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1
近40年石羊河流域沙漠化景观格局变化及防治建议

近40年石羊河流域沙漠化景观格局变化及防治建议近40年石羊河流域沙漠化景观格局变化及防治建议近40年来,中国石羊河流域的沙漠化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石羊河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该地区重要的支流河流,也是干旱区域的生命线之一。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原因,石羊河流域的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本文将探讨近40年来石羊河流域沙漠化景观格局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石羊河流域沙漠化景观格局的变化。
近40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石羊河流域的降雨量逐渐减少。
与此同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土地以及乱砍滥伐等,加剧了土地的退化。
这些因素导致了石羊河流域沙漠化现象的逐渐恶化。
沙丘扩大,盐碱地面积增加,而原本稀少的植被逐渐荒芜。
这些变化对当地的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针对石羊河流域沙漠化问题,我们提出以下防治建议。
首先,要加强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通过加强土地的治理和恢复,保护植被,提高土地的抗旱能力。
此外,也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避免过度开垦土地,减少土地退化的风险。
其次,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已经相对有限,但过度使用和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仍然存在。
因此,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推广节水措施。
第三,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脆弱,需要加强对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改善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也要加强对盐碱地的治理,促进土壤的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最后,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只有广大公众对石羊河流域沙漠化问题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沙漠化防治工作中来。
因此,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沙漠化问题的关注度和认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近40年来石羊河流域的沙漠化问题严重,给当地的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防治石羊河流域的沙漠化,我们应加强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关于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的调查报告我的家在武威市凉州区,石羊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这些年,家乡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日益短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沙土涵养能力逐年降低,每到春天沙尘肆虐,石羊河上游冰川萎缩雪线上移,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吞噬下,日渐萎缩,整个石羊河流域整体功能下降,已到了不能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对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做了八次重要批示,明确指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不仅是个决心,而是一定要实现的目标”。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多次到石羊河流域进行了调研指导。
身为凉州儿女,怎能不热爱自己的家乡,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做出努力?改变家乡面貌,要着力做好石羊河流域治理工作。
作为一名在校高中生,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实地走访,对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有了一些理解和思考,我认为水资源问题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核心。
一、石羊河流域概况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山区。
全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涉及以武威市为主的8个县区。
祁连山是甘肃河西走廊南侧的一群平行排列的褶断块山脉,长900公里到1000公里,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其中5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6座。
祁连山脉共有冰川3066条,总面积2062.7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高原冰川,冰川储量达1145亿立方米,其融水为河西走廊绿洲生成水源基础,被誉为“高山水库”。
石羊河流域内年均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600多毫米,主要依靠石羊河水维系该流域的生存和发展,是个先天性的缺水地区。
二、石羊河流域生态问题成因分析通过走访与查阅资料,概括起来说,石羊河流域生态问题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石羊河流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了一系列生态地质问题。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现在的近60年来,祁连山的雪线上升了40米,石羊河流域的平均来水量由17.8亿立方米减少到12亿立方米,减少了近1/3,加剧了该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石羊河流域古浪属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识 到供 水的重要性 和责任性 , 保证县城正常供水 。
