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的典型案例研究
合集下载
制约我国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

的竞争对手 ,因而其必 然采 取手段 进行技 术封 锁 。在 限制技 术 转让方面 ,跨 国公 司一 方而敦 促发展 中国家健 全和完 善对 知识产权 的法律保 护体 系 ,另一 方而将 核心技术 紧紧抓 在手 中 ,不向发展 中国家转让 。在不 得不转让 技术 时 ,跨 国公 司
注重把一项技术或工艺 流程分割 成几部分 分别转 让给不 同 的 国家和地 区。其 中一项 技术往 往不能 使对方形 成优势 。也 就 难 以对 自己形成较大 的威胁 。 在防止技术扩散方 面 ,跨 国公 司通过在母 公 司进 行技 术 研究 与开发 ,然后在海外 子公 司进 行生产来 控制 核心技术 的
扩散 。即使有一些技术 扩散 ,也 具有强烈 的 内部 化倾 向 ,即 更 多把技术转让给跨 国公 司独资经 营 的子公 司或具 有控股 权 的子公 司。一项成套技 术输 出的典型过程 是 :输 出装 配技 术 和设 备的散件 ,在受让 公司进行 组装 ;然后 帮助受让 公 司慢
慢 消化 所有技术 ,逐步 减少零 部件 的供 应 ;最后 ,受 让公 司 完全 消化这套技术 ,开 始独立 制造。此时 ,技 术输 出的公 司 早 己淘 汰这项产品 ,推 出更新的 、技术更先进的产品。
献率 为 8 %。在正 常情况下 ,没有 哪一个 国家会 放弃 技术 引 0 进 的比较利益 ,一切从 头做起 。 《国家 中长 期科学 和技 术发 展规划纲要》 指 出,自主创新 有三个 方面 的涵义 :一 是原始 创 新 ,二 是 集 成 创 新 ,三 是 在 消 化 吸 收 国 外 先 进 技 术 的 基 础 上再创新 。胡锦涛总书 记在全 国科学 技术大会 上强 调 ,建设 创新型 国家 ,把增强 自主创 新能力 作为科 学技术 发展 的战略
【第2章 创新的内涵与类型】 (2)

技术不成熟 技术与市场等非技术因素 协同匹配不合理 错误估计市场
【案例】
1972年,英国EMI向市场 推出世界第一台医用CT。 EMI掌握关键技术,质量 领先,但最终失败。
忽视市场的要求 营销和售后服务跟不上
EMI公司推出的医用CT
2.1.5 创新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关系
表1-1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获取不同的战略优势
二、服务创新分类
(一)按创新的内容分类 1、产品创新 2、过程创新 3、组织创新 4、市场创新
【案例】
航空公司服务创新的内容以及测评
图2-6 航空公司服务创新的组成
航空公司服务创新的内容以及测评
表2-4 航空公司服务创新的组成
创新层次
突破性创新
改
变
的
重大创新
程
度
渐进式创新
创新收益
【案例】
振华港机突破创新
(1)狭义的自主创新涵义
自主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 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 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 极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2)广义的自主创新涵义
自主创新是指在创新中不单纯依赖技术引进和模仿,而是在以创造市场 价值为导向的创新中掌握自主权,并能掌握全部或部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打造自主品牌、赢得持续竞争优势为目标。
1、不可感知性(Intangibility) 2、不可分离性(Inseparability) 3、差异性(Heterogeneity) 4、不可贮存性(Perishability) 5、缺乏所有权(Absence of Ownership)
表1-2 历史上重大技术创新举例
【案例】
1972年,英国EMI向市场 推出世界第一台医用CT。 EMI掌握关键技术,质量 领先,但最终失败。
忽视市场的要求 营销和售后服务跟不上
EMI公司推出的医用CT
2.1.5 创新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关系
表1-1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获取不同的战略优势
二、服务创新分类
(一)按创新的内容分类 1、产品创新 2、过程创新 3、组织创新 4、市场创新
【案例】
航空公司服务创新的内容以及测评
图2-6 航空公司服务创新的组成
航空公司服务创新的内容以及测评
表2-4 航空公司服务创新的组成
创新层次
突破性创新
改
变
的
重大创新
程
度
渐进式创新
创新收益
【案例】
振华港机突破创新
(1)狭义的自主创新涵义
自主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 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 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 极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2)广义的自主创新涵义
自主创新是指在创新中不单纯依赖技术引进和模仿,而是在以创造市场 价值为导向的创新中掌握自主权,并能掌握全部或部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打造自主品牌、赢得持续竞争优势为目标。
1、不可感知性(Intangibility) 2、不可分离性(Inseparability) 3、差异性(Heterogeneity) 4、不可贮存性(Perishability) 5、缺乏所有权(Absence of Ownership)
表1-2 历史上重大技术创新举例
日韩两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经验及启示

进 的再创新 。 它们从引进产 品人手 , 在广
泛搜集 产品信息 的基础上 ,通过对尽可 能 多的国外 同类产 品的分 解和破坏性研
20. 浙江经济 1 16 6 30 5
2 %。2 世纪 6 年代初 , 本 几乎 所有 . 4 0 0 日
的工业部 门用 于 自主研发 的费用 已远远
维普资讯
较 高的技术 基础 上进 行技 术 二次研 发 ,
实现技术再创新 , 形成 自己的知识产权 。
2重 视 技 术 引进 消 化 吸 收 的 自主 性 。 .
