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气机性能试验报告_贾林江

压气机性能试验报告_贾林江
压气机性能试验报告_贾林江

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技术

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技术 航空发动机是当代最精密的机械产品之一,由于航空发动机涉及气动、热工、结构与 强度、控制、测试、计算机、制造技术和材料等多种学科,一台发动机内有十几个部件和 系统以及数以万计的零件,其应力、温度、转速、压力、振动、间隙等工作条件远比飞机 其它分系统复杂和苛刻,而且对性能、重量、适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环境特性又有很 高的要求,因此发动机的研制过程是一个设计、制造、试验、修改设计的多次迭代性过程。在有良好技术储备的基础上,研制一种新的发动机尚要做一万小时的整机试验和十万小时 的部件及系统试验,需要庞大而精密的试验设备。试验测试技术是发展先进航空发动机的 关键技术之一,试验测试结果既是验证和修改发动机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发动机部 件和整机性能的重要判定条件。因此“航空发动机是试出来的”已成为行业共识。 从航空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试验来分类,可分为部件试验和全台发动机的整机试验, 一般也将全台发动机的试验称为试车。部件试验主要有:进气道试验、压气机试验、平面 叶栅试验、燃烧室试验、涡轮试验、加力燃烧室试验、尾喷管试验、附件试验以及零、组 件的强度、振动试验等。整机试验有:整机地面试验、高空模拟试验、环境试验和飞行试 验等。下面详细介绍几种试验。 1进气道试验 研究飞行器进气道性能的风洞试验。一般先进行小缩比尺寸模型的风洞试验,主 要是验证和修改初步设计的进气道静特性。然后还需在较大的风洞上进行l/6或l/5的 缩尺模型试验,以便验证进气道全部设计要求。进气道与发动机是共同工作的,在不同状 态下都要求进气道与发动机的流量匹配和流场匹配,相容性要好。实现相容目前主要依靠 进气道与发动机联合试验。 2,压气机试验 对压气机性能进行的试验。压气机性能试验主要是在不同的转速下,测取压气机特性 参数(空气流量、增压比、效率和喘振点等),以便验证设计、计算是否正确、合理,找出 不足之处,便于修改、完善设计。压气机试验可分为: (1)压气机模型试验:用满足几何相似的缩小或放大的压气机模型件,在压气机试验台上按任务要求进行的试验。 (2)全尺寸压气机试验:用全尺寸的压气机试验件在压气机试验台上测取压气机特性,确定稳定工作边界,研究流动损失及检查压气机调节系统可靠性等所进行的试验。 (3)在发动机上进行的全尺寸压气机试验:在发动机上试验压气机,主要包括部件间的匹配和进行一些特种试验,如侧风试验、叶片应力测量试验和压气机防喘系统试验等。 3,燃烧室试验 在专门的燃烧室试验设备上,模拟发动机燃烧室的进口气流条件(压力、温度、流量) 所进行的各种试验。主要试验内容有:燃烧效率、流体阻力、稳定工作范围、加速性、出 口温度分布、火焰筒壁温与寿命、喷嘴积炭、排气污染、点火范围等。 由于燃烧室中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一套精确的设计计算方法。因此,燃烧室的研制和发展主要靠大量试验来完成。根据试验目的,在不同试验器上,采 用不同的模拟准则,进行多次反复试验并进行修改调整,以满足设计要求,因此燃烧室试 验对新机研制或改进改型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性试验。

压气机性能实验报告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热工基础与应用 综合实验报告 (一)压气机性能实验 主考院校: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学生姓名: 准考证号:

一、活塞式压气机概述 1.活塞式压气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1)活塞式压气机结构 压气机在现代工业以及现代人的生活中被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不论是汽车上的涡轮增压系统还是航空航天发动机中的涡喷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其结构、性能也在不断的优化、提高。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简单形式的压气机,进行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性能的实验,以达到验证并深刻理解、掌握热工学课程中所学得的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产实践中。 本次实验所用压气机为“活塞式压气机”,现就其结构及特点作简要说明。 活塞式压气机是通用的机械设备之一,是一种将机械能转化为气体势能的机械。 图1.1 活塞式压气机机构简图 图1-2 三维仿真示意图

(2)活塞式压气机工作原理: 电机通过皮带带动曲柄转动,由连杆推动活塞作往复移动,压缩汽缸内的空气达到需要的压力。曲柄旋转一周,活塞往复移动一次,压气机的工作过程分为吸气、压缩、排气三步。 具体为: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的活塞向右移动时,气缸内活塞左腔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pa ,吸气阀开启,外界空气吸入缸内,这个过程称为压缩过程。当缸内压力高于输出空气管道内压力p后,排气阀打开。压缩空气送至输气管内,这个过程称为排气过程。 这种结构的压缩机在排气过程结束时总有剩余容积存在。在下一次吸气时,剩余容积内的压缩空气会膨胀,从而减少了吸人的空气量,降低了效率,增加了压缩功。且由于剩余容积的存在,当压缩比增大时,温度急剧升高。特别的是,单级活塞式空压机,常用于需要 0 . 3 — 0 . 7MPa 压力范围的系统。压力超过 0 . 6MPa ,各项性能指标将急剧下降。故当输出压力较高时,应采取分级压缩。分级压缩可降低排气温度,节省压缩功,提高容积效率,增加压缩气体排气量。 活塞式空压机有多种结构形式。按气缸的配置方式分有立式、卧式、角度式、对称平衡式和对置式几种。按压缩级数可分为单级式、双级式和多级式三种。按设置方式可分为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按控制方式可分为卸荷式和压力开关式两种。其中,卸荷式控制方式是指当贮气罐内的压力达到调定值时,空压机不停止运转而通过打开安全阀进行不压缩运转。这种空转状态称为卸荷运转。而压力开关式控制方式是指当贮气罐内的压力达到调定值时,空压机自动停止运转。 二、实验内容 1.实验目的 (1)压气机的压缩指数和容积效率等都是衡量其性能先进与否的重要参数。本实验是利用微机对压气机的有关性能参数进行实时动态采集,经计算处理、得到展开的和封闭的示功图。从而获得压气机的平均压缩指数、容积效率、指示功、指示功率等性能参数。 (2)掌握指示功、压缩指数和容积效率的基本测试方法。 (3)对使用电脑采集、处理数据的全过程和方法有所了解。 2.实验装置及测量系统 本实验仪器装置主要由:压气机、电动机及测试系统所组成。 测试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动态应变仪、放大器、计算机及打印机, 压气机型号:Z—0.03/7 汽缸直径:D=50mm 活塞行程: L=20mm 连杆长度:H=70mm,转速:n=1400转/分

