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合集下载

石羊河流域调查报告

石羊河流域调查报告

石羊河流域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石羊河流域位于中国甘肃省,是甘肃省最大的河流支流之一。

作为该地区的重要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石羊河流域的健康状况对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次调查报告对石羊河流域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1. 水资源状况调查我们对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采集水文数据,调查石羊河的水量、水质等指标,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评估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和可持续利用状况。

2. 生态环境调查我们对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详细调查。

通过调查野生动植物种类及数量、湿地覆盖面积和质量等指标,评估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我们调查了石羊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状况以及土地利用情况。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土地利用数据统计,了解不同地区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状况、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 水资源状况根据调查结果,石羊河流域水量逐年呈现下降趋势。

其中,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加,以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大量使用和污染。

同时,石羊河水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现象,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废水排放。

2. 生态环境状况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较为脆弱。

调查显示,野生动植物种类及数量出现了下降趋势,湿地覆盖面积减少,生境质量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生境破坏、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

同时,由于水资源减少和污染,部分鸟类和鱼类等生物种群数量也出现了明显减少。

石羊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不完善,存在部分区域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问题。

此外,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也进一步加剧了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情况,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四、问题与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问题和建议:1. 水资源管理方面:加强水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完善水资源分配制度,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提高水质。

甘肃石羊河流域综合评价和合理利用

甘肃石羊河流域综合评价和合理利用

甘肃石羊河流域综合评价和合理利用摘要: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起源于祁连山南部的冷龙岭,消失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之间的民勤盆地北部。

石羊河古名谷水,是甘肃河西走廊的第三大河流。

河流补给来源为山区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上游祁连山降水丰富,中游流经走廊平地形成武威和永昌绿洲,下游为民勤绿洲,灌溉农业发达。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利用,不断支撑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与此同时,过度的水资源利用,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威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有些地方甚至已危及人类生存。

实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成为流域目前最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综合评价合理利用一、总体认识1.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量约17亿m3,灌溉面积约29万hm2,人口约223万人,分别是甘肃内陆河地区水资源总量、总灌溉面积、总人口的约1/4、1/2、1/2。

目前流域水资源利用率已很高,现状流域水资源毛利用率(用水量与水资源量比)达154%,净利用率(耗水量与水资源量比)超过95%,远远超出了国际公认的合理利用率。

由于中游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进入民勤盆地的地表水量大大减少,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求,为了维持生产的正常发展,不得不过量掘井取水,使超采地下水的状况愈演愈烈,目前年超采地下水大约3.5亿m3,造成地下水位每年以大约0.5~1.0m的速度普遍而又持续地下降。

中游地区超采地下水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地下水位下降趋势亦不乐观。

过度的水资源利用和持续的地下水位下降,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流域现状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而取得的。

2.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河流源头区和尾闾区在源头区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和超载放牧,造成祁连山区的乔木林和灌木林破坏严重,草场退化,祁连山灌木林下线比20世纪50年代上移约40m,30%的灌木林区出现草原化和荒漠化。

部分地区不断毁林毁草、开荒种地,严重毁坏林草植被,加之近几年又大兴淘金热,更加剧了林草植被的毁坏,导致水土流失,河流洪枯流量变化剧烈,水源涵养功能急剧下降。

关于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的调查报告我的家在武威市凉州区,石羊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这些年,家乡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日益短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沙土涵养能力逐年降低,每到春天沙尘肆虐,石羊河上游冰川萎缩雪线上移,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吞噬下,日渐萎缩,整个石羊河流域整体功能下降,已到了不能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对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做了八次重要批示,明确指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不仅是个决心,而是一定要实现的目标”。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多次到石羊河流域进行了调研指导。

身为凉州儿女,怎能不热爱自己的家乡,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做出努力?改变家乡面貌,要着力做好石羊河流域治理工作。

作为一名在校高中生,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实地走访,对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有了一些理解和思考,我认为水资源问题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核心。

