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通信链路组网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

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

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一、引言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是为了解决无人机与地面站之间的高效、稳定、安全的通信需求而设计的一套通信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的设计原则、通信技术、网络架构以及相关的性能指标。

二、设计原则1. 高效性: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应具备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数据传递和响应,以满足无人机在实时任务中的需求。

2. 稳定性:通信解决方案应具备高度稳定的连接性,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通信链路,确保无人机与地面站之间的通信不受干扰。

3. 安全性: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应采用安全可靠的通信协议和加密算法,确保通信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

三、通信技术1. 无线通信技术: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LTE等,以实现无线数据传输。

2. 卫星通信技术:在无线信号覆盖不到的区域,可以采用卫星通信技术,通过卫星中继站与地面站进行通信。

3. 数据链技术:数据链技术是无人机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实现无人机与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和控制。

常用的数据链技术有无线电数据链、光纤数据链等。

四、网络架构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的网络架构包括无人机网络和地面站网络。

1. 无人机网络:无人机网络由多个无人机组成,每一个无人机都配备有通信模块,可以相互之间进行通信,并将数据传输给地面站。

2. 地面站网络:地面站网络是无人机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网络,用于接收和处理无人机传输的数据,并向无人机发送指令。

五、性能指标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通信距离:通信解决方案应具备较长的通信距离,以满足无人机在远距离任务中的通信需求。

2. 带宽:通信解决方案应具备较大的带宽,以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实时视频传输。

3. 延迟:通信解决方案应具备较低的延迟,以确保无人机与地面站之间的实时通信。

4. 鲁棒性:通信解决方案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通信链路。

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

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

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引言概述: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通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无人机应用的各个领域,包括农业、物流、安防等,无人机之间的通信是不可或者缺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包括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架构、通信协议等。

一、无线通信技术1.1 频谱选择无人机通信需要选择适合的频谱来传输数据。

常用的频谱包括2.4GHz、5.8GHz和900MHz等。

选择频谱时需要考虑到无人机的飞行距离、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等因素。

1.2 天线设计天线是无人机通信的重要组成部份。

合理设计天线可以提高通信距离和信号质量。

常见的天线设计包括定向天线和全向天线。

定向天线适合于远距离通信,而全向天线适合于近距离通信和多点通信。

1.3 信号调制技术信号调制技术可以提高无人机通信的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

常用的信号调制技术包括调频(FM)、调幅(AM)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

选择适合的信号调制技术可以根据通信需求进行优化。

二、网络架构2.1 集中式网络架构集中式网络架构是指所有无人机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

这种架构适合于无人机数量较少、通信距离较近的场景。

中心节点可以是地面控制站或者挪移通信车辆。

2.2 分布式网络架构分布式网络架构是指无人机之间通过多跳传输数据和控制指令。

这种架构适合于无人机数量较多、通信距离较远的场景。

无人机可以通过建立自组织网络来实现数据传输和协同控制。

2.3 混合网络架构混合网络架构是指集中式和分布式网络架构的结合。

在复杂的无人机应用场景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架构。

例如,在农业领域,可以使用集中式网络架构控制无人机的飞行,然后使用分布式网络架构传输农田的监测数据。

三、通信协议3.1 IEEE 802.11IEEE 802.11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标准,适合于无人机之间的通信。

它提供了高速数据传输和广泛的覆盖范围。

通过使用IEEE 802.11协议,无人机可以建立起稳定的通信连接。

无人机通信网络建设方案研究

无人机通信网络建设方案研究

无人机通信网络建设方案研究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无人机通信网络的建设也成为了不少科技公司和政府部门的研究方向。

从静态的地面通信网络到动态的空中通信网络,无人机通信网络不仅具备广阔的应用空间,也能满足未来高速互联网服务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无人机通信网络的建设方案,重点从无人机网络的性能、覆盖范围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无人机网络的性能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无人机网络具有传输速度快、延迟低等明显的优势。

