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及特点

合集下载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前言石羊河是我国内陆河流域中人口最密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流域之一。

现状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已严重超过其承载能力,致使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危害程度和范围日益扩大。

位于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盆地,东北被腾格里沙漠包围,西北有巴丹吉林沙漠环绕,目前民勤绿洲地下水位下降,矿化度上升,天然植被大面积枯萎死亡,土地沙漠化、盐渍化进程加快,面临消亡威胁。

民勤绿洲北部,部分群众无法生存,只好撂荒土地,背井离乡,沦为“生态难民”,“罗布泊”现象已经局部显现。

石羊河流域极度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温家宝总理多次批示,要求“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不仅是个决心,而是一定要实现的目标。

这也不仅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的长远大计。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多次实地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石羊河流域的治理问题。

在规划修改报批期间,为尽快遏制流域生态恶化态势,2006年~2007年,国家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先期启动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应急项目。

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作有了良好开端。

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石羊河流域治理问题,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查,研究对策。

从2002年开始,甘肃省组织力量编制石羊河流域治理规划。

几年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的具体指导下,规划从治理思路、主要目标以及治理措施等方面经过了反复论证,数易其稿。

目前,规划已通过了水利部审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估,并征求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农业部、环保总局、林业局等部门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对规划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规划以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线,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为核心,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下游抢救民勤绿洲、中游修复生态环境,上游保护水源的总体思路,对石羊河流域进行重点治理。

石羊河流域现状形成过程与水资源综合管理对策

石羊河流域现状形成过程与水资源综合管理对策
旱荒 漠 地 带 的 绿 洲 化 。
因为本地区生态环 境十分脆弱 , 加之环境变化的不可逆性, 如果不对这些地区进行合理 的管理整治 , 系统就会 走向崩溃, 因 此流域管理就显得格外 重要 。
理,该 区已遭到严重破坏 的水环境及 自然生态环境的挽回是相 当困难 的, 而且还要付 出巨大的代 价。
更新世开始 , 由于青藏高原 的持续隆升, 国西北地 区逐渐演变 我
成干 旱一半干旱的 内陆区域, 因此, 石羊河流域的这种干旱 的 自 然环境特征可 以说是 自然环境长期演变 的结果 。但在近两千年 来随着人 口数量的增加与人类活动强度 的加大 ,于是这种 自然 环境演变 的过程中就又叠加 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近 百年 来人类活动尤为强烈 。随着人 口数量的持续增加 和工农业生产 规模 的不断扩大,人类对本来就很贫乏的水资源 进行 了透支性 的开采, 致使该区 自然水循环系统 的平衡状态遭到严重破坏 , 上 下游用水矛盾激化突 出, 带来 了一系列的负面生态效应 , 人类 如 不合理 的生产 活动 已造成石羊河 下游地 下水天然补给量 减少 、 土地沙化 、 盐渍化加重 、 植被退化等 自然环境劣变现象 。在 石羊 河流域, 人类 活动 作为一种特殊的外界营力, 极大地加速 了流域 内生态环境 的退化进程,使本 就已经脆弱 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加
脆 弱 , 自然 生 态 调 控 能 力 几近 丧 失 ,如 不 采 取 有 效 措 施 加 以 治
厶口
㈢人类活动
据考 古发现石羊河流域 曾经历 了史前文化 时
期和迁徙牧业时期, 河西地区最早的人类 活动可追溯到 5 0 0 0多 年 以前的马家窑文化早 期。由于早期人 口少 、人类活动强度不
大, 对形成今天流域格局影响很小。 石羊河流域大规模开发主要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措施及治理成效解析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措施及治理成效解析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措施及治理成效解析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涉及4市9县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用水矛盾极为突出,例如:上游和中游用水过度导致下游生态急剧恶化、水资源总量偏低、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行业用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进程,分析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总结水资源管理措施和成效,为流域后续治理提供参考。

标签: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治理成效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扼守着河西走廊的门户,流域水资源总量为16.5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5.60亿立方米,地下水0.9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731m3和280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5%和20%。

流域重点治理以前,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总量达28.77亿m3,地下水年超采4.32亿m3,农业总用水量为24.34亿m3,占用水总量的85.7%。

由于上下游多次重复利用以及地下水的超采,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172%,已严重超过其承载能力,致使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危害程度和范围日益扩大。

