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双相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疗法在心理咨询中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疗法在心理咨询中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在情绪上经历了极端的波动,从极度的兴奋和欣快(Mania)到极度的沮丧和抑郁(Depression)。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挑战,因此,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在心理咨询中,双相情感障碍疗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和管理情绪波动,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建立稳定的生活规律,以及提供情绪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和维持心理健康。
在实际的案例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女士,让我们称她为小芳吧。
小芳是一个年轻的职业女性,她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但在个人生活中却经历了很多困扰。
她时常感到心情低落,无缘无故地哭泣,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
而在另一些时候,她又会变得异常兴奋,过度活跃,甚至有时候会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
在与小芳的初次咨询中,我观察到她的情绪波动非常明显,她的言语和行为也充满了冲动和不稳定性。
通过与她的交谈,我了解到她的家庭环境并不稳定,她曾经经历过父母离异和亲人离世等创伤事件。
这些经历对她的情绪调节能力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进而导致了她的双相情感障碍。
为了帮助小芳,我采用了双相情感障碍疗法中的多种技术和策略。
首先,我与她一起制定了一个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包括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这些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稳定她的情绪,减少波动的程度。
其次,我帮助小芳学习情绪管理的技巧。
通过认识和了解她情绪波动的特点和触发因素,她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教给她一些放松和冥想的方法,帮助她在情绪激动时保持冷静和平衡。
除此之外,我还与小芳一起进行了认知行为疗法。
这种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并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减轻抑郁和焦虑的症状。
我与小芳一起探索了她内心深处的负面信念和自我评价,并帮助她找到更积极和健康的替代思维。
在整个疗程中,我与小芳保持了密切的沟通和支持。
(最新版)双相情感障碍病例分析

(最新版)双相情感障碍病例分析一、病例背景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又称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情绪极端波动,包括躁狂期和抑郁期。
本次病例分析的对象为一名30岁的男性患者,已婚,病史两年。
二、病例描述患者在病发前,工作和人际关系良好,但此后开始出现情绪波动。
躁狂期时,患者自信心膨胀,活动增多,说话速度加快,睡眠需求减少;抑郁期时,患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生活懒散,睡眠和食欲明显增加。
三、病例诊断根据病史和症状,医生诊断患者为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1. 患者有躁狂期和抑郁期的明显症状。
2. 躁狂期和抑郁期交替出现,且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3. 症状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病例分析4.1 病因分析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环境因素可能与疾病发生有关。
4.2 病情进展患者病程两年,病情呈波动性。
在躁狂期,患者表现出过度自信、冲动和行为不受控制;在抑郁期,患者出现消极观念、自我否定和自责。
病情波动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4.3 治疗方案针对双相情感障碍,医生建议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1. 药物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为主,如锂盐、抗癫痫药等。
此外,根据患者病情,可能需要使用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
2.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家庭治疗有助于患者识别和调整不良情绪,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饮食和锻炼,避免刺激性因素,如过度使用咖啡因、酒精等。
五、病例总结本次病例分析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
