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分离法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患者中应用体会论文

合集下载

神经重症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神经重症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神经重症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发布时间:2021-03-29T14:55:01.593Z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7期 作者: 刘佳 舒成梅 付婷 梁永[导读] 神经外科重症多是颅脑外伤、高血压性脑出血、脑梗死、颅内动脉瘤患者,患者多病情危重,神经受损,伴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舌根后坠,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滞留呼吸道不能自主排出

刘佳 舒成梅 付婷 梁永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2760

摘要:神经外科重症多是颅脑外伤、高血压性脑出血、脑梗死、颅内动脉瘤患者,患者多病情危重,神经受损,伴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舌根后坠,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滞留呼吸道不能自主排出,发生呼吸困难,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术及时开放气道,快速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但气管切开术属于有创操作,而人工通气属于侵入性操作,并且人工气道的建立会破坏呼吸道屏障功能,患者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从而引发并发症,因此术后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对患者的病情和预后非常重要。常规护理往往护理操作不够细致,容易忽略很多细节,导致护理效果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科室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优化护理措施,强调护理细节,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本研究旨在观察精细化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中对改善通气和预防并发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关键词:精细化护理;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并发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重症气管切开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8.87±3.78)岁。观察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37~83岁,平均年龄(59.04±3.6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50例神经外科手术后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50例神经外科手术后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效地 降低一 些 儿并 发症 ,挽 救 患者生 命 ,提 高患者救 治率 。 【 关 键 词】神 经 外科 ; 气管切开 ;护理 中图分 类号 :R 4 7 3 。 6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6 )3 1 — 0 2 5 5 — 0 1
无 效死亡 ,其 余 4 4例 患者未 出现痰 痂堵 管 、高 气道 反应 现 象 ,病 情稳 定好 转顺利 拔 管 。结论 神 经外科 危 重手 术 患者 往 往 易 出现 呼吸 道堵
塞,气管切开是迅速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的重要抢救手段,护士对气切患者规范化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护理 能够有
2 . 2切 口护理 :重症病房应保 持空气清 新 ,环境安静 限制探望 陪护人 员 ,床单 被褥 干净平 整 ,室 内温 湿度 适宜 ,配有 加湿器 防止 空 气干 燥 ,湿度要 在5 0 %  ̄ 6 0 %,危重 病房有 专 门护 士实施 气管切 开吸痰 护
理 ,严 防一 切操作 中可能 出现 的切 口感染 。患者切 口的护理过程 中要
2 0 1 6年 1 1 月第 1 4卷 第 3 1期

临床护理 ・ 2 5 5
5 O 例神经外 科手术后气 管切 开的护理体会
刘 红春
( 辽源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 ,吉林 辽源 1 3 6 2 0 1 )
【 摘 要 】 目的 总 结神 经 外科 手 术后行 气管 切 开的 护理 方 法 ,以提 高护理 水 平 。方 法 我 科 2 0 1 4年 1月至 2 0 1 5年 3月共 手术 患 者 2 0 2例 , 其 中手 术后 行 气管 切开 的 5 0例危 重 患者 ,我们 套 管护理 规 范化 ,一 切护 理操 作 以人 为 本。结 果 5 0例 患者其 中 6例 病情 变化 加 重 ,抢 救

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护理的体会

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护理的体会
依次 为铜 绿 假 单 胞 菌、 金 黄 色 葡 萄球 菌、 克 雷 伯 氏 菌属 、 不 动 杆 菌属 、 大 肠 埃 希 菌。 发 生 感 染 后 死 亡 率
1 5 . 5 %。结 论 气管切开 术 后肺部 感染发 生 率较 高, 主 要病原 菌为 G一 杆 菌, 应 积 极 开展 痰 细 菌培 养及 药敏 试验, 加 强呼吸道 的护理 , 对预 防和 降低 下呼吸 道 感染及 改善 预后具 有 重要意 义 。 [ 关键 词 ]气管切 开 ; 下 呼吸道 感 染


