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密码学概论
1277432769195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院(系)名称计算机学院研究方向学科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1.图像处理及图形学04.网络计算与智能计算02.下一代网络技术05.软件建构方法与理论03.高性能数据库技术06.密码学与网络安全计算机应用技术01.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04.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02.普适计算与教育05.SOA技术与应用03.嵌入式系统06.智能信息处理学分制2—4年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2.系统掌握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具备坚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具有与他人协作进行专业工作的良好品质;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4.身心健康、勤奋学习、尊师重教、严谨治学,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培养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和要求):1、爱国主义、法律观念、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科学道德观念的培养;2、加强外语能力的培养,除正常的学位课程教学外,积极开展各种外事活动(参加或组织国际研讨会、聘请外籍学者讲座、交流)使学生可以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3、合理配置和加强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的课程,并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各种计算机类大型公司新技术或产品发布会,掌握学科最新动态,并培养学生知识更新的思路和方法;4、努力争取与培养方向相关的科研任务,使学生通过参加项目的实践,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研组织能力和团队协调合作的基本素质;5、在符合培养方案及校、院两级有关研究生教育和管理的前提下,实行导师负责制;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内由研究生和导师共同商定、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学院(系、所)名称计算机学院学科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序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拟主讲教师各学期教学时数考查考试一二三四五六1学位课外国语Foreign Language 120 4 公共课教师√√2 政治理论Political Theory 743 公共课教师√√3 应用数理逻辑Apply Mathematical Logic 60 3杨晋吉副教授陈寅博士√√4 计算复杂性理论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Theory 60 3 陈卫东副教授√√5 现代网络技术Advanced Network Technology 60 3 范冰冰教授√√6 概率与计算Probability and Computing 60 3 曹阳副教授√√7 高级数据库系统Advanced Database System 60 3 潘明讲师√√8 软件工程方法学Software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60 3 王涛副教授√√9 信号与图像处理的数学基础The Math Basis for the Processing of Signals and Images60 3李兴民教授√√10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 60 3 鲍苏苏教授√√11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60 3 葛红副教授√√12 分布计算系统Formalization Theory 60 3 刘波副教授√√13 形式化方法Formalization Theory 60 3 王立斌副教授√√14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Advanced Distanc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60 3 邬家炜教授√√1选修课应用数理逻辑Apply Mathematical Logic 60 2杨晋吉副教授陈寅博士√√2 计算复杂性理论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Theory 60 2 陈卫东副教授√√3 现代网络技术Advanced Network Technology 60 2 范冰冰教授√√4 概率与计算Probability and computing 60 2 曹阳副教授√√5 高级数据库系统Advanced Database System 60 2 潘明讲师√√6 软件工程方法学Software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60 2 王涛副教授√√7 信号与图像处理的数学基础The Math Basis for the Processing of Signals and Images60 2李兴民教授√√8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 60 2 鲍苏苏教授√√9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60 2 葛红副教授√√10 分布计算系统Formalization Theory 60 2 刘波副教授√√11 形式化方法Formal Methods 60 2 王立斌副教授√√12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Advanced Distanc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60 2 邬家炜教授√√13 事务处理技术Transac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40 2 刘海讲师√√14 网络媒体智能化处理Intelligent Processing on On-line Multimedia 40 2 杨晋吉副教授√√15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与实现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40 2 王涛副教授√√16 多媒体信息处理Multimedi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40 2 柳薇博士√√17 高等计算机算法Advanced computer algorithm 40 2 曾碧卿副教授√√18 普适计算概论Concept of Pervasive Computing 40 2 李晓副教授√√19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40 2 陈振洲博士√√20选修课知识表示与推理Knowledge Representing and Reasoning 40 2 陈寅博士√√21 现代密码学Modern Cryptography40 2 马昌社副教授√√22 信息系统安全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40 2 王立斌副教授√√23 