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公园改造规划设计
老公园与现代城市关系探讨——以闸北公园改造规划设计为例

改造规划 设计过程 中要面临 的新课题有 :如何适 应现代都
市的时代步伐 ,如何在满足现代 人的 日常需求 、生活习惯 、 文化 承载 等的 同时 ,保 留传统 、保护 历 史文化Ⅲ 。如何科 学 、合理 、妥善的 解决这些 矛盾 、理顺 这些错综 复杂的 关 系。我们 以闸北公 园改造规 划设计 为例 ,试 图探讨一些值
得借鉴的方法 。
图1 改造 前春 日
一
2 公园概况 、历史沿革
闸北 公 园建于 1 1 年 ,是辛 亥革命先 烈宋教 仁先 生的 93 墓 园 ,原 名宋公园嘲 ,又名 教仁公园。解放后1 5 年上海市 99 人民政府拨款 修葺 ,并 将宋公 园扩 建成 闸北 公 园。文 革期 间宋墓被 破坏 ,1 8年 市政府 又拨款全 面修复 ,1 8 年被 90 91 列为上海 市文物保护单位 。 闸北公 园东起平 型关路 ,西 至共和新路 ,南靠洛 川东 路 ,北近 延长路 ,现 占地 约 1 .5 h 3 3 m ,以 自然 式 园林为 主 ,拥有近 万株名贵 花木 ,品种繁 多。园内有7 桥 ,位 亭8 于 中部有 一座古祠堂——春晖 堂( 图1,砖木结 构 ,粉墙 见 ) 青瓦 ,饰 以漏窗 、砖雕 ,为民 国初年 的 民间建筑 。公 园 自 19 年以 来 ,成功 举办 了9 “ 海 国际 茶文化节 ” 94 届 上 ,增 添 了部 分 茶文化景 点 ,弘扬 了 中国茶文 化精 髓 ,以茶会 友 , 吸引了大批海 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
也 存在一些遗憾 ,如 由于改造 资金有 限 ,主干道路 及广场
铺装 的选材 无法考虑 透水透 气的新型 材料 、节能环保 的措 施较 少 、没有做 应急避 难的整 体规划 、改造后 活动场 地仍
河滨公园改造及提升方案设计说明

河滨公园改造及提升方案设计说明前言城市滨水公园作为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它是由城市到水域而形成的过渡空间。
因此,它的建设模式、环境品质以及风格特征也就不同于城市的其他地段,建立功能区明确,景观特色突出,风景优美的河滨公园不仅给该地区的居民提供有利于休闲、娱乐、健身的户外场所,还能大幅度的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和城市形象。
寻甸县河滨公园占地约23.6公顷,河道现宽约15米,局部地段宽约10米,用地西侧为现有城市主干道及建筑,用地南、北、东三面为规划新城区。
河滨公园主要分为河滨休闲区和综合公园区,两个区分别营造的是城市树丛景观和“四时有花,秋色绚彩”的景观特色。
伴随着四季交替的变化,使其呈现出美不胜收的季相景观。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寻甸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加强生态建设作为打造“宜居新城”的主抓手,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着力推进“四创两争”工作,努力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责任措施到位,使全县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并且寻甸县力争用5到10年时间,将寻甸打造成为昆明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昆明北部山水生态宜居新城。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北部宜居新城“显山见水”。
在这一背景下,对寻甸滨河公园的改造和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而寻甸县河滨公园景观改造及提升方案设计是在现有河滨公园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造项目,依据《寻甸县河滨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的更深层次的改造和提升规划设计,目的就在于改善和提高现有的景观效果,为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是提高县城形象和品位,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做足准备。
同时,也是为了打造“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蕴的山水生态宜居新城”做准备。
此外,更是有利于促进寻甸县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所以,此次改造和提升方案的规划设计,将以“自然、生态、和谐、清馨、实用”为原则;以“绿茵缤纷、四时有花,秋色绚彩”为特色;以“翠色欲滴、绿草如茵、纷红骇绿、暗香疏影”为风韵;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在此,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为意境。
公园绿化改造提升项目建设方案

