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 委员会
国务院组成部门
01 历史沿革
03 组织机构 05 现任领导
目录
02 机构职责 04 人员编制 06 地理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是国务院组成部门,成立于2018年3月,前身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员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 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五)组织制定国家药物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展药品使用监测、临床综合评价和短缺药品预警,提 出国家基本药物价格政策的建议,参与制定国家药典。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依法制定并公布食品安 全标准。
组织机构
内设机构
派驻机构
(一)办公厅。负责机关日常运转,承担安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等工作。
(七)医政司。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
主要职责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纪检监察组(以下简称驻委纪检监察组)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直接 领导、统一管理。依据党章、宪法和监察法,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授权,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两项职 责,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负责。监督重点对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 国老龄协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机关等6家综合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中管干部和司局级干部, 着力加强对6家综合监督单位本级机关和直属单位的监督。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谢观看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科学技术部的组织拟订科技促进社会 发展规划和政策职责分别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将国家卫生健 康委员会的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等职责划入民政 部。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陈茂同我国古代自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便出现了阶级,形成了国家,并逐渐建立了一套统治机构。

国家机构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机构的演变历史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研究国家机构的演变历史,对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阶级社会中,各级官吏,都是代表统治阶级管理和压迫人民的,各类职官机构,都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奴隶社会中,国家形式是以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政体。

王是最大的奴隶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全国的土地、奴隶及平民都属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王把一部分土地、奴隶及平民分给同姓和异姓的贵族,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是受封区的统治者,但须服从王命,对王承担徭赋义务。

在诸侯封地内,也建立一套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的政权机构和官吏,成为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地方政权。

诸侯又把土地、奴隶及平民分封给奴隶主贵族卿、大夫。

卿、大夫是其封地内的统治者。

有的卿、大夫担任着王国或诸侯国的重要官职,辅佐王和诸侯进行统治。

商王廷设有百官,辅佐商王治理国家。

百官之中可分为政务官、宗教官和事务官三类。

政务官、宗教官的地位很高,权力很大。

周朝的官制在商朝的基础上更加发展,形成了一套庞大的官僚组织和较完整的官僚制度。

辅佐周王进行统治的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其权力很大,是国家的总管。

协助周王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是六卿,即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

太宰是朝廷的政务总管,太宗管宗庙谱系,太史管起草文告、编写史书,太祝是最大祭祀官,太卜是占筮官,太士是神职官吏。

此外,周朝还设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五官,分别掌管土地、军赋、工程、群臣爵禄、刑罚等。

商周的王、诸侯、卿大夫及其他各种官吏都是世袭的,世代掌握着统治大权,这就是所谓世卿制度。

春秋时期由于诸侯间强凌弱,大并小,互相间进行无休止的兼并争霸,周王朝对诸侯逐渐失去控制的权力,贵族分封制度行不通,各诸侯国称王称霸,设官分职,各行其是,职官制度也因而发生了变化。

公务员03第三章 公务员管理机构

公务员03第三章 公务员管理机构

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公务员管理机构
山东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
3.1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设置形式和职责权限
横向看,也可分为两类:
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综合性 的公务员管理机构
各级人民政府的各工作部门设立 的执行性的公务员管理机构
山东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
3.1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设置形式和职责权限
山东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31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设置形式和职责权限公务员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5对公务员管理工作实施监督3对某些管理事务进行跨部门跨地区的组织协调4根据管理权限的划分综合管理机构行使审核审2对同级政府各部门的人事机构和下级人事部门进行业务指导主要职能1规定公务员管理规范山东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31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设置形式和职责权限312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部门执行机构主要执行如下管理权
山东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
3.6 国外公务员管理机构
3.6.1 管理机构类型 按照其与政府行政组织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
1
部外制的管理机构(以美、日为代表 )
部内制的管理机构(以法、德为代表)
2
3
折衷制的管理机构(以英国为代表)
山东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
3.6 国外公务员管理机构
山东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
3.2 我国人事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
1968年,内务部取消,内务部政府机关人事局也随即撤 销。地方各级的人事机构也大多被撤销,这一状况持续 近10年。 1978年,恢复建立民政部,部内设政府机关人事局,其 职能与原内务部政府机关人事局相同,地方各级政府的 人事机构也逐渐恢复。 1980年,国务院将政府机关人事局与国务院军转干部安 置小组办公室合并,成立国家人事局,其职权比民政部 政府机关人事局有所扩大。

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

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

标题:史料背后的价值——探索《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一、概述1.1 介绍《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的背景意义1.2 概述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二、《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的历史沿革2.1 《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的起源2.2 《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的发展历程2.3 《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的影响范围和历史地位三、《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的编制体系3.1 编制机构和人员组成3.2 编制流程和标准制定原则3.3 《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分工四、《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在工业发展中的应用4.1 《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作用4.2 《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在企业管理和生产制造中的应用 4.3 《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五、《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的现代价值5.1 对比现行标准的差异和通联5.2 《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在当今社会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5.3 借鉴《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的经验和教训六、结语6.1 总结《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的重要性和影响6.2 展望未来标准体系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七、参考文献八、附录:《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部分内容结语:《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作为我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成果,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工业发展智慧。

