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一片槐树叶

合集下载

一片槐树叶教案

一片槐树叶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一片槐树叶教案一片槐树叶教案《一片槐树叶》教案教材分析:《一片槐树叶》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纪弦已经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于是他借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

诗分三节,有两条线索。

两条线索同步并行构成三块:伤感现在,回忆过去,企盼未来。

全诗首尾呼应,情思贯通,一气呵成,构思完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理解诗歌主题,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技能性目标:通过学习这首诗歌,让学生学会怎样读懂以及欣赏一首诗。

情感性目标: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水平,理解并能从内心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主题,了解寄情于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读懂诗歌并能欣赏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一首老歌,一幅旧画,一片枯黄的树叶,一轮圆月,一颗小草....这些事物司空见惯,很平常很不起眼。

通常我们会忽视它们的存在,但有时候它们却能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那个角落,引起我们的种种联想与感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现代诗《一片槐树叶》,来看看诗人纪弦是怎么样通过一片槐树叶来寄托他的情感的。

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的图片,通过PPT给学生展示一些槐树,槐树叶子,槐花的图片。

首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诗人纪弦以及诗人纪弦写作咱们这首现代诗时的写作背景。

学生听老师介绍。

刚刚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诗人以及诗人在写作这首诗时的写作背景。

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朗读这首诗,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理清生字词。

同学们轻声读诗歌。

老师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给予评价。

可能出现的情况,一种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朗读诗歌。

老师评价学生们读的时候很认真。

另一种是没有认真朗读诗歌的人数超过一定的数量,老师可以在同学们朗读的过程中说,一会儿老师请同学来给我们朗读,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一片槐树叶教案教学设计

一片槐树叶教案教学设计

一片槐树叶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槐树叶的生态环境1.1 教学目标了解槐树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掌握槐树叶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1.2 教学内容槐树的特点:槐树的种类、生长习性、生命周期。

槐树叶片的结构:叶片形状、叶脉结构、叶肉组织。

槐树叶片的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

1.3 教学活动观察槐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槐树的特点。

发放槐树叶子的样本,观察叶片的结构。

小组讨论,探讨槐树叶片的functions。

1.4 教学评估学生能列举出槐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学生能描述槐树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章:槐树叶子的形态变化2.1 教学目标了解槐树叶子的形态变化规律。

掌握槐树叶子的季节变化特点。

2.2 教学内容槐树叶子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槐树叶子的形态变化规律:叶绿素含量、叶片大小、叶片颜色。

2.3 教学活动观察槐树叶子的四季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变化规律。

发放不同季节的槐树叶子样本,观察叶片的变化。

2.4 教学评估学生能描述槐树叶子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第三章:槐树叶子的生命周期3.1 教学目标理解槐树的生命周期概念。

掌握槐树叶子的生命周期特点。

3.2 教学内容槐树的生命周期:种子、芽、叶子、花朵、果实、种子。

槐树叶子的生命周期特点:生长、成熟、衰老、凋落。

3.3 教学活动观察槐树的生命周期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周期概念。

发放槐树叶子的样本,观察叶片的生命周期特点。

3.4 教学评估学生能描述槐树的生命周期。

第四章:槐树叶子的生态功能4.1 教学目标了解槐树叶子的生态功能。

掌握槐树叶子的环境保护作用。

4.2 教学内容槐树叶子的生态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有害气体、减缓气候变化。

槐树叶子的环境保护作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

4.3 教学活动观察槐树叶子的生态功能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其环境保护作用。

发放槐树叶子的样本,观察叶片的功能。

4.4 教学评估学生能列举出槐树叶子的生态功能。

学生能描述槐树叶子的环境保护作用。

中班语言《一片槐树叶》教案

中班语言《一片槐树叶》教案

中班语言《一片槐树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槐树叶的形态及生长环境。

2.能够模仿老师的朗读,熟记课文。

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借助平板电脑或电脑进行初步汉字书写。

4.通过阅读及讨论,理解诗歌中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课文:杨红樱《一片槐树叶》。

2.讲台,PPT,平板电脑等教具。

教学步骤导入1.老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说出这是什么?(图片为槐树的枝叶)2.带领学生了解槐树的形态及生长环境,可以播放相关视频资料或图片让学生进行认知。

正文1.老师朗读《一片槐树叶》。

2.引导学生跟随老师的朗读,逐句听取、感受、理解。

3.老师让学生从逐句理解到整体理解,从形象理解进入感受理解,让学生了解诗歌中作者的情感。

4.学生借助平板电脑或电脑,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初步汉字书写,鼓励学生多写、多画。