1.项目概述 (5)1.1.工程项目概况 (5)1.2.建设方案编制依据 (6)2.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7)2.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7)2.2.项目建设目标 (8)2.3.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8)3.项目建设方案 (11)3.1.设计构思 (11)3.2.设计原则 (13)3.3设计理念 (12)4.项目战略意义 (16)4.1.生态效益 (15)4.2.社会效益 (16)4.3.经济效益 (16)5.现状及发展 (17)5.1.区域概况 (17)5.2.区域现状 (19)5.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20)5.4.设计内容 (23)6. 项目实施方案 (36)6.1.项目实施计划 (36)6.2.招标方案 (37)6.3.项目管理与保障措施 (39)7.环境影响评价 (43)7.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43)7.2.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4)7.3.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45)7.4.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45)7.5.设计阶段的环保措施 (46)7.6.施工阶段的环保措施 (47)7.7.环境影响评价 (47)8.项目组织与定员 (48)8.1.项目组织 (48)8.2.劳动定员 (49)8.3部门职责 (50)8.4人员来源 (51)9.项目实施进度 (51)10.投资估算 (52)10.1工程概括 (52)10.2编制依据及取费标准 (61)11.消防、安全、卫生与节能措施 (62)11.1.消防 (62)11.2.节能 (63)11.3职业卫生 (63)12.工程养护管理措施 (64)12.1养护管理计划 (64)12.2养护管理的质量标准 (64)12.3养护标准及技术措施 (65)13社会评价 (67)13.1主要利益相关群体 (68)13.2社会影响分析 (68)13.3项目与所在地区的互适性分析 (69)13.4评价绪论 (70)14绪论与建议 (70)14.1研究绪论 (70)14.2实际措施与建议 (71)15附图 (73)1.项目概述1.1.工程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xxxx怡景公园绿化改造提升项目1.1.2.项目主管单位:xxxx城市管理局1.1.3.项目建设单位:xxxx城市管理局1.1.4.法定代表:1.1.5.项目建设性质:改造提升1.1.6.项目建设地点及范围:怡景公园位于福银高速公路入口,萧关路与福银高速中间,占地面积约554875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约524712平方米,道路面积约4932平方米,广场面积约18798平方米。
浅析城市老旧公园的提质改造

浅析城市老旧公园的提质改造1. 引言1.1 城市老旧公园提质改造的重要性城市老旧公园提质改造的重要性在于对城市环境的整体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老旧公园长期未得到有效改造升级,导致其设施老化、功能单一,并且无法满足市民多样化的休闲需求。
通过对老旧公园进行提质改造,不仅可以优化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能够提升公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提质改造还能够激发市民对公园的热情,增加市民参与公园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城市社区建设和居民身心健康。
城市老旧公园提质改造不仅是城市管理的必然需求,更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改造升级老旧公园,可以实现城市环境的优化,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加强市民与城市之间的情感链接,推动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文化和历史价值的保护文化和历史价值的保护是城市老旧公园提质改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许多老旧公园都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是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标。
在进行提质改造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保护公园中的文化和历史元素,不仅要保留原有的建筑风貌和景观设计,还要充分挖掘公园的历史价值,让公园成为城市的文化传承之地。
保护公园中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不仅可以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更能够增强公园的吸引力和独特性。
通过在改造过程中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和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让老旧公园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保护公园中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也是对城市历史传承的一种负责任的举措。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历史建筑和景观逐渐消失,如果不加以保护和改造,这些老旧公园可能会面临被遗忘和荒废的命运。
保护公园中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不仅是对城市文化遗产的传承,也是对城市发展历史的尊重和体现。
2. 正文2.1 调研分析现状调研分析现状是城市老旧公园提质改造的第一步。