一、石羊河流域概况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山区。

全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涉及以武威市为主的8个县区。

祁连山是甘肃河西走廊南侧的一群平行排列的褶断块山脉,长900公里到1000公里,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其中5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6座。

祁连山脉共有冰川3066条,总面积2062.7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高原冰川,冰川储量达1145亿立方米,其融水为河西走廊绿洲生成水源基础,被誉为“高山水库”。

石羊河流域内年均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600多毫米,主要依靠石羊河水维系该流域的生存和发展,是个先天性的缺水地区。

二、石羊河流域生态问题成因分析通过走访与查阅资料,概括起来说,石羊河流域生态问题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石羊河流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了一系列生态地质问题。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现在的近60年来,祁连山的雪线上升了40米,石羊河流域的平均来水量由17.8亿立方米减少到12亿立方米,减少了近1/3,加剧了该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甘肃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探讨-FutureWater

甘肃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探讨-FutureWater

亿立方米 5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蔡旗断面进入民勤水量年际变化图 4.64 3.94 2.68 2.21 1.7 0.98 1957 1969 1976 1980 1990 2000
()水资源利用秩序混乱,下游来水逐年锐减。 )水资源利用秩序混乱,下游来水逐年锐减
四是推行水权转让制度,严 格控制区域地下水开采总量。 流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 建设项目需要取用地下水 的,必须编制水资源论证报 告和水权转让可行性研究报 告,在区域总量控制指标 内,通过水权转让取得取水 权;五是公布滥开荒、乱打 井举报电话,加大群众的监 督力度;六是依法行政,加 大流域内水事违法违规案件 的查处力度,维护水法规的 严肃性。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 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甘肃省水利厅石羊河流域管理局 沈清林 苏国波
提纲
石羊河流域概况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存在的问题 建议
一、 石羊河流域概况
民勤县 金川区 永昌县
石羊河流域
肃南县
凉州区 古浪县
天祝县
景泰县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涉及武威、金 昌、张掖和白银 市县(区),面积 万 平方公里,总人 口万 人,耕地面积万亩。
( )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
在水资源如此紧缺的背景下,流域用水结构极不合理,长期 徘徊在以农业灌溉为绝对成分的水平。 年 国民经济各行业总 用水量 亿 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比例高达%,工业用水 比例仅 。 全流域单方水国内生产总值( ) 仅为元,是全国平 均水平的约 , 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
西大河 东大河 西营河 金塔河
石羊河
杂木河
流域内年降水 量 ~年 蒸发量 ~。流域自东 向西由大靖河、 古浪河、黄羊 河、杂木河、 金塔河、西营 河、东大河、 西大河八条河 流及多条小沟 小河组成,多 年平均径流量 亿立方米。 大靖河

石羊河

石羊河
第 5 0卷 第 9期 2 0 1 4年 9月
甘 肃 水 利 水 电 技 术
G AN S U WA T E R RE S 0U RC E S A N D HYD R OP OWE R T E C HN0L O GY
Vo l _ 5 0. N o . 9
S e p. , 201 4
泥岩、 砂 岩及砂砾岩也 有广泛分 布 ; 流 域北部的北 山主要 由
石羊河水 系 自西 向东 由发源于祁连 山的西大 河 、东大
河、 西营河 、 金塔河 、 杂木河 、 黄羊河 、 古浪河 与大靖河 8 条 主 要支流及区间多条小沟小河组成 , 径流补给来源为 山区降水
和高 山冰雪 融水 , 产流面 积 1 . ¨万 k m : , 多年平均 年径流锰 l 5 . 7亿 m , , 其 中冰川融水 占 3 . 7 %, 地下水资源量为 0 . 6 亿m 。
分 布 在 盆 地 中下 游 地 带 ( 已干 涸 ) 。南 盆 地 湖泊 曾有 永 昌县 北
称谷水 、 马城洲 , 冗朝称 五涧谷 , 明清时称 三岔河 , 另称六峪 水、 白亭水 、 郭河 、 羊夫河 、 沙河 、 清涧水等名称 。
1 概 述
石羊河流 域位于 甘肃省 河西走廊 东部 ,介 于乌鞘岭 以

