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外医疗保险详情对比
全球医疗保险比较

全球医疗保险比较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海外生活和工作。
然而,不同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和体系差异较大。
因此,了解和比较全球各地的医疗保险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全球医疗保险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全球医疗保险的差异和特点。
一、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美国被誉为全球最昂贵的医疗保险市场之一。
其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分为私人保险、公共医疗保险和社会福利计划三种形式。
私人保险由个人或雇主自愿购买,而公共医疗保险主要包括联邦医疗保险和州级医疗保险计划。
此外,美国还有一系列社会福利计划,如医疗补助计划和低收入人群医疗援助计划等。
二、加拿大医疗保险制度加拿大的医疗保险制度被视为社会ized医疗保险的典范。
根据加拿大医疗保险法,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都有权获得全面的医疗保险。
该制度主要由10个省和3个地区的政府共同负责管理,各级政府负责制定医疗保险政策,并且根据居民支付的税收来提供医疗保险。
加拿大医疗保险系统实行单一支付者制度,医疗费用由政府支付。
三、英国国民保健制度英国的国民保健制度(NHS)为全民提供免费的医疗保健服务。
该系统由国家医疗服务机构(NHS England)负责管理。
基于公共税收的原则,英国政府通过收税来资助NHS的运作,并确保每个公民都能获得需要的医疗服务。
尽管英国的NHS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紧缺和等待时间较长,但它仍然被认为是全球最公平和最具包容性的医疗保险制度之一。
四、德国医疗保险制度德国的医疗保险以社会化的方式进行组织,由德国政府和私营医疗保险机构共同管理。
根据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德国公民和居民必须参加一种公共医疗保险计划,这是强制性的。
公共医疗保险的费用由雇主和员工共同承担,费用的收入来源主要为工资税。
此外,德国还允许个人选择购买私人医疗保险,以获取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
五、日本医疗保险制度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基本的社会化医疗保险制度,分为国民健康保险和雇员健康保险两部分。
国民健康保险适用于自雇人士、失业人员以及雇用不足25人的雇主等人群,而雇员健康保险则适用于雇主直接雇佣的员工。
国外医疗保险模式比较分析及启示

国外医疗保险模式比较分析及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的医疗保险模式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
通过对国外医疗保险模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为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参考。
一、国外主要医疗保险模式(一)国家卫生服务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卫生服务模式,其核心特点是医疗服务由政府主导并提供资金。
政府通过税收筹集资金,为全体居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服务。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保障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居民无需担心医疗费用的问题。
然而,其缺点也较为明显,如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待时间较长,医疗服务质量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二)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德国是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代表。
在这种模式下,雇主和雇员按照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形成医疗保险基金。
医疗保险基金由独立的机构进行管理和运营,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保障。
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实现了社会共济,保障范围较广,同时也促进了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保险费率可能不断上涨,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三)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美国主要采用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个人或雇主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医疗保险。
商业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为参保者提供医疗费用补偿。
其优点是能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但缺点是保险费用高昂,导致大量未参保人群存在,医疗服务的公平性难以保障。
(四)储蓄医疗保险模式新加坡实行的储蓄医疗保险模式较为独特。
个人通过储蓄账户积累医疗资金,用于支付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
这种模式强调个人的责任和储蓄意识,能够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但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可能面临储蓄不足的问题。
