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及防治

合集下载

矿山土壤整改报告

矿山土壤整改报告

矿山土壤整改报告1. 研究背景矿山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开采方式,给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矿山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土壤环境造成影响。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于矿山土壤的整改工作缺乏重视,导致了许多矿山土壤环境的恶化和破坏。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本报告对某矿山的土壤整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报告。

2. 研究目的本报告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某矿山土壤的污染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恢复和改善矿山周围的土壤环境。

3. 研究方法本次矿山土壤整改工作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野外调研:对矿山周围的土壤进行采样,并进行现场测试,以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污染程度。

•实验室分析:采集的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包括重金属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的测定。

•数据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评估,为后续的整改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整改方案制定:综合研究结果,制定合理的整改方案,包括土壤修复、污染源控制等措施。

4. 研究结果与分析根据野外调研和实验室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和分析:1.矿山周围土壤中存在重金属污染,主要包括铅、镉、铬等重金属元素。

这些重金属污染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构成一定的威胁。

2.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对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

3.矿山周围土壤pH值普遍偏酸性,这可能与矿石中的一些化学成分有关。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在整改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重金属污染和土壤酸化问题。

5. 整改措施根据研究结果和综合考虑矿山特点及实际可行性,制定了如下整改措施:1.土壤修复: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修复等手段,促进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稳定化和还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污染源控制:加强对矿山活动中产生的土壤污染源的管理和控制,减少土壤污染物的排放和扩散。

3.培育土壤有机质:采取合理的农业措施,如有机肥料的施用和绿肥的种植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

4.土壤pH调节:适时进行土壤调酸或调碱,使土壤pH值接近中性,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危害及治理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危害及治理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危害及治理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防治成为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对主流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等进行总结概括,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土壤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引言土壤作为生态环境中重要的部分,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财富,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人们的不合理开发、土地滥用等原因导致土壤污染的情况十分严重。

大量工业废水不合理的排放、不合格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在矿山开采和冶炼过程中忽视了废矿渣的收集,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在不断地积累下呈现出隐蔽、长期、表聚、不可逆性的特点,然后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经过水环境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健康。

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

1 重金属污染土壤现状1.1总体情况2014年根据环保部联合国土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来看[1],我国的土壤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全国土壤超标率达16.1%,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占全部超标点位82.8%。

以污染情况分布来看,南方土壤污染情况比北方严重;尤其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工业基地污染尤为严重;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镉、汞、砷、铜、铅、铬、锌、镍 8 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 7.0%、1.6%、2.7%、2.1%、1.5%、1.1%、0.9%、4.8%)图1- 无机污染物超标情况Fig. 1-1 The situation of Inorganic Pollutant exceed standard 2002年,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对部分经济发达、工业化水平高的地区开展了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2],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近四成的农田存在重金属超标情况,其中严重超标的土壤占10%。

铜陵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与治理策略研究

铜陵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与治理策略研究

铜陵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与治理策略研究铜陵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其经济发展迅速,但这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铜陵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

一、铜陵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1.污染物来源铜陵地区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固体废物、废气、农药、化肥、矿山和交通运输等多个方面。

其中,工业废水是最主要的污染源,各类工业废水不仅会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中,也会通过渗透、挥发等途径进入土壤中,造成严重的污染。

2.污染物含量在铜陵地区,铅、锌、镉等重金属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含量已远远超出了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限值。

据调查,铜陵市区内邻近的产业聚集区土壤中镉的平均含量高达5.6mg/kg,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镉限值仅为0.3mg/kg,超标了18.7倍。

3.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数学建模研究表明,铜陵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土壤污染所致的水果中重金属超标问题,会导致人摄入过量重金属从而对身体造成伤害,轻则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过敏、头痛等症状,重则可能引起胃肠炎、肾衰竭等重大疾病。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策略研究针对铜陵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理:1.控制污染源减少工业废水、固体废物、废气、农药、化肥、矿山和交通运输等产生的重金属污染,通过严格的环保监管和科学的管理手段,降低重金属的排放量和浓度。

