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及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岩石多尺度结构的力学响应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岩石多尺度结构的力学响应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岩石多尺度结构的力学响应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岩石是地壳中常见的材料,其力学性质对地下工程和地质灾害评估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岩石在不同尺度下的力学响应特性,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以期能够更好地预测和控制地质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一、宏观尺度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1. 岩石的宏观力学参数在宏观力学试验中,科学家们会针对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拉伸、压缩、剪切等试验,得到宏观力学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抗拉强度等,它们对岩石材料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在数值模拟中,科学家们可以根据这些试验结果建立合适的本构模型,用以预测岩石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力学响应。

2. 蠕变试验研究除了静态力学试验外,科学家们还进行了蠕变试验研究,以模拟地下岩层长期受力情况下的行为。

蠕变试验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理解岩石在长时间内变形和破坏的特点,同时也为预测岩石结构的稳定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对于岩石蠕变的数值模拟,科学家们使用了不同的本构模型和粘滞模型,以实现对蠕变行为的定量描述。

二、中观尺度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1. 岩石的微结构岩石的微结构对其力学性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中观尺度试验中,科学家们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仪器观察岩石的微观形貌,并研究岩石中的孔隙、微裂缝等特征。

通过中观尺度试验,科学家们可以获取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开裂韧度和断裂韧度等参数,用以描述岩石的断裂特性。

2. 数值模拟为了更好地理解岩石的微观力学行为,科学家们进行了基于离散元方法(DEM)的数值模拟。

DEM模拟可以模拟岩石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岩石在应力加载作用下的破碎过程。

科学家们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可以与实验室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从而验证和修正力学参数以及本构模型,并进一步优化模型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三、微观尺度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1. 岩石孔隙结构微观尺度试验主要集中于岩石内部的微观孔隙结构。

科学家们利用高分辨率的显微镜观察岩石中的孔隙形状、连通性等特征,并进行相关的数值分析。

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能与分级标准

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能与分级标准

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能与分级标准一、岩体破坏形式挠曲、剪切、拉伸及压缩等四种形式。

二、岩体变形特征(一)岩体应力一应变曲线分析岩体中存在各种裂缝和空隙,因此在受载的开始阶段体积减小,但到一定的阶段体积又增大。

根据目前的试验研究,可把岩体受力后产生变形和破坏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应力应变曲线见图1-21<.(I)压密阶段。

该阶段是受力的更杂多裂隙岩体首先出现的(图1-21中I)。

其变形主要是非线性的压缩变形,表现为应力应变曲线呈凹状缓坡。

(2)弹性阶段。

岩体经过压密后,可认为是连续介质。

如果继续加载就进入弹性阶段(图1-21中II)。

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岩体中的结构体开始承载和变形,岩体变形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弹性变形。

即变形随载荷的增加基本上按比例增长,表现为应力应变曲线呈直线型。

(3)塑性阶段。

如果继续加载当应力达到屈服点以后,岩体变形就进入塑性阶段(图1-21中III)。

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沿结构面滑移变形为主的剪切滑移变形,伴随着结构体的变形,开始出现微破裂并逐渐增加,出现扩容、应变强化等现象。

(4)破坏阶段。

如岩体承受的载荷不断增长,其变形增长率也不断增大,当应力达到极限强度时,岩体会沿着某些破损面滑动,于是就从塑性阶段进入破坏阶段(图卜21中IV)。

其特点是,应力应变曲线基本上缓慢下降,标志着岩体处于破裂积累阶段,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岩体才失去稳定而发生完全破坏。

此时,岩体内不仅出现因原有裂缝的扩展而发展的新裂缝,并且出现因结构体转动以及结构面滑移所产生的内部空洞,因而,岩体体积较之前大大膨胀,其纵向变形也由于岩体开始破坏而大为增加。

图1-21岩体成力应变曲线I-转化点;2-屈服点;3-极限强度(二)影响岩体变形的因素(1)岩体结构的影响①整体结构岩体:岩体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其组成岩石的变形曲线类似,但纵、横向变形都比岩石大,这是由于岩体内部包含较多微裂隙,体积远大于其结构岩块的缘故。

