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美学自考PPT课件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美感ppt课件

《美学原理》美感ppt课件
美感则是从审美主体方面来表述审美活动。
❖ 美感也称为审美经验、审美感受、审美意 识、审美情感、审美愉悦、感性等。
4
5
(一)美感不是认识 ❖ 审美活动不是要把握外物“是什么”,把
握其本质和规律,求得逻辑的真,而是要 把握“生活世界”的整体,达到人与世界 的交融。
❖ 思考: ❖ 举例说明,那些举措能够把审美活动变成
第一编 审美活动
第二章 美感的分析
1
一、美感是体验 二、审美态度 三、美感与移情 四、美感与快感 五、美感与高峰体验
2
❖ 六、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 ❖ 七、意识与无意识 ❖ 八、美感与宗教感 ❖ 九、美感的综合描述
3
一、美是体验 ❖ 美是情景交融的审美意象。 ❖ 审美意象从审美对象方面来表述审美活动,
❖ 移情是“双向”交流的模式,一方面移情是审美主体把情感 转移到对象,另一方面审美主体吸收物的姿态和精神与自身。
推己及物
由物及我
比如观赏一棵古松,“古松的形象引起高风亮节的联 想···我就于无意之中把这种高风亮节的气概移植到古 松上面去,仿佛古松原来就有这种性格。同时我又不知不 觉地受古松的这种性格影响,自己也振作起来,模仿它那 一副苍老劲拔的姿态。所以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 然变成一棵古松。
❖ 王夫之引用因明学中“现量”的概念来说明美感的 性质。
❖ “现量”,“现”者有“现在”义,有“现成”义, 有“显现真实”义。
❖ “现在”,不缘过去作影;
❖ “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 “显现真实”,乃彼之体性本自如此,显现无疑,
不参虚妄。
8
9
❖ 卡西尔:“在科学中,我们力图把各种现象 追溯到它们的终极因,追溯到它们的一般规 律和原理。在艺术中,我们专注于现象的直 接外观,并且最充分地欣赏着这种外观的全 部丰富性和多样性。”

美学原理教学 ppt课件

美学原理教学 ppt课件
• 1 平面艺术(如绘画) 中的主体
• 2 视觉中心会在物理中 心的偏上方
2020/11/24
14
2 美学分割
• 美学分割又称黄 金割,长短比例 正好符合人的视 觉习惯,因此,
使人感到悦目 。
2020/11/24
15
黄 金 比 例 的 应 用
2020/11/24
16
2020/11/24
17
3 视错觉
形状
平衡
对称
线条
形式美
比例
声音
色彩
节奏
7
第二部分:形式美法则
• 对称与平衡 • 变化与统一 • 对比与调和 • 节奏与韵律
2020/11/24
8
对称:指将 中心两侧或多侧 的形态,在位置、 方向上作互为相 对形式的构成。 这种形式带来的 视觉感受趋于安 定和端庄,显示 出规范、严谨有 序、安静、平和 的形式特征。
• 1.矮中见高 • • 2.虚中见实 • • 3.冷调降温
• 4.粗中见细 • • 5.曲中见直
2020/11/24
18
视错觉的运动感
2020/11/24
19
4 矛盾空间
• 矛盾空间的形成通常是利用视点的转换和交替,在二维的平面 上表现了三维的立体形态,但在三维立体的形体中显现出模棱两 可的视觉效果,造成空间的混乱,形成介于二维和三维之间的空 间。矛盾空间具有表现多视点的特性. 他多数是应用在艺术\设计 上,商业化程度是蛮高的 ,可以算是数学也可以算是美学。
2020/11/24
对称与平衡
平衡:形 式的美感特征 在于画面多个 重心相互作用, 对整体的和谐 完美起效应, 使作品看上去 舒适,各组成 部分穿插得当。