通过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医生建议加强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 双相情感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0, 43(4): 283-286.[2] Post, R. M. (2009). Bipolar disorder: a clinical review.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70(4), 532-544.[3] Duman, R. S., Li, N., & Sanacora, G. (2009). A neural circuitry model of depression: focus on the role of neurotrophins. Neuromolecular medicine, 11(3), 167-178.。
双向情感障碍案例

双向情感障碍案例双向情感障碍,又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情感障碍疾病,其特点是情绪波动幅度极大,患者在情感上会出现极端的高涨和低落。
这种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痛苦。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双向情感障碍的真实案例,以帮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一疾病。
小明(化名)是一名32岁的男性,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是公司的骨干员工,工作认真负责,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喜爱。
然而,他的家人和朋友却发现他的情绪波动非常大,时而兴奋异常,时而又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诊断,小明被确诊为双向情感障碍。
在高涨期,小明会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和活力,他会整夜不眠,兴奋地购物、聊天,甚至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比如辞职、投资等。
而在低落期,小明会感到极度的沮丧和无助,他会整天躺在床上,无法集中精力工作,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
这种极端的情绪波动给小明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也让他的家人和朋友备受煎熬。
小明的家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带着小明去了当地的心理医生处求诊。
经过详细的询问和观察,医生给小明做出了双向情感障碍的诊断,并建议他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
小明开始接受治疗后,情绪波动有所缓解,他的家人和朋友也对他的病情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然而,双向情感障碍并不是一种可以迅速治愈的疾病,它需要患者和家人的长期配合和支持。
小明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在努力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的物质和情境。
他还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疗法,学会了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比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这些努力让小明的病情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他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通过小明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双向情感障碍对患者和家人的影响是极大的,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困扰。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让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爱。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这一疾病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双向情感障碍,避免对患者的歧视和误解。
双相情感障碍案例分享

单击添加副标题
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 崔彦龙 2014.06
【基本信息】
01
患者张某,男性,51岁, 农民,高中学历。
03
入院方式:由家人及村干 部强制(捆绑)送入院。
02
主诉:兴奋、话多、易激 惹2个月,加重1周。
【现病史】
患者于2个多月前因孩子结婚而亚急性起病,整天都特别开心,说自己家 庭生活幸福美满,置办了许多用不着的家具。见人就说话,跟孩子们说自 己还年轻,“要去竞选村主任,将来还要当县长、市长”等等。天不亮就 出门干活去,每天只睡3-4个小时。脾气变得暴躁,稍有不顺心就骂人。 爱管闲事,例如患者自己信佛不吃肉,就拿着擀面杖要去打那些卖肉的人。 一周来跟人发生争吵及肢体冲突的现象越发频繁,家人无法管理,在村 干部的帮助下,将其送来我院。
思考 10 :该患者 治疗如何考虑?