二、不同模式的比较(一)公平性国家卫生服务模式在公平性方面表现出色,因为全体居民都能享受到免费的基本医疗服务。
社会医疗保险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共济,保障了不同群体的医疗权益。
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由于主要依赖个人购买能力,公平性相对较差。
不同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

不同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
医疗保险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制度,不同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各有特点,下面我们来比较分析一下几个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
首先是美国,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有两种:公共医保和私人医保。
公共医保是指由政府出资实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包括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医疗援助(Medicaid)等。
而私人医保则是由个人或雇主购买的医疗保险,包括健康保险、短期医疗保险等。
美国在医疗保险方面非常发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医药费用高、保障范围不够全面等。
接下来是加拿大,加拿大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由政府负责实施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加拿大实行的是单一支付者制度,也就是由政府统一支付医疗服务费用。
这种制度的好处是能够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长时间等待就医、高医疗费用等。
再来看看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分为国民健康保险、厚生年金医疗保险、公务员共済医疗保险等。
其中国民健康保险是针对没有雇主提供医疗保险的自由职业者和家庭主妇等人群设计的。
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广,基本上可以
满足大多数人的医疗需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医药费用高、服务质量差等。
最后是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分为城
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等。
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但
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服务质量不高、保障范围有限等。
总的来说,不同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各有优缺点,可以互相借鉴,共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为人民带来更好的医疗保障。
中外农村医疗保险对比

中外农村医疗保险对比一、德国、法国、韩国、泰国4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介绍(一)德国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1.法律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公布法律、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早在1883、1884和1889年德国就分别公布了《疾病保险法》、《劳工损害保险法》、《伤残与老年保险法》3项立法。
这些法律对德国以及其他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开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972年德国出台了《农民医疗保险法》,这是一部针对农村医疗保险的专门法,德国农村医疗保险的主要制度即由此法确定下来并依据此法加以实施。
2.保险对象德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险对象比较广泛,包括农民及其家属、农业退休人员及其家属、农业失业人员及其家属。
另外,没有参加农民医疗保险义务的人,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农民医疗保险。
3.保险项目德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险项目比较全面,主要包括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病人生病期间的关心和补助、母婴保健和死亡抚恤金等。
4.管理机构德国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具有全国统一的管理机构,即农业社会保险联合总会。
在总会之下,还有代表9个不同区域的地方农业社会保险联合会。
5.保险费用德国农村医疗保险需要由投保者缴纳一定的费用,德国的医疗保险机构按照收入替代标准为农民确定了20个保险费等级,为每一个等级确定了应缴纳的保险费数额[1]。
德国农村医疗保险费主要取决于经济收入,而不取决于健康水平。
缴纳的保险费越高,享受的待遇越高。
6._责任德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_要为农民提供医疗保险津贴,这是法律确定的根本原则,津贴的标准依据各地的经济开展情况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
7.结算程序德国医疗保险的结算程序比较简单,主要由第三方付费。
参加保险的人发生疾病,可以自由选择到诊所、医院以及康复机构等进行就诊,诊治发生的费用由所投保的保险经办机构直接与医疗机构结算支付。
德国农村医疗保险总体报销比例较高,但不同的项目报销的比例不同。
例如当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在18周岁以下接受牙齿畸形治疗时,保险公司首先承当其治疗费用的80%。