日 两国十分重视 自主研究 与开发 。 日 韩
本学者认 为 ,技术引进 对 日本 战后经济
增长的作用不宜评价得过高 ,日本在技
为保证 、 以研究 部门为基 础 ”的政 策 , 把
日本 、韩 国作为技 术追 赶型发展模 式的代表 ,它们以引进技 术消化吸 收再 创新 为主进行模仿式技 术创新 。基 本经 验有 : 1 . 慎重选择 需引进的技术。 日本被称 为“ 模仿大 国”, 其成功 的一 条重要经 验 是 :十分重视 引进 尚未被 商业化 的高新 技术 , 包括引进 专利 、 技术 许可证 等软技
封 面 文 章
究, 运用 各种测 试 、 析和 研究 手段 , 分 反 向探索该类 产品的技术原理 、 构机制 、 结
处理政府 和社会 对企业科技 研发投入 同
地 区技 术进步 、经济社会 发展 的之间 的
越来 越短 。浙 江 中小企业要 在研究 开发
新技 术新 产品中有 所突破 , 要借 助 “ 需 外
术 ,尤其是引进国外处于研 究开发后 期
据 日本 科 学 技 术 厅 对 10 50家 企 业 于 15 — 9 3年 问 引 进 过 技 术 的 调 查 结 9 0 16 果 ,3 8 %的企 业 在 引进 技术 之 前 已经 对 相关技 术进 行 过一定 研究 工作 , 3 % 有 1 的企业已进行 了一定程度 的技术开发 性 工作 。 由于在 技术引进 的同时 。 注重了技 术 创新和技术 扩散 , 日本在上 世纪 7 0年
广西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占广 西总量 的 3 5 . 8 %;其 中,博 士 、硕 士 、本 科各 占 1 4 . 4 %、
要把提升产业结 构 、产 品结构和 自主创新工作结合起来 ;要将 重点产业技术开发、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工作与 自主创新工作有
机结合起来 ,与国家和 自治区的重大工程建设结合起来 ;要坚
持 “ 引进来”和 “ 走 出去 ”相结合 。
3 8 . 5 %、3 5 . 4 %;R &D人员全 时当量为 1 0 2 7 4人年 ,其 中研究
人员为 8 0 4 9人年 ,占 8 1 %。R & D经费内部 支出 6 7 3 2 9万元 , 占全 区总量 的 8 . 3 %,而基础 研 究经 费则 已达 到全 区 总量 的
4 . 4 坚 持产 品创 新
3 . 2 企业 的总体 技 术水 平低 。创 新能 力不足
对 于技术引进的 主体企业来说 ,广西的大多数企业 ,由于
本 身基 础较差 ,研发能力较弱 ,高端人才不足 ,在技术 引进前
阶段 ,缺乏谈判力和 主动权 ;引进之后的消化吸收更是 由于技
术 能力 和水平 的落后 ,一般只能停 留在引进 和模仿上 ,再创新
61 . 5%
4 . 1 理 清 政 府 、 中介 和 企 业在 技 术 引 进 与创 新 中 的
职 能
通过划分政府 、中介 组织 和企业三者 的职能 ,配置好各方 资源 ,协调好多方利益。企业作 为主体 的地位 当前 已经得到确
3 存在 问题
广西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虽然 已经取得 明显成效 ,但还存
4 提升广西 引进消化 吸收再 创新能力 的对策
为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 ,广西应降低产业对外依存度 ,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 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建设创新型广西。要 把 自主 创新与建设创新 型广 西和经济增长 方式的转变 紧密结合 起来 ;
要把提升产业结 构 、产 品结构和 自主创新工作结合起来 ;要将 重点产业技术开发、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工作与 自主创新工作有
机结合起来 ,与国家和 自治区的重大工程建设结合起来 ;要坚
持 “ 引进来”和 “ 走 出去 ”相结合 。
3 8 . 5 %、3 5 . 4 %;R &D人员全 时当量为 1 0 2 7 4人年 ,其 中研究
人员为 8 0 4 9人年 ,占 8 1 %。R & D经费内部 支出 6 7 3 2 9万元 , 占全 区总量 的 8 . 3 %,而基础 研 究经 费则 已达 到全 区 总量 的
