 1 -由于高等医学院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医学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人才供需之间的天平也越来越失衡,医学毕业生也不例外。
各层次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过于求”。
重点院校比普通院校就业率要高;同一所学校内各专业就业率也有差异,预防、影像学、麻醉学和检验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等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前者就业率略高于后者。
但总的看来,医学生一次就业情况正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心城市更是难以插足。
医学类应届毕业生为什么就业难?

自1999年高校持续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状况发生转变,由“精英就业”转变为“大众化就业”。
自2004年第一批医学类本科专业扩招毕业生起,医学生以每年20%-30%的递增速度毕业,并进入了就业密集期。
2009年医学类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据福瑞医生网统计,概念的毕业生数量有望激增到108万人左右。
就该网站注册用户来看,研究生以下占61%。
目前本科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除特别优秀者能被接受外,只有麻醉、影像、检验等医技专业的可以被接收。
目前多数医院偏重招收研究生。
同时,很多医疗单位偏重招收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且工作经验丰富的医生。
介于上述原因,医学类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又增加一重。
就业难原因的分析(一)社会原因卫生系统用人单位是我国医学生就业市场主体之一,大多数是属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尚未建立完善医学生就业市场的情况下,因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与用人机制改革的进程缓慢,加之人才流动机制欠缺,致使医学毕业生在就业中重视“关系竞争”多过“素质竞争”,“一次择业定终身”的思想迅速蔓延。
(二)医学院校扩招随着1999年国家招生政策调整,医学院校也开始在全国进行扩招,并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大规模扩招必然导致毕业生人数激增,从而加重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部分学校专业设置缺乏合理性,致使热门专业设置过多,此状况必然导致同类毕业生增多,毕业时同类毕业生需求“供大于需”,更加导致了医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增加。
同时,学校缺乏完善有效的就业指导体系,缺乏与之配套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措施,致使学生对医学就业形势以及相关就业知识缺乏认识和必要的指导。
(三)毕业生自身原因毕业生自身对于就业准备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上,缺乏心理准备;(2)业务能力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3)择业方面,对于职业的成熟度不够,把求职过于理想化,对自我认识不足;(4)求职能力方面,缺乏相应的求职技巧,对于职业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决策能力也存在缺乏和不足。
2024年女生后悔学口腔医学的原因读口腔科不合理吗

一、女生学口腔科后悔死?
有女生说后悔学口腔科,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的,大学学习时间比一般专业长。大多数医学专业为五年。但是本科毕业后,一般是找不到好工作的,因为医学对学历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口腔医学的培训周期很长,据说医学界30岁以后才开始赚钱,不无道理。
六、为什么专科千万不要学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专科值不值得读
口腔医学专业主要是研究人体口腔及颌面部等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处理常见的预防保健、修复、多发病的诊疗、口腔常见病等,比如牙周炎、口腔溃疡、牙齿的矫正、假牙的种植、智齿的拔除等常见口腔疾病。医生在普通人眼中就是一项劳累的工作,其实事实也是如此,医生的工作并不轻松,常常会因为某些事情的治疗和诊断而占用自己的空闲时间。但这并不足以让学生产生退缩,真让学生觉得不要报考口腔医学专业主要...查看更多
五、赤峰学院的口腔样)
新的一年高考在即,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院校和专业?选学校选专业又有哪些技巧?今天李老师整理了最新的赤峰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数据,包含近三年赤峰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最低录取分数和最低位次排名,和专业招生方向等数据。 一、赤峰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分数线是多少分最新据2023年赤峰学院招生办官方公布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录取数据,我们可以知道赤峰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如下: ...查看更多
十一、全国口腔医学排名榜2023年最新名单
口腔医学专业大学排名前十的院校名单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空军军医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医科大学。一、口腔医学专业排名1、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研究型)“口腔医学”专业排名序号学校名称全国排名星级排名办学层次专业档次1四川大学17★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A++2北京大学27★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A++3上海交通大学...查看更多
2021年医学专业报考情况

2021年医学专业报考情况一、2021年医学专业报考概况2021年,我国医学专业报考热度持续上升,吸引了大量考生关注。
在全国范围内,医学专业报考人数创下新高,尤其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更多人认识到医学专业的重要性,使得医学成为众多考生的首选。
二、医学专业热门原因分析1.社会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医学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2.责任与荣誉:医学专业肩负着救死扶伤、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神圣使命,具有很高的社会荣誉感。
