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的功与过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100位历史人物

中国近代100位历史人物

中国近代100位历史人物1.曾国藩: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2. 张之洞: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

3. 左宗棠: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

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

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4.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5. 曾国荃:早年随兄曾国藩筹建湘军,清·咸丰六年起独领一军,因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

同治三年(1864年)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间与郭嵩焘等修篡《湖南通志》。

6. 袁世凯: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时期,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

开始主张建强国、创建强大的中央政府等。

7. 洪秀全: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原名仁坤。

广东花县人。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8. 李秀成: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幼年和父母一起“寻食度日”,生活十分艰难。

1849年,二十六岁的李秀成加入了拜上帝教。

1851年9月参加太平军。

9. 慈禧太后:孝钦显皇后,满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

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志士仁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志士仁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 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的失败经验证明中国革命只能有共产党领导,中华民
族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策划: 主讲人: PPT制作: 图片: 视频: 执笔: 文字: 第三组
“科学”
蔡元培---北大校长,提出“兼容并包”的方针
李大钊---在中国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鲁迅---批判封建礼教最猛烈的代表 胡适---最早在中国提倡白话文
(5)内容及功绩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内 容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功 绩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人们的思 想得到空前解放。
必须改革上层建筑,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教训
维新运动的失败,充分说明
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充分证明
历史证明,农民阶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引导革命胜利;
洋务派官僚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改
革封建政治制度,决不能使中国独立富强; 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在 中国也走不通;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 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 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
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1840 1919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为什么要探索国家出路?
如何找到国家出路?
敢问路在何方?
历史的选择
为什么要探索国家出路?
鸦片战争前,由于清王朝封建地主政权腐朽
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所以封建制度已
危在旦夕。
观念深入人心;
④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

陈独秀另类档案

陈独秀另类档案

1923年至1927年是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初期,由于毛泽东执行中央决议领导湖南工人运 动成绩突出,受到陈独秀的赞扬,在“三大”前夕,毛泽东调 到中央当秘书,与陈独秀共同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中央文件均 由二人共同签署。因此双方接触较多。当时国共合作的局面非 常复杂,陈独秀已经感到很难驾驭,不像他写起文章来那么得 心应手。他常常做出一些决策,而这些决策经过实践的检验有 些是对的,有些则是行不通的。所以陈独秀在毛泽东的眼里, 他身上的那层耀眼的光环渐渐退去,呈现在毛泽东面前的是一 个实实在在的人,有伟大的一面,也有不伟大的地方,或者说 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这一阶段后期他们关于农民问题已不 知不觉地出现了分歧。
相反,对于毛泽东来说,他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不能领导革 命,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所以他在大革命失败后就引导党 下到农村去,领导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实践的结果虽有曲折,但 总的来说是不断地取得胜利。所以他越来越坚信马克思主义,这 就是他们两个人的差异。
二是时代的差异。由于年龄上的差距,两人主要的历史功绩 产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陈独秀的历史功绩主要产生在1915 年创办《新青年》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前,包括领导新文 化运动、创建中共、领导早期工人运动、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第 三次武装暴动等。这个时代我称之为“陈独秀时代”,因为这时 代的任何人的历史功绩都不能与他相比。这时代的特点是旧民主 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时期,打一个比方,是资产阶 级把革命领导权的接力棒交到无产阶级手中的接力区,或者说是 两个阶级激烈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时期。1927年以后,中国革 命的领导权就完全落到无产阶级的手里。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主要 在1927年以后,可以延长到1956年。同样,这个时期内, 没有任何人的历史功绩可以与他相比,我们可以称之为“毛泽东 时代”。陈独秀在这个时代里,已经失去了对历史的影响。由于 两个人的时代相承而不相叠,两个人的主要历史活动不相混杂和 冲突,历史功绩就互不掩盖,再加上毛泽东时代在陈独秀时代之 后,这是毛泽东可以坦然地肯定并公正客观地评价陈独秀历史功 绩的重要原因。

2023高三作文高分素材:致敬10大五四人物,重温100句经典言论 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经典人物摘抄

2023高三作文高分素材:致敬10大五四人物,重温100句经典言论 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经典人物摘抄

素材|致敬10大五四人物,重温100句经典言论+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经典人物摘抄1.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国家可亡,国史不可亡。

