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
玉米新品种隆平738的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技术

玉米新品种隆平738的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技术隆平738是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选育的玉米新品种。
该品种选育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父本选育:父本选用了具有高产、抗病、抗倒伏等优良性状的玉米品种,通过杂交获得一代杂交种。
2. 子代选择:选出表现优良的杂交种,再与其他优良株杂交,以产生更多的变异,从而获得更多的优异基因。
3. 亲本选择:选择优良的杂交种作为亲本,辅以经过疾病筛选和综合评价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配组。
4. 抗倒性状筛选:通过人工抗倒袋引发倒伏,记录倒伏程度,并进行筛选。
5. 抗病性筛选:据地方常见的病害特点,对嫁接等技术进行筛选。
6. 品质评估:对玉米的质量进行评估,包括颗粒品质、口感、淀粉含量等因素。
经过多轮的杂交和选择,最终选育出了隆平738这一优良的玉米新品种。
在栽培方面,隆平738的种植技术如下:1. 地块选择:选用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照射。
2. 播种季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播种时间。
3.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注重氮肥和磷肥的供应。
4. 灌溉管理:根据土壤湿度和玉米生长需要,合理进行灌溉。
5. 病虫害防治:根据当地常见的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6. 采收时间:根据玉米籽粒的成熟度,选择合适的采收时间。
1. 种子选择:选用外观完整、无病虫害的种子。
2. 种子处理:使用药剂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病菌的侵害。
3. 储存管理:将处理好的种子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湿气和虫害的侵害。
4. 种子检验:定期对种子进行检验,以确保种子的品质。
通过科学的选育和栽培与制种技术的应用,隆平738在玉米生产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表现。
玉米新品种强硕168选育报告

玉米新品种强硕168选育报告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由于种植面积广阔,人们对玉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玉米种质的选择和改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我国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强硕168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品种。
本文将对玉米新品种强硕168的选育过程、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介绍。
一、选育过程强硕168是由农业科学院玉米所经过多年的持续选育研究而培育出的一种优质玉米新品种。
选育过程中,首先进行了对玉米种质的调查和收集,从中筛选出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种质作为亲本。
然后通过不断的杂交、选择和自交等育种方法,逐步选育出了适合我国不同地区种植的新品种强硕168。
在选育过程中,科研人员充分利用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工程等技术,加快了新品种的选育速度。
还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不同地区的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为新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经过多年的努力,强硕168终于被培育成功,成为了一种具有优异性状和高产潜力的新品种。
它的选育成功,标志着我国玉米育种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将为玉米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品种特点强硕168具有一系列优良的性状,包括抗逆性强、抗病虫害、产量高等特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抗逆性强:强硕168对干旱、病虫害等逆境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稳定性。
2. 产量高:强硕168的单株产量较高,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可以适应不同的种植条件,并保持较高的产量。
3. 优质性状:强硕168的籽粒质量优良,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丰富,口感佳,营养丰富。
4. 适应性强:强硕168适应性广,可以在不同地区进行种植,适应性强,稳产性强。
5. 抗病虫害:强硕168对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抗性,能够降低病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综合上述特点,强硕168是一种具有广泛适应性和优异产量的新品种,将对我国玉米生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玉米新品种隆平738的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技术

玉米新品种隆平738的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技术隆平738是一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士袁隆平领衔选育的优质玉米新品种,它具有高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备受农民和种植户的喜爱。
本文将从玉米新品种隆平738的选育经过和栽培与制种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隆平738的选育经过1. 背景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此玉米的选育和种植技术一直备受重视。
隆平738的选育也是源于对玉米品种的不断改良和提高。
2. 选育目标隆平738的选育目标主要集中在提高玉米的产量、改良玉米的品质、提高抗性、改良适应性等方面。
通过选育出高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新品种,为我国的玉米产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 科学选育隆平738的选育坚持了科学的方法,包括优质基因材料的筛选、优质种质资源的混合利用、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玉米的抗病性和生长发育性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等。
4. 试验示范在选育过程中,隆平738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示范,包括在不同地区的试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试验等等。
