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白头叶猴保护区土壤研究

合集下载

广西森林土壤主要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广西森林土壤主要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广西森林土壤主要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王淑彬;徐慧芳;宋同清;黄国勤;彭晚霞;杜虎【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4(034)018【摘要】通过对广西区7大森林片区的11个主要森林类型样地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分析,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广西区森林主要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状况及分布格局,探讨了其相关的生态学过程,以期为广西区森林分区与林间采取不同措施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广西区森林土壤主要养分基本属于中等变异,速效养分变异大于全量养分,其中AP、AK变异程度最大;广西森林土壤主要养分的半变异函数均表现出一定的空间结构特征,TN、TP、AP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TK、AN、AK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不同土壤养分空间结构不同,Kriging等值线图表明广西区氮素含量比较丰富、K含量中等、P含量较少,北部片区土壤养分含量普遍大于南部片区,这可能与气候、降雨、人工种植森林树种、地形、林地管理措施等有关.【总页数】8页(P5292-5299)【作者】王淑彬;徐慧芳;宋同清;黄国勤;彭晚霞;杜虎【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江西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45;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江西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45;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环江547100;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环江547100;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江西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45;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环江547100;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环江5471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广西木论喀斯特森林土壤养分水平与植被及地形的关系 [J], 何加林;曹洪麟;张燕婷;叶万辉;李武军;吴林芳2.森林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J], 王政权;王庆成3.费县大青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大量养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J], 陈世豪;张广娜;王芸;林祥杰;孙会兵;霍宪启;于军香;瞿晓明;杨东晓;4.广东省森林土壤养分异质性析因 [J], 刘晓彤;李海奎;曹磊;张逸如5.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江西省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J], 张志坚;刘苑秋;吴春生;李晓东;刘亮英;李应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国土壤侵蚀普查野外调查单元分布(广西) - 广西水土保持信息网

全国土壤侵蚀普查野外调查单元分布(广西) - 广西水土保持信息网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全国土壤侵蚀普查野外调查单元分布地形图图幅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土保持专项普查工作组二〇一〇年十二月说明一、全国土壤侵蚀普查野外调查单元分布全国土壤侵蚀普查野外调查单元是进行土壤侵蚀野外调查的空间单元,在平原区,调查单元为1km×1km网格所确定的范围;在丘陵区和山区,调查单元为0.2~3km2的闭合集水区(微小流域)。

野外调查单元位置选取在1︰10000地形图的中心位置。

根据土壤侵蚀的主导外营力,将全国划分为水力、风力、冻融和复合等侵蚀类型区。

综合考虑各类型区特点,采取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水力侵蚀区按1%基础密度抽样,风力侵蚀区和冻融侵蚀区按0.25%基础密度抽样。

鉴于水利普查总体上时间紧张、任务量大,为减轻基层水利普查机构的工作量,根据县域面积、土地利用及地形状况,适当调整野外调查单元的数量与分布,面积较大县份的野外调查单元总数控制在50个以内,平原区、林区和城区按照0.0625%或0.25%的密度抽样,冰川、永久雪地、沙漠、戈壁、沼泽、大型湖泊和水库等区域不布设野外调查单元。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共布设土壤侵蚀野外调查单元33966个,其中水力侵蚀野外调查单元32364个,风力侵蚀野外调查单元2928个,冻融侵蚀野外调查单元1602个(野外调查单元个数按照地理位置统计,当在同一个野外调查单元同时调查水力、风力、冻融侵蚀时,不重复统计野外调查单元个数)。

广西壮族自治区只有水力侵蚀野外调查单元。

由于使用的县级行政区划图版本较早,某些县份的名称可能与目前实际名称不相符。

野外调查单元的地理位置具有唯一性,县份名称的差异并不影响野外调查单元的数量与分布,在实际普查的任务分解和安排时,可以根据本次普查规定的行政区划统计野外调查单元在目前行政区划单位的数量与分布。

二、全国土壤侵蚀普查野外调查单元分布表格说明县级行政区划: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制定。

广西岩溶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

广西岩溶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

广西岩溶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张正国;黄凯;凌贤宗;吴卫熊【摘要】Karst regions account for about 51% of the total land area of Guangxi.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karst regions is deteriorating due to frequent rainstorm, low forest coverage rate, weak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bility, population overload and unscientific farming etc.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human being is subject to serious threate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oil erosion harnessing in the karst regions of Guangxi,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harnessing measures based on analysis of main influence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erosion in these regions.%广西岩溶区约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51%,由于大暴雨频发、森林覆盖率低、植被恢复能力弱、人口超载以及不科学的耕作方式等因素影响,导致岩溶区生态环境日益退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在分析广西岩溶区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素和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岩溶区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措施,为我区岩溶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广西水利水电》【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76-78)【关键词】岩溶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广西【作者】张正国;黄凯;凌贤宗;吴卫熊【作者单位】广西水利厅,南宁,530023;广西水利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23;广西水利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23;广西水利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1 研究背景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境内石灰岩分布很广,由于高温多雨,形成了典型的岩溶地貌,全区110个县(市、区)中76个县区有岩溶分布,全区裸露型岩溶面积97 735 km2,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1%,覆盖型及埋藏型岩溶面积24 752 km2,约占全区面积的10%。

广西典型生态系统

广西典型生态系统

广西典型生态系统目的帮组林地规划人员识别,标识,绘制图层,并且作为采伐有关人员在作业过程的参考项目物种组成图片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北热带常绿季节性雨林保护物种有桫椤、银杉、金花茶、儒艮、鲵、白头黑叶猴序号保护区名称行政区域面积(公顷)主要保护对象类型级别始建时间主管部门桂01那兰鹭鸟南宁市347鹭鸟及其生境野生动物市级20040820其他桂02大明山武鸣县16994常绿阔叶林、水源涵养林及自然景观森林生态国家级19810801林业桂03三十六弄- 陇均武鸣县12822苏铁、林麝等珍稀动植物森林生态省级20041108林业桂04龙虎山隆安县2256广西猕猴、珍贵药用植物及自然景观森林生态省级19801101林业桂05弄拉马山县8481南亚热带岩溶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省级20080619林业桂06上林龙山上林县10749常绿阔叶林、典型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省级20031101林业桂07六景泥盆系地质横县5泥盆系地质剖面地质遗迹省级19830101国土桂08拉沟鸟类鹿寨县9592红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鸟类及水源林野生动物县级19820601林业桂09三锁鸟类融安县5000红腹角雉、黄腹角雉等鸟类野生动物县级19820601林业桂10泗涧山大鲵融水苗族自治县10384大鲵及其生境野生动物省级20041001其他ProcessTitlestorae nso Stora Enso Guangxi BMS docume nt [Docume nt code] -I nter nal -Versio n: 1.0 (draft) Date: 2011-11-02 Author:Print ed 5/ 3/20 13storae nsostorae nsostorae nso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种植林地的多样性。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测试卷班级:姓名: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一个人与他的父母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 )。

