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举采油28301
《气举采油原》课件

对油田进行地质勘探,确定气举采油井位 ,设计气举采油方案,进行气举采油施工 ,并对气举采油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案例二:某油田气举采油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结词
技术应用效果、经济效益分析、存在问题 与解决方案
技术应用效果
通过气举采油技术的应用,油田采收率得 到显著提高,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提 高了经济效益。
气举采油定义
气举采油是指利用高 压气体将原油从油井 中举升至地面进行采 收的过程。
气举采油具有较高的 采收率和较低的能耗 ,是油田开采的重要 技术之一。
气举采油适用于各种 类型的油藏,特别是 深井和海上油田。
气举采油原理
高压气体注入井筒后,通过气体膨胀对原油产生举升力,使原油从井底流到地面。
气举采油过程中,需要控制注入气体的压力和流量,以保持稳定的举升效果。
《气举采油原》ppt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气举采油概述 • 气举采油技术 • 气举采油设备 • 气举采油工艺流程 • 气举采油案例分析
目录
CONTENTS
01
气举采油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气举采油工艺流程优化
总结词
提高采收率
详细描述
通过对气举采油工艺流程的优化,可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优化措施包括改进 举升方式、调整注气量、优化排量分配等,以达到提高采收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的目的。
气举采油工艺流程改进建议
总结词
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针对现有气举采油工艺流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改进建议包括提高设备效率、降低能耗、优化控 制系统、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等,以提高气举采油工艺的效率和安全性。
气举采油原理及装置

气举采油原理及装置一气举采油的特点及工作方式(一)气举采油的特点气举采油是人工举升法的一种,它是通过向油套环空(或油管)注入高压气体,用以降低井筒液体的密度,在井底流动压力的作用下,将液体排出井口。
同时,注入气在井筒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气体的膨胀功对液体也产生携带作用。
因此,气举采油是油井停喷后用人工方法使其恢复自喷的一种机械采油方式,亦可作为油井自喷生产的能量补充。
气举采油具有以下特点:(1)举升度高,举升深度可达3600m 以上。
(2)产液量适应范围广,可适应不同产液量的油井。
(3)适用于斜井、定向井。
(4)特别适用于高气油比井。
(5)适应于液体中有腐蚀介质的井和出砂井。
(6)操作管理简单,改变工作制度灵活。
(7)一次性投资高,主要是建压缩机站费用,但由于气举井的维护费用少,其综合生产成本相对其他机械采油方式较低。
(8)必须有充足的气源,主要是天然气,注氮气成本高。
(9)适用于一个油田或一个区块集中生产,不适宜分散开采。
(10)安全性较其他采油方式差。
气举采油虽然具有上述特点,但由于我国油田缺乏充足的气源,加上建设费用高,因此,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仅在中原、吐哈、塔里木等高气池比、油藏深的油田上使用。
(二)气举采油方式气举采油主要有连续气举和间歇气举两种方式,其中间歇气举又包括常规式间歇气举、柱塞气举、腔室气举等。
1.连续气举连续气举是气举采油最常用的方式,连续气举的举升原理和自喷井相似,它是通过油套环空(或油管)将高压气注入到井筒,并通过油管上的气举阀进入油管(或油套环空),用以降低液柱作用在井底的压力,当油管流动压力低于井底流动压力时,液体就被举升到井口。
连续气举适用于油井供液能力强、地层渗透率较高的油井。
2.间歇气举间歇气举是通过在地面周期性地向井筒内注入高压气体,注入气通过大孔径气举阀迅速进入油管,在油管内形成气塞将液体推到地面。
间歇气举主要应用于井底压力低、产液指数低,或产液指数高、井底压力低的井,对于这类油井,采用间歇气举比采用连续气举可以明显降低注气量,提高举升效率。
采油工程自喷及气举采油

采油工程自喷及气举采油1. 简介采油工程是指利用各种工程措施将地下的石油资源开采到地面并加以处理的技术与工程。
自喷和气举采油是采油工程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本文将对自喷和气举采油的原理、应用以及优缺点等进行介绍和分析。