这些试验为其后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5. 产业化推广通过多年的努力,隆平738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成为了我国玉米产业中的主要优质新品种之一。
二、栽培与制种技术1. 土壤选择隆平738适宜种植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与其他玉米品种相比,它对土壤的适应性更强。
2. 前茬作物在选择前茬作物时,应避免选择同科作物、同种作物,以免发生连作障碍。
最好选择豆科、十字花科、禾本科等不同科的作物进行轮作。
3. 施肥技术隆平738的施肥技术主要包括基肥和追肥两个环节。
基肥选择有机肥和复合肥进行施用,追肥主要在玉米的拔节至抽雄期进行追肥。
4. 播种技术隆平738的播种技术与一般的玉米品种相似,一般在春季的4-5月份进行播种,播种时要注意避免种子密度过大或者过小。
5. 病虫害防治隆平738的抗病性较强,但也需要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鲜食玉米育种概况及新品种选育方法8篇

鲜食玉米育种概况及新品种选育方法8篇第1篇示例:鲜食玉米是一种受到广泛喜爱的农作物,不仅味道甜美爽口,而且富含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玉米育种的目标,科研人员们一直在不懈努力,探索新的育种方法,在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鲜食玉米育种的概况可以分为几个方面来介绍:首先是优质优产型鲜食玉米的培育,主要包括选择性育种、杂交育种、组合育种等方法,通过遗传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研究,逐步培育出耐病虫、高产量、高品质的新品种。
其次是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包括遗传法、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基因工程优化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快速选育出具有抗逆性、优异品质、适应性强等特点的新品种。
在鲜食玉米育种的整个过程中,科研人员们需要深入研究玉米的遗传规律、生长发育过程、抗病虫性等特性,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环境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育种工作。
要不断引入新的育种方法和技术,加强合作与交流,提高育种效率,加快品种选育的进程。
新品种的选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目标设定,确定要培育的新品种的特性和用途,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进行调查分析,明确育种目标。
其次是材料选择,通过采集、筛选和评价玉米种质资源,选取具有理想性状的作为亲本,为后续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再次是育种方法选择,根据培育目标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如选择性育种、后代选择等方法,保证后代的遗传稳定和优良特性的显现。
最后是选育评价,通过大田试验、生理生化分析、质量检测等手段对新品种进行评价,验证其适应性和品质表现,最终确定是否投放市场。
鲜食玉米育种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需要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创新、提高专业水平,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相信在科技的支持下,未来会有更多优质、高产的新品种问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幸福。
第2篇示例:鲜食玉米是一种受到人们青睐的高营养、美味可口的蔬菜作物,具有较高的食用和经济价值。
在当今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如何进行鲜食玉米育种,培育更具品质和产量的新品种,成为了当前农业科研的一个重要课题。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满足人们对粮食和饲料的需求,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以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原则和方法,以及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原则包括优质高产、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等。
优质高产是选育玉米新品种的首要目标。
优质玉米品种主要具有高淀粉含量、高赖氨酸含量、低脆硬度、充实粒等特点。
抗病虫害是玉米新品种选育中的重要指标。
选育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适应性强是指玉米品种在不同地区、不同生产环境下都能获得较高产量。
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的种植需求,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方法主要包括遗传育种和转基因技术。
遗传育种是指通过杂交育种和选择育种的方法培育具有所需性状的玉米新品种。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亲本进行杂交,通过组合优势产生高产优质的后代。
选择育种则是通过选择具有所需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代选育出更好的品种。
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来基因导入玉米中,使其获得特定性状。
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引入抗虫、抗病、抗灾等基因,提高玉米的抗性和产量。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种植密度、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品种选择是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
应选择适应本地生态环境、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种植密度的合理选择对玉米产量有很大影响。
过高的密度会导致光照不足和养分不足,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适当的密度可以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效率和产量。
施肥管理是玉米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玉米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病虫害防治是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
在整个生长期间,应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脊玉80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脊玉80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一、选育背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产量潜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需求的不断增长,选育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成为了农业科研和生产的重点之一。