2.污染修复采用适当的修复技术,如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针对不同污染类型、程度、土壤特性等因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理。

例如,可以采用植物修复技术,选取经济、具备生命力的植物作为修复对象,通过植物的吸收、积累和转化作用将重金属从土壤中移除。

3.农业绿色发展实施绿色农业发展战略,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模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避免进一步加重土壤重金属污染。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管控措施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管控措施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管控措施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年第06期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农业的协调发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农作物生产和销售及人类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如何改善土地现状,提升土壤质量尤为重要。

因此,预防和控制土壤污染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总结了中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狀况,并提出相应对策,从建立重金属污染监测体系、大力推广清洁农业生产理念、评估土壤修复和处理技术的机制等方面,为农业用地中重金属污染提供了预防和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1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来源由于生态系统的特性,土壤污染与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密切相关。

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通过对农用地土壤来源分析得知,导致土壤危害的原因较多,尤其是金属矿开采和冶炼,导致周围地区重金属含量过多,长期露天堆放一些冶炼废渣,同时汽车在行驶期间的汽油燃烧将导致铅污染,离公路越近,重金属污染含量就越高[1]。

本次试验为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用地安全利用试点示范工程,在桂平市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归类为安全利用,通过项目实施,减少稻田土壤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总结出安全利用农业土地的有效技术,以服务于农产品安全生产。

2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重金属污染具备长期隐蔽性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逐渐改变,土壤中的化合物与重金属已经严重超过了规定标准,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国家的生态安全,通过对现有的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危害的研究表明,重金属会直接影响生物及植物的生长,例如随着Cd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酶的活性会降低,最终被人体吸收[2]。

目前,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主要为:耕作土壤水稻中重金属过量:目前项目区土壤主要为肥沃的黄泥田,肥沃的沙质泥田和肥沃的铁底田,土壤整体成熟度较高,有机质含量为3.2%~9.0%,土壤呈弱酸性至中性(pH 5.42~6.57),镉背景值高导致水稻重金属镉超过标准,同时长期过量施用碱性肥料也是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工矿企业污染农田:矿区周围耕地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较为严重,项目区2 km以内的农田灌溉水来自铅锌矿山,这很可能是项目地区大米中重金属镉超标的潜在原因。

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综述

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综述

染 严重 , 且 难 以治理 的污 染土壤 , 这种 土壤 中的重金 属 会 随着地 下水的流动 而运移 ,随之 而来的就是 地下水 重 金 属污染 和地表 水重金 属污染 。由于难 以治理 , 或者治 理 时间 较长 , 用 隔离法将 其隔离 起来 ,防止对外 部继续
染物的流动方 向, 特别适合于低渗透 的黏土和淤泥土 , 其
1 . 2 分 离修 复法
土壤分离修复 是指将粒径分离 ( 筛分 ) 、水力学分离、
间长、 不能被微 生物降解 , 并可经水 、 植物等介质最终影
响人类健康 , 所 以采取措 施对 重金属污染 土壤 进行修复
法、 化 学 法 和 生物 法 三 大 类 。
密度 ( 重力 ) 分离、 脱 水分离、泡沫浮选分离和磁分离等技
减少污染土壤的水土流失办 辐射 ( 如无 线 电波加 热 ) 实 现对 土壤 的修 复 , 包 括 高温 无植被 的土壤水土流失加剧 , 2 ) 固定土壤 中的重 ( 约1 0 0 0℃) 原位加热修复 技术 、 低温 ( 约1 0 0℃) 原位加 法是在污染土壤 上种植耐重金属植 物。 热修 复技术 和原位 电磁 波加热技 术等。 主要 针对 的重金 属为汞 。 金属 。 植物 可以通过 在根部沉 淀和根 表吸收对 重金属 进 行 固定, 植物还能改变根系周围环境 中的 p H和 从而改
1 - 3 隔 离法
土壤 隔离法 是指采 用 防渗的 隔离材料 对 土壤重 金
属污染 区域进行 分割 、 隔离 , 这 种隔离 即包括横 向上 的
收稿 日期 :2 o 1 2 — 1 1 — 3 0 作者简介 :李 青 ( 1 9从事矿 山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 究。
复土壤 的重金属污染 有很 好的效果 , 它 的优点 在于方法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现状1. 污染类型与分布我国农田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农药残留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以镉、铅、汞等为主,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地区及矿区周边;有机物污染以石油烃、多环芳烃等为主,主要分布在油田、化工区等地区;农药残留污染则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地。