压缩机性能实验报告

.. 压缩机性能实验报告 实验小组: 小组成员:0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制冷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压缩机在制冷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 测定制冷压缩机的性能 3.分析影响制冷压缩机性能的因素 二、实验装置 实验台由封闭式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储液罐、节流阀、电加热器、冷水泵、热水泵、冷水流量计、热水流量计、排气压力表、吸气压力表、测温显示仪表、测温热电偶等组成小型制冷系统(如下图所示)。 三、实验步骤 1. 将水箱中注满水,接通电源后,开启冷水泵和热水泵,并调整其流量; 2. 打开吸、排气阀、储液罐阀门,启动压缩机,开节流阀,右旋调温旋钮,调整电压使蒸发器进口水温稳定在某一温度值,作为一个实验工况点; 3.当各点温度趋于稳定时,依次按下测温表测温按键,观测各点温度值; 4.将数据进行记录,该工况点实验结束。 5.改变热水箱加热电压,使热水温度上升,稳定后再对温度、电流、电压等数据进行记录,一般可作3个工况点结束; 6.实验完成后,停止电热水箱加热,关闭吸气阀门,等压力继电器动作,压缩机自停,关闭压缩机开关,关闭节流阀,关排气阀,继续让水泵循环5分钟后断电,系统停止工作。 四、实验数据 1. 压缩机制冷量: ' 171112"" 161()i i v Q GC t t i i v -=-- (1) 式中:G — 载冷剂(水)的流量(kg/s); C — 载冷剂(水)的比热(kJ/kg); t1、t2 — 载冷剂(水)的进出蒸发器的温差(℃); i1 — 在压缩机规定吸气温度,吸气压力下制冷剂蒸汽的比焓(kJ/kg); i7 — 在压缩机规定过热温度下,节流阀后液体制剂的比焓(kJ/kg); i1″— 在实验条件下,离开蒸发器制冷剂蒸汽的比焓(kJ/kg); i6″— 在实验条件下,节流阀前液体制冷剂的比焓(kJ/kg); v1 — 压缩机规定吸气温度,吸气压力下制冷剂蒸汽的比容(m 3/kg); v1′— 压缩机实际吸气温度、压力下制冷剂蒸汽的比容(m 3/kg)。 2.压缩机轴功率: i N W η=? (2) 式中:W —压缩机配用电动机输入功率(kW); i η—压缩机电动机效率,一般取0.8~0.9。 3.制冷系数: 0Q N ε= (3) 4.热平衡误差: 011 () Q Q N Q --Λ= (4) 式中: Q1 —冷凝器换热量(kW)

实验二 压气机的性能

实验二压气机的性能 压气机在工程上应用广泛,种类繁多但其工作原理都是消耗机械能(或电能)而获得压缩气体,压气机的压缩指数和容积效率等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重要参数,本实验是利用微机对压气机的有关参数进行实时动态采集,经计算处理,得到展开的和封闭的示功图,从而获得其平均压缩指数n、容积效率η ,指示功W c、指示功率P等性能参数。 v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微机检测指示功,指示功率,压缩指数和容积效率等基本操作测试方法; 2.掌握用面积仪测量不同示功图的面积,并计算指示功,指示功率,压缩指数和容积效率。 3.对微机采集数据和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和方法有所了解。 二、实验装置及测量系统 本实验装置主要由压气机和与其配套的电动机以及测试系统所组成,测试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动态应变仪,放大器,A/D板,微机,绘图仪及打印机,详见图2-1所示。 1

压气机的型号:Z——0.03/7 气缸直径:D=50mm,活塞行程:L=20mm 连杆长度:H=70mm,转速:n=1400转/分 为获得反映压气机性能的示功图,在压气机气缸上安装了一个应变式压力传感器,供实验时输出气缸内的瞬态压力信号,该信号经桥式整流以后送至动态应变仪放大;对应着活塞上止点的位置,在飞轮外侧粘贴着一块磁条,从电磁传感器上取得活塞上止点的脉冲信号,作为控制采集压力的起止信号,以达到压力和曲柄转角信号的同步,这二路信号经放大器分别放大后送入A/D板转换为数值量,然后送到计算机,经计算机处理便得到了压气机工作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及展开示功图和封闭的示功图,详见图2-2和图2-3。 三、实验原理 1.指示功和指示功率 指示功——压气机进行一个工作过程、压气机所消耗的功W c,显然其值就是P—V图上工作过程线cdijc所包围的面积,即 W W=W?W1?W2×10?5(kgf—m) 式中S——测面仪测定的P—V图上工作过程线所围的面积(mm2) K1——单位长度代表的容积(mm3/mm);即 W1=WWW2 4WW 1