脊玉809是一种由国内农业科研机构新选育出的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其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优良,受到了广大农户的热烈欢迎。
二、选育过程1.遗传育种:在选育过程中,科研人员采用了遗传育种方法,选用了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母本和父本,通过人工授粉、杂交等手段,逐步选择出了较优良的杂交组合。
2.定向育种:根据玉米生长发育关键期的生理特点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改进了以往的育种技术,并对种子的质量、产量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良。
3.分子育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玉米的遗传基因进行了精细的分析,并筛选出了一系列对产量、品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分子标记,为后续的选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栽培技术1.土壤选择:脊玉809适宜生长的土壤为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粘壤土壤,pH值在6.0-7.0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5-2.0%的土壤最为适宜。
2.施肥管理:在种植前进行基础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合理配比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并进行分期施肥,以满足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
3.密植栽培:根据脊玉809的生长特点和种植区域的土壤环境等因素,采用适宜的密植栽培方式,具体密度可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4.病虫害防治:在种植过程中,要定期对脊玉809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及时发现并处理玉米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5.水分管理:合理浇水是脊玉809高产的关键之一,根据当地降水情况和土壤墒情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调整浇水的时间、量和方式,确保玉米生长的需要。
经过多年的试验和实践,采用脊玉809的选育和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产量方面,与传统品种相比,脊玉809的平均产量提高了15-20%;在品质方面,脊玉809的玉米颗粒饱满、口感好,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在抗逆性方面,脊玉809对干旱、病虫害等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抵抗力,为农民增加了收益。
玉米新品种隆平738的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技术

玉米新品种隆平738的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技术隆平738玉米是由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领衔研发团队选育的一种优质玉米新品种。
隆平738玉米具有高产、抗逆性强、抗病抗虫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和一些其他国家的玉米种植生产中。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隆平738玉米的选育经过以及栽培和制种技术。
一、选育经过隆平738玉米的选育经过十分严格,团队采用了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从众多材料中选出了适合中国各地不同生态环境的新品种。
1. 材料选择:选育隆平738玉米的首要任务是选择适宜的亲本材料。
研究团队深入研究了国内外的玉米种质资源,通过杂交、选择、后代测定等手段,选取了一些具有高产、抗逆、强抗病虫性状的材料作为亲本,用以进行杂交育种。
2. 杂交育种:在确定了优质亲本材料后,研究团队进行了经过精心设计的杂交组合。
通过对亲本材料的组合,研究团队获得了大量的杂交组合种子,筛选并鉴定了一批具有较高生产性状的优良材料。
3. 选育测试:在杂交种子的基础上,研究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田间试验和品种选育测试。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试验,研究团队逐步筛选出了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下生长的隆平738玉米。
4. 品种选育:在经过了多年的实验研究和品种选育测试后,最终确定了隆平738玉米品种。
该品种在具备高产、抗逆、抗病虫等特点的还具有较好的品质指标,成为了一种非常理想的玉米新品种。
二、栽培技术隆平738玉米的栽培技术涉及到土壤选择、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多个环节。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栽培技术。
1. 土壤选择:玉米适宜生长的土壤为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
为了达到最佳的产量和品质,栽培地应保持土壤肥力,避免连续种植同一作物。
2. 施肥:合理的施肥是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
在播种前,可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入腐熟有机肥和适量的基肥。
随后根据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及时施入追肥,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3. 播种:隆平738玉米的适宜播期为每年4月上下旬。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作者:余新春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9期余新春玉米是河南省新蔡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在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随着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适合玉米种植的土地逐渐缩小。
怎样在这一背景下更好的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就成为现阶段农业工作者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通过加快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有利于调整本地区的玉米品种结构,保证高产稳产的玉米品种在广大基层地区得以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满足粮食生产要求。
一、滑玉12选育1、品种特性该品种由种业五十强企业滑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宏瑞种业生产、经营。
该品种具有脱水快,高抗倒伏、耐旱、高产稳产、不秃尖、活秆成熟,品质优质等特点。
