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

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
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

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98例心梗患者,将患者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组(48例)和下壁心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 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 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前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前壁心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P<0.05)。前壁心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心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心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前壁心梗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是发生在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是由严重而持久性的心肌急性缺血而造成的心肌坏死现象[1]。当前我国患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的患者绝对数量在全球属于第一位。而在患者的增长率上也处于较高的水平,并成为造成患者死亡以及降低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研究其引起的心律失常对预后所形成的影响有助于该疾病的认识与预防,本文通过收集本院98例心梗患者,分析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8例心梗患者,其中男51例、女47例,年龄最小43.5岁,最大71.5岁,平均年龄(6

2.5±6.3)岁。所有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患者在事前均告知其本次活动的相关内容并取得同意后再进行实验。将患者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组(48例)和下壁心梗组(50例)。前壁心梗组男26例、女22例,患者年龄最小4

3.5岁,最大67.5岁,平均年龄(59.5±5.3)岁。下壁心梗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最小49.0岁,最大71.5岁,平均年龄(65.22±5.3)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在6 h 内31例,6~12 h 42例,>12 h 25例。既往史有高血压53例,糖尿病21例,心梗史24例。日吸烟>10支42例,饮酒100~800 ml/d 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所有患者均符合溶栓标准,对其治疗采用如下方法[2]:在100 ml 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在30 min内采用静脉滴注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迈瑞公司提供)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 d的监测。当出现心室颤动(VF)、心房扑动(AF)、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VT)、心房颤动均归属到心律失常的范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