美学原理教学ppt课件

美学原理教学ppt课件

式)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在空间和时间上遵循形式美的规律。例如建
筑物的外观装饰,既要适合建筑材料、结构功能的性质,又要注重整齐、
对称、节奏等形式美规律,二者统一为形式的美。我们所说的感性的美
的形式主要是指这种外形式的美。
;.
20
;.
6
对称:指将中心 两侧或多侧的形态, 在位置、方向上作互 为相对形式的构成。 这种形式带来的视觉 感受趋于安定和端庄, 显示出规范、严谨有 序、安静、平和的形 式特征。
对称与平衡
平衡:形式的 美感特征在于画面 多个重心相互作用, 对整体的和谐完美 起效应,使作品看 上去舒适,各组成 部分穿插得当。
一、和谐,被赋予了秩序的状态。
;.
9
节奏 与韵 律
节奏:是一种 条理性、重复性、 连续性的律动形式, 反映了条理美、秩
序美。
;.
韵律:以在节奏为前 提,有规律的重复,有组 织的变化,倾注情调于节 奏之中,使节奏强弱起伏、 悠扬、缓急。
10
第三部分:形式美的延伸
• 1 视觉中心 • 2 美学分割 • 3 矛盾空间 • 4 视错觉
美学原理之 形式美
2010年华源轩第一期先锐 肖锡文 2010年11月14日
;.
1
纲要
• 第一部分:形式美的定义 • 第二部分:形式美法则 • 第三部分:形式美的延伸

;.
2
第一部分:形式美的定义
序言: 文学作品形式的美主要通过语言表现,音乐作品形式的美借助于音色、
旋律、节奏;大自然中的山水美则凭借山水的形状、色彩来表现。即便是同 一类美的事物(如诗歌中古体诗与近体诗)其形式的美也大不相同。拿线条 美来说,直线意味着坚挺有力,曲线意味着柔和优美。

33美学自考第三章PPT课件

33美学自考第三章PPT课件
一、审美形态的界定 二、审美形态的特征
一、审美形态的界定
1、审美形态 P119
是指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样 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作用的审美情趣、审美风 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同 形态的逻辑分类。
2、人生样态:P119
是指由个人的外在形态、个性特征、人生际遇等诸多 因素共同构成的存在样式。
3、自由人生境界:P119
是指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超越了自然境界、功利境 界和道德境界的悦乐情怀和情境,也就是审美境界。
名词解释 5
审美形态与审美经验、审美情感体验息息 相关。审美形态慢在审美体验基础上对审美 活动进行的反思和总结。P121
对审美形态的认识主要代表性的观点有 以下几类:
美的形态 审美风格 审美类型 审美范畴 人生境界说
(2)西方古代的思维方式经历了由具象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 程,逐渐形成以抽象思维为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主客两分, 重视理性、经验与逻辑分析,最基本的思维单位是概念,最主 要的思维方法是逻辑归纳和演绎。而且,这个过程和方法必须 借助语词来实现。逻辑思维的成就以系统知识的形态反映出来, 也就是把现实事物看作是无限细小部分所组成的复合体。原子 主义和还原主义成了西方思维的主要模式,其目标是透过客观 事物的现象认识其内在本质和规律。西方美与丑、悲剧与喜剧 等体现二元对立性质的审美形态的产生,与上述抽象思维方式 密不可分。
西:海洋商业文明,城邦小国,空间意识强烈——对象与人两分的格局, 形成空间艺术(悲剧、喜剧、叙事诗、雕塑等,其他艺术则无不渗透着这 种空间意识,如绘画、建筑、园林等) 中:内陆农业文明,没有很明显的地域界限,时间意识——天人合一
9
(2)审美形态的历史性还表现为,审美形 态的具体内涵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 的。这种变化使得审美形态在历史性中 具有了当代性,从而赋予审美形态以新 的时代内涵。例如悲剧的演变P128

