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基本力学性质
岩体力学-第8章岩体的力学性质--贺虎

2
σ3=0
1m
3
2(C j 3tg j ) (1 tg jctg )sin 2
当β=45°+φj/2时,岩体强度取得最低值
1 3 min
2(C j 3tg j ) 1 tg 2 j tg j
耶格(Jaeger)单结构面理论
含多组结构面,且假定各组结构面具有相同的性质时,可分步运用单结构面 理论确定岩体强度包线及岩体强度。
二、岩体变形参数估算
一是在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适当的岩体地质力学模型 ,利用室内小试件试验资料来估算。
二是在岩体质量评价和大量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岩体分类 指标与变形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并用于变形参数估算。
1、层状岩体变形参数估算
层状岩体的地质力学模型 假设各岩层厚度相等为S,且性质
D—圆(方)板直径(边长)。
定,裂隙越不均匀则要求面积 越大,一般0.25~1.00m2。
ω是与承压板形状与刚度有关的系数。
对于圆形板ω=0.785;对于方形板ω=0.886
2、钻孔变形法
优点:①对岩体扰动小;②可以在 地下水位以下和相当深的部位进行;
Hale Waihona Puke Emdp(1 Um )
③试验方向基本上不受限制,而且
第六章 岩体的力学性质
§6.1 岩体的变形性质 §6.2 岩体的强度性质 §6.3 岩体的动力学性质 §6.4 岩体的水力学性质
§6.1 岩体的变形性质
•在受力条件改变时岩体的变形是岩块变形和结构变形的总和, 而结构变形通常包括结构面闭合、充填物的压密及结构体转动和 滑动等变形。从岩体的定义:岩块+结构面=>岩体 •岩体变形=岩块变形+结构面闭合+充填物压缩+其他变形 •在一般情况下,岩体的结构变形起着控制作用。
岩体力学性质-岩体结构

结构、II级结构和过渡型岩体结构;
精选课件
12
岩体结构
定义:不同类型的岩体结构单元在岩体内组合和排列形式.
岩体结构三要素
结构面 岩体结构单元
结构体 岩体结构单元组合
坚硬结构面 软弱结构面 块状结构体 板状结构体
精选课件
10
3.1 概述
岩体赋存环境对于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地应力的作用(地应力既是赋存条件,又在岩体之 内)
影响岩体的承载力、变形与破坏机制; 影响岩体中应力的传播
地下水的作用(岩体水力学)
因此,岩体力学性质的研究必须考虑岩性、结 构面、岩体结构、地应力以及地下水的影响;
精选课件
11
3.2 岩体结构的基本类型
构面较发育,一般在5组以上.
完整性:完整性破坏较大,整体强度很低.
水的影响:引起岩层软化、泥化及结构面失稳;
工程特性:受断裂等软弱结构面控制,多呈弹塑性介质.稳
定性很差。易引起规模较大的岩体失稳、地下水加剧岩体失稳
精选课件
17
断续岩体结构
结构面发育情况:结构面不连续,对岩体切而不断,个别部分亦有
连续贯通结构。
影响岩体力学性质的因素有:结构体(岩石)的力
学性质、结构面的性质、岩体的结构力学效应和环境因
素;
精选课件
6
3.1 概述
岩体结构是研究岩体力学的基础
岩体
结构面 结构面切割成的结构体
岩体结构
控制岩体的变形、 破坏等力学效应
工程应用
分析岩体结构、结构面特征、对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
第3章岩石力学性质与分级

岩石抗压强度R1 节理间距R3 地下水状态R5
岩石质量指标R2 节理面状态R4 节理方向对工程影响修正参数R6
把上述各个参数的岩体评分值相加起来就得到岩体的RMR值:
RMR= R1 +R2+R3+R4 + R5 + R6
(1)由“岩石抗压强度”确定的岩体质量评分值R1(15)
分4级
岩体完 整性分 类
岩石质量指标 RQD
弹性波(纵波) 波速
分5级。100-90-75-50-25-0
分4级。 分7级。
适用范 围
特点
备注
初期
未考虑岩 我国早期使
体特点
用