短期治疗:首选情绪稳定剂,可根据患者病情, 合并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加强治疗,必要时同 时合并ECT强化治疗。(丙戊酸钠0.6 bid,喹硫 平0.3 bid,期间合并MECT治疗4次)。
长期治疗:嘱患者维持原方案治疗2-3个月,以 防复发,之后转入维持期。关于维持治疗的疗 程,建议使用接近治疗剂量的药物维持治疗2~ 3年。
紧张性兴奋 器质性兴奋
思考 4 :既然考虑“躁狂性兴奋”,那么,本患者确切的症状有 哪些呢? 总结:结合病史及精神检查所见,患者存在的症状有: ① 情感高涨:主要表现为心情愉快、高兴、喜悦。 ② 易激惹:当家人对其提出反对意见时,马上暴跳如雷。 ③ 思维奔逸: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而且有音联、意联。 ④ 精力旺盛:表现为“管闲事”,如管理病房秩序等。 ⑤ 自我评价高:表现为说自己现在是村子里最有本事的人。 ⑥ 睡眠减少:每天只睡3-4个小时。 ⑦ 注意力不能持久:表现为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
一例双向情感障碍中学生的案例分析

一例双向情感障碍中学生的案例分析近几年,接待了多例孩子,深受精神类药物副作用的毒害,深入咨询了解情况后,很是吃惊。
这是我2017年做的一个案例。
涵涵(化名)被妈妈带着走入心理咨询室的。
当时的她身体虚胖,两眼呆滞,动作僵硬。
和她打招呼,她反应迟缓。
明显这是吃精神类药物的副作用。
询问妈妈孩子是不是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妈妈讲孩子已经吃药一年多了。
刚开始被诊断为抑郁症,吃舍曲林和阿立哌唑,后来又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服用舍曲林和硅硫平。
咨询中因孩子反应迟缓、记忆力下降,主要由妈妈讲述孩子问题发生发展的过程,孩子做补充性描述。
妈妈讲述孩子情绪不稳定好长时间了,小升初时候感觉她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候遇事爱逃避,情绪有焦虑,害怕做有压力的事情,担心自己考不上重点初中。
小升初成绩出来前的那段时间,我们家长能明显感觉她心神不宁,我们都不敢问她考的怎么样,担心增加她的心理负担,并安慰她读什么样的中学并不重要,但对她没什么作用。
直到知道自己被重点中学录取,她才变得开心起来。
进入中学后,她做题稍微不会就急躁,容易放弃。
从初二开始有一年多情绪都不好,不爱和家人沟通,父母和她沟通,特别不耐烦。
学习上也特别急躁,有时候会和同学争吵。
我们父母都觉得她是学习压力大,对学习有畏惧感。
我们父母想和她好好沟通,她又很烦躁,显得比较叛逆。
初三一次化学考试没考好,可能自己本来就挺难过的,又受到老师的批评,突然失眠,晚上做噩梦,感觉心情特别低落痛苦,要求我们带她去医院看病,在医院做了量表测量,还做了脑部检查,被诊断为抑郁症。
医生开了舍曲林和阿立哌唑,即便吃药也会出现做噩梦的情况,还一度出现过幻觉,她说听见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她坏话,同学们对她很鄙视,看不起她。
有一次,独自一个人坐在窗户外面,有跳楼自杀的念头。
给她请假一个月,在家休息调养,慢慢的情绪平和了,不知道是药物的作用,还是不用学习了,没有学习压力的缘故。
可能两个原因都有,她的情绪平和了。
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思路(重要)

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思路(考试重点)∙∙一、案例分析心理诊断技能:(前三属于心理咨询范畴)(一)一般心理问题:是指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
(二)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是内容充分泛化、初始情绪反应剧烈、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长久(限一年以内)、社会功能破坏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分析流程:1分析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2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属于道德性质或现实性质,是否有求治的愿望;3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4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5综合以上分析、排除,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鉴别。
(考虑严重心理问题一般从“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两方面考虑。
1和2主要是用来鉴别神经症,2求治愿望是判定是否可能是精神病,3区别一般心理问题,4排除躯体疾病,5综合下诊断。
)(三)可疑性神经症(又称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思路:首先根据许又新的神经症判断标准,与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区别,然后根据主要症状来判定是何种神经症,例如是恐怖为主还是疑病、焦虑、强迫、急性惊恐发作、长期抑郁反应。
主要做法:首先病非病三原则,排除精神病;然后明确心理冲突的性质是属于常形心理冲突【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冲突有明显道德性质】还是变形心理冲突【冲突与现实处境无关、不值得操心的事;冲突无道德性质】后者属于神经症冲突;再后,根据许又新判断是否属于神经症;最后确定主要症状属于何种,做出鉴别诊断。
)(四)神经症:(A)焦虑症:a惊恐障碍和b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我认为考试中注意一般写惊恐发作比较好。