甘肃河湖・
石 羊河
河西走 廊的石羊 河——阿拉 善 内陆 河水系 中最东边 的

大靖 、 武威 、 永 昌 3个 盆 地 , 海拔 1 4 0 0 ~ 1 8 0 0 m; 北 盆 地 是 民
支水系。 汉前匈奴时称狐奴河 , 东汉称芦水 , 北朝和隋唐时
勤盆地 、 金 昌一 昌宁盆地 , 海拔 1 3 0 0 一 l 4 0 0 m。最低点是 民勤 北部的青土湖( 】 0 2 0 m, 已干涸 ) 。 其 问有沙漠 、 戈壁 、 湿地 、 荒 漠断续分布 。洪积扇发育在祁连 山北麓 山前 , 其 中老洪积扇 经构造运动 的断裂 、 抬升 、 侵蚀 、 切割形成山前丘陵和山陆 长 廊, 新洪积扇发育为戈壁 与山前倾 斜平 原。湖泊 、 沼泽 、 湿地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及其原因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及其原因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及其原因石羊河流域位于中国陕西省咸阳市,是黄河上游一条重要的支流。

这片地区历史上曾是陕北的粮仓,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流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了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流域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两个方面,探讨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背后的原因。

一、流域演变历程石羊河流域是一个被丘陵和山地包围的盆地区,其地形起伏较大,水土流失严重。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与经济的发展,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1、早期状态早期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状况较为良好,多种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在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时期,当地居民以年轮相仿的石墩、山地拦河、坎门灌溉等劳动方式,利用层状风化壳层形成的可渗透性和保土性佳的发丝土,在陡峭的山坡上开垦梯土,修建平坦、上扬的梯级田地。

流域内树木繁多、水草丰茂,草地退化程度极低。

生态环境相对较为稳定,对流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2、中期状态20世纪50年代以来,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为满足人们对水、电和农业机械化等需求,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加剧了流域的生态破坏。

其中,水电发电蓄水工程建设是对流域生态环境影响最严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流域内的蓄水工程建设导致大量农田被淹没,水中沉积物增加,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质恶化。

此外,随着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石羊河流域农田的病虫害、土壤侵蚀等问题迅速增加。

同时,环保意识淡薄,企业排放污染、非法采矿、乱砍滥伐等问题也愈演愈烈。

3、近期状态21世纪以来,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了重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治理了大量农业和工业污染,制定了多项环保政策,建立了垃圾分类处理等制度,限制了伐木和盗采矿业等行为,有效减缓了当地生态破坏的速度。

咸阳市政府投入资金,在流域内实施了一系列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如河道治理、林业生态建设、水利设施改造等。

同时,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1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1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刘宗巨(嘉峪关市第一中学,甘肃嘉峪关,735100)摘要:石羊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主要的内陆河流之一,近年来,由于受区域气候变化、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及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已经影响和制约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此说明以民勤为重点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石羊河流域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典型的内陆干旱性气候。

该区植被类型多样,分布有从平原到山地的森林、灌丛、草原、荒漠、草甸和沼泽等不同的植被类型,农牧业发达,人口众多,是宝贵的内陆干旱地区的绿洲。

1 石羊河流域自然条件概述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是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东起天祝境内乌鞘岭-毛毛山一带,与腾格里沙漠接壤,西至山丹丰城堡大黄山,南以祁连山冷龙岭为界,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相连。

流域面积4.16×104km2,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武威市的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的全部以及天祝县永昌县的部分。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1°10′至104°05′,北纬37°15′至39°30′之间,人口约212万,耕地面积约460万亩,灌溉面积约395万亩。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降水资源,和冰川部分融水。