信息论与编码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 40 2 单志龙副教授√√24 计算机仿真建模与分析Computer Simulation Modeling and Analysis 40 2 张奇支副教授√√25 空间信息导论Introduction to Spatial Information 40 2 李岩教授√√26 信息系统原理Principle of Information System 40 2 聂瑞华教授√√27 网格计算导论Introduction to Grid Computing 40 2 聂瑞华教授√√28 高性能数据库High-performance Database Technology 40 2 陈启买副教授√√29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内核分析Kernel Analysis of the Embed Linux Operation System40 2 冯刚副教授√√30 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Embed Microprocessor System 40 2 金京林副教授√√31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与工具Techniques and Tools for Embed Software Developing40 2 詹泳副教授√√32 NGN技术与应用NG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40 2 张奇支副教授√√33 智能位置服务原理Intelligent Location-Based Services 40 2 曹阳副教授√√34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IDSS) 40 2 陈红英副教授√√35 移动学习系统开发The System of Mobile Learning Development 40 2 潘战生副教授√√36信息服务与协同软件技术Information Service and Cooperative Software 40 2汤庸教授√√37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n Moving Object database 40 2叶小平教授√√38 选修课XML数据库技术XML Database 40 2 汤娜副教授√√39 本体理论与本体工程Ontology Theory and Ontology Engineering 40 2 蒋运承教授√√40 云计算技术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40 2 赵淦森副教授√√41 模型检测Model Checking 40 2 杨晋吉副教授√√42数据挖掘原理与技术The Principle and Algorithm of Data Mining 40 2陈启买副教授王桂娟讲师√√43 人工神经网络及应用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Application 40 2 葛红副教授√√44软件项目管理与质量保障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and Quality Assurance40 2 庞雄文博士√√45 语义信息模型Semantic Information Model 40 2 邬家炜教授√√46 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 40 2 陈卫东副教授√√47 WEB SERVICE WEB SERVICE 40 2范冰冰教授李宇辉讲师√√48 网络协议工程Network Protocol Project 40 2 黄兴平博士√√49 空间数据仓库Spatial Data Warehouse 40 2 曹阳副教授√√50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40 2 雷勇工程师√√51 数据库安全技术Database Security Technology 40 2 刘海讲师√√52 实时系统Real-time System 40 2 冯刚副教授√√53 嵌入式系统专题Special Topic on Embed System 40 2 詹泳副教授√√工程实践与应用开发Application Development 40 2 范冰冰教授√√UML空间建模UML Spatial Modeling 40 2 李岩教授√√面向主体的软件开发40 2 陈红英副教授√√The Agent-oriented Software Developing Technology新技术专修课New Technology 40 2 外请专家√√应用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40 2 张奇支副教授√√文献综述、读书/学术报告 2 导师√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 2 导师√√学位论文导师√√。
专业详解-保密管理(理学学士)

保密管理(理学学士)一、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创新意识、适应能力;(2)掌握法学基础、管理科学、经济学、新闻学、国际政治、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安全相关基础知识;(3)掌握定密理论、保密管理等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现代密码学、网络攻防、病毒与防治等知识;(4)懂法律、有技术、善管理、有国际视野,了解本领域的学术前沿和最新应用;(5)系统地掌握保密法律法规、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6)具备在党政机关、军工企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组织管理、法规和制度建设、教学培训等工作能力;(7)掌握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安全攻防、保密工程与管理、企事业单位保密体系规划与建设、保密工作组织和管理、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等知识;(8)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二、专业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课数学分析、算法设计与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结构、法学基础与保密法学、计算机原理及体系结构、保密管理概论、管理学导论、数据库引论、行政法、操作系统、运筹学。
2、专业课定密理论及保密督查、密码学基础、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保密技术概论、管理信息系统、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公务员制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
3、专业选修课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前沿讲座、应用数论、近世代数、信息安全概论、信息论与编码、网络程序设计、数学建模、多媒体信息技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数字水印技术、电子商务结构和安全、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电子对抗导论、防火墙技术、信息安全标准与法律法规、数据库安全、网络存储导论、信息内容安全、高速网络处理技术、计算机取证、通信安全保密技术、保密史及保密制度、世界经济概论、网络传播基础、新媒体传播与发展、知识产权法、侵权行为法、组织行为学、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社会心理学、互联网心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安全概论 ppt 公钥密码体制PPT