2.用(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识和研究动植物。

例如,根据植物有没有花可把植物分成( )植物和( )植物两大类;根据动物有无脊椎可把动物分为( )动物和( )动物两大类。

3. ( )可以成为研究地球生物演变最重要的证据。

4.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是由于( )。

5.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与( )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 )。

6.子女和父母之间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 )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7.终生生活在( ),用( )呼吸的动物是鱼类。

8.孟德尔被人们称为现代( )学之父。

9.我们在影视中看到的恐龙形象,是科学家根据( )复原出来的。

二、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10.下列常见植物中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

A.小麦B.水稻C.杨树11.关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动物只能以植物为食B.动物的粪便可以给植物提供肥料C.某些动物在土壤中运动,可以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12.下列植物中,属于开花植物的是( )。

A.蕨类B.苔藓C.凤仙花13. ( )被称为“古生物地质的一本书”。

A.化石B.文物C.岩层D.科学家笔记14.关于古生物化石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是( )。

A.可以推断古生物的体貌特征,生存环境B.可以将其复活C.可以分析古生物的变化,与现代生物的关联15.在观察生物时,分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表述错误的是( )。

A.苍蝇、蝴蝶、蜘蛛分为一类,属于昆虫B.凤仙花、苹果树、柳树分为一类,属于开花植物C.凤仙花、豌豆传播种子的方式都是弹射传播16.海豚大约于1000万年前进化而成,生活在浅海,堆海豚直接生下小海豚,并用乳汁喂养,它是( )。

A.鱼类B.哺乳类C.两栖类17.人的相貌特征不包括( )。

2023广西地生会考试题

2023广西地生会考试题

2023广西地生会考试题一、试卷整体结构1. 题型分布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占总分的60%。

这些选择题会涵盖广西地区的地理和生物特色知识,像广西的独特地貌、珍稀动植物等。

填空题:10题,每题2分,占20%。

可能会让大家填写广西的一些地理坐标、生物的学名之类的。

简答题:3题,每题10分左右,占20%。

比如说让解释广西某一生物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之类的。

2. 考试时间总共120分钟,这样大家就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和作答啦。

二、具体试题示例1. 选择题部分广西最高的山峰是()A. 猫儿山B. 圣堂山C. 姑婆山广西特有的灵长类动物是()A. 白头叶猴B. 金丝猴C. 猕猴2. 填空题部分广西的首府南宁位于东经______,北纬______。

广西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______沿海地区。

3. 简答题部分请简述广西喀斯特地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广西有哪些措施来保护本地的珍稀植物?三、答案与解析1. 选择题答案广西最高的山峰是猫儿山,所以第一题选A。

猫儿山海拔2141.5米,是华南第一高峰,就在广西境内呢。

广西特有的灵长类动物是白头叶猴,答案为A。

白头叶猴仅分布在广西的左江和明江之间的一个十分狭小的三角形地带内,数量稀少,非常珍贵。

2. 填空题答案南宁位于东经108°22′,北纬22°48′。

这是南宁的地理位置坐标,大家要记住哦。

广西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北部湾沿海地区。

北部湾的沿海环境适合红树林生长,红树林对于保护海岸生态等有着重要意义。

3. 简答题答案对于广西喀斯特地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答案: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复杂多样的生境。

首先,喀斯特地貌有很多溶洞、地下河等独特的地质构造,为一些特殊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比如一些洞穴生物。

其次,喀斯特地区的岩石裸露、土壤浅薄且分布不连续,使得生物在适应这种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适应性进化,形成了许多特有物种。

再者,喀斯特地貌的山水相间格局,阻碍了生物的扩散,也促使了物种的分化,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广西岩溶区灌木林地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广西岩溶区灌木林地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广西岩溶区灌木林地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岳祥飞1,2,3,李衍青 4,刘 鹏5(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广西 桂林541004;2. 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广西 桂林 541004;3. 广西平果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广西 平果 531406;4.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5. 广西大学林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摘 要:文章对广西7个典型岩溶石山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凌云县、东兰县、河池市金城江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桂林市雁山区)、63个灌木林地样方土壤及环境因子进行取样和调查,研究典型岩溶区土壤和凋落物有机碳(C )、全氮(N )和全磷(P )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1)研究区灌木林地0~40 cm 土壤C 、N 、P 平均值分别为31.90 g·kg −1、3.95 g·kg −1和2.65 g·kg −1,变异系数分别为40.13%、41.46%、65.24%;C/N 、C/P 、N/P 平均值分别为8.10、14.82、7.80,变异系数分别为14.88%、48.78%和41.33%;0~20 cm 土壤C/N 、C/P 、N/P 值略高于20~40 cm 土壤;0~20 cm 和20~40 cm 土壤C/N 、C/P 和N/P 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土壤养分元素含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土壤养分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凋落物N 、P 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凋落物C/N 显著负相关;土壤P 含量与海拔显著正相关,土壤C/N 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年平均降水量与土壤C 、P 呈中等负相关关系;年平均气温与土壤C 、C/N 、C/P 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N 呈正相关关系。

