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在战火中诞生 在辉煌中前进——中国人民解放军79年发展简史

在战火中诞生 在辉煌中前进——中国人民解放军79年发展简史

6I N R OR T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

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称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1937.8-1946.6)称八路军和新四军,从解放战争起,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至今。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4月,蒋介石集团与汪精卫集团一起向共产党发动大规模武装袭击,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使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遭到失败。

在惨酷的现实面前,中国共产党从失败中认识到组建军队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决心以共产党人所影响和掌握的江西南昌部分国民革命军为基础,组建自己的军队。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叶挺等人遵照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组织领导武装起义,即“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8月1日,后来被定为建军节)。

“八一南昌起义”7天后,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9月11日,毛泽东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了“秋收起义”,组成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而在部队中建立了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则是在三湾改编中完成,它把党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民主制度,制定了革命纪律。

这些原则、纪律和制度,为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初步基础。

1928年2月,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岗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此期间,毛泽东为工农红军规定了打在战火中诞生在辉煌中前进——中国人民解放军79年发展简史文/刘俊桐时政热点C HINA RE PO RT时事中国200/8.CH A E P 27时政热点CHI NA R EPO R T 时事中国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三大任务,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优待俘虏政策。

同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由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农民军编成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岗山,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后称朱、毛会师)。

军队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军队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军队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与成就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军队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军队建设的必然趋势。

军队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紧密地与我国军事现代化的进程相伴随,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军队信息化的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

在这一时期,我国军队逐步引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开始了信息化设备的采购和使用。

首先建立起的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为军队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军队信息化的初步应用进入90年代,我国军队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初步应用阶段。

在这一时期,我国军队开始研发和使用军事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通信信息系统等相关装备,初步实现了信息化与作战指挥的结合。

同时,军队信息化的研究和发展也逐渐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三、军队信息化的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军队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我国军队积极推动信息化技术与作战指挥、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领域的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在军队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军事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通信信息系统的研发和使用得到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保障也逐渐成为我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军队信息化的发展不仅在技术水平上取得了突破,更在实战能力和作战效能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的使用,使得军队指挥员能够及时获取全面的作战信息,实现信息化指挥和作战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军事通信信息系统的应用,加强了军队内部和军地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调,提高了信息的保密性和可靠性。

另外,军队信息化的发展也为武器装备研发和作战使用提供了强大支撑。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武器装备能够更好地与作战指挥系统相结合,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管理和作战效能的最大化。

同时,信息化技术还使得军队的后勤保障更加高效和精准,实现物资的管理和运输的信息化,提高后勤保障的效率和能力。

总体而言,我国军队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可谓丰富多彩,取得了重要成就。

军队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将进一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和实战效能,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军事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简述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

简述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

简述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规军队,其建军历程充满了光辉战斗历史。

自成立之初,人民军队就肩负着保卫国家、捍卫人民利益的重任。

以下将对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进行简述。

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人民军队的第一次大规模战斗历程可以追溯到1946年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对抗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武装,旨在推翻腐败政权,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在这场战争中,人民军队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经历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这场战争不仅为中国人民争取了解放,也为全球反殖民主义和平解放事业树立了榜样。

二、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于1950年至1953年间,是中国人民军队参与的一场重大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军队与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对抗,为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捍卫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军队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军事素养和出色的战斗能力,成功抵御了联合国军的进攻,最终迫使其接受停战协议。

这场战争不仅彰显了人民军队的实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抵御外敌的坚定意志。

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于1962年爆发,是中国人民军队在地方冲突中的一次重大战斗历程。

这场战争是中国和印度之间争夺边界领土的冲突,中国人民军队坚决反击印度侵略者,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

虽然这场战斗中中国人民军队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

这场战争不仅巩固了中国在边境地区的防卫,也彰显了人民军队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坚定立场。

四、边海防卫战斗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还包括了一系列边海防卫战斗。

中国拥有辽阔的陆地和辽阔的海洋,边海安全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人民军队积极参与各类边海防卫任务,保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

这些战斗涉及到陆地和海上的各种环境和条件,人民军队充分发挥了其专业优势和实力,有效维护了国家边海安全。

总结: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坚定意志和出色能力。

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

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

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人民军队从此开始了崭新的历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历经抗美援朝、边疆自卫反击、对台反击、对越自卫反击、抗洪抢险等许多战争与行动,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经过三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威胁,同时也为中国在世界上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边疆自卫反击战则是中国军队打击外来侵略的重要战役。

中国人民军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奋勇作战,成功地保卫了国家领土和国家安全。

对台反击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展现了出色的作战素质,在台海地区成功地打击了台湾岛上的敌人,力保了国家的安全。