通过对目前公园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改造规划和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设计从属场地——新疆博乐人民公园改造设计(A地块)

设计从属场地—新疆博乐人民公园改造设计(A 地块)Design of Site—Xinjiang Bole People’s Park Transform Design (Block A)A 地块位于公园的西北端,有几处现状林和一块杂草丛生的低洼地,只作为公园绿地得以保留,实际的使用功能并不存在。
方案在此地块设计了主轴线和一条次轴线。
如何在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和植被的基础上,提供一处投入小、获效大的市民活动场所成为此次公园改造设计的核心。
首先在主轴线和次轴线的交汇处,作为全园的视线焦点,在满足集散功能的基础上,设置了高12.6m 的可登高远望的眺望台,同时也起到四周的对景作用。
广场延续了主轴线略显规整的序列空间,并通过三角形的转换,承载了次轴线的导向,在这里,通透、明了、开敞直接成为了空间的特质。
其次,次轴线的两侧,在现状地形和植被的基础上,仅仅做了局部的抬高和小范围的降低,丰富空间的变化,并将原有的低洼地部分设计成复层动线,同时通过自然曲折的小园路将这些不同的小空间串联起来。
局部点缀的旱生地被、相对开敞的草坡种植孤赏树,演绎着自然界的循环往复。
在这里,幽深、神秘、限定、间接成为空间的特质。
规整的主轴线空间强调无序中的有序;微地形起伏,营造明暗、收放的空间变化;4处横跨低洼地的钢桥,构筑次轴线两侧的连动;穿插在洼地中的卵石矮墙及卵石铺地,寄托着乡土的无限情怀;散置在洼地中的旱生地被,丰富了四季的色彩和场所精神;北入口广场的条带种植及既存现状树林的保留,整然中带着随意;中央广场周边的汀步碎石带,完成了向自然林带的过渡;低洼处的自然水塘,成为时序演变的风向标。
A 地块中的借势所为、随势所现、依势所遇、临势所显,均遵循这样一种原则—设计从属场地。
(编辑/刘蓝蓝)11 平面图 Master PlanR-land 北京源树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Yuanshu Institute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Beijing22林下的倒影,编织着时空的轮回The reflection under the forest weaves the cycle of time and space 3水位与水库联动的池塘,演绎着莫测的魅力The pond sharing the same water level with nearby reservoir interprets the unpredictable charms344滩涂、石墙与跨桥,彰显厚重的乡土情怀Beach, stone wall and bridges highlight the local features5延伸的矮墙,丰富了空间的层次The extension of the low wall enriches the layers of space5Firstly,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main and secondary axis has been created to form the whole focus of the site. A viewing platform 12.6 meters in height will serve as a scenic focal point and fulfil the need for a meeting and distribution point. The square will continue to create the feeling of space around the main axis and the secondary axis will beguid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triangle giving the area clear and direct characteristics with a vision of open space.Secondly,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terrain and its planting and slight elevations on either side of the axis, adjustments have been made to enrich these changes in space. The original parts of low-66水塘中的石墙,传达着场所的宁静The stone wall in the pond emphasize the quiet feature of the placelying land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to variably tiered areas fulfilling a need to connect small spaces by way of zigzagging footpaths in the park. Several kinds of xerophyte land cover plants have been utilised together with planting of isolated trees giving the impression of a deep and mysterious character through an indirect trait of space on the site.7项目地点:新疆博乐市用地面积:8.3hm 2委托单位:新疆博乐市规划局设计单位:R-land 北京源树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方案设计:章俊华、白祖华、张鹏、王朝举 