降低甘蔗对重金属吸收的施肥模式探究

降低甘蔗对重金属吸收的施肥模式探究

㊀第46卷第1期2024年1月中国糖料Sugar Crops of China Vol.46,No.1Jan. 2024doi :10.13570/ki.scc.2024.01.004http ://收稿日期:2023-07-1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D 1000600);FAO project (FAO /CPR /3804);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糖料)建设专项(CARS 170206);国际合作项目(与国际磷钾研究所合作)(IPNI -GX 2016-2026);粤港澳大湾区项目(HK -GX 2020-2030)资助㊂第一作者:朱瑜(1997-),男,河南新乡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E -mail :1713498441@ ㊂通信作者:谭俊杰(1988-),男,广西南宁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学,E -mail :junjietan @ ;杨尚东(1970-),男,广西百色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E -mail :ysd 706@ ㊂降低甘蔗对重金属吸收的施肥模式探究朱㊀瑜1,谭俊杰2,梁㊀阗3,杨尚东1,谭宏伟3(1.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植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宁530004;2.广西民族㊀㊀㊀㊀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南宁530007)摘㊀要:ʌ目的ɔ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重金属含量㊁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㊂ʌ方法ɔ以甘蔗 柳城05-136 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化肥(A )㊁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 )㊁生物有机肥(C )㊁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 )㊁不施肥(CK )5个施肥处理㊂ʌ结果ɔ与化肥(A )处理相比,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 )㊁生物有机肥(C )以及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 )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甘蔗植株镉㊁汞㊁砷㊁铬等重金属的含量,分别减少了0.05~0.08mg /kg ㊁0.01~0.02mg /kg ㊁0.09~0.13mg /kg ㊁0.19~0.43mg /kg ;另一方面,与化肥(A )处理相比,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 )或生物有机肥(C )处理甘蔗产量和有效茎数虽然显著低于化肥处理,分别减少了1500~4455kg /hm 2和1860—2090株/hm 2,但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 )处理与化肥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㊂此外,与不施肥(CK )和化肥(A )处理相比,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 )㊁生物有机肥(C )以及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 )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甘蔗蔗糖含量与锤度,分别增加了0.1%~1.27%和0.2%~2.84%㊂ʌ结论ɔ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 )㊁生物有机肥(C )以及两者混合施用处理(D )均可显著降低甘蔗植株镉㊁汞㊁砷㊁铬等重金属的含量,同时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混合施用处理(D )还可以显著提高了甘蔗的产量和品质㊂关键词:甘蔗;生物有机肥;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重金属中图分类号:S 566.1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24(2024)01-0033-09朱瑜,谭俊杰,梁阗,等.降低甘蔗对重金属吸收的施肥模式探究[J ].中国糖料,2024,46(1):33-41.ZHU Yu ,TAN Junjie ,LIANG Tian ,et al.Exploration of the fertilization methods for decreasing heavy metal in sugarcanes [J ].Sugar Crops of China ,2024,46(1):33-41.0㊀引言甘蔗(Saccharum officirum L )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糖料作物之一,其蔗糖产量约占世界总糖产量的70%以上[1],而在我国蔗糖产量则占到90%以上[2]㊂此外,甘蔗还是全球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作物[3]㊂我国南方甘蔗栽培主要分布于广西㊁广东和云南等地[4]㊂其中,广西是我国糖料甘蔗的重要产区,甘蔗栽培面积㊁蔗糖产量已连续9年占全国60%以上,甘蔗产业已成为广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5]㊂研究发现,肥料是甘蔗以及其它作物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6]㊂然而,由于长期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广西甘蔗产区面临严峻的土壤污染和肥力退化的问题[7],包括:土壤重金属污染㊁有机物质含43中国糖料2024量减少㊁土壤酶活性降低㊁土壤有益微生数目和种类减少㊁多种病虫害发生严重等[8-9]㊂目前,我国大约有1/5的耕地土壤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如何对耕地土壤中重金属进行合理修复,从而减少其对动植物体及人体健康的影响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0]㊂广西拥有丰富矿产资源,已发现矿产145种,如:锰㊁锑㊁钛㊁铅㊁锌㊁镉㊁汞㊁铬等[11]㊂然而,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伴随着人为运输和自然力的带动(水流和气流)已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㊂据调查,广西部分农田已出现了多种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情况[12]㊂尤其,矿产开发区域周围农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含量和深度),如:河池㊁桂林㊁南宁㊁百色㊁梧州㊁贺州等地,其中镉㊁汞㊁铬㊁铅等重金属含量与普通农田相比,相差十几倍至几十倍[13-15]㊂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我国农业生产正朝着农药和化肥减量使用方向转变㊂其中,有机生产是一种较为安全规范的农业生产方式,作物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农业生产资料均取材自然界,从而有效避免施用无机化学产品产生的污染[16]㊂至今的研究发现,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肥均是可有效代替无机化肥的农业生产资料[17]㊂其中,生物有机肥主要是将有益微生物与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㊁农作物秸秆等)充分混合,然后再进行无害化和腐熟处理,从而形成一种复合且兼具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18];而微生物肥是有益微生物种类人工培养㊁发酵㊁量化生产后,制成的生物肥料,具有操作简单㊁有益菌活性高㊁定殖速度快㊁绿色无污染等优点[19-20],如: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㊂无论生物有机肥或微生物肥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㊁绿色㊁无污染肥料,有助于发展可持续农业㊂研究发现,自然界中有机质对土壤重金属修复上发挥重要作用,因有机质中含有羧基㊁醇羟基㊁烯醇羟基以及不同类型的羰基结构等官能团结构,它们都可以通过吸附㊁螯合㊁络合等多种作用方式,从而影响到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21]㊂冯光辉等[22]研究表明:施用微生物肥可有效阻碍水稻植株对重金属的吸收,减少稻米中重金属含量㊂研究还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添加生物有机肥,其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㊁化学和生物性质,进而显著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23]㊂另一方面,符策凡等[24]研究发现,甘蔗连作土地施用生物有机肥不仅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而且还有助于减轻甘蔗虫害的发生㊂伍荣冬等[25]亦研究发现施用不同种类微生物肥都可以影响甘蔗的生长发育,从而改变甘蔗的的产量和品质㊂此外,王艳平等[26]研究发现,施用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肥可有效改善连作茶菊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有效供给,显著促进连作茶菊的生长以及提高其产量和改善品质,对减轻连作障碍具有显著效果;李蒙等[27]亦发现,微生物肥可提高番茄叶片光合作用,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刘京京等[28]研究还发现,微生物肥可显著调节玉米和大豆根系激素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变化以及土壤中酶的活性,增强作物对干旱的抵抗能力㊂为此,本实验以甘蔗为研究对象,探究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肥(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对降低甘蔗重金属含量以及提高甘蔗产量与品质的作用效果,旨为广西甘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地概况本试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山圩镇(107ʎ57ᶄ9ᵡE,22ʎ25ᶄ51ᵡN)进行;前茬作物为甘蔗;土壤理化性状如下:pH值5.5,有机质含量27.1g/kg,全氮(N)1.3g/kg,全磷(P)0.46g/kg,全钾(K) 