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杂剧中苏轼形象的价值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1《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195 论李白的梦诗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盛唐田园诗创作繁盛的原因1、隐逸之风。

中国文学史(全)

中国文学史(全)
创新发展
在传承传统文学的基础上,中国文学将更加注重 创新发展,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推动 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唐宋古文运动及其影响
要点一
唐宋古文运动的兴起
唐宋时期,古文运动逐渐兴起。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古 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反对骈文浮华的 文风。
要点二
古文运动的影响
古文运动对唐宋及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 方面,它推动了散文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它也 促进了诗歌、词曲等文学样式的变革和创新。同时,古文 运动所倡导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学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态,吸引了大量读者和作者的参与。
网络文学的特点
网络文学具有创作自由度高、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出版和传播方式,为作者提供了更 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多的读者群体。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
网络文学的兴起对传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和题材内容;另一方 面,它也对传统文学的出版和传播方式提出了挑战。传统文学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和读者需求,不断 创新和发展。
魏晋玄学与文学观念转变
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哲学思潮,强调自然无为、任性放达的人生态度。这种思想 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文学作品更加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文学观念转变
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文学作品从过去的注重教化功能转变为注重审美功 能,追求形式美和艺术性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目标。
传统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 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可 以启迪人们的思想,提高 人们的文化素养。

(完整版)【古代文学】至历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类考研真题

(完整版)【古代文学】至历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类考研真题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120121、解释下列词语(每题5分,共25分)《吴越春秋》 正始之音以文为词 南戏晚明小品文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举例说明《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2、举例说明苏轼诗如何体现出“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赵翼《瓯北诗话》)的特色。

三、论述题(共30分)结合作品,分析《三国演义》如何塑造具有特征化性格的人物,并加以评价。

2011723古代一1庄骚2永明体3《云谣集杂曲子》4唐宋派5《阅微草堂笔记》二简答1班固《汉书》称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如何看待这一评价?2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艺术结构上的特点。

三论述:结合作品,分析唐代边塞诗主题的发展演变2010723古代一1《古诗十九首》2宫体诗3词“别是一家”4拟话本5桐城派二简答1《战国策》的寓言特色2大历诗风的艺术特色三论述:根据鲁迅“……鬼魅亦有其性情”分析《西游记》2009723古代一1诗六义2骨气奇高 辞采华茂3《花间集》4四六5四大声腔二简答1简述《左传》记言特点2 姜夔词的艺术特征3 《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三论述:读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结合具体的诗歌写一篇鉴赏性的文章。

2008723古代一1.骚体赋2.江西诗派3.才子佳人小说二1.结合实例谈谈庄子寓言的特点。

2.试述《西厢记》的结构特色。

三、论述题(二选一)1.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的艺术特色。

2007723古代一1《文选》2唐宋八大家3杂剧 二1、《诗经》中是如何运用赋、比、兴手法的,各举一例说明之.2、陈师道在《后山诗话》里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看法三、1、谈《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人物塑造方法的异同2、论述王唯诗和孟浩然诗的异同.(艺术特色 2006 723古代一1楚辞2《元曲选》 3 公安派二1 举诗句说明《古诗十九首》的人生哲理(哲理特点2.谈一下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色三1 根据材料谈对杜诗集大成的认识(材料出元稹《杜君墓系铭》和秦观《韩愈论》)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学瑰宝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学瑰宝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学瑰宝中国传统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结晶,包含了丰富的文学瑰宝。

这些瑰宝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食粮,也为世界文学宝库贡献了独特的财富。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学瑰宝:1.诗歌: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自古以来,诗歌就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

其中,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的代表。

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

2.散文: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诸子百家的著作。

其中,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著作,如《孟子》、《庄子》、《韩非子》等,都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瑰宝。

3.小说:中国古代小说起源于唐代,成熟于明清时期。

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4.戏剧:中国古代戏剧以京剧、昆曲、越剧等地方剧种为代表,其中,元杂剧、明传奇、清戏曲等都是中国古代戏剧的瑰宝。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汤显祖的《牡丹亭》等。

5.童话和寓言:中国古代童话和寓言故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如《山海经》、《聊斋志异》等作品中,包含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童话和寓言故事。

6.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丰富,如《文心雕龙》、《诗品》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瑰宝。