对越自卫反击战则是中国军队在20世纪80年代打击外来侵略的又一场重要战役。

中国人民军队以坚强的意志和出色的作战技能,成功地打击了越南的侵略,维护了国家边疆的安全和稳定。

抗洪抢险时期,人民军队表现出极高的爱国精神和拼搏精神,积极参与抗洪抢险行动,最终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几十年的战斗历程,人民军队时刻在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安全和幸福而奋斗。

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灾难面前,军队的勇气、无私和贡献都是人民铭记的。

2)建军以来我军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演讲稿

2)建军以来我军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演讲稿

2)建军以来我军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演讲稿建军以来我军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演讲稿,,第二届“红色故事会”征文比赛获奖作品汇编,这两个标题中任选其一均可。

答案就不言而喻了吧!建军以来我军荜路蓝缕的发展历程与红色故事息息相关,千百万战士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永远值得人们景仰和铭记。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自然没有人愿意受罪遭难,但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他们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而留给家庭、亲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只能是深深的遗憾和哀叹。

从古至今,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在枪林弹雨的考验面前,总有许多热血男儿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

这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爱国情怀,那种赴汤蹈火、以身殉职的崇高气节,使人读之荡气回肠,闻者振奋激昂。

九十年前的一天,南昌城内突然燃起熊熊烈焰,霎时间房屋被烧毁,田园变焦土,人畜遭涂炭;一把鲜红刺目的镰刀斧头,几个闪亮的耀眼大字——打倒列强,除军阀,分土地,除劣绅……向全世界昭示着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坚定决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执著追求。

自此,揭开了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序幕,谱写了波澜壮阔的革命诗篇,掀开了历史的崭新一页。

革命的暴风骤雨使青山常在,江水长流。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革命的烽火越烧越旺。

中国工农红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转战南北,踏遍祖国大地,以非凡的胆略和卓越的智慧,制定正确的政策方针,灵活机动地处置危急局势,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终于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成功地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它永久屹立在神州大地,照耀着华夏子孙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共和国六十三年的光辉岁月里,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亿万群众尽享了和平与幸福。

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

中国军队近代化历程

中国军队近代化历程

中国军队近代化历程(一)中国军队近代化,就其总体发展阶段而论,大致上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从1895年清廷小站练兵到1924年国共合作、黄埔建军;后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从严格意义上讲,小站练兵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开端。

马克思主义认为,军队是国家机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清王朝建立后,封建统治阶级依靠八旗兵和继起的绿营,统治了中国近三个世纪。

然而,作为封建没落政权的工具,八旗、绿营随着封建制度的沉沦衰败而日趋解体。

19世纪以后,八旗兵已成为名存实亡的"寄生集团",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绿营兵自乾嘉开始,也迅速走向衰朽。

在鸦片战争中,充分暴露了清军的腐败无能,有事则临阵溃逃,无事则虚糜粮饷。

太平天国起义时,清朝50余万军队,"遇敌辄糜",溃不成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60年代初叶开始,在洋务派"求强"、"求富"呼声推动下,清政府曾对军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聘用外国军事教官,购买洋枪洋炮,推行西洋操典等等。

但由于清军积重难返,收效甚微,尤其其建制仍保持绿营的组织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变革。

这种表面的局部"西化",虽然为尔后的军队近代化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很快地在实践中碰了壁。

1894至1895年中日甲午一役,参战的中国陆军不堪一击,号称"北洋精华"的海军也全军覆灭。

堂堂天朝大国,居然败于东瀛弹丸小国。

失败的苦果,撞击着人们的心窗。

那种昏聩愚蠢的"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虚妄自尊,以及纲常名教等封建陈腐教条所筑起的樊篱,再次遭到重创。

朝野上下,"修明武备"的呼声日亮。

许多中外臣工,纷纷提出"筹饷练兵为急务"。

清朝最高统治者也从这次战争中看到了日人"专用西法制胜"之道,决定"仿照西法添设新军"。

川军的发展历程

川军的发展历程

川军的发展历程
川军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24年,当时是在大正天皇时代,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

东京生于1913年。

他在第一次国共合
作时期积极参与反对帝国主义的战斗,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1927年叶剑英发起唐山起义失败后,川军逃到苏区继
续参与游击战争。

在东方革命的浪潮中,川军亦参与了抗日战争。

他们在敌后进行了多次游击战,对于抗日战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川军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他们在决战长沙、桂林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川军也积极参与战斗。

他们作为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冲锋陷阵,配合朝鲜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精彩的战斗。

改革开放以后,川军逐渐转型成为了现代化的战斗力量。

他们参与了国内外的和平维稳任务,如中越战争、湖南台风救援等。

同时,川军也积极参与了国际维和行动,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川军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从小规模的游击队到现代化的正规军队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川军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保持着人民军队的本色。

他们通过不断学习、训练和发展,不断增强了自身的战斗力,为国家的发展和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军史