因为从无人机到地面的数据传输不需要经过地面网络的各种中转设备,所以通信延迟低,而且无人机相较于直接部署在地面的通信设备来说,其高度和视野更为广阔,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实现长距离数据传输。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通过多点定位技术来支持组网,保障通信更加可靠和稳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人机网络在通信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挑战,如信道干扰、场景变化等,因此需要引入一些增强技术来提升性能。

例如,可以采用信道编码和分集技术来减小信号干扰和损坏;同时,使用多通道技术可以增加信道的传输带宽,从而提升数据的传输速度。

二、无人机网络的覆盖范围无人机网络的覆盖范围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设备性能、信道选择和部署策略等。

设备性能:无人机的载荷能力、高度、速度等设备性能都会影响网络的覆盖范围。

通过提升设备性能,可以增加无人机的传输能力和覆盖范围。

信道选择:选择合适的信道也能提升无人机的覆盖范围。

专业的无人机通信业务通常采用无线电和光学通信,这些通信手段都可以利用不同的频段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因此,选择合适的频段进行通信,才能保证设备的性能和通信范围。

部署策略:部署策略也是影响无人机网络覆盖范围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实际的通信需求,选择合适的部署策略。

例如,在公共安全领域,可以选择集中部署,由大型基站以点对点链路连接各个部门,同时也可以布置多台小型无人机,以覆盖更广阔的区域。

三、无人机网络的安全性无人机网络的安全性是无人机通信网络更加可靠和稳定的保障。

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

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

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概述: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是为了解决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站之间的通信需求而设计的一套完整的系统。

该解决方案包括无人机通信协议、通信设备、通信频段的选择以及通信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使用该解决方案,可以实现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站之间的可靠、安全、高效的通信,提高无人机的飞行控制能力和任务执行效果。

一、无人机通信协议:无人机通信协议是指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站之间进行通信时所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通信协议的设计需要考虑通信的可靠性、实时性和安全性。

在本解决方案中,我们采用了一种基于无线电通信的协议,该协议具有以下特点:1. 分层结构:通信协议采用分层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实现了通信的模块化和可扩展性。

2. 容错机制:协议中引入了容错机制,可以检测和纠正通信中的错误,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3. 带宽管理:协议支持带宽管理,可以根据通信需求动态分配带宽资源,提高通信的效率。

4. 安全性保障:协议中加入了加密和身份认证机制,保障通信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访问。

二、通信设备: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中的通信设备包括无人机端的通信模块和地面控制站端的通信设备。

无人机通信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与地面控制站进行通信,并将通信数据传输给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

地面控制站的通信设备则负责与无人机通信模块进行通信,并将通信数据传输给地面控制站的操作员终端。

通信设备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通信范围:通信设备需要具备足够的通信范围,以确保无人机在远距离情况下仍能与地面控制站保持通信。

2. 抗干扰能力:通信设备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应对复杂的通信环境,确保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低功耗:通信设备需要具备低功耗特性,以延长无人机的续航时间。

4. 易于集成:通信设备需要具备良好的接口和协议兼容性,以便与其他无人机系统进行集成。

三、通信频段的选择:通信频段的选择是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 (3)

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 (3)

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一、引言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是指为无人机系统提供可靠、高效、安全的通信方式,以实现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站、其他无人机或者其他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连接。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卫星通信和无线网络的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包括系统架构、通信协议、数据传输方式等。

二、系统架构1. 地面控制站:地面控制站是无人机系统的指挥中心,负责与无人机进行通信和控制。

地面控制站需要配备一台高性能计算机和无线网络设备,以便与无人机进行数据传输和指令控制。

2. 无人机:无人机是通信系统的终端设备,负责接收地面控制站的指令并将传感器数据传输回地面。

无人机需要配备卫星通信设备和无线网络设备,以实现与地面控制站和其他无人机之间的通信。

3. 卫星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是无人机系统的主要通信方式之一。

通过卫星通信网络,无人机可以与地面控制站进行远程通信和数据传输。

卫星通信网络具有广覆盖、稳定可靠的特点,适合于远程和复杂环境下的通信需求。

4. 无线网络:无线网络是无人机系统的辅助通信方式。

通过无线网络,无人机可以与其他无人机或者其他通信设备进行近距离通信和数据传输。

无线网络可以采用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具有高速、低延迟的特点,适合于近距离和高速通信需求。

