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水稻的植物学形态特征
2016新编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
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
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
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
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
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
水稻形态结构PPT课件

播种到孕穗期间的气温与水稻出叶速度的关系(品种:协优107)
地点
南京土桥
云南涛源
播种到孕穗天数
110
140
日均温(℃)
26.2
24.6
主茎出叶总数
17
20
每出一叶平均天数
6.5
7
影响叶片生长的关键因素
叶龄是关键的内部因素。
在正常气温条件下,每张叶生长完成的历时是随 叶位提高而增加,分间
节间
基部节间不伸长,密
集在一起,长分蘖和次生
根,称分蘖节。
分
蘖
上部4-7个节间伸长,
节
形成茎秆。
节间横切面结构
表皮
厚壁组织
维管束 薄壁组织
茎内维管束的联络:
n叶 n-2叶 维管束
n节 n-1叶 n-1节分蘖
根系 即:同侧叶、对侧蘖联络
五、稻穗
Panicle 穗
剑叶(旗叶)
退化生长点 穗轴
Panicle axis
1
1
5
2
4
1
3
2
1
0
A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A
主茎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0 A
主茎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1 0 A
主茎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2 1 0 A
主茎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3 2 1 0 A
主茎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4
1
3
2
1
0
A
主茎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1
5
2
4
1
3
2
1
0
A
主茎
水稻各生育阶段形态特征、诊断指标和因苗管理

水稻各生育阶段形态特征、诊断指标和因苗管理水稻各生育阶段形态特征、诊断指标和因苗管理(一)秧苗阶段1.秧苗长相苗龄适当,叶龄整齐,苗健壮,叶挺秀,根系发达,移栽后抗植伤力强。
2.诊断指标(1)足苗:移栽时每亩秧田叶面积系数约3.0一3.5;大苗每亩总苗数为100一120 万,中苗为150一200万,小苗为250一300万,单季杂交水稻每亩总苗数为50万一75万左右;叶龄整齐一致,中苗叶龄6.1一7.0,大苗叶龄8.1一9.0,小苗叶龄4.1一5.0无土小苗叶龄3.0。
(2)发根力强,单株根系发达,白根多,栽后2一4天返青活棵,活棵标准为早晨见心叶叶尖吐水为准。
(3)抗植伤力强,中苗叶色青绿,叶弯不披垂,碳氮比10一13,称健壮秧;大苗时色淡绿,叶片硬直,碳氮比15以上,称老壮秧,小苗叶色嫩绿,叶片微弯,称嫩壮秧。
(4)秧苗基部粗壮,其粗度为0.5一0.7厘米;带蘖率大苗95%以上,中苗50%左右,小苗30%上下。
3.因苗管理图示(1)选种种子要充分成熟,纯净,粒大,饱满,发芽率高,发芽势强。
(2)浸种催芽满足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促使种子发芽快而整齐,根与芽粗壮,以利播后迅速扎根,育成齐壮秧苗。
(3)适期播种露地育秧播种过早,易遇到低温危害,生长缓慢,发生烂秧死苗(4) 播量适宜播种过密,扎根不良,光照不足,秧苗细长黄瘦;播种适宜,秧苗健壮.(5)湿润扎根播后平沟水,保持秧板湿润,扎根快,立苗早,根芽生长健壮,成秧率高,播后深水,只长芽扎根,易引起倒芽、浮苗;如低温,还会引起烂秧、死苗。