2. 污染程度与危害目前,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程度呈加重趋势,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超标等现象屡见不鲜。

这些污染物进入食物链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进而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此外,土壤污染还可能导致农田生态环境恶化,降低土地生产力,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田土壤污染成因分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通过排放、泄漏等方式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2. 农业生产活动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以及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积累。

3. 生活垃圾与污水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的随意排放,导致污染物通过雨水冲刷、地下渗透等方式进入农田土壤。

四、防治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土壤污染行为。

同时,制定农田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政策措施,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2. 推广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壤的污染。

3.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严格工业排放标准,加大对工业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防止工业污染物对农田土壤的污染。

4. 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对已受污染的农田土壤,实施土壤修复工程,采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技术手段,降低土壤中污染物含量,恢复土壤生产力。

铜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

02
土壤保护
采取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污染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采
加强土壤监测和治理,及时修复受损土壤
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减少对土壤的破坏
水源保护Biblioteka 建立地下水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下水水质变化
推广使用环保型采矿设备,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加强矿区废水处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铜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
,
汇报人:
目录
铜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铜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铜矿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铜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与应对策略
铜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01
土壤污染
重金属污染:铜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元素如铜、铅、锌等会污染土壤,影响土壤质量
酸化:铜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水会污染土壤,导致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生长
应对策略: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环境监管、推广绿色开采技术等
生态恢复与治理
生态恢复: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措施,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治理措施: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强监管,防止环境污染
生态补偿:对因铜矿开采而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
绿色开采:采用环保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采用绿色采矿技术、循环利用等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
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用于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
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明确补偿标准和范围
加强生态监测和评估,确保生态补偿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鼓励企业和社会参与生态补偿,形成多方参与的生态补偿机制
绿色矿山建设与认证
绿色矿山建设的意义: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绿色矿山建设的内容:包括矿山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关闭等全过程

土壤重金属Cd,Pb的污染及修复

(PbCrO4)、角铅矿(Pb2CO3Cl)、磷氯铅矿(Pb5(PO4)3Cl)
存在形态:
PbSO4
PbCl2 水溶态 Pb(NO3)2
难溶态
PbS PbCO3 Pb(OH)2
Pb(CH3COO)2
PbO Pb3(PO4)2
2.土壤Cd、Pb存在状态与转化
影响Cd,Pb转化的因素(Factors influence transformation)
3.Pb,Cd污染的危害
对植物的危害(The hazard of plant)
生长发育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细胞分裂 细胞膜 生物酶
汽车尾气:汽车燃油中含有四乙基铅
Pb
工业废气:燃煤、冶金、化工和石油等行业
Cd
工业废气:金属矿山的开采和冶炼、电镀、
油漆着色剂、塑料稳定剂、电池生产以及光敏
元件的制备等
1.土壤Cd、Pb污染的来源
2.城市与工业废弃物的处置(Solid waste)
Cd:矿山开采、镀锌过程
及染料、塑料稳定剂、 油漆着色剂与轮胎
SO42-
干旱状态: S2-
(dry soil) CdS PbS
S2-
SO42Cd2+ Pb2+
CdS PbS
2.土壤Cd、Pb存在状态与转化
4.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
土壤CEC反映了土壤胶体的负电荷量。CEC越高,负电荷量就越高,能 够提供较多吸附点位来吸附更多的Cd,Pb离子。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 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Cd,Pb含量均随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而呈现出增 加的趋势。
1
2
3
pH
有机质
土壤含水量
4
CEC 阳离子交换量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篇一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田土壤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就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主要来源以及当前修复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