3 抓 机 电 维修 和保 养是 保 障
“ 安全生产 。 优质供水 ” 。始终是泵房 供水 操作工坚 持 的八字 方针 , 每天保持泵 房 内外 的环 境卫生 ; 每周一
建立 奖罚制度 , 对操作工 作有成 绩 , 能力 好的又能 高度
平坦、 耕地广布、 渠道纵横 , 形成绿洲农业区 ; 北部为腾格 里沙漠旱麻 岗荒漠区。构成 了山、 沙三大地貌形态。 川、 区内降水时空分 布不均 , 且年 际变化较大 ,~9月 7
化严重 , 保水蓄水功能减退 。
该 区的治理 主要 以保护 天然森林 、 草地 、 源为 目 水 标 。一是 采取有效 措施 , 现有林 、 对 草资源 实行封护 管
题。 一方面划 出薪 炭林 营造地 , 指导农 民有计 划 的种 植
采樵 。 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农村能源建设 , 太阳能灶 、 把 太
植被恢复 , 控制荒漠化扩大 的趋势 。二是 在北 部风沙沿 线, 结合 “ 三北 防护林 体 系” 建设 , 大力营造 草 、 、 灌 乔相
间。海拔高程 1 5  ̄3 6 , 0 9 地势南高北低 。区域内气 5 4 m
候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 分带现象
明显 。南部为东西走 向的祁连山东延支脉毛毛山、 乌鞘岭
高 山有终年积雪 , 降水较丰富 , 但分布平衡。 山区耕地 浅 分布零散 , 人均耕 地较少 , 以山旱地 、 坡耕地为多 。畜牧
21 年第 2 01 2期
石羊河流域 古浪 属区水 资源 与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 的对策和措施
朱 小 军 ( 古浪 县 水务 局 , 肃 武 威 甘 730) 3 1 0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

饮用水 源保护是关键 。 应按 《 水污染 防治法》 《 、饮用
水水源保 护区污染 防治 管理规 定》 等相关法律法规划定
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 工程管护范 围, 制定切实可行 的
水干支管长达几百千米 , 、 滴 、 现象时有发生 , 跑 冒、 漏 加
之 多数群众滴 点取水 , 成水损 严重 , 造 加之工程年维修 、
程 规 划报 告 [] 2 0 . . R .0 9 1
部 门负责 , 上游 点源污染没 有环保措 施 , 面源 污染执法 难, 水质存在潜在 的威胁 。
3 农村饮 水工程管理体 制对策探 析 3 1 明晰工程产权 , . 落实管护主体
[] 广 臣. 国农村饮 水安全工程 “ 4周 全 十一 五” 划实施指 南 [] , 规 1 . 北 1
农业 丈 怯是 柳 5
2 1 年第 2 期 01 2
流域水资源在 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上极不均 衡 . 造成 了局 部地 区的严重缺水 。 资源 短缺 问题 已成 为流域经济发 水
资源利 用效率和 效益低 下的主要 因素
石羊河 流域 内
大多为沙质 土壤 ,加 之受 流域 田间渠系配套不完善 、 地
运行 费用较 高 , 工程正常供水运行能力不足 。
2 3 水 源 水 质 面 临 威 胁 .
保护办法, 落实保护措施, 加强水源管理和保护力度。 I l
参 考 文 献
以东峡和石峡两座水 库为主要供水源 的水源地 , 上 游群众居住 密集 , 活污水 、 生 农药 、 肥等 的排 放 , 化 使水
3 3 实行 运 行 补 助 政 策 , 实 解 决群 众饮 水 困难 . 切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 , 一部分群众对 存在潜在威胁 的 高氟水 、 咸水 、 染水和细 菌超标水 水质 的危害认识 苦 污 不足 , 尽管 供水到 家门 口也部 不投资 引用 , 际引水入 实 户率低 . 甚至为减少水费开支 , 仍采用原始 的取水方式 , 饮用安全水 的人 口相当少 , 水厂实际供水达不 到设计 规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措施及治理成效解析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措施及治理成效解析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涉及4市9县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用水矛盾极为突出,例如:上游和中游用水过度导致下游生态急剧恶化、水资源总量偏低、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行业用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进程,分析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总结水资源管理措施和成效,为流域后续治理提供参考。
标签: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治理成效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扼守着河西走廊的门户,流域水资源总量为16.5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5.60亿立方米,地下水0.9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731m3和280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5%和20%。
流域重点治理以前,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总量达28.77亿m3,地下水年超采4.32亿m3,农业总用水量为24.34亿m3,占用水总量的85.7%。
由于上下游多次重复利用以及地下水的超采,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172%,已严重超过其承载能力,致使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危害程度和范围日益扩大。
1、制约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1.1行业用水结构不合理,区域用水不平衡。
流域中游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没有充分考虑流域水资源的整体承载能力及区域的平衡性,用水量及耗水量偏大,中下游水资源配置不平衡。
以农业为例,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致使中游地区耗用水量过大,下游民勤又无自产地表水,加之入境水资源的逐年减少,为了生存和生活,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1.2水资源管理体制落后,资源浪费严重。