军史

为什么要建立军队?
•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让我党意识到武 装斗争和掌握军队的重要性,意识 到“枪杆子里出政权”(毛泽东在 八七会议上),必须武装夺取政权, 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
• “三湾改编”为什么如此重要?
• 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和在部队内 部实行民主制度的原则,确立了 党对军队的领导。(江西永新县 三湾村)
土 地 革 命
战 争
战争史
19451949
解 放 战 争
中 印 边 境 反 击 战
中 苏 珍 宝 岛 之 战
中 越 边 境 自 卫 反 击 战
19371945
抗 日 战 争
抗 美 援 朝
援 越 抗 美 战 争
中 越 西 沙 之 战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诞生和 成长
• 从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土地革命 战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国 内革命战争。这次战争,经历了工 农武装割据、反围剿、长征、红军 三大主力会师、向抗日战争过渡等 几个阶段。
宝贵经验
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 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必须坚持开展强有力的政治工作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军队 建设和作战实行正确的战略指导
宝贵经验
必须实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
必须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使军队 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
必须加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当前局势
中印自卫反击战中我军胜利后 为什么主动后撤?
地理环境 兵力对比 后勤支援 战争主动权 国际影响(尼赫鲁的影响力) 东南沿海大局 国内经济困难 印度全国动员
在“文化大革命”中艰难前进
文化大革命对军队的影响 军队的整顿 战略工作与军队建设 珍宝岛与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对外军事援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这一发展历程,是这支军队全心全意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程,是战胜
千难万险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为保卫祖国、巩固国防,维护世界和平付出巨大牺牲并建
立丰功伟绩的历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为建设强大的中国国防而奋斗的历程中,经历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两个历史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
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具有无产阶级性质、又有严格纪律、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人民
军队。这支军队在长达22年的革命战争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
成长壮大。土地革命战争中,人民军队的主要称谓是中国工农红军。在这一时期,中国工农
红军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路线、方针和原则,制定了相应的制度。组建了红一、红二、'
红四方面军。当时红军的编制装备十分简陋,主要是步兵,并逐步组建了少量骑兵、炮兵、
工兵、通信兵分队,使用大刀、长矛和缴获的步枪、机枪、轻型火炮作战,创建了农村革命
根据地,开展了游击战争和以运动战为主的反对国民党军大规模"围剿"的战争。红军在第五
次反"围剿"失败后,举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为取得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深入敌后,坚持
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在八年全面抗战中,这支军队英勇作战12.5万余次,抗击了5
8%-69%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以伤亡60余万人的重大代价,歼灭日伪军171.4
万余人,收复国土104.8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
1.255亿。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与
此同时,人民军队自身也取得巨大发展,正规军由抗战初期的5万余人发展到抗战结束时的
127万余人,民兵达268万余人。这支雄厚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
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其规模不断扩大,部队区分为野战部
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发展为四大野战军和五大军区,即第
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以及西北、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原(华中)军区。在这场伟
大的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与全国人民的支持
参与下,经过艰苦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人,解放了除台湾等少数岛屿以外的广大国
土。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发展到550万余人。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人民解放军有26万
余官兵献出了宝贵生命,有104万指战员负伤。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开始了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转变的历程。
毛泽东明确指出:“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
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并把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和强大的经济力量作为国家的两件大事。从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
人民解放军在完成统一祖国大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和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胜利。发
展成为一支军兵种比较齐全的合成军队,除了陆军,还建立了空军、海军;陆军除步兵外,
还有炮兵、工程兵、。装甲兵、通信兵、防化兵、铁道兵、防空部队等技术兵种,并相继成
立了各类院校和军事研究机构;属于人民解放军序列的公安部队也组建和发展起来。1956
年后,人民解放军建设虽然在有的方面遭受过一定的挫折,但在军事、政治、后勤建设等方
面,仍然不断进步,适时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 --第二炮兵,发展了"两弹一星"等先进武器
装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解放军霆设在许多方面遭受了严重挫折和损失,但仍在动
乱和困难的条件下,提高警惕,加强战备,英勇地保卫着祖国的安全。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解放军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继承
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提出新时期军队建设的理论及一系列方针政策。在这一时期,人
民解放军实现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战略性转变,明确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走有
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全军多次进行精简整编,改革体制,在精兵合成、提高效能的道路上
不断前进;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确立了以军事训练为中心、以提高战斗力为标准的
方针,部队的协同作战、快速反应、电于对抗、后勤保障等能力有了增强,驾驭现代战争的
能力明显提高;完善法规制度,依法从严治军,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军队建设的法律法规、条
令条例,正规的战备、训绦、工作和生活秩序不断巩固,各项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上不断前进;全军的武器装备不断改善,现代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江泽民任军委主席以
后,人民解放军建设又有新的发展。为探索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人民解放军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进一步明确了军队建设的总要求,不断加大科技强
军的力度,全面加强军队质量建设,使人民解放军沿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道路继续
胜利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