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云南省的非遗工艺

云南省的非遗工艺

云南省的非遗工艺
云南省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遗工艺传统。

以下是一些云南省的非遗工艺代表:
1. 彝族织锦:彝族织锦是云南省彝族传统工艺之一,历史悠久。

它使用手工编织技法,将丝线或棉线纺成纱线,通过特殊的编织方法和图案,制作出精美的锦缎。

彝族织锦色彩鲜艳,图案多样,被用于制作衣物、鞋帽等。

2. 傣族银饰:傣族银饰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

傣族银饰常以花、鸟、兽等自然图案为主题,细腻华丽。

傣族人民将银饰佩戴在身上,被视为保护和祈福的象征。

3. 白族刺绣:白族刺绣是云南省白族传统工艺之一,技艺精湛。

白族刺绣采用手工绣制,以色线绣出各种花鸟、人物等图案,色彩明亮,细腻优雅。

白族女子常将刺绣作为装饰品使用,也常用于制作服装、饰品等。

4. 哈尼族竹编:哈尼族竹编是云南省哈尼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哈尼族人民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采用编织技法制作各种竹制工艺品,如篮筐、凳子、花盆等。

哈尼族竹编工艺精湛,结构坚固,装饰简约大方。

5. 瑶族黄果木雕刻:瑶族黄果木雕刻是云南省瑶族传统工艺之一,以黄果木为原料,以手工雕刻技法制作各种工艺品。

瑶族黄果木雕刻以其精细的雕刻工艺和
独特的设计风格而著名,常用于制作摆件、饰品等。

这些非遗工艺传承了云南省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和民俗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也为云南省的旅游业贡献了巨大的吸引力和经济效益。

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 禄丰县
醋制作技艺!禄 丰 醋(剥
限公司
隘七醋"
富宁金泰得剥隘七醋 汉 富宁县
有限公司
吉庆祥云腿月饼制作技
昆明吉庆祥食品有限
汉 五华区

责任公司
瑶族医学诊疗法
瑶 金平县 金平县人民医院
无敌治骨疗伤法
拨云锭传统配方及制作 技艺
汉 汉 (彝
云南无敌制药有限责 昆明市
任公司 楚雄老拨云堂药业有 楚雄州 限公司
$%
草人舞
$'
金竹舞
$$
男子手巾舞
传统 $) 戏剧 大词戏
$!
昭通清拳
传统体
$* 育游 艺 团山民间传统武术
与杂技
$&
点苍派武术
民族 纳西

属地
保护单位
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 古城区
产保护管理中心
江川县 江川县文化馆
彝 石林县 石林县文化馆
彝 永仁县 永仁县文化馆
汉 绥江县 绥江县文化馆
哈尼 红河县 红河县文化馆
六祖古歌
创世史诗敏编咪编 哈尼 墨江县 墨江县文化馆
创 世 史 诗 创 世 纪
玉龙县非物质文化遗 纳西 玉龙县
产保护中心
建水小调
汉 建水县 建水县文化馆
傣族民歌
傣 金平县 金平县文化馆
阿勒古歌
纳西 维西县 维西县文化馆
玎三赛弹奏
傣 瑞丽市 瑞丽市文化馆
唢呐调
汉 宾川县 宾川县文化馆
阿数瑟


汉 汉 汉 汉 汉
通海县 通海县文化馆
景洪市 景洪市文化馆
昆明市 沙国政武术馆 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
大理市 产保护管理所

云南白族非遗项目

云南白族非遗项目

云南白族非遗项目
云南白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因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下是云南白族的非遗项目:
1. 走秧歌:是白族人民在丰收之际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以跳秧歌为主要表现形式。

走秧歌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元素的综合性文艺表现形式。

2. 手工纺织:白族手工纺织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意义的非遗项目。

白族女性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手工纺织技艺,织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白族传统服饰。

3. 手工陶艺:白族手工陶艺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项目。

陶艺制品形态各异,有酒壶、水瓶、盆、碗等。

陶艺品精美绝伦,色泽鲜艳、图案精美、形态丰富多变,深受人们的喜爱。

4. 民间音乐:白族民间音乐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以竹笛、芦笙、芦青等乐器为主要表演工具,以古老而又优美的民间歌曲为主要演唱内容。