二级P14为急性惊恐发作,P20为惊恐障碍,区别在于严重程度。
)定义(关键):惊恐障碍为焦虑障碍的一种,又称急性焦虑障碍。
患者常在无特殊的恐惧性处境时,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有濒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发作期间始终意识清晰,相当一部分患者发展为场所恐惧症。
《笼中鸟》双相情感障碍的案例

《笼中鸟》双相情感障碍的案例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情感障碍,其特点是情绪波动剧烈,表现出两个极端的情绪状态:躁狂和抑郁。
下面列举了十个以《笼中鸟》为题的双相情感障碍案例。
1. 小明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在躁狂期间表现出过度乐观、冲动行为和不寻常的高能量水平。
他花费了大量金钱购买奢侈品,与陌生人建立了过多的社交关系。
而在抑郁期间,他感到无助、消极和失去兴趣,无法完成日常工作和学习任务。
2. 女孩小丽在躁狂期间表现出异常的多动、冲动行为,她不眠不休,购物狂热,甚至与陌生人发生过性关系。
而在抑郁期间,她感到极度的绝望和自责,整天躲在房间里哭泣,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
3. 小杰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的情绪波动非常剧烈。
在躁狂期间,他会变得冲动、好斗,甚至发出自杀威胁。
而在抑郁期间,他会感到极度的孤独和无助,无法集中注意力,经常出现自残行为。
4. 女士小芳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她在躁狂期间表现出异常的活跃和冲动。
她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冲动的言论和行为,同时也会大量购物和进行赌博。
而在抑郁期间,她会感到极度的沮丧和自卑,无法正常工作和与他人交流。
5. 小华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在躁狂期间表现出异常的情绪激动和冲动行为。
他经常骚扰他人,参与危险的运动,甚至进行自杀行为。
而在抑郁期间,他会感到极度的疲倦和无助,整天躲在被窝里,无法正常进食和睡眠。
6. 女孩小雨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她在躁狂期间表现出异常的情绪高涨和冲动行为。
她会突然离开家人和朋友,独自旅行,参与危险的活动。
而在抑郁期间,她会感到极度的绝望和自责,整天躲在黑暗的房间里,无法正常进食和睡眠。
7. 小明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在躁狂期间表现出异常的冲动和高能量水平。
他会突然辞去工作,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很快又感到无聊和失落。
而在抑郁期间,他会感到极度的疲倦和无助,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
8. 女士小丽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她在躁狂期间表现出异常的多动和冲动行为。
双相病例分析报告

双相病例分析报告引言双相障碍,又被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特征是情感波动的周期性变化。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双相病例来探讨双相障碍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案。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32岁,被家属送到医院寻求帮助。
患者自述在过去的一年中感觉情绪极度波动,时而兴奋、冲动,充满无限能量,时而抑郁、沮丧,对生活失去兴趣。
这些情绪变化伴随着睡眠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自我价值感的波动以及焦虑症状。
患者的家族中没有类似的疾病史,患者本人也没有过往的心理障碍。
临床评估症状评估患者在自述中提到了以下症状:•情绪波动:时而兴奋、冲动,时而抑郁、沮丧•失眠:难以入睡、频繁醒来•注意力不集中:无法长时间专注于任务•自我价值感波动:时而极度自信,时而极度自卑•焦虑症状:紧张、不安、担心病史评估患者没有病史,无药物滥用史和精神病发作史。
体格检查患者在体格检查中未发现任何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内。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评估结果,可以初步诊断为双相障碍。
治疗方案心理治疗双相障碍常常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来进行综合治疗。
心理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管理情绪波动,提高生活质量。
•个体心理治疗:通过和患者一对一的会谈,帮助患者认识到情绪波动的影响,并学习应对策略。
•家庭治疗: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帮助他们理解双相障碍的特点,提供支持和建议。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双相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锂盐:是一种常用的稳定剂,能够控制情绪波动。
•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
•抗精神病药物:对于严重的情绪波动和精神病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可能是必要的。