②层状结构岩体:岩体的变形特征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砂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砂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砂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砂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的沉积岩石,由于其良好的孔隙度和透水性,被广泛用于建筑材料、油气储层和水资源开发等领域。

砂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对其物理力学性质、油气运移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等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砂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及其对岩石性质和工程应用的影响。

一、砂岩的结构特征1. 颗粒组成结构砂岩的主要颗粒组成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颗粒大小一般在0.063~2mm之间。

根据颗粒分布和排列方式的不同,砂岩可分为均质砂岩、层理砂岩、斜层砂岩、交错砂岩、波状砂岩等多种类型。

其中,层理砂岩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颗粒组成呈现出明显的层理结构,一般与水流或风力的方向有关。

2. 孔隙结构砂岩的孔隙度和孔径大小对其透水性和储油储气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砂岩中的孔隙可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类。

原生孔隙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包括颗粒间隙、孔隙隙缝和颗粒表面孔隙等。

次生孔隙是在后期地质作用中形成的,主要包括溶蚀孔隙、裂隙孔隙和矿物变质孔隙等。

3. 结构特征砂岩的结构特征包括岩层倾角、岩层厚度、岩层接触关系等。

在地质勘探和工程应用中,砂岩的结构特征对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地质工程应用都具有重要影响。

二、砂岩的构造特征1. 断层断层是指岩石中因地震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层断裂带。

砂岩中的断层通常表现为断层面上出现的破碎带、断裂带和错动带等构造特征。

断层的存在对砂岩的力学性质和地质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2. 褶皱褶皱是指岩石中因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层变形带。

砂岩中的褶皱通常表现为岩层的弯曲和变形,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尺寸。

褶皱的存在对砂岩的力学性质和地质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3. 岩层倾角岩层倾角是指岩层与水平面的夹角,对砂岩的力学性质和地质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在地质勘探和工程应用中,需要对砂岩的岩层倾角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分析。

三、砂岩的工程应用砂岩的工程应用包括建筑材料、油气储层和水资源开发等。

在这些领域中,砂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对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岩土和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常用的岩土和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常用的岩土和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岩土和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是指描述岩土和岩石力学性质的一些重要参数,对于工程和地质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岩土和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1.密度:岩土和岩石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质量。

岩土和岩石的密度是其成分和结构的重要表征,常用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2.孔隙度:岩土和岩石内部的空隙或孔隙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

孔隙度是描述岩土和岩石中孔隙性质的重要参数,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3.孔隙水压力:岩土和岩石中存在的地下水与孔隙水压力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力学参数。

孔隙水压力对岩土和岩石的稳定性、渗透性和强度等产生重要影响。

4.饱和度:饱和度是指岩土和岩石中孔隙所含的水的含量与孔隙容量的比值。

饱和度是衡量岩土和岩石中含水情况的一项指标。

5.孔隙比:孔隙比是指岩土和岩石中孔隙体积与固体体积的比值。

孔隙比是岩土和岩石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关系到其渗透性、存储性以及力学性质等。

6.孔隙率:岩土和岩石中孔隙的比例,描述含孔岩体的空间特征的参数。

7.饱和度指数:饱和度指数是指岩土和岩石中各向同性材料,当孔隙度小于50%时,饱和度指数与孔隙度有关,其表征了岩土和岩石中孔隙数量和大小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

8.波速:岩土和岩石中机械波传播的速度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力学参数。

根据波速可以推算岩土和岩石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力学参数。

9.阻尼比:用来描述岩土和岩石中振动能量的衰减情况,是衡量动力响应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10.岩石强度参数: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是衡量岩石材料抵抗各种力学载荷的重要参数。

11.几何参数:岩土和岩石中的几何参数包括颗粒形状、颗粒大小分布、颗粒间隙度等,对岩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岩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是描述其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对于工程和地质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参数描述了岩土和岩石在不同方面的力学性质,研究者和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分析和计算。

