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无线通信面临的问题

合集下载

通信行业无线通信原理(知识点)

通信行业无线通信原理(知识点)

通信行业无线通信原理(知识点)无线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通信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通信行业中的无线通信原理相关的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无线通信技术。

一、无线通信的定义和特点无线通信是一种通过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相比有线通信,它具有以下特点:1. 无线传输:无需通过物理线缆进行信息传输,更加灵活方便;2. 高速传输:无线通信可以通过调制、编码等技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3. 广泛覆盖:无线通信可以覆盖更广的区域,支持移动通信需求。

二、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调制、传输和接收等过程。

1. 信号调制:在无线通信中,信号调制是将要传输的信息转化为适合在空间中传播的电磁信号。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等。

2. 传输过程:经过信号调制后,电磁信号通过天线进行无线传输,其中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损耗、传输距离等因素。

3. 接收过程:接收端的天线接收到传输的电磁信号后,通过解调和解码等过程将信号转化为原始信息,使其可以被用户所理解和使用。

三、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无线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及其相关技术:1. 移动通信:无线通信技术的代表之一就是移动通信,如手机通信、移动互联网等。

移动通信技术包括蜂窝网络、Wi-Fi等。

2.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利用传感器节点采集环境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进行传输和处理,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领域。

3.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来传输和接收信号,广泛应用于远程通信、广播电视、导航等领域。

4. 物联网:物联网通过无线通信将各种设备和物体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互和远程控制,应用于智能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

四、无线通信的挑战与发展趋势尽管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1. 频谱资源受限:无线通信需要使用可用的频谱资源进行传输,但频谱资源有限,在高密度用户和设备下可能会导致频谱拥塞。

5G网络通信基站部署面临的难点及建设发展策略探讨

5G网络通信基站部署面临的难点及建设发展策略探讨

5G网络通信基站部署面临的难点及建设发展策略探讨摘要:5G网络通信基站是5G网络应用的支撑点。

想要充分发挥5G技术的应用价值,就必须加强5G基站建设。

本文简述了5G网络通信基站部署面临的难点,并对5G通信基站建设思路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通信基站;5G网络部署;面临难点;建设思路一、前言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发展,5G宽带网络的快速发展也许势必将会逐步走向高速宽带化、大规模覆盖面积网络建设和全网IP化,这不仅只是为了更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也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的新要求。

但是目前,我国5G无线通信系统网络建设部署还仍然面临着较多的困难。

这其中主要是5G技术对通信基站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原来的基站不能满足5G网络的通信要求。

基于此,本文主要简述了5G基站网络建设部署过程面临的技术难点,并对5G通信基站网络建设发展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以便提供相关同仁参考。

二、5G网络通信基站部署面临的难点分析(1)部分农村地区电力设备装机容量严重不足。

根据主要应用测试仪器设备以及主要生产厂家的产品实际使用参考电源功耗设计数据,5G的两个BBU功耗较4G的两个BBU功耗平均高出一倍,RRU与移动基站专用天线的两个电源组合体设计功耗平均AAU约1000w,较4G设计功耗平均高出1.5倍,整体单个移动基站专用天线设计功耗约5000w,是原来4G的2.5倍。

在3/4G只能共享一个基站无线网络电源情况下,叠加5G作为电源保护设备,尤其在此时若是5G尚未完全自动退出到基站网络的电源情况下,电源设备电池容量将严重不足。

其次,由于直流抱杆AAU必须直接地悬挂在直流移动抱杆上,产生额外的直流抱杆路径下的移动负载损耗,进一步大大程度增加了直流抱杆供电系统负载压力。

同时,AAU相对于RRU较大的连接施工设备功耗,要求更粗的施工专用导线电缆进行连接施工线径,增加了专用电缆连接施工的设备操作技术难度。

根据当前几年我国现有无线网络内部综合运行状况统计分析结果来看,4G动力电源系统网络的内部进行叠加已经给整个我国现有电网内部网络带来了极大的网络技术性和挑战,未来再在整个我国现有电网内部进行叠加5G,不仅仅只是需要进行无线网络电力电源网络系统改造和就是进行无线电源系统网络扩容几乎不再是所有可能。