扩初设计:章俊华、王朝举、王宏禄、张莹、张广伟 施工设计:章俊华、胡海波、于沣、马爽、杨晓辉、李薇、景思维、王昆、刘敬一、张全电气、水专业:杨春明、徐飞飞、李松平、侯书伟 建筑:袁琳、宋丽莹结构:徐珂、宋正刚、马爱武 设计协助:沈俊刚(新疆博州建设局)施工单位:新疆北林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时间:2012年4月- 2012年12月 竣工时间:2016年5月英文校对:琳赛 · 洛特(Lindsay Rutter)7交错的梁柱,功能艺术化的尝试Interlaced beams and columns is the attempt in expressing art elements in functional wayProject: Design being part of the site — Xinjiang Bole People 's Park Area: 8.3hm 2Location: Xinjiang BoleClient: Xinjiang Bole City Planning Bureau Design department: Yuanshu Institute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Beijing.Schematic Design Phase: Zhang Junhua, Bai Zuhua, Zhang Peng, Wang ChaojuDesign Development Phase: Zhang Junhua, Wang Chaoju, Wang Honglu, Zhang Ying, Zhang GuangweiConstruction Document Phase: ZhangJunhua, Hu Haibo, Yu Feng, Ma Shuang, Yang Xiaohui, Li Wei, Jing SiWei, Wang Kun, Liu Jingyi, Zhang Quan,Electricity and Water Supply: Yang Chunming, Xu Feifei, Li Songping, Hou Shuwei Architecture: Yuan Lin, Song Liying Architecture Structure: Xu Ke, Song Zhenggang, Ma AiwuAssistant Design: Shen Jungang (Xinjiang Bozhou Construction Bureau)Construction department: Xinjiang Beilin Municipal Garden Engineering Co. Ltd Date of design: 2012.4—2012.12Date of completion: 2016.5Proofreader:Lindsay Rutter。
城市旧公园景观改造的难点与解决策略分析

城市旧公园景观改造的难点与解决策略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公园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许多城市旧公园的景观已经陈旧,需要进行改造。
而在进行改造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与障碍,因此需要对这些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实现旧公园景观的改造。
一、难点分析1. 旧公园老化严重许多城市的旧公园已经建立了几十甚至上百年,经过长期的使用和人为破坏,公园内的建筑、植被和硬质铺装等设施都已经老化,导致公园整体景观质量下降。
2. 土地使用权不清晰许多旧公园的土地使用权并不清晰,存在多种形式的使用权纠纷,使得公园改造难度增大,需要进行土地权属的清晰化和合理化。
3. 设施老化难以更新旧公园的设施大多已经老化,需要进行更新改造,但是因为公园是对外开放的场所,改造过程需要在不影响游客使用的情况下进行,工作难度较大。
4. 地理环境复杂许多旧公园位于城市中心或是山区、湖畔等地理环境复杂的地方,需要兼顾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并在改造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二、解决策略分析1. 完善规划设计,综合考虑景观特色在进行公园改造时,应该充分考虑公园的历史、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等特色,制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保留原有的景观特色,同时进行现代化的更新改造,使得公园旧有的文化底蕴得以保留,又能满足现代人们的休闲需求。
2. 加强园区管理,规范土地使用权对于土地使用权不清晰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规范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确保公园的土地使用权合法、清晰,并且在改造过程中,对土地使用权进行重新划分和整合,保障公园改造的合法性和顺利性。
3. 科技创新,提高设施更新效率在设施老化难以更新的问题上,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科技创新,引进智能化的设备和工艺,提高设施更新的效率,同时可以在非游客高峰期进行设施更新工作,减少对游客的影响。
4. 地理环境规划,合理布局改造方案针对地理环境复杂的问题,可以在改造前对地理环境进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科学规划改造方案,选择合适的改造材料和技术,确保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地理环境的原有特色。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ppt课件

