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周边环境安全问题之利弊分析

中国周边环境安全问题之利弊分析

中国周边环境安全问题之利弊分析【摘要】近代以来,中国屡屡被侵略,抗战时期最惨,被日本占领大半个国家。

1949年之后,同样面临传统安全威胁。

比如,与美国在朝鲜和越南的对抗、台湾要反攻大陆、苏联要入侵中国。

美苏争霸,我们选择了苏联一方,也就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了敌人;后来中苏分裂,苏联和苏联的盟友也成了我们的敌人;上世纪七十年代,通过搞关系“联美抗苏”,都是基于政治关系。

直到改革开放,形势才发生了转变。

开放,实际就是向西方开放。

1979年,中美关系基本正常化,改善了和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

我们把一大批的敌人变成了朋友,后来因为苏东剧变,我们又很快解决了和俄罗斯、中亚的关系,同时改善了和越南、老挝这些亲苏联国家的关系。

到九十年代初,中国把所有的周边国家由敌人变成了朋友。

第一次成为没有敌人的国家,这是很大的转变。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中国周边环境的不利因素;第二部分则是论述有利因素,第三部分是提出应对对策【关键词】中国;周边环境;安全问题;利弊分析;对策。

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安全环境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与新变化,对此应高度重视,并应将其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制定通盘对策。

一、中国周边环境的不利因素1、周边地区领土纷争众多由于我国的接壤邻国比较多,所以我国周边的领土纷争是比较多的。

与一些国家存在领土纷争。

譬如与印度。

中国与印度有着长约2000公里的边界线,历史上没有正式划定过,共涉及争议面积12.5万平方公里。

还有与日本的。

中日领土争端,主要是钓鱼岛主权之争。

中国政府一直重申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多次抗议日本侵犯中国领土主权,钓鱼岛远离日本本土,如果成了日本领土,那它可以作为海基线起点的一个点,以此向外的12海里的海域成了日本领海,这就侵占了中国的领海2、周边地区恐怖主义日益猖獗中国处于国际恐怖势力猖獗的高危弧形地带。

国际恐怖势力在中国周边的频繁滋事,恶化了中国周边环境,直接危害着中国国家安全。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问题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问题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问题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问题摘要:在现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和发展使周边地区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我们坚决维护我国领土的主权,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军队内部的团结,他指出“一切妨害团结的现象,都在必须克服之列”。

○1本次论文我对中国周边的概况,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新变化,安全环境特点,面临的挑战,国际形势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周边的概况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新变化面临挑战一中国周边概况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外部及内部条件的总和。

周边安全环境是周边地区各种力量长期作用的产物。

周边安全环境对国防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国防建设对周边安全环境具有反作用。

认识周边安全环境,首先要认识我们的“周边”是指什么,“周边”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1.1小周边与大周边中国外交上把周边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小周边,指的是与中国有着直接领土或领水接壤的邻国,也叫“接壤型”周边;第二个层次指的是中国外交重点经营的周边四片区域,也就是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与中亚四片;第三个层次指的是将这四片连为一体,并且向东西两线推进。

向西扩展到里海与波斯湾一线,包括了中亚与中东的有关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伊拉克等;向东南延伸到大洋洲,包括了澳大利亚与南太平洋岛国。

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在军事反面,我国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构成的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

○21.2中国周边的特点1.2.1范围不断拓展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多,国家实力的增强、影响的扩大和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中国周边一直在不断延伸。

目前,我们所说的周边地区不仅限于那些与中国有共同的陆上和海上边界的国家,还包括在地理上靠近中国并与中国有着密切关系的国家,如与中国没有共同边界的东南亚和中亚的其他国家。

我国周边形势安全分析(5篇)

我国周边形势安全分析(5篇)

我国周边形势安全分析(5篇)第一篇:我国周边形势安全分析我国周边形势安全分析我国的发展,与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密不可分。

中国目前的周边安全形势十分复杂。

以下,是我的分析:北方的威胁莫过于俄罗斯,但是由于90年代苏联解体以及现在的北约东扩,已经让俄罗斯意识到能与之为伍的国家已经为数不多了。

而作为同是5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则更是重中之中,当今的俄罗斯若与中国交恶,那他们将万劫不复。

因此北方的威胁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已经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了,使中国可以抽出兵力镇压东南。

西南的威胁莫过于印度,这个被国人称之为阿三的国家,他们有着仅次于中国人口基数,并且也有着称霸南亚即而成为世界大国的野心。

他们与中国有边界纷争,也有因败于过中国而耿耿于怀的复仇之心。

因此造成这个国家与中国短期内不太可能成为真正的好邻居,但是因为中国内地与之有着青藏高原的阻隔,并且还有巴基斯坦这个中国的忠实盟友夹在其中,因此印度与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地面战争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韩国及东南亚各国:首先说韩国,因朝鲜战争,中韩之间还是有一定的恩怨的,但是中韩的一些有共识文化传统以及同对日本的愤慨又造就了中韩之间并非有很大的矛盾,再说还有朝鲜夹在当中。