世界各国医疗保险制度对比

保障方式
法定医疗保险 • 全部雇员、 雇员和雇 • 由疾病基
(全国健康保险、 农业健康基金、
农民、农
主缴费
金向医生
自雇人员基金) 业工人、
和医院购
自雇人员
置医疗服
及其家眷、
务
法国
低于一定
收入旳人
员
互助医疗保险
(互助会、互助 基金会)
参会人员
• 组 • 补贴个人 员缴 共付部分
• 国家 (地 域)
意大利
全体居民
地方税收
• 经过预算, 由公立和私 立医疗服务 提供者提供 服务
国家社会 保险
收入税
• 疾病和生育 津贴,药物 和购置部分 私人医师服 务
• 国家 (地 域)
英国
制度名称 保障对象 • 资金 起源
保障方式
国家卫生 全体居民 税收和社 • 经过举行公
服务
会保险缴 立医院、雇
费
佣医生、向
私立医院购
置部分项目,
向全民提供
免费服务
• 社会 医疗 救济
• 老人、 政府预算 提供家庭护理、上
精神 病患
门保健服务以及优 先服务
者、
• 国 制度名称 家 ( 地 域)
老年人医疗照顾制度
美国 穷人医疗救济制度
保障对象
• 资金 保障方式 起源
65岁以上老人 联邦财政
• 向医院和医 生购置要求 项目内旳服 务,提供给 符合条件旳 人
中国 台湾
私人医疗
保障对象 全体居民 自愿投保
• 资金起 源
保障方式
雇主、雇 员以及政
府补贴
雇主或雇
• 参保人在特 约医疗机构 就医发生旳 费用,由全 民健康保险 局结算
世界各国医疗保险制度对比

世界各国医疗保险制度对比世界各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下面将对几个主要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对比:1.北欧国家:北欧国家如瑞典、挪威和丹麦等都实行了全面的国民医疗保险制度。
这些国家的医疗保险由政府全额负担,所有居民都享有免费的医疗服务。
在这些国家,医生和医院接受政府支付的费用,居民只需出示健康卡即可享受医疗服务。
由于国家负担较重,北欧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被认为是相对公平且覆盖广泛的。
2.加拿大:加拿大实行的是社会化医疗保险制度,也称之为单一支付者制度。
在该制度下,加拿大政府为每个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包括医院治疗、诊断和初级医疗服务等。
政府通过税收和公共医疗保险基金来筹集资金,医生和医院直接向政府提出支付申请。
这种制度的优点是公共医疗服务免费或低价,但缺点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3.美国:美国是少数几个没有全面国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发达国家之一、在美国,医疗保险主要是通过私人保险公司提供的。
雇主提供医疗保险作为员工福利的情况很常见,但并非所有人都有医疗保险。
如果没有医疗保险,个人需要自行支付医疗费用。
为了弥补这一制度的不足,美国政府设立了一些公共医疗保险计划,如老年人的医疗补助和低收入家庭的医疗补助。
然而,美国的医疗保险系统因其高费用和覆盖面的不足而备受争议。
4.德国:德国实行的是社会化医疗保险制度,也称为社会健康保险。
在德国,医疗保险是强制性的,所有的雇员和自雇人士都必须参加社会健康保险计划。
在社会健康保险制度下,参保人员需支付一定比例的保险费,另一部分由雇主支付。
政府负责监管这些保险公司,以确保保险金得到合理分配。
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相对较为公平发达,但也存在着保费随年龄增长及医疗资源不均衡等问题。
总的来说,世界各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各有其特点。
北欧国家实行全面国民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广泛且公平;加拿大的社会化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但资源分配不均;美国的医疗保险主要由私人保险公司提供,覆盖面较窄;德国的社会化医疗保险制度相对发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医疗保险制度的跨国比较

医疗保险制度的跨国比较一、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医疗保险制度也是非常完善的。
美国的医保体系主要分为3种,分别是国家医保、职业医保和私人医保。
国家医保主要涵盖了老年人、残疾人、家庭低收入人群等。
职业医保则是由公司为员工购买,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了美国人最主要的医保形式。
而私人医保,则是由个人购买。
二、日本医疗保险制度日本的医保制度被认为是相对完善的。
日本主要分为2种医保,分别是国民保险和企业员工保险。
国民保险主要是面向自雇人群和失业人群。
而企业员工医保则是由公司买单,让员工享受医保的福利。
三、韩国医疗保险制度韩国在建国初期出台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然而在经过多次改革之后,到了21世纪初,全民医保已经成为了最基本的保险形式。
除此之外,韩国还有一种私人医保,更为高端。
四、德国医疗保险制度德国医保是相对成熟的,在全欧洲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德国的医保主要分为2种,分别是国家医保和私人保险。
国家医保由德国政府筹资,为企业员工提供保险,而私人医保则是由一些比较富有的人士购买的。
五、中国医疗保险制度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了全民医保制度。
全民医保是由政府筹资,保障人民最基本的医疗需求。
此外,中国还有其他的一些医保方式,如商业保险、集体医保等。
六、跨国医疗保险比较1. 费用比较在费用方面,各个国家的医保费用都差异较大。
在医保费用方面,美国和日本是比较高的国家,而中国和韩国则算是相对较低的国家。
2. 保障范围比较在医保的保障范围方面,不同国家也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例如,在日本,政府对于医保的覆盖面较大,但是医保的过程更为繁琐,需要较大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3. 就医选择比较就医选择方面,各个国家的医保方案差异也很大。
例如,在美国,比较富裕的人可以选择非常高端的医院和医生,但是在中国和韩国,由于医保的限制,选择医院和医生的能力相对较小。
4. 医保改革方向医保改革是世界各国都关注的话题。
例如,在中国,近年来医保制度的改革非常频繁。
中国和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有何差别?