“高铁热”激发无线通信新问题

“高铁热”激发无线通信新问题
跨 本 地 网 的 边 界 小 区 , 设 置 切 换 关 应
室 内分 布等 技 术 还 实 现了列 车 内 的天 翼 3 G电视 直 播业务 , 一度 引起业 内关注 。
规 划 专 门 的 基 站 、 输 和 天 馈 系 传 统 , 保 证 高 铁 网络 拥 有 独 立 的 并
参 数配置 。
加 覆 盖 和 运 维 层 的 多 种 机 制 , 高 了 提 GS M—R 的可 靠 性 ; 后 又 推 出了基 于 随 L E 术 的 高铁 宽 带 通 信 HR T技 C方案 , 据
称 可 以在 3 0 m/ 甚 至 更 高 的 时速 下 5k h
个基站 , 同时为解决铁 路沿线 电源保 障
也给华为、 兴、 西等设备商提 出了 中 诺 覆 盖、 量 、 全 等 方面 的新 要 求 。 容 安 中兴 通 讯 铁 路 业 务 部 人 士在 接 受 本刊 采访 时 称 , 铁 给 GS — 带来 的 高 M R 网络 难 题 一 是 信 号 衰 落 严 重 影 响 终 端 的 收 发性 能 , 是 与公 网一 样面 临切 换 二 成 功率 下 降 、 掉话 率 上 升 等 问题 。 为此 , 中兴 提 出了频 偏 校 正 算 法 ,
1 O , 户 切 换 、重 选 需 要 重 叠 覆 盖 Om 用 区域 3 0 5 m以 上 , 网 基 站 覆 盖 方式 覆 现
铁 路 的 顺 利 开 通 , 使 得 专 网 一 一 铁 也
路 数 字 移 动通 信 系统 G M — 应 用 得 越 S R 来越广泛。
l 系统 的指挥调 度等用 户。
高压 远 供 电源 系 统 ” 的创 新 建 设 模 式 ,
并通 过无线网络频率调整、 天线角度等
进 行 优 化 配 置 , 高 铁 专 网的切 换 、 对 重 选、 控、 功 跳频 等 参 数 进 行了调 整 , 频 使

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无线通信面临的问题

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无线通信面临的问题

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无线通信面临的问题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无线通信面临的问题⒈前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的无线通信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⒉频谱资源有限在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频谱资源变得更加有限。

由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普及和数据流量的增加,现有的频谱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需要研究和开发更高效的频谱分配和利用方法。

⒊信号干扰在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中,移动设备会产生大量的信号,而这些信号之间会相互干扰,影响通信质量和速度。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优化信号调度算法、增加天线数量和改进调制解调器的性能等。

⒋传输延迟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由于信号传输距离增加和障碍物增多,通信的传输延迟也相应增加。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引入缓存技术以及使用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协议等。

⒌安全性问题随着无线通信的普及,安全性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通信数据容易受到窃听、篡改和伪造等威胁。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加密算法的使用、身份认证的强化以及网络监控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建立。

⒍设备能耗在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中,移动设备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处理。

因此,设备能耗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优化设备功率管理策略、引入更节能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以及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等。

⒎法律法规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频谱分配:由或相关机构进行的频谱资源划分和分配工作,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使用。

●信号调度算法:用于优化信号资源分配和调度的算法,用于提高通信质量和吞吐量。

●调制解调器: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设备,并进行信号解调的设备。

●数据传输协议:用于实现数据传输的规则和流程,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加密算法:用于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的算法,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身份认证:用于验证通信方身份的过程,防止伪造和篡改。

无线通信技术对计算机网络的改进

无线通信技术对计算机网络的改进

无线通信技术对计算机网络的改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无线通信技术正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无线通信技术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无线通信技术对计算机网络的改进方面,并分析其中的优势与挑战。

一.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无线通信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当时人们通过无线电波进行通信。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无线通信技术逐渐从简单的无线电波传输发展为现在的高速无线网络。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不仅具备了高速和稳定的传输能力,还能够应对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二. 无线通信技术改进计算机网络的优势1. 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广:相比有线网络,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实现更广泛的网络覆盖范围,使得人们可以在不同地点更加便利地进行网络互联。

2. 移动性强:无线通信技术可实现移动设备与网络之间的快速连接,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进行互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无线通信技术为计算机网络的构建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相比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的设备布局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随时调整和扩展。

三. 无线通信技术改进计算机网络的挑战1. 信号干扰:无线通信技术受到信号干扰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高密度人口区域和复杂电磁环境中。

信号干扰会降低无线网络的传输速率和稳定性,影响用户的网络体验。

2. 安全性问题:由于无线信号的广播性质,无线通信技术在安全性上可能存在一些隐患。

黑客或恶意软件可能会利用无线通信漏洞入侵网络系统,因此,确保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成为一项重要的挑战。

3. 带宽有限:相比有线网络,无线通信技术的带宽相对有限,由于信号的传输方式和频率限制。

在多设备同时连接的情况下,带宽可能会成为制约网络性能的瓶颈。

四. 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前景1. 5G技术:5G技术作为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代表,将进一步提升无线通信的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无线通信面临的问题