2. 自喷采油自喷采油是指利用地下原有的能量将石油推到井口的采油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人工注入压缩空气或其他气体到油层中,产生气体压力使石油从油井中自行流出。
2.1 原理自喷采油的原理基于气体流体动力学。
当气体注入到油层中时,由于压力差,气体会形成气体圈,在注气点周围的石油被压力推动,从油井中流出。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石油的产量,还可以减少地面处理设备的使用。
自喷采油广泛应用于含水高、油藏压力低的油田。
通过注气增加油井的压力,提高油井产量。
自喷采油技术广泛应用于陆上和海上油田,尤其在海底油田中更有明显优势,可以减少地表设备的使用和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3 优缺点自喷采油的优点包括:提高产量、节约能源、减少设备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
缺点包括:需人工控制注气量、注气管道易发生堵塞、对油藏压力依赖较大等。
3. 气举采油气举采油是指通过注入压缩气体到油井中,利用气体的浮力将石油推至井口的采油方法。
与自喷采油不同的是,气举采油是通过气体的浮力来推动石油的上升。
3.1 原理气举采油的原理基于气体浮力和液体静压力之间的平衡。
在油井中注入压缩气体后,气体在井筒中产生浮力,将石油推向井口。
这种方法适用于油层厚度小、黏度大、含水率低的油田。
气举采油广泛应用于粘度高的胶状油藏和凝析油田。
通过注入压缩气体,可以减少石油的粘度,使其更容易被推至井口。
气举采油在油田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3.3 优缺点气举采油的优点包括:节约能源、提高产量、减少油井堵塞风险等。
缺点包括:对气体的流量和压力有较高要求、井下设备投资较大、油井产量下降后需要额外措施等。
4. 结论自喷和气举采油是采油工程中的两种常用技术。
自喷采油通过注气增加油藏压力,将石油推至井口;气举采油则通过注入压缩气体,利用浮力将石油推至井口。
气举采油法的名词解释

气举采油法的名词解释气举采油法是一种常用于油田开发的提升技术。
通过注入气体(通常是天然气)到井底,形成气体泡沫,在地层中产生压力,推动原油流向井口,从而实现油藏中的原油提升。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油田开采效果,还能有效降低开采成本,因此在油田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一、气举采油法的工作原理气举采油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注入的气体产生的泡沫使原油浮起,并形成一定的压力推动原油流向井口。
在注入气体的过程中,气泡与原油颗粒相互作用,形成气油两相流,提高了原油的可流动性和提升效果。
当气体进入井底时,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气体溶解在原油中,形成气泡。
这些气泡会上升到地层中,进一步推动原油的流动。
同时,气泡与原油颗粒摩擦产生的涡流作用也可以将原油从低渗透地层中提取出来。
二、气举采油法的优点和应用1. 提高采油效率:气举采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尤其对于高粘度或高凝固点的油田来说效果显著。
通过注入气体并形成气泡,原油的流动性得到改善,可以将更多的原油从地层中提取出来。
2. 降低开采成本:相比于传统的水驱或蒸汽驱采油法,气举采油法的投入成本相对较低。
注入气体所需要的设备和维护成本较低,节约了油田开发的经济成本。
3. 适用广泛:气举采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油藏,包括低渗透、高粘度、高凝固点等。
而且,与其他采油方法相比,气举采油法对油藏的压力要求较低,从而可以开发更多的次生油藏。
4. 环保和可持续:相比于传统的提升方法,如水驱或热力驱动采油法,气举采油法无需使用大量的水或能源资源。
这使得气举采油法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气举采油法的挑战和发展趋势1. 气体选择和输送:气举采油法中,选择合适的气体以及其输送的方式对于提升效果至关重要。
目前的技术仍然存在着选择气体和管道输送的一些局限性,未来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2. 气油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气体与原油在地层中相互作用的过程涉及多种物理和化学现象,如气泡形成、油水界面张力等。
气举采油知识介绍

