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戏曲音乐的现状与传承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分析其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现状目前,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现状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许多传统音乐学院和音乐团体在传统音乐的教学和演出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工作。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遇到了一些困难。
由于社会发展的变革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一些传统音乐的曲目、演奏技艺和乐器制作技艺面临严重的丧失和流失。
二、传统音乐现代发展的趋势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 传统音乐的现代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正在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传统音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演奏形式,而是更多地与现代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融合,呈现出新的艺术形态和表现手法。
这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 传统音乐的国际化传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统音乐正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中国传统音乐家和乐团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国际化的传播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助于丰富和提升中国传统音乐的国际形象,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音乐的数字化传承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使传统音乐的内容、形式和表现方式得到更好地保存和传承。
数字化传承也有利于传统音乐的传播和推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趋势充满了活力和希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戏曲音乐的发展现状与传承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戏曲音乐的发展现状与传承刘孟雅(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摘 要:在我国悠久地历史长河中,拥有着许许多多的艺术宝藏,戏曲音乐就是其中之一。
它是人民在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是历史中的珍宝,但当今社会戏曲音乐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怎样传承是现在戏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因此,文章分别从戏曲的现状,产生问题的原因,传承和发展三个方面去论述。
发扬,传承我国优秀的戏曲文化艺术,让其走向世界,绽放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中国戏曲音乐;发展现状;传承引 言戏曲文化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形式。
戏曲文化起源于原始歌舞,又经过时代的更迭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样式。
戏曲艺术的特点是将各类的艺术以相同的标准汇合到一起,在这些艺术相同的性质下体现他们不同的特性。
传统音乐文化在我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历史舞台上是一颗宝贵的明珠。
时代在逐渐变化,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对戏曲了解的十分少,甚至有一些人只知道戏曲这个字眼,所以我们更应该去传承戏曲艺术,重视戏曲的传承就是尊重和维护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表现,使更多的人们去了解戏曲,认同戏曲,推广戏曲,这将是戏曲艺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一、 戏曲的现状自20世纪70年代传统戏曲音乐发展到顶峰以来,戏曲音乐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70年代后期传统戏曲音乐的创作呈现出整体的衰落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音乐家自身的原因。
反之,绝大多数戏曲音乐工作者仍然在不断地探索与学习,仍在戏曲艺术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奋斗。
所以,我们在分析事物变化的原因前,不能只着眼于事物本身的发展而忽略事物外部环境的影响。
戏曲作品的创作出现下滑的现象从外部的环境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放的中国政策必定使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形成打击,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并且还有人们因工作或者学习等其他情况带来的身体压力和精神压力,文化体制的变化也使艺术逐渐迈向市场,变得市场化等等,这些都是对戏曲艺术带来巨大改变外部因素。
传统戏曲的创新与传承——中国戏曲发展现状与前途展望

传统戏曲的创新与传承——中国戏曲发展现状与前途展望中国戏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中国文化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多元化,中国戏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一、传统戏曲的创新与发展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传统戏曲涵盖了多种表演形式,如京剧、豫剧、越剧、粤剧等,每种剧种都有其独具特色的表演方式和风格。