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无线通信面临的问题

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无线通信面临的问题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高速移动通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随时随地的视频通话,到快速下载大容量文件,再到流畅的在线游戏,我们对高速移动通信的依赖日益加深。

然而,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的无线通信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

首先,信号衰减和干扰是高速移动通信中的常见难题。

在高速移动的情况下,比如乘坐高铁或汽车时,移动设备会快速穿过不同的信号覆盖区域,导致信号强度的频繁变化。

建筑物、山脉等障碍物会阻挡信号传播,造成信号衰减。

此外,不同频段的信号之间也可能相互干扰,影响通信质量。

想象一下,当你正在进行一个重要的视频会议,却因为信号问题画面卡顿、声音断断续续,这无疑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其次,多普勒频移现象也给高速移动通信带来了挑战。

当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信号的频率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多普勒频移。

在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中,多普勒频移的影响更为显著,可能导致信号解调错误,从而降低通信的可靠性。

比如,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手机接收到的信号频率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使得通信变得不稳定,通话质量下降甚至掉线。

多径传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通过多条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端,这些路径的长度和传播条件不同,导致信号到达的时间和相位存在差异。

在高速移动通信中,由于移动速度快,多径传播的影响更加复杂,可能会引起信号的衰落和失真。

这就好比声音在一个有很多反射面的房间里传播,会产生回音和重叠,使得原本清晰的声音变得模糊不清。

频谱资源的有限性也是制约高速移动通信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无线通信业务的不断增长,频谱资源日益紧张。

为了满足高速移动通信的需求,需要更高效地利用频谱资源。

然而,现有的频谱分配方式和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频谱利用率不高。

这就像是在一条拥挤的道路上,如果车辆不能合理地分配车道和行驶时间,就会造成交通拥堵。

浅析5G无线网络在高铁场景中的规划与优化

浅析5G无线网络在高铁场景中的规划与优化

浅析5G无线网络在高铁场景中的规划与优化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高铁列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之一。

在高铁列车运行过程中,由于列车高速运行及隧道、桥梁等复杂的地形环境,传统的无线通信网络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高速、稳定网络连接的需求。

5G无线网络技术的引入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5G无线网络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快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网络容量,能够为高铁场景下的通信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要在高铁场景中有效地部署和优化5G网络,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高铁场景下的挑战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规划与优化策略。

本文将就5G无线网络在高铁场景中的规划与优化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高铁场景下的网络建设提供指导,并推动5G技术在高铁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5G无线网络在高铁场景中的规划与优化,是目前亟需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乘客对高铁上的网络体验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4G网络在高铁场景中存在覆盖不足、容量不足、速率不稳定等问题,而5G的高速、低延迟、大容量等特性,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对5G无线网络在高铁场景中进行规划与优化研究,不仅能提升乘客的网络体验,更能推动高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

2. 正文2.1 5G无线网络技术介绍5G无线网络技术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代表,是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

5G网络在高铁场景中的规划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5G 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网络容量,能够更好地满足高铁场景下的需求。

5G无线网络技术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如毫米波通信、大规模MIMO、波束赋形等。

毫米波通信可以提供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适用于高速移动的高铁场景。

大规模MIMO技术可以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波束赋形技术可以精确定位用户设备并提供定向传输。

5G网络还引入了网络切片技术,可以将网络按照不同的业务需求进行划分,为高铁场景下的各类应用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

WLAN工程难点与解决方案

WLAN工程难点与解决方案

WLAN工程难点与解决方案无线局域网(WLAN)工程在现代通信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WLAN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难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WLAN工程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覆盖范围限制WLAN工程中最常见的难题之一是覆盖范围限制。

由于无线信号受到建筑物结构、墙体材料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WLAN信号的传播范围有限。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合理规划和布置基站设备,并使用信号增强器和中继器来扩展信号覆盖范围。

2. 信号干扰问题另一个常见的WLAN工程难题是信号干扰。

在现代社会中,无线电和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普及使得WLAN信号容易受到干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频谱分配技术,通过合理的频段规划和信道分配,减少信号之间的干扰。

3. 安全性问题WLAN网络的安全性问题也是WLAN工程中需要关注的难点之一。

由于无线信号的传播特性,WLAN网络容易受到未经授权的用户的入侵和窃听。

为了增强WLAN网络的安全性,可以采用WPA2加密协议、访问控制列表和定期更改密码等措施,保护网络安全。

4. 高速移动环境下的连接问题在高速移动环境下,WLAN工程面临着连接稳定性的挑战。

当终端设备快速移动时,由于信号强度变化和切换延迟,可能导致连接中断或不稳定。

通过采用负载均衡、信号切换算法和移动辅助手段等技术,可以提高移动环境下的连接稳定性。

总结起来,WLAN工程中存在着覆盖范围限制、信号干扰、安全性和连接稳定性等难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合理的规划布局、频谱分配、加密协议、访问控制以及切换算法等一系列技术手段。