公钥密码体制
7
4.1 公钥密码体制的基本原理
如何设计一个公钥算法
公钥和私钥必须相关,而且从公钥到私钥不可推断
必须要找到一个难题,从一个方向走是容易的,从另一个方向 走是困难的
如何把这个难题跟加、解密结合起来
一个实用的公开密钥方案的发展依赖于找到一个陷门单向函数。
陷门单向函数
单向陷门函数是满足下列条件的函数f:
公钥密码体制 4
Bob:
Plain Text E
Cipher Text Network
Cipher Text D
Plain Text
Alice
Secret Key
Bob
公钥密码体制 5
公钥体制的主要特点:
加密和解密能力分开
多个用户加密的消息只能由一个用户解读,(用于公共网络中实现 保密通信)
这一体制的出现为解决计算机信息网中的安全提供了新的理论和 技术基础,被公认为现代公钥密码学诞生的标志。 1978 年, MIT 三位数学家 R.L.Rivest , A.Shamir 和 L.Adleman
发明了一种用数论构造双钥体制的方法,称作MIT体制,后来 被广泛称之为RSA体制。
公钥密码体制
3
4.1 公钥密码体制的基本原理
公钥密码学与其他密码学完全不同:
公钥算法基于数学函数而不是基于替换和置换 使用两个独立的密钥 公钥密码学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
密钥的分配 数字签名
基本思想和要求
用户拥有自己的密钥对(KU,KR),即(公开密钥,私有密钥)
公钥KU公开,私钥KR保密 AB:Y=EKUb(X) B:DKRb(Y)= DKRb(EKUb(X))=X
DES算法及其工作模式分析

DES算法及其工作模式分析褚慧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09级[摘要] 现代密码学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经典而高效的加密体制。
DES作为分组密码的典型代表,对密码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DES的概况,并对它的算法进行描述,找出它的设计思想和特点,分析它的安全性。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DES的工作模式。
[关键词] 分组密码信息安全 DES 演化密码对称密码1.概况1.1DES简介DES算法是由IBM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于1976年11月被美国政府采用,随后被美国国家标准局和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承认,同时也成为全球范围内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DES算法作为分组密码的代表,已成为金融界及其他各种行业广泛应用的对称密钥密码系统。
它以feistel网络结构理论为基础,采用迭代分组形式,在提高算法的运行速度,改善了密码的实用性的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密码的安全性,对于我们研究密码学以及展望密码学的发展方向有重要意义。
1.2算法描述DES使用56位密钥对64位的数据块进行加密,并对64位的数据块进行16轮编码。
在每轮编码中,一个48位的密钥值由56位的“种子”密钥得出来。
DES算法把64位的明文输入快变成64位的密文输出块,整个算法的变换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 DES算法框图图中描述的是DES的加密过程。
而解密和加密过程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右边的16个子密钥的使用顺序不同,加密的子密钥的顺序为K1,K2,…,K16,而解密的子密钥的使用顺序则为K16,K15,…,K1。
IP即初始换位的功能是把输入的64位明文数据块按位重新组合,并把输出分为L0,R0两部分,每部分各长32位。
其置换规则如表1.1所示。
表1.1 DES算法初始换位规则表即将输入的64位数据的第58位换到第1位,第50位换到第2位......依此类推。
设置换前的输入值为D1D2...D64,则经过初始换位后的结果为:L0=D58D50...D8,R0=D57D49 (7)经过初始换位后,将R0与密钥发生器产生的密钥K1进行计算,其结果记为f(R0,K1)再与L0进行异或运算得到L0⊕f(R0,K1),把R0记为L1放在左边,把L0⊕f(R0,K1)记为R1放在右边,从而完成了第一次迭代运算。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电子教案解压密码(最新)

26 财务管理
27 邮政通信地理
28 营销策划能力基础
29 protel 99SE基础教程
30 电子CAD-基于Protel99SE
31 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
Hale Waihona Puke 32 通信末端综合化维护教程
33 程序设计项目教程
34 现代通信新技术
35 移动通信原理与设备
36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
37 公共关系实务
7
网络安全
8
信息安全导论
9
信息安全概论(第二版)
10 电信交换设备
11 计算机病毒原理及防治(第2版)
12 信息安全管理
13 防火墙、入侵检测与VPN
14 网络及信息安全综合实验教程
15 密码学基础与安全应用
16 对称密码学及其应用
17
网络的攻击与防范——理论与实践
18
信息安全专业科技英语
19
密码学与信息安全技术
0646-1 0647-0 0648-9 0649-7 0650-0 0651-9
2848 KB 12629 KB 40769 KB 7765 KB 5711 KB
784KB 13256KB 7711KB 4535KB 1548KB 18274KB
5318 KB 6277 KB 7544 KB 911 KB 1941 KB 1935 KB
41
计算机应用快速提高
42
办公自动化设备(第2版)
43
大学计算机基础
44
Access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45
C++程序设计
46
Windows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提高篇
47
北航电信院网络空间安全硕士培养方案版

北航电信院网络空间安全硕士培养方案版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083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适用学科网络空间安全(0839)2、培养目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2.在网络空间安全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从事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至少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3、培养方向按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统一招生,按密码学及应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网络内容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等方向进行培养。
学科培养方向包括:1、密码学及应用密码学是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重要基础,可为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提供密码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工具方面的重要支撑。
培养方向包括密码学理论及应用。
其中,密码理论主要研究新型密码体制和安全协议的设计、分析及其应用;密码应用主要研究密钥管理技术、认证技术、以及密码在各类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2、系统安全系统安全是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的核心和基础。
