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简述
中国证券业发展历史

中国证券业发展历史自1980年开始改革开放担负了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大使命,证券市场开始初步形成。
1872年,由李鸿章发起的“官商督办企业”——轮船招商局成立,是中国最早的股份制企业。
民国时期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所法》,推动证券交易所的建立。
1917年,北洋政府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设证券经营业务。
1918年,经北洋政府批准,成立了“北平证券交易所”,这是全国第一家由中国人创办的证券交易所。
1946年5月,国民党政府决定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
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1949 年6 月1 日,经过改造的天津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
1950 年1 月30日,经过改造的北京证券交易所重新开业。
国民经济恢复以后,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贯彻,天津市证券交易所于1952 年7 月22 日关闭,并被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证券交易所于1952 年10 月关闭。
1984年11月,飞乐音响公开发行了我国第一只股票,由工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开始代理发行,发行市场逐步开始形成。
1986年9月,沈阳信托投资公司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先后办理股票的柜台交易,标志着二级交易市场也开始慢慢形成,是中国证券正规化交易市场的开端。
1988年,上海先后成立海通、万国和振兴等3家证券公司。
1990年11月26日,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并于1990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成为我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1991年4月11日,我国另一家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宣告成立,并于同年7月3日正式营业。
1990年至1991年,相继成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标志着我国全国性证券市场的诞生。
全国统一监管市场的形成1993年12月29日,《公司法》颁布。
1995年《商业银行法》以及1999年7月《证券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的金融业正式由混业经营进入到分业经营的阶段,四大金融行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开始脱钩。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_百度文库.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证券行业从零开始,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1949年5月解放,证券交易所停业。
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证券市场从此结束。
新中国从此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
1949年6月,证券交易所重新设立,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当代证券市场的正式启动。
1950年2月,新中国在设立了证券交易所。
1952年7月和10月,政府相继关闭了和证券交易所。
1958年以后,受当时中国国外政治局势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更是长期受到摒弃。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1953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定从1954年起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筹集经济建设资金。
1954~1958年,政府连续5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总额35.54亿元,但到了1955年,中国取消商业信用,同时限制国家信用。
1958年又完全否定了国家信用。
1968~1978年中国进入既无外债又无债的无债时期。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证券市场才得以逐步恢复。
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延中实业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
1986年11月14日,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 尔霖,并向其赠送了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股票。
1987年5月,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第一股。
1990年12月19日,数百名中外贵宾参加了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的庆典。
黄浦江畔一声锣响,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
上市交易的有被称为“沪市老八股”的8只股票,“老八股”都是一些集体企业或国有小企业,带有很强的试水性质,试点不成功,也无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

南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双学位专用)中文题目:_______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___________________ 外文题目:学号:__3006209188____姓名:___程家女_______年级:___2006级_____专业:___物流工程 ____系别:________________学院:___管理学院____双修专业:___ 金融学_______双修院系:___经济学院______指导教师:____胜民______完成日期:_______________从2006年、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的大牛市再到2008年的大熊市,中国证券市场就是在反反复复这样的跌宕起伏中从最初的稚嫩逐步的走向成熟。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走市场经济道路,证券市场也随之产生。
从1984年中国第一支股票——飞乐音响的发行,到1990年证券交易所、1991年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再到各种法律法规的完善,主板市场、三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发展,中国证券市场正在不断的成熟。
相比美国的证券市场,其起步比我国早200多年,但是也是经历了很多次的大起大落,才逐步成为世界最大的证券市场。
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既非平坦大道,也不是孤立突进的。
影响股市兴衰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理性的,有些是非理性的。
本文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史和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史的描述,找出发展的共性,并从中找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不足。
美国证券市场作为全球证券市场的典型代表,通过借鉴相关经验,得出我国证券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美国;证券市场;历史;启示一、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4(一)、旧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简史4(二)、新中国的证券市场41.萌芽阶段(1978年——1987年)42.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1988年——1998年)53.进一步规和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7(三)、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10二、美国证券市场发展史11(一)、美国证券市场的建立(18世纪)12(二)、美国证券市场的早期发展(19世纪)121.19世纪30年代的铁路热潮122.19世纪50年代的淘金热潮133.19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期间的黄金投机和债券发行134.19世纪70年代后的西部开发热潮13(三)、美国证券市场近现代的飞速发展(19世纪末至今)14 1.第一次周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42.第二次周期(20世纪20年代中开始)143.第三次周期(20世纪50——60年代)154.第四次周期(20世纪80年代)165.第五次周期(90年代以来的“新经济”时期)16三、美国证券市场发展史对我国证券市场未来发展的启示17四、结束语20参考文献:21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走过了30余年。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一、改革开放初期的股市起步阶段中国股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初期。