《美学道理概述》课件

《美学道理概述》课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பைடு நூலகம்添加标题
艺术鉴赏:美学原理在艺术鉴赏中 的应用,如审美判断、审美体验等
艺术批评:美学原理在艺术批评中 的应用,如审美评价、艺术批评等
美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搭配:运用 色彩心理学,使 产品更具吸引力
造型设计:结合 美学原理,使产 品更具美感
材质选择:根据美 学原则,选择合适 的材质,提升产品 质感
美的表现
形式美:通过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来表现美 内容美:通过情感、思想、文化等内涵来表现美 自然美:通过自然景观、生物形态等自然元素来表现美 艺术美: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形式等艺术元素来表现美
美学的应用
美学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艺术创作:美学原理在艺术创作中 的应用,如色彩搭配、构图布局等
艺术教育:美学原理在艺术教育中 的应用,如审美教育、艺术教育等
美的价值:美具有审美价值,可以 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审美能力
美的形态
自然美:自然界中 的美,如风景、动 物、植物等
艺术美:人类创造 的美,如绘画、雕 塑、音乐等
社会美:社会生活 中的美,如道德、 礼仪、风俗等
心灵美:人的内心 世界的美,如善良 、真诚、勇敢等
美的特征
形式美:对称、比例、节奏、韵律等 内容美:情感、思想、文化、历史等 审美体验:愉悦、感动、震撼、思考等 审美价值:艺术、文化、社会、历史等
美学在科技发展中 的作用:推动科技 产品的设计创新, 提高用户体验
美学在文化传承中 的作用:保护和传 承传统文化,促进 文化交流与传播
美学在教育中的作 用:培养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
美学在环境保护中 的作用:倡导绿色 环保理念,推动可 持续发展

《美学》(第1-8讲) (1)精品PPT课件

《美学》(第1-8讲) (1)精品PPT课件
个别事物 创造因 最后因:神的目的
神:形式的形式 形式先于质料
对柏拉图的继承:承认理式的存在
对柏拉图的批判:
方法上:放弃神秘的哲学思辨,对客观世 界进行冷静、客观的逻辑分析
观点上:强调“理”在“事”中,认识到 一般和特殊不可分割,承认现实世界的真 实性。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柏拉图:提出“美是什么?”并区分了 “美”和“美的”。他研究的就是美的 本体。
2、美学研究艺术
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是“美的 艺术的哲学”。
3、美学研究美感、人的审美心理。
鲍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 识的完善”,“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 思维的艺术 ,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4,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同 时,认为艺术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1)快感说——美的实质 美不能定义,只能凭感觉认识。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 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 种不同的美。” 美就等于美感。
“快感与痛感不只是美与丑的必有的 随从,而且也是美与丑的真正本质。”
(2)效用说——美的来源 美具有相对性
“美对人才有效,必然随人的利益不同 而显出分歧。” 效用:不是观赏者个人的实际利害。效用 是对所有人或者和对象有关的人来说的。
(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A、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B、 “镜子说” 艺术要忠实模仿自然 自然:普遍自然;艺术:第二自然 艺术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 艺术家要善于观察,把分散的美集中起
来,加以理想化。 人是小宇宙,要善于表现人的精神世界
·
白 陶 鬶
大 汶 口 文 化

美学教学课件

美学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
美学基本概念、美学史概览、经典美学案例分析、现代美学现象解读、美学 实践(如艺术创作、欣赏等)。
美学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技巧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美学的基本认知情况 ,以便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教学策略
采用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小组讨论、实践创作等多种 方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目录
• 美学基本概念 • 美学历史发展 • 美学基本原理 • 美学鉴赏方法 • 美学应用领域 • 美学教学策略与方法
01
美学基本概念
美的定义
主观说
美是因人而异的,美是主观的 。
客观说
美是客观存在的,美是客观的 。
主客观统一说
美是主客观统一的,美既有主 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
反思和总结
鼓励学生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审美体验,发现自己的审美偏好和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
应用拓展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美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设计自己的房间、挑选合适的服 装等,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05
美学应用领域
艺术领域的美学应用
01
绘画艺术
美学在绘画艺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涉及到画面的平衡、色彩的搭
教学技巧
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手段辅助教学,同时鼓励 学生提问、质疑,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美学课程的评价与反馈方法
过程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定期 提交的作业、笔记等材料,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估。
结果评价
通过期末测试、作品评析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应 用能力。
01
美学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一领域,而是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
学等多个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第二阶段: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是思想 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 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 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一,多以哲 学或者文学评论、创作理论的形式出现。 P20-21
柏拉图:美的形而上学思想即“美是理念”。 孔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
中国当代美学家:李泽厚
(审美心理)
19世纪德国:费希纳《实验美学》
精神分析美学:弗洛伊德
荣格、布洛、阿恩海姆
名词解释
原型理论 16
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 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 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 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而后由人类群 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P5 典型例题:(多项选择题)
(法国)P8
• 自然美:是在人类社会和 人的实践的漫长发展过程 中逐淅发生和生成的。
• 科技美:杨振宁《美与物 理学》称“狄克拉公式” 具“简洁”之美。
艺术美? 20
三、美学的学科性质
美学: 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研究对象、研究方式和方法
有别于其他学科。P14-15 “综合性”:哲学为根基,与其他学科有交叉、
第一节 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 三、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 表性看法。
第一种观点:美学研究对象是美及美的规律 代表人物:柏拉图
柏拉图的原名叫阿里 斯托克勒。“柏拉图”在希 腊语中是“宽阔”的意思, 柏拉图的胸肩宽阔,也说 他的额头宽阔,于是他的 原名被“柏拉图”所替代。
23
第二节 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
• 美学一词的西文(Aesthetics)发明者: 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鲍姆加登 (1750年)
一、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3.美学学科
2.美学思想 1.审美意识
第一阶段 审美意识的出现
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 审美追求的意识。P18(基本概念)
互相渗透、影响与综合。P16
21
四、美学研究的方法
• 核心方法:哲学方法P17 (自始至终不离哲学,理论性,高级精神活
动,深层本源问题) • 附属方法:多元、多样
22
本节小结:
1、美学史上对研究对象的看法 2、美学研究对象:体现着人与世 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 象或审美活动。 3、美学学科性质: 审美现象、人文、综合性 4、研究方法:哲学为核心,多元
墨脱的蝴蝶
5
6
7
8
课程总体介绍
侧 审美活动、审美关系