石羊河地表水由大靖河、古浪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黄羊河等八大河汇集成,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包括季节性小河沟)14.69×108m3,河流出山以后,进入走廊地区的永昌-武威盆地,再向北经过红崖山水库进入民勤盆地。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为100-250mm,南部的祁连山区降水量200-800mm,并且多以固态水的形式储存,少部分形成地表水流,有关资料表明,石羊河流域共计冰川数141条,折合储水量18.2×108m3,[1]冰雪融水在河川径流组成中所占的比例为3.8%,另外,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有 2.08×108m3,据计算,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1956-1999)水资源总量为16.77×108m3。

石羊河流域天祝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治理措施

石羊河流域天祝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治理措施

石羊河流域天祝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治理措施摘要石羊河流域天祝区域的综合治理措施必须以开源节流并举, 努力建设节水性社会, 高效利用水资源, 这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因地制宜地进行适度开源是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必要手段,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战略保障措施。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天祝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措施石羊河流域天祝区域, 位于天祝县境内北端, 北与凉州区、古浪县接壤, 西与张掖市肃南县和青海省的门源县为邻, 北起冷龙岭, 南与乌鞘岭为界。

地理位置东径102°00′~103°30′, 北纬37°10~38°00′之间, 区域内大部分为中、高山区, 地势切割强烈,主要地形地貌由平原谷地、谷地、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和黄土台地交错组成, 南部祁连山区, 群峰耸立, 主脉冷龙岭高峰高程 4 843m, 终年积雪, 山势高耸, 角峰林立, 刃背纵横, 发育着现代山地冰川, 冷龙岭向东延伸为毛毛山, 略显低缓, 高程在3000~4 000m, 是石羊河流域各水系的主要发源地。

1 石羊河流域天祝区域的水资源现状1.1 基本情况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端, 发源于祁连山冷龙岭, 是河西内陆河流域三大水系之一。

石羊河流域天祝县境内土地总面积3 529.61km2, 到2004 年底总人口8.8326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8.5816 万人, 占总人口的97.126%, 非农业人口0.251 万人, 占总人口的2.84%, 粮食总产量1 633.38 万千克, 国内生产总值21 328 万元, 灌溉面积2.30 万亩, 林草地0.20 万亩。

1.2 水资源现状1.2.1 地表水资源天祝县石羊河流域总面积为3 529.61km2, 年径流量6.475 亿立方米, 分属六条支流: 杂木河流域面积847km2, 年径流量2.46 亿立方米; 金塔河流域面积840km2, 年径流量1.44 亿立方米; 西营河流域面积340km2, 年径流量0.552 亿立方米; 黄羊河流域面积630.61km2, 年径流量1.20 亿立方米; 古浪河上游流域面积660km2, 年径流量0.593 亿立方米; 大靖河流域面积212km2, 年径流量0.23 亿立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祁连山东段积雪面积变化及其区域气候响应
在空间上,祁连山东段和中段积雪面积呈减少趋
势。

利用石羊河的气象站温度、降水、蒸发等资料分析其气候条件和积雪面积变化,发现祁连山东段积雪面积
变化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变化趋势相一致,说明祁连山东段积雪面积的变化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基于GIS的石羊河流域森林生态效益估算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①摘要: 利用GIS技术和数据空间化方法,通过Kriging插值获得石羊河流域平均降水量栅格图层,并以石羊河流域森林类型栅格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统计资料,运用ArcGIS栅格计算功能及聚类方法生成石羊河流域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等生态效益分布图,在此基础上综合各个栅格图层,得到全流域森林生态效益量分布图,直观地反映研究区森林生态效益的空间分布状况。

研究表明:石羊河流域单位面积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0. 73×104元·hm-2·a-1,相对较低;在空间分布上,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具有两区三中心的格局特征,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上游的祁连山地区,低值区分布在从山麓地带向北到北部荒漠区的广大地区,表现出与植被景观分布格局类似的垂向地带性;服务价值的3个高值中心分布在西大河、西营河和金塔河上游河谷及附近海拔2 000~3 000m的区域,与该地带水热分布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有密切关系,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而言,祁连山地区在整个石羊河流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武威绿洲农业开发对民勤绿洲来水量的影响
中游武威绿洲用水量减少,荒漠化动态分析
石羊河流域主要覆盖了武威、金昌两市的凉州区、金川区、永昌县、古浪县、天祝县、民勤县。

