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问题与弊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问题与弊端

一.环境污染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没有把环境污染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

而是延续了西方国家发展初期所走的道路,先发展经济,后对环境污

染进行治理。工业排放废气、废渣、废水污染环境,尤其污染江

河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 :我国七大江河水系,有 54% 的断面

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76% 的河流受到污染。工业经济发展,大量消耗

资源,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剧增,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污染环境 .例如,北京的雾霾就是环境污染的杰作

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 GDP 的废水排放

量比发达国家高 4 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

高10 多倍。 2006 年我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 453 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 1348 万吨,居世界第一 :二氧化硫排放量 2120 万吨,

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05 年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

球 144 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 133 位,在全世界污染最严

重的 20 多个城市中,有 16 个在中国。作为中国人民的我们切身的感受

就是经济上去了环境却恶化了。

二.资源消耗过大,资源浪费

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我国虽实现了年均增速超过 9%的高速度增长,但

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增长方式相对粗放。一些产业的盲目投资和

低水平重复建设,虽实现了产量的增长,但却以消耗大量资源能源

为代价,不但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而且也无益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巨大的资源投入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比重低。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 2002 ~2006 年,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由 44.8 %上升到 48.7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只有40.1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只有 32.2 %,这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从三大产业对GDP 增长的拉动作用来看, 2003 年以来,我国的 GDP 增长率都在10%以上,但第一产业的贡献率都在 0.8 个百分点以下,第二产业在5.3 个百分点以上,第三产业在 4 个百分点左右。第一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低,而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过高

四.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沿海的,东部地区,还是广大的内陆地区,都

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区域之间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产业结

构类同、无序竞争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城乡、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且在我国人民收入严重两级分化,长期如此会造成社会矛盾加剧,进而演变出种种问题。例如仇富等等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统计

农村居城市居

城乡居

民家庭

农村增民家庭

城镇增民收入

城乡居

年份人均纯人均可民收入

长率长率差距绝

收入支配收比

对量

(元)入(元)

1978134343209 2.56

19.4012.83

1979160%387%227 2.42

19.3823.51

1980191%478%287 2.50

16.75

1981223%492 2.93%269 2.21

21.08

1982270%5277.11%257 1.95

14.81

1983310%5647.02%254 1.82

14.5215.43

1984355%651%296 1.83

12.0013.53

1985397.6%739.1%341.5 1.86

21.77

1986424 6.64%900%476 2.12

11.33

19874639.20%1002%539 2.16

17.7117.86

1988545%1181%636 2.17

10.4616.51

1989602%1376%774 2.29

13.95

1990686%15109.74%824 2.20

12.65

1991709 3.35%1701%992 2.40

10.5819.17

1992784%2027%1243 2.59

17.7327.13

1993923%2577%1654 2.79

32.1835.66

19941220%3496%2276 2.87

30.0822.51

19951587%4283%2696 2.70

21.3612.98

19961926%4839%2913 2.51 199720908.52%5160 6.63%3070 2.47 19982160 3.35%5425 5.14%3265 2.51

19992210 2.31%58547.91%3644 2.65

20002253 1.95%62807.28%4027 2.79

20012366.4 5.03%68609.24%4493.6 2.90

12.29

20022475.6 4.61%7702.8%5227.2 3.11

20032622.2 5.92%8472.29.99%5850 3.23

20053255104937238 3.22

10.2012.07

20063587%11759%8172 3.28

15.4217.24

20074140%13786%9646 3.33

15.0014.47

20084761%15781%11020 3.31

200951538.23%171758.83%12022 3.33

14.8711.26

20105919%19109%13190 3.23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1单位:元

东部地东部与中部东部与西部年份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地区比

区差差1985 1144103213050.88:0.79:112-261

1依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来,后文如无说明,数据一般引自《中国统计年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