即使有美国的蛊惑,韩国应该也不会公然与中国作对。

而那些东南亚的小国,我国时常以老大哥的身份多慰问慰问也就应该可以摆平了。

东海的威胁,也可以说日本的威胁:客观的说日本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国家,一个加起来不过中国的一个省大的岛国,有着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规模,并且他们依靠他们的经济和民族的忧患意识,把他们的国家和为数不多的军队都发展的非常先进。

在他们的骨子里,始终都有走出岛屿,踏上大陆的意识!但他们也不是无懈可击,比如:与周边国家的不和,而自身的区域狭小没有战略纵深,没有核武器,因此他们还离不开美国这座靠山。

海上第一岛链的元凶台湾的威胁:中国要发展,就必须走出大陆,才能屹立在世界强国的舞台。

冲出第一岛链的封锁是重中之重,而台湾则是第一岛琏封锁的咽喉,解决台湾问题是国家的生存大计,不能有任何闪失,一旦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要稳、准、狠!幕后的黑手:美国,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自苏联解体后,美国为了不使自己的军工力量因没有挑战而萎靡荒废,因此不断的寻找战争的理由和借口,中东战争,海湾战争...使南联盟、伊拉克等国家成了美国的武器试验场,为美国的武器出口及石油等资源的来源做出了贡献。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讲义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讲义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讲义一、周边安全环境总体形势从整体来看,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威胁。

一方面,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愈发激烈,包括朝鲜半岛、南海等地区都存在安全热点问题。

另一方面,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也给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

二、朝鲜半岛局势朝鲜半岛地缘政治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非常直接。

朝鲜半岛的局势一直都是中国关注的焦点,朝鲜的核导问题、半岛的和平稳定等问题都影响着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随着朝鲜局势的不断变化,中国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周边安全政策,以应对不同的局势变化。

三、南海问题南海问题也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热点之一。

在南海,中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存在着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

这些争端给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波动,需要中国继续通过外交手段,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同时与周边国家保持着和平与友好的关系。

四、非传统安全挑战除了地缘政治争端外,中国周边环境还面临着来自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

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问题给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中国需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信息共享,以形成多方合作的态势,维护周边地区的安全稳定。

总之,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需要中国综合考虑地缘政治、国际关系和非传统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周边安全政策,以保障国家利益和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

五、地缘政治竞争除了朝鲜半岛和南海问题外,亚洲地区还存在着其他地缘政治竞争,例如印度与中国之间的边界争端、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争夺等。

这些地缘政治争端也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中国不断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六、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角色美国一直是亚太地区的力量之一,其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安全保障角色,也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美国与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竞争日益加剧,这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也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 (2)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 (2)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一、引言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一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的崛起,我国周边地区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分析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地缘政治与安全我国位于全球地缘政治重要的位置,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领土。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缘政治的影响,我国周边地区存在各种安全威胁。

首先,一些邻国存在领土争端,如中印边境问题和中国东海及南海岛屿争议。

同时,一些国家的军事力量的增强也增加了我国周边地区的安全风险。

同时,我国周边地区还面临着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于国内外的恐怖组织、跨国犯罪组织以及一些乱局的影响。

这些威胁对我国周边地区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经济发展与安全我国周边地区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

通过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我国可以获得资源、市场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

然而,经济发展与安全是相互关联的。

一方面,经济发展可以促进我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改善生活水平,可以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

同时,经济合作也有助于加强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交流,从而减少战争和冲突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可能引发一些安全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一些国家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感到竞争和威胁,可能采取一些不利于我国的行动。

而我国在周边地区的利益和存在感也可能引发一些负面的反应。

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同时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我国利益和安全的保护。

四、国际关系与安全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也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

不同国家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对于周边地区的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我国发展对周边国家来说可能是一个机遇,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共同繁荣。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可能因为对我国的竞争和威胁感到不安,采取一些不利于我国的行动。

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应秉持和平发展和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信和合作。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形式与政策论文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形式与政策论文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形式与政策论文
目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主要面临两个主要挑战:地区冲突和
海洋争端。

在地区冲突方面,东北亚是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朝鲜半岛的紧
张局势以及日本与韩国之间的历史和领土争端都给该地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在东南亚,南海争端是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涉及到中国与菲律宾、
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争议。

此外,南亚和中亚地区也面临
着一些特定的安全威胁,如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地区冲突等。

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也对中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挑战。