岩石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岩石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岩石孔隙度的影响因素标题:岩石孔隙度的影响因素引言:岩石孔隙度是指岩石体积中被洞隙所占的比例,它是地质工程、油气开发和水资源评价等领域中的关键参数。

岩石孔隙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岩石的孔隙结构、储集和传导性能等重要特性。

本文将对影响岩石孔隙度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从多个方面分析其作用和相互关系。

一、岩石类型岩石类型是影响孔隙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和组成特点,导致孔隙度的差异。

比如,火成岩通常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其孔隙主要由气泡、长石和石英等矿物组成;而沉积岩则往往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其孔隙主要由颗粒间隙和生物作用导致的溶蚀孔隙组成。

二、颗粒大小和颗粒分布岩石中的颗粒大小和颗粒分布也对孔隙度产生重要影响。

当岩石中的颗粒较大时,其间隙较大,孔隙度相对较高。

而颗粒分布均匀的岩石通常具有更高的孔隙度。

这是由于颗粒间空隙较小,颗粒堆积紧密的岩石具有较低的孔隙度。

三、岩石的成岩历史岩石的成岩历史也对孔隙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成岩作用是指岩石在埋藏过程中由于压实、水力和热化学作用导致的结构和成分变化。

压实作用会增加岩石的密实度,导致孔隙度的下降;而水力和热化学作用则有可能形成新的溶蚀孔隙,增加孔隙度。

四、地质构造和断裂地质构造和断裂对岩石孔隙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控制岩石剥蚀的过程中。

地质构造和断裂带会对岩石进行拉伸、错动和破碎,形成新的裂隙和缝隙,从而增加孔隙度。

此外,构造运动会改变岩石层内的应力状态,进一步改变岩石的压密程度和孔隙度。

五、岩石的风化和溶蚀岩石的风化和溶蚀是造成岩石孔隙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风化作用会使岩石中的矿物破坏和分解,产生一些新的孔隙;溶蚀作用则是指溶液对岩石矿物的溶解作用,形成溶蚀孔隙。

这些过程会导致岩石的孔隙度增加,并进一步改变岩石的物理性质。

六、温度和压力温度和压力是影响岩石孔隙度的重要因素。

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岩石内部的颗粒会发生热膨胀和塑性变形,导致孔隙度的下降。

岩石力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知识归纳整理

岩石力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岩石:是由各种造岩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组合而形成的多种矿物颗粒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

岩体:是相对于岩块而言的,是指地面或地下工程中范围较大的、由岩块(结构体)和结构面组成的地质体。

岩石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颗粒相互关系、胶结类型特征等。

岩石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及其与其他组成部分之间在空间排列方式及充填形式。

岩石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岩石的质量,单位为 。

块体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岩石(包括岩石孔隙体积)的质量。

颗粒密度:是岩石固相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

孔隙性:把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裂隙特性,统称为岩石的孔隙性。

孔隙率:岩石试件中孔隙体积与岩石试件体积之比在数值渗透系数:岩石渗透系数是表征岩石透水性的重要指标,渗透系数 K。

时的渗流速度,单位为 cm/s或 m/d上等于水力梯度为 1软化系数:软化系数K为岩石试件的饱和抗压强度 σ(MPa)与干抗压强度 σc (MPa)的比值。

岩石的膨胀性:是指岩石浸水后发生体积膨胀的性质。

岩石的吸水性:岩石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吸收水分的能力,称为岩石的吸水性,其吸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岩石孔隙体积的大小及其敞开或封闭的程度等。

扩容: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变过程中发生的非弹性的体积增长。

弹性模量:是指在单向压缩条件下,弹性变形范围内,轴向应力与试件轴向应变之比,即σε。

E =变形模量:是指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轴向应力与轴向总应变(为弹性应之和)之比。

