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高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
摘要: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对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阐述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背景、形式,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联合;人才模式
大庆师范学院在2010年12月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途径,“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必须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国外,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培养学生己经成为备受关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得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了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的合作教育模式。

同时,实践能力本身固有的”实践性”特征也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入各种社会资源,构建起校内与校外、大学与用人单位之间全面互动的合作培养机制。

以美国为例,高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是与企业合作,主要包括科研服务、教育服务和咨询服务,而以科研服务为主。

其高等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有:开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建立科学(工业)园区;建立高校—企业联合研究中心;通过签订科研合同承担校外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科研项目;高校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相互支持;提供各种咨询;兴办合资企业;高校向社会开放图书馆、实验室、教室设施,等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及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愈来愈密切,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良性互动和合作共赢,是政府、高校、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现有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已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发展要求,构造人才培养新模式是新世纪摆在每个高校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而必须解决的战略问题。

目前,我国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校企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

不管是那种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点,就是学校始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未能真正实现校企
共同培养人才的目标。

以学校为主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容易偏离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本质目标,不易调动企业主动合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合作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条件的健全和完善。

企业是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伴;企业是实践教学的大基地;企业是学生就业的主渠道;企业是科技成果的孵化器。

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转,高等院校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培养专业人才,实现企业需要与高校培养的“无缝对接”,已成为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重大课题。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需要的扩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

能力培养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充分利用企业这一丰富的实践教学条件,安排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大量的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特别是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的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显得更加必要。

据统计,每年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人数达40%-50%,企业成为学生就业的主渠道。

加强高等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密切双方联系,实现互惠互利,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和方便。

高等学校的科技成果需要企业参与研发,也需要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开发,企业在成果转化和开发方面的条件得天独厚。

充分利用这一条件不仅有助于高校科研方向的确立,而且可以加速研究的进度,更容易孕育出重大成果。

在成果的形成过程中高校教师、学生都能参与到研发的过程中,既锻炼了教师又培养了学生;高校培育了成果,企业获得了效益。

大庆师范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已经成为大庆师范学院所开设专业中学生人数最多,学生就业率位居全校前茅的专业之一。

市场营销专业以培养服务油田经济、地方经济,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应用型营销管理人才为宗旨,积极探索“虚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度校企合作,灵活增设专业方向,以保证学生顺利就业、尽快适应岗位群工作。

从2010年4月开始,“虚拟订单式”培养模式进入实质性阶段,截止5月份,已经有包括庆客隆、海通证券、齐齐哈尔富尔农艺有限公司、九阳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单位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

探索地方高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市场营销专业为实践基础,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包括订单式培养、项目合作、虚岗工作等多种形式。

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近似真实的企业运营生产环境。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科学设置各个阶段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果没有“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院采用校企零距离合作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即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管理运作和项目实施,为教师提供实践活动平台,加强校内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企业师资队伍。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相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加入师资队伍,走进课堂,传授最新的实用型知识,这大大改变了学校教学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局面。

建立管理、监督和评价机制。

为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正着手建
立相应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监督、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学院行政、管理等机构的全方位支撑体系。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意义重大,但涉及面广,任务艰巨。

需要全国教育界同行一道努力,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

高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市场机制,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只有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

校企结合,是高校和企业开展充分合作、互利共赢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方面,利用高校雄厚的学术研究资源,为企业技术合作提供开放的窗口;结合高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新型培养体系,为企业提供全面、系统、量身定制的人才培训。

另一方面,利用企业过硬的技术、设备、人才、管理等资源,为高校教学—特别是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服务。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践教学的强化与改革。

实践教学是同理论教学相对应而出现的,又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主要是指围绕着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拓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它是加深理论认识、提高认知水平的有效方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所具有的特征和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作用,深刻地说明了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第二课堂的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们正着力建设大学生创新中心。

搭建学生创新活动的平台。

引导学生建立创新活动小组,如建立竞赛小组、项目设计小组等,吸引学生走进创新中心从事创新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学科竞赛。

根据专业特点组织相应的学科竞赛,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和永不言败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各种形式的讲座。

多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文化沙龙、报告会等,开展百篇经典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品质;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吕延勤.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2).
[2]钮秀山.高校与企业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的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2003,(10).
[3]刘明久,李友勇.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