民勤
绿洲的生态环境恶化是全流域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而造成的。

基于历史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
年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定量揭示了石羊河中游武威绿洲农业开发对区域水资源的真实占用及其对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①由于石羊河中游武威绿洲人类活动加剧,
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呈减少趋势;②中游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呈快速上升趋势,粮食作物水足迹占最大比重;③中游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与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中游农业水足迹每提高,中游武威绿洲农业开发是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减少的最重要人文活动,粮食作物种植规模的扩大对下游来水量的影响很大;④通过控制农业生产规模,调整农业内部结构,降低单位农产品的虚拟水量,进而控制中游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增长趋势
是缓解下游民勤绿洲生态恶化的重要手段。

甘肃石羊河流域民勤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民勤绿洲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的末端,近年来由于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生态恶化。

该文从人口变迁、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活动等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了以提高水效率为目标,调整产业结(民勤用水结构不合理)
构,发展风力发电和用水较少的高科技工业、农产品加工项目;变革农
作制度,大力推广设施农业、膜下滴灌、垄沟灌溉等节水农业技术,实现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红崖山水库径流量减少与民勤绿洲水资源危机分析
摘要:民勤绿洲是武威、金昌等重要经济区的生态屏障。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石羊河中游工农业经济的持续发
展,用水量不断增加,致使红崖山水库入库径流量不断减少,进而引起了下游民勤绿洲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到
了“崩溃”的边缘。

本文在定量分析入库径流量减少原因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程度,
并以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为依据,提出了解决民勤绿洲水资源危机之途径。

石羊河流域地处河西走廊东部,是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工农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同时,这里也是全省水资源最短缺、中下游用水矛盾最突出、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按照水文地质学的观点,中游为武威盆地,包括武威市、永昌县、古浪县和天祝县的部分地区;下游为民勤—昌宁盆地(简称民勤盆地,下同),包括民勤县和金昌市。

自古以来,民勤绿洲就是武威、金昌等重要经济区的生态屏障。

中游和下游以民勤红崖山水库(简称红库,下同)以及所在的沿EW向展布的走廊山脉为界。

●石羊河流域及其典型绿洲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根据1986年和2000年的TM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在类型和景观两个水平上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及
武威和民勤两个典型绿洲近15 a来的景观结构变化.
结果表明:在整个流域水平上,虽然发生了景观结构的空间变化,但总体上相对稳定.在典型绿洲区,特别是民勤绿洲景观格局的变化较大,表现为景观的破碎化,形状的简单化和景观多样性的降低,以及耕地、沙地的增加和林地、草地的显著减少,沙漠化趋势加剧.
基于遥感分析的近20 a来人类活动对石羊河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研究2 0 0 8年2月
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提取的农业绿洲NDVI累积作为人类活动因素综合,结合石羊河流域主要河流出山口水文站和下游控制站蔡旗水文站1981年10月至2003年9月平均径流资料,分析近20 a来人类活动,主要是中下游人工绿洲农业活动对石羊河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近0 a来在出山口径流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下游蔡旗水文站的来水量明显减少;中游人工绿洲NDVI 累积与蔡旗水文站径流量呈明显负相关,而与上下游径流差呈正相关,这表明可用NDVI累积数据代表人类活动因素分析其对径流变化影响的研究.1992年以后中游人工绿洲NDVI累积与上下游径流差相关关系明显好于1992年以前的关系,由此可见1992年以后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要强于1992年以前.中游人工绿洲NDVI累积与上下游径流差呈正相关表明,中游人类活动直接导致下游径流量的减少,而下游绿洲NDVI累积的变化与下游河流来水量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可能与下游绿洲的发展依靠地下水的过渡开采实现,这种方式的绿洲发展可能难以长期维持.农业绿洲NDVI累积
趋势分析表明,中游农业绿洲有向外扩张趋势,而下游民勤农业绿洲有东退西进之势.
●基于DEM的山地总辐射模型及实现(反演反照率有用)
摘要:总辐射状况是决定山地气候的主导性因子。