变ε e和塑性应变ε p泊松比:在单向载荷作用下,横向应变( ε x =ε y )与轴向应变( ε z )之比。

脆性度:通常把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脆性度, n =尺寸效应:岩石试件的尺寸越大,则强度越低,反之越高,这一现象称为尺寸效应。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常规三轴试验:常规三轴试验的应力状态为 σ 1 >,即岩σ 3 > 0σ 2 =)对岩石变σ 3石试件受轴压和围压作用,试验主要研究围压( σ 2 =形、强度或破坏的影响。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和影响的主要因素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和影响的主要因素
15. 环全加应载力条应件变下曲的线岩的石三破个坏。用途?
第二章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习题
16试论述岩石应力-应变曲线类型及成因,并画出相应的曲 线图。
类型I 直线型 弹性 应力与应变关系是一直线或 近似直线,直到试件发生突 然破坏为止。具有这种变形 性质的岩石有玄武石、石英 岩、白云岩以及极坚固的石 灰岩。由于塑性阶段不明显, 这些材料被称为弹性体。
第二章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习题
类型II 下凹型 弹塑性 应力较低时,应力-应变曲线近似于直线, 当应力增加到一定数值后,应力-应变曲线 向下弯曲,随着应力逐渐增加而曲线斜率 也就越变越小,直至破坏。具有这种变形 性质的岩石有较弱的石灰岩、泥岩以及凝 灰岩等,这些材料被称为弹-塑性体。
类型III 上凹型 塑弹性 在应力较低时,应力-应变曲线略向上弯 曲。当应力增加到一定数值后,应力-应 变曲线逐渐变为直线,直至发生破坏。具 有这种变形性质的代表岩石有砂岩、花岗 岩、片理平行于压力方向的片岩以及某些 辉绿岩等,这些材料被称为塑-弹性体。
4. 岩石受力后表现为何种形式的破坏下列那个因素没有关系( C ) A)岩石自身性质 (B)岩石赋存环境(C)最大主应力(D围压
第二章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习题
5. 在岩石单向抗压强度试验中,岩石试件高与直径的比值h/d和 试件端面与承压板之间的磨擦力在下列哪种组合下,最容易 使试件呈现锥形破裂。( B )
第三章 岩体力学性质
了解 岩体结构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案,各类岩体结构的地
质特征及对工程岩体结构分类;了解结构面类型及特 征,掌握结构面分级的依据,岩体质量评价及其分类。 重点掌握: 1、岩体结构的基本定义; 2、岩体的强度特征及强度测定; 3、岩体的变形特征; 4、岩体分类与质量评价方法。 5、结构面的剪切变形特征; 6、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7、结构面的力学效应。 8、岩体的水力学性质

岩石渗透性及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岩石渗透性及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岩石渗透性及孔隙结构特征分析岩石渗透性是指岩石中孔隙和裂隙等空隙介质中液体、气体、固体等流体运移的能力。

渗透性是岩石物理性质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到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的勘探、开发。

研究岩石渗透性及孔隙结构特征对于研究石油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一、岩石渗透性的影响因素岩石渗透性受到岩石质地、物理状态、孔隙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其中,岩石物理状态是影响渗透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是岩石饱和度的影响。

岩石中孔隙和裂隙的空隙率随着饱和度的增加而减小,此时岩石的渗透性会逐渐降低。

其次是压力的影响。

随着岩石所受压力的增加,孔隙和裂隙的空隙率会逐渐减小,使得岩石渗透性降低。

但是在合适的压力范围内,岩石的渗透性却可提高,这是因为压力的存在可以使得孔隙和裂隙互相支撑,从而增强岩石的稳定性。

二、孔隙结构特征分析孔隙结构是岩石渗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之一。

此处,我们以致密砂岩为例,分析其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岩石渗透性的影响。

致密砂岩中的孔隙主要由粘土矿物、微裂隙、溶蚀孔隙、胶结物和粘结物等构成。

这些孔隙的尺寸分布广泛,从亚微米尺度的黏土颗粒孔隙到数毫米的裂隙,甚至厘米级以上的大型孔隙均存在。

其中,致密砂岩中的微裂隙是其渗透性主要受阻的因素之一。

因此,对微裂隙的研究是研究致密砂岩渗透性的关键。

在孔隙结构参数的分析中,最基础的参数是孔隙度、孔隙体积、孔径分布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扫描电镜(SEM)等手段观察岩石细微结构,并对孔隙、孔隙喉的形貌、分布和连通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深入了解其孔隙结构的特征。