流域内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体制和机制与日趋恶化的流域水生态环境不相适应,缺乏系统的管理措施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特别是农业方面,多为高耗水作物,地表水灌溉方式在流域重点治理前以大水漫灌为主,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效重复利用率低,输水系统渗漏损失严重,造成水资源浪费。
浅谈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治理

浅谈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治理摘要: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中,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石羊河流域中隐藏的诸多问题开始显现出来,例如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不仅影响到了流域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生态治理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治理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与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并日益加重的过程。
多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与生态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虽然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流域内的广大干部群众都在流域治理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与生态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水资源短缺石羊河流域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于祁连山区,山区径流主要为降雨和冰雪融化补给,根据调查显示,石羊河流域出山口地表水资源量约为15.6亿m3,详见表1.表1.石羊河流域(1956-2010)地表水资源量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包括降水补给量、沙漠侧向流入量以及祁连山区侧向流入量,共为0.9983亿m3。
综上所述,根据数据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1956-2010年,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共为16.61亿m3。
按照目前用水水平,多年平均来降水量时,需要的总水量为31.14亿m3,由此可见,目前石羊河流域水量严重缺乏,无法满足附近的农业、工业以及生活需求,按照这样的数量进行计算,便会有129万亩的农田无法得到河水灌溉。
水质污染按照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相关规定,石羊河流域中,西大河、西营河等部分河流水质为i类,大靖河等为ii类。
总体来讲,石羊河流域中的山区水源能够用作生活、灌溉用水,但是由于黄羊河上游的采金、西营河上游的煤矿和电厂等,导致两处河流的水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石羊河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

石羊河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院系:xx学校学院年级:2012级专业:环境工程姓名:xxx指导老师:xxx时间:2014.8.30石羊河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作者:CXJ 指导老师:xxx摘要:通过阅读资料获取石羊河流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造成的水量不断减少、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流域植被减少,土地沙漠化加剧等等,结合前人所得到的理论或者实际方法,较为系统全面地在阐述出石羊河流域的治理与生态修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总结出适合石羊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条例和办法,为以后的生产和生活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字石羊河流域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石羊河流域(101°41′~104°16 ′E,36°29 ′~39°27 ′N)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乌鞘岭以西、祁连山北麓,总面积达4.16万km²。
流域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为了发展经济过度开发地下水,严重挤占生态用水,导致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绿洲面积大幅度减少,地下水超采量达4.32亿m³,其中民勤盆地超采 2.96亿m³,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这一情况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迫使人们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石羊河流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1.石羊河流域降水径流演变趋势在降水方面,石羊河流域的降雨量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上有着较大的差异。
空间分布主要和高程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讲,山区的降雨量大于平原地区的降雨量,山区的降雨量大而且相对稳定,平原地区的降雨量小波动性比较大。
从时间分布看,石羊河流域的汛期在6-8月份,最大降雨量出现在7-8月份,11-3月份是非汛期,其中最小月降雨量出现在12月份。
在径流方面,通过对比主要产流区,我们可以得到径流分布规律大体与降水一致。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修复成效、问题与对策措施研究

2 Wu eH dal e a hI tu ,W wi .nu730 ,C / ) . w i yrucRs r ste u e,C s 300 h i e c n it a a n
Ab ta t o i e t h cu lc n iin fwae h r g sr c :C mb n d wi te a t a o d t so trs o t e,s r u l v re potd g o n wae e o r e n e i h o a e o sy o e -x li r u d trr su c sa d s r— i e o sy d t r rtd e o e vr n n ,t e p ei n r c iv me t n r be fwae e o r e n e n d e o u l ee o ae c — n i me t h rlmi ay a h e e n s a d p o lms o trr s u c s ma a me ta c — i o g n