山区地形条件复杂,总辐射分布差异显著,为了便于研究山区总
辐射的地域分布规律,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DEM模拟山区总辐射的方法,通过提取数字坡度模型、数字高度模型
以及地形遮蔽度模型等信息,并采用多层面复合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山区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以及总辐射的数字模
型。

实验证明,太阳总辐射及其分量在山区中有很强的地域分布规律。

该方法采用的DEM精度高,能够精细地反
映太阳辐射的地区分布差异,为山地气候资源调查与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乃至精细农业的实施提供重要依据。

●石羊河流域及其典型绿洲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根据1986年和2000年的TM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在类型和景观两个水平上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及武威和民勤两个典型绿洲近15 a来的景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流域水平上,虽然发生了景观结构的空间变化,但总体上相对稳定.在典型绿洲区,特别是民勤绿洲景观格局的变化较大,表现为景观的破碎化,形状的简单化和景观多样性的降低,以及耕地、沙地的增加和林地、草地的显著减少,沙漠化趋势加剧.
3.2 景观水平上景观格局及其变化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景观水平上,全流域的斑块个数增加了718个,仅武威绿洲就增加了761个,而民勤绿洲减少了152个.可见,整个流域斑块数量的增加主要集中在中游绿洲,主要是由于这一区域的耕地、草地的破碎化和居民地斑块的增加而形成;从斑块密度看,中下游绿洲区远高于全流域的平均水平.最大斑块指数LPI在武威绿洲远高于全流域和民勤,这是因为武威绿洲由于较为发达的灌溉农业而使耕地大面积连片的结果.
说明武威绿洲破碎化程度低,斑块边缘密度较小,连接紧密,而民勤绿洲最为破碎,斑块分布较为分散.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是群落生态学中普遍应用的多样性度量指标,其在景观生态学领域也被广泛应用.石羊河流域水平的SHDI较高,接近1.8,且没有变化;而在绿洲区较低,并且有降低的趋势,充分证明人类对绿洲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目的性不断加强,这一方面显著提高了本地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另一方面却降低了景观异质性和生物生境的多样性,导致了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特别是民勤绿洲,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从以上分析看出,就整个流域而言,中下游绿洲区景观破碎化程度最大,且中游景观破碎化趋势
河西走廊中部近53年降水变化及未来趋势预测*
摘要:利用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6个气象站1957-2009年的降水资料,分析近53年降水量年际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各月变化。

在分析降水量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利用均生函数
方法建立了河西走廊中部降水量的预测模型。

结果表明:近53年该地区降水量以4. 75 mm /10 a的速度在递增, 20世纪80-90年代前期降水量出现下降, 90年代后期又开始缓慢增加,意味着该地区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

未来15年降水量呈缓慢上升趋势。

(问题:节水加活动与环境不适应,探究武威的发展)
●石羊河流域水土资源与土地沙漠化治理方略探讨
绿洲荒漠化的成因分析,与策略
●从石羊河流域沙漠化土地分布看区域协调发展*
摘要:石羊河流域沙漠化状况的遥感监测和野外调查表明:(1)2000年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沙漠化土地总面积7 711.91km2,沙漠化类型主要表现为耕地沙漠化、草地沙漠化和沙丘活化、流沙入侵,其中下游以沙丘活化和流沙入侵为主,中游以耕地沙漠化为主; (2)下游民勤地区已经发展到了沙漠化过程中的顶级状态,中游地区沙漠化土地则多处于正在发展的过程中。

通过对研究区沙漠化土地分布状况的分析,初步得出结论: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区域间不合理的
资源分配是下游地区沙漠化的根本原因,而中游地区的环境退化又是下游地区沙漠化的必然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