4 . 4 坚 持产 品创 新
3 . 2 企业 的总体 技 术水 平低 。创 新能 力不足
对 于技术引进的 主体企业来说 ,广西的大多数企业 ,由于
本 身基 础较差 ,研发能力较弱 ,高端人才不足 ,在技术 引进前
阶段 ,缺乏谈判力和 主动权 ;引进之后的消化吸收更是 由于技
术 能力 和水平 的落后 ,一般只能停 留在引进 和模仿上 ,再创新
61 . 5%
4 . 1 理 清 政 府 、 中介 和 企 业在 技 术 引 进 与创 新 中 的
职 能
通过划分政府 、中介 组织 和企业三者 的职能 ,配置好各方 资源 ,协调好多方利益。企业作 为主体 的地位 当前 已经得到确
3 存在 问题
广西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虽然 已经取得 明显成效 ,但还存
4 提升广西 引进消化 吸收再 创新能力 的对策
为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 ,广西应降低产业对外依存度 ,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 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建设创新型广西。要 把 自主 创新与建设创新 型广 西和经济增长 方式的转变 紧密结合 起来 ;
以实现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为己任 全面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大力提 升 工 艺制造 水 平 , 全 面改善 产 品 品质 。把 培 养人 才作 为 实现 自主
创新 的战略 目标 ,博 采 众 长 ,打 造 中 国机车 新 品牌 ,搭 建 全新人 才 、技 术 、 发展 平 台。做 好 大功 率 电力机 车和 内燃 机 车技 术的 引进 消 化吸 收 再
摘 要 :铁路 技 术装 备现 代化 的加 快推 进 , 为机 车 车辆 装备 制造 企业 发展 提 供 了难得 的历 史性 机 遇 。 中 国北车 集 团大连 机 车 车辆 有 限公 司抓 住 掌
握 核 心 技 术 这 个 关 键 , 以加 快 国 产 化 进 程 和 形 成 批 量 生 产 能 力 为 重 点 , 认
通过 “ 谐3 和 ”型 电力 机车 技 术 引 去 直流机 车 的8 %提高 N8 %。采用 了 1 5
独 立 通 风 冷 却 技 术 以及 降 噪等 措 施 ,
11 认真做好技术 引进工作 .
已基 本 掌 握 具有 世 界 一 流 水 平 的机 车 大 大 降低 了机 车 对 外 界 环 境 的 噪 声干
( )节 能 环保 效 果 显著 。 “ 谐 3 和
紧 紧抓 住 实 施 大 功 率 机 车 技 术 引 的 没 计思 想 和 设 计意 图 ,学 会 先进 的 3 ”型 电力 机 车采 用 再 生制 动 技术 ,使 进 项 目的 难 得 机 遇 ,大 力 开 展 先 进 技 机车 设计 理念 和设 计方 法 。 术 的引 进 和 消 化 吸 收 再 创 新 _ ,取 T作 得 了较 好成 效 。 进 消化 吸 收 再 创 新 项 目的深 入 实施 , 2 %的 能量得 到再利 用 ,机车 效率 由过 5
I 国 车 团 连 车 辆 限 司( 扫 北集大机车有公 以 -
基于装备制造业组织模式的技术引进、消化与吸收平台的构建

维普资讯
第2卷 第 8 5 期 2 0 年 8月 08
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
VO. o8 1 N . 25 Au . 0 g 2 08
S in e& Te hn l yP o r s n lc ce c c oog r g e sa dPo iy
济发 展 战略 的重心 。 美 国 , 在 仅就 一般 制造 业而 言 , 据统 计
显示 9 7年 制造 业 产 出 中 1美 元将 对 经 济 总 量产 生 23 18 - 美元 的影 响 ] 。相 比之 下 , 服务 业 中 1美元 的产 出对 经 济 总量 的影 响仅 有 1 . 元 。这充 分说 明 了发展 制造 业对 经 6美 济 增 长 的重 要 意 义 。 2 0 0 0年 ,美 国 制 造 业 占 GD P的
20 () 0 19 .