初期
指标易得
伦敦地质学 会和富兰克 林
巷道
考虑岩石 荷载与稳 定性
1950年
地铁
岩石抗压、 工程地质、 稳定性
迪尔1963
中科院地质 所 日本池田和 彦
主要内容 §1 岩石(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质 §2 矿山工程岩体分类
☆ 概述 ☆ 岩体坚固性分级 ☆ 工程地质RMR分类 ☆ 边坡稳定的SMR分级 ☆ 岩体分类实例 ☆ 作业
第二节 矿山工程岩体分类
一、概述
(一)工程岩体分类的目的
工程类比法的需要;为岩体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 施工和编制定额等,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据。
备注
南非工业和科 学委员会CSIR, 毕昂斯基 (Bieniawshi)
挪威土工所 (NGI),Baton
矿山边坡 Romana(1993)
综合 水利隧道
二、岩体坚固性分级
前苏联学者普罗特基雅柯诺夫(М.М. Протодьяконов)按 当时采掘工业水平提出的要求,对岩石进行定量分级的,被称 为普氏分级。根据岩石坚固性的不同,将岩石划分为十级。
《岩体力学》第六章岩体的力学性质

图6.1 岩体的压力--变形曲线第六章 岩体的力学性质岩体的力学性质包括岩体的变形性质、强度性质、动力学性质和水力学性质等方面。
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属性表现出非均质性、非连续、各向异性和非弹性。
岩体的力学性质取决于两个方面: 1)受力条件;2)岩体的地质特征及其赋存环境条件。
其中地质特征包括岩石材料性质、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及性质(影响岩体的力学性质不同于岩块的本质原因);赋存环境条件包括天然应力和地下水。
第一节 岩体的变形性质一、 岩体变形试验及其变形参数确定变形参数包括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
按静力法得到静E ,动力法得到动E 。
⎪⎪⎪⎪⎪⎩⎪⎪⎪⎪⎪⎨⎧⎩⎨⎧⎪⎪⎪⎩⎪⎪⎪⎨⎧法波地震声波法动力法轴压缩试验法双单水压洞室法钻孔变形法扁千斤顶法狭缝法承压板法静力法按原理和方法分原位岩体变形试验)()()( )(1.承压板法刚性承压板法和柔性承压板法 各级压力P -W (岩体变形值)曲线 按布西涅斯克公式计算岩体的变形模量E m (Mpa )和弹性模量E me (Mpa )。
⎪⎪⎩⎪⎪⎨⎧-=-=e m mem m W W PD E W W PD E )1()1(22μμ式中:P —承压板单位面积上的压力(Mpa ); D —承压板的直径或边长(cm );W,W e—为相应P下的总变形和弹性变形;ω—与承压板形状、刚度有关系数,圆形板ω=0.785,方形板ω=0.886。
μm—岩体的泊松比。
★定义:岩体变形模量(E m):岩体在无侧限受压条件下的应力与总应变之比值。
岩体弹性模量(E me):岩体在无侧限受压条件下的应力与弹性应变之比值。
图6.2 钻孔变形试验装置示意图②可以在地下水位以下笔图6.3 狭缝法试验装置如图6.3所示。
二、岩体变形参数估算现场原位试验费用昂贵,周期长,一般只在重要的或大型工程中进行,因此,岩体变形参数的很多情况下必须进行估算。
两种方法:① 现场地质调查→建立适当的岩体地质力学模型→室内小试件试验资料→进行估算; ② 岩体质量评价和大量试验资料→建立岩体分类指标与变形参数间的经验关系→进行估算。
岩体的力学性质

结构面:指地质过程中在岩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地质界面或带。
又称不连续面.结构面包括物质分异面和不连续面。
软弱结构面:结构面中规模较大,强度低,易变性的结构面。
结构体:被结构面切割成的岩石块体。
裂隙度K:是指沿取样线方向单位长度上的节理数量。
切割度Xe:指岩体被节理割裂分离的程度。