7.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如唐宋八大家、扬州八怪等,他们的作品和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文学奖项和选拔制度:中国古代文学奖项和选拔制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如科举制度、状元及第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总之,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学瑰宝丰富多彩,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食粮,也为世界文学宝库贡献了独特的财富。

了解和传承这些瑰宝,对提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

东师《中国古代文学史(2)》在线作业2021122102

东师《中国古代文学史(2)》在线作业2021122102

东师《中国古代文学史(2)》在线作业2021122102 (单选题)1、下列元杂剧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的是A、《赵氏孤儿》B、《张生煮海》C、《墙头马上》D、《柳毅传书》正确答案: D(单选题)2、“元曲”包括杂剧和A、题目正名B、诸宫调C、散曲D、折正确答案: C(单选题)3、其诗被称为“女郎诗”的作家是A、梅尧臣B、秦观C、陈师道D、赵师秀正确答案: B(单选题)4、下面诗学主张继承晚明公安派思想的是A、性灵说B、神韵说C、格调说D、肌理说正确答案: A(单选题)5、《老残游记》属于A、公案小说B、科幻小说C、谴责小说D、政治小说正确答案: C(单选题)6、裴少俊这个文学人物出自A、《拜月亭》B、《救风尘》C、《墙头马上》D、《倩女离魂》正确答案: C(单选题)7、《潇湘夜雨》的作者是A、马致远B、纪君祥C、杨显之D、郑光祖正确答案: C(单选题)8、苏轼的雅号是A、六一居士B、淮海居士C、后山居士D、东坡居士正确答案: D(单选题)9、被称为“下字运意,皆有法度”的词人是A、晏殊B、柳永C、贺铸D、周邦彦正确答案: D(单选题)10、严羽《沧浪诗话》中提出的著名诗论观点为A、以俗为雅B、别材别趣C、点铁成金D、别是一家正确答案: B(单选题)11、《词源》的作者是A、史达祖B、张炎C、周密D、蒋捷正确答案: B(单选题)12、李清照词论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是A、点铁成金B、夺胎换骨C、别是一家D、别材别趣正确答案: C(单选题)13、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作者是A、李清照B、辛弃疾C、姜夔D、张炎正确答案: A(单选题)1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A、《三国志通俗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金瓶梅》正确答案: A(单选题)15、胡寅《酒边集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是评价()的词作。

A、苏轼B、柳永C、欧阳修D、晏殊正确答案: A(多选题)16、关于《大宋宣和遗事》叙述正确的是A、是宋元之间一本杂钞旧籍而成的资料书B、由南宋时说话艺人的底本加工而成C、其中的水浒故事已经有了比较连贯和完整的情节D、是《水浒传》最后成书的重要基础。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真题(710)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真题(710)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基础(710)真题2018年华中师大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真题一名词解释1单纯词 2形声字 3互文见义 4赋比兴 5元杂剧 6人的文学二简答题1什么是兼语句?兼语句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汤”,“菜”,“丈人”,“涕”,“遭”几个词的古今意义是什么,有何区别?3庾信诗歌的特点。

4结合《呐喊》和《彷徨》谈一谈鲁迅小说的启蒙倾向。

5 简述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艺术特色三论述题1 结合具体作品,评价白居易政治讽喻诗的优缺点。

2以《平凡的世界》和《秦腔》为例,简论当代改革小说的变迁。

3简论《红与黑》中的于连是一个怎么样的典型。

2017年华中师大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真题一名词解释1词类活用 2异体字 3语音4古文运动5《左传》 6社会剖析小说二简答题1古今词义异同2什么是句子?句子结构分类有哪些?3简析新月派前后期的艺术变化4如何理解《聊斋志异》“以传奇法而志怪”?5简析《双城记》的艺术特征。

三论述题1论述《水浒传》忠义观的表现。

2结合作品,论述莫言和贾平凹小说的异同。

3;论述霍桑《红字A》两位主人公形象和红字A的多重象征意义。

2016年华中师大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真题一名词解释1塞擦音 2六书 3平水韵 4《毛诗序》 5唐传奇 6百花文学二简答题1《茶馆》的“图卷式”创新形式。

(15分)2单纯词与合成词。

(15分)3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10分)4谢灵运山水诗的特征(10分)三论述题(20分*3)1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徐志摩诗歌的“性灵”特征。