二、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土壤中镉、铅、汞、砷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超标。

这些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矿山开采、农业活动等。

目前,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面积不断扩大,污染程度不断加深,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1. 工业生产:冶炼、电镀、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废水、废气、废渣等,通过大气沉降、废水灌溉等方式进入农田土壤。

2. 矿山开采: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废渣等含有大量重金属元素,经过雨水冲刷、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农田土壤。

3. 农业活动:长期施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以及不合理灌溉等农业活动也会导致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升高。

四、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目前已经开展了一系列修复技术研究。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

1. 物理修复:主要包括客土覆盖、排土回填等方法。

客土覆盖是通过在受污染的土壤上覆盖一层清洁土壤或砂石等材料,以降低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排土回填则是将受污染的土壤挖出,经过处理后重新回填。

2. 化学修复:主要包括淋洗法、钝化法等方法。

淋洗法是通过向土壤中注入淋洗剂,将重金属元素从土壤中溶解出来并排出。

钝化法则是通过向土壤中添加钝化剂,使重金属元素转化为难溶的化合物,从而降低其生物活性和迁移性。

3. 生物修复: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方法。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镉污染尤为严重。

镉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一旦进入农田土壤,将长期滞留并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进而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因此,了解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1. 污染程度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冶炼、电镀、电池等重工业发达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农田土壤镉含量往往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值,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2. 污染来源农田土壤镉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大气沉降等。

其中,工业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尤其是含镉废水的排放和固体废物的堆放。

此外,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也会使农田土壤中的镉含量增加。

大气沉降也是不可忽视的污染途径,尤其是在工业区和城市周边地区。

3. 影响范围农田土壤镉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镉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引起肾脏、肝脏等器官的损伤,甚至导致“痛痛病”等严重疾病。

此外,镉污染还会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降低土壤质量。

三、防治对策针对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应采取以下防治对策:1. 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加强对含镉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其排放的废水和固体废物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对不达标的企业应采取限产、停产整顿等措施,并加大处罚力度。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镉的排放。

2. 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是降低农田土壤镉含量的重要措施。

应推广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提高土壤肥力;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土壤的破坏。

此外,应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水质量,降低灌溉水中的镉含量。

3. 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对已经受到镉污染的农田,应实施土壤修复工程。

根据污染程度和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如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及防治
摘要: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元素可能污染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重金属污染普遍得到学者的关注。

本文分析了矿山重金属污染的来源、污染状况的研究和治理。

探讨了存在的环境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研究结果可降低矿区重金属污染的潜在危害,对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治理
矿山开采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保障之一,矿山开采过程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矿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

采矿、冶炼等工矿企业中“废水、废气、废渣”的大量排放和农用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 ],随之产生的重金属元素环境污染普遍受到学者的关注。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不能被生物分解,不能通过焚烧的方法从土壤中去除,相反可以在生物体内富集,表现出不可逆性和蓄积性[ ]。

其存在的潜在危害性较大,并且矿山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效应和毒理效应具有明显的滞后作用,所以土壤一旦受到重金属元素污染,治理和修复将十分困难。

另外,土壤重金属可能导致植物的生长问题,而且一些重金属元素在蔬菜中的累积最终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1矿山重金属的来源
在矿山开发的过程中,废弃的硫化矿物经过长期的自然氧化和雨水淋滤导致重金属大量进入矿区,硫化矿物氧化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温度,硫化矿物的含量和种类,外界环境如氧气、水、生物活动特别是氧化铁杆菌等有关。