传统戏曲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国戏曲界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积极应对时代变革的必要条件。
1. 新表演形式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观众对于戏曲表演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戏曲形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因此创新也成为了戏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些新型表演形式的出现,如电视舞台剧、戏曲小剧场、微电影等,为戏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其中,电视舞台剧是一种将舞台剧表演方式与电视剧形式结合的新型表演形式。
它将传统戏曲剧目、舞美、配乐、服装等元素与电视剧拍摄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表演形式。
这种形式更加适合现代观众的口味,也更容易传播和接受。
2. 艺术语言的革新戏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需要有精湛的表演技艺,还需要有优秀的艺术语言,才能够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但是,传统的戏曲艺术语言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传播和接受的市场。
因此,创新戏曲艺术语言,不失传统特色,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已经成为了戏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京剧故事以及戏曲剧目在内容上逐渐融入了当代生活元素,如网络时代、社交媒体、新闻事件等。
另外,一些新的表演技巧也被引入到传统戏曲表演中,如音乐、乐器演奏、身体语言等。
这些都为戏曲语言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3.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戏曲发展需要一种平衡,既要传承传统,又要创新与发展。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就成为了戏曲发展的关键之一。
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充分注入现代审美元素,从内容上、形式上、艺术语言上寻求突破,将传统戏曲与现代文化相互渗透,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未来方向。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与现实措施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与现实措施摘要:一、引言二、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1.文化传承的重要性2.民族特色的体现3.传统艺术的延续三、现实措施1.政府政策支持2.教育推广3.创新发展4.人才培养四、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观众群体萎缩2.演出市场不景气3.传统表演艺术流失五、案例分析1.成功传承的戏曲剧目2.创新表演形式的代表六、结论正文: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戏曲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引言在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文化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尤其是戏曲艺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探讨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与现实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1.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传承戏曲文化,是对民族历史的尊重和继承,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责任。
2.民族特色的体现戏曲艺术作为中国独有的表演形式,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传承戏曲文化,就是传承民族特色。
3.传统艺术的延续戏曲文化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传统艺术的延续。
只有将这一艺术形式传承下去,才能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富多彩。
三、现实措施面对戏曲文化传承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现实措施,推动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
1.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戏曲艺术充分的扶持,加大对戏曲传承保护的投入,为戏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教育推广教育部门应将戏曲艺术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爱好,为戏曲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3.创新发展戏曲艺术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尝试创新表演形式,拓展演出市场,吸引更多观众。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引言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期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二、戏曲艺术的传承1. 保护传统剧目:传统剧目是戏曲艺术的瑰宝,应该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收集、整理、出版传统剧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
2. 培养戏曲人才:戏曲人才的培养是传承戏曲艺术的关键。
通过设立戏曲学院、举办培训班、邀请名师指导等方式,培养更多的年轻演员和戏曲爱好者,为戏曲艺术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3. 推广戏曲文化:通过举办戏曲演出、展览、讲座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戏曲艺术,提高公众对戏曲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