压气机的性能

压气机的性能 压气机在工程上应用广泛,种类繁多但其工作原理都是消耗机械能(或电能)而获得压缩气体,压气机的压缩指数和容积效率等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重要参数,本实验是利用微机对压气机的有关参数进行实时动态采集,经计算处理,得到展开的和封闭的示功图,从而获得其平均压缩指数n、容积效率,指示功、指示功率P等性能参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微机检测指示功,指示功率,压缩指数和容积效率等基本操作测试方法; 2.掌握用面积仪测量不同示功图的面积,并计算指示功,指示功率,压缩指数和容积效率。 3.对微机采集数据和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和方法有所了解。 二、实验装置及测量系统 本实验装置主要由压气机和与其配套的电动机以及测试系统所组成,测试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动态应变仪,放大器,A/D板,微机,绘图仪及打印机,详见图2-1所示。 压气机的型号:Z——0.03/7 气缸直径:D=50mm,活塞行程:L=20mm 连杆长度:H=70mm,转速:n=1400转/分 为获得反映压气机性能的示功图,在压气机气缸上安装了一个应变式压力传感器,供实验时输出气缸内的瞬态压力信号,该信号经桥式整流以后送至动态应变仪放大;对应着活塞上止点的位置,在飞轮外侧粘贴着一块磁条,从电磁传感器上取得活塞上止点的脉冲信号,作为控制采集压力的起止信号,以达到压力和曲柄转角信号的同步,这二路信号经放大器分别放大后送入A/D板转换为数值量,然后送到计算机,经计算机处理便得到了压气机工作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及展开示功图和封闭的示功图,详见图2-2和图2-3。

三、实验原理 1.指示功和指示功率 指示功——压气机进行一个工作过程、压气机所消耗的功,显然其值就是P—V图上工作过程线cdijc 所包围的面积,即 式中S——测面仪测定的P—V图上工作过程线所围的面积(mm2) K1——单位长度代表的容积(mm3/mm);即 L——活塞行程(mm); ——活塞行程的线段长度(mm); ——单位长度代表的压力(at/mm); ——压气机排气工作时的表压力(at); ——表压力在纵坐标上对应的高度(mm); P——指示功率,即:单位时间内压气机所消耗的功,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N——转速(转/分)。 2.平均多变压缩指数 压气机的实际压缩过程介于定温压缩与定熵压缩之间,即多变指数n的范围为,因为多变过程的技术功是过程功的n倍,所以n等于P—V图上压缩过程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同压缩过程线与横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之比,即: 3.容积效率() 由容积效率的定义得: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性能测定实验汇总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 2.了解温度、压差等参数的测定方法,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3.掌握压缩机排气量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4.掌握压缩机示功图的测试原理、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 5.了解脉冲计数法测量转速的方法; 6.掌握测试过程中,计算机的使用和测量。 单作用压缩机工作原理图

二、实验仪器、设备、工具和材料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性能测定实验验装置简图 1-消音器2-喷嘴3-压力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减压箱6-调节阀7-压力表8-安全阀9-稳压罐10-单向阀11-温度传感器12-压力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4-吸入阀15-控制柜16-计算机17-接近开关18-冷却水排空阀19-进水阀20-排水管 注:图中虚线为信号传输线 三、实验原理和设计要求 活塞式压缩机原理示意简图 1.活塞压缩机排气量的测定实验的实验原理

用喷嘴法测量活塞式压缩机的排气量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流体流经排气管道的喷嘴时,在喷嘴出口处形成局部收缩,从而使流速增加,经压力降低,并在喷嘴的前后产生压力差,流体的流量越大,在喷嘴前后产生的压力差就越大,两者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测出喷嘴前后的压力差值,就可以间接地测量气体的流量。排气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q V:压缩机的排气量,m3/min, C:喷嘴系数,根据喷嘴前后的压力差,喷嘴前气体的绝对温度,在喷嘴系数表中查取,见本实验教材; D:喷嘴直径,D=19.05mm: H:喷嘴前后的压力差,mmH20; p0:吸入气体的绝对压力,Pa; T0:压缩机吸入气体的绝对温度,K; T1:压缩机排出气体的绝对温度,K。 通过测量装置,计算机采集吸入气体温度T0、排出气体温度T1、喷嘴压差H,并由计算机已存储的喷嘴系数表,计算出喷嘴系数,用上述公式计算出排气量q V。 2.传感器的布置和安装 排气量的测试需要测量出喷嘴前后的压力差、环境温度、排气温度三个参数,因此需要安装测量这三个参数的传感器。它们的布置如图1-2所示。