5. 手工刺绣:白族手工刺绣是一项以线绣布、绸、丝、棉等织物为主要对象的手工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白族绣品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线条流畅,成为了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云南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云南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云南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云南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9类,共21个项目。

入选的21个项目为:坡芽情歌、目瑙斋瓦、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阿细先基、弥渡民歌、纳西族白沙细乐、棕扇舞、关索戏、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彝医药(彝医水膏药疗法)、傣医药(睡药疗法)、祭寨神林、司岗里、皮影戏(腾冲皮影戏)、摔跤(彝族摔跤)、木雕(剑川木雕)、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火腿制作技艺(宣威火腿制作技艺)、藏医药(藏医骨伤疗法)、抬阁(通海高台)。

云南非遗文化项目解析

云南非遗文化项目解析

云南非遗文化项目解析云南非遗文化项目解析1. 引言非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民族的历史、风俗和创造力。

云南作为中国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在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南非遗文化项目,并就其背后的意义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解析。

2. 云南非遗文化项目概述2.1 “三维”非遗文化项目云南非遗文化项目以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而闻名,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和自然文化三个维度。

物质文化如云南的著名手工艺品、建筑风格等;非物质文化如民间艺术、口述传统、节日庆典等;自然文化则体现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上。

2.2 代表性非遗文化项目云南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化项目,如宣威普洱茶制作技艺、大理白族剪纸、纳西竹编技艺等。

这些项目不仅在云南省内有重要的影响力,还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3. 非遗文化项目的保护与传承3.1 政府政策支持云南省政府高度重视非遗文化项目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如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建立非遗传承基地等,来加强对非遗文化项目的支持和保护。

3.2 社会组织参与除了政府的努力,云南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非遗文化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一些非营利性机构或文化学院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年轻人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以确保其传承能够得以延续。

4. 非遗文化项目的意义与价值4.1 文化遗产传承云南非遗文化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使其得到充分的发扬和推广。

这不仅有助于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感,更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4.2 旅游资源开发云南非遗文化项目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使其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

通过将非遗文化项目与旅游业相结合,可以为云南地区带来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5. 个人观点与总结云南非遗文化项目的丰富多样,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是云南地区的独特名片。

通过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云南非遗文化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不断取得成果。

滇剧发展史

滇剧发展史

滇剧是云南省传统地方戏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它的发展已经历了多个阶段,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滇剧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清代道光年间。

到了光绪年间,滇剧在玉溪等地区已经十分盛行,并开始出现职业戏班。

这一时期的滇剧不仅受到本地人民的喜爱,也流传到了云南全省以及贵州、四川的部分地区。

辛亥革命时期,滇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戏园在各地纷纷建立,一些业余滇剧艺人开始搜集和整理小戏,并进行印刷和经销,使得滇剧的传播更加广泛。

同时,滇剧也开始受到云南留日学生的关注和改良,他们提出了改良社会必先改良戏曲的主张,并积极参与新滇戏的编写和演出。

然而,到了民国时期,滇剧由兴盛逐步走向衰落。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反动军官的摧残,许多滇剧艺人被迫流离失所,逃奔外乡,滇剧陷入了困境。

新中国成立以后,滇剧获得了新生并迅速发展。

2008年6月7日,滇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132。

在艺术特点上,滇剧声腔独特,表现力强。

其三大声腔丝弦腔、胡琴腔、襄阳腔分别源于秦腔、徽调、汉调等古老的声腔,同时又受到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滋养。

滇剧板式丰富多变,曲调自然流畅,能表演各种题材、样式、结构和情调的剧目。

总的来说,滇剧是云南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云南地区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滇剧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但它仍然是云南地区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云南国家级非遗项目