三、戏曲艺术的发展1. 创新剧目内容:在保持传统剧目精髓的基础上,对剧目内容进行创新,注入现代元素,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2. 融合其他艺术形式:将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如音乐、舞蹈、绘画等,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
3. 拓展传播渠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电视、电影等,拓展戏曲的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戏曲艺术。
四、结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戏曲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推动戏曲艺术的创新和发展,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戏曲艺术,让它在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中国戏曲的传统传承与现代发展

中国戏曲的传统传承与现代发展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魅力独特的艺术形式。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戏曲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了两岸四地乃至全球华人所共同推崇的艺术瑰宝。
一、中国戏曲的历史传承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曲艺演出形式主要是说唱和音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演出技巧的发展,中国戏曲逐渐从说唱音乐演变成了多种形式的戏曲表演,如京剧、昆曲、越剧等。
此外,不同地区还发展了各种民间戏曲,如川剧、豫剧、秦腔等。
中国戏曲不仅包含了音乐、舞蹈、唱腔等多种表演元素,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在它的表演过程中,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等元素都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二、中国戏曲的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国戏曲也在变化与发展中寻求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形式。
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下,越来越多的戏曲现代化演出形式出现。
微电影、动画片等媒介被广泛应用于戏曲表演中,使戏曲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甚至吸引了年轻一代的青睐。
同时,戏曲演员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戏曲的表演形式进行了新的尝试。
从造型、服装、化妆到表演手法、舞蹈等方面都向现代化、简化趋近,赢得了现代观众的心。
三、中国戏曲的传承问题虽然中国戏曲进行了现代化的转型改革,但是它仍然面临着许多传承问题。
由于先天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现实中大批传统戏曲业余爱好者以及专业戏曲演员面临职业困境,失去了用于传承中国戏曲的权力和机会。
中国戏曲路正凋零、走向谷底,若没有一些制度性的纠偏,它就将会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因此,现代化发展必须与传统的艺术传承兼备,大力培养一支专业的戏曲后继人才,加大对戏曲的保护和辅导,丰富和完善戏曲传统教育体系,让中国戏曲在现代化中焕发生命力。
四、中国戏曲的未来展望中国戏曲的未来展望看起来并不完全一片光明。
但我们深信,中国戏曲文化的辉煌在前方,它将带给我们深层的情感体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传统戏曲的传承困境与出路

传统戏曲的传承困境与出路传统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戏曲的传承面临着许多困境,亟需寻找出路。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传统戏曲的传承困境,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出路。
一、传承困境1.观众流失: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戏曲演出已经不再是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
年轻人对戏曲的兴趣逐渐减少,观众群体老龄化现象严重,导致戏曲市场的观众数量逐渐减少。
2.传承人才匮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地区的戏曲艺人纷纷涌向城市,导致传统戏曲的传承人才逐渐减少。
同时,由于戏曲艺术的学习和表演难度较大,许多年轻人不愿意涉足这一领域,导致传统戏曲的传承人才匮乏。
3.创新不足:传统戏曲艺术长期以来都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
这种传承方式导致传统戏曲艺术缺乏创新和变革,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市场变化。
4.保护不力:传统戏曲艺术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保护。
然而,目前传统戏曲艺术的保护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资金不足、政策不完善等,导致传统戏曲艺术的保护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二、出路探讨1.创新传承方式:传统戏曲艺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传承方式。
可以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如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将传统戏曲艺术传播给更多的人。
同时,可以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戏曲培训课程,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参与戏曲艺术。
