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军舰的鼻祖

合集下载

啊!人民海军!70年前人民海军成立纪实

啊!人民海军!70年前人民海军成立纪实

啊!人民海军!70年前人民海军成立纪实作者: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2019年第17期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渡江战役的炮声中诞生了。

70年前,当时只有陆军的人民解放军军队,是如何建立起海军这一新军种部队,又为何会选择4月23日这一天成立呢?“重庆号”起义,对人民海军创建有重要作用建设一支海军,已经被列为中共中央1949年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早在1948年5月,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的同时,曾多次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任弼时一起研究商讨筹建海军事宜。

毛泽东明确指示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在发起渡江战役前后,尽快在华东军区将海军组建起来。

1949年初,国民党政权岌岌可危,可是少数人仍然抱有幻想,当时维系其党政军备界的法宝只剩下两个,一是长江防线,二是所谓的海空优势。

但是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部分国民党海军选择起义加入解放军,其中就包括国民党海军的黄安舰、201号扫雷艇等。

但是那毕竟是几艘百吨位的小艇小舰,要稳住长江防线,还是要靠那些千吨以上的大型战舰,特别是不久前刚从英国归来入列的“重庆号”巡洋舰。

然而,让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2月25日这一天,蒋介石收到密报,重庆号开往解放区。

“重庆号”是国民党海军中最大的一艘军舰,原名叫“阿罗约号”,总造价为126万英镑,是当时较为现代化的新型巡洋舰,标准排水量约5300吨,这艘战舰有着辉煌的战绩,它曾经是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旗舰,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场战役,共击沉轴心国的军舰20余艘,是英国海军的“功勋舰”。

二战后,作为同盟国英国政府将这艘战舰赠给当时的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为了接收和使用好“重庆号”等一批英援军舰,派遣包括邓兆祥在内的一批资深海军军官,率领学兵大队,赴英接舰,一待就是3年。

1948年5月26日,“重庆”号军舰从英国朴茨茅斯港起航回国,8月14日经香港、上海等地驶至南京下关码头,邓兆祥被任命为“重庆号”舰长。

“中国潜艇之父”邓三瑞

“中国潜艇之父”邓三瑞

“中国潜艇之父”邓三瑞作者:唐宋元来源:《人生与伴侣·综合版》2020年第10期9月16日,哈尔滨工程大学官网发布讣告,“中国潜艇之父”邓三瑞于9月15日13时30分不幸逝世,享年91岁。

作为中国第一艘常规动力试验潜艇、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的总设计师,邓三瑞“一生为船、为海、为国防”。

在国家海权觉醒的上世纪中期,毛主席亲自下令:“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以邓三瑞为代表的船舶设计师,正是毛主席说这句话的底气之一。

1956年,邓三瑞参与制定了全国科技十二年发展规划的潜艇规划;1958年,他领导主持新中国第一艘试验潜艇的设计与研制;1959年,他领导主持我国潜艇首次自行设计的技术设计工作,其后担任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设计总体顾问,是我国潜艇事业当之无愧的先行者!从“小半拉子”到船舶专家1929年,邓三瑞生于北京,但中学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附属中学。

在他的青少年时期,恰好遇到了战乱的年代。

他说:“(在南京读书)原本来说是个学习的好机会,可惜当时恰逢国共兵戎相见的关键时刻,所以生活上、学习上都很不安定。

”不过即使在炮火声的陪伴下读书,邓三瑞依然考上了上海国立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前身),成为天之骄子。

1949年上海解放之后,邓三瑞来到了交大就读造船系,从此一生与船结缘。

当时,新中国对各个行业的人才都求贤若渴,周总理更是亲自批示将4年制的本科学习缩短为3年。

邓三瑞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在大三时毅然参军。

后来,他被分配到当时中国造船技术水平最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海军学校继续学习。