第 1 第4 0卷 期 20 1 2年 8月
水 利与建 筑工 程学 报
Ju n l f ae su c s a d A c i cua n i e f o r a trRe o r e n r ht t rl g e oW e E n i
V0 . 0 No. 11 4 Au g.. 2012
第 4期
石
磊, : 等 石羊河流域水资 源管理 与生态修复成效 、 问题 与对策措施研究
17 5
为 1 .3X1 3 削减 地下 水 开采 量 6 1 X 1 3 5 0 0 m , . 1 0 m 。 上游 进人 下 游 的水量 达 2 5 0 3以上 , . 18 X m 民勤 盆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刘宗巨
(嘉峪关市第一中学,甘肃嘉峪关,735100)
摘要:石羊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主要的内陆河流之一,近年来,由于受区域气候变化、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及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已经影响和制约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此说明以民勤为重点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石羊河流域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典型的内陆干旱性气候。
该区植被类型多样,分布有从平原到山地的森林、灌丛、草原、荒漠、草甸和沼泽等不同的植被类型,农牧业发达,人口众多,是宝贵的内陆干旱地区的绿洲。
1 石羊河流域自然条件概述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是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东起天祝境内乌鞘岭-毛毛山一带,与腾格里沙漠接壤,西至山丹丰城堡大黄山,南以祁连山冷龙岭为界,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相连。
流域面积4.16×104km2,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武威市的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的全部以及天祝县永昌县的部分。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1°10′至104°05′,北纬37°15′至39°30′之间,人口约212万,耕地面积约460万亩,灌溉面积约395万亩。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降水资源,和冰川部分融水。
石羊河地表水由大靖河、古浪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黄羊河等八大河汇集成,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包括季节性小河沟)14.69×108m3,河流出山以后,进入走廊地区的永昌-武威盆地,再向北经过红崖山水库进入民勤盆地。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为100-250mm,南部的祁连山区降水量200-800mm,并且多以固态水的形式储存,少部分形成地表水流,有关资料表明,石羊河流域共计冰川数141条,折合储水量18.2×108m3,[1]冰雪融水在河川径流组成中所占的比例为3.8%,另外,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有 2.08×108m3,据计算,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1956-1999)水资源总量为16.77×108m3。
[2]
2石羊河流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石羊河流域在人类活动强烈作用和区域气候变化的双重驱动下,区域水文与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农业生产是流域内水土利用的主要形式,农业及林草灌溉用水达25.14×108m3,占用水量的85.57%,[3]有关资料表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超过资源开发利用的极限。
[4](表一)全流域各类无效蒸发损失2.43×108m3,流域总需水29.38× 108m3,扣除开采回渗4.18×108m3,净缺水7.00× 108m3。
[5] 水资源开发和引水率已超过水资源承载力,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已凸现出来。
表1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及利用情况
地表水资源(108m3)降水及凝
结水
(108m3)
侧向补给
(108m3)
人均占有
(m3)
每千克粮
耗水(m3)
单位灌面
拥有水资
源
(m3 /hm)
引水率
(%)
利用率
(%)
14.69 1.49 0.59 490 2.30 3720-5850 76.55 147.68
总的来说,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人类对资源的无序无度的
开发有加速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速度。
2.1 水资源量逐年减少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从历史以来,一直处于减少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史书记载,石羊河流域曾发育着辽阔的森林、草地和绿洲。
对河西走廊近2000余年的干湿状态的统计分析,反映了河西走廊的自然气候条件也以朝着旱多涝少的方向变化[6]。
仅仅50年来,石羊河流域出山径流量多年变化呈显著减少趋势。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末,减少幅度较大,进入九十年代后递减幅度才有所减缓。
五十年里石羊河流域下游地表水量减少4.43×108m3,平均年递减流量达1.11×107m3。
[7]据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证实:祁连山冰川大部分处于后显状态。
另外,在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内,石羊河流域武威盆地泉水量减少最为显著,[8]原来的泉水灌区已逐渐被井水灌区所取代。
2.2 地下水位降低、植被覆盖率下降
每年在石羊河流域提引地下水或地表水共计25×108m3 ,在武威和民勤盆地共超采地下水2×108m3 。
导致流域内的民勤灌区地下水位下降4~17m,形成总面积达1000km2的大型区域水位降落漏斗[9],地下水位下降直接导致更根系浅的荒漠植物大量枯死,草原生态恶化,土地干旱沙化。