5.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整个诗歌,加深理解并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拓展1.让学生讲自己家里有没有相似的树木或花卉,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花卉植物?2.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能做什么可以环保、保护环境。

教学评估1.学生能够模仿老师的朗读,完成基础的汉字书写。

2.课程结束后,漂流瓶小游戏(由老师出示手写的题目和答案,将小纸条卷成瓶投进学生手中,谁被点名就要回答问题)或老师问答,进行一个简单的小评测。

总结中班语言《一片槐树叶》教案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以及学习诗歌,对美好理解更多,通过分享,加深了解班友,也展现了孩子们的爱心和热情。

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能够更加爱护环境,保护植物,并通过所学的基础汉字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一片槐树叶教案教学设计

一片槐树叶教案教学设计

一片槐树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片槐树叶》这篇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槐树叶的坚韧和生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一片槐树叶》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 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一片槐树叶》的主要内容。

2. 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珍惜生命。

四、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 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和价值观。

五、教学准备:1. 课文《一片槐树叶》的文本。

2.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4. 学生作业本或练习纸。

1. 导入:通过展示槐树叶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槐树叶的兴趣,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一片槐树叶》,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如拟人、比喻等,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和价值观,如生命的坚韧和生命力,热爱大自然等。

5. 朗读与表达:学生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课文,进行朗读表达,培养他们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6.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进行槐树叶的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槐树叶的印象。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收集不同种类的树叶,了解树叶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特点。

七、课堂小结:2. 强调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环境。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槐树叶的作文,描述自己对槐树叶的观察和感受。

2. 家长参与: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作文,并签字确认。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中班 一片槐树叶 教案

中班 一片槐树叶 教案

中班一片槐树叶教案教案标题:中班《一片槐树叶》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槐树叶的特点和形态。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一片槐树叶的实物或图片。

2. 槐树叶的相关知识资料。

3. 色彩丰富的彩纸、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4. 课堂展示板或幻灯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一片槐树叶的实物或图片,向学生介绍槐树叶的特点和形态,如叶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

2. 引导学生观察槐树叶,鼓励他们描述叶子的特点,并提问:你们见过其他形状的叶子吗?探究活动:1. 分发彩纸和剪刀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对槐树叶的观察,剪出一个类似槐树叶的形状。

2. 学生完成剪纸后,可以在槐树叶上涂上颜色,模仿槐树叶的颜色。

3. 学生完成手工制作后,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展示板上,展示给全班同学。

拓展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其他树叶的形状和颜色,让他们发现自然界中多样的叶子。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其他形状的叶子,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

3.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制作的叶子,分享给其他同学。

总结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过程,让他们总结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 学生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制作叶子的过程和感受。

3.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你们觉得制作叶子有什么困难?你们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评估活动: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和发现能力,并做相应记录。

2. 教师可以采用口头提问或观察学生的手工制作作品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观察其他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并进行比较和分类。

2. 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其他植物的形状,如花朵、果实等。

教案撰写完毕,祝您教学顺利!。

《一片槐树叶》课堂设计

《一片槐树叶》课堂设计

《一片槐树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品悟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的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3、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或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磁带、树叶、邮票、标本教学流程:情景导入诵读课文解读文本拓展文本诵读结束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放费翔的《橄榄树》师: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生:喜欢。

师:听过哪些歌曲?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生:《同一首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茉莉花》表达了对茉莉花的赞美。

师:好,我们先来欣赏费翔的《橄榄树》,看歌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放音乐)生:思念家乡。

师:对,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2、师:是的,乡愁是一封普通的家信,乡愁是一张来来往往的车票,乡愁是对亲人无限的追念,乡愁是对故土难以割舍的眷恋。

乡愁是一片树叶;乡愁是一片槐树叶;乡愁是一片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一位老人深情浓厚的感情饱含其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纪弦的《一片槐树叶》。

板书:一片槐树叶纪弦3、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本课,老师要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你对作者有多少了解,哪位同学愿意说说?生:纪弦,原名路逾,祖籍陕西。

和覃子豪、钟鼎文并称为台湾诗坛的元老。

作品主要有《火灾的城》、《爱云的人》等。

师:他给我们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及著作。

师:回忆起当年创作时的情景,诗人的心灵颤栗了,那是在一次偶然翻检旧书时,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就挥手写下了这首诗。