3.待遇与前景: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薪资待遇相对较高,尤其是临床、药学等专业。
4.新冠疫情影响:新冠疫情使得医学专业在短时间内受到广泛关注,激发了考生报考的热情。
三、我国医学专业报考政策及变化1.政策调整:近年来,我国对医学专业招生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如增加招生计划、优化专业设置等。
2.改革举措:为进一步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我国实施了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强化临床实践教学,提升医学毕业生综合素质。
3.报考条件:部分医学专业对考生有较高的报考要求,如体检标准、思想政治素质等。
四、报考医学专业的注意事项1.了解专业方向:医学专业涵盖面广,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等,考生需明确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
2.考虑身体素质:医学专业学习压力较大,对考生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需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
3.全面了解院校和专业:报考前要充分了解院校的历史、师资、教学资源等方面情况,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五、未来医学专业发展趋势及就业前景1.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专业将朝着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2.就业前景: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企业、科研院所等领域具有广泛就业前景。
总之,2021年医学专业报考热度持续上升,考生在报考时要充分了解政策、专业及自身条件,为未来事业发展做好规划。
考研医学院校专业选择和报考难度指南

考研医学院校专业选择和报考难度指南考研医学院校专业选择一、关于院校选择应该如何进行院校选择?是把兴趣放在第一位?还是把专业放在第一位或者是把院校放在第一位?从全国这许多学校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结合这个问题可以参照这样两个层面去平衡。
第一个原则,是在理想层面,相当于你的个人兴趣层面,在这个层面上,同学们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
相信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在我们社会上,人才主要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专业研究型的人才,一类是应用型的人才。
你要搞清楚你是属于哪一类的人,如果你是应用型的人才,你可以选择一些名校,可能这个专业不一定是你感兴趣的,但它是一个名校,并且这个专业并不是特别热门,比较容易考上,这样对于你今后的就业就很有保障。
相当于你有了一块很硬的敲门砖,有了硕士学位可以帮助你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
对于那些专业研究型的同学来说,考研可能只是说自己继续深造的一个阶段。
当研究生毕业之后,还想继续深造,对于这类同学自己的兴趣更重要一些。
这样的同学可以选择本专业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而学校的名气也要相对靠前,这样做的话对于你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好处。
因为在这样的学校中你所在的专业,无论从师资上,从硬件条件上,都是很好的,对于你今后的发展是起到很关键的一个作用。
同时选院校的时候,要看自己的实际情况,第二个原则我们需要考虑实际问题。
这里包括考研成功的一个概率是多少,就是考取的难易程度,也包括就业的选择,当然更包括自己经济的实力。
近几年很多同学考研失败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盲目跟风。
也就是说,我考名校,我考热门专业,不顾自身的实力,最终是挤得头破血流,一败涂地,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鉴,不要重蹈覆辙。
另外选择学校也要选择就业问题,比如你所在学校的所在地区的就业率是多少,就业趋向是什么样子,以及这些人毕业以后的发展前景。
这些信息希望大家在报考前能够查清楚。
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学校公费和自费的比例,这关系到你现实经济利益的问题。
职业院校生源不足的原因

职业院校生源不足的原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职业院校生源不足一直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职业院校生源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这些院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
导致职业院校生源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社会对职业教育认知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着对职业教育的片面认识和歧视观念,认为职业教育低档次、低水平,荣誉感和社会地位不如普通高等教育,导致很多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持有负面看法,不愿意选择职业院校就读。
这种认知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院校生源的招生。
其次,职业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职业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的职业院校教学设备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质量差,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需求。
学生和家长对这些职业院校失去信心,选择普通高等教育而非职业教育。
再者,职业院校与社会需求脱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职业院校办学理念陈旧、教学内容滞后,导致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使得学生对职业教育失去信心,不愿意选择职业院校就读。
最后,职业教育体制不完善。
我国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相对滞后,存在诸多问题,如政策支持不足、行政干预严重、评价标准不合理等,影响了职业院校的发展和招生质量。