[ ] 高铁 梅 , 宪 丽 , 玉 , . 国钢 铁 工 业 供 给 与 需 求 影 响 因 素 的 4 孔 刘 等 中
动 态 分 析 []管 理世 界 ,0 4 6 . J. 20 () [] 彭水军, 5 包群 . 国经 济 增 长 与 环 境 污 染— — 基 于 广 义 脉 冲 响 应 中 函数 法 的 实证 研 究 []中 国 x3 经 济 ,0 6 5 . J. -k , 20( ) [ ] 高铁 梅 ,计 量 经济 分 析 方 法与 建 模 E i s应 用 及 实例 [ . 6 ve w M] 北 京: 清华 大 学 出版 社 .0 6 20 .
个有效 的运 作平 台。提 出 了装备 制造 业技 术创 新 的C O C PE式 , 此基础 上 构建 了装 备制 造业 的技 术 — ——O 在
引 进 、 化 、 收 平 台 , 给 出 了平 台 运 行 的 政 策 建 议 。 消 吸 并
第2卷 第 8 5 期 2 0 年 8月 08
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
VO. o8 1 N . 25 Au . 0 g 2 08
S in e& Te hn l yP o r s n lc ce c c oog r g e sa dPo iy
济发 展 战略 的重心 。 美 国 , 在 仅就 一般 制造 业而 言 , 据统 计
显示 9 7年 制造 业 产 出 中 1美 元将 对 经 济 总 量产 生 23 18 - 美元 的影 响 ] 。相 比之 下 , 服务 业 中 1美元 的产 出对 经 济 总量 的影 响仅 有 1 . 元 。这充 分说 明 了发展 制造 业对 经 6美 济 增 长 的重 要 意 义 。 2 0 0 0年 ,美 国 制 造 业 占 GD P的
20 () 0 19 .
[ ] 高铁 梅 , 宪 丽 , 玉 , . 国钢 铁 工 业 供 给 与 需 求 影 响 因 素 的 4 孔 刘 等 中
动 态 分 析 []管 理世 界 ,0 4 6 . J. 20 () [] 彭水军, 5 包群 . 国经 济 增 长 与 环 境 污 染— — 基 于 广 义 脉 冲 响 应 中 函数 法 的 实证 研 究 []中 国 x3 经 济 ,0 6 5 . J. -k , 20( ) [ ] 高铁 梅 ,计 量 经济 分 析 方 法与 建 模 E i s应 用 及 实例 [ . 6 ve w M] 北 京: 清华 大 学 出版 社 .0 6 20 .