通过对其历史沿革、编制体系、应用价值和现代意义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脉络和规律,也可以为当前标准体系的完善和更新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希望本文的探索能够引发更多学者和专家对《gjb 1916-1994 上海标准》的关注和研究,为推动我国标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做出更多的积极贡献。

出版管理PPT我国出版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特点可编辑全文

出版管理PPT我国出版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特点可编辑全文
依据相关的政策、 文件进行管理
1983年6月6日 《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
1985年 《关于严禁淫秽物品的规定》
1986年9月8日 《国家出版局关于审批新建出版社的条件的通知》
1987年7月6日 《关于严厉月28日 《新闻出版署关于严禁以书号出刊的通知》
1989年10月14日 《新闻出版署关于不得出版宣扬愚昧迷信的图书的通知》
规定出版集团 是事业性质
进一步要求积极 推进出版集团化 建设,重点培育 大型出版集团, 要以资产为纽带 进行体制创新
明确了集团建设的 政策、集团领导体 制、组建集团的报 批程序和发展规划
③以转企改制为主线,全面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
2001年,中办、国办发布《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 通知》,标志着新闻出版业的改革进入试点阶段。
21世纪 完善法规体系,深化依法治理。
修改著作权法
400
350
300
250
个数 200 150
100
图书种数增长
1976年-1985年图书种数增长图
50
5
0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4 1984 1985
年份
图书种数 3
(万) 2
图书册数增长 196年-1985年图书册数增长图
1
80
0
70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60 1983 1984 1985
2008年5月新闻出版总署会议透露,今后三年的新闻出版改革时间表 和路线图已基本确定。根据这一规划,在图书出版方面,今后三年将 大力推进158家中央在京出版社改革,计划年底完成50家出版社的转 企改制;三年内基本完成103家高校出版社转企改制。

2020年单位历史沿革范文企业历史沿革写

2020年单位历史沿革范文企业历史沿革写

单位历史沿革范文企业历史沿革写企业历史沿革着手写:1. 从企业最早成立的时。

2. 最初的情况写起。

3. 然后写类似于大事记一样。

(把发生的重大事件,主要负责人更换,单位名称的变化等,按年份罗列。

)涉及政治活动规律和政治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节点,重点是说明这些节点的关系,包括形成原因、相互影响、实际作用、历史和现实意义,根本中改革开放对企业发展的基本利益出发,突现了历史革命,简称历史沿革!内容包括:1.社会风俗的历史沿革。

2.历史沿革地图。

历史沿革例句如:1.师傅介绍了北京烤鸭的历史沿革和加工制作方法。

2.每一个学院都有它自己的的历史沿革,所得,规章和组织形式。

3.论文首先介绍了社会保障立法的历史沿革,然后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企业沿革,也叫企业历史沿革,通俗说,就是该企业从设立后至今,经过的各种改制、改组、改革、变更、更名等历史情况。

企业: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 ___组织。

历史: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②过去的事实;③过去事实的记载;④指历史学科。

沿革:沿,就是延续。

革,就是变迁。

历史沿革:指(某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历程。

历史沿革指的是涉及政治活动规律和政治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节点,重点是说明这些节点的关系,包括形成原因、相互影响、实际作用、历史和现实意义,根本从改革开放对企业发展的基本利益出发,突现了历史革命,简称历史沿革!例如:师傅介绍了北京烤鸭的历史沿革和加工制作方法。

每一个学院都有它自己的的历史沿革,所得,规章和组织形式。

论文首先介绍了社会保障立法的历史沿革,然后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单位的历史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正式成立前大体经历了工程总局设计局和基建局、基建总局至文革初期、军管会及交通部、恢复 ___至80年代四个时期,即:一、 ___工程总局、设计局和基建局时期(1950-1957)二、 ___基建总局至“文革”初期(1958-1967)三、军管会及交通部时期(1967-1975)四、恢复 ___至80年代(1975-1989)1988年,国家机构编制管理委员会批准《 ___“三定”方案》, ___自1989年7月1日起,撤销 ___基本建设总局,正式成立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其性质是 ___领导下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机构编制云平台系统简介

机构编制云平台系统简介

机构编制云平台系统简介 五大系统----全力支撑机构编制云

*三定方案信息系统 以职能管理为核心 探索建立数据闭环 三定方案信息系统探索建立以职能管理为核心的三定管理方式。依靠三定方案的电子化模式实现对职能职责的结构化梳理,并通过权责清单的职能量化,以及对接权力运行数据的履职分析,逐步建立起机构、职能、编制、权责和履职相互之间的数据闭环。

功能1:综合管理部门三定方案 机构编制部门可对所在行政区域内各部门录入的三定方案信息进行审核、变更、撤并等操作,实现三定方案信息的实时、动态、综合管理。 功能2:掌握三定方案历史沿革 机构编制部门可通过多种形式查询各部门三定方案历史沿革,查找变更时间、批文等信息,轻松掌握各部门三定方案的“来龙去脉”。 功能3:量化分析三定方案信息 机构编制部门可对所在行政区域内各部门的三定方案信息进行量化分析,通过输入职责关键词查看各部门职责关联度。同时,系统可对各部门的职能职责与清单的关联、网上名称等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提示或预警。