这些问题导致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无法整体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影响了职业院校生源的招生。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生源不足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应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提高办学水平和学生就业率;社会应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理性对待职业教育,支持并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解决职业院校生源不足的问题,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医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医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1999年各大院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年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毕业等于失业”成了大学生自嘲的经典语句。
而医学生亦不例外,不知从何时起,医学生从供不应求变成了遍地都是。
医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比以往要面对更多的竞争,随时在变化的医疗体制,微妙复杂的社会关系,一切这些对于初出茅庐的毕业生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医学教学花费时间长,金钱上也相对较多,到最后工作还是问题,这无疑又给医学生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医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呢?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简单的分析一下。
首先,医院。
城市的大医院几乎都处于人满为患的饱和状态,很多退休的老医生又被返聘,根本没有空位。
而医院的各种精简政策,限制了导致医院的用人指标,这少有的名额根本不能消化掉大量的毕业生。
而乡镇的小医院条件待遇相对不好,所签合同时间又较长(医院也是苦恼于培养好了就跳槽的现象),又缺少发展的机会,因此也不是一个就业的好去向。
另外一些私立的医院,一般都是聘用已退休的专家或者一些在职的有经验的医生,很少招收没有经验的毕业生进科室。
还有一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女生的,很多医院,很多科室,都有只招男生的不成文规定,比如妇产科就很少招女生。
第二,学校。
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医学类院校亦不甘人后,招生量逐年递增,这就加剧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另外许多学校不注重医学生的实习管理,只抓高分。
考试拿再高的分数,到手术台不会动,又有什么用?所以学校实习问题的忽视很容易造成学生纸上谈兵的毛病。
同时学校需要给予学生合适就业指导,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政策及体制改革的最新动态。
而且医院的名校意识很强,学校的知名度对医学生就业影响非常大。
第三,社会。
由于地域发展的不均衡,大城市遍地饱和医院,竞争激烈;而偏远的地区缺医少药,却总是无人问津。
不得不承认,虽然所谓的医疗体制改革断断续续经历了很多年,我们的的医疗体制仍然问题多多。
对于医学生就业环节缺乏统一高效应对系统,人员流动机制落后。
211050961_那些年,“消失”的医科大学

/ 品读大学 /合并!合并!时间倒退回到20世纪80年代。
那个时候,北京协和医学院、湖南医科大学(前身即湘雅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前身即齐鲁大学医科)、华西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西安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这11所大学还直属于卫生部,在我国医科大学的排名中均靠前。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拉开了大学合并的序幕,仅1992年我国便有70多所高校被合并,其中就包括15所医学院校。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卫生部不再直接管理高校,直属的11所医科大学,有9所陆续完成了与其他院校的合并,1所(中国医科大学)划归地方管理,而北京协和医学院则与清华大学合作办学。
合并之后的新大学均以尊重历史的态度,保留了大家熟悉的名称。
表2:原卫生部直属的9所医科大学的合并情况序号医科院校合并院校合并后的名称1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2同济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3湖南医科大学中南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4中山医科大学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5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6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7西安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8白求恩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9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那些年,“消失”的医科大学想要学医的人,想必都听说过医学界中口口相传的“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中同济”及“北协和、南上医”,但到了报考的时候,我们却发现很难找到这些医科大学。
当我们想要参考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给自己选校时,同样也会发现,排名靠前的学校,并没有我们听说过的那些名字,甚至就没有几所医科大学。
表1: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前十位)临床医学序号院校名称评估结果1上海交通大学A+2浙江大学A+3复旦大学A 4北京协和医学院A 5北京大学A-6首都医科大学A-7华中科技大学A-8中南大学A-9中山大学A-10四川大学A-口腔医学序号院校名称评估结果1北京大学A+2四川大学A+3空军军医大学A+4上海交通大学B+5南京医科大学B+6武汉大学B+7中山大学B+8首都医科大学B 9中国医科大学B 10浙江大学B这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是说那些医科大学都只是江湖传说?●杨柳风(整理)/ 品读大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在中国,当医生就是苦海,在你踏上“拆哪”号这条破船之前,我劝你回头是岸!