民勤绿洲原有7.33×104hm2固沙植被,已有占70%约4.93×104hm2的植物死亡、衰败并沙化,撂荒耕地约2.0×104hm2,草场产草量下降,沙进人退绿洲缩小,生态环境形成恶性循环[10]。
2.3 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
土地荒漠化是土地生态严重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乃至全国土地沙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武威市,以流动沙丘为主的严重沙漠化土地所占比例超过了62%。
土地盐碱化是土地生态退化的另一种主要表现形式,[11]在石羊河流域的中上游地带,受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土地盐碱化面积在减少,而下游地区则明显呈持续增加趋势。
如民勤北部盆地,盐碱化耕地变化见表二
表2 石羊河流域民勤盐碱化耕地变化
时间盐碱化面积(hm2)
1958 1.05×104
1963 1.23×104
1978 2.21×104
1995 4.08×104
2.4 水质矿化严重,水体污染加剧
日益扩大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使石羊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矿化度明显提高,如民勤全县地下水矿化度超过5.0g/l的分布净增250km2.[12]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差,民勤等地生活用水井深已达300m以下,不少地方在打井时贯通了地下咸水层和淡水层,导致矿化程度加深。
有资料表明,石羊河流域地下水矿化度近年来平均升高0.13g/l。
石羊河水体恶化的另外一个指标就是水体污染,有关水污染检测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剧烈的地区水污染较集中,石羊河大肠菌群、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及BOD,分别超标了19.3,0.4,18.9和0.07倍。
水体的不断矿化化和污染,将会加剧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13]这样就将带来更严重的生态问题。
3.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3.1 总体思路
按照‘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防风沙’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统筹考虑上中下游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以民勤为重点,以近期治理、节水和改善生态为重点,合理配置水资源,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优化结构,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促进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3.2 综合治理的对策
3.2.1 大力推进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
全面普及农业常规节水技术,不断提高其质量和标准,如U型渠的推广使用。
推行以喷灌、滴灌、渗灌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高新节水技术,田间配套作业,因地制宜地推广地膜覆盖栽培。
大力推行工业生活节水技术,扩大城镇区域集中供水。
积极开展工业企业用水的水平衡测试,严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高污染项目,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减低单位用水量。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进行水污染防治,在生态治理中多投入资金。
可尝试工业用水的循环使用,提倡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用水习惯。
3.2.2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
要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及水源工程建设进程。
全面提高现有水库的调蓄能力和河道的防洪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全流域的统筹兼顾,上下游合理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综合平衡。
加强地下水的统一管理,坚决制止打井开荒,减少地下水超采,在植树造林时,应多种植一些耗水量少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防风固沙植物,如沙棘、白刺、枸杞等。
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节约步入良性轨道。
3.2.3合理调整经济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节水作物,增加林草种植面积。
流域中下游地区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草),增加生态用水量,特别是民勤绿洲有必要采取强制措施,在沙漠边缘和绿洲外围,封停部分机井,压缩农业灌溉面积,恢复自然生态。
3.2.4实施生态移民搬迁
可以有组织有计划的把居住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和民勤北部风沙区的农牧民迁出,结合退耕还林,转化为生态移民。
参考文献:
[1],[4],[5]肖洪浪,高前兆.甘肃省河西地区二十一世纪初水土资源开发战略.中国沙漠;1995,15(3):44~46
[2],[3]李爱军,阎成云.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甘肃科技;2004,20(9):16~19 [6]关惠平,王生花.甘肃河西走廊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分析.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21(4):17~20
[7],[9],[11]王根绪,陈国栋.近50年来河西走廊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特征与综合防治对策.自然资源学报;2002.17(1):78~85
[8] 王根绪,陈国栋.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沙漠;1999.19(3)[10]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西北盼水与生态经济社会和谐[J]. 生态环境与保护.200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