要排水落干。
(6)早施断奶肥三叶期的秧苗,胚乳内养分已全部耗尽,它的生长靠自己的根系吸收水和养料,制造有机物质,独立生活。
追肥要早,一般在一叶一心时开始。
(7)防止死苗秧苗三叶期时,抗逆性最弱,遇5一7℃的低温,籼稻就会受到冷害,保温育秧或旱育秧,秧苗2一3叶时,由于病菌侵入,在遇低温阴雨转高温的晴天时,常出现青枯或黄枯死苗。
水稻根系的形态和生长研究

水稻根系的形态和生长研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食用到的水稻,是一种广泛种植的作物。
水稻生长过程中,根系是至关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水稻根系的形态和生长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水稻根系的形态水稻的根系是由原生根和侧生根两种根组成。
原生根由种子中胚茎部分发育而来,分为主根和侧生根。
主根向下发展,是水稻最重要的根系,主要负责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侧生根由主根向左右两侧发出,分为浅侧生根和深侧生根。
浅侧生根在土层浅部形成,主要吸收氮、磷等营养成分,具有较强的纵向生长能力;而深侧生根形成在深土层,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铁、锰等元素,具有较强的横向生长能力。
2. 水稻根系的生长水稻根系的生长过程分为发芽阶段、萌芽阶段、生长旺盛期和成熟阶段四个阶段。
其中,萌芽阶段是水稻根系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水稻正处于快速消耗体内储备营养物质的阶段,并开始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主根快速向下扎根,形成深侧生根和浅侧生根。
在生长旺盛期,水稻根系的快速生长增加了水稻的吸水和养分吸收能力,加快了水稻的生长速度。
3. 水稻根系的关键生理功能水稻根系不仅为水稻吸取养分、水分提供支持,还能减少土壤侵蚀、供氧等。
在根生吸收和分泌、激素调节、适应环境等方面,水稻根系有着独特的的生理功能。
水稻根系的吸水能力主要与根毛、根毛生产能力和根系结构有关,根毛生产能力越强,吸水能力越大。
水稻根系还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溶解矿物质等方式,吸收土中难以溶解的养分,如磷、铁、锌等,从而减少通过施肥和地面冲积失去养分的数量,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和水稻产量,同时还能调节土壤酸碱度和保护植物免受境内有毒物质侵害。
4. 水稻根系的研究进展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稻根系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现在,一种现代的根系研究技术——数字成像技术已经被应用于根系发育的定量测量。
06 稻的器官形态与构成.

六、稻的器官形态与构成(一)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1.种子结构水稻种子由糙米(颖果、米粒)和谷壳两大部分组成。
谷壳包括内颖、外颖、护颖等。
谷壳含脱落酸、香草酸、谷壳内脂A,B等发芽抑制物质和烟酸酰胺等生理活性物质。
这两类物质的浓度及其比例决定着种子休眠期的长短及休眠习性的有无。
糙米由果皮、种皮、胚乳(糊粉层和胚乳淀粉组织)和胚组成。
糊粉层含淀粉粒、脂肪、维生素和酶类等。
这些物质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对物质的转化起重要作用。
在精米加工过程中,果皮、种皮、糊粉层被除去,成为米糠。
胚乳的主要部分是淀粉组织,约占糙米总重的90%。
胚乳淀粉组织含大量淀粉粒及部分蛋白质粒。
这是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初期能量和物质的重要供给源。
胚位于糙米的下腹部外颖一侧,其重量约占糙米的2%,是秧苗的原始体。
稻胚由胚芽和胚根两部分构成,中间连有胚轴。
胚芽由胚芽鞘、生长点及多个叶原基组成。