鲜; ( 3 ) 室 内地 面用 8 4消毒 液湿 拭 , 每 日紫 外线 照射 消毒 1次 。采用 传统 的紫 外线 空气 消毒方 法或 臭氧 空气消 毒方法 都 有 一 定 的 弊端 , 只适 用 于病 室 无 人 情 况 下的 消毒 , 不 能 充分 满 足 临床 实 际 需要 。 戴 金 平等 ¨ 1 J 研究显示, 应 用 MK J型 静 电 空 气 消 毒 洁 净 器在 静 态条 件下 消 毒 4 5 mi n , 能 达到 医院 消毒 卫 生 标准 , 具有 较好 的空气 消 毒功能 , 且 能在 有人 活动 的 场合持 续动 态消 毒 , 是 值 得 推 广 的一 种 空气 消 毒 方 法 。 目前先 进 的层流 室 为气管 切开 病人 创造 _ r良好 的病 室环 境。 对气管 切开 病人 , 应严 格控 制探 视 , 探 视者 穿 隔 离 衣 , 戴 口罩 、 帽子, 对 病 人 实 行 保 护 性 隔离 。 2 . 2 选择 正确 的体 位 放 置 为 了减 轻 气 管 下 端 压 迫 损伤 气管 内壁 , 并 防止 胃 内容物 反 流 引起 吸 入性 肺炎 , 我 们认 为 气管 切 开 术 病 人 应取 平 卧位 或 近 半 卧位 , 颈 下 略 垫高 , 使颈伸展, 保 持 呼 吸道 通 畅 。一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进展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进展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进展摘要:在我国,神经外科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对危重病人的疾病进行了及时的处理,在某些情况下,病人需要对其进行气管切开。

在临床上,对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对病人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病人体位的改变,就有可能导致病人产生不必要的并发症。

在临床上,有必要将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付诸实践,各医院对神经外科的护理质量进行了反馈,从而对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为了使病人的预后得到更好的改善,我院对气管切开的护理效果展开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后,患者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护理措施1神经外科神经外科是医院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最近几年,神经外科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颅脑损伤和脑血管病的治疗方面,已经有了一些解决办法,可以单独进行手术,病人在临床上的手术生存率也在逐步提高,同时,按照专家的意见,对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了技术训练,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许多手术,为临床医疗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了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对临床活动进行了改进,从根本上加强了科室的救治流程,科室十分注重技术交流,当前,神经外科已由显微神经外科发展到微创神经外科学。

在临床上,外科为病人进行的治疗,所造成的伤害相对较少,特别是医源性损伤,最重要的目标是让病人可以摆脱痛苦,而外科护理的质量对病人的预后也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医疗项目的过程中,外科护理是必不可少的,医疗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在护理质量方面,也要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对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风险。

2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是指用手术将颈段气管切开,通常在第二与第三或第三与第四之间做切口,插入气管套管,形成人工通道,让病人可以直接进行人工呼吸,在临床上,病人可能会有呼吸困难的现象,同时也可以防止喉阻塞所造成的危险,气管切开有许多常见的并发症,比如脱管、皮下血肿、感染或出血,还有可能会出现气管壁溃疡及穿孔,如果气管切开需要较长的时间,或者置管的时间过长,就会造成并发症,空气通过气管套管直接进入呼吸道,干燥的空气会对气管粘膜造成伤害,而且病人每天都会损失一定的水分,所以我们对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的应用研究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的应用研究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批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重症患者50例。

其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的患者不仅要进行常规护理,还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气管护理。

在试验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对护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指标进行调查和统计,以便后期进行对比。

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出现气管套管痰液阻塞、气管粘膜损伤和肺部感染比例分别为11.25%、12.89%、8.4%,而对照组出现气管套管痰液阻塞、气管粘膜损伤和肺部感染比例分别为43.7%、45.2%、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此外,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5.6%和7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气管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医学意义,所以这项护理技术应当在国内得到推广。

关键词:气管护理;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应用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国内的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护理服务又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升国内护理质量已经势在必行。

对此,医护人员必须要不断总结和创新自身医疗护理经验,从专业角度出发,为患者定制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这样就能有效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也会随之提升。

气管护理技术正是广大医护人员精心研究出来的新式护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的护理。

为了探究讨气道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情况,本次试验将会对本科室自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神经外科危重症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气管切管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气管切管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一、前言气管切管是临床医学中一项重要的急救技术,主要用于解除上呼吸道阻塞、改善通气功能,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

通过气管切管,可以为患者建立一条新的呼吸通道,确保呼吸道的畅通,为后续治疗提供保障。

近期,我有幸参与了气管切管实训,以下是我对此次实训的心得体会。

二、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前,我们首先进行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气管切管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通过学习,我对气管切管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实训打下了基础。

2. 实操练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了实操练习。

实训老师首先讲解了气管切管的基本操作步骤,并亲自演示了整个操作过程。

随后,我们分组进行练习,轮流担任操作者和助手。

3. 模拟实训为了提高我们的操作技能,实训老师提供了模拟人进行气管切管操作。

在模拟实训中,我们按照实际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实训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纠正。