2
凡 尔 赛 宫 苑 平 面 图
3
故宫御花园平面图
4
近代公园的构思和建设
始于美国纽约中央公园 奥姆斯特德(1822-1903)
全园面积340公顷 田园风景、自然布局
5
❖ 公园绿地规划要点:
a. 公园的规划必须满足人的需要,满足环境的要求 b. 公园有足够大的面积满足不同人的活动要求 c. 保护自然景观、强调自然式布局
“大众的、公 “参与性、动
a. 提供多种公园类型
b. 注重私密空间与公共开放空间的平衡
c. 提供多种参与性活动
27
28
29
2、风格的多样与差异性
30
31
3、文化的表达与挖掘
1) 对传统形式的借鉴与继承
上 海 世 纪 公 园
中 心 区 人 工 湖
32
上海世纪公园主大门世纪大道入口的日晷
33
公园是公共团体,或政府为
保持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提高国民教育,并自由享受
园内的设施,兼有防火、避
难及防灾的绿化用地。
17
2、公园的意义与功能
现代城市公园的功能多样化。
1、直接功能
2、间接功能
如图:
休息娱乐
静态:观赏、休息 动态:运动、游戏、体育
公园功能
直接功能
卫生防护 美化城市
静态:净化空气、水土保持 动态:防火、防灾、避难
2) 注重场所精神,突出文脉的表达
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入口围墙 34
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北大“红楼”旁五·四广 35 场
北京明皇城东安门遗址 36
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时空对话”铜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完整版)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俞孔坚,凌世红,金圆圆引言:2010年上海世博会位于市中心,跨越黄浦江两岸,是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也是上海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
属于世博园区的后滩公园地处浦东原后滩地区,滨临黄浦江,是世博园区的核心绿地之一,规划范围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
北侧紧临世博公园中心绿地。
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后滩湿地公园原有规划用地岸线长约1.7公里,总面积为14.2公顷,经考察,场地边缘有较完好的厂房、码头等工业遗存,建议保留,因此该用地总面积相应扩大为16公顷,围栏区外、防汛墙内、紧贴湿地公园规划的旅游巴士停车场用地面积变为2.2公顷,会后作为后滩湿地公园二期用地,故会后后滩湿地公园用地总面积为18.2公顷。
后滩湿地公园不仅需要满足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的功能,还承担着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湿地水处理和生态风景观赏的职能。
1、场地秉赋1.1场地历史沿革:场地及其周边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从海岸线推移的位置判断,场地所在位置公元8世纪前(唐朝统治时期)已经成陆。
从场地曾隶属的南市区区志史料看,大事记的上限也自唐开始,两者基本吻合。
按照自然环境变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不同,将场地景观的变迁划分为5个阶段,如表1。
场地的变化,讲述着场地发展的故事,记忆着周围人的情感。
表1:场地景观演变1.2现状概况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场地东部主要是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南干线1#污水泵站;中部有上海市环境污水处理厂;西南部主要是上海长江轮驳公司航修站、上海后滩船舶修理厂和后滩天然湿地。
基地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场地标高在4米到7米之间。
场地西南部的湿地区是天然形成的缓坡,是黄浦江的长滩,平均标高约2米。
场地内的驳岸现状大体分为东段的桩基防汛墙和西段湿地的无桩基防汛墙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公园改造的规划设计
城市公园是城市发展建设的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的功能与规划模式发生了变化,
如何协调城市公园与现代城市生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已成为城市改造的一项
重要内容。
城市建设 city construction 前言城市公园是城市发展建设的组成 部分。城市公园的功能
与规划模式发 生了变化,如何协调城市公园与现代 城市生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已成 为
城市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 脉和文化内涵, 持续利用土地 资源和植被资源,运用更加精
确的环 境艺术语言去创造适合当代公园发展 的艺术景观和人文景观,改变公园景 观面貌。
2.1公园重塑背景 掘公园内现有自然资源,将滨海公园 改建为具有良好区位服务功能、
体现 时代风貌的开放性生态城市公园。 2.3规划设计对策 针对以上所述存在的问题,
我们 从功能、 造景两个主要方面入手, 提出 1 城市公园重塑的意义随着城市的发展,
公园与城市景 旧有公园一般四面封闭, 无法与 日渐提升的城市地位相协调。如滨 旧公园