种子萌发后,胚芽鞘、不完全叶、第1完全叶(简称第1叶)、第2叶原基分别长成幼苗的芽鞘、不完全叶和第1、第2叶,并由生长点分化形成稻株地上部分器官。
胚根在种子萌发盾长成种子根。
由图6-3还可见,在胚和胚乳之间有一盾片。
在盾片紧靠胚乳一侧有一栅栏状的细胞层叫吸收层或上皮层,其内富含多种酶,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有转化和吸收胚乳贮藏物质的作用。
2.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种子的活力、种子的休眠习性、种子的成熟度等均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1)种子的休眠习性与休眠期长短与品种特性及水稻灌浆结实期间的温度和湿度有关,一些品种在结实期间遇长期阴雨,特别是在稻株倒伏的情况下,稻谷会在穗上发芽部分品种的休眠期长达7个月以上。
一般来说,原产于水稻灌浆结实期间温度较低地区的地方品种,谷种休眠时间长,反之则短或无。
(2)种子成熟度,种子的发芽率随谷种成熟度的提高而上升。
据试验,水稻栽培品种开花后第7天,胚分化完成,谷粒具备一定的发芽能力;第14天发芽能力明显提高,蜡熟期的谷粒发芽能力正常。
作物栽培实训指导书

作物栽培实训指导书(适用专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丁爱华编辽宁职业学院农学专业教研室目录第一部分作物栽培实验指导实验一种植制度调查与设计 (2)实验二小麦形态特征观察 (2)实验三小麦基本苗及田间出苗率调查 (3)实验四小麦看苗诊断技术 (4)实验五小麦抽穗结实期长势长相诊断 (4)实验六水稻形态特征观察和籼稻、粳稻及糯稻、非糯稻的识别 (5)实验七水稻秧苗素质考查 (5)实验八水稻出叶和分蘖动态观察记载 (6)实验九水稻根系活力的定 (7)实验十水稻分蘖期长势长相诊断 (8)实验十一水稻幼穗分化观察 (9)实验十二水稻抽穗结实期长势长相诊断 (10)实验十三玉米形态特征与类型观察 (11)实验十四玉米看苗诊断技术 (12)实验十五玉米出叶动态观察记载 (12)实验十六玉米幼穗分化观察 (13)实验十七玉米拔节孕穗期长势长相诊断 (14)实验十八玉米成熟期的鉴定 (14)实验十九玉米空秆、倒伏、缺粒现象的调查及原因分析 (15)实验二十高粱形态特征观察 (16)实验二十一大豆形态特征与类型观察 (17)实验二十二大豆看苗诊断技术 (17)实验二十三大豆开花顺序和结荚习性观察 (18)实验二十四大豆鼓粒期长势长相诊断 (18)实验二十五花生形态特征观察与类型观察 (19)实验二十六花生看苗诊断技术 (19)实验二十七甘薯形态特征观察 (20)第二部分作物栽培实习指导实习一主要作物播前种子准备 (21)实习二主要作物育苗技术 (21)实习三主要作物播种技术 (22)实习四主要作物田间长势长相诊断 (23)实习五主要作物的田间管理 (23)实习六主要作物测产技术 (24)实习七丰产经验总结 (25)1第一部分作物栽培实验指导实验一种植制度调查与设计一、目标通过调查,使学生掌握种植制度的调查方法,同时通过与农村、农民的接触,使学生学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认识;通过对调查材料的总结,培养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和写作的能力。
模式植物水稻

灌溉稻
消防给水
深水稻(右) 浮稻(下)
消防给水
消防给水 印度的陆稻(upland field,Rajendranagar,India)
陆稻(旱稻)
消防给水
消防给水
4. 粘稻与糯稻
粘稻与糯稻的主要区别在于胚乳淀粉的性质不同 粘稻:胚乳内含直链淀粉15%~30%,支链淀粉
70%~85%,且糊化温度高,胀性大,因为野生 稻只有粘稻,故粘稻与野生稻相似,属基本型。 糯稻:胚乳内含 1%~2%的直链淀粉或几乎不含直 链淀粉,全部为支链淀粉,且糊化温度低,胀 性小,因野生稻没有糯稻,故属于变异型。
消防给水
粳稻谷粒和米粒
(1)籼稻和粳稻的主要区别
消防给水
项目 形 叶形叶色 态 粒型株型 特 征 芒的有无
颖毛状况
吸水发芽 生
抗性、适 理 应性
分蘖力
特 耐肥抗倒
籼稻 叶片宽,叶色淡
粳稻 叶片窄,叶色深绿
粒细长略扁,株型较散 多无芒,或有短芒 颖毛短而稀,散生颖面 较快