只有在充分考虑并解决这些难题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稳定和安全的WLAN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时变信道(续) 时变信道(
(3)信道估计性能的恶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3.3 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高速移动环境下,要进一步提高移动通信系统传输性能需 在高速移动环境下,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下行多普勒频移引入的时变载波频率偏移的估计、 下行多普勒频移引入的时变载波频率偏移的估计 多普勒频移引入的时变载波频率偏移的估计、 跟踪与校正;上行多用户时变载波频率偏移的估计、 跟踪与校正;上行多用户时变载波频率偏移的估计、跟踪 与校正; 与校正; (2)上下行链路快速时变信道的精确估计问题(不改变导频 上下行链路快速时变信道的精确估计问题( 插入格式),是系统进行均衡、干扰抵消和分集处理的基础。 ),是系统进行均衡 插入格式),是系统进行均衡、干扰抵消和分集处理的基础。 (3)上下行链路多载波符号内部子载波干扰消除问题; 上下行链路多载波符号内部子载波干扰消除问题; (4)克服符号间信道变化引起的时间选择性衰落问题; 克服符号间信道变化引起的时间选择性衰落问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4.1 多普勒频移引入时变频偏估计(续) 多普勒频移引入时变频偏估计(
10
-2
10
0
10
-3
CP k=9 CP k=18 DD k=9 DD k=18 pilot k=9 pilot k=18
10
-1
MSE
FER
10
-4
10
-2
理理 k=9 理理 k=18
Parameters for high speed train deployment scenarios for BS requirements
Parameter
Open Area [A] Frequency band UE speed Inter site distance (ISD) BS-rail track distance Channel model Max Doppler shift at BS UL power control 2 GHz 350 km/hr 1000 m 50 m AWGN 1340 Hz OFF
50
一一一一内多一一归一一子一子一归一一
80
k=9 k=18 350km/h
48 46 44 42 SINR(dB) 40 38 36 34 32 500km/h 350km/h 500km/h
70 60 50 S IN R (d B ) 40 30 20 10 0
k=9 k=18
30 0.02
0
500 fd(Hz)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一、概述
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开通和应用,使未来移动通信系统面临高速 移动环境。在高速移动环境下,无线通信系统会产生大的多普勒 频移,信道会发生快速变化,这些变化会严重地降低移动通信系 统的性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一、概述(续) 概述(
针对高速移动环境下的移动通信系统,TDD-LTE在物理层中, 从帧、时隙和OFDM符号长度的选择、上下行链路的切换参数, 子帧中导频/前导插入频率 等方面进行考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四、多普勒频移估计、补偿与跟踪 多普勒频移估计、
为了克服多普勒频移的影响,我们将抗多普勒频移分成:时变频偏估计 为了克服多普勒频移的影响,我们将抗多普勒频移分成: 、跟踪与补偿三个阶段。 跟踪与补偿三个阶段。 跟踪与补偿三个阶段 多普勒频移引入时变频偏估计的方案有两种 两种;第一种是上下行链路利用 两种 上下行链路利用 接收信号的特征进行估计;在移动速度达到350km/h时,在一个时隙或子帧 接收信号的特征进行估计 内,列车移动距离大约在0.05—0.1m,时变的频偏可以近似为不变,通常以 时隙或子帧为单位进行时变频偏估计;第二种是利用列车传感器给出的速度 利用列车传感器给出的速度 和相对于基站的位置信息,实时计算出由于移动引入的多普勒频移。 和相对于基站的位置信息,实时计算出由于移动引入的多普勒频移
Deployment scenario
Tunnel: leaky cable [B] 2 GHz 300 km/hr N/A 2m Tunnel: multi-antennas [C] 2 GHz 300 km/hr 300 m 2m
Single tap Rice fading [1] AWGN 1150 Hz 1150 Hz OFF OFF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高速移动环境下无线通信面临的 问题探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目录
一、概述 二、信道的时变特性 三、影响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性能因素分析 四、多普勒频移估计、补偿与跟踪 多普勒频移估计、 五、时变信道估计方法 六、克服信道变化方法 七、总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二、信道的时变特性
2.1 信道模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2.1 信道模型(续) 信道模型(