康复计划患者和家属需要制定康复计划,包括以下方面:•规律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尽量避免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锻炼: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如散步、跑步等,有助于放松身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双相障碍)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双相障碍)
案例三:(2011.11.二)
一般资料:刘某,男性,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刘某性格内向,遵守纪律,学习认真,热情助人,人际关系良好,很受同学的喜欢。
刘某喜欢看科幻片和动画片,对埃及风土人情感兴趣,一年多前曾在母亲陪同下第一次出国去埃及旅游。
当时对母亲说自己很多地方都来过,母亲解释可能是以前看过相关片子,是似曾相识的结果,刘某未置可否。
旅游回来后同学们反映刘某交了,时常很兴奋,脸上经常荡漾着非常幸福的笑容。
刘某对家长和同学说自己是从火星来的“火星娃娃”。
家长和同学都对其进行了纠正,但刘某对自己的身世深信不疑。
觉得家长、老师、同学都不理解自己,很苦恼。
刘某自述近来情
绪非常低落,自己有时听别人说话时要数别人一共说了多少个字,父母亲教育他要控制自己,不要把心思放在这上面。
刘某自己也知道没有必要数别人说话说了多少字,想去控制自己,但就是
控制不住,为此内心更加苦恼。
现在刘某已经不上学了,他害怕到学校去总要数老师说了多少个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刘某上重点中学,开始成绩良好,后来成绩明显交差。
老师考虑刘某的心理出现异常,由父母带来就诊。
刘某愿意和心理咨询师讨论问题。
单选:21、刘某认为埃及的很多地方自己曾经来过,刘某可能是( A )。
(A)出现了妄想 (B)出现知觉异常
(C)有思维分裂 (D)体验故地重游
单选:22、同学们反映刘某变了,可能是( C )。
(A)同学过于敏感
(B)刘某情绪低落
(C)刘某人格改变
(D)刘某情感高涨
单选:23、刘某说自己是“火星娃娃”,可能是( C )。
(A)想象丰富 (B)幻觉
(C)思维障碍 (D)错觉
单选:24、刘某对自己的身世深信不疑,可能是( B )。
(A)偏执 (B)妄想
(C)强迫 (D)幻觉
单选:25、刘某总想计算别人说话时的字数,可能是( B )。
(A)强制思维
(B)强迫行为
(C)强迫思维
(D)强迫怀疑
单选:26、刘某目前无法上学,可能是( D )。
(A)害怕数数
(B)存在不良人际关系
(C)担心害怕
(D)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多选:27、为明确初步诊断,还应该重点收集求助者的资料包括( BC )。
(A)病情演变过程
(B)家族及个人史
(C)相关测验结果
(D)意志行为活动
多选:28、刘某愿意和心理咨询师讨论问题,可能是( AD )。
(A)有求助动机
(B)自知力严重受损
(C)自知力完整
(D)自知力部分受损
单选:29、对刘某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A )。
(A)双相情感障碍
(B)人格障碍
(C)精神病性问题
(D)精神发育迟滞
多选:30、对该求助者,心理咨询师可进行的工作包括( AD )。
(A)资料收集
(B)系统治疗
(C)心理咨询
(D)心理测验
案例八:(2011.5.二)
一般资料:张某。
女性,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张某以高分考入某重点大学,她学习认真,乐观开朗,热情助人,人际关系良好,很受同学的喜欢。
但这学期开学后同学们纷纷反映张某变了,有时很兴奋,不停地自言自语说着什么,但同学们听不懂她在说什么,说话有些前言不搭后语。
有时默默地坐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有时不去洗漱就睡觉了,同学们提醒她但她好像没有反应。
开学后可能是由于回学校没有买到卧铺,张某看起来很疲劳,经常躺在床上,有时晚上别人都睡了,她却四处溜达。
最近情绪很低落,向家长提出想回家。
因为总听到班里的男生骂自己下流,连老师也这样说。
一天,突然离校出走,坚决不肯回学校,说系里几个女生合计好了要勒死自己。
父母来到学校,她坚决不见母亲,说母亲是某一个同学变的,是来害自己的。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学校要求张某休学,由其父母强行带来就诊。
张某从小自我要求严格,学习成绩好,人际关系良好,老师、同学证实张某没有谈恋爱。
单选:68、同学们反映张某变了,可能是( D )。
(A)同学过于敏感
(B)张某紧张疲劳
(C)同学嫉妒张某
(D)张某个性改变
单选:69、张某“说话有些前言不搭后语”,表明张某可能是( B )。
(A)强迫思维(B)思维奔逸
(C)强制思维(D)思维敏捷
单选:70、张某“不去洗漱就睡觉”,可能是( A )。
(A)意志下降(B)习惯改变
(C)意志薄弱(D)行为退缩
单选:71、张某“经常躺在床上”:可能是( A )。
(A)意向下降(B)行为退缩
(C)意志消沉(D)行为倒错
单选:72、张某听到班里的男生甚至老师骂自己,可能是( C )。
(A)错觉(B)多疑敏感
(C)幻觉(D)情感发泄
单选:73、张某离校出走,表明其可能出现了( B )。
(A)关系妄想(B)被害妄想
(C)钟情妄想(D)嫉妒妄想
多选:74、张某出现的精神症状包括( ACD )。
(A)被害妄想(B)错觉
(C)思维奔逸(D)幻觉
多选:75、对张某可能的初步诊断包括( BD )。
(A)抑郁症(B)精神分裂症
(C)人格障碍(D)双相情感障碍
多选:76、心理咨询师可对张某做的工作包括( ABD )。
(A)摄入性会谈
(B)选择心理测验
(C)制定咨询目标
(D)收集资料评估
多选:77、针对张某的情绪低落,心理咨询师可以开展的工作包括( BC )。
(A)商定目标(B)进行转介
(C)进行测评(D)认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