9.1g/kg,碱解氮32mg/kg,速效磷13mg/kg,速效钾78mg/kg;土壤重金属含量:有效镉0.25mg/kg,有效汞0.27mg/kg,有效砷31mg/kg,有效铬107mg/kg㊂1.2㊀试验设计与材料试验于2022年1月17日 2023年1月9日进行,甘蔗品种为 柳城05-136 ;每个施肥处理设3个重复,共15个小区,甘蔗栽培行距1.2m,小区面积667m2,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㊂所用施肥材料如下所示,施用方法与用量如表1所示:A化肥:采用单质氮㊁磷㊁钾化肥(N㊁P㊁K:20-6-15),购置于科绿农资有限公司;B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购置于北京地福来科技发展公司,单细胞藻体含量ȡ5.0ˑ106个/mL;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分两次均匀喷施于土壤表面,每次喷施前稀释100倍,第一次于2022年1月18日种植前喷施于蔗田;第二次于2022年6月18喷施;C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为益田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养分组成为:有机质41g/kg,含氮4.11g/kg,含磷1.1g/kg,含钾2.25g/kg,有效活菌数(cfu)ȡ0.20亿/g,甘蔗种植前耕地一次性均匀施入;D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甘蔗种植前分别将两㊀第46卷,第1期朱㊀瑜,等:降低甘蔗对重金属吸收的施肥模式探究类肥料一次性均匀喷施和撒施于蔗田,具体方法同上㊂表1㊀甘蔗不同施肥处理Table1㊀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sugarcanes处理TreatmentN/(kg/hm2)P2O5/(kg/hm2)K2O/(kg/hm2)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L/hm2)Algae active cellbio-fertilizer生物有机肥/(kg/hm2)Biological organic fertilizerCK00000A3009022500B00060C00004500D0*******1.3㊀测定指标与方法甘蔗有效茎数㊁产量的测定参照区惠平[29]的方法进行;蔗糖含量㊁田间蔗汁锤度的测定参照李文凤[30]的方法进行㊂甘蔗植株重金属镉㊁汞㊁砷㊁铬含量分别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的方法进行测定[31-32]㊂1.4㊀统计分析使用Microsoft Excel2019软件统计数据和制图;采用IBM 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植株重金属含量的影响2.1.1㊀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植株镉含量的影响由图1可知,与施用化肥(A)处理相比,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㊁生物有机肥(C)和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处理显著降低了甘蔗植株镉的含量;表明,与施用化肥相比,无论是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亦或是生物有机肥,均有助于显著降低甘蔗植株对镉的吸收㊂图1㊀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镉含量的影响Fig.1㊀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on cadmium content in sugarcane注:图中以a㊁b㊁c㊁d表示显著性差异(下同)㊂Note: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represented by a,b,c,and d(the same below).5363中国糖料2024 2.1.2㊀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植株汞含量的影响由图2可知,与施用化肥(A)处理相比,生物有机肥(C)以及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处理中甘蔗植株汞含量显著降低㊂上述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以及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和生物有机肥组合处理均可显著降低甘蔗对汞的吸收㊂图2㊀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汞含量的影响Fig.2㊀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on mercury content in sugarcane2.1.3㊀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植株砷含量的影响由图3可知,与施用化肥(A)处理相比,无论是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㊁生物有机肥(C)抑或是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甘蔗植株中砷的含量㊂表明: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和生物有机肥均可显著降低甘蔗对砷的吸收㊂图3㊀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砷含量的影响Fig.3㊀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on arsenic content in sugarcane2.1.4㊀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铬含量的影响由图4可知,与施用化肥(A)处理相比,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㊁生物有机肥(C)以及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甘蔗植株中铬的含量㊂表明: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㊁生物有机肥以及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组合均可显著降低甘蔗对铬的吸收㊂㊀第46卷,第1期朱㊀瑜,等:降低甘蔗对重金属吸收的施肥模式探究图4㊀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铬含量的影响Fig.4㊀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on chromium content in sugarcane2.2㊀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产量与有效茎数的影响由表2可知,与施用化肥(A )处理相比,虽然单一的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 )和生物有机肥(C )处理甘蔗产量显著低于相应的化肥处理,但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组合(D )处理甘蔗产量与化肥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另一方面,同样与施用化肥(A )处理相比,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 )㊁生物有机肥(C )以及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组合(D )处理甘蔗有效茎数与施用化肥处理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与施用化肥处理相比,虽然施用单一的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或生物有机肥均难以显著提高甘蔗产量和有效茎数;但是,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组合(D )处理则有助于显著提高甘蔗产量㊂表2㊀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产量和有效茎数的影响Table 2㊀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on cane yields and stem numbers处理TreatmentCK A B C D 产量/(kg /hm 2)Yield 56565ʃ1848.35e 91710ʃ378.58ab 87255ʃ2635.39d 89760ʃ1106.24cd 93210ʃ1405.44a 有效茎数/(株/hm 2)Millable stalks 51200ʃ1755.09c 61830ʃ2747.38ab 59970ʃ1410.96b 60105ʃ575.30b 63920ʃ759.59a ㊀㊀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ʃ标准差㊂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 <0.05),下同Note :Means ʃSD.