3《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

2015年华中师大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真题一名词解释(5分×6)1调值 2会意字 3反切法 4花间词派 5南戏 6审美“日常生活化”二简答题1什么是方言?方言有哪些类型?(15分)2举例说明普通名词作状语的作用。

(15分)3汉赋产生的渊源以及兴盛的原因?(10分)4以“三红一创”为例,谈谈你对红色经典的认识。

浅谈戏剧中的“包公戏”及其文化心理

浅谈戏剧中的“包公戏”及其文化心理

086文化视角浅谈戏剧中的“包公戏”及其文化心理胡 岭“包公戏”作为元杂剧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传承至今仍然有可供研究的价值。

本文就包公形象入手展开分析,从清官文化、情法冲突、神鬼色彩三方面探讨其文化心理,以供借鉴。

一、“包公戏”中包公形象分析(一)智谋双全“包公戏”中包公的智慧与谋略令人击节赞叹。

例如,在《蝴蝶梦》中用盗马贼顶替王家儿子受死,使得王家团圆;在《灰阑记》中巧设灰阑,使得亲生母子相认;在《鲁斋郎》中巧妙将“鱼齐即”改成“鲁斋郎”,从而为民除害。

凭借智慧与谋略,每每在众多纷繁复杂的案件中抽丝剥茧,使得真相水落石出,坏人认罪伏诛,还得百姓公道。

(二)能通鬼神“包公戏”中蕴含了大量富有神鬼色彩的故事情节,而包公的身上也被赋予了能通鬼神的奇妙力量。

例如,在《蝴蝶梦》中包公梦见蝴蝶求救,还王家一个公道;在《生金阁》中包公看到郭成的鬼魂提头追打庞衙内,于是主动向鬼询问冤情;在《神奴儿》中给门神户尉烧金银纸钱,祈求阻挡妖魔、放进冤魂。

诸如此类,这种种描述都能够看出包公具有能通鬼神的能力,通过这种塑造使包公的形象更加神圣。

(三)世俗化“包公戏”中包公的形象与以往作品相比增加了世俗化色彩,将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鲜活。

例如在《生金阁》中写包公近乡情怯,抒发离愁别绪;在《陈州粜米》中写年已八旬的包公在明哲保身与为民做主之间的矛盾权衡。

因元杂剧的市民文化特色,使得创作中免不了带入世俗化特色。

因此,有别于其他文学作品,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多了一些世俗色彩,包公会像市井平民一般开玩笑,会有避祸保身的想法,也会有羁旅之思,此类种种非但无损于包公的形象,反而使其更显真实。

二、“包公戏”的文化心理探讨(一)清官文化的时代特色包公戏通常被剧作者赋予了平反重案、拯救苍生的使命,包公的清官形象也因此而深入人心,这离不开元杂剧兴起的社会基础。

当时,在蒙古政权的高压政策统治下,汉人被划归为社会的最底层,受到残暴的侮辱与剥削。

百姓不仅要在外族的统治下任人鱼肉,还要遭到贪官污吏、豪强恶霸的欺凌打压,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动荡时期。

元明清文学模拟试题(三)及答案[1]

元明清文学模拟试题(三)及答案[1]

元明清文学模拟试题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元杂剧的角色,可以分为末、旦、净、()四个大类。

2.《汉宫秋》写的是汉代()的故事。

3.枯藤老树昏鸦,()。

4.《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的英雄是()。

5.汤显祖的《南柯记》出自于唐人李公佐的小说《》。

6.徐渭著有《》,是第一部研究南戏的著作。

7.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加工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世称“三言”。

8.《金瓶梅》的书名分别指书中人物潘金莲、()、春梅三人。

9.《醒世姻缘传》又名《》,写的是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的故事。

10.《镜花缘》的作者是()。

11.“红学”是指研究《红楼梦》的一种专门学问,“五四”前的代表是()。

12.明末清初,在苏州形成的一个戏曲流派是()。

13.()的诞生,标志着花部对雅部的胜利。

14.清前期提倡肌理说的诗人是()。

15.清前期推崇南宋姜夔、张炎词风的代表词人是()。

16.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

17.代表清骈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18.清前期词风近似南唐二主的著名词人是()。

19.《病梅馆记》的作者是()。

20.倡导诗界革命的诗人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关汉卿的性格和为人特点是()。

A.理想高远,希冀隐逸B.风流倜傥,桀骜不驯C.勇猛刚强,杀富济贫2.杂剧《西厢记》共有()。

A.三本二十折B.四本二十一折C.五本二十一折3.属于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人物的是()。