1984年,中国政府开设了第一个股票市场——深圳证券交易所,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此后,上海证券交易所也于1990年成立。
当时,股市的规模还相对较小,交易活动也相对较为有限。
二、1990年代的发展与挫折进入1990年代,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经济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上市,并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
1992年,中国政府通过《公司法》和《证券法》,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股市制度和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了股市的运作。
然而,由于监管不力和市场机制不完善,中国股市在1990年代中期遭遇了一系列挫折,包括1994年的泡沫破裂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这些事件使得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股市陷入低迷。
三、2000年代的股市繁荣与调整进入21世纪,中国股市再度迎来了一段繁荣期。
2001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上市公司募集股票发行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市场机制。
随后,中国股市经历了一轮长达几年的牛市,股指大幅上涨。
这段时间内,中国股市迎来了大量投资者,市值和交易量也大幅增长。
然而,2007年底至2008年初,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股市再度遭遇重创。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暂停新股发行和实施股指期货等,以稳定市场。
四、近年来的改革与创新近年来,中国股市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
2014年,中国政府启动了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举措,包括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等。
此外,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如创业板的设立和科创板的推出。
这些改革与创新措施为中国股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吸引了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关注。
五、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尽管中国股市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波动性较大,投资风险较高,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和市场规范。
中国券商发展史

中国券商发展史中国券商发展史是一部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从最初的萌芽阶段到如今的繁荣发展,中国券商行业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以下是中国券商发展史的详细介绍:1. 在中国券商行业的萌芽阶段(1980年代初期-1990年代初期),证券市场逐渐兴起,但仍然处于非常不规范的阶段。
首批券商大多由各地政府或国有企业出资设立,以场外交易为主,股票交易非常不规范。
这些券商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对于私营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的需求缺乏关注。
2. 在起步阶段(1990年代中期-200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证券市场逐渐成熟。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中国券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开始逐步规范化。
在这个阶段,一些有实力的券商开始通过合并、收购等方式扩大规模,同时也有不少外资券商进入中国市场。
这个阶段也是中国券商行业开始走向规范化的重要时期,各种规章制度和监管措施开始逐步完善。
3. 在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代中期-2010年代初期),中国券商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资本市场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关注证券市场,并参与其中。
这个阶段也是中国券商行业开始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时期,许多券商开始拓展海外业务。
在这个阶段,中国券商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了提升竞争力,许多券商开始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同时,监管部门也开始加强对券商的监管,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在这个阶段,一些有实力的券商开始通过创新、并购等方式扩大规模,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同时,也有不少外资券商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券商行业的快速发展。
4. 创新与变革阶段(2010年代中期至今)在201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券商行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创新与变革。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券商们开始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寻求智能化、互联网化等服务模式的创新。
在这个阶段,许多券商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业务模式,而是积极拥抱新技术,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国内证券市场完善与发展过程

国内证券市场完善与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是建立和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证券市场处于萌芽状态。
1981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标志着证券市场的正式开始。
随后,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1年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国内证券市场的建设。
在这个阶段,证券市场的主要任务是规范化制度建设和业务发展。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引入国外的经验和技术,以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同时,证券公司的数量也逐渐增加,证券市场逐渐扩大。
第二阶段是市场运作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证券市场进入了较为稳定的运作阶段。
在这个阶段,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活动逐渐增加。
证券市场成为企业融资和投资的重要渠道,起到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同时,证券市场也面临一些问题,如资金池过大、交易制度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对证券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和完善。
例如,在1997年发行了第一支国债,并对券商进行了,引入了更多的外资等。
第三阶段是与发展阶段。
2000年以后,国内证券市场进一步和发展。