首先,中国需要在应对地区冲突时保持稳定和克制,以避免冲突升级和军事对抗
的风险。

其次,中国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沟通和互信,通过对话和协商
解决争端和矛盾。

此外,中国还需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周边国
家的合法权益,以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综上所述,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依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主要包
括地区冲突和海洋争端。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应对措施,包括和平发
展战略、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以及军事交流和合作等。

然而,中国在应对
这些挑战时还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以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周边当前安全环境形势论文

中国周边当前安全环境形势论文

中国周边当前安全环境形势论文摘要:国内安全是国内发展的保障,只有加强政权建设,整顿经济秩序,才能为国内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处理涉及到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相结合的问题时,需要外交内政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在维护好国内安全的同时,不引起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具体来说,就是要继续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又及时提升自己的国防经济实力,维护自己的应有权益,走国内发展与国际发展的统一之路。

一、引言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步入新世纪16年,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态势。

在外部因素中,美国则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

二、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一)和平合作是中国目前安全环境的主流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但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总体上是稳定的,形成这一稳定局面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的(1)、亚太地区安全格局在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定。

美、日、中、俄、东盟和印度是决定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六大力量。

它们在亚太安全事务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形成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的复合型战略关系,构成了“一超多强”、合作制衡的亚太安全总体格局。

一方面,各大力量之间保持着程度不同的相互合作与协调关系。

另一方面,各大力量之间又存在复杂的竞争关系,形成相互制约的态势。

由于在谋求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共同利益,亚太大国关系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一般不会出现全面性对抗。

(2)、促进地区稳定的多边安全机制不断发展。

2001年6月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对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恶势力”、维护中亚地区和中国西北方向的安全与稳定意义重大。

中国周边安全与对外关系

中国周边安全与对外关系

经济安全的发展趋势
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经济互补性较强。 周边国家对外部经济资源的依赖程度加深。
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经济安全问题成为周边国家间关系的重要议题。
社会安全的发展趋势
周边国家社会问题多样 化,社会不稳定因素增 多。
01
02
社会安全问题成为地区 冲突和动荡的重要诱因 。
经济领域的策略和措施
深化投资合作
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投资合作,推动互利共赢 的合作关系。
加强贸易往来
推动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促进双边和多 边贸易的发展。
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推动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发展。
社会领域的策略和措施
加强人文交流
推动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与欧洲的关系
政治和经济合作
中国与欧洲国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如一带一路 倡议、中欧投资协定等。
人权和民主问题
欧洲国家在人权和民主问题上对中国的批评和关注,双方在此问题 上存在分歧。
气候变化与环保合作
中国与欧洲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保方面有共同利益,双方在此 领域展开合作。
与俄罗斯的关系
促进地区安全机制建设
中国应积极参与地区安全机制建设,推动建立平 等、公正、合理的地区安全架构。
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和贡献
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活动,为解决全球 性问题提出建设性方案。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为解决全球性 问题做出贡献。
推动国际合作
中国作为全球大国,有责任参与国际事务, 推动国际合作,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贡献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研究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人口密集,少数民族众多,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因此中国周边环境存在着复杂多变性。

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它们现在仍然是潜在的军事对手。

处在如此安全环境中的中国,要维护自身的安全,就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

在外部因素中美国则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安全与战略趋势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
况 也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

周边安全环境是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它的陆地版图被形象地比作雄鸡。

是中华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中国领土总面积约为143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

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蒙古。

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

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六个:东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韩国、日本。

东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菲律宾。

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大国关系的相对平稳。

中国周边地区是大国利益交汇之地,中、美、俄、日、印对地区总体形势发展影响举足轻重。

尽管上述国家关系有密有疏,但在全球化
背景下彼此利益相互交织,在竞争中力求保持合作,避免迎头相撞。

美国虽视中国为主要潜在对手,并采取措施对中国防范遏制,但双方在反恐、朝核、维持台海稳定及经贸合作领域存在共同利益,美国对中国仍采取两面下注的政策,并不希望与中国发生对抗。

美日同盟针对中国的一面虽有加强,但彼此亦心存防范:美借日制华,却不希望中日交恶而不可收拾;日傍美制华,并不甘心为美火中取栗。

遭受美国战略挤压的俄罗斯,在国力未得到全面恢复前,仍将是中国主要战略伙伴,中俄关系有望继续稳固发展。

印美关系虽发展迅速,但印度不会全面倒向美国,沦为美遏制中国的棋子。

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自身策略得当,中国不会成为大国矛盾的焦点,在大国外交中仍有充分的回旋空间
虽然大局是乐观的,大国之间的相互制约使得关系也算相对平稳,可是一些棘手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中日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二战后,美国出于亚太战略的需要,于1951年与日本等国签订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岛划入美国托管区。