如果你和你的孩子思想境界都很高尚,非要献身治病救人、悬壶济世的神圣事业,那让他出国当医生吧,因为任何一块土地,医生都有做人的尊严,唯独中国例外;如果没有能力出国,就在国内当兽医吧!你可以给野兽、家畜看病,但不要给人看病,因为动物虽然不知道感恩,甚至会踢你一脚,但它们不会受人教唆,把你当成敌人和发家致富的对象。
医学院校为什么没什么人报考了?
看了前几天的新闻(南方都市报),医学院校报考人数大幅度下降。一个医生有感而发,写了下面一些话。(转自丁香园)
孩子,紧张的高考刚刚结束,也许你和你的家人在为自己取得了满意的成绩而倍感骄傲,光明的人生和前途就在你面前。但我想说,孩子,千万要擦亮眼睛,这条道路上同样存在陷阱,其中医学院校就是你人生中最大的陷阱。 这不,6月10日,高考刚过,山东著名三甲医院齐鲁医院医生护士就被杀,这贴消息放在网上不到2小时就被喉舌们撤了下来,因为我们社会需要***,医生护士被杀不值得、也不能让舆论同情。
我曾经是北京某大型三甲医院的高年资外科医生,我有充分的理由告诉你们目前中国医生护士的处境,供你们在填报志愿时参考。
首先说一下我们科室的情况:我们科室老中青三代医生算上,共40多名大夫,包括全国知名的专家4人,只有一个人的孩子选择了学医。从医近20年后,我决定,我的孩子“男不学医,女不学护”。如果我的儿子非要学医,我将只允许他学兽医。我以负责的态度,坚决反对任何向我咨询的人去当医生护士。我的外甥女就是在我的坚决劝告下放弃了医学院,报考了食品卫生专业。
如果你恨自己的孩子,就叫他去当医生吧;中国医生不是为治病而存在的,而是为缓解医疗矛盾而存在的牺牲品,被百姓唾骂,被媒体指责,被官员敲打,被医*闹打破脑袋,被病人家属捅死而解脱。最窝囊的人不是戴绿帽子背黑锅看别人打炮的炮兵炊事员,而是中国的医生。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短命,就让他在中国当医生吧;这样他就会一辈子胆战心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天天为别人的健康而忙碌,而自己的身体却在无休止超负荷的工作中迅速垮下去。每天面对不可预知的医疗纠纷、赔偿、挨打、受骂,一定会心力交瘁,不被病人杀死也会有机会英年早逝的。死了也没什么,看看关于齐鲁医院医生被杀帖子的留言就知道:你死的活该,早就该死!原因只有一个:谁让你当医生呢?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一辈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得安宁,就让他当医生吧。这样他就会不分节假日地超负荷工作,每天都要去查房。寝食不得安宁,夜间手机不敢关机,有急诊或病房有事打电话吵醒了老婆孩子也无暇顾及,你得赶快去会诊,晚了会被家属打的。
孩子,如果你对当医生还抱有幻想,我劝你到医院看看医*闹,看看家属堵塞医院大门,看看在病房里如何烧纸,知道原来死人肉是可以坐地还钱的,弄明白为什么这个国度里医务人员是需要带钢盔上班的。
孩子,人生的路千万条,你可以经商、做官,你可以相面、卖保险、卖茶叶蛋,但劝你不要走到当医生这一条不归路,因为将来某一天你后悔时,就像现在的我,你会发现自己是如此渺小软弱,没有其他的路可走。没有代人受过,承担骂名的思想准备,劝你不要上这条船。
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诅咒他的孩子以后在在中国当医生;在中国,大家都是圣人,唯独医生是万劫不复的罪人;别人都可以索取,只有医生必须奉献。在中国,医生要生存,就要视你的病人为敌人,这只能让他们处事更圆滑、思想更邪恶。其他国家的天使,落地这个神奇的国度,终于成功地孽生成了魔鬼!
