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现状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户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为解决农户生产经营活动和生活、消费资金以多种方式发放的贷款。农户贷款是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主渠道,在贷款发放、使用、管理、回收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信贷资产质量是农村信用社的生命,没有优质的信贷资产质量,农村信用社实现深化改革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笔者针对农户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提出如下浅见。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没有达成共识。农村信用社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树立“大农业”观念,才能增加对农户的贷款投放。当前思想观念没有达成共识。据统计:截至2007年9月末,宽甸联社项目电报反映农户贷款余额为59,573万元,占各项贷款的64%,实际农户从事运输业、商贸服务业等的贷款5,300万元被列入农村工商业贷款管理。最近人民银行出台宏观调控措施,抑制贷款过快增长,为抑制非农户贷款的投放,从事运输业、商贸服务业的农户贷款受到控制。

(二)提高农户贷款增量受到制约。当前农村信用社垄断农户贷款的格局被打破。农业银行回归农村市场;邮政储蓄在发放农户小额质押贷款的同时,搞宣传调查,向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过渡;宽甸农村信用社对农户贷款按贷款基准利率的70%上浮;其他商业银行对农户贷款按贷款基准利率的30%上浮,并借助实现了通存通兑的优势,抽走农村信用社的农户贷款。

(三)信贷员的道德风险难以根治。宽甸联社深化改期间,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89个,进一步规范了业务操作程序。员工学习、掌握其制度容易,实际操作却出现偏差。改革试点以来,宽甸联社按照制度规定,追究违规贷款责任人13人,普遍存在道德风险。

(四)信贷队伍的合理配置存在难题。宽甸联社现有信贷员92人,普遍年纪偏大,现在发放贷款手续严密,创新贷款品种涉及的知识增多,适应能力有限;新招聘的大学生人生地不熟,短期内难以适应信贷工作。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宽甸联社对21个信贷员因贷款到期未收回,收缴保证金20.9万元偿还了贷款,导致一部分信贷员存在“惜贷”心理。

(五)农户贷款隐藏的风险难以及时化解。借款人按期偿还贷款,是守信用的标志,但是有的借款人在旧的贷款尚未清偿的情况下,向信贷员申请为其办理一笔新的贷款,用以清偿旧的贷款。“以贷还贷”对信用社维系借贷关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信用社对贷款风险处理的难度加大。

二、解决的办法

农村信用社对农户贷款的管理,要以提高贷款增量为前提;防范贷款风险为保障;实现“同生共赢”为目标。解决的主要办法:

(一)按照“大农业”口径统计,真实反映农户贷款状况。

农村信用社以支持“三农”为已任,从而在深化改革中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据了解,国家财政还将出台对农村信用社的优惠政策。加强生态保护、提高产业化升级、改善民生条件等,是“十七大”提出的农业发展目标,需要农村信用社保持敏锐的政治头脑,拓宽支农领域,并按照“大农业”的范畴,对农户贷款进行管理,真实反映农户贷款状况,借以提高农户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

(二)降低信用社资金成本,减轻农户贷款的经济负担。

农村信用社现阶段纯收益主要来之存、贷款之间的利差,据统计,宽甸联社2007年9月末实现各项收入5,918万元,其中利息收入5,426元,占各项收入的92%,非利息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过低。当前农村信用社要调整经营发展战略:一是实现通存通兑业务。省联社成立后,对全省农村信用社实现通存通兑业务是当务之急,尽快解决汇兑不畅的问题才能夯实发展根基。二是降低资金成本。优化存款结构,吸收低成本存款;拓展中间业务,增加非利息收入。在降低资金成本、增加收益的基础上,农村信用社才有能力按农户贷款用途、金额大小、约期长短,把贷款利率浮动幅度适当降低。非农户,非农业贷款利率适当提高,但是最高不能超过其他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的标准。

(三)对农户贷款加强防范和监控,严防信贷员道德风险。

1、开展信贷回访工作。一是检查贷款质量,看有无顶名、冒名等违规贷款,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防范案件发生;二是全面了解农户的真实情况,掌握客户需求和对服务的满意度,以便于改进支农服务,稳固占领农村市场。

2、实行信贷员包片工作轮换、移交制度。信贷员管辖的贷款户较多,业务发生频繁,包片时间过长,容易利用人熟、地熟优势,隐蔽风险贷款。实行信贷员包片工作轮换制度,一是可使信贷人员不敢轻易发放违规贷款,从而达到抑制信贷人员道德风险的作用。二是通过轮换、移交使信贷员违规操作信贷业务的具体情况暴露无遗,县联社可集中精力查处。三是可以防止信贷人员经管责任划分不清的问题,促使接管的信贷人员较快地开展工作。

3、对信用社主任实行问责制。对交流的信用社主任,过渡期两个月,过渡期间为负责人,对交流前的信用社正常贷款审核认定,未造成信贷风险,符合调离条件的,由联社人力资源部、信贷业务部对其办理正式交接手续;对因贷款造成风险免职的信用社主任,实行“三不政策”:不聘用、不调动、不交流,就地承担化解风险的责任。“宁其伤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确保贷款安全。

(四)对信贷员实行流动管理,做到人才使用和储备并重。

流动管理是要对信贷队伍建立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为保持信贷队伍的相对稳定,可以招聘家住本地农村,没有工作的大专生或高中生从事信贷工作,对信贷人员的培训,做到短期培训与系统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现场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提高信贷员的工作能力。

(五)建立信贷退出机制,化解潜在的贷款风险。

基层信用社对借款人“借新还旧” 的贷款,要报县联社贷款审察委员会审批,掌握好以下原则:一是借款人生产经营基本正常;二是借款人要先归还部分贷款本金和全部欠息;三是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除自然灾害外,对借款人再次要求办理借新还旧的,原则上不予办理,采取提前收回贷款,到期减少续贷,停止贷款或诉讼的措施,清收贷款本息,建立这种信贷退出机制,为信贷风险的防范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现状的分析

农村信用社在机构设置和资金投向上,已经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以来,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信

用社经济效益提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夹江县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坚持以小额信用贷款的方式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截止2006年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7736万元。其中不良贷款136 1万元,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17.6%。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发放的贷款分别有1250户,600户、540户、610户形成不良贷款,随着核定额度的增大,单户不良贷款平均余额分别为0.25万元、0.38万元、0.44万元、0.57万元,呈逐年增加趋势。如果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的不良贷款得不到有效控制和化解,势必影响整个贷款质量的提高,对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将产生阻碍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的逐步城镇化,农村信用社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信贷支农重任。但是,由于认识程度不同,部分地方党政部门一味要求信用社大量投放贷款,忽视了对农村信用环境的创建,导致部分地区信用环境恶化,出现“小户看大户”、“群众看干部”的现象,且部分干部的失信使得信用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小、面广、工作量大,信用社因人力有限,客观上导致客户经理对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信用状况、还款来源、借款用途的真实性等情况调查了解不深、不细,仅凭个人的主观印象、农户自身的陈述或当地村社干部的推荐便予以授信,使贷前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