粒短圆,株型较竖 有长芒,无芒 颖毛长而密,集生颖棱上 较慢
消防给水
3.水稻和陆稻(旱稻)
水稻与陆稻的区别在于耐旱性不同,在对 水分关系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存在着 量上的差异:
水稻 (包括深水稻和浮水稻):通气组织发达, 但耐旱性差,其生活习性与沼泽植物的野生 稻相似属基本型。
陆稻(旱稻):通气组织不发达,其根系发 达,耐旱性强,属变异型。
低地雨育稻
消防给水
③长江与黄河之间 籼粳交替。
1)籼、粳稻的分布
消防给水
垂直分布
云南省的丽江、昭通一带: ① 1750m以下:以籼稻为主(年平均温度>17℃) ② 2000m以上:全是粳稻(年平均温度<16℃) ③ 1750—2000m之间:籼粳交替(16℃<年平均温度<17℃)
水稻的形态结构分析

主茎叶龄的记载方法
水稻叶片的长度次序
水稻叶片从下到上的叶长是增加的,一般情况下倒3叶最 长,随后倒2叶短于倒3叶,倒1叶短于倒2叶。
叶龄记载标准
倒3叶前,新生叶片抽出长度达到 下一叶长的1/2,记0.4叶;达到下一叶 的长度,记0.8叶;叶枕抽出下一叶, 记1叶。
节间横切面结构
表皮
厚壁组织
维管束 薄壁组织
茎内维管束的联络:
n叶 n-2叶 维管束
n节 n-1叶 n-1节分蘖
根系 即:同侧叶、对侧蘖联络
五、稻穗
Panicle 穗
剑叶(旗叶)
退化生长点 穗轴
Panicle axis
穗颈节
Spikelets 小穗(颖花)
二次枝梗 一次枝梗
花药 花丝
柱头
胚珠
糙米
果皮 种皮 胚乳 胚
吸收层
胚
胚芽鞘
不全叶幼叶 第1叶幼叶 第2叶原基
茎生长点
胚根鞘 胚根冠 胚根生长 点
二、水稻幼苗
叶 假茎
根
叶 不完全叶(叶片退化) 完全叶(真叶)
第1完全叶(第1叶) 不完全叶
根 种子根(初生根) 不定根(次生根)
叶片 完全叶 叶枕、叶舌、叶耳
叶鞘
叶鞘
叶片 collar 叶枕
按叶蘖同伸规律,主茎8叶时,应有8个分蘖。
0/2 0/2-1 0/4 主茎 0/5 0/3 0/1-1 0/1 0/1-2
叶舌 叶耳
叶背面有明显的叶脉
midrib 中脉
叶脉
三、水稻分蘖
分蘖由叶腋芽发育而成
分蘖结构
叶 茎 分蘖鞘 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解剖时解剖针的拨动方向与叶卷的方向相反,才容易我到叶鞘的 边缘,从此边缘插针进去剥除叶子,较易保护生长锥不受损伤。
③要注意保护生长锥基部的茎节,使生长锥与茎杆相连,便于双目 镜下的解剖操作及观察生长锥的发育情况。
2、花药涂制抹片显微检查法:
叶龄余数 3.5-3.1
对应倒数叶龄期 倒4叶后半期
2、枝梗分化期
2、一次枝梗分化期 3、二次枝梗分化期
3.0-2.6 2.5-2.1
倒3叶期
3、颖花分化期
4、颖花分化期 5、雌雄蕊分化期
2.0-1.6 1.5~(0.9-0.8)
倒2叶至 剑叶初期
4、花粉母细胞形成 6、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及减数分裂期 7、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显微镜、KI溶液。
三、内容说明
(一)水稻的植物学特征
1. 根: 功能:是水稻植株吸收、合成、分泌、运
输代谢物质和支持地上部的重要器官。 大小:每平方米耕层土壤中,根长合计约
可超过1000米,其表面积至少在3平方米以 上。 分布:水稻根系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中 (占80%)。
分类:一类是种子根,另一类 是不定根。
叶片分表皮、叶肉和叶脉三个部分,表皮上有气孔。
叶脉又称维管束,是输送养分的通道。叶脉间有若干泡状细 胞,当水分不足时,会因膨压降低而收缩,以致引起叶片的 纵卷。
叶肉中含有很多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4. 穗:
为圆锥花序。水稻茎的最顶端节 间,为穗颈节间,稻穗就着生在 穗节上。
节上着生枝梗,称为第一次枝梗, 第一次枝梗上再分出小枝,称为 第二次枝梗。
(0.8-0.7)~0.4 (0.4-0.3) ~0
倒1叶中、后期
5、花粉充实 完成期
8、花粉充实完成期
0~出穗
孕穗期(相当 于1个叶龄期)
四、试验方法:
➢前四个时期(即第1-4期)用生体解剖法,借助双目放大镜解 剖检查;