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reatments (P <0.05),the same as below2.3㊀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品质的影响由表3可知,与施用化肥(A )处理相比,除了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 )处理甘蔗的蔗糖含量外,生物7383中国糖料2024有机肥以及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组合的蔗糖含量,以及蔗汁锤度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化肥(A)处理,尤其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组合(D)处理提升甘蔗的蔗糖含量和蔗汁锤度的效果最为显著㊂换言之,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和生物有机肥均有助于提升甘蔗的品质,尤其组合施用提升的效果更佳㊂表3㊀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品质的影响Table3㊀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on sugarcane quality处理CK A B C D Treatment蔗糖含量/%14.23ʃ0.15d15.17ʃ0.058c15.27ʃ0.058c15.33ʃ0.058ab15.50ʃ0.10aSucrose content蔗汁锤度/%19.23ʃ0.15d21.47ʃ0.40c22.00ʃ0.10a21.67ʃ0.21ab22.067ʃ0.21a Sugarcane juice brix3㊀讨论甘蔗因其植株高大且生长周期长,需肥量大,为了追求高收益,施用化肥是大多数生产者的选择[33]㊂但是长期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肥力逐年降低㊁重金属积累和病害发生,进而降低甘蔗的产量和品质[34]㊂由于土壤重金属(镉㊁汞㊁砷㊁铬㊁铅等)积累会显著影响作物的正常生理活动,例如:降低植物酶活性[35]㊁阻碍细胞器的形成[36];以及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下降,不利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形成[37]等㊂研究发现,土壤中施用微生物菌肥不仅可以吸附以及固化土壤中大部分重金属,而且可以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38]㊂如:郑少玲等[39]以芥蓝为研究对象发现,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减少芥蓝对重金属的吸收;LIU等[40]亦发现,生物有机肥中含有的有机质和有益微生物对重金属具有很强的吸附与螯合作用,进而显著影响植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HE等[41]研究发现,土壤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和植物激素等物质改变植物对于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进而可以显著影响植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㊂LUO等[42]研究还发现,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可以通过其细胞内积累或结合㊁胞外固定㊁ROS清除等多种途径显著改变重金属的毒性和含量,降低重金属对植物的负面影响;马铁铮等[43]发现,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减少土壤和水稻体内有效态镉和铅的含量㊂AMMAR 等[44]发现,微生物肥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环境条件,不仅可以产生有机物㊁植物激素和活性化合物,而且还可以固化土壤重金属,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㊂本文亦发现,施用生物有机肥和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亦显著降低甘蔗植株重金属含量,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㊂另一方面,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肥可显著改善植物根际环境土壤微生物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从而解决甘蔗生长需肥问题与长期单一施用化肥形成的环境问题[45];卢国培[46]等发现,生物有机肥,不仅显著增加宿根甘蔗的产量和品质,而且还减少化肥使用量;LI等[47]还发现,施加生物有机肥或微生物肥可以显著影响土壤中细菌群落组成,增强土壤中代谢活性,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㊂生物有机肥或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可重塑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增强土壤中代谢活性,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黄香武等[48]发现生物有机肥可显著增加甘蔗有效茎数,提高甘蔗产量;周文灵等[49]亦发现,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可显著提高甘蔗根系活力,促进甘蔗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㊂另外黄恒掌等[50]发现,不同种类微生物肥可显著促进甘蔗糖分的积累;微生物肥与化肥搭配使用,不仅93㊀第46卷,第1期朱㊀瑜,等:降低甘蔗对重金属吸收的施肥模式探究可以提高蔗糖含量和产量,而且还可以减少化肥的投入[51]㊂此外,生物有机肥与化肥相比,生物有机肥虽然在甘蔗出苗率㊁分蘖率㊁茎径方面的影响效果不及化肥,但有效茎㊁蔗糖含量㊁蔗汁锤度等方面显著增加[52-53]㊂本文亦发现,与施用化肥相比,生物有机肥和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均显著提高甘蔗的蔗糖含量和蔗汁锤度,同时两者混合使用还可以增加甘蔗产量和有效茎数㊂4 结论(1)与施用化肥相比,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和生物有机肥均显著降低了甘蔗植株镉㊁汞㊁砷㊁铬重金属的含量;(2)与施用化肥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或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处理的甘蔗产量和有效茎数虽然不同程度地低于化肥处理,但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组合处理的甘蔗产量和有效茎数相比于化肥处理分别增加了1500kg/hm2和2090株/hm2;(3)与施用化肥相比,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和生物有机肥均有助于提升甘蔗的品质,尤其组合施用提升的效果更佳㊂参考文献1李如丹毛钧刀静梅等.中国主栽甘蔗品种生物学特性研究 J .热带作物学报20224371347-1356.2吴建明李燕娇邓宇驰等.中国甘蔗栽培的研究进展 J .广西科学2022294613-626.3CHANDEL A K DASILVA S CARVALHO W et al.Sugarcane bagasse and leaves Foreseeable biomass of biofuel and bio-products J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287111-20.4杨阳.我国甘蔗主产区种植成本收益对比研究 D .昆明云南农业大学2022.5周一帆杨林生孟博等.中国甘蔗主产区产量差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12377-2388.6孟博.配方施肥对甘蔗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影响及评价 D .重庆西南大学2022.7黄振瑞周文灵江永等.优化施肥对甘蔗产量㊁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2015369 1568-1573.8段振峰邢永秀李杨瑞.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料在甘蔗应用上的前景分析 J .广西糖业202242216-20.9谢金兰李长宁何为中等.甘蔗化肥减量增效的栽培技术 J .中国糖料201739138-41.10王志刚林海庞乾林.农田重金属污染对作物的影响及其调控 J .中国稻米201824339-43.11吴伟宏于银杰姜琳等.广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29124-2737.12杨琼杨忠芳刘旭等.广西典型酸性火成岩地质低背景区土壤-水稻重金属积累特征及生态风险 J .华东地质2022 43149-60.13韦岩松李海凤冯琼慧等.