热工学实践实验报告

2016年热工学实践实验内容 实验3 二氧化碳气体P-V-T 关系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CO 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强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 巩固课堂讲授的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理论知识,加深对饱和状态、临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掌握CO 2的P-V-T 间关系测定方法。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的液化过程的状态变化,及经过临界状态时的气液突变现象,测定等温线和临界状态的参数。 二、实验任务 1.测定CO 2气体基本状态参数P-V-T 之间的关系,在P —V 图上绘制出t 为20℃、31.1 ℃、40℃三条等温曲线。 2.观察饱和状态,找出t 为20℃时,饱和液体的比容与饱和压力的对应关系。 3.观察临界状态,在临界点附近出现气液分界模糊的现象,测定临界状态参数。 4.根据实验数据结果,画出实际气体P-V-t 的关系图。 三、实验原理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RT 实际气体: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状态参数(压力、温度、比容)之间的关系不再遵循理想气体方程式了。考虑上述两方面的影响,1873年范德瓦尔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进行了修正,提出如下修正方程: ()RT b v v a p =-??? ? ?+2 (3-1) 式中: a / v 2 是分子力的修正项; b 是分子体积的修正项。修正方程也可写成 : 0)(23 =-++-ab av v RT bp pv (3-2) 它是V 的三次方程。随着P 和T 的不同,V 可以有三种解:三个不等的实根;三个相等的实 根;一个实根、两个虚根。 1869年安德鲁用CO 2做试验说明了这个现象,他在各种温度下定温压缩CO 2并测定p 与v ,得到了P —V 图上一些等温线,如图2—1所示。从图中可见,当t >31.1℃时,对应每一个p ,可有一个v 值,相应于(1)方程具有一个实根、两个虚根;当t =31.1℃时,而p = p c 时,使曲线出现一个转折点C 即临界点,相应于方程解的三个相等的实根;当t <31.1℃时,实验测得的等温线中间有一段是水平线(气体凝结过程),这段曲线与按方程式描出的曲线不能完全吻合。这表明范德瓦尔方程不够完善之处,但是它反映了物质汽液两相的性质和两相转变的连续性。 2.简单可压缩系统工质处于平衡状态时,状态参数压力、温度和比容之间有确定的关系,可表示为: F (P ,V ,T )= 0

压缩机性能实验指导书

活塞式压缩机性能实验台实验指导书 重庆科技学院机械设计制造教研室 2010.3

活塞式压缩机性能实验 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活塞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及构造,理解压气机的几个性能参数的意义。 2. 熟悉用微机测定压气机工作过程的方法,采集并显示压气机的示功图。 3. 根据测定结果,确定压气机的耗功W C、耗功率P、多变压缩指数m、容积效率ηv 等性能参数,或用面积仪测出示功图的有关面积并用直尺量出有关线段的长度,也可得出压气机的上述性能参数。 二、实验原理 本活塞式压缩机性能实验台,采用传感器技术,在微机控制下采集处理数据,绘制压缩机的示功图,并据此进行压缩机性能指标的计算和热力过程的分析,以加深对压缩机热力学原理的理解,提高运用微机对实验压缩机进行性能分析的能力。通过该实验能加深学生对压缩机工作过程的理解。 压气机的工作过程可以用示功图表示,示功图反映的就是气缸中的气体压力随体积变化的情况。本实验的核心就是用现代测试技术测定实际压气机的示功图。实验中采用压力传感器测试气缸中的压力,用接近开关确定压气机活塞的位置。当实验系统正常运行后,接近开关产生一个脉冲信号,数据采集板在该脉冲信号的激励下,以预定的频率采集压力信号,下一个脉冲信号产生时,计算机中断压力信号的采集并将采集数据存盘。显然,接近开关两次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刚好对应活塞在气缸中往返运行一次(一个周期),这期间压气机完成了膨胀、吸气、压缩及排气四个过程。 实验测量得到压气机示功图后,根据工程热力学原理,可进一步确定压气机的多变指数和容积效率等参数。 另外,通过调节储气罐上的节气阀的开度,以改变压气机排气压力实现变工况测量。 三、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简图如图1所示,主要由YQJ-V型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包括压气机本体、电动机、储气罐及节气阀等)和测试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磁电脉冲传感器、A/D采集板和计算机等)组成。系统总面貌如图2所示。 为了获得压气机工作过程的封闭示功图,对压气机气缸缸体、缸盖、飞轮等进行了改造,通过特殊设计的接头将气缸中的瞬时压力直接引出到压力传感器。另外在压气机飞轮上安装感应头,用接近开关产生曲轴转角所对应的活塞下止点的脉冲信号;下止点两次脉冲信号用来控制数据采集的始末,以达到压力和活塞位置两信号的同步。计算机采集板实时采集这两个信号,经过数据处理即可得到压气机的实际示功图。

静叶角度调节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_张健

收稿日期:1999-01-18;修订日期:1999-04-08 作者简介:张健(1962-),男,航空燃气涡轮研究院研究员,在职博士研究生 第15卷 第1期2000年1月 航空动力学报 Journal of Aerospace Power Vol.15No.1 Jan. 2000 文章编号:1000-8055(2000)01-0027-04 静叶角度调节对压气机性能 影响的试验研究 张 健 任铭林 (航空燃气涡轮研究院,四川江油 6217603) 摘要:本文介绍了通过调节一三级轴流压气机各级静叶角度组合,以改善级间匹配关系,从而来提高压气机性能的试验研究方法和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静叶角度的改变对压气机性能有着极为明显的影响。通过试验,找到了该压气机在设计转速下的一组最佳角度匹配。最高绝热效率提高了7.4个百分点,稳定工作裕度也有了显著的增加。 关 键 词:静叶片;角度;压气机性能中图分类号:V 263.3 文献标识码:A 1 引 言 压气机是对发动机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和成本有极大影响的重要部件,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压气机的级压比、效率和扩大稳定工作范围。 改善压气机气动设计技术的重要途径是深入了解多级轴流压气机级间匹配的流动机理,摸索各级静叶安装角之间的相互影响,寻找可获得最佳性能的各级静叶角度组合。目前,多级轴流压气机的特性预估方法还难以准确计算出静叶角度变化对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调试,加上叶片角度优化程序的辅助计算,从而寻找各 级静叶角度的最佳匹配,仍是现实可行的方法。 作为高性能多级轴流压气机技术研究计划的一部分,我们参考NASA TP-2597技术报告 [1] 和有关资料。研制了一台三级高性能压气机试验件,在燃气涡轮研究院的全台压气机试验台上进行了气动性能试验研究。本文介绍了试验研究的部分工作,即通过调节各级静叶安装角的优化匹配来寻找压气机的最佳性能,以及角度变化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2 试验设备和试验件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为敞开节流式轴流压气机试车台,其结构简图见图1所示。空气通过防尘 图1 试验器结构简图(1.防尘网2.流量测量管3.进气节气门4.稳压箱5.齿轮增速器 6.排气道 7.排气收集器 8.排气节气门 9.动力装置)

