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流域与武威城的居住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羊河流域与武威城的居住环境

石羊河流域的武威古城,曾是河西走廊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这里历来是人口集中的理想所在,因此武威城的水源历来也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某种程度上说,武威城的水源是古城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没有水源的武威城在古丝绸之路上是难以兴起,也无法延续发展的。不仅武威城镇如此,就是原始社会河西走廊的各大居民点也要靠近水源,现在已经发现的石羊河流域的石器时代的遗址,无不分布在河流的二级阶地之上就说明了这一点。武威,古称“盖臧”,讹名“姑臧”,又以“凉州”而闻名于世。武威城地处石羊河流域中游,同时又地处武威盆地的中心地带,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是武威绿洲“银武威”的精华所在,武威古城就发育并兴起在这片神奇的地方。“盖臧城”,因位于古“盖臧水”之滨即今石羊河而得名,石羊河从古自今就滋润着武威绿洲,可见武威建城开始就与水极有渊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亲近山水是武威人民对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切向往。武威绿洲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因此水源丰富是武威绿洲城市城址选择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水源丰富,是指地面水和地下水而言,而以地面来水为主,即既有河流,又有充足降水,否则就会发生水危机,供不应求。正因为如此,武威绿洲早期的大多数城址,都选择在石羊河流域各支流的沿岸。从武威绿洲几个古城看,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武威城的选址。皎皎凉州月,皑皑祁连雪。从早期仰韶文化的先民,到月氏人和匈奴人,他们已有目的地集中到了今天的武威城西皇娘娘台至东北新城一线傍水而居。月氏人已开始在这里游牧、建城,进行丝路贸易;匈奴人在这里开始筑城、凿井、

耕种,有目的进行丝绸之路关贸经营。西汉初,武威城已经成为人口聚居的重要边塞重镇。这里,地势较高,河网湖泊发达,山洪威协较小,地面于燥,且有已经建成的农田、城镇规模,更适于人类居住,是发展城市的最佳地区,而且位于自然绿洲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中间与其它民族进行“关市”贸易的要道,为后来武威城的大规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武威,这里曾经号称“塞上江南银武威”、“金盆养鱼在凉州”,并以农牧业的发达而甲天下。外国人研究武威早期的历史,认为历史上的武威城是一个“水的姑臧”,武威城水源丰富,充分体现了“水城共建,水绿共融”的亲水风格,并以其独特的西北塞上风情和地域文化享誉海内外。水生城之态,水筑城之形;水是城之源,水为城之魂。武威与水有着不解之缘:从大禹治水的勤奋和智慧,到历代地方治水的果敢和毅力,从饱受水患之灾到享受水利之便,水景之美,可以说,水养育了武威人,孕育了武威城,见证了武威变迁,演绎着武威文明,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凉州文化”。武威绿洲城镇的城址大多数位于河流的沿岸,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石羊河流域城镇城址选择的普遍规律。城镇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理实体出现于武威绿洲大地,它具有不同于农村的特殊功能,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武威城址是经过精心选择以后才定下来的,既然是经过精心选择,其城址就必须符合城市发展的一切必要条件,对地理条件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在石羊河流域武威绿洲,只有河流沿岸地理条件最优越,武威城址多选择在河流沿岸就成为不言而喻的事情。自古以来,在这片神奇的大地上,祁连山脉是神圣的大山,石羊河流是生命的源泉,武威绿洲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人间天堂,高耸云

端的祁连山天梯山屹立在武威绿洲的南面,山顶冰川如银,白雪如烟,山上林海如蜡,绿茵如浪。那向着沙漠永远奔流不息的石羊河流,迎着希望,披着绿光,清泉长流,赞歌如潮。武威绿洲是人工鬼斧雕塑的人间天堂,城镇壮丽,村庄胪列,河渠纵横,田园如画。我们为居住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而自豪!城因水美,城因水兴。汉魏之际,武威城从风水术方面讲,有“卧龙城”之美称。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引王隐《晋书》说:“凉州有龙形,故曰卧龙城”。宋代《地理原真》云:地理有四形,其中一曰“龙形”。曹魏之际《管氏地理指蒙》对“卧龙”的说法,堪称明了:“曰卧龙者,来迢迢兮,面环净而绕长湾。”注曰:“形卧者攀其肩井,一曰攀龙。”《广雅》有“未升天曰蟠龙”。《说文》“攀”、“蟠”音同字同。卧龙城地处山前洪积冲积扇龙脉一线,故卧龙城之龙脉,发自南面天梯山;在石羊河流域金塔河支流畔,武威城左边为大沙河,右边为杨家坝河;杨家坝河从城北向西北流,《水经注》称为横水;两水逾北而环绕,俱汇于城北水口武始大泽(今海藏湖)之北,又向着下游民勤绿洲的休屠泽滚滚而去。这就是所谓卧龙城“东西二龙舞凉州”的风水定局。南北一线聚精气,东西二龙舞凉州。当时,建筑卧龙城,是一件很严肃而重大的事情。从武威古城的遗址看,古城基址的朝向接近磁针的正方向,即正南北向或正东西向。基址底部呈水平状。这些说明当时已经掌握了测定方向的水平的技术。武威城北地势低洼,古人为补姑臧城西南高东北低之风水格局,曾前后筑有古台数座,如:融台、雷祖台、大云台、姑冼台、松林台、灵钧台、古城台、砚瓦台、梓童台、五量台。特别是大云台、松林台、古城台、砚瓦台等古台呈一字排列,在

原姑臧故城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这就是“南北一线聚精气”的证明。因此,在明重修凉州城北便遗有不少古台,至今遗址大多尚存。古台为山,这些古台起到了补卧龙城风水之不足的功能。石羊河流域城的镇离不开水源,没有水源的城镇是无法生存的。而靠近河流是城镇解决水源的主要途径。原始社会的村落遗址多数都在河流沿岸,目的就是为了取水方便。村落的人口较少尚且如此,城市出现以后,成为人口密集的所在,城址选择就更要接近水源,就近解决供水问题,以达到供水方便。石羊河流域河流犹如条条银白色的乳带,为城镇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供养了城镇。小城市可以采用地下水,而大城镇仅靠地下水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建国以来,武威大城供水的经验教训就是证明。由此可见,有了深井技术开采地下水尚且不能满足需要,而在没有深井技术的情况下,大城供水困难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石羊河流域的多数城镇离不开河流,就是为了解决城镇供水问题。“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千百年来,武威人民切身体会到水患之灾和水利之便。变水患为水利,致力于创造人水和谐相处的环境,已成为历代武威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和共识。历史上武威是典型的塞上水乡,秀丽的塞上风光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历代诗人留下了赞美武威山水的绚丽诗篇。王之涣的一曲《凉州词》已成千古绝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翰的一曲《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把我们带进了盛唐“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梁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凉州儿女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陆游〈梦从大驾亲征〉》的胜景。武威有壮丽的治水历史,历代农田水利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