通过多次模拟实训,我们的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

4. 实际操作在模拟实训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了实际操作。

实训老师安排了患者进行气管切管操作,我们分组进行实际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密切配合,确保操作顺利进行。

三、实训心得1. 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此次实训,我熟练掌握了气管切管的基本操作步骤,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2. 增强了自己的应变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突发状况,如患者心率失常、血压下降等。

通过应对这些突发状况,我的应变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气管切管操作需要多人配合,因此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操作。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在临床工作中至关重要。

4. 深刻理解了医德医风的重要性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

这使我深刻理解了医德医风的重要性,以及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微创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应用体会

微创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应用体会
o me m t d f e rs r ia t t fr d e o rn u o u gc l ain . h o p es
Ke r s: ec tn o s t c e tmy;Ne r s rey;Co l a o y wo d P rua e u r h oo a uougr mpi t n ci
(T e rvna o i lfH i n f n H ri 103 ,C i h oocl s t eo g a g, ab 50 6 hn P H pa o l i n a)
A s atObet e T n oue orepr neo pl ao fpm t eu r ho m n nuou i lp— bt s r : jc v o irdc u xe ec f pi tn o e u nos tcet y o er r c a i t i a ci a a o sga t n . to s Pt n ect eu aho m ytegiewr d an o es( WD )t h i ew 8p r i t Me d a et pr a ost cet yb h u i it gfr p G F e nq a e— es h i s un r o d e li c c u
1 2 、 气管环之间进行穿刺 , 第 左手拇指、 中指 固定
软骨环、 示指触摸并固定穿刺点 。右手穿刺 , 出 抽 气体及痰液证实穿刺针在气管 内后, 拔出针芯, 置
入导丝。扩张器沿导丝扩开气 管前组织及气管前 壁后 , 再用气管扩张器顺导丝扩张 1 , 出扩张 次 拔 钳, 沿导丝将气管套管送入气管, 拔出管芯和导丝, 固定气管套管。
维普资讯
第 3 卷 2 20 0 20 年 第 3 08 期

关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医学护理心得体会

关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医学护理心得体会

关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医学护理心得体会关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医学护理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医学护理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临床资料10例中,男6例,女4例。

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3岁,脑干损伤3例,电击伤烧伤呼吸骤停4例。

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为5d。

成活3例,2、呼吸道管理体会2.1、正确的体位放置取半卧位,颈下略垫高,使颈部舒展。

据统计,机械通气时9~70%的`患者易发生误吸性肺炎,其原因与吸入胃内容物有关,取半卧位可以防止误吸性肺炎的发生。

平卧位及保持平卧位时间的延长是引起误吸的最危险因素。

2.2、套管的管理:①套管系带打手术结,松紧度以放入1指为宜;②气管套管与呼吸机管道连接要紧密,防止脱管;③为了避免口腔内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吸入气道,防止气体由上边反流,保证有效通气量,气囊应充气,充气压力要适度,采用最小漏气技术,2~4h放气1次,避免长时间压迫器官内壁,引起黏膜缺血坏死。

2.3、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呼吸监测①监测呼吸机性能,如声音、节律等,发现异常及时调整;②观察呼吸机工作参数是否正常,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保持各项参数在正常范围内;③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的变化以及胸腹部起伏情况,在异常时及时寻找原因予以排除。

2.4、呼吸道的湿化气管切开后应注意呼吸道黏膜的湿化,以利于痰液的排除。

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湿度60%~70%。

近端气道温度调节在32~35℃,气体湿度60%~70%,以保持纤毛运动的生理要求[2],使没有咳嗽反射的昏迷患者可依靠活跃的纤毛运动和积极的呼吸道吸引呼吸道分泌物引流。

2.5、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正确的排痰程序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保证,临床中,我们总结了三步排痰程序,即:一吸、二拍、三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步分离法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及研究“三步分离法”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手术效果。

方法:三步分离法气管切开术将复杂的颈前结构导入“三层”的概念,“皮肤层”(包括皮肤及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即封套筋膜等),“肌层”(包括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等),“深筋膜层”(包括甲状腺部及相关结构、气管前筋膜层、气管前蜂窝组织)等,对“三层”结构实施三步分离即达到气管前壁,可以顺利完成手术。