三、通信协议1. 地面控制站与无人机之间的通信协议:地面控制站与无人机之间的通信协议需要满足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常用的通信协议包括TCP/IP协议、UDP协议和MQTT协议。

TCP/IP协议适合于需要可靠传输和连接管理的场景,UDP协议适合于需要低延迟和高吞吐量的场景,MQTT协议适合于需要发布/定阅模式和消息队列的场景。

2. 无人机与其他无人机或者其他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无人机与其他无人机或者其他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需要满足高速、低延迟和灵便性的要求。

常用的通信协议包括Wi-Fi协议、蓝牙协议和ZigBee协议。

Wi-Fi协议适合于需要高速和大带宽的场景,蓝牙协议适合于需要低功耗和短距离通信的场景,ZigBee协议适合于需要低功耗和大规模网络的场景。

无人机通信链路组网方案设计

无人机通信链路组网方案设计

⽆⼈机通信链路组⽹⽅案设计本科毕业论⽂题⽬:中⼩型固定翼⽆⼈机组⽹通信链路⽅案设计学员姓名:易骁迪学号:仿真⼯程培养类型:合训类专业:200909012035 所属学院: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年级:2008级指导教员:张代兵职称:副研究员所属单位:机电⼯程与⾃动化学院⾃动化研究所国防科学技术⼤学训练部制⽬录⽬录 ...................................................................................................................... I 摘要 . (i) ABSTRACT .............................................................................................................. i i 第⼀章绪论. (1) 1.1课题研究背景 (1)1.2国内外研究进展 (2)1.2.1国外⽆⼈机系统通信组⽹发展情况 (2)1.2.2⽆⼈机组⽹通信技术现状 (4)1.3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6)第⼆章⽆⼈机通信组⽹关键技术 (8)2.1 ⽆⼈机通信系统简介 (8)2.2⽆⼈机MANET⽆线⾃组⽹技术 (9)2.2.1 ⽆⼈机MANET⽹的特点 (9)2.2.3 ⽆⼈机MANET⽹络的典型应⽤ (11)2.3基于MANET⾃组⽹的路由协议简介和分析 (12)2.3.1⽆线⾃组⽹路由协议 (12)2.3.2⽆线⾃组⽹路由协议的分类 (13)2.3.3⼏种⾃组⽹路由协议的简介 (16)2.3.4性能⽐较 (19)2.4 本章⼩结 (22)第三章⽆⼈机通信组⽹⽅案设计 (23)3.1各种条件下的⽆⼈机组⽹需求分析 (23)3.1.1 战场⽆⼈机⽹络模型 (23)3.1.2各种条件下对⽆⼈机组⽹的要求 (24)3.2 IP920电台简介 (25)3.1.1IP920电台的性能指标 (25)3.1.2IP920电台⼯作模式和⽹络拓扑简介 (28)3.3⽆⼈机⽹络模式分析与评估 (29)3.3.1 两种常见的⽆⼈机⽹络模式 (29)3.3.2 各组⽹模式的优缺点评估 (30)3.4 ⽆⼈机组⽹⽅案设计 (31)3.4.1 基于⼏种组⽹模式和路由协议的⽆⼈机组⽹⽅案设计 (31)3.4.2 ⽆⼈机在不同情况下的⽹络变换准则 (33)3.4 本章⼩结 (34)第四章仿真实验与综合分析 (35)4.1实验环境 (35)4.2实验内容 (36)4.3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36)4.3.1不同拓扑结构下的电台数据传输性能分析 (36)4.3.2 不同距离下的电台数据传输性能分析 (48)4.3.3 不同运动情况下的电台数据传输性能 (54)4.3.4不同节点数量下的电台数据传输性能 (57)4.3.5 不同通视程度下的电台数据传输性能 (59)4.4 本章⼩结 (60)第五章结论 (63)5.1总结 (63)5.2未来⼯作展望 (64)致谢 (66)参考⽂献 (67)摘要⽆⼈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是⼀种⽆⼈驾驶、动⼒驱动、可重复使⽤的飞⾏器,可以执⾏多种作战任务。