剪胀现象:规则齿状结构面在正应力很小的时将沿着齿面滑动,结构面张开,发生剪胀现象岩体的强度:指岩体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包括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
抗剪断强度:指正应力作用下岩体发生剪断破坏时的最大切应力。
摩擦强度:着正应力下岩体沿着既有破裂面发生剪切破坏时的最大切应力。
抗切强度:指剪切破坏面上的法向应力为零时的最大切应力。
岩体完整性系数:岩体与岩石中纵波传播速度的比值的平方。
岩体的动力学性质:指动荷载下岩体表现出的性质。
张节理:是岩体在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裂隙的组合,一般粗糙,宽窄不一且延展性较差剪节理:指岩体在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裂隙的组合,一般平直光滑,延展性相对比较好张性断层:由张应力或与张断层平行的压应力形成的断层。
压性断层:主要是指压性逆断层,逆掩断层,断层面上常有与走向大致垂直的逆冲擦痕,大致平行集中出现的一系列压性断层构成挤压断层带。
剪性断层:主要指平移断层以及部分正断层,剪裂面产状稳定,断面平整光滑。
劈理:指在地应力作用下,岩石沿着一定方向产生大致平行的破裂面。
泥化夹层:是由于水的作用时夹层内的松软物质泥化而成,其产状与岩层基本一致。
影响结构面力学性质的因素:答:1.结构面两侧结构体的力学性质2.结构面的几何特征3.结构面的尺寸效应4.填充物的力学性质5.水对泥夹层的软化作用6.后期加载过程7.泥化夹层的时效性8. 前期变形历史●影响岩体中结构体特征的因素:答:1.切割岩体的结构面组数2.岩石的类型3.区域构造运动的强度4.工程岩体的破坏方式●影响岩体变形性质与试验结果的因素:答:1.岩体性质2.岩体中结构面发育特征3.岩体试验加载速率,加载过快,岩石变形不充分,导致变形模量较大4.温度,一般来说,温度增高,岩体延性加大,屈服点随之降低。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是岩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质之一,也是岩体力学中研究最早、最完善的力学性质。
岩石密度:天然密度、饱和密度、质量指标密度、重力密度岩石颗粒密度孔隙性孔隙比、孔隙率含水率、吸水率水理指标渗透系数抗风化指标软化系数、耐崩解性指数、膨胀率抗冻性抗冻性系数单轴抗压强度单轴抗拉强度抗剪强度三向压缩强度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变形特性◆岩石的强度理论试验方法参照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99)。
第二章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第一节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第二节岩石的强度特性第三节岩石的变形特性第四节岩石的强度理论回顾----岩石的基本构成岩石是自然界中各种矿物的集合体,是天然地质作用的产物,一般而言,大部分新鲜岩石质地均坚硬致密,空隙小而少,抗水性强,透水性弱,力学强度高。
岩石是构成岩体的基本组成单元。
相对于岩体而言,岩石可看作是连续的、均质的、各向同性的介质。
岩石的基本构成:由组成岩石的物质成分和结构两大方面来决定的。
回顾----岩石的基本构成一、岩石的物质成分●岩石是自然界中各种矿物的集合体。
●岩石中主要的造岩矿物有: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等。
●岩石中的矿物成分会影响岩石的抗风化能力、物理性质和强度特性。
●岩石中矿物成分的相对稳定性对岩石抗风化能力有显著的影响,各矿物的相对稳定性主要与化学成分、结晶特征及形成条件有关。
回顾----岩石的基本构成二、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及岩屑)颗粒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颗粒的大小、性状、排列、结构连结特点及岩石中的微结构面(即内部缺陷)。