压气机性能试验台操作规程

压气机性能试验台操作规程 一准备 1 安装好试机,检查压进、压出、涡进、涡出、油进、油出6个接口是否对准,拧紧,回油畅通。 2 打开电门,预热机油至60℃。 3检查压进、压出、涡进、涡出4接口的测温装置是否接通,测压管无折叠,无阻塞,无积水,各U形管液面是否在O线上。4小开风源进气阀门,检查各接合面是否密封,不得漏气。 5检查控制台面版各仪表是否正常。 二冷吹 1 关闭自循环阀。 2 开大压气机出气阀。 3 逐渐开大风源送风阀,直至增压器达到所测最低转速时为止。 4 根据该工况流量计压差等分8-10个点,分别测录各工况的压前、压后、涡前、涡后的温度与压力及相应流量计压差、温度。 5 输入上述参数,即得对应的压比、流量和绝热效率。 6.每个工况稳定3-5分钟后测录数据。 7 出现湍振时,立即放大压气机出气阀,稳定5min后再测。 8 同一方法测录高一档等转速线的相应参数。一般测录6-8条等转速线。 三热吹 1 适当关小风源送风阀。

2 接通点火电源,着火后油门由小逐惭开大,当达到所测增压器转速后,稳定5分钟开始测录上述参数。 四自循环 1 热吹时逐惭开大自循环闸阀,同时逐惭关闭压后出气阀及风源送风阀。 2 当全部关闭压后出气阀及风源送风阀时油门应该在最小开度上。 3 适当加大油门,自动提高增压器转速,直至所需转速值,稳定3-5min再测。 五注意事项: 1 进油压力小于0.15MPa时应停机,立即检查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试。 2 涡前温度不得超过650℃,1小时内不得超还750℃。特殊材质可根据耐高温程度适当提高涡前温度。 3 最高转速不得超过规定值。 4 机油温度不得超过设定值±1℃。 5 喘振时立即开大压后出气阀或关小风源送风阀。 6 试验时严防U形管汞及水柱外溢。一旦汞柱溢出,立即清除现场,以防污染环境。 六停机 1 关闭燃烧室油门。 2 冷风吹5分钟后关闭风源送风阀。

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doc

制冷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制冷压缩机实际运行测试实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 1、制冷压缩机制冷量的测试方法; 2、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与制冷量的关系; 3、制冷系统主要运行参数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 4、有关测试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5、测试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制冷压缩机的性能随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工况下进行制冷压缩机的性能测试。 2、压缩机的性能可由其工作工况的性能系数COP 来衡量: Q COP W = 式中,0Q 为压缩机的制冷量; W 为压缩机输入功率。 3、在一个确定的工况下,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吸气温度以及过冷度都是已知的。这样,对于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来说,其循环p-h 图如图3 所示。 图3 图中,1点为压缩机吸气状态;4-5为过冷段。 在特定工况下,压缩机的单位质量制冷量是确定的,即:015q h h =- 。这样只要测得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质量流量m G ,就可计算出压缩机的制冷量,即 0015()m m Q G q G h h =?=?- 4、压缩机的输入功率:开启式压缩机为输入压缩机的轴功率,封闭式(包括半封闭式和全封闭式)压缩机为电动机输入功率。 三、实验设备

整个实验装置由制冷系统及换热系统、参数测量采集和控制系统共三部分组成: 1、制冷系统采用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压缩机,蒸发器为板式换热器,冷凝器为壳管式换热器,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 1.1冷却水换热系统由冷却水泵、冷却水塔、调节冷凝器进水温度的恒温器和水流量调节阀门及管路组成; 1.2冷媒水换热系统由冷媒水泵、调节蒸发器进水温度的恒温器、调节水流量的阀门组成; 2、六个绝对压力变送器、十个PT100温度传感器、两个涡轮流量变送器分别对应原理图位置及安捷伦34970型数据采集仪和压缩机性能测试软件; 3、控制系统:通过三块山武SCD36数字调节器分别根据设定值与实测值的差值来调节冷却水、冷媒水的加热量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将机组运行控制在设定工况允许的范围内。 图4 四、实验方法 制冷工况由两个主要参数来决定,即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制冷压缩机性能测试的国家工况名称 蒸发温度 ℃ 冷凝温度 ℃ 吸气温度 ℃ 标准工况 -15 +30 +15±3 最大压差工况 -30 +50 最大轴功率工况 +10 +50 空调工况(水冷) +5 +35 空调工况(风冷) +5 +55 试验工况的稳定与否,是关系到测试数据是否准确的关键问题,工况稳定的标志是主要的测试参数都不随时间变化。调节时需要特别地耐心、细致。 实际试验中是根据吸气压力来确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是根据排气压力来确定。如果吸气温度也达到稳定,表明制冷量也达到稳定。本装置是通过: 1、调整冷却水流量和温度来稳定压缩机的排气压力; 2、调整冷媒水流量和温度来稳定压缩机的吸气温度;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实验报告