高级、典型形态
客 体
美学思考起点、焦 点、重点
艺术论
侧 重 主
美学
审美经验 现
审美教育论 美学基石
9
第一章 绪论
考核知识点 美学的学科性质 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学学科的发展 美学的哲学基础 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
特性: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 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
分类: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比如原始文化中我国半坡、丁村、 河套、山顶洞人等打磨的石具、骨 针、彩陶文化、人面鱼纹盆等等, 均是审美意识的表现。
陕西鹰鼎
25
民间画诀
“鼻如胆,瓜子脸, 樱桃小口蚂蚱眼;漫 步走,莫多手,要笑 千万莫张口。”
1、下列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 ) A.维特根斯坦 B.杜威 C.李泽厚 D.费希纳 P4 2、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的是() A.费希纳 B .弗洛伊德 C.荣格 D.蒋孔阳 E.布洛 P5
17
第四种观点: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 蒋孔阳:《美学新论》P5
课程性质:自 考 课时:56课时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3
“花是红的“和“花是美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判断。
“花红”是认识判断,花的“红”不取决于人而存
在;
4
“花美”是价值判断,离开人花就无所谓美丑。
12
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 的著作
—— 《大希庇阿斯篇》
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 有出场,担任主角的大 部分是苏格拉底。他通 过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 的对话说明自己的观点。
13
回提纲
苏格拉底问希庇阿斯:你能替 美下个定义吗?请告诉我什么是美。 希庇阿斯说:一个年轻小姐是美的。 苏格拉底不满意,他说,我要问的 是:什么是美?而不是问:谁是美 的,什么东西是美的?在这篇对话 里,希庇阿斯和苏格拉底尝试了好 几种关于美的定义,例如美的就是 适当的、美的就是有用的、美的就 是令人愉悦的,但苏格拉底又一一 予以驳难,最后得出的结论只是: 美是很难解的。
27
第三阶段:美学学科出现
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 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 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 美学思想在美学思想资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因为美学产生较晚。另外从历史上看,美学思想 往往比美学更为深刻、更有启发性。 蒋孔阳先生的话 P21
28
二、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
• 美学独立: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 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 范围。
• 美学之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 国哲学家鲍姆加登(A.G.Baumgarten,17141762)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鲍 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P22
18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
•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 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
象或审美活动。P7※ 解读:前提——人和现实世界发生了审美关系 审美现象实际上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主体
客体
19
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 艺术美:艺术是审美活动最
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英伽登(波兰)、杜夫海纳
14
第二种观点:美学是艺术哲学, 研究对象是艺术。
• 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 • 黑格尔《美学》英文翻译为“美的艺术哲
学” 《philosophy of fine art》
15
第三种观点: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审美经验)P3-4
分析哲学代表:维特根斯坦
实用主主美学家:杜威《艺术即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