其中,以结构连结和岩石中的微结构面对岩石工程性质影响最大。
回顾----岩石的基本构成●岩石结构连结结晶连结和胶结连结。
结晶连结:岩石中矿物颗粒通过结晶相互嵌合在一起,如岩浆岩、大部分变质岩及部分沉积岩的结构连结。
这种连结结晶颗粒之间紧密接触,故岩石强度一般较大,但随结构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
岩体力学考试重点(经典)分析

第二章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1、全应力—应变曲线(岩石试件在(刚性试验机)单轴压缩载荷作用下产生变形的全过程)(1)OA 阶段,通常被称为孔隙裂隙压密阶段。
其特征是应力—应变曲线呈上凹型,在此阶段岩石试件中原有的张开型结构面和微裂隙逐渐闭合,横向膨胀较小,试件体积随载荷的增大而减小。
本阶段对节理裂隙丰富的岩石表现较为明显,对坚硬少裂隙的岩石不明显。
(2)AC 阶段,通常称此阶段为弹性变形阶段。
其中AB 阶段为线弹性变形阶段;BC 为非线性变形阶段。
BC 阶段中出现了微裂隙的破裂,因此也称为破裂稳定发展阶段。
(3)CD 阶段,非稳定破裂发展阶段或称累积性破坏阶段。
C 点是岩石从弹性变为塑性的转折点,称为屈服点,其相应的应力称为屈服应力(屈服极限),数值约为峰值应力的三分之二左右。
进入此阶段后,微破裂的发展出现了质的变化,它们不断聚合形成了宏观裂隙,直至岩石试件完全破坏。
此时,试件由体积压缩转为扩容,轴向应变和体积应变速率迅速增大。
当达到D 点时,岩石已经破坏,此时的强度称为峰值强度。
(4)DE 阶段称为破坏后阶段。
当载荷达到D 点后,岩石试件内部结构已遭到破坏,但试件基本保持整体形状。
进入本阶段后,宏观裂隙快速发展,并且相互交叉联合形成宏观断裂面,岩块的变形主要表现为沿宏观断裂面的块体滑移,试件的承载能力迅速下降,但不会到零,岩石仍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应该指出,对于坚硬的岩石来说,这一塑性阶段很短,有的几乎不存在,它所表现的是脆性破坏的特征。
所谓脆性是指应力超出了屈服应力却并不表现出明显的塑性变形的特性,而因此达到破坏,即为脆性破坏。
2、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岩石变形特征:①岩石的变形特性通常可以从试验时所记录下来的应力—应变曲线中获得;②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反映了各种不同应力水平下所对应的应变(变形)规律;③岩石试件在(刚性试验机)单轴压缩载荷作用下产生变形的全过程,可全应力-应变曲线来表示。
3、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岩石变形特征A 、 时岩石变形特征①岩石的强度随围压( )的增加,岩石的屈服应力随之提高;②总体来说,岩石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有随围压增大而增大的趋势;③随着围压的增加,峰值应力所对应的应变值23σσ=23σσ=有所增大,其变形特征表现出低围压的脆性向高围压的塑性转换的规律。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nb Vnb 100% V
(3)小开空隙率nl:即岩石试件内小开型空隙的体积(Vnl) 占试件总体积(V)的百分比。
nl Vnl 100% V
(4)总开空隙率(孔隙率)n0: 即岩石试件内开型空隙的 总体积(Vn0)占试件总体积(V)的百分比。
cf ) , 以
此强度下降值与融冻试验前的抗压强度 σ c之比的百
c cf Cf 100% c
可见:抗冻系数Cf 越小,岩石抗冻融破坏的能力越强。
7.岩石的碎胀性
岩石破碎后的体积VP 比原体积 V增大的性能称为岩石
的碎胀性,用碎胀系数ξ 来表示。
VP V
碎胀系数不是一个固定值,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永久碎胀系数(残余碎胀系数)――不能再压密时 的碎胀系数称为永久碎胀系数.