气举阀。
气举采油知识介绍
气举阀
• 套压控制阀结构及工作原理
打开阀的力:Fo=pc(Ab-Ap)+ptAp 充TE气F为室油保管持效阀T应E关F(=闭tAupb的/i(n力gAeb:-ffeFAcctp)=)p系dA数b ,表征 当阀对Fo油≥F压c时的,敏感阀性打。开; 开令启R=瞬Ap间/AbF,o=则FTcE,F=则R/(1-R) 因此pd套Ab压=欲pv打o(A开b-阀A的p)+压p力tA可p 以表示为: 套压p欲vo=打pd开/(1阀-R的)-p压tT力EF为
p
安装气举阀
pe
pe* po t
① 所需启动压力更低; t1 t2 ② 卸载过程更稳定; ③ 安装气举阀(下封隔器)所需卸载时间更长; ④ 安装气举阀一般要求控制较低的注气速度,以免刺坏
气举阀。
气举采油知识介绍
气举启动
气举阀卸载过程
气举采油知识介绍
➢ 气举阀
气举阀
气举阀工作原理:
当高压气体注入油套环空,气体从阀孔进入油管,使阀孔上部油管 内混合液密度降低,油套环空中的液体进入油管,其液面也随之降低, 当油管内压力降到某一界限时,阀孔关闭,高压气体推动环空液面下降 到第二个阀孔。依此类推,直到油套环空的液面下降至油管管鞋(工作 阀),油井正常生产——降低启动压力。
气举阀下入深度应遵循两个原则: 必须充分利用压缩机具有的工作能力;必须在最大可能的深度上安
装,力求下井阀数最少、下入深度最大。
气举采油知识介绍
气举阀
气举阀分类: ① 按压力控制方式分节流阀、气压阀或称套压操作
阀、液压阀或称油压操作阀和复合控制阀。 ② 按气举阀在井下所起的作用分卸载阀、工作阀和
气举采油名词解释

气举采油名词解释篇一:气举采油啊,这可是石油开采里相当有趣的一个事儿呢。
你知道吗?就好比我们给石油一个“顺风车”,让它能更顺利地从地下跑到地面上来。
在地下的油层里啊,石油就像一群被困住的小虫子,它们想出来,可有时候地下的压力不够大呀。
这时候气举采油就登场了。
气举采油呢,就是往油井里注入气体,这个气体就像是一群活力四射的小助手。
注入的气体它会在油管里形成一种特殊的状态,就像在油层里吹起了一阵轻快的风。
这个气体怎么就能把油带上来呢?这就好比我们吹泡泡。
如果我们在水里轻轻吹气,泡泡就会带着水一起冒出来。
气举采油里的气体也是这样,它和油混合在一起,靠着气体的力量,把油给顶起来了。
而且这个气体它还很聪明呢,它会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往上跑,同时也带着油一起走。
在气举采油的系统里,还有很多有趣的部分。
比如说气源,气源就像是气举采油的大仓库,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气体。
没有气源,就像汽车没了油一样,整个气举采油就没办法进行了。
还有注气的设备,这就像是一个精确的注射器,要把气体准确地注入到油井里。
要是注气的设备出了问题,那可就乱套了,就像厨师做菜的时候放盐的勺子坏了,菜的味道肯定不对。
气举采油在很多油田里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它能够提高油井的产量,就像给一个干活慢悠悠的人打了一针兴奋剂一样,油井的出油速度一下子就快了起来。
而且它还能延长油井的寿命呢。
这就好比一个人本来只能活六十岁,但是因为有了很好的保养方法,能活到八十岁。
气举采油对于油井来说,就是那个很好的保养方法。
它让油井能够持续地为我们生产石油,为我们的工业发展和日常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
所以说啊,气举采油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就是一种很巧妙的帮助石油从地下跑到地面的方法,它在石油开采领域里可是个大功臣呢。
我的观点就是,气举采油是石油开采中非常了不起的技术,它利用简单的原理达到了高效的开采效果,对石油行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篇二:气举采油呀,这就像是一场石油的大救援行动呢。
采油工程课件第02章自喷与气举采油

一般地,功能节点位置上装有起特殊作用的设备,如油嘴、 抽油泵等。油井生产系统中,当存在功能节点时,一般以 功能节点为求解点。
节点系统分析思路:
①以系统两端为起点分别计算不同流量下节点上、下游的压 力,并求得节点压差,绘制压差-流量曲线。
②根据描述节点设备(油嘴、安全阀等)的流量—压差相关式, 求得设备工作曲线。
自喷采油原理:主要依靠溶解在原油中的气体 随压力的降低分离出来而发生的膨胀。
在整个生产系统中,原油依靠油层所提供的 压能克服重力及流动阻力自行流动,不需人为补 充能量,因此自喷采油是最简单、最方便、最经 济的采油方法。
自喷井生产系统的基本流动过程 (1)地层中的渗流:10-50% (2)井筒中的流动:30-80% (3)嘴流:5-30% (4)地面管线流动:5-10%
Pa-Pb是在油管 中消耗的压力
曲线B的形状:油管的上下压 差(Pa-Pb)并不总是随着产量的 增加而加大。产量低时,管内 流速低,滑脱损失大;产量高 时,摩擦损失大,这两种因素 均可造成管内压力损耗大。