等到1953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成立后,他便北上做了一名海军工程系的教员。

当时,新中国在许多领域都属于刚起步阶段,要求“全员学习”。

据邓三瑞回忆,当时连大学里的教员都要不停地学习、进修、提高。

用他的话说,就是“要永远地学习,永远有前进的空间”。

1956年,中央要制订十二年科学规划,邓三瑞被军方选中参与了规划的制定。

北京舰资料

北京舰资料

• 國內外培训与学术交流相结合
• 国际法与国际海洋法的培训
• 采用先进的培训技术与手段
北京舰船员在执行任务中的团队精神与荣誉感
船员的团队精神
船• 对北京舰的忠诚与热爱
• 相互支持、共同进退的精神风貌
• 对中国海军的荣誉与责任
• 高度的集体荣誉感与使命感
• 对国家与人民的忠诚与担当
• 领先同型舰艇的技术水平
• 多任务执行能力与战场适应性强
• 良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前景
北京舰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与荣誉
北京舰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 参加国际海军演习与交流活动
• 与多国海军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
• 参与国际海上安全维护与救援行动
北京舰在实战演练中的表现
• 成功完成多项重大任务
• 在实战演练中展示出色的战斗力
• 促进中国军事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 为维护国际海上安全与和平作出贡献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未来战争中的使命
• 提高中国海军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 为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树立典范
• 为国家发展与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海军与北京舰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前景
国际合作与交流前景
• 加强与友好国家的军事交流与合作
• 参与国际海军演习与培训活动
• 与国际军事组织进行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意义
• 提高中国海军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 获得国内外媒体的高度评价
北京舰的荣誉与成就
• 获得国家级荣誉与奖项
• 被誉为“中国海军的骄傲”
• 为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树立典范
02
北京舰的武器装备与战斗力分析
北京舰的主战武器与防御系统

中国航母命名规则

中国航母命名规则

中国航母命名规则
中国航母命名规则是根据中国海军传统和文化而制定的。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的命名源于该舰所属的辽宁省,因此中国航母的命名通常以省份命名。


下是中国航母命名规则的更详细解释:
1. 省份命名法: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以辽宁省命名,接下来的航母也会以省份命名。

例如,第二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以山东省命名。

2. 历史名人命名法:中国的航母还可以以历史名人命名,以示纪念和尊重。

例如,预计下一艘国产航母将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命名。

3. 数字命名法:在某些情况下,中国的航母也可能以数字命名,以突出其技术特点或航母的建造次序。

例如,第三艘国产航母可能会以“003”命名,代表其为中
国建造的第三艘航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航母通常不会以个人姓名、动物或其他国家的名字命名,这是为了避免政治上的敏感问题以及对他国的不尊重。

2015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钢铁长城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2015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钢铁长城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14课钢铁长城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分析:(1) 人民海军、空军建立与发展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的在海上作战的军种,主要有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岸防兵、陆战队等兵种组成。

海军现拥有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

其使命是:防御外敌海上入侵,收复敌占岛屿,保卫我国领海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海洋权益。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以起义的国民党重庆号巡洋舰、海防第二舰队和招商局的几艘舰船组成华东军区海军,这是人民解放军最早的一支海军。

我国海军自创建以来,先后同国内外敌人作战1200余次,有效地维护了祖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

空军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下有航空兵、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等战斗兵种,雷达兵、探照灯兵、通信兵等专业兵种和空军部队及空军学校、科研单位等组成。

1950年6月,由航校速成班第一批毕业生为主组成的空军第4混成旅是我国空军第一批航空兵部队,装备有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等飞机。

我国空军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在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作战中,取得了击落击伤敌机3700余架的辉煌战绩,为保卫祖国领空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2) 导弹部队的发展过程第二炮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代称,它成立于1966年7月1日,受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与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和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构成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现已拥有一支中程、远程、洲际导弹部队,成为中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炮兵的建立和发展壮大,是我国国家实力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不仅展示了我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尖端科学技术,同时也标志着我军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它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鼓舞我国人民的斗志,振奋民族精神,遏制超级大国可能对我国发动的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执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和有限报复的核战略,坚持后发制人的原则。

