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体育课教学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从行为、情感、环境、教法和现代教学理念等方面来探索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从而不断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和增强体育教学功能,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之路。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按照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的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它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的活动,在活动中除了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术外,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能力。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树立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更好的适应新时期体育课程对体育课教学的要求。

一、根据目标来科学、合理地安排教材

对教材的安排要科学化、合理化、灵活化;课的内容要单一化,内容的形式要多样化、全面化;课的设计要新颖化、趣味化、个性化。体育教学要始终贯彻一个主题——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学生为主。尽量让枯燥、单调的教学变得新颖、活泼、轻松,让学生的身、心、德、智在愉悦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地发展,同时还要注重

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育课教学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在实践中优化体育课教学。

二、选择适宜的教学环境

场地、环境的选择要有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新颖别致的场地布置以及有选择地变换运动地点,都能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环境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当学生处于一个整洁优美,生机盎然的环境中时,能产生轻松、愉悦、安宁等积极的情绪,表现出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朝气蓬勃、乐观向上与人友好相处易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反之,则表现出委靡不振、情绪底下、烦躁不安、不友好等不良行为。

三、动作、技术教学应做到

第一,教师在新、难动作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视觉的直观性,应用挂图、影象、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来满足学生的视觉和思维的需要;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第二,传统教法和尝试性教法

若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还跟不上的话,应采用传统教法以示范、领做为主;若学生的悟性和自学能力较强,应采用尝试性教学,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动作技术,而不应为学习技术而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随机应变(据内容、对象、项目特点等)。

第三,讲解要准而形象

由于体育课的形式比较特殊,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讲解要少而精,同时讲解要抓住时机(先示范,后讲解;先讲解,后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动作术语的讲解要结合具体的动作讲,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领会动作的“含义”)。讲解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如:“蹲踞式起跑”这一动作源于“袋鼠”起跑时卷缩身体;“各居各位”时象紧压的弹簧;“预备”时象拉满的弓;“鸣枪”时象离弦之箭。“蹲踞式跳远”腾空步时手臂动作象一手拿镜子,一手拿梳子做准备梳头的动作(一手臂高,另一手臂低);“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手臂动作就象鸭子伸脖子等。这类形象的语言只要运用的恰当,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四,纠正——巩固——提高动作

此时应根据内容的特点,采用让学生自由组合的练习形式、自主练习和教师引导的练习形式或分组练习师生点评的互补形式等。此时教师的示范要少而精,主要用语言提示学生在动作细节和质量上下功夫,并不时地纠正、指导学生的动作。

第五,学生在学习新、难动作时应

1.看准、听清

在新动作学习时,学生要看清动作路线,看准动作细节,听清教师对动作细节和动作术语的讲解;最好能记住动作名称,这样有助于对动作的学习和记忆,有助于对动作难点的化解。

2.积极模仿

每个动作的学习,学生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特别是新、难动作

的学习,学生一定要积极动手——跟做模仿,不光动眼、动脑,还要用肢体去体会动作,以便在头脑中建立动作表象。

3.逐步完善动作

学生在逐步掌握动作以后,教师应根据动作质量的高低进行分组练习,让动作好、能力强的学生来辅导其他同学,然后再进行各种组合练习,最后进行观摩表演和学生评价等方式来进一步完善动作,提高技能,直至掌握动作。

总的来说,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将客观的、显性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学习和隐性的、潜在的体育兴趣、意识、情感、能力、习惯的形成糅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因此,我们应该确定了“以人为本”“因人制宜”从人的兴趣出发,到运动技能学习、到体验运动乐趣、再到形成体育价值观,这么一个完整的建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心理过程为体育教学。然后,帮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健身价值,指导学生利用体育运动健身的基本方法。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体育项目的学习和体验,逐步形成对《体育与健康》课的知识,懂得终身体育与自己人生幸福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祝蓓里,季浏主编.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季浏,汪晓赞主编.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方巷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