实验一、飞行原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风洞的功用和典型构造; 2.通过烟风洞实验观察模型的气流流动情况; 3.通过低速风洞的吹风实验了解升力与迎角、相对速度之间的关系; 4.通过对不同的飞机模型进行吹风实验掌握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二)实验内容 1.观察翼型模型或飞机模型在烟风洞中的气流流动情况; 2.观察飞机模型的迎角大小和相对速度对升力的影响规律; 3.观察飞机模型在受到扰动失衡之后如何自动恢复到平衡状态; 4.观察飞机模型通过操纵设备来改变飞机的哪些飞行状态。 (三)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主要包括:直流式低速风洞、烟风洞、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飞机吹风模型教具。如图1-1所示是烟风洞构造示意图。烟风洞也是一种低速风洞,主要用于形象地显示出环绕实验模型的气流流动的情况,使观察者可以清晰地看出模型的流线谱,或拍摄出流线谱的照片。 1-发烟器;2-管道;3-梳状管;4-实验段;5-沉淀槽;6-烟量开关; 7-烟速调整纽;8-模型迎角调整纽;9-发烟器及照明开关 图1-1 烟风洞构造示意图 烟风洞一般由风洞本体、发烟器、风扇电动机和照明设备等组成。风洞的剖面呈矩形,为闭口直流式。烟从发烟器1产生,沿管道2流向梳状管3(很多并列的细管),烟雾通过梳状管形成一条条细的流线,流线流过实验段4时,就可以观察气流流过模型时的流动情况。烟雾流过实验段后流人沉淀槽5,最后流到风洞的外面。发烟器底部装有电加热器,把注入的矿油点燃而发烟。为了看得更清楚或方便摄影,风洞实验段后壁常漆成黑色,并用管状的电灯来照明。 如图1-2所示是一种简单的直流式风洞的构造示意图。风洞的人造风是由风扇旋转式产生的,风扇由电动机带动,调整电动机的转速,可以改变风洞中气流的流速。

《工程热力学》压气机实验指导书

《工程热力学》实验: 压气机性能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压气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指示功、压缩指数和容积效率的基本测试方法; 3、 对使用微机采集、处理数据的全过程和方法有所了解。 二、 实验设备: DF-18型制冷系统实验台 三、 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及测量系统: 本实验装置主要由压气机和与之配套的电动机以及测试系统组成。测试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动态应变仪、放大器、A/D 板、微机、绘图仪及打印机,详见图1所示。 图 1 压气机实验系统 1- 压气机 2-压力传感器 3-飞轮 4-电磁传感器 5-吸气阀 6-压力表 7-排气阀 8-储气罐 压气机型号:Z-0.03/7

汽缸直径:D=50mm ,活塞行程L=20mm 连杆长度:H=70mm ,转速:n=1400转/分 为了获得反映压气机性能的示功图,故在汽缸头安装了一个应变式压力传感器,供实验时输出瞬态压力信号。该信号经桥式整流后送至动态应变仪放大;对应着活塞上止点的位置,在飞轮外侧粘贴着一块磁条,从电磁传感器上取得活塞上止点的脉冲信号,作为控制采集压力的起止信号,以达到压力和曲柄转角信号的同步。这二路信号经放大器分别放大后送入A/D 板转换为数字量,然后送入计算机,经计算机处理便得到了压气机工作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及展开示功图。 根据动力学公式,活塞位移量x 与曲柄转角α有如下关系: ) 2cos 1(4 )cos 1(αλ α-+ -=R x 式中: α—曲柄转角; λ—曲柄连杆长度比。 H R = λ 式中: R —曲柄半径; H —连杆长度。 2、指示功(Li )和指示功率: 指示功——压气机进行一个工作过程,活塞对气体所做的功,记作Li 。显然其功量就是P-v 图上过程线所包围的面积。即: ?= pdv Li (kgf-m ) 该面积可用面积仪测得,不过在使用P-v 图时应注意:其纵坐标是以线段长度表示压力值,而横坐标则表示活塞的位移量(x )、故所测的面积都需要经过换算才

制冷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

制冷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 试验台简介 本试验台采用图1所示系统,通过阀门的转换,可进行制冷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冷水机组性能实验、水-水换热器性能实验和水泵性能实验。 制冷压缩机性能实验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电子膨胀阀、恒温器电参数仪等设备组成。压缩机吸气压力、吸气温度、排气压力分别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的状态下。吸气温度由恒温器2调节蒸发器冷媒水进口温度T9控制,吸气压力由电子膨胀阀控制,排气压力由恒温器1调节冷凝器冷却水进口温度T7控制。压缩机的实际制冷量由通过蒸发器的冷媒水进出口温度和流量测出,冷凝换热量由通过冷凝器的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及流量测得。由此得到压缩机的主辅测质量流量,进而计算出标准工况下的主辅侧制冷量。压缩机的输入功率由电参数仪测得。在制冷系统内部安装多个压力和温度测点,可以方便地确定系统内部的状态。 冷水机组性能实验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热力膨胀阀、恒温器等设备组成。实验时,可以设置不同的冷媒水和冷却水温度。冷水机组冷媒水进口温度通过调节恒温器2中的电加热器控制,冷却水进口温度通过调节恒温器1中的电加热器控制,而出口温度则通过阀门调节。冷水机组的输入功率通过电参数仪表测得。冷水机组的制冷量由通过蒸发器的冷媒水进出口温度和流量测出,冷凝换热量由通过冷凝器的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及流量测得。同时在系统中加入了相应的温度和压力测点,可以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冷水机组的工作特性。 水-水换热器性能实验系统,由冷水机组、恒温器、流量计、水泵等设备组成。冷热侧流体分别通过冷水机组和恒温器1获得。换热器冷侧和热侧流体进口温度分别通过恒温器2和恒温器1控制。通过测量换热器两侧流体进出口温度和两侧的流量,可以求出换热量,在已知换热面积的前提下,可以求出换热器的换热系数K。 水泵性能实验系统,由水泵、流量计、电参数仪等设备组成。水泵的流量通过流量计测得,水泵的扬程通过水泵进出口压力变送器测得。在水泵的出口处设立调节阀,通过改变阀门的开度来改变水泵进口处的参数,获得水泵变工况运行特性曲线。