此类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岩石渗透性受微观结构影响的机理。

三、常用的研究方法为了解析岩石的渗透性及孔隙结构,通常采用实验研究和计算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实验研究包括压汞法、渗透试验、彩色染料注入方法、核磁共振等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优点,可以看出岩石某种特定物理性质的变化情况,如孔隙结构的分布情况、孔道连通性等;计算模拟,则更加依赖于对岩石材料物理性质及各种力学效应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孔径分布对圆盘模型破坏状态的影响主要 体 现在:随着孔径控制参数的减小,某些大孔逐渐 消失,被孔径较为均一的小孔所代替,导致破坏 裂 纹数的增多,即在每一个相同的加载阶段, 孔径 控制参数的减小导致破坏区域更大,更加 分散。 孔径分布控制参数的改变对圆盘模型抗 拉强度有 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孔隙率的增大, 这种影响明显 降低
②最大孔隙喉道半径Rd及排驱压力Pd
排驱压力Pd是指非润湿相(汞)开始进入岩样所需要的最低 压力,它是汞开始进入岩样最大连通孔喉而形成连续流所需的 启动压力,也成为阈压或门槛压力。在排驱压力下汞能进入的 孔隙喉道半径即岩样中最大孔隙喉道半径Rd;

③毛管压力中值 ④孔隙喉道平均值和孔隙喉道半径中值 ⑤主要流动孔喉半径平均值
可溶岩里保留原来的裂隙,甚至有孔隙存在。
评价岩石孔隙结构的参数
1)反应孔隙大小的参数
①孔隙喉道半径及孔隙喉道大小分布
孔隙喉道半径(简称孔喉半径)是以能够通过孔隙喉道的最 大球体半径来衡量的,单位是微米(μm)。孔喉半径的大小受 孔隙结构影响极大。若孔喉半径大,孔隙空间的连通性好,液 体在孔隙系统中的渗流能力就强。地层中液体流动条件取决于 孔隙喉道的结构,孔喉数量、半径大小、截面形状、液体与岩 心的接触面大小等都将起一定的作用;
巴西圆盘劈裂试验

孔隙率对圆盘劈裂破坏方式有 很大的影响。当孔隙 率为 3%~7%时,在加载初期, 加载两端出现了 1~ 2 条主裂纹,随着荷载的增加两 端的主裂纹逐渐向 圆盘中间扩张。当达到峰值荷载, 即圆盘发生破裂 时,两端的主裂纹在圆盘中心汇合, 终形成 1~2 条平行于加载方向、近似为直线的主 裂纹贯穿整个 圆盘,圆盘主要以拉伸破坏为主;


当孔隙率 v ρ ≤7%时,孔 径控制参数的改 变对圆 盘模型的抗拉强度有较 为明显的影响,而当 孔 隙率大于等于 15%时, 孔径控制参数对圆盘模 型抗拉强度的影响基本 可以忽略,

当孔隙率较大时,由于孔隙数目较多, 孔径 分布控制参数的改变对孔隙总数量 以及不同孔径数 量的比例影响不大,所 以对圆盘抗拉强度的影响也 不大; 但当孔隙率较小时,孔径控制参数的改 变对 不同孔径的孔隙数量有较大的影响, 因而抗拉强度 变化较大。

孔隙率增大到 15%~23%时,在加载初期,加 载两 端和圆盘中间孔隙密集的地方同时出现了 众多的细 小裂纹。随着荷载的增加,加载两端 的细小裂纹并 没有沿着加载方向向圆盘中心汇 合,而是朝着孔隙 密集的地方蔓延,同时圆盘 中间的裂纹也继续扩张