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

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

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一、引言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UAV)作为一种无人驾驶的航空器,正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农业、物流、环境监测等。

然而,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需要与地面站或者其他无人机进行通信,以实现数据传输、指令控制等功能。

因此,建立稳定、可靠的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二、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的要求1. 高效稳定:通信方案应具备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确保无人机与地面站之间的实时通信。

2. 长距离传输:通信方案应具备较长的传输距离,以满足无人机在不同任务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3. 抗干扰能力:通信方案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应对复杂的环境干扰,确保通信信号的稳定性。

4. 低功耗:通信方案应具备低功耗特性,以延长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5. 安全性:通信方案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确保通信过程中的数据不被非法获取或者篡改。

三、基于无线电频谱的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1. 无线电频段选择:根据无人机通信需求和频段规划,选择合适的无线电频段进行通信。

常用的频段包括2.4GHz、5.8GHz等。

2. 调制解调技术:采用合适的调制解调技术,如频移键控(Frequency Shift Keying,FSK)或者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等,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解析。

3. 天线设计:设计合适的天线,以提高通信信号的传输效果。

常用的天线类型包括方向性天线、全向天线等。

4. 信道管理:通过合理的信道管理策略,实现多个无人机之间的通信协调,避免信道冲突和干扰。

四、基于卫星通信的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1. 卫星选择:选择适合的卫星通信系统,如全球星基系统(Globalstar)、伊纳尔多(Inmarsat)等,以实现无人机与地面站之间的长距离通信。

2. 卫星链路优化:通过优化卫星链路,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无人机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链路设计与优化

无人机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链路设计与优化

无人机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链路设计与优化无人机通信系统是无人机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实现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在无人机的飞行任务中,数据链路的设计和优化是确保无人机能够稳定、高效地完成任务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无人机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链路设计与优化的相关问题。

一、数据链路的基本原理数据链路是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站之间进行通信的媒介,它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数据。

数据链路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调制、编码、解调和解码等过程,将数据传输到接收端。

在无人机通信系统中,数据链路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数据链路的传输速率需要足够高。

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需要实时地传输大量的数据,如图像、视频、传感器数据等。

因此,数据链路的传输速率需要足够高,以保证数据能够及时地传输到地面控制站。

其次,数据链路的传输距离需要足够远。

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可能需要在较远的距离内与地面控制站进行通信。

因此,数据链路的传输距离需要足够远,以保证无人机能够在较远的距离内与地面控制站保持通信。

最后,数据链路的抗干扰能力需要强。

无人机通信系统中存在各种干扰源,如电磁干扰、多径效应等。

因此,数据链路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这些干扰源的存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数据链路的抗干扰能力。

二、数据链路设计的关键技术数据链路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调制技术、编码技术和功率控制技术等。

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在无人机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调制技术有频移键控调制(FSK)、相移键控调制(PSK)和正交振幅调制(QAM)等。

不同的调制技术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场景,根据具体的通信需求选择合适的调制技术可以提高数据链路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编码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进行编码以提高传输可靠性的过程。