三种压缩机性能特点、优缺点比较

1螺杆式压缩机 螺杆式压缩机又称螺杆压缩机。20世纪50年代,就有喷油螺杆式压缩机应用在制冷装置上,由于其结构简单,易损件少,能在大的压力差或压力比的工况下,排气温度低,对制冷剂中含有大量的润滑油(常称为湿行程)不敏感,有良好的输气量调节性,很快占据了大容量往复式压缩机的使用范围,而且不断地向中等容量范围延伸,广泛地应用在冷冻、冷藏、空调和化工工艺等制冷装置上。 以它为主机的螺杆式热泵从20世纪70年代初便开始用于采暖空调方面,有空气热源型、水热泵型、热回收型、冰蓄冷型等。在工业方面,为了节能,亦采用螺杆式热泵作热回收。 2离心式压缩机 离心式压缩机是一种叶片旋转式压缩机(即透平式压缩机)。在离心式压缩机中,高速旋转的叶轮给予气体的离心力作用,以及在扩压通道中给予气体的扩压作用,使气体压力得到提高。

早期,由于这种压缩机只适于低,中压力、大流量的场合,而不为人们所注意。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各种大型化工厂,炼油厂的建立,离心式压缩机就成为压缩和输送化工生产中各种气体的关键机器,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气体动力学研究的成就使离心压缩机的效率不断提高,又由于高压密封,小流量窄叶轮的加工,多油楔轴承等技术关键的研制成功,解决了离心压缩机向高压力,宽流量范围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使离心式压缩机的应用范围大为扩展,以致在很多场合可取代往复压缩机,而大大地扩大了应用范围。 3往复活塞压缩机 是各类压缩机中发展最早的一种,公元前1500年中国发明的木风箱为往复活塞压缩机的雏型。18世纪末,英国制成第一台工业用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迷宫压缩机,随后又出现各种无油润滑压缩机和隔膜压缩机。50年代出现的对动型结构使大型往复活塞压缩机的尺寸大为减小,并且实现了单机多用。

压气机性能实验报告汇总

主考院校: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学生姓名: 准考证号: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热工基础与应用 综合实验报告 (一)压气机性能实验

亠、活塞式压气机概述 1■活塞式压气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1)活塞式压气机结构 压气机在现代工业以及现代人的生活中被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不论是汽车上的涡轮增压系统还是航 空航天发动机中的涡喷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其结构、性能也在不断的优化、提高。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简单形式的压气机,进行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性能的实验,以达到验证并深刻理解、掌握热工学课程中所学得的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产实践中。 本次实验所用压气机为“活塞式压气机”,现就其结构及特点作简要说明。活塞式压气机是通用的机械设备之一,是一种将机械能转化为气体势能的机械 图1.1活塞式压气机机构简图 图1-2三维仿真示意图

(2)活塞式压气机工作原理: 电机通过皮带带动曲柄转动,由连杆推动活塞作往复移动,压缩汽缸内的空气达到需要的压力。曲柄旋转一周,活塞往复移动一次,压气机的工作过程分为吸气、压缩、排气三步。 具体为: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的活塞向右移动时,气缸内活塞左腔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pa,吸气阀开启,外界空气吸入缸内,这个过程称为压缩过程。当缸内压力高于输出空气管道内压力p后, 排气阀打开。压缩空气送至输气管内,这个过程称为排气过程。 这种结构的压缩机在排气过程结束时总有剩余容积存在。在下一次吸气时,剩余容积内的压缩空气会膨胀,从而减少了吸人的空气量,降低了效率,增加了压缩功。且由于剩余容积的存在,当压缩比增大时,温度急剧升高。特别的是,单级活塞式空压机,常用于需要0.3 —0.7MPa压力范 围的系统。压力超过0 ? 6MPa,各项性能指标将急剧下降。故当输出压力较高时,应采取分级压缩。分级压缩可降低排气温度,节省压缩功,提高容积效率,增加压缩气体排气量。 活塞式空压机有多种结构形式。按气缸的配置方式分有立式、卧式、角度式、对称平衡式和对置式几种。按压缩级数可分为单级式、双级式和多级式三种。按设置方式可分为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按控制方式可分为卸荷式和压力开关式两种。其中,卸荷式控制方式是指当贮气罐内的压力达到调定值时,空压机不停止运转而通过打开安全阀进行不压缩运转。这种空转状态称为卸荷运转。而压力开 关式控制方式是指当贮气罐内的压力达到调定值时,空压机自动停止运转。 二、实验内容 1.实验目的 (1)压气机的压缩指数和容积效率等都是衡量其性能先进与否的重要参数。本实验是利用微机对压气机的有关性能参数进行实时动态采集,经计算处理、得到展开的和封闭的示功图。从而获得压气机的平均压缩指数、容积效率、指示功、指示功率等性能参数。 (2)掌握指示功、压缩指数和容积效率的基本测试方法。 (3)对使用电脑采集、处理数据的全过程和方法有所了解。 2.实验装置及测量系统 本实验仪器装置主要由:压气机、电动机及测试系统所组成。 测试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动态应变仪、放大器、计算机及打印机, 压气机型号:Z—0.03/7 汽缸直径:D=50mm 活塞行程:L=20mm 连杆长度:H=70mm 转速:n=1400转/分