是河北省和河南省重点推广高产玉米新品种。
该品种株高250cm,穗位高95cm,果穗筒型,穗长22~24cm左右。
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6,出籽率可达90%左右,千粒重400克。
籽粒黄色,马齿型,角质,粒深1.34cm。
株型紧凑,叶片上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
生育期夏播95天左右,春播125天左右。
抗大、小斑病、青枯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
抗倒性好,耐阴雨能力强,活秆成熟。
2、产量表现该品种在结实性,无秃顶,抗病,抗倒方面尤为突出。
一般亩产750kg左右,在高水肥地种植,超高产栽培具有亩产1000kg以上的生产潜力。
适宜于河北、河南玉米春播、夏播种植区域和相似生态区域。
多年多区多点引种示范表明:一般种植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等品种区域均可种植。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1、玉米适用能力较强在各种土壤环境下均能够增长,但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通常应该选择地势平坦,土壤层深厚,土质疏松,多孔通透性较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种植地,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高产稳产。
选地结束之后应该及时进行整地,整地深度控制在20~25cm,以打破犁底层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
玉米育种工作大致要经历种质资源(基础材料)收集整理、基础材料创新、创新材料加代选择、稳定材料测配、测配试验筛选、标准品比试验、海南组配、品种报区域试验、品种报审与审定等几个过程。
这些过程都是连续性非常强的过程。
如果中间出现断档,将严重影响育种进程。
如果连续到海南加代育种,将提高育种速度一倍以上。
一、玉米育种的基本过程
1、种质资源(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育种的基础材料的重要性自然就非常明显了。
收集育种基础材料是育种工作经常需要做的一项工作。
要通过科技交流掌握育种前沿,根据育种动态时刻更新材料,就能够使育种工作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2、基础材料的创新工作
只有基础材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基础材料进行整理、归类、通过自交授粉保存、通过杂交创新。
创新是选育新品种的最重要基础。
由于育种基础材料来源比较复杂,创新工作就最具挑战性。
要按照不同的血缘关系、不同的生长性状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新。
3、创新材料的加代选择
创新以后的材料,不能直接用于组配新组合。
需要经过6-7代的连续自交选择的过程,最后才能形成可以称为“自交系”的重要材料。
在选择的过程中,育种人要充分运用掌握的育种理论和丰富的育种实践经验,对后代分离的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
这既是艰辛漫长、又是充满挑战的过程。
如果能够到海南加代,时间一般是3年左右。
如果没有海南加代机会,时间是整整的6-7年时光。
海南育种是提高世代进程的最重要手段。
4、稳定材料的测配工作
当经过创新的材料自交到第5代以后,一般就可以进行测配了。
测配的目的就是通过已知的材料,测定创新的材料后代是否具有可靠的杂种优势。
在这里,测配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用性状比较稳定的已经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优秀自交系做测配种。
也有用育种材料直接进行测配的。
5、测配筛选试验
顾名思义,所谓筛选试验就是在所组配的最新组合中筛选在抗病性、丰产性、品质方面具有优势的杂交组合。
由于材料众多,筛选试验多数采取间比法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要进行统计学分析。
要得出所有组合是否增产的数字结论。
为进一步组配和试验提供数字支持。
6、标准的品比试验
所有经过测配试验选出的优秀杂交组合,都要再在场内经历一次标准的品比试验过程。
要求是:4-8米行长、5-6行区、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结果要进行统计学分析。
经过标准试验得出的增产、抗病结论,一般具有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等特点。
得到的数据是参加省区域试验预备试验的重要技术指标。
7、品种报区域试验
根据目前辽宁省和国家的有关品种试验的规定,玉米杂交种的试验程序是:首先要经过预备试验,预备试验属于初选阶段。
辽宁省的玉米晚熟预备试验已经达到每年400左右份,基本上是从中选择40份组合进入正式试验;正式试验的第一年,要同时进行抗病性鉴定;正式试验的第二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
预试、区试和生产试验的择优标准不一样,预备试验看的是在全省的排名,区试看的是比对照增产是否超过5%以上,生产试验要求试验组合最低与对照平产。
通过生产试验、抗病性鉴定试验、DNA指纹判别以后,就可以按照规定报审了。
8、品种的报审与审定
品种的报审就是按照种子审定部门的有关规定,提供有关品种的特征特性的所有文字、图片、实物籽粒等等材料的过程。
包括区域试验部门、抗病性鉴定部门、品质分析部门、提供的报告材料。
品种的审定,是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以上全部资料,以及专家成员根据平时掌握的一些情况,对品种进行慎重、科学的评审,最后给予审定通过或不通过的结论。
育种单位根据审定结果获取品种权证书,正式拥有品种权。
二、玉米新品种选育过程的分析
1、客观看待时间问题
从以上内容来看,如果从一开始就不走弯路,从育种基础材料收集假定一次到位来说:从开始进行基础材料创新到育成自交系需要6-7年时间;自交系材料测配和测配组合的试验筛选要2-3的时间;报省区域试验,如果一路顺利走下来,需要3年时间。
以上全部时间加起来是11-13年。
以上时间指的是非常顺利的过程,如果在中间出现有关学术、理论、经验方面的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育种时间将被延长。
甚至存在无法育出品种的可能。
如果一个单位的育种年限达到了7-8年以上,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由于育种人每年都要根据自己掌握的育种理论和前沿发展情况,做一系列杂交创新,材料的世代数是连续跟进的,所以将有源源不断的育种材料到达测配试验阶段。
为新组合的组配提供更多的机会。
2、加强海南育种工作
海南的育种工作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第一、可以提高世代进程。
培育自交系6-7年的世代进程,可以在3-4年内完成,大大地加速了育种速度;
第二、可以强化育种程序。
多数大的育种单位,一般是在北方试验,海南再根据试验结果组配优秀组合,然后到北方参加区域试验。
程序是:第一年春在海南测配杂交组合、当年在北方安排测配试验选出优秀组合、当年冬天又来到海南组配这些优秀组合、第二年就可以参加区域试验的预备试验,这个程序连续而紧凑,中间没有任何停顿。
而一些没有实力的育种单位,没有海南加代育种机会,只好是第一年组配、第二年试验、第三年再组配、第四年再安排标准试验、第五年再组配、第六年再参加区域试验。
不但育种时间缓慢,中间出现许多停顿,而且对在育种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方向和思路,由于进程缓慢而无法把握。
第三、对北方育种工作中出现的漏洞,起到拾遗补缺的效果。
无论多么优秀的育种人和育种单位,不出现漏洞是不可能的,有些漏洞可能是相当严重的。
有了海南育种这个条件,就会给堵上这些失误的机会。
这个作用在某些时候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