3GPP TSG-RAN WG4 (Radio) Meeting #41 Riga, Estonia, 6th November – 10th November, 2006 R4-061161
1000
1500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
归一归一归归信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3.2 时变信道(续) 时变信道(
(1)符号内部产生子载波间干扰
10
0
一一一一一内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内一一一归 一一一一一内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内一一一归
16QAM 16QAM 16QAM 16QA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四、多普勒频移估计、补偿与跟踪(续) 多普勒频移估计、补偿与跟踪(
多普勒频移引入时变频偏跟踪是在估计的方案基础上,列车在小区内 多普勒频移引入时变频偏跟踪是在估计的方案基础上, 运行时,可通常采用AR模型或卡尔曼滤波等方法进行时变频偏的跟踪。 AR模型或卡尔曼滤波等方法进行时变频偏的跟踪 运行时,可通常采用AR模型或卡尔曼滤波等方法进行时变频偏的跟踪。 多普勒频移引入时变频偏补偿的方案有两种, 多普勒频移引入时变频偏补偿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上下行链路分别补 第二种是预补偿,利用上行链路估计结果,对下行链路进行预补偿。 偿;第二种是预补偿,利用上行链路估计结果,对下行链路进行预补偿。
补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3.1多普勒频移引入的时变载波频率偏移(续) 3.1多普勒频移引入的时变载波频率偏移 多普勒频移引入的时变载波频率偏移(
4%–5% of the subcarrier distance 不能忽略. 不能忽略.
Error floor in performance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4.1 多普勒频移引入时变频偏估计
多普勒频移引入时变频偏估计中,我们研究了第一种利用接收信号的 第一种利用接收信号的 特征的估计方案。频偏在上行和下行链路中都使接收信号产生时变的相移 特征的估计方案 。多普勒频移引入时变频偏的特性类似系统存在的剩余载波频率偏移,通 多普勒频移引入时变频偏的特性类似系统存在的剩余载波频率偏移, 多普勒频移引入时变频偏的特性类似系统存在的剩余载波频率偏移 过估计相移得到频偏。 过估计相移得到频偏。 可以使用的算法有基于CP的估计方法、导频辅助的估计方法(PTA)、 基于CP的估计方法、 基于CP的估计方法 导频辅助的估计方法(PTA)、 判决数据辅助的估计方法(DD) 判决数据辅助的估计方法(DD)。
通信工程学院
3.1多普勒频移引入的时变载波频率偏移(续) 3.1多普勒频移引入的时变载波频率偏移 多普勒频移引入的时变载波频率偏移( 接收到的多普勒谱
校正后的多普勒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3.2 时变信道
快速变化的信道对于多载波体制的通信系统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快速变化的信道对于多载波体制的通信系统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符号内部产生子载波间干扰 符号内部产生子载波间干扰,(2)符号间选择性衰落,(3)恶 符号间选择性衰落, 符号内部产生子载波间干扰 符号间选择性衰落 恶 化信道估计性能。 化信道估计性能。 (1)符号内部产生子载波间干扰 符号内部产生子载波间干扰
同低速移动通信系统相比,在高速移动环境下,影响移动通信系 低速移动通信系统相比 在高速移动环境下, 相比, 统传输性能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统传输性能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1.由于多普勒频移引入的时变载波频率偏移, 1.由于多普勒频移引入的时变载波频率偏移,载波频率偏移使采用 由于多普勒频移引入的时变载波频率偏移 多载波技术体制的上下行链路符号内产生子载波间干扰(ICI) (ICI)和用 多载波技术体制的上下行链路符号内产生子载波间干扰(ICI)和用 户间产生多用户间干扰(MAI),降低系统性能。 户间产生多用户间干扰(MAI),降低系统性能。 (MAI),降低系统性能 2.信道的快速变化,对于多载波技术传输体制OFDMA SC-FDMA而 2.信道的快速变化,对于多载波技术传输体制OFDMA和SC-FDMA而 OFDMA和 信道的快速变化 快速变化的信道是多载波符号内部产生子载波间干扰, 言,快速变化的信道是多载波符号内部产生子载波间干扰,不同 的多载波符号间产生时间选择性衰落。 的多载波符号间产生时间选择性衰落。由于插入导频密度的限制 ,快速变化的信道还使信道估计性能性能恶化,从而降低整个系 快速变化的信道还使信道估计性能性能恶化, 统的性能。 统的性能。
西安电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3.1多普勒频移引入的时变载波频率偏移 3.1多普勒频移引入的时变载波频率偏移 例如高速列车时速高达350km,接近 接近100m/s,载波频率考虑 载波频率考虑2.3GHz 例如高速列车时速高达 接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