难点分析:(1)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

建国初期的海军舰艇

建国初期的海军舰艇

新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始于1949年4月23日,当天,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白马庙成立,也正好是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在南京投诚的同一日。

年内新中国在上海、青岛、江阴、南京、等地共接收了国民党遗留或投诚的日制护卫舰8艘、各式炮舰江防舰7艘、战士登陆舰1艘、中型登陆舰1艘、炮艇登陆艇等40艘、修理舰2艘、货船2艘、拖船4艘、各式杂艇26艘;其中多艘后被国民党空军派机炸沉。

国民党军之所以如此紧张,是因为深知这些舰艇就是新中国渡海解放台湾的本钱。

早年,新中国海军所使用的军舰基本上十分老旧,来源种类复杂,保养与状况皆不佳,战斗力十分低落,所以很少正面与国民党军队舰艇交锋。

1952年初,应毛泽东的要求,更把海军有限的购舰外汇转向苏联采购战机以抗美援朝。

直到在1954年新中国与苏联签定“六四协议”大量获得俄制驱逐舰、潜艇、扫雷舰、驱潜艇,尤其以苏制K-123鱼雷艇搭配自制的55甲高速护卫艇采取“狼群突袭”战术后,国民党的大型舰艇才开始感受到威胁。

护卫舰篇:“南昌”、“济南”、“武昌”、“西安”、“长沙”、“沈阳”、“南宁”、“长白”、“惠安”、“衡阳”、“广州”、“开封”、“临沂”、“洛阳” 。

新中国建国初期并无驱逐舰,最大的作战舰艇仅为护卫舰(台方称为护航驱逐舰或护卫艇),计有:“南昌”、“沈阳”、“长沙”、“济南”、“长白”、“西安”、“武昌”、“惠安”、“吉安”、“济南”、“南宁”、“广州”、“开封”、“临沂”、“洛阳”等1 4艘。

各舰来源规格不一,现一一介绍如下:“南昌”舰原为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旗舰“长治”,为战后接收日军在华降舰中战斗力最强的一艘。

该舰原为日本海军驻华舰队旗舰“宇治”(“桥立”级河用炮舰)。

舰身长80.52米,宽39.762米,吃水2.5米;排水量1350吨,有可调整适应内河或外洋航行的压舱水柜。

主机3 381千瓦,最高航速20节;原装备3门119. 4毫米主炮(前双联装/后单装),8门25毫米机炮,深水炸弹施放轨,并有先进的火控仪器与雷达、声纳等,在当时算是十分先进的装备。

中国最早的“航空母舰”:镇海舰

中国最早的“航空母舰”:镇海舰

中国最早的“航空母舰”:镇海舰作者手绘“镇海”舰在1920年代,中国就有着一艘当时被类分为“飞机母舰”的舰艇,虽然该舰只是一艘由商船改装的旧舰,舰载机也不过是区区一两架水上飞机,然而在当时世界上,舰载航空力量也刚刚处于萌芽时期,虽说无法与世界列强比肩,但当时分裂对峙,根本谈不上具备什么力量的中国海军,不仅没有落后于世界潮流,而且还早早地在实战中投入了这艘军舰,从这个意义而言,称其为中国最早的“航空母舰”也并不为过。

东北海军的基础这艘军舰就是“镇海”号,若要提起她,还必须从东北海军讲起。

东北海军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中,可以说是一支独树一帜的力量。

1922年8月,张作霖开始组建“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设航警处”,事实上就是东北的海军部队。