压气机实验指导书

《工程热力学》 活塞式压气机实验 实 验 指 导 书 编制:朱天宇肖洪孙占威 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06年5月

压气机性能实验 实验指导书 压气机在工程上应用广泛,种类繁多,但其工作原理都是消耗机械能(或电能)而获得压缩气体,压气机的压缩指数和容积效率等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重要参数,本实验是利用微机对压气机的有关参数进行实时动态采集,经计算处理,得到展开的和封闭的示功图,从而获 得其平均压缩指数n、容积效率η v ,指示功W c 、指示功率P等性能参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活塞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及构造。 2.熟悉用计算机测定压气机工作过程的方法,采集并显示压气机的示功图。 3.了解造成压气机实际循环与理想循环之间差异的原因。 4.掌握压气机平均压缩指数n、容积效率η v ,指示功W c 、指示功率P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 本实验台主要由活塞式压气机和与其配套的电动机以及测试系统所组成,测试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动态应变仪、A/D板、微机等,如图所示。 图1 计算机数据采集压气机实验装置示意图 1.计算机; 2.电机; 3.排气阀; 4.压力表; 5.应变式压力传感器; 6.压气机; 7.电磁传感器; 8.电源指示灯; 9.电源开 关;10.电阻应变放大器; 11.A/D板;12.增益旋钮;13.调零旋钮;14.指针式电压表

其中:压气机的型号:Z— 0.036/7—B型 气缸直径:D=50mm 活塞行程:L=20mm 连杆长度:H=70mm 转速:n=1400r/min 1 压力传感器的型号:灵敏度:1~1.5 mV/V 工作温度:-10~±60 o C 桥路电阻:350Ω 允许过载能力:50%额定值 激励电压:最大值15V,AC/DC 推荐值10V,AC/DC 为获得反映压气机性能的示功图,在压气机气缸上安装了一个应变式压力传感器, 供实验时输出气缸内的瞬态压力信号, 该信号经桥式整流以后送至动态应变仪放大;对应着活塞上止点的位置,在飞轮外侧粘帖着一块磁条,从电磁传感器上取得活塞上止点的脉冲信号,作为控制采集压力的起止信号,以实现压力和曲柄转角信号的同步。这两路信号经放大器分别放大后送入A/D板转换为数值量,然后送到计算机,经计算处理便得到了压气机工作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及封闭的示功图(图2)和展开的示功图(图3)。 图2 压气机封闭的示功图图3压气机展开的示功图 三、实验原理 1、压气机的耗功W c 压气机的耗功是压气机在一个工作过程中消耗的功,其值对应于封闭示功图上工作过程线cdijc所包围的面积: W c = ? PdV = S·K1·K2×109 , J (3-1) 其中:S-封闭示功图上工作过程线cdijc所围的面积(mm2); K1-单位长度代表的容积(mm3/mm),即

发动机台架试验 -可靠性试验讲解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发动机试验技术

目录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内容 1.试验依据 2.试验条件 3.试验仪器设备 4.试验样机 5.试验内容与方案 (1)交变负荷试验 (2)混合负荷试验 (3)全速负荷试验 (4)冷热冲击试验 (5)活塞机械疲劳试验 (6)活塞热疲劳试验 三、试验进度安排 四、试验结果的提供

摘要 国外在可靠性试验方面己做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试验方法,而且考虑到该试验的非普遍性及技术保密性,将来也不可能形成统一的试验规范。相对于热疲劳研究状况来讲,国内对机械疲劳的研究还比较少。为适应发动机比功率和排放法规日益提高的苛刻要求,发动机面临着更高机械负荷和热负荷的严峻考验。国内高强化发动机最大爆发压力已超过22 Mpa。活塞的机械疲劳损伤主要体现在销孔、环岸等部位。活塞环岸、销座及燃烧室等部位由于在较高的工作温度下承受着高频冲击作用的爆发压力,润滑状况较差,摩擦磨损,其他破坏可靠性的腐蚀磨损(缸套一环换向区、排气门/排气门座锥面等)、疲劳磨损(挺杆、轴瓦、齿轮表面等)、微动磨蚀(轴瓦钢背、飞轮压紧处、飞轮壳压紧处、湿缸套止口处等)、电蚀(火花塞电极等)和穴蚀(水泵叶轮等)这些都是可靠性试验的主要目标,也是实施可靠性设计、试验研究的重点部位。 众所周知,在内燃机整机上进行零部件可靠性试验成本昂贵。本文将参照原有的可靠性试验方法,通过看一些关于可靠性的零部件加速寿命实验技术制定一种评价内燃机可靠性的考核规范,包括活塞机械疲劳试验和活塞热疲劳试验,可迅速做出其可靠性恰当的评价,可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 一、试验目的 1通过理解内燃机可靠性评估,评定发动机的可靠性。 1.1了解评估的多种理论方法,如数学模型法、上下限法、相似设备法、蒙特卡洛法、故障分析( 包括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和故障树分析) 等。并掌握故障分析法。 1.2学会可靠性试验评估,为进行可靠性设计奠定基础理论,为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提供测试、验证以及改进的技术支持。 2掌握可靠性试验方法 2.1掌握内燃机可靠性综合性试验及专项试验。综合性试验的考核对象是零件的可靠性、零件表面性状的变化和发动机性能的保持性;专项试验是超水温( 耐热性) 、超负荷、混合负荷、交变负荷循环、超爆发压力、超速等试验。 二、试验内容 1试验依据 参考的试验标准: GB /T 19055-2003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GB /T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JB/T 5112-1999 中小功率柴油机产品可靠性考核 2试验条件 一般试验条件: 2.1燃料及机油:采用制造厂所规定的牌号,柴油中不得有消烟添加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