1969年11月,美国政府决定“将琉球于1972 年归还日本”,从此日本实际占领了钓鱼岛,美国通过归还冲绳,一手制造了中日之间的钓鱼岛权属之争,也为日本实际控制钓鱼岛提供了便利。

当前,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构置了如下局面: 一是借重美国因素对中国进行军事威慑, 阻止中国对钓鱼岛的维权行动,冻结中国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解决钓鱼岛争端;二是维护对钓鱼岛的占有,加强对钓鱼岛的有效治理, 依靠“中间线”划分原则和大陆架延伸规则, 巧钻国际法的空子;三是拖延中国,迫使中国被动放弃钓鱼岛的主权, 从而自然攫取钓鱼岛的主权。

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回归亚洲政策,特别是担当亚洲领导人角色的再定位, 使其在插手、干涉亚太地区事务中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态度。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美国加强对中国的遏制,而日本是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棋子。

在近期的中日钓鱼岛争端中, 美国立场明显站在日本一边,并以日美安保条约牵制中国。

2010 年11 月, 美国甚至提出“中美日钓鱼岛对话”的提议。

此后,美日更是举行以钓鱼岛为目标,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大规模联合演习, 威慑中国。

这也暴露出美国以介入钓鱼争端为借口, 实现牵制中国、控制日本、领导亚洲的意图。

从长远来看,中日钓鱼岛争端未来发展趋势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确实存
在将来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这需要中日两国共同努力,尊重历史与法理,拿出诚意与智慧, 和平地、创造性地解决争端, 避免使其继续成为恶化中日关系的不稳定因素。

在近期和将来一段时期内, 中国解决钓鱼岛问题仍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随着钓鱼岛形势的日益严峻化,中国应加强警惕、调整战略,积极探寻处理钓鱼岛争端的有效途径。

外交手段仍是解决钓鱼岛争端的优先途径,从中日双边重要谈判中探寻突破口,特别是东海油田谈判仍是有可能处理钓鱼岛争端的重要平台。

击破日本以“冲之鸟礁”为岛的大陆架延伸策略,仍是中国外交加大力度应对的事情。

钓鱼岛问题若经过长期的外交努力仍无法解决,可考虑将其提交国际法庭仲裁或接受司法解决。

通过仲裁和司法解决国家间的领土主权争端,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法律方法。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的一部分军政人员战败后退到台湾。

他们在美国政府支持下,武装割据台湾。

主张“台湾独立”的分裂活动,是在台湾重归中国版图后开始的,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台独”活动是台湾社会的毒瘤,并且始终构成对两岸关系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威胁。

针对“台独”势力的分裂行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其中有三场声势浩大的斗争:一是,1995年6月至1996年3月针对李登辉访美,在国际上进行“两个中国”分裂活动所进行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1999年7月针对李登辉的“两国论”所进行的反对“两国论”的斗争,2002年8月针对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所进行的反对“一边一国论”的斗争。

这三场重大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台独”势力。

针对“台独”势力的分裂行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其中有三场声势浩大的斗争:一是,1995年6月至1996年3月针对李登辉访美,在国际上进行“两个中国”分裂活动所进行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1999年7月针对李登辉的“两国论”所进行的反对“两国论”的斗争,2002年8月针对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所进行的反对“一边一国论”的斗争。

这三场重大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台独”势力。

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

中国周边地区存在印巴矛盾、朝鲜半岛、台湾海峡以及东海、南海岛屿争端等问题。

由于印巴关系持续缓和、美国更多介入南亚事务以及印巴相互核威慑,南亚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降低。

朝鲜半岛形势因朝鲜拥核而面临新的复杂性。

但由于中、韩、俄强烈反对武力解决朝核问题,加之美国国内经济低迷,无暇顾及,因此,从近期看,美国军事打击朝鲜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从长远看,朝核问题仍可能出现轮番升级,但各方均会努力控制升级的势头,避免出现战争。

在东海、南海岛屿权益问题上,由于中国与日本及南海国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磋商,各方都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因岛屿问题引发个别意外冲突虽不能完全排除,但演变为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大。

近年来中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确立了在新世纪发展相互关系的基本框架。

中俄于2001年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推进。

中朝传统友好关系得到恢复和加强,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国与朝、韩之间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保持着磋商和协调。

中国同东盟的友好合作全面发展双方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已升级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和中国与中亚国家、蒙古、阿富汗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印度核试验后一度倒退的中印关系已全面改善和发展。

中日政治关系近年来受历史等问题影响而处于低潮但双方努力保持和加强高层接触与往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

但是,和平与繁荣仍将是亚太各国共同的愿望。

亚太安全形势的急剧变化不会根本扭转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近十年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
[1] 闫素娥,钓鱼岛问题的历史与现状,2008
[2] 刘江永,论中日钓鱼岛主权争议问题,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