2.培养传承人才: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传统戏曲艺术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才。
可以通过建立戏曲学校、培训基地等方式,为年轻人提供学习戏曲艺术的机会和平台。
同时,可以开展戏曲进校园等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戏曲艺术。
3.推广普及教育: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传统戏曲艺术的普及教育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戏曲艺术。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向公众介绍传统戏曲艺术的起源、发展、特点等知识。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新的传承与发展挑战。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一、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首先需要传承人的才华与责任。
传统音乐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积淀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
在当代社会,传统音乐的传承人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功底,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音乐的热爱与敬畏之心。
年轻一代传承人需要通过继承与学习,将传统音乐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与表演中,从而将传统音乐延续下去。
现代传承需要有利于传统音乐的发扬光大。
乐器、曲谱、唱腔等传统音乐元素的采集、整理和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这需要有专业的机构来对传统音乐进行科学的搜集和记录,推进传统音乐的数字化工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参与到传统音乐的传承中来。
还需要通过举办传统音乐的演出、比赛、展览等形式,扩大传统音乐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传统音乐。
现代传承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
传统音乐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方向。
通过音乐录音、数字化处理以及网络传播等手段,可以让传统音乐更好地与时俱进,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传统音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二、传统音乐的现代发展趋势在当代社会,传统音乐的发展具有许多新的趋势。
传统音乐与多元文化的交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紧密。
传统音乐正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传统音乐在吸收外来音乐元素的也需要更好地传播和推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这就需要传统音乐的艺术家与学者们深入研究,广泛开展合作交流,拓展传统音乐的视野和领域,不断推陈出新。
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是传统音乐发展的另一大趋势。
现代音乐的元素,如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正在成为传统音乐创作与演出中的新亮点。
通过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进行巧妙的结合,可以为传统音乐赋予新的生命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对传统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戏曲音乐的现状和传承
作者:刘媛媛
艺术系
【摘要】:中国,一个经历上下五千年文化洗礼的国家,承载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到今天,回顾她成长的历程,中国传统戏曲音乐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族民间乐器有两百余种,曲艺有两百多种,戏曲有三百多个剧种这些优秀的传统音乐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民族走向繁荣的文化素质保障,因此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戏曲音乐的发展现状,并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戏曲音乐传承下去是非常重要的。
戏曲音乐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发展并传承我国优秀的戏曲音乐是把我国音乐文化艺术推向灿烂辉煌的需要。
【关键词】:中国戏曲音乐现状传承
序言:中国戏曲是包含的音乐舞蹈,美术杂技和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一门戏剧艺术,它可以集中的表现戏曲中的内容,戏曲音乐中又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韵达)和(器乐伴奏的部分)中国戏曲音乐是以群体风格地方风俗民族风俗为特征的,并且发展的非常历史悠久,民歌百姓中,音乐唐代的歌舞音乐与宋代的说唱艺术音乐,需要让其有发展的基础,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典型,对她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以及对传统戏曲音乐的抢救是音乐文化的行为。
它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原始歌舞,经过漫长而发展的过程,到了宋元时期才形成为比较完
整的艺术形态,从艺术因素的构成来看戏曲,它主要来源于民间歌舞中滑稽戏和说唱艺术庙会以及瓦舍勾栏对戏曲的形成了促进的作用直到明清走向了繁荣。
一、戏曲的特点
中国戏曲是相对中国传统戏剧的独特的称谓,宋代刘勋词人吴勇张传中提到了永嘉戏曲暨南师元代陶艺综艺南村耕路中有着明确的戏剧之说,国学大师王国维,将杂剧宋元南戏明清传奇和近代的京剧,地方戏在内中国传统戏剧,统称为戏曲。
从此有了区别于他人的独特资质与特色差别。
概括了中国传统戏剧艺术,以歌舞演故事演绎戏曲艺术。