➢后四个时期(即第5至第8期)用花药涂制抹片显微镜检查法;
1、生体解剖法
正确使用双目解剖镜,调节焦距及找出视野范围。 操作注意: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幼穗5-10mm
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幼穗15-40mm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颖花1/2长
毛丛丛
粒粒现 颖壳分 粒半长
5-10
3-4 2-3 2
第7期 第8期
花粉粒 内容充实期 花粉完熟期
颖花5/6长 颖花全长
穗绿色 穗将出
8-12
表3 稻穗分化时期与叶龄余数的关系 穗分化简易分期 穗分化时期 1、穗轴分化期 1、穗轴分化期
退化生长点
颖花(谷粒)
穗轴节间距
穗颈节
(二)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
➢ 第一苞原基增大后,紧接着在生长锥上分化第二苞原基、第三苞原基 等,并在各苞的腋部产生新的突起,即第一次枝梗原基。
➢ 一次支梗原基分化的顺序是由下而上,逐渐向生长锥顶端进行,随着 分化的发展,这些突起达到了生长锥的顶端,第一次枝梗的分化即结 束,此时在苞的着生处开始长出白色的苞毛。
1、2.颖片,3、4.退化花外稃,5.外稃 6.内稃,7.鳞片, 8.子房,9.柱头 10.花丝,11.花药
每个小穗有三朵小花,但只有上部一朵能开花结实,下部两朵退化,成为 二枚护颖。结实小花包括内、外颖各一枚,内有雄蕊六枚,雌蕊一枚和浆 片两枚。
➢ 前四个时期属于生殖器官形成阶段,又称为幼穗形成期;后四个时期属于生 殖细胞形成期,又称为孕穗期。
(一)第一苞原基分化期
➢ 稻穗开始分化时,最先从稻茎顶端生长点上分化出第一苞 原基。第一苞原基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的穗颈节已分化形 成,其上就是穗轴。因此,第一苞原基分化期又称穗轴分 化期,这是生殖生长的起点。
5 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6 减数分裂期 7 花粉内容充实期
8 花粉完成期
凌启鸿法
1 穗轴分化期
一次
枝梗
分化
2 枝梗
期
分化期 二次
枝梗
分化
期
颖花
分化
3 颖花 分化期
期 雌雄 蕊分
化形
成期
花粉
母细
4 花母形减 数分裂期
胞形 成
减
数分
裂期
5 花粉粒充实完成期
幼穗分化时期: (1)第一苞分化期; (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 (3)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 (4)雌雄蕊形成期; (5)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 (8)花粉完成期。
①用镊子从幼穗中上部取下一颖花,将内、外颖分开,取出花药放在载玻片上。 用解剖针将花药捣烂,滴上一滴染液。
②盖上盖玻片,用解剖针柄轻轻压盖玻片,并把多余的染液用吸水纸吸干,然 后置于显微镜下检查孢原细胞或孢子发育情况,判别该颖花的发育时期。每穗以 中上部颖花的发育情况代表该穗的发育时期。
作业
1、将所观察到的稻穗形成时期的特征绘图,并加以说明。
表1 三种穗分化时期划分方法的对照
松岛省三法 1苞分化期
丁颖法 1 第一苞分化期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枝梗分化期 3 颖花分化期
一次枝梗分化 期
2 第一枝梗原基分化期
二次枝梗分化
期
3 第二枝梗原基及颖花原基分
颖花分化前期
化期
颖花分化中期
颖花分化后期
4 雌雄蕊形成期
4 生殖细胞形成期
5减数分裂期 6花粉外壳形成期
7花粉完成期
➢ 材料:水稻幼苗 ➢ 用具:米尺、扩大镜、载玻片、镊子、切刀片、显微镜。
三、实验内容
颖花(谷粒)
穗的形态
• 稻穗的圆锥(或总状)花序,由 穗轴(穗轴节和节间)、一次枝 梗、二次枝梗(个别品种有三次 枝梗)、小穗(颖花)等组成。
• 穗轴从基部穗颈节(第一个穗轴 节)起,到顶端退化生长点为止 。
• 穗轴上一般有8-15个穗轴节。
分蘖节:多数茎节密集于茎秆基部不伸长, 这些不伸长的数个节统称为分蘖节。