1、制约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1.1行业用水结构不合理,区域用水不平衡。

流域中游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没有充分考虑流域水资源的整体承载能力及区域的平衡性,用水量及耗水量偏大,中下游水资源配置不平衡。

以农业为例,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致使中游地区耗用水量过大,下游民勤又无自产地表水,加之入境水资源的逐年减少,为了生存和生活,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1.2水资源管理体制落后,资源浪费严重。

流域内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体制和机制与日趋恶化的流域水生态环境不相适应,缺乏系统的管理措施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特别是农业方面,多为高耗水作物,地表水灌溉方式在流域重点治理前以大水漫灌为主,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效重复利用率低,输水系统渗漏损失严重,造成水资源浪费。

石羊河流域地水

石羊河流域地水

二、研究内容 确定性模型
• 1)能比较准确的预测地下水动态变化
• 2)基于许多假设条件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很难真实 地模拟实际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
随机模型
• 1)无法表示出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动力学关系 • 2)对于缺乏地下水地质资料或者含水层参数资料不足, 却积累一定数量的水文气象、开采量和地下水动态资料 时,实用而有效。
1.2协同克立格空间插值方法 • 协同克里格法利用多个变量之间的互相关性,用这些 变量对其中一个变量进行局部估计的方法,但是只有当两 个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大时,建立和计算交叉协方差函数和 变异函数才有意义,协同克里格估计才能够保证精确和有 效。其定义为: • 设点处第个变量为待估变量,则其估计量是K个协同区 域化变量样本点数据的线性组合:
凉州区 4610
民勤县 9519
古浪县 1159
金川区 1626
永昌县 1677
发证机井数
三、石羊河流域地下水位 年际变化特征
1.原理
根据地下水水位数据的特征,一个非稳定的地下水时间
序列的组合模型,可表达为:
h(t)=T(t)+P(t)+R(t)
其中:h(t)为地下水水位;T(t)为趋势函数;P(t)为周期函数;
变化趋势检验结果
变化模式分类 根据上述六个站点地下水位随时间变
化过程,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种模式:
(1)单调下降型
(2)波动衰减型 (3)中末期加速型 (4)末期趋稳型
原因分析
自1984年至2005年,分别由2.02和2.22亿立方米,减少 到0.78和1.07亿立方米,平均每年都以0.05亿立方米的速度逐 年减少,整体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近二十年来,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

石羊河流域水土资源与土地沙漠化治理方略探讨

石羊河流域水土资源与土地沙漠化治理方略探讨

石羊河流域水土资源与土地沙漠化治理方略探讨1流域水土资源概况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之间,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也是河西走廊的门户。

流域总面积4.16万km2,耕地面积6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50万亩。

2000年流域总人口22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99亿元。

石羊河流域灌溉历史悠久,是国家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

石羊河流域是河西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

流域内自东向西有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等八条较大山水河及柳条河、马营沟等30多条长度在3公里以上的小沟小河。

各支流均发源于祁连山区毛毛山、冷龙岭北麓。

东大河、西大河在金昌市境内。

其它各河流出山后汇集形成石羊大河,进入民勤县,最终归于青土湖,整个水系呈扫帚状分布。

石羊河流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来源靠北上的东南季风,冬春季节在西伯利亚高压控制下气候干寒,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多年平均降水量荒漠区80~110mm,走廊平原区130~200mm,山区250~600mm。

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4~6月占25%,3~10月占15%。

蒸发量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增加,山区约700mm,浅山区1 100~1 200mm,川区2 000~2 200mm,下游民勤县高达2 644mm。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总量16.90亿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1.10亿m3,流域内自产地表水15.80亿m3。

按200年统计人口,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600 m3,是全省水平(1 400m3/人)的1/2和全国水平(2 200 m3/人)的1/3;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仅220m3,是全省水平(810m3/亩)的1/3和全国水平(1 900m3/亩)的1/9。

系全国最干旱缺水的地区之一,素有“十地九沙,非灌不殖”之说。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1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1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刘宗巨(嘉峪关市第一中学,甘肃嘉峪关,735100)摘要:石羊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主要的内陆河流之一,近年来,由于受区域气候变化、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及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已经影响和制约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此说明以民勤为重点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石羊河流域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典型的内陆干旱性气候。