广西某铅锌尾矿库区土壤中重金属Cd㊁Pb㊁Zn㊁Cu的分布特征及源解析 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23754172-178185.14叶照金.广西某历史遗留矿区铅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J .有色金属设计2023503130-136.15王新帅林华俞果等.桂北典型锰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主要植物富集特征J .广西植物2022427 1160-1169.16李爱民.有机农业种植技术及其发展措施 J .新农业2023913-14.17BHATTACHARJEE R DEY U.Biofertilizer a way towards organic agriculture A review J .Afric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Research 20148241-9.18曲成闯陈效民张志龙等.生物有机肥提高设施土壤生产力减缓黄瓜连作障碍的机制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255814-823.19刘云峰杨宁温丹等.微生物菌肥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711-15.20李俊姜昕马鸣超等.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需求与技术创新 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21-5.04中国糖料2024 21KWIATKOWSKA M J.Functions of organic matter in polluted soils The effect of organic amendments on phyt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J .Applied Soil Ecology 2018123542-545.22冯光辉谷雨何凤鹏等.土壤调理剂和复合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对农田土壤和水稻镉㊁铅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17327-3034.23CHENG Y L ZHANG C Z GUO P L et al.Synergistic mechanisms of bioorganic fertilizer and AMF driving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y to improve phytoremediation efficiency of multiple HMs-contaminated saline soil 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3883163708.24符策凡.湖光农场甘蔗连作地施用配方生物有机肥的试验研究 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791-92.25伍荣冬雷崇化.不同施肥类型对甘蔗生长的影响研究 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1104109.26王艳平李萍吴文强等.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对北京山区连作茶菊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231-10.27李蒙朱思远袁童瑶等.生物有机肥对基质肥力㊁酶活性及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J .西南农业学报20231-11.28刘京京陈学文梁爱珍等.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料及其对黑土旱田作物应用的效果J .土壤与作物2023122 179-195.29区惠平周柳强黄金生等.长期不同施肥对甘蔗产量稳定性㊁肥料贡献率及养分流失的影响 J .中国农业科学2018 51101931-1939.30李文凤范源洪陈学宽等.甘蔗糖分的快速测定方法 J .中国糖料2009214-15.31徐红颖.食品中的重金属检测方法研究 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39122-23.32蔡继红丁长春朱伊君.淮安市农产品中重金属及有机氯㊁有机磷农药残留量调查 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1 20-23.33易芬远赖开平叶一强等.甘蔗的营养生理与肥料施用研究现况 J .化工技术与开发201443225-2831.34罗晟昇何洪良唐利球等.生物有机肥对甘蔗生长影响及种植效益分析 J .中国热带农业2017465-68.35许桂苹.甘蔗对Pb的吸收累积㊁生理响应及耐性机制研究 D .南宁广西大学2019.36唐佳乐于志民李润唐等.重金属镉对植物原初光能转化的影响 J .中南农业科技2023441229-235.37唐春东郭兆来曾铭等.重金属镉污染对植物氮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J .环境生态学202021215-22.38ZERAATKAR A K AHMADZADEH H TALEBI A F et al.Potential use of algae for heavy metal bioremediation a critical review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6181817-831.39郑少玲陈琼贤马磊等.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芥蓝及土壤重金属含量影响的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S1 62-66.40LIU T WANG S S CHEN Y N et al.Bio-organic fertilizer promoted phytoremediation using native plant leymus chinensis in heavy Metal loid s contaminated saline soil 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3327121599.41HE T XU Z M WANG J F et al.Nocul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enriched the key functional bacteria that intensified cadmium accumulation by halophyte Suaeda salsa in saline soils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3458131922.42LUO X GUO J Y LAN Y et al.Toxic response of antimony in the Comamonas testosteroni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oil antimony bioremediation 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23178108040.43马铁铮马友华付欢欢等.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对Cd和Pb污染稻田土壤修复的研究 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 32114-19.44AMMAR E E AIOUB A A A ELESAWY A E et al.Algae as Bio-fertilizers Between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prospective J .Saudi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20222953083-3096.45张涛王梦星何瑞清等.化肥减量配施微生物菌肥对水稻经济效益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J .云南农业科技2023120-2230.46卢国培.甘蔗增施生物有机肥对比试验初报 J .广西糖业2021339-4363.47LI S FAN W XU G CAO Y et al.Bio-organic fertilizers improve Dendrocalamus farinosus growth by remolding the soil microbiome and metabolome J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2314.48黄香武.甘蔗施用生物有机肥与化肥的试验效果浅析 J .热带农业工程201640124-27.14㊀第46卷,第1期朱㊀瑜,等:降低甘蔗对重金属吸收的施肥模式探究49周文灵卢颖林敖俊华等.复合微生物菌肥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J .甘蔗糖业2016614-17.50黄恒掌杨祖丽.微生物菌肥对甘蔗产量和糖分的影响 J .现代农业科技2016298-99.51陈景深陈凯黄宁等.美欧.保丰微生物肥在贵港蔗区甘蔗大田追肥试验初报 J .广西蔗糖201218-11.52陈迪文卢颖林江永等.功能性生物有机肥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 J .甘蔗糖业2012423-26.53陈永兰靖罗荣森等.