个有效 的运 作平 台。提 出 了装备 制造 业技 术创 新 的C O C PE式 , 此基础 上 构建 了装 备制 造业 的技 术 — ——O 在
引 进 、 化 、 收 平 台 , 给 出 了平 台 运 行 的 政 策 建 议 。 消 吸 并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政府采购主要政策要点

2
个 具
,
关 体 为 《 于 鼓 励 技 术 引进 与
创新
、
促 进 转 变 外 贸增 长 方
式 的 若 干 意 见 》和 《 国 鼓 励 中
引进 技 术 目 勤
。
有 关政 府 采
,
根 据 国 家 产 业 发 展 方 向和 要 求 重 点 支 持 企 业 引 进 : 电子 通 信 生 物 技 术 民用 航 空 航 天 机 械 制 造 石 油 化 工 清 洁 发 电 新 材 料 节 约 能 源 环 境 保 护 等 具 有 市 场 潜 力 且 在 未 来 竞 争 中将 取 得 优 势 的 或 对 国计 民 生 具 有 重 大 意 义 的技 术 积 极 开 展 多双 边 技 术合 作 通 过 加 强 政 府 间 及 非 政 府 组 织 企 业 间 交 流 与 合 作 突 破 发 达 国 家 的 技 术 垄 断 促 进 高 新 技 术 的 引 进 :采 取 联 合 研 究 合 作 攻 关 和 对 口 交 往 等 多 种 形 式 扩 大 合 作 范 围 ;拓 展 技 术 引 进 来 源 国 适 应 企 业 的 技 术 需 求 引 进 不 同 层 次 的 技 术 ;利 用 多 双 边 合 作 机 制 为 双 方 企 业 和 科 研 机 构 问 进 行 研 发 和 技 术 合 作牵 线
算 的通 知一 并下 发 。对 于列入 自主创 新产 品政 府 采 购 预算 的项 目, 采 购 结果 为非 自主创 新 产 品 的, 其 采 购人 应 当 向财政 部 门作 出书 面说 明。 ( ( 创 新 产 品政 府 采 购评 审 办 法 定 : 购 自主 规 采 人采 购 的产 品属 于 目录 中 品 目的,招 标采 购单 位 必 须在 招标 文 件 ( 谈 判文 件 、 含 询价 文件 , 同) 下 的资 格 要求 、评 审 方法和 标 准 中作 出优 先采购 自主创 新 产 品 的具体 规定 , 括评 审 因素及 其 分值 等 。 包 采购 人 采 购 的产 品属于 目录 中品 目的 ,招标 采购 单 位应 当合 理 设定 供 应 商 资格 要 求 , 供 应 商规 模 、 绩 、 格 在 业 资 和 资信等 方 面可 适 当降低 对 自主创 新产 品供 应商 的 要求 , 不得 排 斥和 F H 自主 创 新产 品供 应商 。 购人 IU C 采 采 购 的产 品属 于 目录 中 品 目的 ,采用 邀 请招 标 方式 采 购 的 ,应 当优 先 邀请 符合 相 应资格 条 件 的 自主创 新产 品供 应商 参加 投标 ;采 用 竞争 性谈 判和 询 价方 式采购 的,应 当优 先确 定 自主 创新 产 品供 应商 参加 谈判、 询价 。采 用最 低 评标 价法 评标 的项 目, 自主 对 创 新 产 品可 以在评 审 时 对其 投 标 价格 给 予 5~1 % 0 幅 度不 等 的价格 扣 除 。 采用 综 合评 分法 评标 的项 目, 对 自主创 新 产 品应 当增 加 自主创 新评 审 因素 。评 审 时, 在满 足基 本技 术 条件 的前 提 下 , 技术 和价 格 项 对 目给予 一定 幅度 的 加分 。 用性 价 比法 评标 的项 目, 采 给 予 自主 创 新 产 品投 标 报 价 4~8 幅 度 不 等 的价 格 扣除 。采用 竞 争性 谈判 、 价方 式采 购 的 , 询 自主 创 新 产 品 报 价 不 高 于 一 般 产 品 当 次 报 价 的最 低 报 价 5 0 的 ,应 当 确定 自主 创 新产 品供 应商 为成 交供 ~1 % 应商 。 自主 创新 产 品政 府 采 购合 同管 理 办 法 定 : 规 自主创 新 产 品政府 采购 合 同必 须将促 进 自主 创 新作 为必备 条款 ,明确 支持 自主 创 新产 品 的 内容 和 具体 措 施 。 自主 创 新产 品政 府采 购合 同应 当在 履 约 保证 金 、付 款期 限等 方 面给 予 自主创 新产 品供 应 商适 当 支持。 在合 同履行 过程 中, 方 当事 人 依法变 更合 同 双 条款 、 订补 充条 款 或协议 的 , 签 不得 违 背促 进 自主 创 新 的原 则 。 