IPR曲线 节点(井口)流入曲线: 油压与产量的关系曲线
使用:计算出任意 产量下的井口油压 的大小,并用于预 测油井能否自喷。
图2-16 分离器压力对不同油井产量的影响
4)平均油藏压力为求解点
假设一组产量
分离器压力→井口压力→井底压力→油藏平均压力,油藏平均 压力与流量关系曲线。
以油藏压力为求解点 的目的:
①研究在给定条件下油藏 平均压力对油井生产的影 响
②预测不同油藏平均压力 下的油井产量。
图2-18 P r 变化的影响
气举定义:利用从地面向井筒注入高压气体将原油举升至地
气举采油工艺技术

气举采油工艺技术气举采油工艺技术是一种利用天然气驱动石油从地下储层中采出的油藏开发技术。
该技术是一种成本较低、环境友好的油田开发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
下面将详细介绍气举采油工艺技术。
气举采油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地下注入高压天然气,使天然气的膨胀推动石油从井底向井口流动,以达到采油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天然气与石油发生溶解,形成气固两相流动,使得石油能够被提取到地表。
气举采油工艺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需要在油井中建立一个气液相分离器。
在这个分离器中,将注入的天然气与地下的石油进行分离,将石油从底部抽出,使其能够顺利流动。
然后,将分离出的石油通过油管输送到地面的储油库中。
在储油库中,对石油进行初步的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接下来,需要将天然气重新注入到油井中。
这个过程中,需要控制注入的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确保其能够与地下的石油进行溶解反应,形成气固两相流动。
最后,通过地面设备对天然气进行回收利用。
这一步骤主要是利用天然气的压缩、冷却等性质,将其净化、过滤,使其达到再利用的要求。
同时,为了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还需要对气体进行处理,以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气举采油工艺技术具有一些优点。
首先,它不需要进行地面注水,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
其次,通过使用天然气作为驱动力,减少了对其他能源的依赖,降低了开采成本。
同时,由于该技术不需要进行水力压裂等作业,减少了对地下地层的损害,降低了地壳运动的风险。
然而,气举采油工艺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地下储层的复杂性,气举采油的可行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此外,由于天然气的价格较高,开采成本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总之,气举采油工艺技术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油藏开发技术。
通过合理利用天然气资源,实现对石油的高效提取,可以提高采油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气举采油工艺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注气量较小时,忽略气体在环空中的摩擦力 。
2)油管内的压力分布以注气点 为界,明显的分为两段。在注气 点以上,由于注入气进入油管而 增大了气液比,故压力梯度明显 地低于注气点以下的压力梯度。
3)平衡点为正常生产时环形空 间的液面位置,在此位置,油套
2) 井中液面较深,中途未溢出井口时,可由下式计
算式阀中ⅠH s的l —下—入气深举度前: 井HgvIHslpm 1gaxddctii2n2 20
筒中静液面的深度, m
d ti d cin ——油、套管内径, m 。
2.
当第二个阀进气时,第一个阀关闭。此时,阀Ⅱ处
30可得
pc II ,阀Ⅰ处的油压 pt I 为,由图11-
2.
应遵循两个原则:必须充分利用压缩机具有的工作能 力;必须在最大可能的深度上安装,力求下井阀数最 少、下入深度最大。
(1)
H gv I
1) 井中液面在井口附近,在注气过程中途即溢出井
口时,可由下式计算阀Ⅰ的下入深度 减20 m是为了在第一个阀内外建立0.2
HgvI
pmax
1g
20
MPa的压差,以保证气体进入阀Ⅰ。
p1HgIv IHgIv
pIpcIIptI
HgIvIHgIv(pcII1 gptI)10
减去10 m是为了在阀Ⅱ内外建立0.1 MPa压差,以保 证气体能进入阀Ⅱ。