护士也同样如此。在医院里,已经看惯了多少护士妹妹们委屈的眼泪。听说北京地区下半年要由护士承担病人的生活护理。生活护理绝不是象文字描述那样的简单,它暗含着青春年华的姑娘们要为病人端屎倒尿、洗头刷牙、为便秘的病人抠出大便、揩屁股、提着输液瓶和无数与自己父亲年龄相仿的陌生男人一起进厕所,帮他宽衣解带,掏出他的东西,遇上前列腺肥大的,还要帮他嘘嘘两分钟等他排尿。不是这样的工作不能做,这样的工作需要人做,至少要有足够的补偿吧。从事这样工作的女人,你愿意做她的老公吗?从事这一行的姑娘们,你们不要指望能嫁人甚至奢望嫁个好男人!你们从事的职业一点都不高尚,除非你每月拿5万元工资体现出你的工作价值!
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2%,而医疗总支出(包括zhengfu投入和所有病人自付的医疗费)仅占世界的1%(《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这点可怜的经费其中的80%又用在了850万党政官员身上(中科院调查报告),其他13亿人瓜分剩余的0.2%。收了纳税人的钱,却没有给纳税人相应的医疗保障,全世界倒数第四的卫生投入连贫穷的非洲国家都比不上,为了维持卫生系统的运转给了一个以药补医的损政策,出了事就由卫生系统承担骂名,再指挥喉舌攻击医院、医生,造成医生患者之间剑拔弩张、两败俱伤的局面。一些别有用心的利益集团和他们的喉舌似乎很喜欢这样的环境,他们煽风点火,找到妙法成功地将医疗矛盾转嫁给了医生头上,把药品购销中的虚高定价、回扣风、不正当竟争等等所有脏水统统泼到了医生头上,让医生——患者产生的冲突来遮盖整个社会问题,他们则在一旁开心地舔着沾满纳税人血汗的舌头。
医疗纠纷是你永远抹不掉的痛。不要指望医院里的行政领导会为你撑腰,除了你和你的家人,你会发现你非常孤独无力。说患者是弱势群体,当医生护士后,你会发现真正的弱势群体只有你。没有人为你撑腰,科主任不会,院长不会,卫生部长不会,***更不会,他可以让自己脑出血的母亲享受高端免费医疗,医务人员无论被打还是被杀,统统与他无关痛痒。
在这个国家,药价高、看病贵的原因只有一个,千错万错,谁都没错,除了医生。那么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几何呢?在医院挂号看病,一个号是2块5,加上5毛钱的病历费,一共是3块钱。到一个动物园看个猴子还需要10块钱,找个算命的看几眼,还得百八呢,医生用了花了至少10多年的专业知识就值这点钱。(培养一个主治医师至少需要15年,培养一个主任医师至少需要20年)。在北京市发改委的网站上,规定的肾切除手术是320元/例,这是什么概念:4名医生、2名护士、1个麻醉医生,为这个病人忙活3-4小时,平均每人每小时劳务费不到15元。还不包括手术后出了问题医生要掏腰包赔钱。试问拿杀猪刀的1小时能拿多少钱!这不是劳务费多少的问题,这是对医生人格和价值的侮辱,我就纳闷,那么多医院,为什么没有一家医院有血性敢于站出来取消如此低廉的手术费呢?
没有人敢公布近年来中国医务人员的流失情况。我大学毕业的同学,已经有50%的人转业改行,他们其中有比我优秀得多的人才。医学院校生源不足已经是掩盖不住的事实。
在这里,我希望对医疗行业无知的家长和学生不要误入歧途。在中国,传统上对医生这个职业缺乏重视和尊重,医务人员声名狼藉,他们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中国的医学博士约占博士总量的1/5,是博士中最大的一个群体。今年的某市社区卫生院已经进了几个省中医学院的医学硕士了,虽然中国的各行各业,几乎没有哪个行业的受教育水平比医疗行业高,但就是这样一个高学历、高素质的职业,一个在其他国家被视为崇高地位和荣耀的职业,却被社会妖魔化成了“白狼”、“披着白衣的***”、“职业杀手”。很显然,不是这个职业的问题,而是制度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卫生部有曾有明确的说法:为了社会的稳定——平抑13亿人民群众对医疗支出的不满,牺牲全国几百万医务人员的利益是必要的。原卫生部张文康部长曾经说过:“在出现医疗纠纷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将坚决站在患者一边!”我理解了一位老医生说过的话:无论你抱着多美好的愿望走上这条路,在中国当医生,患者就是你的敌人,而且你的敌人绝不仅仅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