岩石的软化性是指岩石在饱水状态下其强度相对 于干燥状态下降低的性能,可用软化系数η 表示。
软化系数指岩石试样在饱水状态下的抗压强度
σ
cb与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σ c之比,即
cb c c
各类岩石的η c=0.45~0.9之间。 η η
c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75,岩石软化性弱、抗水、抗风化能力强; <0.75,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1 与 主 应 力 差 ( σ 1-
σ 3) 的关 系 曲 线 表 示 。
反复加卸载对岩石变形的影响
围压对岩石变形的影响
三轴应力状态下大理岩的应力-应变曲线
围压对岩石刚度的影响
砂岩:孔隙较多,岩性较软, σ3增大,弹性模量变大。 辉长岩:致密坚硬, σ3增大,弹性模量几乎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割度为
Xe
a A
多处不连续切割叠加:
n
a ai
i
实例
2020/5/6
9
表4-2 按切割度分类 切割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裂隙度的关系
Xr XeK 式中: X r -岩体体积内部被某组节理切割
的程度,单位m2/m3.
2020/5/6
10
(三)岩体破碎程度分类(表4-3)
2020/5/6
11
四、结构面的几何特征
4
羽毛状 单节理 节理组 节理群 节理 破碎带 无 充 填 有 充 填 充有 填粘 物性
图4-2 按力学观点的破坏面和破坏带分类
2020/5/6
5
三、岩体破碎程度分类
裂隙度 切割度
单组结构面
(一)裂隙度K 多组结构面
1.单组节理
设勘测线长度为 ,在
上出现的节理的个数为n,
则
k
n
节理之间的平均间距为
反映节理的外貌—几何要素
1.走向 例如:N30oE
倾向 2.倾斜
倾角
3.连续性
沿走向 沿倾角 (切割度为依据)
4.粗糙度:节理表面粗糙程度
5.起伏度
幅度a
长度
2020/5/6
12
图4-5 节理面的起伏度与粗糙度
A↑和 ↓的节理表面起伏越急峻。
2020/5/6
返回
13
第四章 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质 4.1 岩体结构面分析
一、结构面:断层、节理、褶皱……统称
完整性很好——连续介质力学方法
岩体 非常破碎——土力学方法
两者之间——裂隙体力学方法
结构面影响
岩体不连续性,各向异性 反映区域性地质构造 降低岩体强度
2020/5/6
1
岩体强度=岩块强度+节理强度
图4-1节理岩体的强度特征与岩石强度的区别 Ⅰ-岩石;Ⅱ-节理化岩体:Ⅲ-节理
2020/5/6
2
二、结构面的分类
按照工程的要求分类
细小结构面 延长 ≤1m
1.绝对分类
中等结构面 巨大结构面
≤1~10m ≥10m
2.相对分类——相对工程而言的分类见表4-1。
破坏面
3.按力学观点分类 破坏带 行两者之间
充填
非充填 见表4-2
2020/5/6
3
表4-1结构面的相对分类
2020/5/6
2.多组节理 K K 1 K 2 m 1 1 m 1 2 cd 1 o 1 scd o 22s
K n cosi
i1
di
2020/5/6
7
图4-3两组节理的裂隙度计算图
2020/5/6
8
(二)切割度 x e
节理并非在岩体内全部贯通,用“切割度”来
描述节理贯通度,在岩体中取一平直断面,总
截面积为A,其中被节理面切割的面积为a;则
d l 1
nk
10m
实例: k=4/10=0.4/m d=1/k=2.5m
2020/5/6
6
按间距分类
d>180cm 整体结构 d=30~180 块状结构 d<30 破裂结构
按裂隙度分类
d<6.5 极破裂结构
K=0~1/m
疏节理
K=1~10/m 密节理
K=10~100/m 很密节理
K=100~1000/m 糜棱节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