该区植被类型多样,分布有从平原到山地的森林、灌丛、草原、荒漠、草甸和沼泽等不同的植被类型,农牧业发达,人口众多,是宝贵的内陆干旱地区的绿洲。

1 石羊河流域自然条件概述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是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东起天祝境内乌鞘岭-毛毛山一带,与腾格里沙漠接壤,西至山丹丰城堡大黄山,南以祁连山冷龙岭为界,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相连。

流域面积4.16×104km2,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武威市的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的全部以及天祝县永昌县的部分。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1°10′至104°05′,北纬37°15′至39°30′之间,人口约212万,耕地面积约460万亩,灌溉面积约395万亩。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降水资源,和冰川部分融水。

石羊河地表水由大靖河、古浪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黄羊河等八大河汇集成,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包括季节性小河沟)14.69×108m3,河流出山以后,进入走廊地区的永昌-武威盆地,再向北经过红崖山水库进入民勤盆地。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为100-250mm,南部的祁连山区降水量200-800mm,并且多以固态水的形式储存,少部分形成地表水流,有关资料表明,石羊河流域共计冰川数141条,折合储水量18.2×108m3,[1]冰雪融水在河川径流组成中所占的比例为3.8%,另外,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有 2.08×108m3,据计算,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1956-1999)水资源总量为16.77×108m3。

浅谈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治理

浅谈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治理

浅谈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治理摘要: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中,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石羊河流域中隐藏的诸多问题开始显现出来,例如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不仅影响到了流域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生态治理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治理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与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并日益加重的过程。

多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与生态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虽然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流域内的广大干部群众都在流域治理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与生态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水资源短缺石羊河流域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于祁连山区,山区径流主要为降雨和冰雪融化补给,根据调查显示,石羊河流域出山口地表水资源量约为15.6亿m3,详见表1.表1.石羊河流域(1956-2010)地表水资源量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包括降水补给量、沙漠侧向流入量以及祁连山区侧向流入量,共为0.9983亿m3。

综上所述,根据数据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1956-2010年,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共为16.61亿m3。

按照目前用水水平,多年平均来降水量时,需要的总水量为31.14亿m3,由此可见,目前石羊河流域水量严重缺乏,无法满足附近的农业、工业以及生活需求,按照这样的数量进行计算,便会有129万亩的农田无法得到河水灌溉。

水质污染按照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相关规定,石羊河流域中,西大河、西营河等部分河流水质为i类,大靖河等为ii类。

总体来讲,石羊河流域中的山区水源能够用作生活、灌溉用水,但是由于黄羊河上游的采金、西营河上游的煤矿和电厂等,导致两处河流的水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石羊河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

石羊河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

石羊河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院系:xx学校学院年级:2012级专业:环境工程姓名:xxx指导老师:xxx时间:2014.8.30石羊河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作者:CXJ 指导老师:xxx摘要:通过阅读资料获取石羊河流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造成的水量不断减少、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流域植被减少,土地沙漠化加剧等等,结合前人所得到的理论或者实际方法,较为系统全面地在阐述出石羊河流域的治理与生态修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总结出适合石羊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条例和办法,为以后的生产和生活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字石羊河流域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石羊河流域(101°41′~104°16 ′E,36°29 ′~39°27 ′N)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乌鞘岭以西、祁连山北麓,总面积达4.16万km²。

流域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为了发展经济过度开发地下水,严重挤占生态用水,导致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绿洲面积大幅度减少,地下水超采量达4.32亿m³,其中民勤盆地超采 2.96亿m³,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这一情况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迫使人们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石羊河流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1.石羊河流域降水径流演变趋势在降水方面,石羊河流域的降雨量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上有着较大的差异。

空间分布主要和高程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讲,山区的降雨量大于平原地区的降雨量,山区的降雨量大而且相对稳定,平原地区的降雨量小波动性比较大。

从时间分布看,石羊河流域的汛期在6-8月份,最大降雨量出现在7-8月份,11-3月份是非汛期,其中最小月降雨量出现在12月份。

在径流方面,通过对比主要产流区,我们可以得到径流分布规律大体与降水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及特点
作者:侯慧敏严维
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32期
Changing Tre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Resources of Shiyang River Basin
Hou Huimin;Yan Wei
(①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兰州 730050;
②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兰州 730050)
(①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Lanzhou 730050,China;
②Lanzhou Resources & Environment Voc-Tech College,Lanzhou 730050,China)
摘要:石羊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变化趋势和特点是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不大,多年补给基本稳定;垂直及水平呈梯度分布;多年变化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性。