双方 当 事人 依法 变更 合 同条款 、 订补 充 签 条款 或协 议涉 及 自主创 新 产 品 的,采购 人 或者 其委 托 的采 购代 理 机 构 应 当将 补 充 条 款 或协 议 的 内容 、 补 充理 由, 以及 变更 后 的合 同 、 充 条款 或协 议 副本 补 报 同级 财政 部 门和 有关 部 门备案 。经批准 采 购 外 国 产 品 的 , 当坚 持有 利于 消化 吸 收核 心技 术 的原 则 , 应 优先 将合 同授 予 转让 核心 技 术 的国外 企业 。 做 府 采 购 进 口产 品 管 理 办 法 定 : 府 采购 规 政 应 当采购 本 国产 品 , 需采 购进 V 产 品的 , 确 I 实行 审核 管理 。 购 人采 购进 口产 品 时 , 采 应当 坚持有 利 于本 国 企业 自主 创新 或 消化 吸收 核心 技术 的原则 ,优 先购 买 向我方 转让 技术 、提 供培 UI 务 及其 他补 偿 贸 易 I ̄ J 1
个 具
,
关 体 为 《 于 鼓 励 技 术 引进 与
创新
、
促 进 转 变 外 贸增 长 方
式 的 若 干 意 见 》和 《 国 鼓 励 中
引进 技 术 目 勤
。
有 关政 府 采
,
根 据 国 家 产 业 发 展 方 向和 要 求 重 点 支 持 企 业 引 进 : 电子 通 信 生 物 技 术 民用 航 空 航 天 机 械 制 造 石 油 化 工 清 洁 发 电 新 材 料 节 约 能 源 环 境 保 护 等 具 有 市 场 潜 力 且 在 未 来 竞 争 中将 取 得 优 势 的 或 对 国计 民 生 具 有 重 大 意 义 的技 术 积 极 开 展 多双 边 技 术合 作 通 过 加 强 政 府 间 及 非 政 府 组 织 企 业 间 交 流 与 合 作 突 破 发 达 国 家 的 技 术 垄 断 促 进 高 新 技 术 的 引 进 :采 取 联 合 研 究 合 作 攻 关 和 对 口 交 往 等 多 种 形 式 扩 大 合 作 范 围 ;拓 展 技 术 引 进 来 源 国 适 应 企 业 的 技 术 需 求 引 进 不 同 层 次 的 技 术 ;利 用 多 双 边 合 作 机 制 为 双 方 企 业 和 科 研 机 构 问 进 行 研 发 和 技 术 合 作牵 线
算 的通 知一 并下 发 。对 于列入 自主创 新产 品政 府 采 购 预算 的项 目, 采 购 结果 为非 自主创 新 产 品 的, 其 采 购人 应 当 向财政 部 门作 出书 面说 明。 ( ( 创 新 产 品政 府 采 购评 审 办 法 定 : 购 自主 规 采 人采 购 的产 品属 于 目录 中 品 目的,招 标采 购单 位 必 须在 招标 文 件 ( 谈 判文 件 、 含 询价 文件 , 同) 下 的资 格 要求 、评 审 方法和 标 准 中作 出优 先采购 自主创 新 产 品 的具体 规定 , 括评 审 因素及 其 分值 等 。 包 采购 人 采 购 的产 品属于 目录 中品 目的 ,招标 采购 单 位应 当合 理 设定 供 应 商 资格 要 求 , 供 应 商规 模 、 绩 、 格 在 业 资 和 资信等 方 面可 适 当降低 对 自主创 新产 品供 应商 的 要求 , 不得 排 斥和 F H 自主 创 新产 品供 应商 。 购人 IU C 采 采 购 的产 品属 于 目录 中 品 目的 ,采用 邀 请招 标 方式 采 购 的 ,应 当优 先 邀请 符合 相 应资格 条 件 的 自主创 新产 品供 应商 参加 投标 ;采 用 竞争 性谈 判和 询 价方 式采购 的,应 当优 先确 定 自主 创新 产 品供 应商 参加 谈判、 询价 。采 用最 低 评标 价法 评标 的项 目, 自主 对 创 新 产 品可 以在评 审 时 对其 投 标 价格 给 予 5~1 % 0 幅 度不 等 的价格 扣 除 。 采用 综 合评 分法 评标 的项 目, 对 自主创 新 产 品应 当增 加 自主创 新评 审 因素 。评 审 时, 在满 足基 本技 术 条件 的前 提 下 , 技术 和价 格 项 对 目给予 一定 幅度 的 加分 。 用性 价 比法 评标 的项 目, 采 给 予 自主 创 新 产 品投 标 报 价 4~8 幅 度 不 等 的价 格 扣除 。采用 竞 争性 谈判 、 价方 式采 购 的 , 询 自主 创 新 产 品 报 价 不 高 于 一 般 产 品 当 次 报 价 的最 低 报 价 5 0 的 ,应 当 确定 自主 创 新产 品供 应商 为成 交供 ~1 % 应商 。 