二、读好课文1、师:同学们想学习吗?大家认为学一首诗歌,首先应该怎么学才好?生:朗读。

师:对了,朗读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

只有反复朗读,才能真正走入诗歌的意境中。

2、评价读。

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吧!注意揣摩诗中的感情,思考怎样才能把文章读好。

师:李灏,(稍停),请给他的朗读做点评。

幼儿园主题式活动教案《一片槐树叶》

幼儿园主题式活动教案《一片槐树叶》
三、做一做:变废为宝
教师:请你们说说,这些废弃物是干嘛的?有什么用处?(教
师出示用光盘做成的镜子,用喝完的饮料做成的笔筒,用包装盒做的剪贴画等)
变废为宝操作活动:请幼儿尝试运用废弃物制作小东西。
活动延伸
带着小东西回家和爸爸妈妈欣赏。
多种废弃材料,如喝完饮料瓶、坏光盘、牛奶盒、瓜子壳等。
活动过程
活动反思
一、听讲故事《一片槐树叶》
幼儿边阅读幼儿用书《一片槐树叶》,边听教师讲述故事。
二、讨论
教师:槐树叶被吹落,为什么悲伤?小蚂蚁用槐树叶做了什
么?他们开心吗?蟋蟀用槐树叶做什么?他们舒服吗?最后,小
满意对槐树叶做什么?
教师:槐树叶是没有用的东西吗?为什么?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及反思
活动名称
《一片槐树叶》
活动领域
语言领域
活动班级
中一班
活动执教
Xxx
活动时间
xx年xx月xx日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一片槐树叶》,懂得每一样东西都有用。
2.能利用物品进行创作。
活动
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懂得每一样东西都有用。
难点:利用废弃物品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一片槐树叶》

现代诗《一片槐树叶》教案设计

现代诗《一片槐树叶》教案设计

现代诗《一片槐树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准确认读课文下注的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习现代诗,了解其特点;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诵读入境,欣赏诗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其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体会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与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诗境之美以及作者强烈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发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作者的资料,准备诗歌的配乐朗诵带或录像带。

2.了解诗歌朗诵的相关常识。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反复朗读,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2.自选一首现代诗,作好准备,参加朗诵比赛。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1、师:放《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歌词歌唱了什么?(学生回答略)长城,一个萦绕了几个世纪的梦想,一个凝聚了万千沧桑的奇迹,一个似乎永远沉睡又永远充溢着激情的建筑。

在华夏儿女心中,长城早已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无论是身在祖国,还是身在异乡,长城始终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无可替代地成为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

谁说起长城,都会热血沸腾,隔海相望,与祖国大陆同根生,血肉相连的台湾同胞更是如此。

今天,就让我们在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的《长城谣》里再次仰望历史的苍穹,谛听游子的心音。

2、介绍作者说起席慕蓉,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在老师的中学时代,她曾是我们膜拜的偶像。

她的诗和散文都写得极美,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作者的有关介绍。

席慕容,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

1943年出生于重庆,之后随父亲定居台湾。

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再后来入比利时布鲁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多次获多种绘画奖。

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她的故乡,是她诗中的“刺勒川,阴山下”的那个莽莽苍苍的大草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教案一片槐树叶【篇一:《一片槐树叶》教学案】《一片槐树叶》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体会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与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诗境之美以及作者强烈的感情。

难点: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流程(一)温故互查:1.给红色的字注音。

焉支()隘口()蹲踞()焚起()敕勒()蝉翼()沾着()槐树()山巅()3.《长城谣》这首诗的长城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4.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恋,结尾却又说“不眠”,该如何理解?5.请你写古人思乡的完整诗句,至少两句。

(二)设问导读 1导入(背景)看到一片落叶,可能会引发你什么样的联想?(学生可能众说纷纭。

)那么,台湾著名诗人纪弦通过一片槐树叶,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呢?《一片槐树叶》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经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

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映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