在这个阶段,国家加大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并制定了更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
同时,证券市场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业务,如股票期权、股指期货等,以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国内证券市场还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强了对外交流和合作。
例如,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开展了"沪港通"和"深港通"等合作机制,让内地和香港的投资者可以相互交易股票。
总之,国内证券市场的完善与发展经历了建立和发展、市场运作以及与发展三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完善了市场制度和交易机制,并与国际市场进行了合作,努力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公正性和效率。
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证券市场也将继续发展壮大,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内券商发展历史

国内券商发展历史一、起步阶段国内券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了经济体制的转型,资本市场逐步形成并发展。
这一阶段,国内券商开始出现,并逐步开展证券业务,为投资者提供证券买卖服务。
二、探索阶段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国内券商在业务规模和业务领域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在此阶段,券商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局限于证券买卖,还开始涉及证券承销、保荐、并购等业务领域。
同时,券商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也逐步完善。
三、规范阶段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国内券商也逐步走向规范化。
在此阶段,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券商的监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券商的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券商也开始注重合规和风险管理,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
四、创新阶段进入21世纪,国内券商开始进入创新发展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国内券商开始在业务模式、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例如,推出各种金融衍生品、债券等产品,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
同时,券商也开始加强金融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
五、互联网化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券商开始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业务发展中。
在这一阶段,许多券商都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证券平台,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同时,券商还加强了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共同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
六、国际化阶段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国内券商也开始走向国际化。
在这一阶段,国内券商开始拓展海外业务,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同时,也加强了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七、金融科技融合阶段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内券商开始将金融科技应用到业务发展中。
在这一阶段,金融科技与证券业务的融合成为国内券商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国内券商开始加大对金融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水平。
中国证券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演变

中国证券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演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飞速的发展。
在那个年代,股票市场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仍是新事物。
但实际上,中国关于股票投资的经历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天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在国内建立起来。
中华民国政府在当时进行了相应的监管和管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证券市场则被重新组织。
在建国初期,政府直接管理了证券市场,但这种模式很快就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股票市场被关闭了。
此后,证券市场仅在存在于较少数量的股份制企业中存在,例如“人寿保险”和“贵州茅台酒厂”。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证券市场重新出现。
1981年,中国股份制企业允许自行发行股票和债券,开始了新的征程。
在1980年代末期的时候,许多人认为,股票和其他证券在中国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1990年代中期,中国探索并接纳了国际上认可的证券市场模式。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复盘开业,深圳证券交易所随后于1991年开业。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逐渐成熟,初步制定证券法的政策也应运而生。
1991年,中国证券法实施,使得准入制度可以得到保障,并为保护投资者和监管市场创造更多的机会。
证券法实施后,中国证券市场被纳入到了有监管的状态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
随后,证券局作为证券监管机构也随之成立,并如今已发展为中国证监会。
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最大程度的改革。
这一年,股票市场开始面向全球市场实行试点。
同时,自由流通股票也成为了可行的投资模式。
增强投资人保护也在这里得以增加。
这些自由化举措使得中国证券市场的成长速度显著加速。
现在,中国证券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证券市场之一,涵盖了股票、债券、期货等多种领域。
虽然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演变非常丰富,但它不仅仅是一个发展了几十年的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证券市场也呈现出不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尤其是在中国十四五计划中,通过推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结合的股债桥构造,加快构建区域内国际一流的金融中心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简述
【时间:2008年07月07日】 【来源:广东局】 【字号:大 中 小】
摘自《证券市场基础知识》 中国证券业协会编著
(一)旧中国的证券市场
证券在我国属于“舶来品”,最早出现的股票是外商股票,最早出现的
证券交易机构也是由外商开办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众业公所”。上
市证券主要是外国公司股票和债券。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清政府洋务派
在我国兴办工业,随着这些股份制企业的兴起,中国自己的股票、公司债券
和证券市场便应运而生了。1872年设立的轮船招商局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企
业。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交易所法》推动了证券交易所的建立。1917
年北洋政府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设证券经营业务。1918年夏天成立的北平