同理第i个阀的安装i1) p1ig1 10
四、 1. 气举井内的压力及其分布(如图11-31所示 ) 1)套管内的气柱静压力近似直线分布,即
油管举升液体。同时阀Ⅰ内的压力进一步降低,在阀 内外压差作用下自动关闭,如图11-29(c)所示。阀Ⅱ进 气后,阀Ⅱ以上油管内的液体混气喷出,油管内压力 降低,在环空高压气体的挤压下液面又继续下降。最 后,高压气体从油管鞋进入油管,阀Ⅱ关闭,井中的 液体全部被举通,如图11-29(d)所示。实际生产中,为 了防止由于管鞋处压力波动使高压气进入油管而出现 间歇喷油,常在管鞋以上20 m处装一工作阀(或称为末 端阀),正常生产时,注入气将通过该阀进入油管。
间歇气举既可用于低产井,也可用于采油指 数高、井底压力低,或者采油指数与井底压力都 低的井。
中心管进气时,被举升的液体在环形空间 的流速较低,其中的砂易沉淀、蜡易积聚,故 常用环形空间进气的举升方式。
2. 井下管柱
按下入井中的管子数气举可分为单管气举 和多管气举。
多管气举可同时进行多层开采,但其结构 复杂、钢材消耗量多,一般很少采用。
油管底部的位置叫油管鞋。
(2) 半闭式管柱
带有封隔器的管柱称为半闭式管柱,它既可用于 连续气举,也可用于间歇气举。这种管柱虽然克服了开 式管柱的某些缺点,但对于间歇气举仍不能防止大量注 入气进入油管后,通过油管对地层的作用。
(3)
闭式管柱,是在半闭式管柱的油管底部加单流阀, 以防止注气压力通过油管作用在油层上。闭式管柱只适 用于间歇气举。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气举装置,如用 于间歇气举的各种箱式(腔式)及柱塞气举装置等。
一、 1. 气举方式
按进气的连续性
按进气的通路
连续气举
间歇气举 环形空间进气(正举) 中心管进气(反举)
连续气举是将高压气体连续地注入井内,使 其和地层流入井底的流体一同连续从井口喷出的 气举方式。
它适用于采油指数高和因井深造成井底压力 较高的井。
间歇气举是将高压气间歇地注入井中,将地 层流入井底的流体周期性地举升到地面的气举方 式。
定程度之后,气举阀自动关闭,将孔眼堵死。
气举前井筒中充满液体,沉没在静液面以下的气举 阀在没有内外压差的情况下全部打开,油套管柱如图 11-29(a)所示。气举时当环空液面降低到阀Ⅰ以下时, 气举阀内外产生压差,高压气体通过阀Ⅰ的孔眼进入 油管,使阀Ⅰ以上油管内的液体混气;如果进入的气 量足以使液体混气而喷出,则油管内压力就会下降。 油管内压力下降后使环空高压气体挤压液面继续下行, 环空液面继续降低,如图11-29(b)所示。当环空液面 降低到阀Ⅱ以下时,高压气体又通过阀Ⅱ的孔眼进入
第五节 气举采油
气举采油法 : 当油井不能自喷时,除采用前 面介绍的人工举升方法外,还可以人为地把 气体(天然气或空气)压入井底,使原油喷到 地面的采油方法称为~ 。
优点:设备比较简单、管理调节较方便。在 新井诱导油流及作业井的排液方面气举也有 其优越性。
缺点:需压缩机和高压管线,地面系统设备 复杂,投资大,气利用率低。
管内压力相等。
4)气举井生产时压力平衡式为
图11-31
p w fp w h G DH u g fiG D(H d 0 f L )
5)平衡点套压与注气点油管内压力之差Δp是为了保证 注入气通过工作阀进入油管并排出注气点以上的井内
2. 限定井口油压和注气量条件下注气点深度和
连续气举设计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这里仅以限定井口 油压和注气量条件下确定注气点深度和产量为例,来 说明气举设计方法及其与节点系统分析的联系。在有 些情况下并不规定产量,而是希望在可提供的注气压 力和注气量下,尽量获得最大可能的产量,其确定注
二、 气举过程
气举时压 缩机压力 变化曲线
二、
压缩气从环空注入,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下 降到管鞋时,压缩机达到最大的压力,称为启 动压力。
气举井稳定生产时压缩机的压力称为工作压力。
如果压缩机的额定工作压力小于气举时的启动压力,气 举无法启动。启动压力的大小与气举方式、油管下入深 度、静液面位置以及油、套管直径有关。采用环形空间 进气的单层管气举方式时有
简单而又常用的单管气举管柱有开式、半 闭式和闭式三种。
(1)
管柱不带封隔器者称为开式管柱,只适用于连 续气举和无法下入封隔器的油井。
采用这种管柱时,每次开井时都需要排出套管 中聚集的液体并重新稳定,下部阀会由于液体浸蚀 而发生损坏,控制不当会使套管内的高压气大量通 过管鞋进入油管引起油井间歇喷油。
L1g ≥ p e ≥ h' 1g
式中 p e ——气举时的启动压力, Pa
1——井内液体密度, kg/m3
L——油管长度, m
三、
在压缩机的额定工作压力有限的情况下,为实现气举就 需降低启动压力。最常用的是在油管柱上装设气举阀。
1. 气举阀工作简况
气举阀的作用相当于在油管上开设了孔眼,高压气体 可以从孔眼进入油管举出液体,降低管内压力,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