A.杜丽娘B.杜十娘C.李香君4.关于《西游记》的主旨,鲁迅提出的说法是()。

A.玩世主义说B.游戏说C.诛奸尚贤说5.《聊斋志异》的文体类型是()。

A.文言长篇小说B.文言短篇小说C.白话长篇小说6.《桃花扇》的基本故事是()。

A.李甲和杜十娘的爱情故事B.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C.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7.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 )。

A.李贽 B.袁宏道 C.钟惺8.竟陵派提倡的诗风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元杂剧中苏轼形象的价值
摘要:在元代杂剧中,苏轼的形象与其在传统文学中的气魄雄浑和精明干练大为不同。

其主要表现为苏轼对情感限制的挣脱、对传统处事原则的突破,以及对政治关注的淡化和对
生活情趣的追求。

这种背离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思想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情感放纵;原则突破;生活追求
在传统文学作品中,苏轼是气魄雄浑、才学无双,又独具政治头脑的高大形象出现。

而在元代杂剧中,苏轼的形象却背离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精神,在情感、处事,以及对现实的反
应等方面都被作者进行了重塑。

一、情感方面的放纵
中国传统文学提倡“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以中和为美的审美观点。

[2](p69)而元杂剧中所谓苏轼形象在情感方面的表露却十分放纵大胆。

首先,在美色享逸方面,苏轼放浪狂妄。

如在《苏子瞻醉写赤壁赋》中,王安石的叫数名家乐在宴席上弹歌献舞,而苏轼看见这数名女子后,唱道:
【元和令】雕盘中霭篆香,金盏内泛琼浆。

这的是主人开宴出红妆,列金钗十二行。

一个个藕丝新嫩织仙裳,玉圆搓粉颈香。

[3](p743)
苏轼关注女子容貌,并给予了近乎轻佻的描述。

之后,又唱道:【胜葫芦】呀,早露出十指纤纤春笋长,他生的颜色果非常,恰便似困倚东风睡海棠。

司空见惯,全胜宋玉,想象赋《高唐》。

[3](p743)
用众多浮艳之词和比喻,如“东风睡海棠”、“微喷”、“麝香”等来描述王夫人,其行为放浪不羁,仿佛置身于烟花酒巷。

其次,在内心情感的抒发上,苏轼情感表达直接强烈。

如在《苏子瞻风雪贬黄州》中,童子问苏轼为何被贬,苏轼唱道:【滚绣球】我怕不文章似韩退之史,笔如司马迁。

英俊如仲宣子建,豪迈如居易宗元。

风骚如杜少陵,疏狂如李谪仙。

高洁如谢安李愿。

德行如闵子颜渊。

为不学乘桴浮海鸱
夷子,生扭做踏雪寻梅孟浩然。

困煞英贤。

[3](p280)
将自己比作韩愈、司马迁等,大力渲染自己才华斐然,并认为自己被贬黄州是“困煞英贤”。

如此直接强烈,将苏轼心中愤愤不平,急于抒怀的落魄文人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由此可见,元杂剧中的苏轼是一个情感激荡、才华出众风流才子。

这反映了在元代,文人士子逃避现实,将满腔悲愤转化于生活不羁的行为之中。

二、处事原则的突破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传统所提倡的是一种隐晦的、圆滑的处事
原则。

而元杂剧中的苏轼在处事方面却显得较为尖锐。

如在《苏子瞻风雪贬黄州》中,张丞相劝说苏轼不要在引证古人。

而苏轼却直接反驳了张丞相的劝说之言,又道:
【赚煞】则为不入虎狼群,躲离鲸鲵浪,直贬过淘淘大江,不信行人不断肠。

赤紧的接天隅烟水茫茫,助凄凉衰草斜阳,休想我筑起高台望故乡。

这里有当途虎狼,那里有拍
天风浪。

我要过水云乡,则是跳出是非场。

[3](p281)
将官场的险恶比作“虎狼”和“拍天风浪”,并还说自己要跳出“是非场”。

这些行为体现出苏轼在处事方面的幼稚和不够圆滑。

又如在《苏子瞻醉写赤壁赋》中,当王安石与众人向苏轼道贺,恭喜他官拜端明殿大学士时,苏轼道:
【寄生草】今日在编修院,往常住冰雪堂。

诗魂高压山河壮,琴弹神鬼魂飘荡,剑挥星斗昏无象。

我将这九经苦志二十年,养就这五陵豪气三千丈。

[3](p743)毫不客气
地将自己大肆赞美了一番。

又王安石和众人称赞苏轼文采不凡,请他作词一首,苏轼的反应则是“令人将纸墨笔砚来”[3](p743),王安石还要赔笑着说“次小的每,将纸墨笔砚来,放在学士跟前
”[3](p743)。