中国和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有何差别?中国和英国作为两个不同的国家,其医疗保险制度有很多不同之处。
下面将分别从医疗保险的运作方式、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医疗保险的费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1. 医疗保险的运作方式中国采取的是“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方式。
在医疗保险中,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账户,个人和企业都需要交纳一定比例的医疗保险费用,医保基金来自于个人、企业和政府三方面。
英国采取的是国家统一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英国的医疗保险由个人所产生的税金支付,国家通过税收和公共财政提供医疗服务的经费。
每个人可以免费享受国家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但也可以选择加入私人的医疗保险。
2. 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中国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通常只能覆盖一些常见病和小病,补充医疗保险则可以覆盖一些高价药和高额医疗费用。
而大病医疗保险主要是针对一些特别严重的大病,比如癌症、肝炎等,因为大病保险的基数比较小,所以保险费较高。
但在保险金额方面,还是比较有保障的。
英国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较为广泛,所有居民都被涵盖在内。
这包括涉及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住院、手术、急救、临终关怀等全面医疗保障。
不同的是,英国人民还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医疗保险方式,这也是英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之一。
3. 医疗保险的费用中国的医疗保险费用是由个人、社会和国家三方面共同承担。
个人在每月的工资中就需要扣除一部分的医疗保险费用,企业在给员工发放薪资时也需要缴纳一部分医疗保险费用。
在这个基础上,政府也会向医院和药品供应商支付一部分的医疗费用。
英国的医疗保险费用则是由国家统一提供,并由居民或企业的税金支付。
在这里,英国政府为英国人民提供了免费的医疗保健,这使得英国人不用担心医疗保险费用的问题,在医疗保险方面享有较高的保障。
结论总的来说,中国和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有所不同,但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首先,
疾病的不可预测性。疾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和突发性,治病费用无法预先计划,在突发
的疾病面前很多人往往缺乏支付能力,使家
庭经济一下子陷入困境。
其次,信息的不对称性。由于疾病治疗需
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大部分病人不掌握相关
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
案的确定主要是医生的职责。再次,医疗机构
势地位,其权益容易受到侵害,需要政府 予以保护。政府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运作 中具有创造体制环境和提供政策支持等作 用,承担着监管、协调和服务等职能。政 府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运作和改革中, 是一个十分主要的参与者,发挥着非常关 键的作用。
九、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医疗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社会成员的健
康和疾病医疗提供费用和服务,以保障和恢
复其健康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一、改革前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的状况
1、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构成
我国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和形成
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具体分为公费医疗
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两个部分。
公费医疗制度是由国家通过医药卫生部
第一部分、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
新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 1998年《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值得的规定》
基本框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坚持“低水平,广覆盖”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 1、低水平:基本医疗保障。筹资水平:单位6%+个人
2% 2、广覆盖:所有城镇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公费医疗以
劳保医疗统一)
计划经济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成功 决定性因素
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
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 市场化
在供给层面,基本形成了商业化、市场化的服务 提供模式。
在需求层面,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地演变 为私人消费品。
商业化、市场化走向的体制变革带来的 成效主要表现为:
通过竞争以及民间经济力量的广泛介入,医疗服 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
的特殊地位。具体的治疗方案是由医生决定的,
这使医院(或医生)处于一种特殊的、带有一
定垄断性的地位,对病人而言,医院是药品、
服务和设备的供应者;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
产者而言,医院是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需求者。
也就是说,医院同时承担着需求者与供给者的
角色,这使它有可能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
因此,患者在医疗机构面前总是处于弱
计划经济时期的医疗卫生体制
有效性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
服务目标定位明确,即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不以 营利为目的。保证了全国绝大多数居民都能够得 到最低限度的医疗卫生服务,确保了中国人民健 康水平的迅速提高。基本满足对医疗的需求,在 政治和经济上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对资源的利 用率也较高。
使社会成员都能获得基本医疗保障,有利于减
轻政府和企业的负担,有利于整个社会保障制
度的完善。
第二,基本医疗保障的水平和方式要与我
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相适应,国家和企业不能包揽全部医疗费用。
第三,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社会成员享受
基本医疗保障待遇要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适当
挂钩。
第四,建立医患双方制约机制,最大限度