结果:三步分离法完成气管切开术出血少,时间短,手术层次清晰,手术并发症少。

结论:三步分离法气管切开术安全、快捷、微创,效果良好。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神经外科;创新
【中图分类号】r 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393- 01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措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需行气管切开术建立长期人工气道,我科应用“三步分离法”实施气管切开手术的神经外科患者74例,创新手术理念和改进了手术技巧,切口小,出血少,手术快捷,达到快速、安全、微创的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8年7月~2010年9月实施气管切开手术的神经外科患者74例,其中男52例,女22例,年龄20~78(55.2±3.1)岁;气管切开原因: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颅脑手术等各
种原因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昏迷和肺部感染等因素致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等,本组患者均无凝血功能异常。

1.2 方法:针对长时间昏迷患者影响咽反射、咳嗽反射及吞咽功能,需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气管切开术。

三步分离法将气管切开术导入“三层”的概念,即第一层:“皮肤层”(包括皮肤及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即封套筋膜等),第二层:“肌层”(包括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等),第三层:“深筋膜层”(包括甲状腺部相关结构、气管前筋膜层、气管前蜂窝组织)等,完成“三层”分离手术达到并切开气管软骨环,可以完成手术。

手术要领:患者仰卧垫肩头后仰,选取环状软骨下缘正中纵行切口或者横切口,第一步,切开皮肤及皮下层,钝性分离浅筋膜;第二步,在颈正中线上钝性分离肌层(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等),即达到甲状腺筋膜层;第三步,向上向外轻柔推开甲状腺,在峡部下缘钝性分离达到气管前筋膜层,显露气管软骨环,穿刺证实气管无误,切开大约气管3-4软骨环,轻柔置入合适的气管导管,固定气管导管并充气囊,手术完成。

2 结果
74例患者顺利完成气管切开术,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气道梗阻情况解除。

手术时间平均12.0±2.8min,手术出血5.0±1.3ml,术后渗血3.5±1.3ml无气胸、气管食管瘘及气管狭窄等,无气管切开相关死亡情况。

3 讨论
神经外科患者因多种危重复杂因素,对于呼吸功能减退或昏迷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引起气道堵塞[1],应及时实施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解剖的层次依次有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舌骨下肌群和气管前筋膜等,“三步分离法”气管切开术提出的手术层次有“三层”理念,即“皮肤层”、“肌层”、“深筋膜层”等,术中各层组织结构清楚,容易辨认与分离,可操作性强,可以形成气管切开术的三步分离手术。

“三步分离法”提出气管切开术的“三层”概念和方法,具备以下优点①手术层次清楚:“三层”的概念,将颈部复杂的解剖层次简化、明晰化,层次分明,明晰各层次的标志结构,提高手术效率和效果,可操作性更强。

②损伤小:“三步分离法”气管切开术逐层分离至气管,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组织,钝性分离手法损伤甲状腺损伤机会较少,有效地减少出血情况,保护重要结构,防止发生皮下气肿和气胸的并发症,最大程度避免医源性损伤。

③手术简洁安全:颈前“三层”的手术理念便于理解,更容易确认解剖关系和掌握手术技巧;“三步分离法”可操作性强,手术概念改进更新,手术理念简洁清晰,方法简便,操作迅速,安全性高,提高了手术技巧,缩短了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更少,有利于神经外科患者的紧急抢救。

手术应注意的问题:注意选择正确的手术体位和解剖“三层”结构,有利于手术操作;气管切开术“三层”结构中,皮肤层和肌层等手术表浅部位出血较少,深筋膜层结构较复杂,在甲状腺下方和
气管前筋膜层,可能有甲状腺下动脉和无名静脉丛,应注意避免损伤和注意止血,轻柔拉开甲状腺[2],在气管前筋膜层的出血情况,可用纱布压迫止血数分钟,多数可明显减少出血,而适当地使用双极电凝,有利于手术止血。

相比传统的气管切开术,“三步分离法”气管切开手术理念创新,切口小,出血少,“三层”结构理念清晰,易于掌握,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有利于危重病人的抢救,达到快速、安全、微创的效果[3]。

相比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三步分离法止血技术更可靠,不需要复杂的手术器械,费用也较低廉,气管狭窄等并发症也明显减少。

气管切开术与手术者的操作技巧及手术经验密切相关[4],颈部有重要的神经血管和复杂的结构,三步分离手术对解剖标志确认非常重要,必须严格培训和仔细操作,可以提高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敏,宣浩,郭焱,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意义[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1,30 (3):196- 197.
[2] r ana s,.penden s,pogodzinski ms,et al.tracheostomy in critical ill patients[j],mayo clin proc,2005,80:1632- 1638.
[3] 李德龙,黄晨晖,唐杰等,三步分离法气管切开术256例体会[j],中国医药论坛,2007,5(6):32.
[4] 董金叶,刘文霞.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分析[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2):1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