*权力清单管理系统 标准化录入 权力清单动态管理 权力清单管理系统依托红码系统标准化权力事项管理,通过权力清单量化部门职能职责,实现对权力清单的动态管理。

功能1:动态管理权力清单 编办、法制办通过对各部门标准化录入的权力清单事项内容进行审核,实现对各部门权力清单的实时、动态管理。 功能2:量化部门职责职能 编办通过管理各部门的权力清单,将权力事项纳入网上管理,为厘清各部门的职责及其内设机构的工作职能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权力运行的阳光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责任清单管理系统 标准化录入 责任清单动态管理 责任清单管理系统依托红码系统实现对责任事项的标准化、动态化管理,与权力清单系统共同构建权责清单管理体系,并进一步做到对部门职能职责的量化分析。

功能1:动态管理责任清单 编办、法制办通过对各部门标准化录入的责任清单事项内容进行审核,实现对各部门责任清单的实时、动态管理。 功能2:量化部门职责职能 编办通过管理各部门的责任清单,将责任事项纳入网上管理,为厘清各部门的职责及其内设机构的工作职能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权力运行的阳光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浅谈如何做好机构编制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机构编制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机构编制工作浅谈如何做好机构编制工作通过6年的机构编制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好机构编制工作,必须坚定一个信念,坚持两个原则,提高三个能力,做到四个表率。

一、坚定一个信念就是坚定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信念。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构编制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有可为。

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做好机构编制工作,有利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加强国家政权建设,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因此,我们应当热爱、重视机构编制工作,自觉自愿地为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献计出力。

二是机构编制部门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综合、协调、监督工作部门,承担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监督重任,是其他任何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工作部门。

因此,我们应当倍加珍惜,以实际行动维护机构编制部门的权威性,把机构编制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并有其规律性。

目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仍在不断深化,但全方位、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不会象以前那样频繁进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将按照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职能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规范行政行为,调整部分机构,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要做好管理工作,一要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创新管理思路、管理办法、管理体制;二要加强法制化建设,不断总结经验,把那些成功的管用的管理办法用制度或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

三要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理论研究,不断探索其规律性,搞好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

二、坚持两个原则机构编制工作者要履行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行政机构编制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和监督检查三项职能,在工作中,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二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构编制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
1949 年12 月,成立了政务院及其所属单位机构编制审查委员会,负责了解、审查政务院各行政部门以及直属企事业单位的机构和编制的初步审核事项。

1950 年3 月,成立全国编制委员会,主要是负责管理全国地方编制,办事机构设在财政部。

1950年9月5日,成立人事部,政务院及其所属单位机
构编制审查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即由人事部承担。

1951 年12 月7 日,省(市)以上均设立编制委员会,具体工作由人事部门办理。

1954 年成立国务院人事局,统一管理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编制。

1954 年12 月,成立国务院编制审查委员。

1955 年1 月,国务院编制审查委员更名为国务院编制工资委员会,负责管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行政、事业编制,制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

1956 年3 月,中央、省(市)、县三级设立编制委员会。

1956 年9 月,把国务院编制工资委员会改为国务院编制委员会。

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与国务院人事局分开。

1958 年12 月,国务院编制委员会和国务院人事局合署办公。

1960 年6 月,中央成立中央国家机关精简小组,国务院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其办事机构。

1962 年2 月,中央决定成立国家机关编制小组,负责调查研究有关全国行政编制方面的问题。

1963 年5 月,设立国家编制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的方案,列入国务院常设机构序列。

1970 年6 月,国家编制委员会被撤销,编制工作由国务院直接管理。

1975 年9 月,国务院办公室成立编制小组,具体承办编制管理工作的日常工作,调查研究反映情况。

1978 年10 月,恢复国家编制委员会,管理全国的行政编制。

1982 年5 月,撤销国家编制委员会,与国家劳动总局、国家人事局、国务院科技干部局合并组成劳动人事部。

1987 年12 月,成立国务院机构改革办公室。

1988 年6 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由总理兼任主任,办公室设在人事部。

1991 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编委)。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央编办)是中央编委的常设办事机构。

1994 年,中央编办设置综合司、一司、二司、三司、四司等 5 个内设机构和机关党委。

1998 年,经中央编委批准,成立中央编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心,为中央编办直属事业单位。

2004 年4 月,经民政部同意,成立了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

2004 年12 月,中央编委批准同意成立中央编办政策法规司,以加强机构编制规范化建设工作。

2005 年3 月,为了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监督工作,中央编委批准同意设立中央编办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司。

2008 年10 月,经中央编委批准成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008 年11 月,经中央编委批准成立中央编办电子政务中心,为中央编办直属事业单位。

至今,中央编办共设置综合司、政策法规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司、一司、二司、三司、四司、监督检查司、机关党委(与人事司合署办公)、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研究中心、电子政务中心、服务中心13 个内设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