系统安全指综合应用各种安全技术来保证网络空间中单元计算系统的安全和可信。
培养方向包括可信计算、操作系统安全、虚拟化技术及安全、软件逆向分析与安全漏洞挖掘、移动系统安全、工控系统安全、系统安全测评和信息安全工程、软件安全性验证理论及工具研究、软件可信性分析、度量和验证、硬件安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安全性、安全芯片设计等。
3、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证连接计算机的网络自身安全和传输信息安全。
培养方向包括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网络安全防护、通信对抗、异构网络安全接入与融合、安全事件挖掘、发现和跟踪、策略自动化、Web 安全、社交网络安全、网络动态防御体系、自组织网络攻击与防御、协议分析与识别、流量分析与控制、访问控制与授权技术、信任模型与管理、网络的可生存性与可用性等。
2007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名单

课程名称
编译原理 数字图像处理 现代密码学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电力系统分析
电机学 算法与数据结构
编译原理 计算机网络 光纤理论与技术 C 语言程序设计 集合论与图论
电机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 电气工程实践 操作系统原理
电力电子学 现代医学成像技术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电工电子技术 电子商务概论
侦查讯问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毕惜茜
13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青海民族学院
杨虎德
14
法学
社会学类
农村社会学
华中农业大学
钟涨宝
15
法学
政治学类
民族政治学
云南大学
周平
16
法学
政治学类
国际政治学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
陈岳
17
工学
材料类
冶金学
东北大学
姜茂发
18
工学
材料类
高分子化学
东华大学
余木火
/
附件:
2007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名单
(以学科为序)
序 号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课程名称
课程学校
负责人
1
法学
法学类
中国法制史
华东政法大学
王立民
2
法学
法学类
海商法
武汉大学
张湘兰
3
法学
法学类
法理学
西南政法大学
付子堂
4
法学
法学类
民法学
烟台大学
房绍坤
5
法学
工学
97
工学
98
工学
99
西南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全国统考科目,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
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全国统考科目,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
201英语一
全国统考科目,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
202俄语
全国统考科目,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
203日语
全国统考科目,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
832工业设计命题设计(3小时)
相关专业期刊杂志\书籍\图集
833建筑构造
《建筑构造》上册 第三版 李必瑜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构造》下册 第三版 刘建荣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36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学,蒋展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838物理化学一
《物理化学》肖衍繁、李文斌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传播学引论》 李彬著 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649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院美术史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院美术史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
651建筑物理
《建筑物理》第三版 柳孝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10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第六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55建筑学基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史》第五版潘谷西,《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三版陈志华,《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罗小未,《建筑构造》上下册第三版李必瑜、刘建荣,《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同济大学出版社:《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蔡琬英
357英语翻译基础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冯庆华、穆雷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密码学基本概念
而密码分析者,则用其选定的变换函数h, 对截获的密文c进行变换,得到的明文是明文 空间中的某个元素,即m′=h(c)。 一般m′≠m。如果m′=m,则分析成功。
16
1.密码学基本概念
为了保护信息的保密性,抗击密码分析, 保密系统应当满足下述要求: ① 系统即使达不到理论上是不可破的, 即pr{m′=m}=0,也应当为实际上不可破的。 就是说,从截获的密文或某些已知的明文密 文对,要决定密钥或任意明文在计算上是不 可行的。
10
1.密码学基本概念
在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中,除了预定的 接收者外,还有非授权者,他们通过各种办 法(如搭线窃听、电磁窃听、声音窃听等) 来窃取机密信息,称其为截收者。 截收者虽然不知道系统所用的密钥,但 通过分析可能从截获的密文推断出原来的明 文或密钥,这一过程称为密码分析,从事这 一工作的人称为密码分析员,研究如何从密 文推演出明文、密钥或解密算法的学问称为 密码分析学(cryptanalysis /codebreaking) 。
保密通信系统可用示意图表示,它由以 下几部分组成: 明文消息空间M,密文消息 空间C,密钥空间K1和K2。 在单钥体制下K1=K2=K,此时密钥K需经 安全的密钥信道由发送方传给接收方; 加密变换Ek1:M→C,其中k1∈K1,由加 密器完成;解密变换Dk2:C→M,其中 k2∈K2,由解密器实现。
3
1.密码学基本概念
密码学(cryptology )是一门研究密码保 护通信手段的科学,属于应用数学的范畴, 包括加密理论与解密理论。 密码技术(Cryptography)—把可理解的消 息变换成不可理解消息,同时又可恢复原消 息的方法和原理的一门科学或艺术。密码学 技术可以使消息的内容对(除发送者和接收 者以外)的所有人保密. 可以使接收者验证消息的正确性 是解决计算机与通信安全问题重要技术之一.