没有实行社会化的医疗保险制度的企业,多数仍按原有规定实 行劳保医疗制度。但不少企业进行了内部的轻度改革的试验,其 主要形式有:个人负担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或者实行医疗费用 定额包干,节余归已,超过部分由企业补助一部分。另外,一部 分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为员工投保了商业健康保险。
试点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些城 市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财政和企业负担不但没有 下降,反而加重,企业参加保险的比例也比较小;还有 一些城市社会统筹医疗基金超支较多。
3、福利—风险性合作医疗,经济条件好。
4、合作医疗健康保险(综合性)。
第三部分 我国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医疗保险的经验
总的特点是多种改革模式并存,政府、企业、职工、 医院四方正在实践中深入地探索改革的途径。
各地区的改革试验至少有如下五种模式、多种形式 的“统帐结合”。第一类方案是以江西省九江市和 江苏省镇江市为代表的“三段通道式”,即一般按 不超过工资总额的10%筹集医疗保险基金,其中一半 左右为职工建立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其余部分形成 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就医时先由个人帐户支付, 支付完后进入一个相当于本人工资5%的医疗费用支 付阶段,再多支付的医疗费则由统筹基金报销大部 分。
无法在不同单位或不同时期进行必要的调
节。
再次,医疗保障覆盖面窄。长期以来,
我国医疗保障的受益者主要是城市具有正
式单位的居民。广大农民以及城市中没有
正式单位的居民无法享受医疗保障服务。
同时,医疗保障管理和服务主要是由政府
有关部门以行政化的方式直接承担,社会
化的程度非常低。
八、 政府参与社会医疗服务的必要性
部门或财政部门统一管理使用,从各单位的
“公费医疗经费”项目中开支,实行专款专用。
劳保医疗制度是由企业提供职工医疗 费用的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的范围包括: (1)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的职工(包 括离退休职工);(2)职工家属享受半费 医疗待遇。劳保医疗的费用是企业按职工工 资总额14%的比例提取的福利费,不足部分 从企业税后留利中提取。
用上吃“大锅饭”,医患双方缺乏有效的制约
机制,造成医疗经费使用上出现严重浪费现象,
使医疗经费的支出连年上升,给国家和企业带
来了很大的压力。
其次,医疗经费来源单一。医疗经费
由政府或企业承担,来源和渠道比较单一。
特别是由企业承担的劳保医疗费用,与企
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直接相关,相对来说稳
定性较低。同时,医疗经费缺少积累机制,
在卫生投入的宏观绩效方面,尽管全社会的卫生 投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综合健康指标却没有 明显的改善。
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 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问题之一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品性质与商业化、 市场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
问题之二是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商业化、市场 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
市
1997《关于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若干意见》,掀起了合
作医疗的高潮,
但合作医疗的作用大大下降,主要靠家庭与自我保障。
1998:城市居民自费医疗比重为44.13;农村自费率为87.44%。
(二)改革:大病统筹制度
不能照搬城市
1、福利型合作医疗 ,保小不保大 。
2、风险性合作医疗 ,利用风险机制,保大不保小。
第二部分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改革
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合作医疗与公费医疗、劳保医疗是我国传统的三大医疗 保障制度。
(一)萌芽:是20世纪40年代在陕甘宁边区出现的医药
合作社(卫生合作社)
(二)建立(农业合作化发展)
1995年,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组最早实行“山
医合作”,(保健站)合医合防不合药。免费保健预防,
第四类以深圳市为代表的混合型改革方案。即对不同类 型的人群分别实行不同的改革办法:对职工实行“统帐 结合”的方案,对外地劳动人员实施住院医疗保险,对 离退休人员、残疾军人则实行全面的医疗保险。
第五类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一部分地区根据 企业离退休人员更需要首先得到医疗保障的实际情况, 对离退休人员实行了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制度。
免费出诊,缴药费。
(三)发展:(人民公社化后:1958)“看病不花
钱”——停滞。
(四)大发展:1966起,到八十年代90%的地方实行了
合作医疗。
(五)解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1985年仅上海苏
南地区存在合作医疗。
二:农村合作医疗的重建与改革:
重建:
1994:“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的改革”试点:开封市,林州
第二类方案是以海南省为代表的“双转并行式”, 即医疗保险基金只负担规定的大病病种的医疗费 用的大部分,其余部分及其他疾病(一般为门诊 疾病)的医疗费用则由个人帐户支付。
第三类方案是以山东省青岛市、烟台市等城市为 代表的“三块式”,即同时建立个人帐户、企业 调剂金和统筹基金。
大病(住院、大额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超过限 额部分企业调剂,门诊个帐支付。
地减少浪费,保障基本医疗。
第五,实行政事分开。政府主管部门制定
政策、规章和标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收缴、
给付和营运等由相对独立的社会医疗保险事业机
构承担。
第六,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实行属地管理,
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机关和所属企
业、事业单位都要参加所在地的社会医疗保障,
执行当地统一的缴费标准和方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设计同样存在明显的缺 陷
相关领域改革的一些做法也需要进一步商榷
计划经济时期的医疗卫生体制
价值取向和建制理念: 集体主义与平均主义,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不以
营利为目的。实现绝对公平。 适应性: 政府追求最大化公平,完全由政府宏观调控,在
计划经济体制下,适应国情和时代,短期内适应 性较强。
六:特殊人员的医疗待遇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
1、待遇不变,原渠道解决:特殊人 2、适当照顾
3、补贴政策
4、补充医保,特定行业企业
5、代缴:国企下岗职工
七:主要问题:
一:层次单一: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尚未确立。 二:医疗费用 机制不健全
三:配套的医疗改革严重滞后
1、医疗单位不规范,不合理的医疗行为导致医疗资源严重浪费。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但主要是有关部门对 社会医疗保险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基本医疗认识不清,因 此过多考虑医疗消费的需求,脱离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 确定的筹资比例过高。同时,习惯于过去公费医疗、劳 保医疗的管理方式,对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收缴、管理、 支付等缺乏经验。同时,医疗机构改革的滞后、医疗保 险管理水平低等因素,也增加了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