地下水多年动态总体特征是地下水位持续性下降。

Abstract: Changing tre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resource of Shiyang river basin include that annual runoff distribution is uneven; annual change is little and supply is basic stability;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how gradient distribution; and the obvious change is cyclical for years. Years’ dynamic general characteristic of groundwater is underground water level persistent decline.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
Key words: Shiyang river basin;water resources;changing trend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317-01
1流域概况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地区东部,处于乌稍岭以西,祁连山北麓,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1°41′~104°16′,北纬36°29′~39°27′之间,东南与白银、兰州两市相连,西南紧靠青海省,
西北与张掖市毗邻,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总面积4.16万km2,占甘肃省内陆河流域总面积的15.4%,人口密度为54人/km2。

石羊河流域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全流域大致可分为南部祁连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区、北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四大地貌单元。

石羊河流域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夏季短而炎热、冬季长而寒冷,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

石羊河流域水系发源于祁连山,自东向西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八条河流组成。

河流补给来源为山区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产流面积1.1万km2。

2水资源变化趋势及特点
2.1 地表水资源变化趋势及特点
2.1.1 径流年内分配不均石羊河流域山区河流的径流补给主要是降雨,因此径流的年内分配与降水年内分配基本一致,作物生长期4-6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29%,主汛期7~9月占49.6%,最大连续4个月6~9月占59%,枯季10月至翌年3月占18.49%。

2.1.2 年际变化不大,多年补给基本稳定占地表年径流总量95%的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六河的Cv值0.16~0.25,数值相对较小,说明这六河水量补给较为稳定,年际变化不大。

占地表年径流总量5%的古浪河、大靖河Cv值分别为0.32、0.52,说明这两河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从石羊河流域历次水资源评价成果来看,流域河川径流补给量多年基本稳定。

2.1.3 垂直及水平呈梯度分布石羊河流域年径流深垂直及水平呈梯度分布,由祁连山区的500mm向浅山区递减为5mm,产流主要在祁连山区,中部平原区至北部干旱区基本不产流。

2.1.4 多年变化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性从45年径流系列动态变化过程总的来看,从1956年至1985年30年完成了一个丰平枯的循环周期,1985~2000年又开始进入下一个循环的10年平水期。

我国西部内陆河流域气候的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短时期内是觉察不出来的。

2.2 地下水动态变化及特征
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多年动态总体特征是地下水位持续性下降。

据地质部门1990年与1995年同期实测资料对比,武威盆地五年内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85m,下降速率0.31m/a,民勤盆地平均下降2.83m,下降速率0.57m/a,昌宁盆地平均下降1.26m,下降速率0.25m/a。

3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产生的问题
①由于石羊河流域径流年内的不均分配,在作物生长期(4-6月)的径流量较小,不到年径流量的30%,这就导致在此时段内地表径流无法同时充分满足流域工农业的生产需要,造成来水与用水时间上的矛盾。

②石羊河流域的主要产流区在海拔较高的祁连山区(500mm),而主要用水区在基本不产流的中部平原区和北部干旱区,造成来水与用水空间上的矛盾。

③2000年以后石羊河流域进入周期性循环的枯水期,来水量减少,而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水需求量却是逐年增加,这导致中下游为维持生存发展而大量开采地下水,进而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矿化度逐年上升,地面旱生植物大面积退化死亡,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3.2 解决措施
①从外流域向石羊河流域调水,满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②进行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上游祁连山区植被,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③减小中下游农业种植面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措施,提高水源的利用效率。

④控制中下游地区地下水的开采量,逐年恢复地下水水位。

4结束语
文章详细分析描述了石羊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变化趋势和特点,并论述了由于该特征和变化趋势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简单叙述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李金标,王刚,李相虎,马金珠.石羊河流域近50a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
[2]畅建霞,王义民,黄廷林,黄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调控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
[3]张永明,宋孝玉,沈冰等.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策研究[M].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2007.
————————————
作者简介:侯慧敏(1979-),男,山西屯留人,讲师,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教学研究工作;严维(1982-),男,湖北鄂州人,讲师,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教学研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