在这里,苏轼表现得极为张扬。

又在《苏子瞻醉写赤壁赋》的最后,使者到黄州来招苏轼回朝。

当黄州刺史听闻之后,怕苏轼记恨之前他不理会苏轼之行
,便去给苏轼道歉送行。

苏轼对黄州刺史不停讽刺,黄州刺史多次请求苏轼停止,但苏轼仍不吐不快。

最后,黄州刺史再次道歉,苏轼还是唱道:
【雁儿落】也不是徒流感圣德,他每才知我缧绁非其罪。

我则想人无再少年,元来这花有重开日。

[3](p744)
即苏轼说自己得到了圣上的赦免,就如同花有重新开放的时候,暗示了黄州刺史有眼无珠,慢待了贤士。

--!>
由此可见,元杂剧中的苏轼在为人处事方面十分强硬尖锐,几乎到了不饶人的地步。

这是对传统中以中庸为准的处事方式的背离,塑造出一个敢说敢做,直言不讳,不会事故
圆滑的的文人形象。

三、对生活享受的追求
在元杂剧中,苏轼对社会政治的关注较少,所偏重的更多的是对生活享受方面的追求。

如在《花间四友东坡梦》中,苏轼所力求的目的,是怎样想要用一女子去诱惑好友佛印还俗,想要佛印和白牡丹结成夫妻,佛印出言讥讽苏轼时,苏轼却道:
这秃厮倒着言语讥讽咱。

哎!俺这为官的,吃堂食,饮御酒;你那出家的,只在深山古刹,食酸馅,捱淡虀,有甚么好处?[3](p354)
苏轼认为自己做官,能够吃好喝好。

而佛印作为出家人,只能
在深山破旧的寺院里吃苦。

苏轼追求生活享受的世俗化思想被表现得分外明显。

最后,松神赶走了佛印用
来戏耍苏轼的四名妖精。

而苏轼却完全不知其被人玩弄,居然还乐此不彼,对松神道:
上圣,念小官独自在此,饮酒无聊,可留一个小娘子。

等他陪奉咱。

[3](p358)
还希望松神能够留一个陪他,给他饮酒助兴。

而松神都不禁感叹:
【十二月】你这世齐臻臻前遮后拥,美甘甘笑口欢容,只待要静巉巉幕天席地,笑吟吟倚翠偎红。

怎知道被禅师神挑鬼弄,做一场捕影拿风。

[3](p358) --!>
认为苏轼只知道贪图贪图欢乐与享受,连自己被佛印捉弄了都还不知道。

在这里,苏轼为了追求生活上的享受,甚至连起码的分析能里的丧失了。

又如在《苏子瞻醉写赤壁赋》中,苏轼被贬黄州的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苏轼作词调戏了王安石的夫人。

连苏轼自己都说道:只因席间言语疏狂,谁想有今日也呵![3](p743)
苏轼被贬黄州,本是政治上的后果,在此却变成了放浪疏狂的后果。

而在这样的放浪疏狂的行为的背后,所隐含的,则是苏轼对世俗生活享乐的至上追求。

为了自己再感官上
、物质上的享受,苏轼可以忘却一切,完全不考虑其行为后果。

在元杂剧中,苏轼的形象可谓是发生了巨大变化。

综上所述,元杂剧中的苏轼是一位充满才气,但是却风流不羁、处事尖锐,无法真正融入官场社会,并且侧重于追求生活享受的文人形象。

这种形象是对历史上真正的苏轼和
传统文学中的苏轼形象的重塑和颠覆。

元杂剧中的苏轼形象,是文人墨客在元代这个特殊时代下的思想反映,是其内心体会和抒发情感的载体,具有巨大的思想文化价值。

(作者
单位:西南大学)
参考文献:
[1]脱脱,等.宋史.[m].上海:中华书局,1977.
[2]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王季思.全元戏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