地上有4-6个伸长节。
每个节上都有一个腋芽,但通常只有接近 地表的中下部茎节腋芽能生成分枝,形成 分蘖。
茎秆最上位的节叫穗颈节。
1.叶鞘 2.分蘖节 3.茎节
节间的横断面是圆形或短椭圆形,表面有 平行纵沟。
上部节间长度较长,以最上部的节间最长。
第一枝梗原基
苞毛
苞
(四)雌雄蕊形成期
➢ 首先在最上部的第一次枝梗上顶端小穗的结实小花中出现雌雄蕊原基 ,穗最下部的第二次枝梗的小穗原基亦陆续分化完毕,小穗数目就此 决定,此时穗长约5mm。
➢ 接着穗轴、枝轴和小穗梗都开始显著伸长,雌雄蕊进一步发育,雄蕊 原基分化为花药和花丝(还看不到花粉母细胞),雌蕊上分化出胚珠 原基;此时浆片已能明显地看出;小花的内外稃已经相当发达,可将 内部器官完全包住,这时幼穗长约在5-10mm左右。
芽鞘、不完全叶 和完全叶 完全叶:由叶片、叶鞘、叶枕、叶
耳、叶舌。 叶鞘和叶片的交界处为一环状的关
节,称为叶枕,叶枕内面生有叶舌, 其作用是密封叶鞘尖端,防止雨水 侵入叶鞘。 叶舌两侧着生一对叶耳,保护叶鞘 不和茎秆分离。
叶片长度,以第一片完全叶为最短,由下而上逐次加长,至 顶端往下第三叶最长,此后又缩短。但叶鞘不受影响,一直 至剑叶为止,都是随着位置的上移而增加。
在抽穗前1-2天内,花粉内容物充满花粉壳内,称为花粉 完成期,至此,花粉发育已经完成。
表2 水稻幼穗分化发育进程田间判断方法
发育时期
幼穗形态
第1期 第一苞原基分化期
看不见
第2期 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间 苞毛可见
判断口诀 看不见 毛出现
天数 2 4-5
第3期
第4期 第5期 第6期
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 幼穗0.5-1mm 化期
而皮层中薄壁细胞分化形成裂生通气组织。通气组织和茎、叶中类似 的组织相连通,是地上部向根输送氧气的途径,故水稻能在有水层的 条件下生长。
图3 水稻根的构造(横截面) Ⅰ水稻幼根 Ⅱ水稻老根 1. 根毛 2. 表皮 3. 外皮层 4. 皮层 5. 内皮层 6. 中柱
2. 茎:
水稻的茎由节和节间组成。茎秆中空、细 长,茎高60-200cm,一般有10-18节。
2、观察幼穗的形态,并识别发育时期,将发育时期以及叶龄余数记录到下表中。
幼穗编号
穗分化期
叶龄余数
1
2
3
4
5
实验三 (2)水稻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
一、实验目的
1.识别水稻根、茎、叶、花、果实的外部形态特征; 2.熟识籼稻与粳稻、黏稻与糯稻的区别。
二、实验材料 ➢ 材料:不同籼稻、粳稻品种 ➢ 用具:米尺、扩大镜、载玻片、镊子、切刀片、
➢至此,穗部各器官分化完毕,幼穗雏形形成。
幼穗分化时期: (5)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花药横切
花药明显地分为四室,且出现花粉囊间隙。 小穗顶端出现叶绿素,花丝稍伸长,花粉 母细胞形成
(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连续两次分裂(第一次为减数分裂,第二 次为有丝分裂),形成四分体;花药变成 明显的黄色,柱头上开始出现乳状小突起
实验三
(1)水稻幼穗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2)水稻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
唐设 生科楼 B3003 tangshe@
(1)水稻幼穗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解剖水稻幼穗的方法与技能;
2.了解水稻幼穗分化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掌握穗分化发育 时期的判断方法;
二、实验材料
• 穗轴节上长出的分枝为一次枝梗 ,一次枝梗上长出的为二次枝梗 。
• 每穗颖花数的多少,和二次枝梗 数的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r值 达0.9026,而二次枝梗数的分化 发育是稻穗分化过程中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