于是诗人感情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思乡之情。

2、作家作品纪弦,1913年生,祖籍陕西,生于河北省清苑县。

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

1928年春开始发表诗作,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自编《易士诗集》。

1934年创办《火山》诗刊。

1936年东渡日本,回国后与戴望舒等创办《新诗》月刊。

1948年赴台,在台北市成功中学任教二十五年后退休。

1976年移居美国。

1953年创办并主编《现代诗》季刊,1956年组建现代派。

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

纪弦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

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移植”。

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

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

年近九十,健康良好,写作不辍,被誉为“诗坛上的常青树”。

著有诗集、诗论与散文二十余部。

3、整体感知每节诗的内容第一节写一片槐树叶,伤感弥漫心头。

第二节写槐树叶的来历,回忆过去第三节表达了诗人对将来的企盼,写对故国的向往。

诗分三节,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时间线索,“现在——过去——将来”;另一条是感情线索,“伤感——回忆——企盼”。

两条线同步并行构成三块:伤感现在,回忆过去,企盼将来。

4、研讨问题:(1)诗歌是通过一个什么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2)那这是怎么样一片槐树叶,作者在诗歌中是如何描述的?(3)读到这些描述,你想到了些什么?(4)为什么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在诗人的心目中却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5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通过一片槐树叶表达自己情感的呢?(6)作者是按照一个什么序来讲这片槐树叶的故事的?(7 )从诗歌开头和结尾来看,作者又是以什么开头,又以什么来结尾的呢?(8)从表现手法上看,全诗借槐树叶来抒发诗人的故国之思,这种手法叫什么?5、文章主旨: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

(四)巩固练习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c.焚起f?n敕勒川sha二、下面多音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1.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_________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 )a.蹲踞 b.停踞2.蝉翼般轻轻_________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 )a.飘落 b.滑落3.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_________的槐花香的季节???( )a.淡淡 b.浓浓四.《一片槐树叶》的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1936年东渡日本,回国后与戴望舒等创办《__________》月刊。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

他是_____________派诗歌的倡导者。

五有感情地朗读《一片槐树叶》,思考问题。

1.请写出第一节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并简单分析(不超过八十字)。

2.你认为“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什么深刻含义,请写出你的理解。

3.最后一节为什么说“去享受一个??槐花香的季节”而不是“桃花香”或其他的花香呢?4.假如在“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里,席慕蓉和纪弦在长城相遇,你认为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根据你的知识设计一段对话,不超过一百字。

(五)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一)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甲/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乙/ 我在这头,/她在那头。

1.诗中甲、乙两处是诗句的位置,下面选填甲、乙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乙:乡愁是一条深深的海峡b.甲: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乙: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c.甲:乡愁是一条漫长的小路乙: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d.甲:乡愁是一条漫长的小路乙:乡愁是一条深深的海峡2.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的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感。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二)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1.这首短诗有三节,哪一节给你的感受最深?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人说“少年不知愁滋味”。

假如要你“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话,请你模仿席慕蓉或余光中,写上几句诗,请试试:答: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余光中和席慕蓉都是____________诗人,两首乡愁诗都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余光中的《乡愁》以__________为线索,将乡愁分别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席慕蓉的《乡愁》将乡愁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海臧克家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形象。

d.这首诗通过对大海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深深的思考,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篇二:一片槐树叶教案】《一片槐树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倾听、诵读、品析、比较、写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体会诗人对国家故乡的思念与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槐树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要点欣赏《一片槐树叶》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棵槐树从春到秋的变化图,并用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配乐,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1.了解作者纪弦及其代表作。

2.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

学生小组间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作者与背景的资料,有助于对本诗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初步诵读,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并配上绘画、书法作品。

2.学生朗读交流,完成诵读的第一个层面,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四)明确线索,体悟情感1、明确诗歌的线索。

本诗有两条线索。

时间线索:“现在——过去——将来”。

感情线索:“伤感——回忆——企盼”。

两条线索同步并行构成三块:伤感现在、回忆过去、企盼将来。

2.在此基础上出示朗读技巧,完成诵读的第二个层面,读出感情。

(五)比较阅读,揣摩精髓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余光中的《乡愁》与本诗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对于专用名词“意象”有更明确的认识,对于情感与时间两条线索的双线合并以及托物抒情的艺术手法都有更深刻的体会,也为学生本单元的写作练习打下基础。

1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七)再读诗歌,感情迁移诗贵言情,阅读抒情诗的重点在于读懂诗中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而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处境顺,很难有“乡愁”这种生活体验,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挖掘这种感受,以使在学习中达到这种情感共鸣,考虑到我们的学生都是住校生,所以这里我设计了让学生寻找意象,表达想家的感情,以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也自然而然地使诵读得以完成第三个层次,读出诗中的自己,借以宣泄想家的情绪。

(八)作业二选一,第一较易,想象并描述诗人回故里的场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