对于孔隙率为 23%的模型,改变 孔 径分布的控制参数对圆盘破 坏行为有较为明显的影 响。在 加载初期即峰值荷载的 5%~30% 时,加载两 端出现了多条细小 的裂纹,大都集中在孔隙密集的 地方,没有明显的主裂纹,

随着孔径控制参数的减 小,这种现象尤为明显。随 着荷载的增加,到了峰 值荷载的 50%~70%,众多细 小裂纹朝着孔隙密集 的地方逐渐向圆盘中心延伸, 同时在圆盘的中心也 出现了许多细小裂纹。 随着孔径控制参数的减小, 细小裂纹的数目也增多, 到达破坏时,两端的细小 裂纹向圆盘内部延伸,圆 盘中心的裂纹向外扩展, 终这些细小裂纹汇合,连 通,贯穿整个圆盘,形 成以众多细小裂纹为主的破 坏状态


⑥难流动孔喉半径
2)反映孔喉分选特征的参数

①孔隙喉道分选系数; ②孔隙喉道歪度; ③孔隙喉道峰态;


④孔隙喉道分布峰数峰值峰位;
⑤均值系数。
3)孔喉连通性、控制流体运动特征的参 数

①退汞效率;


②孔隙喉道比;
③孔喉配位数; ④孔隙曲折度; ⑤最小非饱和孔喉体积百分数; ⑥孔隙结构综合评价系数;
6.孔隙位置对圆盘模型抗拉强度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当孔隙率为 3%时,3 种不同孔 隙位臵的圆盘模型的抗拉强 度分别为 1.06,1.11 及 1.06 MPa;当孔隙率 v ρ =7%时,抗 拉强度分别为 0.94,0.92 和 0.98 MPa;当孔隙率 v ρ =15% 时,抗 拉强度分别为 0.71,0.73 及 0.71 MPa;


保持孔隙率和孔径分布特征不 变,改变孔隙位 臵,对于圆盘破坏的影响主要体现 在裂纹产生 的位臵上,改变孔隙位臵并没有影响圆 盘的破 裂方式和裂纹的数目,从加载开始经过加载 中 期直到圆盘破坏,圆盘模型都是从表面开始破 裂, 然后向圆盘中心和内部延伸,形成从表面 向内部发 展的破裂方式。

对于低孔隙率,例如 3%~7%,在 圆盘纵剖面 上都存在着对称破坏区,破坏时形成一 到 2 条 主裂纹,破坏主要以拉伸破坏为主;对于高 孔 隙率例如 15%~23%,破坏裂纹都聚集在孔隙 密 集的地方,并出现多条细小裂纹,而没有明 显的主 裂纹,破坏时出现了剪切和拉伸破坏共 同作用的现 象。

2.流程
浏览课本,理解课题 大体汇总,讨论修改 讨论含义,明确分工 分头行动,具体实施
最后确定,总结经验
3.对象

含煤岩系(coal-bearing strata),一套含有煤层或 煤线的沉积岩系。组成含煤岩系的沉积岩大都呈灰、 灰绿、灰黑和黑色,主要是各种粒度的砂岩、粉砂 岩、泥岩、灰质泥岩和煤组成,砾岩、粘土岩、石 灰岩,铝质岩、油页岩、硅质岩和火法是通过发射X射线对岩心作 旋转扫描,在每个位臵可采集到 一组一维的投影数据,再结合旋 转运动,就可得到许多方向上的 投影数据;综合这些投影数据, 经过迭代运算就可以得到X射线 衰减系数的断面分布图。
毛管压力分析
岩石的毛管压力曲线: 储层岩石的毛管压力和湿相饱和度关 系曲线。 它是研究岩石孔隙结构特征最重要的 资料。 右图为一台毛管压力分析曲线测定仪
三、裂隙 1. 概念:坚硬岩石形成以后,由于各种内外营力的作 用,使岩石遭到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2. 分布:主要分布在坚硬岩层:除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等保留原生成岩孔隙外,主要是在后期构造应力 作用下产生后生裂隙。 3. 分类:按成因分: 成岩裂隙 岩浆作用:侵入、喷出、冷凝收缩(岩浆岩) 沉积作用:固结、干缩 (沉积岩)。 岩浆岩最普遍,玄武岩(基性)柱状节理最有水文地 质意义。 风化裂隙:后期风化作用形成的各种裂隙; 构造裂隙:后期的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各种裂隙;
岩石中的空隙