证券交易所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1920年7月,上海证券
物品交易所得到批准成立,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此后,相继出现
了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天津市企业交易所等,逐
渐形成了旧中国的证券市场。
(二)新中国的证券市场
新中国的证券市场又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1.建国初期的证券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前的证券市场主要围绕两条线
索来展开:
一是解放初期鉴于证券市场仍有一定的存在基础,在先后接收官僚资本
的基础上,天津证券交易所于1949年6月1日成立;1950年2月1日成立
了北京证券交易所。其中,天津交易所的经纪人有39家,总计资本845万
元;北京证券交易所经审查合格的法人经纪人有5家,个人经纪人有17家。
至1952年,因两家证券交易所交易量极度萎缩,经纪人亏损严重,天津证
券交易所并入天津市投资公司,北京证券交易所宣告停业。津京证券交易所
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它们不仅在吸收游资、稳定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而且为我们今天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要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
必须首先发展商品经济、股份制和信用制度。
二是鉴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利用国债市场筹措了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
此间利用国债市场筹措资金又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1958
年,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国家建设公债;第二阶段是1959-1978年,
全国性的公债停止发行,但允许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必要的时候发行地方
建设公债。
2.改革开放后的证券市场。
(1)探索起步时期。中国内地证券市场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确立改革
开放政策后重新恢复和起步的,尽管存在市场结构不均衡、市场运作不规范、
法制建设起步稍晚等问题,但证券市场的恢复对国民经济的改革开放仍发挥
了积极作用。1978-1990年中国证券市场上各种证券累计发行2 861亿元,
其中,股票45.90亿元,债券1870.42亿元,大额可转让存单704.59亿
元。这期间,累计流通转让证券总额187亿元,其中以国债为主体的债券达
167.82亿元,大额可转让存单0.67亿元。流通转让方式主要是私下交易
和柜台交易等场外交易方式。
(2)交易所市场的形成和证券市场快速发展。1990年12月和1991年7
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正式营运,标志着中国证券集中
交易市场的形成,证券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春,邓小平在深圳
视察时发表了对证券市场至关重要的谈话,谈话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统
一了思想,实现了对姓“资”姓“社”问题上的思想解放,为证券市场的发
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政治气候。当年10月,中共“十四大”政治报
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证券
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政治上得到认可,它在中国成长与发
展的进程中已呈不可逆转之势。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简称“证
券委”)及其监管执行机构中国证监会宣布成立,标志着全国证券市场进行
统一监督管理的专门机构产生。1993国务院先后发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
理暂行条例》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此后又陆续出台若干法规和行政规
章,初步构建了最基本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
1993年以后,股票市场试点由点及面,扩大到全国,并以B股、H股等
方式开始发行,债券市场品种多样化,发债规模逐年递增。与此同时,证券
中介机构在种类、数量和规模上迅速扩大。
(3)《证券法》出台与监管体制的逐步完善。1998年4月,根据国务院
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其职能归人中国证监会。同时,
中国人民银行对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能也划归中国证监会。中国证监会作
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是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行使建立统一
的证券、期货监管体系,对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和对证券、期
货业进行监管的职能。中国证监会接收和设立全国各省市证管办和特派员办
事处,建立了由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组成的集中统一的监管体系。
199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证券法》,并于1999年7月1日
正式实施,奠定了我国证券市场基本的法律框架,使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制建
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一时期,证券监管机构制定了包括《基金
法》(2003年)在内的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大
力培育机构投资者,不断改革完善股票发行、交易制度,促进了证券市场的
规范发展和对外开放。
(4)证券市场改革深化与稳步发展。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
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肯定了我国资本市
场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了资本市场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提出了支持资
本市场发展的有关政策。根据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2004年8月和2005年
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证券法》进行了两次修订,进一步夯实了中国证
券市场发展的法律基础。
2004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了若干重大的制度变迁,2004年5月
起深交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
所分别推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和上市开放式基金(LOF)、权证等创
新品种,交易机制、交易技术也不断完善。200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中
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股
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截至2006年底,沪、深两市已完成或者进入股权分
置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共1 301家,占应改革上市公司的97%,对应
市值占比98%,未进人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仅40家。同时,上市公司大股
东占用资金的清欠工作也基本完成。
2005年以来,中国证监会还大力推进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独立存管、对
证券公司全面实行净资本管理,适时推出投资者保护基金、加快风险券商处
置进度,基本完成高风险券商处置工作,若干长期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
问题逐步得到解决,2006年迎来自证券市场成立以来最壮观的牛市,沪、深
两市市价总值为89403.9亿元,全年涨幅居全球第一。
2006年9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由上海期货交易所、
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
发起设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该交易所的成立将有力推进中国金融衍生产
品的发展,对健全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