3.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4.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以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5.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受之苦痛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6.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

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7.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8.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9.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

10.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

洞见君说:陈寅恪,是清末诗人陈三立的儿子。

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陈寅恪学贯中西,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百年难见的人物。

他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受历代学人敬仰推崇。

盛名之下,他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人称学者本色。

民国十八年(1929年),陈寅恪在为王国维所写的碑文中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完整体现了“五四精神”,可以作为我们读书、求知最好的座右铭,也是教育培养人才应当遵循的原则。

02梁启超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3.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4.凡做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

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5.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陈独秀的婚姻传奇

陈独秀的婚姻传奇
开眼界 , 大长见识 , 她深 深佩服这
13 9 0年 , 高君曼 带着 孩 子回
安 庆为姐 姐奔丧 , 却遭遇 陈 、 高两 家冷眼。孤立无援 的她被彻底 击 垮, 咯血病 加剧 , 又患 上子 宫癌 , 次年病殒南京 。
随而来 , 但思想前卫 、 举止洒脱 的
高君曼毫不在 意 ,严 词抨击封建 观念 的陈独 秀也乐 于和打破封 建 束缚 的新女性交往 ,谁也不愿 顾
月 ” 。
陈独 秀 “ 踪 ” 失 了 ,引起 了党组织 的 关切 ,党组织 派人 四 处 打 探 他 的 下 落 无
产, 封建家庭 的干预无 济
于事 。 面对众人的非难和
陈 、 两家 的指 责 , 人 高 二 坚决 “ 自由恋爱 ” 干脆 私 ,
奔 了。
果, 只好 在上海《 民国 报 》上登 出 “ 寻人启 事” 。陈 独 秀看 到报
史 ,决 定 自费东渡 日本 留学 。他
儿玉莹 )但 陈独秀最终还是 将她 ,
抛弃 。
陈独 秀从小 敏而好 学 ,7岁 1
那年参 加 县试 、 府试 、 院试 , 连过 三关 , 了第一名 , 中 地方 绅士刮 目
相看 ,一时间来说媒 的人络绎不
绝。
高 晓岚 遭 弃 后 不 肯 离 开 陈
及人言 、 隐身 1退 。 3
位名不虚传的风云人物。

来二往 ,他 们再也分不开
了, 医院附近租 了一 间民房 , 在 过
起 了夫妻生活 。 接着 , 他们又去杭
陈 独 秀 的继 父 陈 衍 庶 曾以“ 退继 ” 相逼 , 不料
陈独秀 根 本无 意继 承 遗
州 、扬 州等地度 “ 蜜
对家庭的不关心终 让二 人渐行渐

建党伟业中陈独秀的无私奉献精神

建党伟业中陈独秀的无私奉献精神

建党伟业中陈独秀的无私奉献精神作者:徐光寿来源:《世纪风采》2022年第05期关于建党伟业中陈独秀的重要贡献,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作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报告中指出:陈独秀这个人,“他是有过功劳的。

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

……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

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

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

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

创造了党……有功劳。

”一、社会名流主导建党:背叛了自己的家族(一)作为社会名流的陈独秀说陈独秀是社会名流,应该不会引发异议。

我们可从下面史实来看:从五四运动到建党,陈独秀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同时兼任名刊《新青年》主编。

1917年元月,《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应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出任北大文科学长。

当时的北大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国立大学,在国内只要说到“大学”,所指就是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之下就是文科、理科两个学长。

陈独秀做的是当时中国第一学府北京大学的文科学长,是由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签署的任命状。

说是“社会名流”毫不夸张。

他在北大三年多,文科学长做了两年多。

当时的广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省份,因为不在北洋军阀控制之下,而是由资产阶级革命党(先中华革命党后国民党)人控制的省份,有相对的独立性。

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一职陈独秀虽然仅做了九个月,但陈独秀这个委员长不仅有职有权——省长陈炯明把广东全省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陈独秀办教育,汪精卫、胡汉民只是其中一般的委员,而且待遇丰厚——月薪300块大洋。

《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1917年初随着陈独秀迁至北京。

在上海期间《新青年》发行量只有两三千册,影响力并不太大,但到了北京大学,借助北大的平台,《新青年》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编辑和优秀的作者,还有着高质量的读者群体。