云南国家级非遗项目
云南省有多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以下是其中一些代表性的项目:
1. 彝族舞蹈:彝族舞蹈是云南彝族民族的传统舞蹈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 。彝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舞蹈动作和音乐表演而闻名,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
2. 傣族傩戏:傣族傩戏是云南傣族民族的传统戏曲形式,融合了舞蹈、音乐、戏剧等元素 ,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傣族傩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傣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5. 哈尼梯田:哈尼梯田是云南哈尼族民族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耕文化景观,以其壮丽的自 然景观和精湛的农耕技术而闻名。哈尼梯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哈尼族文 化的重要象征。
云南国家级非遗项目
这些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了云南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遗产,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的传统技艺 、艺术表达和生活方式。
云南国家级非遗项目
3. 苗族芦笙:苗族芦笙是云南苗族民族的传统乐器,被誉为苗族的"国乐"。芦笙是一种具 有独特音色的吹奏乐器,常用于庆祝节日、婚礼等重要场合。苗族芦笙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项目,是苗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4. 白族刺绣:白族刺绣是云南白族民族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和丰富的图案 风格而闻名。白族刺绣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白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序号类别项目名称民族属地责任单位1 濒危民族语言文字金平傣文傣族金平县金平县文化馆2 民间文学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哈尼族墨江县墨江县文化馆3 坡芽情歌壮族富宁县富宁县文化馆4 创世史诗《目瑙斋瓦》景颇族德宏州德宏州文化馆5 创世史诗《阿细先基》彝族弥勒县弥勒县文化馆6 传统音乐宣抚司礼仪乐舞傣族孟连县孟连县文化馆7 剑川白曲白族剑川县剑川县文化馆8 弥渡民歌汉族弥渡县弥渡县文化馆9 民歌开益白族兰坪县兰坪县文化馆10 彝族沙莜腔彝族建水县建水县文化馆11 彝族民歌彝族石屏县石屏县文化馆元阳县元阳县文化馆12 传统舞蹈芦笙舞苗族大关县大关县文化馆13 藏族弦子舞藏族德钦县卡瓦格博文化社14 弄娅歪壮族广南县广南县文化馆15 棒棒灯壮族砚山县砚山县文化馆16 彝族弦子舞彝族砚山县砚山县文化馆17 水鼓舞德昂族瑞丽市瑞丽市文化馆18 擦大钹彝族隆阳区隆阳区文化馆19 大刀舞彝族禄丰县禄丰县文化馆20 霸王鞭白族剑川县剑川县文化馆21 十二兽舞彝族楚雄市楚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2 跳三桩苗族易门县易门县文化馆23 铓鼓舞哈尼族建水县建水县文化馆24 跳鼓舞彝族绿春县绿春县文化馆25 传统戏剧杀戏汉族景东县景东县文化馆镇沅县镇沅县文化馆26 传统曲艺腾冲扬琴汉族腾冲县腾冲县文化馆27 莲花落汉族姚安县姚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8 昭通唱书汉族昭阳区昭阳区文化馆29 传统体育与游艺打陀螺傣族景谷县景谷县文化馆佤族双江县双江县文化馆彝族双柏县双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0 吹枪苗族麻栗坡县麻栗坡县文化馆31 嘟哒哒傈僳族龙陵县龙陵县文化馆32 彝族摔跤彝族元谋县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彝族石林县石林县文化馆33 传统礼仪与节庆彝族服饰彝族武定县武定县文化馆峨山县峨山县文化馆34 哈尼族服饰哈尼族红河县红河县文化馆西双版纳州西双版纳州文化馆35 傈僳族服饰傈僳族龙陵县龙陵县文化馆36 布朗族服饰布朗族施甸县施甸县文化馆37 拉祜族服饰拉祜族澜沧县澜沧县文化馆38 德昂族服饰德昂族镇康县镇康县文化馆39 藏族服饰藏族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县文化馆40 傣族服饰傣族新平县新平县文化馆41 纳西族服饰纳西族古城区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42 女子太阳节壮族西畴县西畴县文化馆43 陇端节壮族富宁县富宁县文化馆44 跳宫节彝族富宁县富宁县文化馆45 阿露窝罗节阿昌族梁河县梁河县文化馆46 赛装节彝族永仁县永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47 插花节彝族大姚县大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48 耳子歌白族云龙县云龙县文化馆49 高台社火汉族巍山县巍山县文化馆50 二月八节彝族巍山县巍山县文化馆51 哑巴节彝族祥云县祥云县文化馆52 特懋克节基诺族西双版纳州西双版纳州文化馆53 阔时节傈僳族泸水县泸水县文化馆54 澡塘歌会傈僳族泸水县泸水县文化馆55 高台艺术汉族通海县通海县文化馆56 祭寨神林哈尼族元阳县元阳县文化馆57 三多节纳西族玉龙县玉龙县文化馆58 传统美术甲马画汉族隆阳区隆阳区文化馆59 傣族壁画傣族勐海县勐海县文化馆60 晋城圣贤画汉族晋宁县晋宁县文化馆61 传统手工技艺白族布扎白族剑川县剑川县文化馆62 拉祜族竹编技艺拉祜族澜沧县澜沧县文化馆63 佤族木雕制作技艺佤族沧源县沧源县文化馆64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傣族临翔区临翔区文管所65 布朗族传统纺织技艺布朗族双江县双江县文化馆66 藏族传统金属铸造工艺藏族迪庆州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67 纳西族传统纺麻技艺纳西族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县文化馆68 