从她诞生那天起,就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古时的人们用崇拜图腾的方式展示生活,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憧憬以及他人事迹,是一门既包括时间艺术又包括空间艺术的综合艺术,这一特性虽然是世界各国戏剧。
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就有中国的戏曲,而戏剧本身的剧本创作,体现的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传统戏曲舞台上人物的脸谱、化妆、服装、以及道具也表现出了我国传统美术的观念。
而特点戏曲的剧种是依据她的发源流行的地区、艺术特色以及其民族的特征,不同的因素而划分,以民族和地区划分剧种的主要标志。
它是由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艺术综合而成的,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唱,有文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独挡一面。
二、戏曲的发展
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的歌舞,歌舞由此逐渐发展提
高。
如“傩戏”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
从《诗经》中有关于祭祀的舞乐与《楚辞·九歌》,它们的歌舞内容是对于祖先或者是对神灵的祝颂,也包含萌芽状态的戏剧因素。
西汉统一以竞技为主开始盛行,广泛地集于民间的表演艺术,受西域影响,有了许多戏剧性的表演。
在南北朝对立时期,由次出现了“代面”、“踏摇娘”、“参军”等故事内容与战斗意义都体现表演艺术逐步成熟,为戏曲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燕乐”集中隋唐时期中民间,与外来乐曲的成就,促成中国音乐声律变化,宋元戏曲主要按燕乐的宫调分配。
戏曲诞生于唐,那个时候的戏曲类型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歌舞戏和参军戏。
如大曲已有散板、慢板、中板而后转为了快板,如同现代的变奏。
因此歌曲既兴,就是从这里而来。
中唐后随着经济繁荣城市开始出现集中,如首都长安的慈恩青龙、永寿等大寺院。
同时,市人小说、以及文人传奇,小说的产生,为戏曲提供丰富题材,诗歌的声律成熟为戏曲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唐代的舞蹈有柔美的舞和刚劲的舞,故事性强,对杂剧方面的表演有很大的影响。
这种舞蹈在那个时候十分盛行,为戏曲的唱腔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教坊梨园专业性与正规化,提高了艺人的艺术水平,使歌舞加快戏剧化,从而产生用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剧目。
梨园科步严谨细腻,风格独具。
歌舞分女弟子和男孩,乐曲以横笛定调,音调高出《清乐》原来本调的二度,音色嘹亮,利于儿童细稚嗓音;而《清乐法曲》是以洞箫定调高,温婉悠扬。
三、戏曲内容
唱腔、器乐都属于戏曲,但唱腔占主导地位,唱腔也有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对唱,一个是独唱。
戏曲乐队被有称为“文武场”之说。
而文场的乐器基本上都由拉弦乐器构成。
武场乐器除了拉弦乐器外,还有敲弦乐器、吹管乐器等。
大锣小锣、铙钹、梆子堂鼓、南梆子(卜鱼)。
戏曲音乐分类包含四大声腔(昆,皮,高,梆)她所对应剧种:昆腔(昆曲)昆腔又称昆山腔。
京剧、川剧、粤剧、桂剧为中国四大皮黄腔。
川剧、湘剧、赣剧是中国三大高腔。
河南则有梆子腔,秦腔,豫剧,晋剧。
戏曲音乐节拍称之为板式,即:板眼形式慢板——三眼板类四拍子。
原板、二六板——一眼板类(二拍子)。
流水板、快板——有板无眼类(一拍子)。
散板、摇板——散板类(节拍自由)
昆曲:用昆腔来演唱的单声腔剧种,是属于曲牌体中的戏曲。
在2001年获“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称号。
昆曲角色行当包含生、旦、净、末、丑。
经典剧目有《牡丹亭》汤显祖,主要人物:杜丽娘,柳梦梅《桃花扇》孔尚任,主要人物:侯方域,李香君《长生殿》洪昇,主要人物:唐明皇(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柔和、细腻,常用五声音阶,级进为主,演唱形式灵活多变,独唱、齐唱、同唱、合唱,独唱接齐唱等——昆腔中的南曲和北曲南曲。
北曲豪放慷慨。
常用七声音阶,跳进为主,演唱形式多为独唱。
曲笛和管弦——主要器乐。
而分为琵琶、箫、三弦、唢呐、鼓板、堂鼓、云锣、小锣、钹——打击器乐。
曲牌板式:昆腔特有的一种特慢板式,南曲中常见——赠板。
散板、干板(1/4拍)、三眼板,一眼板。
代表
作《牡丹亭》主要演员是张继青。
京剧是以皮黄腔为主剧种。
角色行当含为生、旦、净、丑.至今的代表演员生:前须生:言菊朋、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后须生:马联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旦: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及代表作:梅兰芳《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尚小云《卓文君》程砚秋《荒山泪》、《锁麟囊》。
梅派代表作:《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
程派代表作包涵《荒山泪》、《锁麟囊》。
荀派代表作:《花田错》,净:裘盛戎《将相和》《铡美案》,袁世海,孟广禄,丑:萧长华,朱世慧《徐九京升官记》京剧乐器主奏乐器:京胡、京二胡、月琴(京剧三大件),唢呐、笛子、扬琴。
打击乐器包涵大锣、小锣、大铙,钹。
现代京剧中可能出现西洋乐器,如提琴,长笛,单/双簧管等。
京剧音乐皮黄腔包涵西皮腔:常有小大六七度跳进,风格刚健跳跃,表现活泼激昂情绪。
包涵正二黄:风格抒情平稳,表现细腻情感。
反二黄特点为大起又大落。
四平调包涵兼西皮、二黄两种风格的腔调。
《贵妃醉酒》梆子:表现思索、细腻的情感内心波澜,《霸王别姬》。
京剧板式包涵原板(2/4),导板,快板、流水板。
京剧曲牌:胡琴曲牌有《万年欢》《夜深沉》;笛子曲牌有《朝天子》《山坡羊》;唢呐曲牌《柳青娘》;锣鼓经:是京剧有着打击乐,各种不同形式一种打法的统称,主要用打击乐的声音合成,各种不同节奏,旋律。
京剧主要演员净:裘盛戎、袁世海、孟广绿——净;马连良、谭富英、于魁智——老生;宋长荣(需派),代表作《红娘》---旦。
【结语】:中国戏曲音乐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明星,剧有丰富的文化与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作经验与生活实践经验中创造出来的,蕴含着中国民族文化的特征,蕴含着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代表的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结晶。
我们应该多去挖掘及发扬。
注释:
1、《诗经》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