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中和谐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中的和谐美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从而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当然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看法,本文从和谐美的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
1.该学内容的疏与密
语文教学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
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如《挑山工》一文,“爬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相遇的?这说明什么?”这些问题可靠学生自学解决,第二问对理解挑山工的话有帮助,可在检查自学效果时多花一点时间,以上是“疏”,而且是“疏中有密”。
而挑山工一番含有哲理的话是教学重点,则必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深入理解。
可通过下列问题引导思考:①“我们”怎么走?挑山工怎么走?对此挑山工是怎么说的?作者是怎么写的?②从挑山工的话里你体会到什
么道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这段话背下来。
以上是“密”,而且“密中有疏”。
2.教学节奏的张与弛
的,可以快节奏进行。
内容比较难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腾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老师的讲解也要适当放慢些,让学生来得及消化。
如《草船借箭》的教学,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神机妙算”理解课文内容,对诸葛亮“算”准“借”的时间这部分内容,教学节奏要慢,让学生学懂内容后小结学法。
有了这一基础,诸葛亮算准曹操、鲁肃、周瑜的性格特点和采取的策略等内容,则可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3.教学方法的巧与拙
我们既要遵循常规,又要突破常规,两者结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围绕重点部分读思议是突出教学重点的常规教法,把重点的突破渗透到预习或专门性的练习中,这是“巧”。
抒情性浓的课文,读读议议是“拙”,以读代讲是“巧”;意境优美的课文,引导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言传),是“拙”;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意会),是“巧”。
教中应根据课文特点,确定是守拙还是用巧,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教学程序的顺与逆
或从结尾段导入,或从重点段教起。
同时,教学中也常是顺中有逆,
逆中有顺。
如逐段讲读课文,这是“顺”,但在有的段落的讲读中,经常抓住结句理解段落内容,这是“逆”,是“顺中有逆”;抓住篇末的中心句来讲读课文,这是“逆”,但抓住中心句后,却又是按课文顺序来理解,这是“顺”,是“逆中有顺”。
教学程序是“顺”是“逆”,应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阅读基础确定。
5.教学形态的动与静
行”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是无声世界。
教学中的“动”,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
“动”“静”合理搭配,低年级以“动”为主,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增加“静”的次数,延长“静”的时间。
6.教学语言的庄与谐
语言的“庄”,指用词准确,逻辑性强;“谐”,是有趣,有幽默感。
应该是亦庄亦谐,寓庄于谐。
导入时宜谐,能激发兴趣和诱导注意力的定向;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宜庄,庄后再谐能使学生大脑有所放松,较快地消除疲劳。
低年级宜谐多于庄,高年级则可庄谐并用。
7.教学风格的情与理
学生爱学、乐学;有的擅长于“理”,通过符合逻辑性的教学程序的安排和有很强逻辑性的讲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会学习。
据心理学研究,上述两种风格都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应
力求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混合性的风格。
活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技巧,使之处在协调、适中、完美的状态中,使学生在和谐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