他委任了曾留学日本江田岛士官学校的沈鸿烈为航警处少将处长。

沈鸿烈深知当时仅有的吉黑江防舰队实力单薄,根本无法于其他军阀相抗衡。

因此必须建立一支“海防舰队”。

虽然当时沈鸿烈积极筹备购买军舰,然而外购军舰需要大笔款项,这对于地方军阀而言绝非易事,况且当时正值华盛顿会议以后,各国限制出售军舰。

因此,沈鸿烈提议购买旧的商船,以此改造成军舰。

1923年7月,沈鸿烈从烟台政记轮船公司购买了一艘2708吨的商船“祥利”号,该船原为德国海军的运输船,航速为12节,在当时世界上的海军运输船中算是比较先进的。

随着德国的战败,其残存舰船就流落到山东沿海被当作商船使用,“祥利”号就是其中之一。

沈鸿烈首先就将“祥利”号进行了改造,不过当时奉系势力之下根本没有造船厂,非要到旅顺口日本海军基地改装不可,该舰在改装完毕以后驶回东北,停靠在葫芦岛作为当时航警学校的练习舰,并由航警学校校长凌霄充任舰长,盛建勋少校任副长,轮机长则由张振舣少校担任。

次年他又购买了一艘日制废商船“广利”号,因张作霖被北洋政府授予“镇威上将军”的称号,为人乖巧的沈鸿烈为了取悦张作霖,特意将“祥利”和“广利”号分别改名为“镇海”和“威海”。

中国航母诞生记(瓦良格)_百度文库解读

中国航母诞生记(瓦良格)_百度文库解读

中国航母诞生记:进入冲刺 2011年将成航母元年瓦良格号航母改装前后对比(资料图)可以预见,航母舰载机飞行员训练、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调试、航母战斗群作战模式构建,都将成为“瓦良格”号改装完成并服役后的主要任务《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海韬、梁嘉文发自北京“尽管已经施工多年,但长期以来,没有人可以确定中国对‘施琅’号的计划。

有人认为这艘航母最终将用于训练第一代中国航母飞行员和水手。

或者并非如此。

真正知道任何有关‘施琅’号计划的人没有说话。

一切都是观察和猜测。

”这是去年11月24日美国《每日邮报》的报道,它说的“施琅”号,就是指目前停泊在大连港的“瓦良格”号。

2002年3月4日,被拆除一空的“瓦良格”号航母,从黑海的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驶抵遥远的中国大连。

它当时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由澳门一家公司购得,该公司原本打算将它改造成一个娱乐场所。

就如目前停靠深圳的“明斯克”航母一般。

至此,“瓦良格”号一直是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热点。

随着互联网上流传的未经官方证实的“瓦良格”号改装照片越来越多,外界的猜测变成越来越肯定。

但是,令外界确信的,还是今年4月6日具有官方身份的新华网在首页播出的“瓦良格”号系列照片,尤其是冠以“巨舰即将启航、圆70年中国人航母梦”的标题,对此海外解读为,这是中国曲线宣布航母即将出海的消息。

近日,有媒体试图向外交部发言人证实“瓦良格”号的消息,但发言人的回答未予肯定,也未予否定。

经过漫长的猜测、关注和等待,整修一新的“瓦良格”号即将成为中国海军拥有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这一点似乎再没有人怀疑。

但是,为什么会是“瓦良格”号呢?一艘“二手航母”能否支撑起中国远洋海军的未来?中国将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航母发展之路?这些开始成为新的话题。

2011年将成中国“航母元年”?“如果拆掉这艘航空母舰就等于是犯罪。

”1997年10月,乌克兰时任总理瓦列里·普斯托沃伊坚科在视察“瓦良格”号出生地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时如此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军舰的鼻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推销剩余军需产品和镇压危害他们“利益”的中国农民起义军,向清朝政府表示,愿意出售武器并帮助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腐败的清政府欣然接受了西欧列强的建议,准备向外国购买火器船炮。

然而,一些有识之士却对西欧列强的贪得无厌十分憎恨,并心怀戒心,认为应该在学习“洋人”技术的前提下,凭自己的力量制造各类兵器。

1861年,曾国藩着手筹建安庆内军械所。

他非常重视懂得近代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委托江苏巡抚薛焕到民间巡访、网罗奇异人才,徐寿、华衡芳等人作为“奇才异能”之人被招人安庆内军械所。