生物有机肥对比复合肥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 J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488-92.Exploration of the Fertilization Methods forDecreasing Heavy Metal in SugarcaneZHU Yu1,TAN Junjie2,LIANG Tian3,YANG Shangdong1,TAN Hongwei3(1.College of Agriculture,Guangxi University/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Agro-environment and Agro-products Safety/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Plant Science Education,Nanning530004;2.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㊀㊀㊀㊀C hongzuo,Guangxi532200;3.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530007)Abstract:ʌObjectiveɔ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the heavy metal content,yield,and quality of sugarcane.ʌMethodsɔCane variety GL05136 under five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i.e.,chemical fertilizer(A),algae active cell bio-fertilizer(B),bio-organic fertilizer(C),algae active cell bio-fertilizer+bio-organic fertilizer(D)and non-fertilizer(CK)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ʌResultsɔIn comparison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A)treatment,th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in sugarcane,such as cadmium,mercury,arsenic and chromium were al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application with algae active cell bio-fertilizer(B),bio-organic fertilizer(C)and algae active cell bio-fertilizer+bio-organic fertilizer (D)treatments,and the decreasing contents were0.05-0.08mg/kg,0.01-0.02mg/kg,0.09-0.13mg/kg and0.19-0.43mg/kg,respectively.Additionally,in comparison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A)treatment,the cane yield and the numbers millable stalk in algae active cell bio-fertilizer(B)and bio-organic fertilizer (C)treat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1500-4455kg/hm2and1860-2090plants/hm2,respectively. However,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algae active cell bio-fertilizer+bio-organic fertilizer (D)and chemical fertilizer(A)treatment.Moreover,the sucrose content and sugarcane juice brix all could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application with algae active cell bio-fertilizer(B),bio-organic fertilizer(C)and algae active cell bio-fertilizer+bio-organic fertilizer(D)treatment,compared with CK and A treatments,and the increasing range were0.1%-1.27%and0.2%-2.84%,respectively.ʌConclusionɔThe algal active cell biological fertilizer(B),bioorganic fertilizer(C),and their combination(D)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such as cadmium,mercury,arsenic,and chromium in sugarcane plants.Additionally,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algal active cell biological fertilizer+bioorganic fertilizer(D)can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sugarcane.Key words:sugarcane;bio-organic fertilizer;algae active cell bio-fertilizer;heavy metal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有 台 地 、 沟 及 漏 陷 地 形 , 的 垂 直 溶 蚀 作 用 明 显 , 为 没 有 常 流 河 的 干 谷 , 濑 湍 片 与 驮 柏 片 和 驮 逐 冲 水 多 唯 片 之 间 有 较 大 的 左 江 河 由西 南 向 东 北 转 东 穿 流 拐 向 东 北 而 去 。
地 形 对土 壤 的形成 作用 明 显 。首先 , 形支 配着 地表 物质 的再 分 配 。因为 , 形决 定 了地表 迳 流的 地 地 运动方 向和速 度 , 在 很大 程度 上 支配 着地 下河 水 的活动 , 而影 响 到土壤 水 分 、 并 从 土体 物质 、 岩石 风化 物 质 的迁 移分 散 和沉 淀集 聚 。正地 形是 地 表物质 和 能 量 的分 散 地 , 负地 形 是 物 质 和 能量 的聚 集地 。这 种 情况 , 可从 山坡 上部 土层 浅 薄 , 自上 而下 至坡 麓 , 土层逐 渐 增厚 , 积物 逐渐 增 多得 到证 明 。从碳 酸盐 岩 坡 风化 物 的迁 移 系统看 , 的溶 蚀迁 移 和沉 淀与地 形 具 有 明显 的关 系 , 地 形 为 脱 钙 区 , 钙 正 负地 形 为 钙 的 富 集( 沉淀 区 ) 即正 地形 为 负地 形钙 的补 给 区 。从 岩 溶发 育 阶 段来 说 , 年 期 地 区 为脱 钙 区 , , 幼 中年 期是 脱 钙 和复钙 同时进行 的地 区 , 年期 是复 钙 区 。从 地 表形 态 来 看 , 山 峰 、 芽 为脱 钙 区 , 地 、 地 为 富 老 石 石 谷 洼 钙( 复钙 ) 区。 同时 , 由于坡 度 、 长和 坡形 等小 地形 的差 异 , 坡 使地 表 迳 流 对 土壤 的侵 蚀 能力 、 土壤 水 分 、 土层 厚度 、 土壤质 地 、 有机 质 含量 等土 壤 的理化 性质 都有 明显 的影响 。一 般 而言 , 随着 海拔 的增 高 , 坡度 增大 , 土体 变薄 , 壤剖 面 的发育 层 次分化 减 弱 , 则 土 土壤 的 残积 粘 化 作 用较 明显 , 壤 湿 度增 大 , 温下 土 土
1 3 植 被 .
根 据实地 考 察和 文献 资料 … “ , 护 区岩溶 山地 的原 生植 被类 型 是北 热带 至南 亚热 带 的常绿 保
1 保 护 区土 壤 的形成 条 件
1 1气 候 .
保 护 区属于南 亚热 带季 风气候 区 , 到强 烈 的太 阳辐射 和冬 、 受 夏季 的海 、 季风 环 流 的影 响 。而影 陆 响土壤 形成 的气候 因子 主要是 水热 状况 。如 降水量 、 蒸发 量 、 光和热 能 ( 日照 、 阳辐 射 、 度等 ) 。 太 温 等 () 1 古气 候 和现代 气候连 续作 用 的结 果发 育形 成 了红 色石 灰土 和复钙 红粘 土 以及 赤红 壤 。 分 布于 喀斯特 岩溶 台地 和盆地 中的水平地 带性 的赤 红 壤 , 在第 三纪 末 至第 四纪更 新 世 时期 的热 是 带 、 热带长 期干 热气 候条件 下高 度风化 淋溶 作用 的产物 —— 红色 粘土 ( 亚 成土母 质 ) 在现代 的南 亚热带 , 高温 多雨 的气 候作 用下 , 继续 处 于高度淋 溶状 态而 发育成 盐基 高度 不饱 和 , 酸性 较强 , 有机 质含量 较低 , 土壤 肥力较差 的赤 红壤 ; 而处 于 岩溶 山地 的坡 麓 和谷地 中的红 粘土 , 因受 山上 的富含 钙镁 的岩溶 水作用 ( 淀积 复钙 和淋溶 脱钙 的反 复进行 ) 发育 形成 红色 石灰土 或复钙 红粘 土 。这 些情 况在 保护 区境 内的濑湍 片 、 利片 和 岜盆 片 的峰林谷 地 中和河谷 台地 上普 遍存在 。 板 () 2 区域 气候 及其 变化对 土壤 发育 和性状 产生 的影 响 。
差 异显著 ) 。保 护 区境 内 , 属岩 溶 山地 的峰林谷地 为 主 , 有峰丛 洼地 地 貌类 型 。谷地 海 拔一 般 为 8 ~ 兼 0 9 m, 0 由于地处 北 回归线 以南 , 阳高 度角 较大 , 阳辐 射较 强 , 太 太 年平 均 日照 16 0 0 h 年平 均 气温 0 ~17 0 , >2 。 日平均气 温≥ l 。 1C, 0C的稳 定积 温达 75 1 0 。 , 年无 霜期 约 3 6 ; 平均 降雨 量 12 0 1 ~80 0 C 全 4 d年 0 mm
第 1 期
陈作 雄 : 西 崇 左 市 白 头 叶 猴 保 护 区 土 壤 研 究 广
・9・ 5
失, 、 春 秋季 少 雨 , 壤 易 发 生 干 旱 ; 蒸 发 量 大 于 降 水 量 , 热 系 数 为 1 4~ 1 5 干 燥 度 1 0~ 土 年 水 . ., . 1 2 。 因此 , . “ 在高 温 多雨 的南 亚热 带季 风气 候条 件下 , 谷 台地 发 育形 成 水 平地 带 性 赤红 壤 , 岩 河 而
整个 地势 海拔 不 高 , 般 为 3 0 0 m, 对高 差 约 2 0 0 m, 一 0 ~4 0 相 0 ~3 0 群峰 耸立 , 崖 峭壁 比比皆是 。石 山峰 悬