自主 创新 产 品政 府 采 购合 同管 理 办 法 定 : 规 自主创 新 产 品政府 采购 合 同必 须将促 进 自主 创 新作 为必备 条款 ,明确 支持 自主 创 新产 品 的 内容 和 具体 措 施 。 自主 创 新产 品政 府采 购合 同应 当在 履 约 保证 金 、付 款期 限等 方 面给 予 自主创 新产 品供 应 商适 当 支持。 在合 同履行 过程 中, 方 当事 人 依法变 更合 同 双 条款 、 订补 充条 款 或协议 的 , 签 不得 违 背促 进 自主 创 新 的原 则 。 双方 当 事人 依法 变更 合 同条款 、 订补 充 签 条款 或协 议涉 及 自主创 新 产 品 的,采购 人 或者 其委 托 的采 购代 理 机 构 应 当将 补 充 条 款 或协 议 的 内容 、 补 充理 由, 以及 变更 后 的合 同 、 充 条款 或协 议 副本 补 报 同级 财政 部 门和 有关 部 门备案 。经批准 采 购 外 国 产 品 的 , 当坚 持有 利于 消化 吸 收核 心技 术 的原 则 , 应 优先 将合 同授 予 转让 核心 技 术 的国外 企业 。 做 府 采 购 进 口产 品 管 理 办 法 定 : 府 采购 规 政 应 当采购 本 国产 品 , 需采 购进 V 产 品的 , 确 I 实行 审核 管理 。 购 人采 购进 口产 品 时 , 采 应当 坚持有 利 于本 国 企业 自主 创新 或 消化 吸收 核心 技术 的原则 ,优 先购 买 向我方 转让 技术 、提 供培 UI 务 及其 他补 偿 贸 易 I ̄ J 1
广东制造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研究

率先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 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 显著提高 了发展水平和创新能 力 , 综合实 力一直位 居全 国
前列。
引进技术 消化 吸收再创新 就是在 引进别 人技术 的基 础上 , 通过消化吸 收创造 出新 的技术、 工艺或产 品 , 是在经
济 、 技 全 球 化 环 境 下 提 高 自主 创 新 能 力和 产 业 国际 竞争 科 通 过 对 先 进 技 术 的学 习和 解 剖 研 究 ,探 索 该 娄
7% 0 的冷 箱 是 以 钢 质和 “ 明 治 发 泡 ” 术 生 产 的 。 三 技 中集 集 团 也 因此 占据 了全 球 集 装 箱产 业 的半 壁 江 山。
三、 引进 一合作创新模式
引进 一合 作创新模 式 , 即在引进 先进技 术的基 础上 ,
通 过 企 业 问 或 企 业 、 等 院 校 、 研 机 构 ( 学 研 ) 间 的 高 科 产 之 合 作 进 行 联 合 创 新 。 当今 世 界 科 技 竞 争 不 断 加 剧 , 业 面 企
广 东制造业 引进 技术消 化 吸收再创 新模 式研 究
口文 / 富 刚 招 苏植 权
制造业是 指第 二产 业 中除采矿业 、 电力、 燃气及 水的
生 产 和供 应业 、 筑 业 以外 的所 有 行 业 。 建
制造 业是一个 国家和地 区工业 化水平和 国际竞 争力
的 重 要标 志 。 改 革 开放 3 年 来 , 东 制造 业取 得 了 长 足 进 步 , 过 0 广 通
通过有机整合引进 技术 与相关领域已有 的技术 ,构成新产
品或新工艺。 即使所整合的每 个单 项技术没有新 的成分 , 集 成组合起来也 可能产生新的功能或新的产品。实行引进 一 集成创新模式的企业可 以拥有一些核心技术后再引进相关 领域 的技术进行创新 ,也可 以通过直接购买某些核心技术 或核心零 部件并把 它们有机结合起来 ,然后再根据市场需 要来集成 出新产 品。 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时期 , 多数技术 大 发明都是在已有技术上 的局部创新 ,或者是已有技术的组 合式创新 ,在技术创新的组织和 方法上也 普遍 采用将已有 技术组合成为 系统的技术方案等手段 。 引进 一集成 创新模 式有三 个特点 : 是 1 1 2 即集 一 + >, 成之后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 之和 ,并且集成后会产 生新的 元素 ;二是技术的相互依存度增强 ,产业 的关联度 日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