徐寿和华衡芳都是江苏无锡人。

徐寿幼年就感到科举制度下学到的知识不实用,转为学习数学、重学、化学、矿石、汽机、医学、光学、电学等能够实用的知识。

徐寿不仅知识广博,而且勤于动手,试制各种仪器,甚至连著名的指南针、象限仅他都能够仿制,且工艺水平极为高超。

直到今天,英国伦敦博物馆中仍藏有徐寿仿制的、可以乱真的墨西哥银元。

华衡芳比徐寿小15岁,少年时就对数学表现出浓厚兴趣,任知县的父亲不但不责怪他不学习儒学而学习数学,反而给他买来了《九章算术》、《数理精蕴》等数学书籍。

15岁以后,他开始接触西洋人的《几何原本》等西方数学经典著作。

1847年,徐寿和华衡芳相识,共同的志向使他俩成为知心好友。

他俩在汲取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丰富遗产的基础上,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成为清末出类拔萃的新型知识分子。

他俩在上海购得《博物新编》一书后,竟带回家中,自制各种简易实验仪器验证各条命题,探寻其中奥秘,并为验证枪弹运动轨道共同出版了《抛物线说》一书。

曾国藩对徐寿、华街芳“以宾师相待”,徐寿。

华衡芳则以曾国藩“幕客”的身份开始了轮船的研究。

然而,要制造轮船,最为关键的就是制造推进用的机械。

当时,蒸汽机是较为先进的推进动力机械。

为此,徐寿。

华衡芳合作研制蒸汽机。

尽管徐寿。

华衡芳在数。

理、化、机械等方面造诣颇深,但由于当时的中国缺乏制造近代机械的实际经验和大量的资料,且国内机械加工工具缺乏,大多数工作均由手工进行,困难重重,挫折不断。

这一切并没有难倒徐寿、华衡芳,他们迎着困难上,硬是依据当时所能见到的一切关于蒸汽机的零星资料,用3 个月的时间,于1862年8 月试造成我国第一台蒸汽机。

这台蒸汽机与当时居世界先进水平的往复式蒸汽机相类似。

曾国藩对他们极为欣赏。

蒸汽机的研制成功,为国产机动轮船的建造铺平了道路。

尽管如此,由于徐寿、华衡芳等人没有见过轮船的机动设备和运转状况,没有各种现代化的造船资料,他们只得来到安庆江边,远远地察看外国轮船的行驶情况,利用我国古代船舶制造中的各种合理因素,根据各人所长,分工负责,由对数学有较深造诣的华衡芳负责“绘图测算。

推求动力”,由精通博物格致之学的徐寿负责造器置机,并在吴嘉廉、龚云棠、徐建寅等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造船工人的集体配合下,终于完成了船体结构的设计和有关数据的测算。

经过不断试验,反复改进,终于在同治二年(1864年)年底,造成一艘长二丈八九尺的小轮船。

试航时,一小时可行二十五六里。

试航完毕,曾国藩高兴地说道:“要在这艘船的基础上放大,继续造多艘同类新船。

”在曾国藩的支持下,徐寿和华衡芳在这艘小轮船的基础上放大尺寸,改暗轮为明轮,增设炉管,除少数钢板从外国进口外,全部使用本国材料,由本国人员建造。

这期间,因湘军攻陷南京,安庆内军械所也随迁南京。

经过造船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同治四年(1866年)建造出新船。

1866年4 月,新船在南京举行有中外记者参加的首航典礼。

这艘轮船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机械动力船舶制造的开始,是我国船舶制造业的一大飞跃。

曾国藩看了这艘轮船之后,欣然命名为“黄鹄”号。

这艘被认为是我国第一艘轮船的“黄鹄”号,载重25吨,长55尺,各舱都在主轴位置之后,机器几乎占满了船体的前一半。

“黄鹤”号建成后在长江试航,在不到14小时的时间内逆水航行了225 华里,回程顺流仅花了8 小时。

可见,“黄鹄”号与同时代西方轮船相比,是较为先进的。

“黄鹄”号虽不能与现代船舶相提并论,但它却导致了中国机械船舶和近代工业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军舰当之无愧的鼻祖。