铜器制作技艺汉族罗平县罗平县文化馆汉族江川县江川县文化馆69 传统手工技艺火草纺织技艺彝族马龙县马龙县文化馆壮族丘北县丘北县文化馆彝族永胜县永胜县文化馆70 壮族刺绣技艺壮族文山州文山州文化馆71 苗族蜡染技艺苗族文山县文山县文化馆72 壮族银器制作技艺壮族广南县广南县文化馆73 傣族银器制作技艺傣族潞西县潞西县文化馆74 瑶族蓝靛制作技艺瑶族丘北县丘北县文化馆75 景颇族织锦技艺景颇族德宏州德宏州文化馆76 纸伞制作技艺汉族龙陵县龙陵县文化馆77 苴却砚制作技艺汉族永仁县永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78 大理石制作技艺白族大理市大理市大理文化馆79 白族刺绣技艺白族大理市大理市大理文化馆80 下关沱茶制作技艺白族大理市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1 剑川木雕技艺白族剑川县剑川县文化馆82 傣族高升制作技艺傣族西双版纳州西双版纳州文化馆83 竹乐器制作技艺汉族玉溪市玉溪市文化管理服务中心84 锡器制作技艺汉族个旧市红河州和升实业有限公司个旧市斑锡工艺美术公司85 云子(围棋)制作技艺汉族官渡区官渡区文化馆86 羊毛花毡印染技艺汉族禄劝县禄劝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87 汉族刺绣技艺汉族嵩明县嵩明县文化馆88 珐琅银器制作技艺汉族永胜县永胜县文化馆89 传统知识与实践洱海鱼鹰驯养捕鱼白族大理市大理市文化馆90 宣威火腿汉族宣威市宣威市文化馆91 过桥米线汉族蒙自县蒙自县文化馆92 宜良烧鸭汉族宜良县宜良县文化馆93 传统医药傣族医药傣族西双版纳州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州傣医院)德宏州州民族医药研究所94 彝族医药彝族楚雄州云南省彝族医药研究所95 藏族医药藏族香格里拉县迪庆藏族自治州藏医院96 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芒岛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傣族景谷县景谷县文化馆97 勐外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傣族孟连县孟连县文化馆98 滚乃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傣族耿马县耿马县文化馆99 丁来佤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佤族沧源县沧源县文化馆100 大南直布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布朗族双江县双江县文化馆101 湾子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苗族威信县威信县文化馆102 尼汝藏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藏族香格里拉县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03 城寨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彝族麻栗坡县麻栗坡县文化馆104 马洒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壮族马关县马关县文化馆105 么所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壮族西畴县西畴县文化馆106 蛮旦寨阿昌族传统文化保护区阿昌族龙陵县龙陵县文化馆107 水城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傈僳族腾冲县腾冲县文化馆108 大麦地镇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彝族双柏县双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09 环州乡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彝族武定县武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10 叽啦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彝族禄丰县禄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11 岔河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彝族南华县南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12 左门乡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彝族姚安县姚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13 以口夸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彝族楚雄市楚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14 凉山乡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彝族元谋县元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15 凤羽镇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白族洱源县洱源县文化馆116 沙溪镇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白族剑川县剑川县文化馆117 诺邓村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白族云龙县云龙县文化馆118 五星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彝族鹤庆县鹤庆县文化馆119 青云彝族文化传统文化保护区彝族巍山县巍山县文化馆120 章朗布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布朗族勐海县勐海县文化馆121 碑格乡彝族(朴拉人)传统文化保护区彝族开远市开远市文化馆122 哨冲镇彝族(花腰)传统文化保护区彝族石屏县石屏县文化馆123 桥头村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布依族河口县河口县文体局124 月湖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彝族石林县石林县文化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