8
1.密码学基本概念
对明文进行加密操作的人员称为加密员 或密码员。 密码员对明文进行加密时所采用的一组 规则称为加密算法(Encryption)。 传送消息的预定对象称为接收者,接收 者对密文进行解密时所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 解密算法(Decryption)。 。
9
1.密码学基本概念
加密和解密算法的操作通常都是在一组 密钥控制下进行的,分别称为加密密钥和解 密密钥(key )。 传统密码体制所用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 钥相同,或实质上等同,即从一个易于得出 另一个,称其为单钥或对称密码体制。 若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相同,从一个 难于推出另一个,则称为双钥或非对称密码 体制。 密钥是密码体制安全保密的关键,它的 产生和管理是密码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17
1.密码学基本概念
② 系统的保密性不依赖于对加密体制或 算法的保密,而依赖于密钥。这是著名的 Kerckhoff原则。 ③ 加密和解密算法适用于所有密钥空间 中的元素。 ④ 系统便于实现和使用。
18
2. 密码学与密码体制
密码学的分类:
•密码编码学. 设计和研究密码通信系统,使其传递的信 息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和认证性的学科。 •密码分析学. 研究如何从密文推出明文、密钥或解密算 法的学科。 •密钥管理学. 研究密钥的产生、分配、存贮、传递、装 入、丢失、销毁以及保护等内容的学科。
11
1.密码学基本概念
对一个保密通信系统采取截获密文进行 分析的这类攻击称为被动攻击。 现代信息系统还可能遭受的另一类攻 击是主动攻击,非法入侵者、攻击者或黑客 主动向系统窜扰,采用删除、增添、重放、 伪造等窜改手段向系统注入假消息,达到利 己害人的目的。这是现代信息系统中更为棘 手的问题。
12
1.密码学基本概念
《现代密码学》第1章
现代密码学概论
1
本章主要内容
1、密码学基本概念 2、密码体制的分类 3、密码攻击(分析) 4、密码学的起源、发展及实例 5、密码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密码学基本概念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密码是与信息相关的。 信息:指语言、文字、数据、图象、符号等,它使人们 了解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 信息的传递或广播,往往需要除合法的授权者外,不让 其他任何人知道,这就引发了所谓的秘密通信。 秘密通信的手段基本上可分为两类: •信道保护(传递信息的载体称为信道):如信使传递、 密写、缩微摄影、专线电话、突发式通信等; •密码保护:如电报加密、传真加密、语音加密、图象加 密,计算机数据加密等。 信道保护纯属技术问题,它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派信使 传送信息速度太慢,专线电话也难以防止窃听。 密码保护属于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是当今最常用的、也 最重要的秘密通信手段。
13
非法接 入者
密码分 析员
m'
信源 m M
加密器
c Ek1 (m)
m'
解密器
m
c
m Dk2 (c)
k2 密钥源 K2
信宿
k1 密钥源 K1
密钥信道
密码学上保密通信系统的模型
14
1.密码学基本概念
称总体(M,C,K1,K2,EK1,DK2)为保密通信 系统。对于给定明文消息m∈M,密钥 k1∈K1,加密变换将明文m变换为密文c,即 c=f(m,k1)=Ek1(m) m∈M,k1∈K1。 接收方利用通过安全信道送来的密钥k (k∈K,单钥体制下)或用本地密钥发生器 产生的解密密钥k2(k2∈K2,双钥体制下) 控制解密操作D,对收到的密文进行变换得 到恢复的明文消息,即: m=Dk2(c) m∈M,k2∈K2
4
密码学的基本任务
甲和乙两个人在不安全的信道上进行通信,而他们的敌人 丙不能理解他们正在通信的内容。
甲 丙
乙
5
一般的通信系统的模型
6
保密通信系统
加密器
解密器
7
1.密码学基本概念
通信双方采用保密通信系统可以隐蔽和保护 需要发送的消息,使未授权者不能提取信息。 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消息称为明文(plaintext) 明文被变换成看似无意义的随机消息,称为 密文(ciphertext),这种变换过程称为加密 (encipher/encode) ; 其逆过程,即由密文恢复出原明文的过程称 为解密(decipher/de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