般 小 于山体 高度 的 12 峰林 间是 石 山 围绕形 成两 侧 陡立 的槽 状谷 地 , 地 的规模 和 形 状 不一 。谷 地 /, 谷
和 度 高 、 长 以常 绿 和 半 常 绿 阔叶 树 种 为 主 的南 亚 热 带 季 雨 林 , 白头 叶 猴 生 活 叶 居 住 环 境 的 重 要 土 壤 类 型 。 生 为 关键词 : 西 ; 左市 ; 护 区; 广 崇 保 土壤 ; 究 研 中 图 分 类 号 :19 S 5 文献标识码 : A
第 2 8卷 第 1 期
文 章 编 号 :0 2 7 3 2 1 )1 0 8—1 1 0 —8 4 (0 10 —0 5 0
广 西 崇左 市 白头 叶猴 保 护 区土壤 研 究
陈 作 雄
( 西师 范学院 , 西 南 宁 50 0 ) 广 广 3 0 1
摘 要 : 现 代 的南 亚热 带 高 温 多 雨 的 气 候 作 用 下 , 红 壤 继 续 处 于 高 度 淋 溶 状 态 而 发 育 成 盐 基 高 度 不 饱 和 , 在 赤 酸性较强 , 机质量较低 , 有 土壤 肥 力 较 差 ; 处 于 岩 溶 山地 的 坡 麓 和 谷 地 中 的红 粘 土 , 受 山上 的 富 含 钙 镁 的岩 溶 而 因 水 淀 积 复 钙 和 淋 溶 脱 钙 的 反 复 作用 发育 形成 红色 石 灰 土 或 复 钙 红 粘 土 。 这 在 广 西 崇 左 市 白 头 叶 猴 保 护 区 区 的 濑 湍 片 、 利 片和 岜盆 片 的峰 林 谷 地 中和 河 谷 台地 上 普 遍 存 在 。 分 布 在 喀 斯特 岩溶 山 峰 上 部 的 节 理 、 隙 、 窝 中 的 板 岩 岩 黑 色 石 灰 上 和 分 布 在 山 峰 中 , 部 的棕 色 石 灰 土 , 壤 养 分 与 含 量 均 较 丰 富 ,H 值 较 高 、 中性 至 微 碱 性 、 基 饱 下 土 p 呈 盐
21 0 0年 3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Jo r lo u na fGua g a h  ̄ Edu ato i e iy: t r lSce eEd to n xiTe c e c in Un v  ̄ t Na u a inc iin
Ma 2 1 r. O1 V0128 . NO. 1
广西崇左 市 白头 叶猴保 护 区位 于广西 西 南 部 的崇 左 市境 内。地 处北 纬 2 。14 2 1 3和 东 2 1 3 ~2 。65 经 17 1 0 ~1 75 1之 问。 东西 长 7 k 南 北 宽 4 k 总 面 积 3 4 h 0 。62 0 。 95 ” 5 m, 8 m, 5 1 8 m 。其 中, 心 区 面 积 核 1 1 h , 冲区面 积 84 8 m 实验 区面 积 1 2 h 36 0 m 缓 1h , 31 0 m 。共划 分板利 、 湍 、 濑 驮柏 、 逐 、 驮 岜盆 、 陵等 大 六片 。笔者 于 2 0 0 4年 9月 至 1 0月进行 土壤 路线 调查 , 共挖 掘 1 2个 土 壤 剖 面 , 集 7个 土 壤 分析 样 品 采 和 1 0个 小木 盒标 本进 行研究 。
溶 槽 谷 、 地 和坡 麓 由于 受岩 溶 水 的影 响 , 育 成 复钙 红 粘 土或 红 色石 灰 土 ; 海拔 9 ~2 0 的石 灰 洼 发 在 0 0m 岩 山体 的坡 面上发 育形 成 棕色 石灰 土 ; 海 拔 2 0 以上 的 石 灰 岩 山体 的 裂 隙 或岩 窝 里 发 育形 成 黑 色 在 0m
残 积物 发 育形成 棕 色石 灰土 , 圆形 洼 地 中为地 下 河溢 流沉 积 物 和 古红 土 残 遗 物发 育 形 成 红 色 石灰 土 或
复钙红 粘 土 。在 峰林 槽 谷地 形 区 , 自山顶 至谷 地 的土壤 类 型变 化是 : 山体 的 13以 上部 位 为 碳酸 盐 岩 石 / 溶蚀 残 积物 发育 形成 黑色 石 灰土 , 山体 的 中 、 石 下部 至坡 麓 为碳 酸盐 岩溶 蚀坡 积 物发 育形 成 的棕色 石灰 土, 谷地 中的碳 酸盐 岩溶 蚀 的老沉 积 物和 红粘 土发 育形 成红 色石 灰 土或 复钙 红粘 土 , 在宽 谷平 原 台地上 的古 红 土沉 积物 发育 形成 水平 地带 性 的赤 红壤 。
据资料 “ 广 西各地 的 山地 海拔 每升 高 1 0 平 均气 温 下降 0 5 . o , , 0 m, . ~0 6 C 降水 量 、 气 湿度 和雾 大 日在一 定海拔 高 度( 0 m 以内 ) 随海 拔 的升 高 而增 加 , 水量 的递增 率 为 6 ~1 0 20 0 则 降 0不 均 , 集 中于夏 季 , 常 以暴 雨形 式 出现 , 成 洪涝 灾 害 , 但 多 并 造 土壤 受 冲 刷侵 蚀 而流
收 稿 日期 : 0 8—0 20 6—2 0
作者简介 : 陈作 雄 (9 6 )男 , 西 玉林 人 , 授 , 究 广西 土壤 地 理 及 自然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13 一 , 广 教 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