酸性废水的产生是这些原生硫化物矿物的氧化,风化和分解以及水、酸、气、矿物综合反映的结果[ ]。

矿石表面的酸化作用会引起矿石中重金属的损耗,酸性矿山废水会引起固体废弃物中重金属的活化及迁移[ ]。

运用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元素及其组合可判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同位素的手段可追踪重金属的污染源[ ]。

例如云浮硫铁矿区土壤中铊与铅的相关性分析,结合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通过测定矿区主要污染源中铅同位素的组成,可以探讨铊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 ]。

2 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研究
2.1 矿区重金属分布研究
矿山重金属污染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会显现出含量的分布性,研究污染重金属污染物总量的分布,通过某些区域的富集性,体现出污染程度的大小。


由于矿山活动对周边的污染要考虑多样复杂的因素影响。

李小虎[]等对甘肃省典型矿业城市金昌市周围农田土壤,矿渣堆表面分化物及降尘,尾矿坝尾矿砂和尾矿坝旁排污沟沉积物中Cr、Cu、Ni、Pb、Zn含量分析表明:不同区域环境中重金属呈现不同程度累积,其中以Cu和Ni最为显著,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尾矿坝排污沟,尾矿坝,废渣堆,农田土壤,其不同地区的污染分别来源于尾矿,冶炼烟尘的排放和酸性废水的排放等。

由此可见,随着污染区域的重金属含量不同,其影响的污染程度不同。

2.2 矿区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
矿山重金属元素在矿山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特征是研究重金属元素污染行为的重要内容。

重金属不同化学形态会产生不同的生物有效性,因此研究重金属的形态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重金属的生态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可以较好的评价重金属在矿区环境中的生态效应。

采用逐级连续化学浸提技术,Tessier (1979)[]五步连续提取法中认为重金属元素按照活性的大小可以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五种形态。

G.Rauret在1999年对四步提取BCR再次提出了改进,该法被称为修正的BCR法[],认为金属形态可以分别为酸可交换态,易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

该方法的酸可交换态相当于Tessier五步提取法中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之和。

学者[]认为水溶及可交换态可以被生物直接利用,主要是通过扩散作用和外层络合作用非专性的吸附于土壤表面。

不同的重金属形态,其生态效应不同,在研究矿区开采时周边重金属污染现象,不但要考虑到重金属含量的分布情况,更重要的是利用形态的分析反映重金属元素潜在的危害因素,以便提出可行性的治理对策。

3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目前,国内为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赋存形态,使其稳定和固定。

二是利用各种技术从土壤中除去重金属,达到回收和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双重目的。

三是利用各种防渗材料,阻止重金属的迁移和扩散[]。

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的原因主要有酸性排放废水,尾矿库,尾矿渣等。

因此污染区域治理主要侧重于这些方面。

治理的方法分别为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有关领域。

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相比较其它方法而言,具有经济,环保,简易方便,对环境扰动小的优点,而且不存在二次污染的因素。

植物修复是一种植物忍耐和超量富集某种污染物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体系的吸收,挥发和转化,降解等作用机理来清除污染物的治理技术[9]。

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植物提取,植物挥发,根际过滤和植物固定四种类型。

其中植物提取是植物修复技术中最主要的方法[]。

植物提取是利用某些特定的植物对重金属具有超富集能力来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

目前已经发现多种植物可以作为超累积植物。

而且选择超累积植物必须考虑到其适合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区域的条件[14]。

现阶段研究中关于Ni的超累积植物最多,关于其它重金属如Cd、Pb、Zn、Co、As和Cu的超累积植物的数量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十字花科遏蓝菜属具有较强的吸收Zn和Cd的能力,被作为超累积研究的模式植物[]。

4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矿区污染源-水系-沉积物及土壤-植物体系的重金属环境生态污染影响,考虑多方面综合因素,建立起时间和空间立体的研究系统。

此外,综合多种环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应加强治理修复的实际应用。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植物生态修复技术,但对于其超富集植物的筛选和吸附效果方面需要大量的工作。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