一 引言 1. 岩石空隙在地球上的分布:地壳表层十余公里, 尤其近一、两公里以内。
2. 岩石空隙的描述:形状、大小、多少、分布规律 和连通性。
3. 岩石空隙的地质分类: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 岩石中的裂隙、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二、孔隙
1. 概念:存在于松散的或未完全胶结的岩石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 体之间的空隙。
3.保持孔隙率和孔径分布特征不变,改变孔
隙空 间位臵,对于圆盘破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裂纹 产生的位臵上,并没有影响圆盘的破裂方式和裂 纹 的数目。孔隙空间位臵的随机变化对孔隙介 质的抗 拉强度没有显著的影响。
10 期
数据来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第 28 卷 第
孔隙结构研究方法
室内研究方法


表2-2 各种岩石裂隙率数值表(变化范围)

四、溶穴或岩溶 1. 概念:具有可溶岩石裂隙,在地下水流作用下形成。


2. 分布:可溶岩的沉积岩,如常见的灰岩,白云岩。
3. 种类:溶孔(石灰岩的微空隙)、溶蚀裂隙、溶洞、 地下暗河等。 4.特征:


形状:有方向性,主要在裂隙基础上进一步溶蚀而成, 所以具有裂隙特征。 大小:尺寸极不均匀,暗河,主干溶蚀形成。 多少:岩溶率 分布:极不均匀(保留了原有裂隙特征)
5.反思

主要还是找资料,看资料,拼资料的老路子,没有个人观点, 甚至没有个人的疑问。这里面固然有时间紧迫,专业知识少 的客观原因,但缺乏的敢于质疑的精神和乐于思考的内容才 是最重要的。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应该多想问题多思考。
⑦视孔喉体积比;
⑧结构均匀度。

孔隙率(Porosity),指散粒状材料表观体积中,材 料内部的孔隙占总体积的比例。孔隙率包括真孔隙 率,闭空隙率和先空隙率。 孔径分布(pore size distribution)是指材料中存在 的各级孔径按数量或体积计算的百分率。

孔隙结构参数对 岩石力学性能的 影响
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及对其 力学性能的影响
1.意义
岩石是一种天然的多孔材料,其内部包含着大量不规则、跨尺
度的孔隙,这些孔隙直接影响着岩石的宏观物理、力学和化学 性质,如强度、弹性模量、渗透性、电导率、波速、颗粒吸附 力、岩石储层产能等。探明孔隙结构与岩石宏观物理力学性质 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解决石油、地质、采矿、冶金、土木和 水利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第28卷第10期《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岩 石力学性能的影响》 实际问题:准确地预测工程岩体的变形与稳定性、保证正确的 工程设计和良好的施工质量


4.特征

大小:具有级次性,如,大构造断裂带,次级造断裂带, 再次一级造断裂带,小到用显微镜进行微观裂隙观测。 连通性:总体上不好,局部可能很好,形成裂隙系统。 找水,局部裂隙,最好找在最大断裂带上,主干断裂, 裂隙含水系统。 多少:裂隙率。包括线裂隙率、面裂隙率和体裂隙率。 在野外研究裂隙时,测定裂隙的方向、宽度、延伸长度、 充填等。

连通性:总体上差,局部可以很好,形成溶穴含水系统。


五、自然界岩石空隙的复杂性
发育状况复杂: 粘性土层既有孔隙也有裂隙,按水井讲,粘土--隔水层,若粘 土中有存在干缩裂隙可以为含水层,如河南驻马店粘土层,可以 为含水层(取的是裂隙中的水)。

坚硬岩石:既有孔隙,又有裂隙,如甘肃白垩系岩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