改造的规划设计 ◎ 广东省番禺城市规划设计院 李丽娜 观的融合使公园的服务对象
由单一的 游客扩展为 “游人” 路人” “过客” 、 “ 和 , 公园性质也由传统的封闭
式逐渐向开 放式转变。 同时, 城市公园还具有调节 城市小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维
系城市生态平衡等多种生态效应。 传统的城市公园已不能适应现代 社会的发展要求,对于
城市公园的重 塑,在城市工业发展建设中有着十分 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公园正是传统城
市公园的典型代 表。 它曾是郊区农民自建的公园, 公 园占地面积约16.67hm左右,
其中水 面 7.33hm, 公园三面由居住区包围。 2.2确立总体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充分考虑设计 背景、 城市结构、 城市景观、 保护生态 等多方面因素, 兼顾环境、
社会、 经济 三个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提出滨海公园 改造规划设计方案的总体目标是:优
化自然生态, 协调城市设计, “都 展现 解决措施。 2.3.1功能 2.3.1.1调
整功能分区 本次改建设计结合现状及功能需 求, 经过详细分析与严谨构思, 整合并 规
划若干功能节点,确立了“一轴” 、 “五区”的规划结构。 “一轴”指的是公园中心,
贯穿南 北的景观轴,它串连公园内几个主要 的景区, 既是公园重要的景观视廊, 又 是
园内主要的游览路线。 “五区”是指 公园内根据各地段不同的功能及景观 特色,划分形
成 5 个景观区。 2 城市公园重塑的对策城市公园重塑应根据城市地区文 市盆景” 为总
体思路 以改建生态园林 ; 为切入点,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挖 10 JSXX 0
7/2008 city construction 城市建设 景观效果差, 并使人与水面相隔离, 良 好
的自然条件没有充分利用。在公园 改造设计中, 充分考虑人的心理感受, 对沿湖驳岸进
行改造设计。一方面采 用软化处理的手法, 设计了沙滩驳岸、 水生植物驳岸、山石跌水
驳岸等生态 型驳岸, 创造与自然和谐的景观。 另一 方面,通过增加与驳岸联系的通道和
南入口景区:扩建原南大门, 设置 内、外广场,内广场以中心水池为主 景, 铺装、 花
坛相互穿插分割, 体现广 场的现代感, 是全园景观轴线的起景。 儿童游乐区:位于公园
东侧, 整合 原有儿童活动场地, 修缮、 改建儿童游 乐设施, 修整溪流驳岸, 游戏草
坪, 扩 大儿童活动空间, 突出空间的活泼性、 趣味性。 文娱活动区:湖中南岛, 位于
全园 中心, 四面临水。 岛上原有植被景观效 果较好, 适当梳理草坪, 修整密林, 新 建
游船码头, 修扩建原茶室—清心阁, 为游人提供品茶、 观画、 对弈等文化活 动场所。
该区为景观轴线上功能与景 观并重的中心景区。 游憩区:原湖中北岛, 为全园最高 点,
保留岛上原有景观,登顶部观海 楼, 可俯瞰全园, 岛上广植松柏, 松风 万壑, 心旷神
怡, 取名为 “听涛观海” 。 生态湿地区:位于公园北面, 为新 开发景区。 湖中新建
湿地小岛, 架设桥 墩的地面高于湖水常水位 2 0 c m ~ 30cm, 大部分陆地低
于常水位, 与其北 面改建的湿地半岛、南面的湿地驳岸 共同构成公园的湿地净水系统。
该区 以水面、 生态湿地、 木栈桥为主景, 是 全园景观轴线的对景。 2.3.1.2完
善交通系统 本次改建设计中结合公园现有道 路系统,分析游客行为、心理等因素, 规划
调整了出入口、 停车场位置、 道路 系统等。 园内强调交通路线的合理性, 在可行条件
下,将延伸的景观轴线作 为景观游览大道,对局部沿湖环道进 行改线和扩建, 连接各功
能景区, 扩大 亲水空间。增加各景区内部步行交通 路线, 丰富道路等级, 并在主要节
点空 间设置入口广场及游览广场。 2.3.1.3增设公共设施 滨海公园公共设施严重
缺乏,在 改造设计中新增座凳、果皮箱、电话 亭、 指示牌、 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并 结
合景点布置, 满足基本功能需求。 同 时还规划设计了照明系统, 以庭院灯、 草坪灯为
主, 配以地灯、 射灯, 通过灯 光的立体布置形式,突出丰富的空间 层次和立体感, 展
现瑶海公园新颖、 独 特、阴影相错的美丽夜景。 2.3.2造景 2.3.2.1延长景
观轴线 滨海公园湖中原有两座小岛景观 效果好,与公园大门呼应形成景观轴 线, 但距离
较短, 南北交通也被湖水隔 断。 故利用新建木栈桥, 将北湖面新建 生态湿地型小岛与
新建湿地半岛相连 接,既延伸景观轴线,又南北交通贯 穿, 不仅丰富了湖岸景观, 也建
立了景 观廊道,取得了全园景观的完整性。 2.3.2.2岸线多样化, 增加亲水空间 公
园原有湖面约占一半的面积, 但目前公园驳岸为单一的垂直驳岸, 观景平台,增强了亲水
区域的可参与 性。 2.3.2.3增设景观节点 公园现有沿湖景观道缺乏景观节 点, 景
观效果不佳, 游人也无法驻足停 留。 在改建设计中, 根据规划道路网及 视线分析,每
隔一段距离设置景观节 点, 如入口广场、 清心文苑、 听涛观海、 白沙滩、 水上树池、
木栈桥、 湖心小筑、 林下广场等,使瑶海公园景观富于节 奏感,引导游人与居民在不断
的兴奋 中完成游园之旅。 2.3.2.4丰富植物景观 以 “生态” 为切入点展开, 遵
循统 一、 调和、 均衡和韵律的原则, 运用植 物的形体、 线条、 色彩、 质地进行植物
配置设计。全园以展示浓烈春秋两季 景色为主体, 规划调整为 “春色似锦” 、 “绿屏
留香”“橘红春暖”“松涛万 、 、 壑” 、 “芦花舒雪” 、 “枫林爱晚” 六大植 物
景区,各景区展现各具特色的植物 生态景观。 3 结语城市公园重塑应紧扣城市区域功
能和文化内涵,以维护公园生态环境 为目的,在保持公园内建筑风格的一 致性和景观特色
的延续性中,因地制 宜地开辟绿地, 美化环境, 注重公益性 和服务性,达到合理改造、
可持续发 展、协调城市景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