从这一点上来讲,徐寿。

华衡芳不愧为我国现代轮船之父。

况且,他们在这之后,又在曾国藩的支持下,参与了中国第一个造船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办,并先后译著了我国第一代船舶基础理论和建造理论方面的专著,培养了我国第一代轮船制造师和轮船船员。

解放后,我军第一代军舰,大多在江南机器制造局基础上兴办的江南造船厂兴建,后来,我国的不少造船厂都是从江南机器制造厂抽调力量创办的。

中日大海战自从日本于1874年从海上武装侵犯中国领土台湾之后,中日两国成为敌手。

为了屈服敌手,两国在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兴起了大规模的造舰热。

李鸿章自1879年开始督办北洋海防事务后,在自制军舰的同时,大力主张向国外订购大型铁甲舰。

1880年,清政府派人来到德国柏林,与德国船厂签订了建造“萨克森”级铁甲舰的合同。

1881年12月22日,第一艘名为“定远”号的铁甲舰下水;次年2 月,第二艘铁甲舰“镇远”号下水。

这两艘同型舰排水量7335吨,船长89.4 米,宽18米,航速14.5 节(1 节=1海里/ 小时),每天耗煤约60余吨。

“镇远”舰在试航时,航速曾达到了15.4 节。

两舰若以10节航速航行,续航力可达4500海里。

两舰的不同之处在装甲防护上,“定远”号舰全用钢面装甲,而“镇远”舰水线下采用了熟铁甲。

“定远”号舰装有防护装甲1461吨,装甲防护从舰桥、中央炮台一直延伸到主炮,中央炮台长42米,水线以上2 .3 米处是细长的装甲带,厚度为355 毫米。

炮台侧壁装甲厚度也是355毫米,主炮和舰桥的装甲厚度为304 毫米,主炮上设有厚25毫米、直径为9 米的钢制外罩。

两舰各装有4 门305 毫米口径的主炮,分别配置于两舷炮台内。

副炮是单管150毫米的炮塔炮,首尾各1 门。

此外,还各自配备了8 门五联装37毫米旋回炮和2 门76毫米炮。

在鱼雷武器上,两舰还装有3 具固定式380 毫米单装鱼雷发射管,备有鱼雷ZI条。

同时,还各自携带2 艘鱼雷艇,每艇各配380 毫米鱼雷发射管工具。

当时,清政府花费巨资购建的这两艘军舰尽管称不上世界一流,但在远东各国海军中,它是独一无二的。

以扩充海军装备。

很快,日本人建成了“严岛”、“松岛”、“桥立”三艘排水量为4278吨的海防舰,每艘舰均安装一门可对付中国装甲舰的320毫米巨炮。

接着,日本人又建成“浪速”、“高千穗”二舰。

在这之后,北洋海军就没有再添加一舰一炮,其造舰经费被当时的清王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挪用,去修建颐和园了。

1894年甲午海战前夕,北洋水师有铁甲舰2 艘,巡洋舰11艘,炮舰7 艘,鱼雷艇17艘,练习舰2 艘,运输舰、布雷船各互艘,差舰2 艘,共43艘,总排水量4 万多吨。

而日本海军则拥有各类军舰55艘,排水量6 万多吨。

双方兵力不相上下,各有短长。

1894年7 月25日,我北洋水师“济远”、“广乙”两舰与日本“吉野’、“秋津洲”、“浪速”舰在丰岛相遇,日旗舰“吉野”号向中国军舰发炮,中国军舰奋勇还击,丰岛海战由此打响。