《陈独秀传》读后感

《陈独秀传》读后感

《陈独秀传》读后感近日,适逢建党九十周年,我认真读了《陈独秀传》,感触颇深。

历史上对陈独秀的评价很有争议,包括党内对这位党的缔造者之一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陈独秀这个人很复杂,有很大的功,也犯了很大的错,但我认为,相比较而言,他的功劳应是主要的。

他的功劳主要体现在思想方面,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与推动者之一,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提倡使用白话文,破除封建思想,宣扬马克思思想,而他还是党的缔造者之一,虽然他的性格倔强固执,导致最后因思想跟不上历史前进的步伐而犯了错误,但相比他的功劳来说,他可以说功大于过。

毛泽东在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预备会议上,在指出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及后来搞托陈取消派“反对我们”之后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

他是有过功劳的。

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

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

……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

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

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份进了共产党。

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

我说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

但他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做过很好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陈独秀则不然,甚至有些很不正确的言论,但是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普列汉诺夫以后变成了孟什维克,陈独秀是中国的孟什维克。

……关于陈独秀,将来修党史的时候还是要讲到他。

”这个评价应该说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

在其他许多人的评价中,多数的舆论都认为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

在这些评价中,值得提出来的是他最亲近的一位托派理论家的说法:郑超麟在《悼陈独秀同志》一文中说:“陈独秀同志能够从卢梭主义,进于雅各宾主义,进于马克思主义,进于列宁主义、托洛茨基主义。

【历史上的反孔倒儒运动】【中华文化】

【历史上的反孔倒儒运动】【中华文化】

五四时期陈独秀反孔倒儒
五四运动—背景
第四次反孔就是五四运动。反孔是“五四”新文 化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股思潮,并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五四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非常活跃,是五四主 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创办并主编《新青年》, 公开打出“排孔”旗号,发表了一批反对孔教和 批判儒学的文章,在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分析
早期,洪秀全的反孔行为只是他对个人的一种郁郁 不得志的宣泄
后期,有了一个明确的政治目的,和一个真正讨 伐的目标,并且将他们对孔孟之道理论的批判同 反孔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a) 反对封建专制君权, 论证农民造反的合理性 b) 反对纲常名教, 宣扬农民的朴素的平等思想 c) 妇女解放, 是太平天国反孔斗争的突出内容
历史上的反孔倒儒运动
老子反 孔子
文化大 历史上的反孔倒儒运动有哪些呢? 秦始皇 革命
反孔 运动
五四运 动
太平天 国
老子的反孔
这是第一次的 反孔,但或者仅 仅是一次学术争 论。
孔丘有逝者如斯 之叹,老子谈抛名 远利之感,上善若 水之德。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事件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国高官淳 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 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以 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 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 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 《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而议论现在政策 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公 元前212 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又因求长生药不得方士 逃亡之事而迁怒儒生,“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 告引, 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皆坑之咸阳, 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 ( 《史 记· 秦始皇本纪》)历史上把这事件与焚书事件连起 来统称为“焚书坑儒”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独秀的功与过
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他举着五四运动的旗帜,也是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他的一生,对中国的革命有着数不清的贡献,但是在成立共产党的后期,他却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直接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几乎将共产党的命运推上绝路。

他身上有“右倾机会主义者”“右倾投降主义者”,乃至“汉奸”“叛徒”的名号。

陈独秀的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曾一度紧密相连。

1918年12月陈独秀与李大钊等人创办了《每周评论》。

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开始向外界广泛宣传。

后来他前往上海,联系了共产国际组织,在其帮助下,陈独秀等人首先在上海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同时与全国各地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了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了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重要负责人。

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他还是党的最高领袖。

但是在大革命的后期,陈独秀偏离了革命道路,逐渐走向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道路。

在共产国际四大上,他放弃了各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这直接导致了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

在革命失败以后,陈独秀非但没有认真分析革命失败的教训,从中吸取经验,反而将目光转向“托派”,其革命思想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在他被中共开除党籍后,进一步参与“托派”组织的活动,并逐渐成为了党内“托派”的首领。

由于陈独秀的错误领导,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经历的血的教训,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但是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陈独秀第一个在中国的土地上举起了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不仅对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还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传播者。

他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贡献永远不能磨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