在无人机通信系统中,常用的编码技术有前向纠错编码(FEC)和交织编码等。

通过采用合适的编码技术,可以提高数据链路的抗干扰能力和误码率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On account of the number of Unmanned Air Vehicles (UAVs) in the using field increase substantially, the probability of air collision becomes larger. Since UAVs have a remand of expand to a wider space,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FAA) provide that UAVs should discover the threats and avoid collision like human beings. Perception and avoidance system are the important ensure of UAVs’ real-time planning and this technology is the hot spot of the route planning research. Be aimed at avoiding the non-cooperating threat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al-time route planning to plan the feasible route .The main contributions are as follows: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中小型固定翼无人机组网通信链路方案设计
学员姓名:
易骁迪
学号:
仿真工程
培养类型:
合训类
专业:
200909012035
所属学院:
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
年级:
2008级
指导教员:
张代兵
职称:
副研究员
所属单位: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训练部制
目 录
摘 要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是一种无人驾驶、动力驱动、可重复使用的飞行器,可以执行多种作战任务。随着作战理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军队要求无人机具有更高的作战性能和执行更加多样化作战任务的能力,这对无人机通信组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制新的通信设备、设计新的通信组网方案,实现无人机群的编队自主化和通信网络化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针对MANET无线自组网通信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战场无人机网络模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无人机组网通信链路方案的设计,具体工作包括:
(3)仿真实验。本文结合现有硬件Nano IP920电台进行了网络通信实验,完成了电台各拓扑结构在不同环境下的通信性能测试,并进行了简单的性能分析。实验测试了拓扑结构、传输距离、运动情况、网络节点数量和环境通视程度对数据传输性能的影响。结果验证了组网方案设计的正确性。
关键词:通信组网方案;MANET无线自组网;Nano IP920电台
2、无人驾驶飞机通信系统主体上还停留在解决单机与基地的通信问题的通信网络的阶段。
目前美国服现役的Link-16仅属于物理层网络技术,且传输速率较低(最高238Kbps);。LINK-16数据链提供了一种抗干扰、安全的数字数据传输,采用标准的波形和数据格式,允许进行机动空中通信。但是Link-16的传输速率较低(最高238Khps),不适应数据传输率要求较高的场合。例如2005年,美国主管F/A-22的机构认为:由于LINK-16的带宽有限,无法满足F/A-22向外传输大量数据的需求,因此准备转向为“猛禽”战斗机装备的基于“战术目标瞄准网络技术”。近年出现的TTNT网络采用Internet体系结构,并开始使用MANET技术组网,尽管技术尚未成熟,但应当引起我军重视,作为我国发展相关网络时的借鉴。
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无人机作战模式与无人机战术网络具有以下特点:
1、无人机作战模式仍以单机作战为主。
迄今为止,包括美国在内,世界各国的军用无人飞机的活动方式大都保留着单机执行任务方式,其通信方式还处在从通信线路网络向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过渡过程之中,后方地面控制站直接对单架或多架无人机进行控制,即采用以后方指挥中心为核心的星形控制拓扑结构。换言之,各个无人机之间缺少直接通信、协调、合作的能力,而所有的行动只能通过指挥中心来完成。在这一模式下,后方地面控制站可能:
对无人机组网方案进行研究需要对两个链路进行设计,即机间链路和空地链路。所谓机间链路的设计,指的是空中各无人机之间的通信链路设计;而空地链路的设计,指的是各无人机与地面指挥控制站之间的通信链路设计。由于机间链路与空地链路各有特点,对数据传输的方法、格式、速率等的要求不同,故其采取的组网方案也有所区别。为应对未来战争的要求,智能化、自组织、抗干扰能力强的组网方案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就是基于现有硬件条件,使无人机编队能够快速进行自主的通信组网、拓扑变换及编队协调。
现有的遥控与组网技术已不能完全满足无人机实现高等级自主控制的需求,迫切需要研究面向无人机的自主实时行动的一套通信组网方案。无人机网络一般由无人机群和基站组成,采用MANET(移动自组网络)多跳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组成无人机通信MANET网络,实时控制无人机群和传输侦察信号,增强无人机的通信能力和抗毁伤能力,将极大增强无人机对战场信息的感知获取能力,提高无人机协同执行任务的能力,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单无人机作为侦察和监视的有效手段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但是对多无人机通信组网的研究刚开始不久。组建具有较强信息感知与获取能力、通信能力和健壮性的无人机MANET网络已经成为多无人机通信研究的热点。