战斗中,正巧遇上中国军舰“操江”号和运兵船“高升”号从此经过,这两艘军舰也参加了海战。

由于这是一场日本海军有预谋的突袭战,所以,经过一场混战之后,日舰仅伤1 艘,而北洋水师的军舰却被击沉一艘、被俘1 艘、伤1 艘。

丰岛海战后,中日双方实际上是各有损伤,但李鸿章为保存舰队实力,采取了消极避战的策略。

而日本却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战略,随时准备寻歼北洋水师,以夺取黄海制海权。

9 月16日,12艘日本军舰与护送5 艘运兵船的10艘北洋舰队军舰相遇,北洋舰队以10艘军舰迎战日本12艘军舰,数量上比敌少2 艘,总吨位上少9000余吨。

在航速上,中国军舰与日舰大体相当;在装备上,中日双方200 毫米以上口径炮是24:11,中国占优势,但在射击速度上,日本战舰有68门120 毫米以上口径速射炮,而中国军舰一门也没有。

时至中午时分,日本联合舰队快速接近北洋舰队,我“定远”、“镇远”两舰正准备主动迎敌,不料,行驶在最前面的日本第一游击队并未直取北洋舰队中坚,而是突然加速,在中国舰队前作横向排列,从“定远”、“镇远”两舰前快速掠过,扑向北洋舰队右翼弱舰“经远”和“来远”号。

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刘步赡指挥“定远”舰以305 毫米主炮首先对日舰进行攻击,打响了黄海海战的第一炮。

“定远”舰开始炮击日舰时,我总指挥丁汝昌提督正在舰桥上指挥,由于该舰已下水12年,年久失修,开炮产生的剧烈震动将舰桥震塌,丁汝昌从舰桥上跌落下来,摔成重伤。

更为糟糕的是,“定远”舰的旗杆只发出了一组信号便被击毁。

由于丁汝昌在战前没有明确指定在这种情况下由何人接替督战,致使刚刚开战的北洋舰队群龙无首。

失去了统一指挥的中国军舰,只得各自为战c 门时40分,双方各自收兵,持续近5 个小时的中日黄海海战降下帷幕。

在这场装甲舰队之间的大较量中,北洋舰队5 艘军舰被击沉,其他军舰大多被击伤,牺牲官兵p 余人。

而本舰队仅有5 艘军舰遭重创,但未沉1 艘,死伤也仅275 人。

黄海海战使北洋舰队的整体作战实力受到较大削弱,官兵士气也受到严重打击。

黄海决战后,北洋舰队在旅顺港经过整修,于10月14日移师威海卫,以避战保船。

10月22日,日军攻陷旅顺,随即决定乘胜追击我北洋舰队。

1895年1 月31日,日本联合舰队猛攻刘公岛和威海一带的北洋水师舰船,由于丁汝昌率部拼死抵抗,舰炮与岸炮结合攻击,数次击退日本舰队的进攻,击伤2 艘日舰,见白天强攻无法达到目的,日本人于2 月5 日凌晨展开偷袭,直至2 月10日,北洋舰队损失惨重,2 月12日,丁汝昌在无可奈何之下服毒自尽。

丁汝昌死后,北洋舰队内的投降派向日军投降。

至此,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作为装甲舰队间典型的海战,甲午海战表明,舰队编成密集纵队后,具有使炮火集中的优势,同时,速射炮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这次海战还显示出大口径舰炮与厚重装甲的作战优势。

自此之后,各国海军开始建造大型铁甲舰,进一步刺激了大舰与巨炮的竞争。

当然,从另一方面看,大型铁甲舰虽然不易受到小型舰船的伤害,但其航速太慢,所以,在这之后,军舰开始分为战列舰、快速铁甲巡洋舰和小型巡洋舰。

空前绝后的圆形怪舰谁见过圆溜溜的船?回答是否定的。

然而,人类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圆溜溜的军舰,而且还曾风光一时呢!在俄国的黑海沿岸,特别是在第聂伯一布格湾及刻赤海峡地区,海水很浅,一般的常规大军舰根本无法在这些地区巡航,所以,在19世纪70年代,俄国海军几乎没有军舰在这些海域防守。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敌对国家采用小船或者轻型舰艇以及其他方式从这些海域进攻俄国,将会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登陆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