(1)需求分析。本文分析了无人机通信网络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了分析,介绍研究了MANET自组网技术和网络路由协议,对其通信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建立了无人机战场网络模型。
(2)方案设计。本文针对任务需求,基于组网技术和可能的组网模式,设计了无人机通信组网方案,并对组网方案内部的各组网模式使用条件、模式之间的变换准则进行了设计。
随着无人机微小型化使单机被击落后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小,以及单机处理与应变能力的提高,以机群为基础的作战单元内单机间如果具有可替补性,从而使作战单元的可靠性可以大大提高。如果机群内与后方指挥中心的通信也具有多条途径,则以机群为基础作为执行任务的基本单元的工作模式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显然,这一工作模式将使与后方指挥中心(或中继系统)的信息交换能力可靠性增加,也要可以提高机群执行任务的可靠性。
无人机型号
数据链
工作频率
RQ一l Predator
BLOS,LOS
Ku band,C—band
RQ一2B Pioneer
1.2.2
根据《美国无人驾驶飞机2005—2030年发展道路蓝图》(USA UAV Roadmap2005—2030),美国现役的主要无人驾驶飞机所使用的通信技术如表1-1所示。从表1-1我们可以看出:迄今为止,美国现役UAV的通信技术仍然以单机间、单机与地面指挥中心间的数据链通信技术为主,集群式的组网通信技术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KEY WORDS:real-time planning, 3-D route planning, 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
第一章 绪 论
1.1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是一种无人驾驶、动力驱动、可重复使用的飞行器[]。目前,无人机可执行对空、对地(海)作战任务,广泛使用于情报侦察、通信中继、目标搜索与跟踪和对地攻击等各种战任务中,并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对无人机组网方案和组网技术的研究已迫在眉睫,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军事强国加快了对无人机通信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然而,由于无人机机身尺寸和载重量的限制,许多大型设备无法搭载到无人机上,致使无人机在智能化的集群行动方面一直进展不大。而设备的小型化暂时难以实现,因此中小型无人机尚无法实现自主编队等要求。所以,基于现有设备,设计新的通信组网方案,实现无人机的自主编队是十分有必要的。
(1)直接遥控一架或多架无人机:这一模式目前使用的较为普遍,相对成本也较低,但因为地球表面曲率问题,使其遥控距离受限;
(2)间接通过一架无人机作中继对多架无人机实现控制与信息交换:这一控制模式较容易克服距离受限问题,但当中继机被毁时可能影响全局,因此单点抗毁性不强。
上述两种控制模式依赖与后方基地的通信联系,对单机自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求较低。但是其缺点是:单机系统一旦受创,或与后方指挥中心通信受干扰或中断将直接影响全系统的工作。
1.2
1.2.1
对于无人机群的组网方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思路主要是构建无人机群组成的宽带互联网。在宽带互联网中,各个节点兼有主机和路由器两种功能。节点之间通过多跳无线链路来相互进行通信,每个节点在必要的时候都要充当路由器的角色来为其他节点转发数据包。而且,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式可以兼容多种数据链,如宽带高速数字多波束中继数据链、卫星中继数据链、通用战术数据链,以及无人机群的无线局域网等。对于超视距无人机群间、或超视距无人机群与地面测控站之间的测控通信方式,可以采用无人机群各子网间的多跳、无人机空中中继或卫星中继方式。卫星中继方式在无人机上的运用已相当成熟,并具有覆盖区域广、传输码速率高、系统简单可靠的优势,但其传输时延大、造价高,最致命的弱点是易受干扰,在和美国、俄国等强国对抗时卫星中继链路的可用度非常低。以中空、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为空中中继平台的空中中继方式具有成本低、传输时延小的特点,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数据链,因此具有操作灵活、通信快捷的优势,并在目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无人机群各子网之间的多跳传输主要用于传输少量的数据信息,而对于话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由于其对带宽、时延、时延抖动的要求较高,QoS的设计将非常复杂,需要基于特定的网络和应用环境进行系统的跨层设计研究。
随着无人机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功能各异的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军事和非军事行动中。无人机先后在美国越战、以色列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当前利比亚“奥德赛黎明”行动等局部战争中大显神威,进一步检验和验证了无人机系统的实战效能。然而随着现代战争对无人机在自主性、智能化、多任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无人机的通信组网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无人机的作战效能和智能水平已逐渐无法满足军事行动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